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2498A -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2498A
CN102572498A CN2012100299071A CN201210029907A CN102572498A CN 102572498 A CN102572498 A CN 102572498A CN 2012100299071 A CN2012100299071 A CN 2012100299071A CN 201210029907 A CN201210029907 A CN 201210029907A CN 102572498 A CN102572498 A CN 102572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picture element
carry
numerical value
pictur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99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2498B (zh
Inventor
李宇宏
陈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T DISPLAY TECHNOLOGY (SHENZHEN)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uay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uay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uay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299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24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2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2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4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画素区块处理单元、计数单元、模式切换单元、扰动单元以及加法单元。其中,画素区块处理单元自画素区块中的各画素取得最小有效位与剩余画素位。计数单元依据画素区块产生垂直计数值。模式切换单元依据模式切换信号,判断显示设备为三维或二维显示模式。当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时,模式切换单元将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调整为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并输出调整后的垂直计数值。扰动单元依据调整后的垂直计数值输出其所对应的进位值。加法单元将进位值与剩余画素位相加。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以调整显示设备的画素区块的灰阶度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立体(three-dimension, 3D)显示技术是现今数字显示的潮流,不论是在娱乐上、医学研究上或是其他领域,使用者越来越讲求身历其境的感受。在娱乐方面,在使用者观看3D电影或是玩3D游戏的同时,3D显示技术可表现出画面中物体朝观看者发射而来并飞出屏幕的视觉效果,而往往可为使用者带来身历其境的感受,因此3D显示技术实已为电影与游戏带来新的潮流与发展目标。
目前的立体显示技术大致可分成观赏者可直接裸眼观赏的裸眼式(auto-stereoscopic)以及需配戴特殊设计眼镜观赏的戴眼镜式(stereoscopic)。裸眼式立体显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固定式光栅来控制观赏者左眼与右眼所接收到的影像。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当左、右眼分别观视相同的影像内容但是具有不同视差(parallax)的二影像时,人眼会观察将二影像重叠解读成一立体影像。戴眼镜式立体显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显示器显示左右眼画面,经由头戴式眼镜的选择,让左右眼分别看到左右眼画面以形成立体视觉。
而在已知技术的扰动(Dither)算法中,是针对控制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的6位源驱动器提供一8至6位扰动演算功能。该扰动功能系用平均值的概念使人的视觉感受到具有四倍分辨率的效果,例如,使得以6位64色的记忆量仿造出8位的256色显示效果。并且,一般的扰动矩阵配置是透过4×4画素区块搭配4个画框来配置,如图1A所示,图1A为显示二维显示器的扰动矩阵配置的示意图。在图1A这样的扰动矩阵配置对二维显示器已经足以适用,可以达到很高的影像质量。
然而,若将已知的二维显示模式的扰动矩阵配置技术应用在3D显示器时,将会使显示画面出现闪烁或明显的纹路。以偏光眼镜式的立体显示技术为例,3D显示器会在奇数列画素显示左眼画面,而在偶数列画素显示右眼画面,并配合偏光眼镜使左右眼接收其对应的画面。如此一来,左右眼画面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就会形成如图1B所示的效果。图1B为显示已知技术在三维显示模式下左右眼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示意图。由图1B可明显得知,因为左右眼所分别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并不相同,因而将造成画面闪烁或明显的纹路出现,使得3D影像画质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可在启动三维显示模式时,使用二维显示模式的扰动矩阵配置,而不会有画面闪烁或出现明显纹路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之一在于:一种图像处理其方法,用以调整一显示设备的一画素区块的灰阶度,该画素区块所显示的画面为由多个画框切换显示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取得该画素区块中各画素的一最小有效位与一剩余画素位;
依据一模式切换信号判断该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或二维显示模式;
若该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将一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调整为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其中该最小有效位指示该画素区块所对应的一扰动矩阵群,该垂直计数值指示该画素区块中各列画素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
依据该垂直计数值输出其所对应的进位值;以及
将该垂直计数值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与该垂直计数值所对应的剩余画素位相加。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用以调整一显示设备的一画素区块的灰阶度,该画素区块所显示的画面为由多个画框切换显示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一画素区块处理单元,自该画素区块中的各画素取得一最小有效位与一剩余画素位;
一计数单元,依据该画素区块产生一垂直计数值;
一模式切换单元,耦接该计数单元,依据一模式切换信号判断该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或二维显示模式,当该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时,将该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调整为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并输出调整后的该垂直计数值,其中该最小有效位指示该画素区块所对应的一扰动矩阵群,该垂直计数值指示该画素区块中各列画素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
一扰动单元,耦接该画素区块处理单元、该计数单元以及该模式切换单元,依据调整后的该垂直计数值输出其所对应的进位值;以及
一加法单元,耦接该画素区块处理单元与该扰动单元,将该垂直计数值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与该垂直计数值所对应的剩余画素位相加。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计数单元还依据画素区块产生水平计数值以及画框计数值,扰动单元还依据水平计数值以及画框计数值输出各画素在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其中水平计数值指示画素区块中各行画素在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画框计数值指示画素区块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扰动矩阵。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 其中若显示设备为二维显示模式,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为每一列画素计数一次。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画框包括第一画框至第四画框,而画框的切换方式为自第一画框至第四画框其中之一开始依序切换。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上述之多个画框切换方式为自第一画框开始依序切换,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1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第一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2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第二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3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第三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4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第四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其中N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模式切换单元包括移位寄存器以及多任务器。其中,移位寄存器耦接计数单元,将垂直计数值除以2。多任务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计数单元与移位寄存器。多任务器的选择端接收模式切换信号,依据模式切换信号选择输出垂直计数值或除以2后的垂直计数值。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所提出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当在启动三维显示模式时,将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调整为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藉此,便可在共享二维显示模式的扰动矩阵配置的情况下,消除因左右眼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不同而造成的画面闪烁或纹路出现的现象,而不会有画面闪烁或出现明显纹路的问题。进一步地,还能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面板,且不需额外增加内存。
附图说明
图1A为显示二维显示器的扰动矩阵配置的示意图。
图1B为显示已知技术在三维显示模式下左右眼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实施例中的扰动矩阵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三维显示模式下左右眼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示意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200:图像处理装置;210: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20:计数单元;230:模式切换单元;232:移位寄存器;234:多任务器;240:扰动单元;250:加法单元;PI:画素;De:数据致能信号;MS:模式切换信号;KB:最小有效位;RPI:剩余画素位;FC:画框计数值;HC:水平计数值;VC:垂直计数值;CA:进位值;OUT:显示数据位;T1、T2:输入端;TC:选择端;S510~S56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将说明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在启动三维显示模式时,将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调整为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藉此,便可在共享二维显示模式的扰动矩阵配置的情况下,消除因左右眼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不同而造成的画面闪烁或出现明显纹路的现象。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为明了,以下特举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确实能够据以实施的范例。
请参照图2,图2为显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200可用来调整显示设备(未显示)的画素区块的灰阶度。并且,本发明之一实施中的显示设备上的画素区块所显示的画面为多个画框(frame)切换显示而成。例如,1个8位图画框数据可用4个6位的影像画框数据切换显示,使得6位64色的记忆量能仿造出8位的256色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200包括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10、计数单元220、模式切换单元230、扰动单元240及加法单元250。其中,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10自画素区块中的各画素PI取得最小有效位KB及剩余画素位RPI。模式切换单元230耦接至计数单元220,用以依据模式切换信号MS来判断显示设备目前为三维显示模式或二维显示模式。扰动单元240则分别耦接至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10、计数单元220以及模式切换单元230,用以依据最小有效位KB、画框计数值FC、水平计数值HC及垂直计数值VC来输出其所对应的进位值CA至加法单元250。而加法单元250则耦接至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10与扰动单元240,用以将进位值CA与剩余画素位RPI相加,并依据相加的结果输出显示数据位OUT,以供后级之驱动器集成电路(Driver IC)据以驱动显示设备显示画面。
图3为显示本实施例中的扰动矩阵配置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配置于扰动单元240内的16个扰动矩阵(Dither Matrix)是依照最小有效位KB (例如00、01、10及11)分为4群,也就是说,最小有效位KB指示画素区块中的各画素PI所对应的扰动矩阵群。并且,每一扰动矩阵群包括4个扰动矩阵,其中不同的扰动矩阵对应不同的画框(第一画框至第四画框),而这些每一个扰动矩阵都是4×4的画素区块(水平、垂直索引值皆是从0~3)。其中,画框的切换方式为自第一画框至第四画框其中之一开始依序切换。
也就是说,画素区块的各画素PI在第4N+1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第一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画素区块的各画素PI在第4N+2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第二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画素区块的各画素PI在第4N+3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第三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该画素区块的各画素PI在第4N+4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该第四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其中N为正整数。
接下来说明的,是进一步地描述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更详细的动作。首先,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10会依序将传送而来的影像画框数据的画素区块中的各画素PI,取得最小有效位KB与剩余画素位RPI。之后,分别传送最小有效位KB与剩余画素位RPI至扰动单元240及加法单元250。值得注意的是,在画素区块中的各画素PI会携带一个数据致能信号De,且此数据致能信号De会被传送至计数单元220,以致能计数单元220产生计数值。
进一步来说,计数单元220会依据所接收到的数据致能信号De来产生水平计数值HC与垂直计数值VC,并分别将其传送至扰动单元240及模式切换单元230,以使扰动单元240得知目前处理的画素PI的相关位置信息。上述的计数单元220更依据目前处理的画素PI所切换的画框数,产生一个画框计数值FC传送至扰动单元240。其中,水平计数值HC指示画素区块中各行画素在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而垂直计数值VC则指示画素区块中各列画素在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画框计数值FC指示画素区块在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扰动矩阵。
接着,模式切换单元230依据所接收的模式切换信号MS,来判断显示设备目前为三维显示模式或二维显示模式。若显示设备目前为二维显示模式时,则模式切换单元230会直接输出计数单元220所计数的垂直计数值VC(计数单元220的计数方式为,将垂直计数值VC的计数方式为每一列画素计数一次),并将此垂直计数值VC传送到扰动单元240。接下来,扰动单元240会依据最小有效位KB来找到对应的扰动矩阵群,然后依照画框计数值FC找到对应的扰动矩阵。接着,扰动单元240会依据水平计数值HC及垂直计数值VC,找到对应于扰动矩阵中的进位值CA并传送至加法单元250。加法单元250将进位值CA跟剩余画素位RPI相加后,再输出显示数据位OUT。
另外,若是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则模式切换单元230会将计数单元220传送过来的垂直计数值VC转换成相当于为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并将此调整后的垂直计数值VC传送到扰动单元240。接着,扰动单元240会依据最小有效位KB、画框计数值FC、水平计数值HC及垂直计数值VC,来搜寻图3的扰动矩阵配置以找到对应的进位值CA。并且,将此进位值CA输出至加法单元250,以使加法单元250将进位值CA跟剩余画素位RPI相加,进而输出显示数据位OUT。接下来,将进一步说明启动三维显示模式后的扰动矩阵配置的视觉效果。
请参阅图4,图4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三维显示模式下左右眼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示意图。由于立体影像的显示原理,除了分别要给左右眼不同的观看影像角度以产生两眼视差,还要兼顾达到左右眼所接收到的光线亮度不可差异过大,才不会造成画面闪烁或明显纹路的问题。由图4可知,藉由改变垂直计数值VC的计数方式,可使左右眼具有相同的扰动矩阵配置,因此能够消除因左右眼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不同而造成的画面闪烁或纹路出现的现象。此外,显示设备在三维显示模式时所使用的扰动矩阵配置与显示设备在二维显示模式时相同,而不需额外增加内存。
请再参照图2,详细来说,模式切换单元230可包括移位寄存器232及多任务器234。其中,移位寄存器232耦接至计数单元220,用以将垂直计数值VC除以2,而这动作会相当于将垂直计数值VC的计数方式调整为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另外,在多任务器234方面,多任务器234的输入端T1及T2分别耦接至计数单元220与移位寄存器232,用以分别接收垂直计数值VC或除以2后的垂直计数值VC(意即上述的调整后的垂直计数值VC)。多任务器234的选择端TC则接收并依据模式切换信号MS,其用以选择要输出垂直计数值VC或除以2后的垂直计数值VC。例如,若模式切换信号MS是二维显示模式时,则多任务器234的输出端则输出垂直计数值VC至扰动单元240。相对地,若模式切换信号MS是三维显示模式时,则多任务器234的输出端则输出除以2后的垂直计数值VC至扰动单元240。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模式切换单元230仅为一示范性的实施例,实际应用上并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的说明,将特举更详细的例子来更具体化上述的实施例。请参照图2,假设显示设备为二维显示模式(依据模式切换信号MS可知),当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10接收到一个具有最小有效位KB为01的画素PI时,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10取出画素PI的最小有效位KB(01)和剩余画素位RPI(其为六位),将其分别传送到扰动单元240及加法单元250。
接下来,由于此画素PI会携带一个数据致能信号De给计数单元220,以便使计数单元220据以产生水平计数值HC及垂直计数值VC。举例来说,当计数单元220将水平计数值HC(假设其为3)及垂直计数值VC(假设其为1)分别传送到扰动单元240及模式切换单元230(即传送至多任务器232及移位寄存器234)时。此时,由于多任务器234的选择端TC所接收的模式切换信号MS是二维显示模式的信号,所以会将输入端T1的垂直计数值VC(为3)直接传送到扰动单元240。扰动单元240则依据垂直计数值VC (为1)、水平计数值HC(为3)以及画框计数值FC(例如为2)找出对应的进位值。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扰动单元240会依据最小有效位KB (为01)来找到对应的扰动矩阵群,然后依照矩阵的画框计数值FC(为2)找到对应的扰动矩阵,之后依据矩阵的水平计数值HC(为3)及矩阵的垂直计数值VC (为1)找到对应于扰动矩阵中的进位值CA。由图3可知,此进位值CA为0。接着,扰动单元240会将此进位值CA (为0)传送到加法单元250来与剩余画素位RPI进行相加的动作,之后加法单元250便会依据相加结果输出一个显示数据位OUT。
请再同时参照图2与图3,以下将进一步举例描述显示设备处于三维显示模式时的图像处理方式。假设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10接收到一具有最小有效位KB为11的画素PI,则画素区块处理单元210会取出画素的最小有效位KB(11)和剩余画素位RPI(其为六位),将其分别传送到扰动单元240及加法单元250。
接着,由于此画素PI会携带一个数据致能信号De给计数单元220,以便使计数单元220据以产生水平计数值HC及垂直计数值VC。举例来说,当计数单元220将水平计数值HC (假设其为3)及垂直计数值VC (假设其为1)分别传到送扰动单元240及模式切换单元230(即传送至多任务器234及移位寄存器232)后,此时,多任务器234的输入端T1为垂直计数值VC (为1),输入端T2则为经由移位寄存器232除以2后的垂直计数值VC(为0)。由于此时多任务器234的选择端TC所接收的模式切换信号MS是三维显示模式的信号,所以会将输入端T2的垂直计数值VC(为0)输出到扰动单元240。接着,扰动单元240则依据垂直计数值VC (为0)、水平计数值HC(为3)以及画框计数值FC(例如为2)找出对应的进位值。
接着,请同时对照图2及图3,扰动单元240会依据最小有效位KB(为11)来找到对应的扰动矩阵群,然后依照矩阵的画框计数值FC(为2)找到对应的扰动矩阵。接着,扰动单元240会依据矩阵的水平计数值HC(为3)及垂直计数值VC(为0),找到对应于扰动矩阵中的进位值CA。由图3可知,此进位值CA为0。
在此请注意,由于立体影像的显示原理,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当左、右眼分别观视相同的影像内容但是具有不同视差(parallax)的二影像时,人眼会观察将二影像重叠解读成一立体影像。因此,除了分别要给左右眼不同的观看影像角度以产生两眼视差,并且要兼顾达到左右眼所接收到的亮度不可差异过大才不会造成画面闪烁或明显纹路的问题。所以,本实施例中利用移位寄存器232来将垂直计数值VC除以2,以在每一次切换传送给左右眼的影像时(从左眼切换到右眼或是从右眼切换到左眼),便重复计数一次垂直计数值VC。
由图4可知,藉由改变垂直计数值VC的计数方式,可使左右眼具有相同的扰动矩阵配置,因此能够在共享二维显示模式的扰动矩阵配置的情况下,消除因左右眼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不同而造成的画面闪烁或纹路出现的现象,且不需额外增加内存。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内容,在此将归纳上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实施例而提出一个图像处理的方法。请参照图5,图5为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而图像处理的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骤。首先,自画素区块中各画素的最小有效位与剩余画素位(步骤S510),并分别传送出最小有效位及剩余画素位。而且各画素都会携带一个数据致能信号,且此数据致能信号De用以指示计数值的产生,例如水平计数值及垂直计数值。接着,在步骤S520中会判断目前的显示设备是三维显示模式或是二维显示模式。
若步骤S520的判断为二维显示模式时(可依据模式切换信号得知),则于步骤S540中直接输出垂直计数值,意即每一列画素计数一次。若步骤S520的判断为三维显示模式时(这可依据模式切换信号得知),则于步骤S530中将垂直计数值转换成相当于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例如可藉由将垂直计数值除以2来实施。
接下来,在步骤S550中,依据最小有效位、画框计数值、水平计数值及垂直计数值来搜寻图3中的扰动矩阵配置,进而找到对应的进位值并将其输出。最后,在步骤S560中,将所接收到的进位值(例如0或1)与剩余画素位相加,进而输出一个显示数据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 使得显示设备能够消除因左右眼所对应的扰动矩阵配置不同而造成三维显示画面出现闪烁或明显纹路的现象。
2. 处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设备能够共享二维显示模式下的扰动矩阵配置,因此不需额外增加内存,故可大幅降低电路成本。
3.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可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面板。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是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是保护范围当视后附是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以调整一显示设备的一画素区块的灰阶度,该画素区块所显示的画面为由多个画框切换显示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取得该画素区块中各画素的一最小有效位与一剩余画素位;
依据一模式切换信号判断该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或二维显示模式;
若该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将一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调整为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其中该最小有效位指示该画素区块所对应的一扰动矩阵群,该垂直计数值指示该画素区块中各列画素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
依据该垂直计数值输出其所对应的进位值;以及
将该垂直计数值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与该垂直计数值所对应的剩余画素位相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输出对应进位值的步骤更包括:
依据一水平计数值以及一画框计数值输出各画素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其中该水平计数值指示该画素区块中各行画素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该画框计数值指示该画素区块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扰动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若该显示设备为二维显示模式,该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为每一列画素计数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画框包括第一画框至第四画框,该些画框的切换方式为自该第一画框至该第四画框其中之一开始依序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画框的切换方式为自该第一画框开始依序切换,该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1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该第一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该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2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该第二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该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3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该第三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该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4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该第四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其中N为正整数。
6.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用以调整一显示设备的一画素区块的灰阶度,该画素区块所显示的画面为由多个画框切换显示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一画素区块处理单元,自该画素区块中的各画素取得一最小有效位与一剩余画素位;
一计数单元,依据该画素区块产生一垂直计数值;
一模式切换单元,耦接该计数单元,依据一模式切换信号判断该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或二维显示模式,当该显示设备为三维显示模式时,将该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调整为每两列画素计数一次,并输出调整后的该垂直计数值,其中该最小有效位指示该画素区块所对应的一扰动矩阵群,该垂直计数值指示该画素区块中各列画素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
一扰动单元,耦接该画素区块处理单元、该计数单元以及该模式切换单元,依据调整后的该垂直计数值输出其所对应的进位值;以及
一加法单元,耦接该画素区块处理单元与该扰动单元,将该垂直计数值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与该垂直计数值所对应的剩余画素位相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计数单元还依据该画素区块产生一水平计数值以及一画框计数值,该扰动单元还依据该水平计数值以及该画框计数值输出各画素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其中该水平计数值指示该画素区块中各行画素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进位值,该画框计数值指示该画素区块在该扰动矩阵群中所对应的扰动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若该显示设备为二维显示模式,该垂直计数值的计数方式为每一列画素计数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画框包括第一画框至第四画框,该些画框的切换方式为自该第一画框至该第四画框其中之一开始依序切换;其中该些画框的切换方式为自该第一画框开始依序切换,该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1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该第一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该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2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该第二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该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3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该第三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该画素区块的各画素在第4N+4画框的进位方式与其在该第四画框的进位方式相同,其中N为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模式切换单元,包括:
一移位寄存器,耦接该计数单元,将该垂直计数值除以2;以及
一多任务器,其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该计数单元与该移位寄存器,该多任务器的一选择端接收该模式切换信号,依据该模式切换信号选择输出该垂直计数值或除以2后的该垂直计数值。
CN201210029907.1A 2012-02-10 2012-02-10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24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9907.1A CN102572498B (zh) 2012-02-10 2012-02-10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9907.1A CN102572498B (zh) 2012-02-10 2012-02-10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498A true CN102572498A (zh) 2012-07-11
CN102572498B CN102572498B (zh) 2014-06-04

Family

ID=46416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99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2498B (zh) 2012-02-10 2012-02-10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72498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9708B1 (en) * 1999-12-13 2002-10-22 Myson Technology, Inc. Image dithering device processing in both time domain and space domain
CN1389840A (zh) * 2001-06-01 2003-01-08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处理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视频图像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TW200509059A (en) * 2003-07-26 2005-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thering
CN101315759A (zh) * 2007-06-01 2008-12-03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扰动驱动方法及其应用的时序控制器
CN101341763A (zh) * 2005-12-20 2009-01-0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CN101419783A (zh) * 2007-10-22 2009-04-29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伽玛曲线校正方法
US20100007661A1 (en) * 2008-07-11 2010-01-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20100061646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W201108189A (en) * 2009-08-19 2011-03-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Generator and generating method thereof for overdrive tab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087281A (ja) * 2009-10-16 2011-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
KR20110062766A (ko) * 2009-12-04 2011-06-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영상 표시 장치의 프레임 레이트 컨트롤 디더링 회로 및 방법
JP2011182270A (ja) * 2010-03-03 2011-09-15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9708B1 (en) * 1999-12-13 2002-10-22 Myson Technology, Inc. Image dithering device processing in both time domain and space domain
CN1389840A (zh) * 2001-06-01 2003-01-08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处理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视频图像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TW200509059A (en) * 2003-07-26 2005-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thering
CN101341763A (zh) * 2005-12-20 2009-01-0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CN101315759A (zh) * 2007-06-01 2008-12-03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扰动驱动方法及其应用的时序控制器
CN101419783A (zh) * 2007-10-22 2009-04-29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伽玛曲线校正方法
US20100007661A1 (en) * 2008-07-11 2010-01-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20100061646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W201108189A (en) * 2009-08-19 2011-03-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Generator and generating method thereof for overdrive tab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087281A (ja) * 2009-10-16 2011-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
KR20110062766A (ko) * 2009-12-04 2011-06-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영상 표시 장치의 프레임 레이트 컨트롤 디더링 회로 및 방법
JP2011182270A (ja) * 2010-03-03 2011-09-15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498B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239B (zh) 立体图像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2376242B (zh) 立体图像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3716608B (zh) 多视图自动立体图像显示器及控制其最佳观看距离的方法
KR101860083B1 (ko)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1869872B1 (ko) 멀티뷰 영상 생성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TW201405483A (zh) 影像資料處理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立體影像顯示裝置
US9196220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20120088467A (ko) 2차원 영상 표시 영역 내에 부분 3차원 영상을 디스플레이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74325A (zh) 可弯曲立体3d显示装置
US2015017264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CN103813157A (zh) 自动立体图像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4253987B (zh) 立体图像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3152597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037232B (zh) 立体图像显示器
KR101731113B1 (ko) 2d-3d 영상 변환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US9794548B2 (en) 3-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499279B (zh) 影像處理裝置及其方法
KR102334031B1 (ko) 무안경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257249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US20150221263A1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917764B1 (ko)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입체 영상 표시 방법
KR101863140B1 (ko)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160024283A (ko) 렌티큘러 렌즈 방식의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KR101773608B1 (ko)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KR101921963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4

Address after: 1#, building third, fourth, 6 West Road, Mawei West Road, Mawei District, Fujian, Fuzhou

Co-patentee after: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atentee after: CPT DISPLAY TECHNOLOGY (SHENZHEN)CO., LTD.

Address before: 350015, Xingye Road, Mawei Science Park, Fujian, Fuzhou 1, China

Co-patentee befor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atentee before: Fujian Huay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