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8897A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68897A CN102568897A CN2011103558105A CN201110355810A CN102568897A CN 102568897 A CN102568897 A CN 102568897A CN 2011103558105 A CN2011103558105 A CN 2011103558105A CN 201110355810 A CN201110355810 A CN 201110355810A CN 102568897 A CN102568897 A CN 1025688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hamber
- substrate
- foreign matter
- depressed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contact space ven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3/00—Venting
- H01H2213/01—Venting with internal pressure of other switch sites
- H01H2213/014—Accumulator cha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04—Collapsible dome or bubble
- H01H2215/008—Part of substrate or membran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48—V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02—Casings seal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2—Vent ope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34—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能使空气积存室内的异物难以被吸入触点室,从而能减少因异物导致的触点不良的发生。该开关装置包括具有固定触点的基板和橡胶板。橡胶板包括触点穹顶部、可动触点、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引导槽、止回部和通气槽,橡胶板与基板之间形成触点室、空气积存室、异物积存室、引导通道和通气通道。引导通道连通空气积存室和异物积存室。通气通道连通触点室和引导通道。可动触点伴随触点穹顶部的弹性变形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此时触点室进行呼吸,由此从空气积存室被吸入引导通道的异物被引导通道引导而进入异物积存室,并通过止回部防止异物逆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橡胶板的开关装置,所述橡胶板受到操作力后发生弹性变形。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汽车等中使用的开关装置,例如包括一个面上具有固定触点的基板以及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覆盖基板的固定触点一侧的面的橡胶板。橡胶板具有覆盖基板上的固定触点的触点穹顶部,在该触点穹顶部的基板一侧设置有可动触点。在该情况下,在橡胶板的触点穹顶部和基板之间形成有作为中空状的空间的触点室。此外,触点室与容积大于该触点室的空气积存室连通。
在所述结构的开关装置中,橡胶板的触点穹顶部受到操作力后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设置在触点穹顶部上的可动触点与设置在基板上的固定触点接触。此时触点室内的空气被橡胶板的触点穹顶部压缩而被挤出到空气积存室。随后解除操作力时,橡胶板的触点穹顶部复原,并且触点穹顶部的可动触点从基板上的固定触点离开。这样,被挤出到空气积存室的空气又被吸入触点室。如此,操作开关装置时,触点室内的空气进入空气积存室或从空气积存室出来,即触点室内的空气进行所谓的呼吸。由此,可以防止操作时因空气压缩而产生的斥力,从而使操作变得容易。
但是,在所述结构的开关装置中,需要保证空气积存室的容积大于触点室。因此,在基板上,空气积存室大多设置成横跨例如安装有连接器的端子和电子元件等部分。此时存在下述问题,即:触点室因呼吸而吸入残留在空气积存室内的焊料渣等异物。因此,有时这种异物会夹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之间,引起这些触点的接触不良。
由于所述的情况,公开有在触点室和空气积存室之间设置有异物积存室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在所述结构的开关装置中,触点室不与空气积存室直接连通。因此,当通过操作使触点室进行呼吸时,空气积存室中的异物被暂时吸入异物积存室。由此来防止空气积存室中的异物直接进入触点室。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40490号
但是,所述异物积存室与触点室直接连通。因此,还是存在触点室会吸入暂时聚集在异物积存室内的异物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在结构上使空气积存室的异物难以被吸入触点室,从而能够降低因异物导致的触点不良的发生。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包括:基板,一个面上具有固定触点;以及橡胶板,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覆盖所述基板的所述固定触点一侧的面,所述橡胶板包括:触点穹顶部,覆盖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中空状的触点室,并且受到操作力后发生弹性变形;可动触点,设置在所述触点穹顶部的所述基板一侧,并且伴随所述触点穹顶部的弹性变形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第一凹陷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中空状的空气积存室;第二凹陷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中空状的异物积存室;引导槽,具有直线部和圆弧部,并且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引导通道,所述直线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连接,所述圆弧部在从所述直线部的延长线上离开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凹陷部连接,所述引导通道连通所述空气积存室和所述异物积存室;止回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引导槽的所述圆弧部的连接部分,并且设置在所述圆弧部的内侧;以及通气槽,与所述触点穹顶部和所述引导槽连接,并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通气通道,该通气通道连通所述触点室和所述引导通道。
按照所述的结构,如果解除操作力后触点穹顶部的弹性变形复原,则空气积存室内的空气从引导通道通过通气通道后被吸入触点室。此时,空气积存室内的异物有时会与空气积存室内的空气一起被吸入引导通道。在此,引导通道从直线形变为圆弧形后与异物积存室连接。因此,被吸入引导通道的异物可以容易地沿引导通道的直线部分被引导向异物积存室。所以,吸入引导通道的异物难以通过与引导通道连接的通气通道进入触点室。此外,通过止回部,可以防止进入了异物积存室的异物从异物积存室流出。这样,所述的开关装置成为空气积存室内的异物难以被吸入触点室的结构,其结果,可以降低因异物导致的触点不良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纵剖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从背面一侧观察到的橡胶板的立体图。
图4是橡胶板的仰视图。
图5是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橡胶板的第二凹陷部周围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橡胶板的第二凹陷部周围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开关装置,12基板,13橡胶板,16固定触点,19触点穹顶部,20可动触点,21第一凹陷部,22、31第二凹陷部,23引导槽,231直线部,232圆弧部,24、32止回部,25通气槽,26触点室,27空气积存室,28异物积存室,29引导通道,30通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多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另外,对各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设置在例如车辆上的、用于操作除雾器的接通或断开状态的开关装置10。下面,以图1的上侧作为开关装置10的上方,以图1的下侧作为开关装置10的下方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开关装置10包括:基台11、基板12、橡胶板13、箱体14和操作构件15。基台11具有主体部111、支承部112和连接器部113。主体部111形成为矩形板形。支承部112设置在主体部111的一个面亦即上侧的面上,并且支承部112形成为上方开口的矩形箱形。连接器部113设置在主体部111的另外的面亦即作为与支承部112相反的一侧的下侧的面上,并且连接器部113形成为下方开口的矩形箱形。所述主体部111、支承部112以及连接器部113由树脂等一体形成。
基板12设置在基台11的支承部112的上侧。基板12由例如印刷线路板形成为矩形板形。基板12的一个面上、具体而言与基台11相反一侧的面亦即上侧的面上设置有固定触点16和电子元件17等。如图5所示,固定触点16由在电的方面不连接的一对触点构成。所述固定触点16由例如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制成,并以非绝缘的状态露出于基板12的上侧的面上。如图1所示,电子元件17为例如电阻元件等,并通过焊接固定在基板12上。
基板12具有端子18,该端子18位于电子元件17附近。端子18由导电性的金属棒制成。所述端子18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基板12,并且端子18的一个端部在基板12的固定触点16一侧的面上突出。端子18的所述一个端部通过焊接固定在基板12上。此时,端子18的周围形成有焊接部181。此外,固定触点16、电子元件17和端子18等通过未图示的布线图案电连接从而形成未图示的电路。
此外,端子18贯穿基台11的主体部111,端子18的另一个端部在连接器部113一侧突出。在该情况下,连接器部113和端子18构成所谓的公头连接器(オス型のコネクタ)。连接器部113上嵌入有未详细图示的所谓的母头连接器。由此,开关装置10与控制除雾器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连接。此外,从开关装置10向控制装置发送固定触点16通过电流或固定触点16断开电流等信号。
橡胶板13设置在基板12的上侧的面亦即基板12的固定触点16一侧的面上。橡胶板13由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硅橡胶等制成。如图3所示,所述橡胶板13的平坦的安装面131的周围具有周壁132。在该情况下,如图1所示,周壁13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基板1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由此,橡胶板13的安装面131配置在基板12的上侧的面后,橡胶板13覆盖基板12的固定触点16一侧的面的整体。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橡胶板13包括:一个触点穹顶部19、一个可动触点20、一个第一凹陷部21、两个第二凹陷部22、两个引导槽23、两个止回部24以及两个通气槽25。如图1所示,触点穹顶部19与设置在基板12上的固定触点16对应配置。所述触点穹顶部19包括变形部191和被按压部192。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从橡胶板13的安装面131向上方亦即与基板12相反的方向以碗状或半球状的方式凹陷。所述变形部191从橡胶板13的表面133向上方亦即与基板12相反的方向突出。在该情况下,变形部191的厚度小于安装面131的厚度。此外,触点穹顶部19与基板12之间形成中空状的触点室26,触点穹顶部19覆盖固定触点16。
触点穹顶部19的被按压部192设置在变形部191的中央部。被按压部192形成为圆柱形状,并且在相对于橡胶板13的安装面13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贯穿变形部191。在该情况下,被按压部192的一个端部向变形部191的基板12一侧突出,被按压部192的另一个端部向变形部191的与基板12相反的一侧突出。
可动触点20设置在被按压部192的一个端部上。所述可动触点2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由金属膜或导电性树脂等制成。被按压部192接受操作力后,变形部191发生弹性变形,伴随该弹性变形所述可动触点20与基板12上的固定触点16接触或分离。由此,固定触点16在通过电流或断开电流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1所示,第一凹陷部21与设置在基板12上的电子元件17和端子18对应配置。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凹陷部21从橡胶板13的安装面131向上方亦即与基板12相反的方向以矩形箱形的方式凹陷。此外,第一凹陷部21从橡胶板13的表面133向上方亦即与基板12相反的方向突出。在该情况下,第一凹陷部21的从表面133向上方突出的上壁211能够进行弹性变形。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凹陷部21与基板12之间形成中空的空气积存室27并覆盖基板12上的电子元件17和端子18。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凹陷部21的尺寸被设定为:空气积存室27的容积充分大于触点室26的容积。此外,通过第一凹陷部21的上壁211弹性变形,空气积存室27的内容积会发生若干变化。
此外,如图4所示,设置在橡胶板13上的两个第二凹陷部22、两个引导槽23、两个止回部24以及两个通气槽25,分别相对于中心轴以线对称的方式配置,所述中心轴通过触点穹顶部19的中心并贯穿橡胶板13的长边方向。具体而言,在橡胶板13的长边方向上,两个第二凹陷部22相对于触点穹顶部19设置在第一凹陷部21的相反一侧。即,在橡胶板13的长边方向上,触点穹顶部19配置在第一凹陷部21和第二凹陷部22之间。此外,在橡胶板13的短边方向上,每个第二凹陷部22分别设置在触点穹顶部19的两外侧上。所述第二凹陷部22整体为矩形,并且一个边上具有引导壁221。所述引导壁221形成为:在形成第二凹陷部22的周围的壁上,远离触点穹顶部19的部分以圆弧形的方式向外侧膨胀。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凹陷部22从橡胶板13的安装面131向上方亦即与基板12相反的方向凹陷。在该情况下,第二凹陷部22的深度被设定为小于第一凹陷部21的深度。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凹陷部22没有从橡胶板13的表面133向上方突出。此外,所述第二凹陷部22与基板12之间形成中空状的异物积存室28。在该情况下,第二凹陷部22周围的壁难以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异物积存室28的内容积不易发生变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凹陷部22的尺寸被设定为:异物积存室28的容积充分小于触点室26和空气积存室27的容积。
如图4所示,每个引导槽23相对于触点穹顶部19分别设置在橡胶板13的短边方向的两外侧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和图3所示,引导槽23被设定为与第二凹陷部22的深度大体相同。此外,引导槽23的宽度和深度被设定为大致相同。所述引导槽23配置在第一凹陷部21和第二凹陷部22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21和所述第二凹陷部22。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引导槽23包括直线部231和圆弧部232。引导槽23的直线部231与第一凹陷部21连接。引导槽23的圆弧部232与第二凹陷部22连接。在该情况下,圆弧部232的形成圆弧部232的径向外侧的壁与第二凹陷部22的引导壁221平滑地连接。这样,引导槽23的圆弧部232,在从直线部231的延长线离开的位置与第二凹陷部22连接。此外,相对于引导槽23的直线部231,第二凹陷部22设置在橡胶板13的短边方向的内侧亦即触点穹顶部19一侧。此外,如图2所示,橡胶板13的引导槽23与基板12之间形成引导通道29。该引导通道29连通空气积存室27和异物积存室28。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形成圆弧部232的径向外侧的壁和第二凹陷部22的引导壁221设置为曲率半径大致相同。
如图4所示,两个止回部24分别设置在第二凹陷部22与引导槽23的圆弧部232的连接部分,并且设置在圆弧部232的内侧。即,第二凹陷部22的后部与引导槽23的圆弧部232连接。此外,第二凹陷部22从和圆弧部232连接的部分起与引导槽23的直线部231大致平行地向触点穹顶部19一侧延伸。通过形成所述第二凹陷部22的周壁的一部分亦即第二凹陷部22和引导槽23之间的壁来形成止回部24。
如图4所示,每个通气槽25分别相对于触点穹顶部19设置在橡胶板13短边方向的两外侧上。所述通气槽25大体形成直线形。通气槽25的一个端部连接在橡胶板13长边方向上的触点穹顶部19的中央附近,通气槽25的另一个端部以通气槽25相对于引导槽23的直线部231倾斜的方式连接在引导槽23的直线部231上。在该情况下,通气槽25的另一个端部,不是在第一凹陷部21的附近而是在第二凹陷部22的附近与引导槽23连接。由此,在橡胶板13的通气槽25与基板12之间形成通气通道30,该通气通道30连通触点室26和引导通道29。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气槽25的深度尺寸被设定为与引导槽23的深度尺寸大致相同。此外,通气槽25的宽度被设定为与引导槽23的宽度相同或小于引导槽23的宽度。此外,如图4所示,在引导槽23和通气槽25的连接部分处引导槽23与通气槽25所成的角度为:与第二凹陷部22一侧相比,第一凹陷部21一侧的角度被设定得更小。
如图1和图2所示,开关装置10的基台11、基板12和橡胶板13被收容在箱体14中。所述箱体14包括下箱体部141和上箱体部142。下箱体部141为下侧开口的矩形箱形。此外,从下箱体部141的下方依次收容有基台11、基板12和橡胶板13。此外,如图5所示,上箱体部142为上侧开口的方筒形。此外,下箱体部141的上方与上箱体部142的下方连接。所述下箱体部141和上箱体部142由树脂等一体形成。在该情况下,箱体14上下开口并连通。
箱体14的上箱体部142上设置有操作构件15。具体而言,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操作构件15形成为比箱体14的上箱体部142大一圈左右的矩形箱形。此外,操作构件15以能滑动的方式嵌在箱体14的上箱体部142的外侧。由此,操作构件15可以相对于箱体14的上箱体部14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此外,操作构件15具有传递部151。传递部151为棱柱形并位于操作构件15的顶棚面152的中央附近,并且从顶棚面152向橡胶板13一侧垂直突出。该传递部151的下侧的面与设置在橡胶板13上的触点穹顶部19的被按压部192的上侧的面接触。因此,施加在操作构件15上的操作力,通过传递部151传递到被按压部192上。
下面,对所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开关装置10中,如果使用者按压操作构件15,则操作构件15向下方移动。于是,形成在橡胶板13上的触点穹顶部19的被按压部192被操作构件15的传递部151向下方按压。此时形成在橡胶板13上的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被向下方压垮并发生弹性变形。于是,伴随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被压垮并发生弹性变形,设置在被按压部192的下侧的面上的可动触点20与基板12上的固定触点16接触。由此,固定触点16的在电的方面不连接的一对触点之间导通。
在该情况下,开关装置10为接通状态,由基板12的电子元件17等处理过的接通信号,通过端子18被传送至未图示的除雾器的控制装置。其结果除雾器被驱动。此后,如果使用者解除操作构件15的按压操作,则弹性变形的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复原到变形前的碗状。在该情况下,伴随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的复原,设置在被按压部192的下侧的面上的可动触点20从基板12上的固定触点16离开。然后,伴随所述变形部191的复原,操作构件15被推向上方,从而返回到操作前的初始位置。
进行所述操作时,在基板12与橡胶板13之间形成的空间之间,亦即在触点室26、空气积存室27、异物积存室28、引导通道29和通气通道30之间产生空气的流动。下面,主要参照图4来说明所述操作时空气的流动。
如果橡胶板13的触点穹顶部19的被按压部192被操作构件15的传递部151向下方按压,则变形部191被压垮并发生弹性变形。于是,伴随所述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的弹性变形,触点室26的内容积减小。所以触点室26内部的空气被挤出。从触点室26被挤出的空气,通过通气通道30后流向引导通道29。在该情况下,尽管引导通道29与空气积存室27和异物积存室28连接,但是空气积存室27的内容积比异物积存室28的内容积足够大。因此,流向引导通道29的大部分空气流入空气积存室27。
随后,如果解除操作构件15的按压操作,则橡胶板13的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因其弹力的作用恢复为原来的碗状。于是,伴随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的复原,触点室26的内容积增大。因此周围的空气亦即空气积存室27、异物积存室28、引导通道29以及通气通道30内的空气被吸入触点室26的内部。在该情况下,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在短时间内复原。所以,在变形部191复原的短时间内,触点室26周围的空气被吸入触点室26的内部。
此时空气积存室27内的空气被吸入引导通道29。在此,如果空气积存室27内残留有灰尘或焊料渣等异物,则这些异物也会一起被吸入引导通道29。在该情况下,被吸入引导通道29的异物在引导通道29内沿直线部231直线前进。随后如箭头B所示,所述异物因惯性通过引导通道29和通气通道30的连接部分后沿圆弧部232前进,进而沿形成异物积存室28的第二凹陷部22的引导壁221进入异物积存室28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形成引导通道29的圆弧部232的径向外侧的壁和形成异物积存室28的第二凹陷部22的引导壁221设定为曲率半径大致相同。因此,异物沿圆弧部232的壁和引导壁221被平滑地导向异物积存室28。此外,将引导通道29和通气通道30设定为:空气积存室27一侧的引导通道29和通气通道30所成的角度小于异物积存室28一侧的引导通道29和通气通道30所成的角度。因此,被吸入引导通道29的异物难以进入通气通道30。
此后,如果再次操作开关装置10,则触点室26、空气积存室27、异物积存室28、引导通道29和通气通道30之间再次产生空气流动。在该情况下,尽管进入异物积存室28的异物,随空气的流动想要进入引导通道29,但是由于止回部24的作用而阻止了异物向引导通道29的逆流。因此异物一旦被收集到异物积存室28内之后,就难以从异物积存室28逆流出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异物积存室28的内容积比空气积存室27的内容积充分小。此外,形成异物积存室28的周围的壁难以发生弹性变形,所以异物积存室28的内容积难以改变。因此,从触点室26被挤出的空气不易进入异物积存室28的内部,由此,异物积存室28的内部难以产生空气的流动。其结果,进入异物积存室28的异物,不易被空气的流动搅拌,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异物逆流向引导通道29。
按照本实施方式,如果对操作构件15进行按压操作,则伴随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发生弹性变形,触点室26内部的空气被挤向空气积存室27。随后,如果解除操作力后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复原,则触点室26吸入空气积存室27内部的空气。这样,开关装置10通过操作时进行所谓的呼吸,可以防止操作时因触点室26内的空气压缩而产生的斥力,能够使操作变得容易。
在该情况下,通过呼吸从空气积存室27吸入引导通道29内的异物,难以进入从引导通道29分路的通气通道30。也就是说吸入引导通道29的异物,因惯性通过引导通道29后被引导向异物积存室28。而且,通过止回部24可以防止进入到异物积存室28内的异物从异物积存室28流出。这样,开关装置10成为残留在空气积存室27中的异物难以被吸入触点室26的结构,其结果,可以减少因固定触点16和可动触点20之间进入异物而产生的触点不良。
此外,按照本实施方式,连通触点室26和引导通道29的通气通道30,不是在空气积存室27附近而是在异物积存室28附近与引导通道29连接。因此,从空气积存室27被吸入引导通道29的异物,不会停留在引导通道29和通气通道30的连接部分附近,而是被引导向异物积存室28。因此,能够可靠地将从空气积存室27进入引导通道29的异物引导向异物积存室28。其结果,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因异物导致的触点不良的发生。
在此,在对操作构件15的操作力被解除后触点穹顶部19的变形部191复原的短时间内,触点室26吸入周围的空气。也就是说,触点室26吸入周围空气的吸入力,在对操作构件15的操作力被解除后的短时间内减弱。因此,从空气积存室27进入到引导通道29内的异物到引导通道29和通气通道30的连接部分的移动距离亦即移动时间越长,所述异物越难以从所述连接部分被吸入触点室26。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通道30不是在空气积存室27附近而是在异物积存室28附近与引导通道29连接。因此,能够保证异物到通过引导通道29和通气通道30的连接部分的距离足够长。其结果,开关装置10成为异物更难以被吸入触点室26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于,第二凹陷部31整体形成圆形亦即半圆形。在该情况下,第二凹陷部31的引导壁311形成为圆弧形并与止回部24相连。如箭头C所示,按照该结构,进入异物积存室28内的异物,沿引导壁311前进并被止回部24挡住。所以,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异物的逆流。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二凹陷部31整体形成圆形亦即半圆形,并且止回部32形成为向第二凹陷部31的内侧弯曲的钩状。如箭头D所示,按照该结构,进入异物积存室28内的异物,沿引导壁311前进并被挡在止回部32的内侧。所以,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异物的逆流。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一个触点穹顶部19,橡胶板13具有两个第二凹陷部22或第二凹陷部31、两个引导槽23、两个止回部24或止回部32以及两个通气槽25。但是不限于此,可以适当增减第二凹陷部22或第二凹陷部31、引导槽23、止回部24或止回部32以及通气槽25相对于触点穹顶部19的数量。此外,第一凹陷部21也可以由容积小于触点穹顶部19的多个凹陷部连通而构成。此外,橡胶板13可以包括多个触点穹顶部19。在该情况下,可以相对于一个第一凹陷部21连通多个触点穹顶部19。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用于车辆的除雾器的开关装置,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广泛应用在车辆以外所使用的开关装置中。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说明及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
Claims (2)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一个面上具有固定触点;以及
橡胶板,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覆盖所述基板的所述固定触点一侧的面,
所述橡胶板包括:
触点穹顶部,覆盖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中空状的触点室,并且受到操作力后发生弹性变形;
可动触点,设置在所述触点穹顶部的所述基板一侧,并且伴随所述触点穹顶部的弹性变形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
第一凹陷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中空状的空气积存室;
第二凹陷部,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中空状的异物积存室;
引导槽,具有直线部和圆弧部,并且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引导通道,所述直线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连接,所述圆弧部在从所述直线部的延长线上离开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凹陷部连接,所述引导通道连通所述空气积存室和所述异物积存室;
止回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引导槽的所述圆弧部的连接部分,并且设置在所述圆弧部的内侧;以及
通气槽,与所述触点穹顶部和所述引导槽连接,并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通气通道,该通气通道连通所述触点室和所述引导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比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附近与所述引导槽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92713A JP5567470B2 (ja) | 2010-12-28 | 2010-12-28 | スイッチ装置 |
JP2010292713 | 2010-1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8897A true CN102568897A (zh) | 2012-07-11 |
CN102568897B CN102568897B (zh) | 2014-07-23 |
Family
ID=46315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5581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8897B (zh) | 2010-12-28 | 2011-11-10 | 开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52322B2 (zh) |
JP (1) | JP5567470B2 (zh) |
CN (1) | CN10256889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49792A (zh) * | 2018-04-05 | 2019-10-18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开关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2012104777U1 (de) * | 2012-12-07 | 2014-03-11 | Prehkeytec Gmbh | Gummimatten-Tastatur, insbesondere Silikonmatten-Tastatur |
DE202012104778U1 (de) * | 2012-12-07 | 2014-03-12 | Prehkeytec Gmbh | Gummimatten-Tastatur, insbesondere Silikonmatten-Tastatur |
JP6195244B2 (ja) * | 2013-11-28 | 2017-09-13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スイッチ |
US11164706B2 (en) * | 2017-09-26 | 2021-11-02 | Merit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ystems S.L.U. | Elastomeric keypad |
JP6936760B2 (ja) | 2018-04-05 | 2021-09-22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スイッチ装置 |
JP6763906B2 (ja) * | 2018-04-20 | 2020-09-30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ラバーコンタクト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1601A (en) * | 1989-02-23 | 1990-06-0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essure switch having internal vent chamber |
CN101395037A (zh) * | 2006-03-02 | 2009-03-2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通气部件及通气结构 |
CN201352520Y (zh) * | 2009-01-09 | 2009-11-25 | 阮坚毅 | 一种独立汽车玻璃升降器开关 |
JP2010040490A (ja) * | 2008-08-08 | 2010-02-18 | Tokai Rika Co Ltd | スイッチ装置 |
JP2010062118A (ja) * | 2008-09-08 | 2010-03-18 | Tokai Rika Co Ltd | スイッ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17806B2 (ja) * | 2004-10-19 | 2009-08-19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接点構造 |
US20110247926A1 (en) * | 2010-04-09 | 2011-10-13 | Apple Inc. | Internal venting dome switch |
CN202003877U (zh) * | 2010-12-07 | 2011-10-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开关装置 |
-
2010
- 2010-12-28 JP JP2010292713A patent/JP5567470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1-10 CN CN201110355810.5A patent/CN1025688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22 US US13/301,907 patent/US855232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1601A (en) * | 1989-02-23 | 1990-06-0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essure switch having internal vent chamber |
CN101395037A (zh) * | 2006-03-02 | 2009-03-2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通气部件及通气结构 |
JP2010040490A (ja) * | 2008-08-08 | 2010-02-18 | Tokai Rika Co Ltd | スイッチ装置 |
JP2010062118A (ja) * | 2008-09-08 | 2010-03-18 | Tokai Rika Co Ltd | スイッチ装置 |
CN201352520Y (zh) * | 2009-01-09 | 2009-11-25 | 阮坚毅 | 一种独立汽车玻璃升降器开关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49792A (zh) * | 2018-04-05 | 2019-10-18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开关装置 |
CN110349792B (zh) * | 2018-04-05 | 2022-05-24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开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142128A (ja) | 2012-07-26 |
CN102568897B (zh) | 2014-07-23 |
JP5567470B2 (ja) | 2014-08-06 |
US20120160655A1 (en) | 2012-06-28 |
US8552322B2 (en) | 2013-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8897A (zh) | 开关装置 | |
EP1327997B1 (en) | Elastic sheet structure having an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inuity function,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 |
CN201097406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544797B (zh) | 设有与接触件的梁部分一体的致动器的板连接器 | |
CN102859798B (zh) | 电子部件 | |
CN103367949B (zh) | 卡连接器 | |
CN104701791A (zh) | 母线联接装置组件 | |
CN102782947A (zh) | 电气部件 | |
CN101567278A (zh) | 压入操作型电子器件及按压开关 | |
CN104125703A (zh) | 布线基板及相机模块 | |
TW200620361A (en) | Switch gear | |
CN113507004B (zh) | 一种射频连接器 | |
CN103270651A (zh) | 用于将电器件和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到一起的柔性装置、系统及用于安装系统的方法 | |
CN101901991A (zh) | 水晶头及其卡扣装置 | |
CN101449439A (zh) | 用于容纳可插拔的过压放电器的连接及基础部件 | |
CN105636383A (zh) |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结构 | |
CN102025054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212101B (zh) | 一种垂直分离电连接器 | |
TWI520449B (zh) | 電連接器 | |
CN101325134B (zh) |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 |
CN110635315A (zh) | 连接器模块及其闸刀 | |
CN103339803B (zh) | 用于直接电接触印刷电路板的插塞连接 | |
CN102693853B (zh) | 按钮开关 | |
CN100449877C (zh) | 电气插接连接装置 | |
CN205509070U (zh) | 快装型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