CN102576795A - 光源装置、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内窥镜装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内窥镜装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6795A
CN102576795A CN2010800472002A CN201080047200A CN102576795A CN 102576795 A CN102576795 A CN 102576795A CN 2010800472002 A CN2010800472002 A CN 2010800472002A CN 201080047200 A CN201080047200 A CN 201080047200A CN 102576795 A CN102576795 A CN 102576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frequency band
fluorophor
emit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72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6795B (zh
Inventor
菊池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76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6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6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6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for fluoresce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3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wavelength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5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with wavelength conver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55Control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61B1/0692Endoscope light sources head 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01L33/504Elements with two or mor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45144Gold (A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Abstract

一种光源装置,在按照被摄体设计光源装置时,以使得发光频带具有与第1特定频带重合的部分的方式选定在第1照射方式下发光的第1发光元件(S3),以使得激励频带包含第1特定频带且荧光发光频带包含第2特定频带的方式选定第1荧光体(S4),以使得激励强度与第1荧光体相比在第1特定频带低且在第2照射频带内的短波长侧的第2荧光激励频带高并且荧光发光频带包含第2荧光激励频带之外的第2照射频带的方式选定第2荧光体(S5),以使得发光频带包含于第2荧光激励频带中的方式选定在第2照射方式下发光的第2发光元件(S6),将它们配置于框体内。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内窥镜装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多种照射方式发出光谱不同的光的光源装置、具备该光源装置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内窥镜装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在被摄体之中,在某个特定的光谱频带(以下酌情将“光谱频带”简称为“频带”)中进行具有光学特性的举动的情况。其中,具有光学特征的举动指的是在特定频带显现出与其他频带不同的光学性质的情况。作为具体例子,可举出吸收光谱的峰值、谷底(底部)、反射光谱的峰值和谷底、荧光发光中的激励光谱的峰值和谷底等。
而若以特定频带所包含的波长的光照射这种被摄体,则能够将作为目的的被摄体与此外的被摄体区分开来明确进行观察。这种观察以往已知的是NBI(Narrow BandImaging)观察。
在进行具有光学特征的举动的被摄体之中还有存在2个以上特定频带的被摄体,作为一例可举出血红蛋白。即,如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5所示,关于血红蛋白,无论是血红蛋白Hb还是氧血红蛋白HbO2,都具有2个吸收光谱的峰值。其中,第1吸收光谱峰值P1存在于415nm附近,第2吸收光谱峰值P2存在于540nm附近。血红蛋白包含于作为血液主要构成成分之一的红血球中,因而主要分布于血管内,而基本不分布于体细胞中,因而若进行NBI观察,血管部分被拍摄为低亮度,血管部分之外被拍摄为高亮度,能够获得相对于血管之外的部分强调了血管部分的图像。
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3所示,上述血红蛋白的特定频带内的415nm附近的频带的光会在体组织100的表层(粘膜层等)以较高反射率反射或散射,向体组织100的内部的渗透度较低,因而适合于观察处于体组织100的表层的血管101的分布。另一方面,如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4所示,540nm附近的频带的光比415nm附近的频带的光更深地浸透入体组织100的内部,在比体组织100的表层更靠内部的位置进行反射或散射,因而适合于观察处于比体组织100的表层更靠深处的位置的血管101的分布。因此,通过使用415nm附近频带的光和540nm附近的频带的光这双方,从而能够获得同时对处于体组织100表层的血管101与处于表层的深处的血管101进行了对比度强调的图像(血管强调图像)来进行观察。
并且,此时若除了特定频带的415nm附近的频带的光与540nm附近的频带的光以外还存在其他波长的光,则血管101与血管以外的体组织100的对比度会变弱,因而在进行NBI观察的情况下,优选不混合存在特定频带以外的光。
作为使用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中特定频带的例子,可举出在医疗领域用于发现癌组织的临床例子。即,癌组织与正常部位在血管的配置结构方面不同,因而通过使用NBI明确观察血管的结构,就能易于发现癌组织。而且在这种检查中,除了基于NBI的观察之外,例如优选还能够进行基于白色光的通常观察。
如上,为了能够实现作为NBI观察时的照射的NBI照射涉及的第1照射方式和使用白色光等进行照射的第2照射方式,以往需要与各照射方式对应的多个光源装置,还有在1个照射方式下也需要多个光源装置的情况(例如为了获得白色光而分别需要RGB各种颜色的光源装置时或者在NBI观察中需要与特定频带数量对应的光学装置时)。
然而若需要多个光源装置,则使用光源装置构成的观察装置和图像取得装置需要配置空间而使得装置整体的大小会变大,或者成本会变高。
于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36042号公报中记载了能够发出光谱不同的多种光的发光装置。该公报所述的发光装置例如在构成有底筒状的框体的底面配置第1光源,以使得第1光源的光能到达任一侧的方式在框体中央部配置隔板。进而,在由隔板隔出的一侧使用填充材料配置许多第1荧光体,在另一侧使用填充材料配置许多第2荧光体。其中,第1荧光体和第2荧光体都在激励频带包含第1光源的发光频带。进而,第1荧光体和第2荧光体在相对于第1光源的发光频带的长波长侧具有主要的荧光发光频带,并且互为彼此不同的频带。假设第1荧光体为绿色荧光体,第2荧光体为红色荧光体,若红色荧光体的激励频带中包含绿色光,则在不设置隔板的情况下,从绿色荧光体进行荧光发光的绿色光有时会用于红色荧光体的激励,导致发光效率降低。于是如上所述设置隔板,以防止发光效率的降低。因此,根据该公报所述的技术,同时发出第1光源的光、由第1荧光体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由第2荧光体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这3种光。并且在该公报的技术中,第1荧光体与第2荧光体隔着隔板配置于在空间上彼此不同的位置上,因而在将它们分别视作点光源时它们是光学分离的(被视作2个点光源)。在将具备这种分离为2个的结构的发光装置用作1个点光源的情况下,认为另外需要用于将光充分混合的光学元件等。
另外,日本特开2007-36041号公报描述的构成中,使用填充材料将第1光源和荧光体配置于以隔板隔开的框体内的一方中,使用填充材料将第2光源配置于另一方中。根据公报所述的技术,能够发出第1光源的光、由荧光体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第2光源的光这3种光。而且在结构上能同时发出3种光,还能实现第1光源以及荧光体的光与第2光源的光的时分发光。并且该公报的技术为隔着隔板配置第1光源与第2光源的结构,因而光学意义上还是分离的,在欲用作1个点光源时还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将光充分混合的光学元件等。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07-36042号公报所述的技术中,第1荧光体和第2荧光体共同将由第1光源发出的光用作激励光,因而无法切换第1荧光体的发光强度与第2荧光体的发光强度的大小关系。尤其无法实现在某时刻使第1荧光体以高于第2荧光体的发光强度发光,在另一时刻使第2荧光体以高于第1荧光体的发光强度发光这样的时分切换。
另外,在上述日本特开2007-36041号公报所述技术中,荧光体的种类为1个,因此不用考虑无法切换多个荧光体的发光强度的大小关系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换多个荧光体的发光强度的大小关系,能够对于第1照射方式的光与光谱不同于该第1照射方式的光的第2照射方式的光进行时分发光的光源装置、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内窥镜装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源装置在第1照射方式中发出第1特定光谱频带(以下将“光谱频带”简称为“频带”)的光和波长大于该第1特定频带的第2特定频带的光,在第2照射方式中发出光谱与该第1照射方式的光不同的第2照射频带的光,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有:框体,其朝光的照射方向开口;第1发光元件,其设置于上述框体,在上述第1照射方式中发光而在上述第2照射方式中不发光,发光频带具有与上述第1特定频带重合的部分;第1荧光体,其以使得上述第1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能够到达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体,且其激励频带中包含上述第1特定频带而其荧光发光频带中包含上述第2特定频带;第2荧光体,其以使得上述第1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能够到达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体,其激励强度与上述第1荧光体相比在上述第1特定频带中低而在上述第2照射频带内的短波长侧的第2荧光激励频带高,并且其荧光发光频带包含上述第2荧光激励频带之外的上述第2照射频带;以及第2发光元件,其以使得所发出的光能够到达上述第1荧光体和上述第2荧光体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体,在上述第2照射方式中发光而在上述第1照射方式中不发光,其发光频带包含于上述第2荧光激励频带中。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具有:所述光源装置;以及摄像装置,其使用光学系统将由上述光源装置照射并由被摄体反射的光成像并摄像。
进而,本发明的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具有:所述电子图像取得装置;以及显示装置,其显示由上述摄像装置摄像得到的图像。
而且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具有:所述电子图像取得装置;以及插入部,其在前端侧配置有用于向被摄体照射来自上述光源装置的光的照射用光学元件以及构成上述摄像装置的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观察用光学元件。
此外,本发明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具有:所述电子图像取得装置;以及胶囊型框体,其收纳上述电子图像取得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按照作为照明对象的被摄体确定第1、第2发光元件和第1、第2荧光体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将被摄体设定为包含血管(血红蛋白)的体组织时,确定第1、第2发光元件和第1、第2荧光体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415nm附近频带的光在包含血管的体组织中进行反射的情形的图。
图4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540nm附近频带的光在包含深部血管的体组织中进行反射的情形的图。
图5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血红蛋白Hb和氧血红蛋白HbO2的吸收光谱的线图。
图6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包含反射光谱未重合的2个区域的被摄体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向图6的被摄体照射与各反射光谱分别重合的2频带的光时的光谱的例子的线图。
图8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图8的A-A’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第2发光元件发光时的光源装置的情形的图。
图11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由第2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散射的情形的图。
图12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第2发光元件发光时的发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分布的线图。
图13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第1发光元件发光时的光源装置的情形的图。
图14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由第1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散射的情形的图。
图15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第1发光元件发光时的发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分布的线图。
图16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1和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光谱与第1和第2荧光体的激励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线图。
图17是表示具备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8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处于佩戴状态的头部佩戴型电子图像观察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处于佩戴状态的头部佩戴型电子图像观察装置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具备内窥镜装置的内窥镜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1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前端部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22是表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至图2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中,作为第1照射方式构成为发出第1特定光谱频带(以下将“光谱频带”简称为“频带”)的光和波长大于第1特定频带的第2特定光谱频带的光,作为第2照射方式构成为发出不依赖于第1照射方式中的各特定光谱频带的光。
其中,“特定频带”指的是在被摄体中产生具有光学特征的举动的频带或适合于强调被摄体的特定颜色进行观察的照明频带。
另外,第2特定频带的波长比第1特定频带长指的是第2特定频带所包含的波长中的最短波长比第1特定频带所包含的波长中的最长波长还要长。因此第1特定频带与第2特定频带能够在频带上分离。
如上,第1照射方式指的是在会在被摄体中产生具有光学特征的举动的频带或适合于强调被摄体的特定颜色进行观察的照明频带中进行光的照射的照射方式。而第2照射方式指的是发出光谱与第1照射方式不同的光,进行不依赖于第1照射方式的特定频带的光的照射的照射方式。其中,第2照射方式仅是不依赖于上述第1照射方式的第1和第2特定频带,可以是发出与这些第1和第2特定频带不同的其他特定频带的光的照射方式。即,在第2照射方式中,有时也在会在被摄体中产生具有光学特征的举动的频带或适合于强调被摄体的特定颜色进行观察的照明频带中进行光的照射。
此时首先参照图3~图5说明作为第1照射方式的一例的NBI(Narrow BandImaging)照射。其中,图3是表示415nm附近频带的光在包含血管的体组织进行反射的情形的图,图4是表示540nm附近频带的光在包含深部血管的体组织进行反射的情形的图,图5是表示血红蛋白Hb和氧血红蛋白HbO2的吸收光谱的线图。
如上所述,血红蛋白无论是血红蛋白Hb还是氧血红蛋白HbO2,都如图5所示具备2个吸收光谱的峰值。其中,第1吸收光谱峰值P1存在于415nm附近,第2吸收光谱峰值P2存在于540nm附近。而且在本例之中,可将415nm附近的频带视作上述第1特定频带,将540nm附近的频带视作上述第2特定频带。
如图3所示,这些频带中415nm附近的第1特定频带的光在体组织100的表层(粘膜层等)以较高的反射率反射或散射,向体组织100的内部的浸透度低。因此,第1特定频带的光适合于观察处于体组织100的表层的血管101的分布。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540nm附近的第2特定频带的光相比第1特定频带的光更深入浸透到体组织100的内部,在比体组织100表层更靠内的内部反射或散射。因此第2特定频带的光适合于观察处于比体组织100的表层更深的深处的血管101的分布。
如上,通过使用第1特定频带的光与第2特定频带的光双方,从而能够同时观察处于体组织100表层的血管101与处于比表层更深的深处的血管101。
其中,此时若存在第1和第2特定频带的光之外的波长的光,则血管101与血管以外的体组织100的对比度会变弱。
于是,在进行NBI观察时,尽量仅照射415nm附近的窄带的光和540nm附近的窄带的光。
进而,作为进行NBI照射作为第1照射方式时第2照射方式的例子可举出白色照射。该白色照射是用于通常光观察的照射的代表例。
并且,第1照射方式中的特定频带的数量当然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即,在第1照射方式具备3个以上特定频带的情况下,只要其中任意2个的组合形成以下说明的构成即可。
另外,在此作为特定频带的例子,举例说明的是吸收光谱的2个强度峰值的情况,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在被摄体中产生2个以上的具有光学特征的举动的频带,即吸收光谱的强度峰值、反射光谱的强度峰值、荧光发光(例如基于被摄体的本身发光的荧光发光或对被摄体导入荧光药剂使荧光药剂发光的荧光发光等)的激励光谱的强度峰值等之中的任意2个以上(可为相同种类)的组合。
进而,特定频带不限于产生具有光学特征的举动的频带。例如,也可以是为了对于包含反射光谱互不重复的2个以上的区域的被摄体使用强调了各区域的颜色(例如对应于各区域的优选颜色)进行观察,而用2个以上的特定频带进行照射的情况。
参见图6和图7说明这种情况。其中,图6是表示包含反射光谱未重合的2个区域的被摄体的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向图6的被摄体照射分别与各反射光谱重合的2个频带的光时的光谱的例子的线图。
被摄体102包含反射光谱r1的强度仅存在于470nm附近的蓝色频带的第1区域102a、反射光谱r2的强度仅存在于620nm附近的红色频带的第2区域102b,如图7所示,反射光谱r1的频带与反射光谱r2的频带彼此不重复。
以同一指向特性同时向这种被摄体102照射与反射光谱r1的频带重复且与反射光谱r2的频带不重复的发光光谱l1的光(例如在470nm具有发光强度峰值的窄带光)和与反射光谱r2的频带重复且与反射光谱r1的频带不重复的发光光谱l2的光(例如在620nm具有发光强度峰值的窄带光),以作为特定频带的光。于是,虽然发光光谱l1的光被照射到第1区域102a和第2区域102b双方,然而仅在第1区域102a反射,不会在第2区域102b反射。同样地,发光光谱l2的光虽然被照射到第1区域102a和第2区域102b双方,然而仅在第2区域102b反射,不会在第1区域102a反射。
由此,第1区域102a在反射光谱r1的频带之中也尤其被强调了发光光谱l1的频带的颜色。另外,第2区域102b在反射光谱r2的频带之中也尤其被强调了发光光谱l2的频带的颜色。因此能够按照各区域对每个区域的颜色加以强调来进行观察。
并且,在现实的被摄体中,可认为较少包含上述反射光谱完全不重复的2个以上的区域,作为近似的例子而言可以举出在观察牙齿时,为了使用更接近白色的颜色观察偏向黄色的牙齿而进行蓝色系的频带的照射,为了使用更为健康的颜色观察牙龈部分而进行红色系的频带的照射的例子。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使牙齿的反射光谱与上述反射光谱r1对应起来,使照射到牙齿的蓝色系的频带的光与上述发光光谱l1的光对应起来,使牙龈的反射光谱与上述反射光谱r2对应起来,使照射到牙龈的红色系的频带的光与上述发光光谱l2的光对应起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发光元件所发的光和被该光所激励并进行荧光发光的荧光体(即作为进行波长转换的波长转换部的荧光体)的光的组合构成了各照射方式的光。即,在第1照射方式中,使用第1发光元件的光进行第1特定频带的照射,使用第1荧光体的荧光发光的光进行第2特定频带的照射(其原因在于,荧光体的激励频带的波长比荧光发光频带的波长短,必然使得第1特定频带成为发出激励光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频带,第2特定频带成为荧光体进行荧光发光的频带)。
并且发光频带指的是具备发光强度峰值的预定比例(例如一半)以上的强度的频带。而激励频带指的是具备激励强度峰值的预定比例(例如一半)以上的强度的频带。进而,荧光发光频带指的是具备荧光发光强度峰值的预定比例(例如一半)以上的强度的频带。其中,发光频带涉及的预定比例、激励频带涉及的预定比例、荧光发光频带涉及的预定比例当然也可以是彼此不同的值。
另外,在第2照射方式中,使用第2发光元件的光与第2荧光体的光的组合,进行在第2照射方式中使用的第2照射频带的照射。这是由于为了实现小型轻量化而例如使用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情况下,由于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频带较窄,为了校正频带而一并使用荧光体。即,例如仅通过单一的发光元件难以实现白色照射,然而通过组合荧光体就能够大致实现。其中,第2照射方式可以照射与上述第1和第2特定频带不同的第3和第4特定频带的光的情况如上所述。这种情况下,若第4特定频带的波长比第3特定频带的波长长,则使用第2发光元件的光进行第3特定频带的照射,使用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的光进行第4特定频带的照射。
其中,图1是表示按照作为照射对象的被摄体确定第1、第2发光元件和第1、第2荧光体的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在设计发光装置时,设定由发光装置进行照射的对象的被摄体。然后按照被摄体设定第1照射方式的第1特定频带、第2特定频带(如上所述,设第1特定频带的波长<第2特定频带的波长)(步骤S1)。
接着,按照希望对被摄体进行什么样的观察,设定发出光的光谱分布与第1照射方式不同的(即尤其不依赖于第1和第2特定频带的光)第2照射频带的光的第2照射方式(步骤S2)。
接着,作为第1发光元件,选定发出包含于第1特定频带的波长的光的发光元件(并且无需为全部覆盖第1特定频带的宽带,只要包含于第1特定频带中即可,可以为亮线光谱)、即具备发光频带与第1特定频带重合的部分的发光元件(步骤S3)。
进而,作为第1荧光体,选定激励频带包含第1特定频带且荧光发光频带包含第2特定频带的荧光体(步骤S4)。
接着选定满足如下条件(A)~(C)的荧光体作为第2荧光体(步骤S5)。
(A)激励强度低于第1特定频带中的第1荧光体的激励强度的荧光体(第2荧光体的激励强度在第1特定频带中,为第1荧光体的激励强度的小于1的预定比例以下(例如9/10以下、更优选在一半以下))。
(B)激励强度比第2照射频带内的短波长侧的激励频带(称作第2荧光激励频带)中的第1荧光体的激励强度高的荧光体(第2荧光体的激励强度在第2荧光激励频带中,为第1荧光体的激励强度的大于1的预定倍数以上(例如10/9以上、更优选在2倍以上))。
(C)荧光发光频带包含第2荧光激励频带以外的第2照射频带。
其中,条件(A)表示即使接受了第1发光元件的光,也不会如第1荧光体那样进行较强的荧光发光。因此在第1照射方式(一例:NBI照射)中获得的图像的对比度不会降低很多。
条件(B)表示在接受le第2发光元件的光时,进行比第1荧光体更强的荧光发光。因此在第2照射方式(一例:白色照射)中第1荧光体不会发挥支配性的作用。
条件(C)表示将第2发光元件的光与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合并起来时,构成了在第2照射方式中使用的光(一例:白色光)。并且,第2照射频带不限于由连续的一个频带构成,也可以由分离的多个频带构成(例1: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频带与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频带分离的情况、例2:由在RGB分别具有峰值的3峰值的光构成白色光的情况等)。
另外,在选定第2荧光体时,还优选选定(D)第2荧光体的激励频带不与第1荧光体的荧光发光频带重合的荧光体。该条件(D)用于尽量防止在第1照射方式中来自第1荧光体的荧光发光激励第2荧光体而使得第2荧光体进行荧光发光的情况。即,若满足了该条件(D),则能防止第1照射方式中来自第1荧光体的荧光发光的光损失,而且还能防止由于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而使得图像对比度降低的情况。
除此之外,在选定第2荧光体时,还优选选定(E)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频带与第1荧光体的激励频带不重合的荧光体。该条件(E)用于尽量防止在第2照射方式中来自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激励第1荧光体而使得第1荧光体进行荧光发光的情况。即,若满足了该条件(E),则能防止第2照射方式中来自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的光损失。
接着选定发光频带包含于第2荧光激励频带中的发光元件作为第2发光元件(步骤S6)。如上所述,这表示第2发光元件负责第2照射方式中的短波长频带以及使第2荧光体比第1荧光体更强地进行荧光发光。
并且,图1所示流程仅示出了一个例子,并不限于这种顺序。例如步骤S1的处理需要在步骤S3和步骤S4的处理之前进行,然而步骤S2的处理只要在步骤S5和步骤S6的处理之前进行即可。因此也可以在执行了图1的步骤S4的处理之后进行图1的步骤S2的处理。
接着参见图2和图16具体说明进行NBI照射作为第1照射方式,进行白色照射作为第2照射方式时的图1示出的处理流程。其中,图2是表示将被摄体设定为包含血管(血红蛋白)的体组织时,确定第1、第2发光元件和第1、第2荧光体的步骤的流程图。另外,图16是表示第1和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光谱与第1和第2荧光体的激励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线图。并且在图16中,横轴是共同的,纵轴为每种光谱的相对刻度。
当开始了该处理时,首先将照射对象设定为包含血管(血红蛋白)的体组织,对第1照射方式采取NBI照射(步骤S11)。由此,如上所述将第1特定频带确定为415nm附近的窄带,将第2特定频带确定为540nm附近的窄带。
接着,为了能够对体组织进行通常光观察,对第2照射方式采取白色光照射(步骤S12)。
接着,选定进行在415nm波长附近具有发光强度峰值的窄带发光的紫外线LED(半导体发光元件)以使得其发光频带具有与第1特定频带重合的部分,作为第1发光元件(参见图16的发光光谱l1)(步骤S13)。
进而,作为第1荧光体,选定激励频带包含415nm(参见图16的激励光谱e1)且荧光发光频带包含540nm(更具体而言是在540nm波长附近具有荧光发光强度的峰值)(参见图16的荧光发光光谱f1)的赛隆荧光体(步骤S14)。
而且,作为第2荧光体,选定激励强度在415nm附近频带比赛隆荧光体低、在蓝色频带(第2照射频带内的短波长侧的频带,例如450~485nm频带)比赛隆荧光体高(参见图16的激励光谱e2)并且荧光发光频带包括蓝色频带以外的白色照射频带(例如520~630nm的频带(包含绿色光和红色光的频带))(参见图16的荧光发光光谱f2)的YAG荧光体(步骤S15)。
此后,作为第2发光元件,选定发光频带包含于上述YAG荧光体的激励强度比赛隆荧光体的激励强度高的蓝色频带中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即蓝色LED(参见图16的发光光谱l2)(步骤S16)并结束。在这种情况下,蓝色LED优选在作为YAG荧光体的激励光谱的峰值的波长附近具有发光强度的峰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蓝色LED的发光强度的峰值被设定为470nm。其中,由作为第2发光元件的蓝色LED发出的光成为由作为第2荧光体的YAG荧光体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的补色。
并且,为了对第1照射方式采取NBI照射,优选选择荧光发光频带尽可能窄的荧光体(进行窄带荧光发光的荧光体)作为第1荧光体。于是,选择荧光发光频带比作为第2荧光体的YAG荧光体更窄的赛隆荧光体作为第1荧光体。由此能尽量防止荧光发光出不包含于第2特定频带中的光,使得血管图像的对比度不会降低。
接着,参见图8和图9,说明使用如上选定的发光元件和荧光体构成的光源装置的结构。图8是表示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图8的A-A’剖面图。
光源装置1具有朝光的照射方向开口的框体1a、设置于框体1a上并如上述选定的第1发光元件4、第2发光元件5、第1荧光体6和第2荧光体7。并且光源装置1还可以在框体1a内部具有散射体8。
框体1a具有印刷基板2、底面侧安装于该印刷基板2上且上表面侧成为朝光的照射方向开口的筒状的反射体3。
在印刷基板2的上表面形成有构成第1阴极的导电图案5a、构成第1阳极的导电图案2b、构成第2阴极的导电图案2c、构成第2阳极的导电图案2d。
另一方面,在印刷基板2的下表面形成有电极2i、2j、2k、2l,导电图案2a与电极2i电连接,导电图案2b与电极2j电连接,导电图案2c与电极2k电连接,导电图案2d与电极2l电连接。
而且在印刷基板2上的成为反射体3的内部的位置处安装有如上选定的第1发光元件4和第2发光元件5。即,在导电图案2a上配设有第2发光元件5,经由金丝2e与该导电图案2a连接,经由金丝2f与导电图案2b连接。另外,在导电图案2v上配设有第1发光元件4,经由金丝2g与该导电图案2c连接,经由金丝2h与导电图案2d连接。
进而,第1荧光体6和第2荧光体7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粉末荧光体。而且使用透明树脂9将第1荧光体6和第2荧光体7与同样形成为粉末的散射体8在扩散状态下密封到由印刷基板2与反射体3构成的凹状部中。即,第1荧光体6和第2荧光体7配置于空间上重合的位置处。由此,第1发光元件4和第2发光元件5成为被第1荧光体6、第2荧光体7和散射体8覆盖的状态。而且第1发光元件4和第2发光元件5的光都能到达第1荧光体6,第1发光元件4和第2发光元件5的光也都能到达第2荧光体7。
更具体而言,第1荧光体6是粉末荧光体,其密度被配设为将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的一部分用作激励光,且不将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的另一部分和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用作激励光而使其散射。同样地,第2荧光体7是粉末荧光体,其密度被配设为将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的一部分用作激励光,且不将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的另一部分和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用作激励光而使其散射。
另外,反射体3的内周面3a形成为朝光的照射方向直径变大的锥状(例如圆锥面状),能够将所发出的光高效地朝被摄体照射。
接着,参见图10~图12说明在如上构成的光源装置1中使第2发光元件5发光时的情形。图10是表示使第2发光元件5发光时的光源装置1的情形的图,图11是表示由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的散射的情形的图,图12是表示使第2发光元件5发光时的发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分布的线图。其中,图10、图11和后述的图13、图14表示未使用散射体8的情况的例子。其中,不使用散射体8是为了简化说明和图示,然而若使用构成为粉末荧光体的第2荧光体7、第1荧光体6能充分进行光的扩散,则不使用散射体8也能满足必要的性能。
如图10所示,在第2照射方式中,构成为仅第2发光元件5发光。由第2发光元件5发出并射出到外部的光中存在如下的光:经由透明树脂9直接射出到外部的光、由第1荧光体6、第2荧光体7、反射体3反射或散射后射出的光、用作第1荧光体6、第2荧光体7的激励光并经过波长转换后直接射出或经过反射或者散射后射出的光。
其中,图11以RA1~RA8表示出在第2照射方式中在射出到外部为止的反射次数为0次或1次的光线的情形。
(RA1)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
(RA2)由反射体3所反射的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
(RA3)由第2荧光体7反射的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
(RA4)由第1荧光体6反射的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
(RA5)第2荧光体7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
(RA6)由反射体3反射的第2荧光体7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
(RA7)由第2荧光体7反射的第2荧光体7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
(RA8)由第1荧光体6反射的第2荧光体7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
并且,在接收了由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的第2荧光体7的激励概率高的情况下,由于反射光的强度变小,因而图11所示的各光线内的RA3可被忽略。另外,接收了由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的第1荧光体6也会进行若干荧光发光,而在此被忽略。
而在实际的产品中,进行更多次的反射、散射,因而由光源装置1照射的光成为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与第2荧光体7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充分混合得到的光。
另外,图12示出使第2发光元件5发光时的发光光谱和荧光光谱。
表示各光谱的曲线的形状与上述图16所示的相同,而其相对强度不同。即,如图16所示,在第2发光元件5的发光光谱l2所示的发光频带中,第2荧光体7的激励强度比第1荧光体6的激励强度高(例如根据波长会高2倍以上)。因此第2荧光体7的荧光光谱f2的强度比第1荧光体6的荧光光谱f1的强度高(例如高2倍以上)。
接着参见图13~图15说明在光源装置1中使第1发光元件4发光时的情形。图13是表示使第1发光元件4发光时的光源装置1的情形的图,图14是表示由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的散射的情形的图,图15是表示使第1发光元件4发光时的发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分布的线图。
如图13所示,在第1照射方式中,构成为仅第1发光元件发光。在第1发光元件4发出并射出到外部的光中存在如下的光:经由透明树脂9直接射出到外部的光、由第1荧光体6、第2荧光体7、反射体3反射或散射后射出的光、用作第1荧光体6、第2荧光体7的激励光并经过波长转换后直接射出或经过反射或者散射后射出的光。
其中,图14以RB1~RB8表示出在第1照射方式中在射出到外部为止的反射次数为0次或1次的光线的情形。
(RB1)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
(RB2)由反射体3所反射的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
(RB3)由第2荧光体7反射的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
(RB4)由第1荧光体6反射的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
(RB5)第1荧光体6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
(RB6)由反射体3反射的第1荧光体6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
(RB7)由第2荧光体7反射的第1荧光体6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
(RB8)由第1荧光体6反射的第1荧光体6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
并且,在接收了由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的第1荧光体6的激励概率高的情况下,由于反射光的强度变小,因而图14所示的各光线内的RB4可被忽略。另外,接收了由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的第2荧光体7也会进行若干荧光发光,而在此被忽略。
而在实际的产品中,进行更多次的反射、散射,因而由光源装置1照射的光成为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与第1荧光体6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充分混合得到的光。
另外,图15示出使第1发光元件4发光时的发光光谱和荧光光谱。
表示各光谱的曲线的形状与上述图16所示的相同,而其相对强度不同。即,如图16所示,在第1发光元件4的发光光谱l1所示的发光频带中,第1荧光体6的激励强度比第2荧光体7的激励强度高(例如根据波长会高2倍以上)。因此第1荧光体6的荧光光谱f1的强度比第2荧光体7的荧光光谱f2的强度高(例如高2倍以上)。尤其在第1照射方式为NBI照射的情况下,作为使得图像对比度降低的原因的第2荧光体7的荧光光谱f2的强度越低越好。而且在该图15所示的例子中,第2荧光体7的荧光发光强度(参见图15的f2)能够相比第1荧光体6的荧光发光强度(参见图15的f1)足够低。
如上,在第1照射方式中由光源装置1发出的光与在第2照射方式中由光源装置1发出的光都成为在将各荧光体进行树脂密封的部分充分散射的光。因此,即使光源装置1内的第1发光元件4和第2发光元件5的位置不同,在第1照射方式中由光源装置1发出的光与在第2照射方式中由光源装置1发出的光也不会以不同的指向特性射出,而是成为相同指向特性的光。
并且以何种程度的密度对荧光体进行树脂密封是基于光学设计的,有时仅凭荧光体不足以使得光充分散射。这种情况下,如图8、图9所示,可以进一步附加散射体8。
图17是表示具备光源装置1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该电子图像取得装置具有:具备上述第1发光元件4和第2发光元件5的光源装置1;以及具有使用光学系统对由该光源装置1照射并由被摄体反射的光进行成像并摄像的摄像器件13a的摄像装置13。
更具体而言,电子图像取得装置具有具备上述光源装置1的照射装置11、照射控制部12、上述摄像装置13、摄像控制部14、显示装置15、显示控制部16、信号处理电路17、用户操作部18、控制部19。如上,图17所示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还具有显示由摄像装置13拍摄得到的图像的显示装置15,因此兼作为电子图像观察装置。
照射装置11具备上述光源装置1。作为该照射装置11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除了光源装置1之外,还具有照射光学系统的构成等。
照射控制部12用于驱动并控制该照射装置11,控制基于第1照射方式的照射和基于第2照射方式的照射。例如关于基于第1照射方式的照射和基于第2照射方式的照射,进行时分交替地进行各照射的定时的控制、各照射方式中第1发光元件4和第2发光元件5的发光强度的控制等。
如上所述,摄像装置13具有摄像器件13a、用于使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在摄像器件13a上的光学系统等。
摄像控制部14向该摄像装置13发送控制信号进行驱动控制,并且从摄像装置13接收图像信号。
显示装置15用于显示由照射装置11照射并由摄像装置13拍摄获得的图像,具备显示器件15a。
显示控制部16根据来自信号处理电路17的视频信号,进行用于使显示装置15执行显示的控制。
信号处理电路17从摄像控制部14接收图像信号,进行图像信号处理,生成显示用的视频信号并输出给显示控制部16。
用户操作部18用于对该电子图像取得装置进行各种操作输入。作为可由该用户操作部18输入的操作,可以举出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的电源的开/关操作、使第1发光元件4发光的第1照射方式与使第2发光元件5发光的第2照射方式的变更操作、摄像装置13的摄像操作等几个例子。
控制部19接收来自用户操作部18的操作输入,统合控制包含照射控制部12、摄像控制部14、显示控制部16、信号处理电路17等在内的该电子图像取得装置内的各部分。
在这种构成中,在用户通过用户操作部18选择了第1照射方式(例如基于NBI照射的特殊观察)的情况下,根据控制部19的指令,照射控制部12仅使第1发光元件4发光。由该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光一部分被第1荧光体6进行波长转换而成为荧光。于是,由第1发光元件4发出的第1特定频带的窄带光与由第1荧光体6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第2特定频带的窄带光作为NBI照射光照射到被摄体。
另一方面,在用户使用用户操作部18选择了第2照射方式(例如基于白色照射的通常观察)的情况下,照射控制部12根据控制部19的指令仅使第2发光元件5发光。该第2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一部分被第2荧光体7进行波长转换而成为荧光,混色后作为白色光照射到被摄体。
如上,电子图像取得装置能够利用1个光源装置1而任意切换第1照射方式(例如NBI照射)和第2照射方式(例如白色照射),因而无需具备与照射方式相应的多个光源装置,能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
接着参见图18和图19说明头部佩戴型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其中,图18是表示佩戴状态下的头部佩戴型电子图像观察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图19是表示佩戴状态下的头部佩戴型电子图像观察装置的构成的主视图。
该头部佩戴型电子图像观察装置构成为用户能够将图17所示的电子图像观察装置(电子图像取得装置)佩带于头部进行使用的方式(所谓的头戴式显示器(HMD))。
即,该头部佩戴型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具备用于与眼镜大致相同地佩戴于头部的框架部21。在该框架部21的在佩戴时位于用户后脑勺侧的位置处安装有用以防止该框架部21脱落的固定带22。
进而,框架部21的在佩戴时位于用户前额侧的部分配设有左右一对摄像装置13(左眼用摄像装置13L、右眼用摄像装置13R)、具备上述光源装置1的照射装置11。其中,左眼用摄像装置13L和右眼用摄像装置13R配设成各自的摄像光轴以预定的辐辏角交叉。另一方面,光源装置1例如配设于左眼用摄像装置13L与右眼用摄像装置13R之间的稍上侧。
另外,左右一对显示装置15(左眼用显示装置15L、右眼用显示装置15R)被设置成从框架部21的在佩戴时位于用户前额侧的部分垂下。其中,左眼用显示装置15L被配置成在佩戴时位于用户左眼前方的稍下侧处,右眼用显示装置15R被配置成在佩戴时位于用户右眼前方的稍下侧处(参见图18),还可以进行位置调整。
而且由左眼用摄像装置13L拍摄得到的图像显示于左眼用显示装置15L,由右眼用摄像装置13R拍摄得到的图像显示于右眼用显示装置15R。因此用户如果观看视野的稍下侧就能通过显示装置15立体地观察被摄体(进行立体观察)。另一方面,用户如果观看视野的稍上侧,则还能从显示装置15与框架部21之间进行直视观察。
在这种构成中,包含光源装置1的照射装置11在照射时的作用与参见图17所说明的相同。
而且,关于头部佩戴型电子图像观察装置,为了减轻佩戴时对于用户的负担,尤其希望小型轻量且便携性高,而具备上述构成的光源装置1就能实现小型化、电路构成的简化、成本降低。
接着,参见图20和图21说明内窥镜装置。其中,图20是表示具备内窥镜装置的内窥镜系统的构成的图,图21是表示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前端部的构成的剖面图。
首先,如图20所示,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装置31、相机控制单元(CCU)32、显示装置15。
内窥镜装置31具有用于插入到被检体体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31a、用于在手边侧进行操作且构成上述用户操作部18的一部分的操作部31b。而且如后所述,在插入部31a的前端侧配设有包含光源装置1的照射装置11、摄像装置13。
CCU32与内窥镜装置31连接,具有上述显示控制部16、信号处理电路17、用户操作部18的另一部分、控制部19。
显示装置15与CCU32连接,显示由内窥镜装置31拍摄的图像和其他各种信息。
在该内窥镜装置31的插入部31a的前端部配置有构成图17所示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的照射装置11(包括光源装置1)和摄像装置13。进而,在内窥镜装置31的插入部31a的前端部的前端面配置有用于将来自光源装置1的光照射到被摄体的照射用光学元件11a、构成用于将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于摄像装置13的摄像器件13a上的光学系统的观察用光学元件13b。
其中,照射控制部12进行与图17所示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中的照射控制部12同样的照射控制。摄像装置13的摄像器件13a装配于构成为摄像基板等的摄像控制部14上。另外,光源装置1的印刷基板2经由固定螺钉35等固定于构成为照射基板等的照射控制部12,并且电连接起来。而且,摄像控制部14和照射控制部12固定于插入部31a的前端部的构成前端硬性部的基部33上,被外皮34覆盖。
并且,用于在摄像器件13a上成像被摄体的光学像的光学系统无需全部配设于插入部31a的前端部。例如可采用的构成为,仅将构成光学系统一部分的观察用光学元件13b配设于插入部31a的前端部,将用于把由观察用光学元件13b成像的被摄体的光学像传输至手边侧的光纤束等配设于插入部31a内,配设对传输到内窥镜装置31的手边侧的操作部31b等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器件13a。因此,只要在内窥镜装置31的插入部31a的前端部配置构成摄像装置13的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观察用光学元件13b即足以。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光源装置1配置于内窥镜装置31的插入部31a的前端部,然而不限于这种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光源装置1配设于操作部31b或CCU32内,使用光纤等将光源装置1发出的光引导至插入部31a的前端部进行照射的构成。
这种构成中包含光源装置1的照射装置11在照射时的作用与参见图17说明的相同。
而且内窥镜装置优选插入部31a为细的直径,尤其将光源装置1配置于插入部31a的前端部的情况下,通过具备上述构成的光源装置1就能达成插入部31a的细径化。进而,如上所述还能实现电路构成的简化和成本降低。
接着图22是表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
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将具有包含光源装置1的照射装置11和摄像装置13的、图17所示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收纳于胶囊框体中。
即,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具有整体构成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形的胶囊框体,形成为该胶囊框体的前端面侧和后端面侧构成大致半球状。而且胶囊框体的前端侧的半球状部为透明罩43,胶囊框体以外的部分为框体41。
在框体41的前端面设有基板42,在该基板42上的例如大致中央部装配有摄像器件13a。在该摄像器件13a上经由光学元件壳体部13c安装有用于将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于摄像器件13a上的光学系统即观察用光学元件13b。而且在该图22所示的例子中,摄像装置13构成为具有摄像器件13a、观察用光学元件13b和光学元件壳体部13c。
进而,在基板42上的夹着摄像装置13的例如2个部位的位置处分别装配有1个光源装置1、即共计装配有2个光源装置1。在这些光源装置1上分别经由光学元件壳体部11b安装有照射用光学元件11a。而且在该图22所示的例子中,照射装置11构成为具有光源装置1、照射用光学元件11a和光学元件壳体部11b。
另外,这些摄像装置13和照射装置11被上述透明罩43所覆盖。
并且虽然没有图示出来,在框体41内配设有上述照射控制部12、摄像控制部14、信号处理电路17等。进而,虽然没有图示出来,在框体41内配设有用于保存由信号处理电路17处理后的视频信号的存储器和用于通过无线等发送的发送部中的至少一方。
在这种构成中,包含光源装置1的照射装置11在照射时的作用与参见图17说明的大致相同,只是自动以时分方式交替进行基于第1照射方式的照射与基于第2照射方式的照射。而且摄像装置13与照射方式的变更同步地以时分方式获得各照射方式的图像。如上获得并由信号处理电路17进行了处理的视频信号在具备存储器时保存于存储器中,在具备发送部时被发送,在双方都具备的情况下执行双方的处理。
并且在上述内容中,为了对称地照射由摄像装置13拍摄的被摄体,在夹着摄像装置13的位置处设置了2个照射装置11,而只要足够拍摄被摄体,则可以仅设置1个照射装置11。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构成为自动以时分方式交替进行第1照射方式和第2照射方式,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框体41内设置未图示的接收部,用无线等方式接收来自外部的指令。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按照期望来切换第1照射方式和第2照射方式。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优选为小型结构,而通过具备上述构成的光源装置1就能达成该小型化。进而,如上所述还能实现电路构成的简化和成本降低。
根据该第1实施方式,能够不进行光学分离,而使用1个光源装置以时分方式发出第1照射方式的光与光谱不同于该第1照射方式的光的第2照射方式的光。因此能实现光源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进而,还能使得使用这种光源装置构成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内窥镜装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
并且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使其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删除某几个构成要素。还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当然可以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
本申请是以2009年10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09-242625号作为优先权基础提交申请的,上述所公开的内容在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中被引用。

Claims (13)

1.一种光源装置,其在第1照射方式中发出第1特定光谱频带(以下将“光谱频带”简称为“频带”)的光和波长大于该第1特定频带的第2特定频带的光,在第2照射方式中发出光谱与该第1照射方式的光不同的第2照射频带的光,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有:
框体,其朝光的照射方向开口;
第1发光元件,其设置于上述框体,在上述第1照射方式中发光而在上述第2照射方式中不发光,发光频带具有与上述第1特定频带重合的部分;
第1荧光体,其以使得上述第1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能够到达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体,且其激励频带中包含上述第1特定频带而其荧光发光频带中包含上述第2特定频带;
第2荧光体,其以使得上述第1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能够到达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体,其激励强度与上述第1荧光体相比在上述第1特定频带中低而在上述第2照射频带内的短波长侧的第2荧光激励频带中高,并且其荧光发光频带包含上述第2荧光激励频带之外的上述第2照射频带;以及
第2发光元件,其以使得所发出的光能够到达上述第1荧光体和上述第2荧光体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体,在上述第2照射方式中发光而在上述第1照射方式中不发光,其发光频带包含于上述第2荧光激励频带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荧光体的激励频带与上述第1荧光体的荧光发光频带不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频带与上述第1荧光体的激励频带不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照射方式是进行NBI(窄带摄像)照射的照射方式,
上述第1发光元件是进行窄带发光的发光元件,
上述第1荧光体的荧光发光频带比上述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频带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照射方式是通过发出上述第2照射频带的光来进行白色光照射的照射方式,
上述第2发光元件是发出包含于上述第2照射频带内的短波长侧的频带即蓝色频带中的光的发光元件,
上述第2荧光体的荧光发光频带中包含上述蓝色频带之外的上述第2照射频带,并且其进行荧光发光而发出的光是由上述第2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补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发光元件和上述第2发光元件是半导体发光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发光元件是在415nm的波长附近具有发光强度的峰值的半导体发光元件,
上述第1荧光体是在540nm的波长附近具有荧光发光强度的峰值的荧光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荧光体是粉末荧光体,其密度被配设成将上述第1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一部分用作激励光,且不将该第1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另一部分和由上述第2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用作激励光而使其散射,
上述第2荧光体是粉末荧光体,其密度被配设成将上述第2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一部分用作激励光,且不将该第2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另一部分和由上述第1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用作激励光而使其散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具有印刷基板和筒状的反射体,该反射体的底面侧安装于印刷基板上且上表面侧成为朝向光的照射方向的上述开口,
上述第1发光元件和上述第2发光元件安装于上述印刷基板上的成为上述反射体的内部的位置上,
作为上述第1荧光体的粉末荧光体和作为上述第2荧光体的粉末荧光体以覆盖上述第1发光元件和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方式被树脂密封于由上述印刷基板和上述反射体构成的凹状部中。
10.一种电子图像取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以及
摄像装置,其使用光学系统将由上述光源装置照射并由被摄体反射的光成像并摄像。
11.一种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以及
显示装置,其显示由上述摄像装置摄像得到的图像。
12.一种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以及
插入部,其在前端侧配置有用于向被摄体照射来自上述光源装置的光的照射用光学元件以及构成上述摄像装置的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观察用光学元件。
13.一种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图像取得装置;以及
胶囊型框体,其收纳上述电子图像取得装置。
CN201080047200.2A 2009-10-21 2010-08-11 光源装置、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内窥镜装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Active CN102576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2625A JP2011091158A (ja) 2009-10-21 2009-10-21 光源装置、電子画像取得装置、電子画像観察装置、内視鏡装置、カプセル内視鏡装置
JP2009-242625 2009-10-21
PCT/JP2010/063633 WO2011048867A1 (ja) 2009-10-21 2010-08-11 光源装置、電子画像取得装置、電子画像観察装置、内視鏡装置、カプセル内視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6795A true CN102576795A (zh) 2012-07-11
CN102576795B CN102576795B (zh) 2015-09-09

Family

ID=43900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7200.2A Active CN102576795B (zh) 2009-10-21 2010-08-11 光源装置、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内窥镜装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32895B2 (zh)
EP (1) EP2482349B1 (zh)
JP (1) JP2011091158A (zh)
CN (1) CN102576795B (zh)
WO (1) WO201104886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5379A (zh) * 2013-01-29 2015-09-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被检体观察装置以及光源控制方法
CN107689413A (zh) * 2016-08-05 2018-02-1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和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0494777A (zh) * 2017-04-04 2019-11-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含荧光体膜及背光单元
CN112515615A (zh) * 2016-02-19 2021-03-19 Hoya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光源装置以及内窥镜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74876B2 (en) * 2007-08-24 2016-06-21 Martin A. Alpert Multi-chip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device
JP5789232B2 (ja) * 2011-10-12 2015-10-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RU2502917C2 (ru) * 2011-12-30 2013-12-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ая Коммерческая Фирма "Элтан Лтд"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источник белого света с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м удаленным фотолюминесцентным конвертером
JP2014167974A (ja) * 2013-02-28 2014-09-11 Toyoda Gosei Co Ltd 蛍光体の選別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DE102013209618A1 (de) * 2013-05-23 2014-11-27 Richard Wolf Gmbh LED-Baueinheit
WO2015099749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Capso Vision Inc. Capsule camera device with multi-spectral light sources
WO2016088269A1 (ja) * 2014-12-05 2016-06-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内視鏡およびカプセル型内視鏡
JP6611036B2 (ja) * 2015-09-10 2019-1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用光源
US9985182B2 (en) * 2015-12-25 2018-05-29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nd color-matching apparatus
JP6450492B1 (ja) * 2018-07-19 2019-01-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照明装置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6694046B2 (ja) * 2018-12-17 2020-05-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IT201900000809A1 (it) * 2019-01-18 2020-07-18 Luca Perasole Dispositivo di illuminazione indossabile e attrezzatura da lavoro che lo comprende
EP3805838B1 (en) * 2019-10-10 2023-12-06 Leica Instruments (Singapore) Pte. Ltd. Microscope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DE102021105601A1 (de) 2020-07-03 2022-01-05 Hoya Corporation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S20240081632A1 (en) * 2021-01-27 2024-03-14 Hoya Corporation Phosphor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endoscopic imag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18098A1 (ja) * 2005-08-05 2007-02-15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発光ユニット
JP2008085026A (ja) * 2006-09-27 2008-04-10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WO2008102803A1 (ja) * 2007-02-22 2008-08-2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被検体内導入システム
CN101320727A (zh) * 2007-06-07 2008-12-10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和装有该发光器件的带照相机的蜂窝电话
US20090167149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Olympu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2024B2 (en) * 2004-01-16 2011-12-20 Alfano Robert R Micro-scale compact device for in vivo medical diagnosis combining optical imaging and point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US7837348B2 (en) * 2004-05-05 2010-11-23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Lighting system using multiple colored light emitting sources and diffuser element
US7234820B2 (en) * 2005-04-11 2007-06-26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Illuminators using reflective optics with recycling and color mixing
JP2007036041A (ja) 2005-07-28 2007-02-08 Sony Corp 発光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JP2007036042A (ja) 2005-07-28 2007-02-08 Sony Corp 発光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JP2007056235A (ja) 2005-07-28 2007-03-08 Sony Corp 蛍光体、光学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9039438A (ja) * 2007-08-10 2009-02-26 Olympus Corp 光ファイバ照明装置
JP2009056248A (ja) * 2007-09-03 2009-03-19 Fujifilm Corp 光源装置、および光源装置の駆動制御方法、並びに内視鏡
US8740400B2 (en) * 2008-03-07 2014-06-03 Intematix Corporation White light illumination system with narrow band green phosphor and multiple-wavelength excitation
JP4990207B2 (ja) 2008-03-31 2012-08-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多孔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216429B2 (ja) * 2008-06-13 2013-06-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18098A1 (ja) * 2005-08-05 2007-02-15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発光ユニット
JP2008085026A (ja) * 2006-09-27 2008-04-10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WO2008102803A1 (ja) * 2007-02-22 2008-08-2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被検体内導入システム
CN101320727A (zh) * 2007-06-07 2008-12-10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和装有该发光器件的带照相机的蜂窝电话
US20090167149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Olympu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5379A (zh) * 2013-01-29 2015-09-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被检体观察装置以及光源控制方法
US9814375B2 (en) 2013-01-29 2017-11-14 Olympu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subject observation apparatus as well as light source control method
CN112515615A (zh) * 2016-02-19 2021-03-19 Hoya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光源装置以及内窥镜系统
CN112515615B (zh) * 2016-02-19 2023-06-20 Hoya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光源装置以及内窥镜系统
CN107689413A (zh) * 2016-08-05 2018-02-13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和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0494777A (zh) * 2017-04-04 2019-11-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含荧光体膜及背光单元
CN110494777B (zh) * 2017-04-04 2021-10-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含荧光体膜及背光单元
US11549054B2 (en) 2017-04-04 2023-01-10 Fujifilm Corporation Phosphor-containing film and backlight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32895B2 (en) 2016-05-10
US20120200687A1 (en) 2012-08-09
CN102576795B (zh) 2015-09-09
EP2482349B1 (en) 2014-04-09
WO2011048867A1 (ja) 2011-04-28
EP2482349A1 (en) 2012-08-01
JP2011091158A (ja) 2011-05-06
EP2482349A4 (en)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6795B (zh) 光源装置、电子图像取得装置、电子图像观察装置、内窥镜装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CN107072508B (zh) 观察系统
CN106132276B (zh) 荧光观察内窥镜系统
KR100939400B1 (ko) 생체 관측 장치
US9649018B2 (en) Endoscope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3732117B (zh) 内窥镜装置
CN110799086B (zh) 内窥镜用光源装置及内窥镜系统
CN1809308A (zh) 内窥镜装置
CN105939651B (zh) 医疗用图像形成装置
CN10720561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内窥镜系统、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06255441B (zh) 内窥镜装置
JP2014124490A (ja) 被検体観察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6037618A (zh) 内窥镜用光源装置和内窥镜系统
JP5627910B2 (ja)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カラー撮像素子
CN101449961A (zh) 辅助诊断的多波长光源内视镜系统
US20110080506A1 (en) Image sensing device and system
WO2015072432A1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及び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JP7028574B2 (ja) 内視鏡及びカメラヘッド
JP4558104B2 (ja)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および医療システム
JP2021510313A (ja) 内視鏡検査のための時間相関光源変調
CN107837064A (zh) 一种内窥镜窄带冷光源装置
KR100852920B1 (ko) 내시경 및 그 작동방법
EP2334084A1 (en) Image sensing device and system
JP2017225755A (ja) 内視鏡装置
CN104832887B (zh) 光源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