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8542A - 电子设备及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8542A
CN102568542A CN2011100769617A CN201110076961A CN102568542A CN 102568542 A CN102568542 A CN 102568542A CN 2011100769617 A CN2011100769617 A CN 2011100769617A CN 201110076961 A CN201110076961 A CN 201110076961A CN 102568542 A CN102568542 A CN 102568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rm
design panel
button
action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69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8542B (zh
Inventor
藤村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O
Original Assignee
Tea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c Corp filed Critical Tea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68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8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8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85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及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防止操作按钮脱落,并且可简单地将操作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上。该电子设备具有:由树脂构成的设计面板(12);安装在上述设计面板(12)上的操作按钮。操作按钮具有: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与上述按钮部连接的臂部(22)。上述设计面板(12)具有:插入上述按钮部的主体(24)的插入孔(40);和突起体(44),在上述设计面板(12)的背面,在允许上述臂部(22)向上述设计面板的面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与上述臂部(22)的一部分扣合,从而防止上述臂部(22)从设计面板(12)脱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安装了操作按钮的设计面板的电子设备、及向该设计面板安装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光盘等电子设备通常具有作为其外表面发挥作用的设计面板,在该设计面板上,安装有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操作按钮等。该操作按钮在制造过程中安装到设计面板上,而对于其安装方法,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各种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通过螺丝将与弹出键连接的臂部安装到设计面板上。并且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与按压按钮连接的臂部前端形成有安装孔,并且该安装孔中插通设计面板上竖立设置的销,从而将按压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与操作按钮连接的铰链部的前端形成方形框状的嵌合框部,在该嵌合框部插通设计面板上竖立设置的凹部,并且用设计面板和支持部件夹持该操作按钮。进一步专利文献4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与弹出键连接的臂部的前端设置安装孔,并且该安装孔中插通设计面板上形成的焊接凸起,用烙铁等熔解焊接凸起,从而将弹出键安装到设计面板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809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16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6474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52844号公报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专利文献1的技术是通过螺合安装的构造,因此较费工时。而根据专利文献2、3所述的技术,仅是将设计面板一侧的凸起插通到按钮一侧的孔中,可较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仅是将凸起插通到孔中,因此存在按钮脱落的问题。在专利文献3中,在将凸起插通到孔中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设计面板和支持部件夹持按钮,因此不会有脱落的危险。但在专利文献3中,为了防止脱落,需要支持部件这一新的部件,导致部件个数增加,进而导致成本增加等。根据通过焊接将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的专利文献4的技术,防止了上述部件个数、按钮脱落的问题。但在专利文献4的技术中,为了将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而需要焊接设备,安装作业变得庞杂。并且存在一旦焊接按钮就无法从设计面板取下的问题。即,现有技术中,不存在防止操作按钮脱落、并可简单地将操作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的电子设备及按钮安装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操作按钮脱落并能够简单地将操作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上的电子设备及按钮安装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设计面板,由树脂构成;和操作按钮,安装在上述设计面板上,该操作按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并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以及与上述按钮部连接的臂部,上述设计面板具有:插入孔,用于插入上述按钮部;和扣合部件,在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在允许上述臂部向上述设计面板的面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与上述臂部的一部分扣合,从而防止上述臂部从设计面板脱落。
在优选方式中,上述臂部具有在该臂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狭缝,上述扣合部件是从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突出并插通到上述狭缝的突起体,在上述扣合部件的前端形成有宽度大于上述狭缝的宽度的返回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臂部还具有通过孔,该通过孔与上述狭缝连接,是宽度比上述返回部的宽度大的孔。
在其他优选方式中,上述扣合部件是从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突出并与该背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桥状体,上述臂部通过滑动地插入到上述间隙而与上述桥状体扣合。
本发明的一种按钮安装方法,将具有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及与上述按钮部连接的臂部的操作按钮安装到电子设备的设计面板上,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按钮部插入到由树脂构成的设计面板上所形成的插入孔中,并且在允许上述臂部向上述设计面板的面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使上述臂部的一部分与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上设置的扣合部件扣合,防止上述臂部从设计面板脱落。
根据本发明,仅是将臂部的一部分与扣合部件扣合,因此能够防止操作按钮脱落,并且能够简单地将操作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的PC的透视图。
图2是操作按钮的背面图。
图3是操作按钮的侧视图。
图4是设计面板的背面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B-B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操作按钮组装到设计面板的流程的图。
图8是操作按钮的背面图。
图9是操作按钮的侧视图。
图10是设计面板的背面图。
图11是图10中的D-D剖视图。
图12是图10中的E-E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将操作按钮组装到设计面板的流程的图。
图14是操作按钮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组装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10的个人计算机(以下简称为“PC”)100的概要透视图。在组装到PC100的状态下,光盘驱动器10的大部分收容在PC100的内部,仅位于光盘驱动器10的正面的设计面板12露出到外部。该设计面板12上设有作为显示器的构成要素的导光透镜16、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指示的操作按钮14等。
设计面板12上形成有插入该操作按钮14的按钮部的插入孔。并且,将与按钮部连接的臂部安装到设计面板12的背面,从而使操作按钮14组装到设计面板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该操作按钮14不脱落地简单地安装到设计面板12,使设计面板12及操作按钮14的构造特殊化。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操作按钮14的背面图,图3是操作按钮14的侧视图。操作按钮14的一部分露出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是接收用户的操作(按压动作)的部件,由树脂、人造橡胶、硅等具有良好成形性和适度弹性的材料构成。该操作按钮14从大体上分为:实际上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20;与该按钮部20连接的臂部22。
按钮部20进一步大体上分为主体24和基座26。主体24是实际接收用户的按压动作的部位。该主体24在主视图中是横向长的大致长方形,其厚度充分大于设计面板12的厚度。组装操作按钮14时,该主体24从设计面板12的背面一侧插通到该设计面板12上形成的插入孔40,从设计面板12的表面向外侧突出。
按钮部20的基端连接到基座26。基座26是具有至少比插入孔40及按钮部20大的尺寸的大致矩形的平板状部位。在该基座26的上端附近形成定位孔28。该定位孔28是设计面板12的背面上形成的定位凸起42插通的孔。定位凸起42插通到该定位孔28,从而限制按钮部20相对于设计面板12的位置,进一步限制按钮部主体24相对于插入孔40的位置。
基座26的背面上突出形成抵接凸起30。抵接凸起30与用户对主体24的按压动作联动,抵接到该操作按钮14的背后所设置的按压按钮开关60,按压该按压按钮开关60。
从基座26的上端两侧延伸设置一对臂部22。臂部22是在按钮部20的长度方向上长的大致带状的部位。该臂部22的前端略厚且宽大。在该宽大部分,在按钮部20的长度方向上形成长的狭缝32。组装操作按钮14时,设计面板12的背面上突起设置的突起体44插通到该狭缝32。狭缝32的短轴方向的宽度大于该突起体44的根部部分的宽度,小于相当于该突起体44的前端部分的返回部46。但该狭缝32的宽度通过对该狭缝32的周边施力而弹性变形,可适当小幅变化。并且,通过该弹性变形,宽大的突起体44的返回部46可通过。
作为比该狭缝32宽大的孔的通过孔34连接到狭缝32的前端。该通过孔34比突起体44上设置的返回部46宽大,用于将臂部22从突起体44取下。
接着参照图4~图6说明设计面板12。图4是设计面板12的背面图,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B-B剖视图。设计面板12是安装在光盘驱动器10等电子设备的正面上的面板,由树脂等构成。在该设计面板12的大致中央,形成插通按钮部20的主体24的插入孔40。该插入孔40在主视图中是横向长的大致长方形,其尺寸略大于按钮部20的主体24。设计面板12的背面中,在插入孔40的上侧位置突出形成定位凸起42。该定位凸起42在插通到操作按钮14的定位孔28的部位直径略小于该定位孔28。通过该定位凸起42插通到定位孔28,规定了按钮部主体24相对于插入孔40的位置。
在夹着定位凸起42的左右两侧位置上形成有突起体44。该突起体44是从设计面板12的背面突出的柱状物,作为与臂部的一部分扣合的扣合部件作用。该突起体44在将操作按钮14的主体24插入到插入孔40、并直直拉伸臂部22的状态下,设置在和该臂部22的狭缝32对应的位置。并且,突起体44的前端设置有剖面大致三角形的返回部46。返回部46是防止插入到突起体44的臂部22脱落的部位,其最大宽度大于臂部22上形成的狭缝32的宽度。并且,对返回部46的上表面为随着靠近根部宽度变大的锥形。从该返回部46的底面到设计面板12的背面为止的距离H1是略大于臂部22前端的壁厚的程度,插通了该突起体44的臂部22在突起体44的突起方向上不会晃动。
接着参照图7说明将所述构成的操作按钮14组装到设计面板12的流程。图7是表示将操作按钮14组装到设计面板12的流程的图。
在将操作按钮14组装到设计面板12时,首先将按钮部20的主体24从设计面板12的内侧插入到插入孔40(参照图7(a))。此时,为了将定位凸起42插通到定位孔28,微调主体24的位置。并且,在将定位凸起42插通到定位孔28的状态下,直到基座26与设计面板12的背面接触为止,将主体24压入到插入孔40(参照图7(b))。此时,成为臂部22上设置的狭缝32配置在设计面板12上设置的突起体44上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接着将臂部22前端向突起体44的根部方向推压,使狭缝32的周边弹性变形,使突起体44插通到该狭缝32(参照图7(c)、(d))。插通突起体44后,解除施力,则狭缝32的周边弹性恢复,再次变得比返回部46窄。其结果是,只要不施加特别的力,臂部22的前端和突起体44的扣合不会被解除,臂部22安装到设计面板12。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不利用焊接、螺丝等工具,也可轻松地将操作按钮14安装到设计面板12。另一方面,通过臂部22的前端和突起体44的扣合关系,切实地防止了操作按钮14脱落。
并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32比突起体44的根部宽大。因此,在将操作按钮14组装到设计面板12的状态下(图7(d)的状态),可将其前端在长度方向上滑动。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按钮14组装完成时,允许臂部22在长度方向(设计面板的面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可提高操作按钮14的操作感,并且提高操作按钮14的耐久性。在此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说明。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将臂部22的前端通过位置固定结合到设计面板12的一部分,从而将操作按钮14安装到设计面板12。具体而言,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螺合、焊接等结合单元将臂部22的前端结合到设计面板12的背面,或将从设计面板12的背面突出的凸起插通到臂部22的前端上设置的圆孔,从而将操作按钮14安装到设计面板12。在这种技术中,臂部22的前端位置变得固定,臂部22无法向设计面板12的面方向移动。
这种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一般情况下,组装的操作按钮14中,按钮部主体24适当地接收按压动作。随着该按压动作,按钮部主体24在与设计面板12的面正交的方向上进退。因此,为了使按钮部主体24进退移动,与该按钮部主体24连接的基座26、臂部22也需要移动一定量。但是,在臂部22的前端通过位置固定与设计面板12结合的现有技术中,作为臂部22整体无法移动,因此随着按钮部主体24的移动,臂部22弯曲,从而仅使臂部22的基端(与基座26的连接部分)的位置移动。但是,这种臂部22的弯曲对臂部22施加负荷,存在使臂部22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并且,对臂部22的弯曲的阻力,作为按压操作按钮部主体24时的阻力感传导到用户,导致按钮的操作感降低的问题。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臂部22在其长度方向上可移动。因此,在按压操作按钮部主体24时,随着该按钮部主体24的移动,臂部22整体可移动。并且,通过臂部22整体移动,可降低臂部22中产生的弯曲量、及施加到臂部22的负荷,结果可提高操作按钮14的耐久性。并且,即使不大幅弯曲臂部22,也可按压操作按钮部主体24,因此可降低伴随按压操作的阻力感,可使用户产生即使是较轻的接触也可较深得按压按钮部主体24的感觉,结果可提高按钮的操作感。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操作按钮14组装到设计面板12后,也可容易地取下该操作按钮1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通了突起体44的狭缝32的前端,连接比突起体44的最大宽度大的通过孔34。在该构成中,在想解除臂部22和突起体44的扣合关系时,首先,压入按钮主体24,在将定位孔28从定位凸起42解放的状态下,使臂部22的前端沿狭缝32滑动,从而使操作按钮14整体滑动,使一个突起体44位于一个臂部22的通过孔34内。并且在该状态下,如将臂部22的前端向从突起体44脱离的方向提升,则臂部22前端从突起体44拔出,突起体44和臂部22前端的扣合被解除。对另一个臂部22也以同样的步骤解除扣合。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操作按钮14及设计面板12的任意一个均未受到较大负荷。因此,对操作按钮14及设计面板12的任意一个均不会造成损伤地将操作按钮14从设计面板12取下。
因此,由于可容易地将操作按钮14从设计面板12取下,从而可降低部件废弃。即,通过焊接等固定单元将操作按钮14安装到设计面板12时,例如仅操作按钮14上发生问题(例如损伤等),不得不废弃操作按钮14。此时,因无法将操作按钮14从设计面板12取下,因此未发生问题的设计面板12也必须和操作按钮14同时废弃。并且相反,当仅设计面板12发生问题时,也不得不废弃未发生问题的操作按钮14。即,通过焊接这样不可取下的结合单元将操作按钮14安装到设计面板12时,随着操作按钮14、设计面板12的任意一个发生问题,未发生问题的另一个也需要废弃,造成浪费。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不对操作按钮14及设计面板12的任意一个造成损伤地将操作按钮14从设计面板12取下。因此,操作按钮14、设计面板12的任意一个发生问题时,可留下未发生问题的另一个,将其转用于其他产品。结果可降低部件的废弃率,降低制造所需的成本。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臂部22的一部分插入到从设计面板12的背面突出形成的桥状体48和设计面板12的背面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将操作按钮14安装到设计面板12。以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操作按钮14的背面图。并且图9是该操作按钮14的侧视图。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操作按钮14大体上分为按钮部20和臂部22。并且,按钮部20上设有:实际接收操作的大致块状的主体24;与主体24的基端连接的平板状的基座26;从基座26的背面突出的抵接凸起30。在基座26的上端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定位切口29,使设计面板12背面上突出形成的定位凸起42位于该定位切口29内,从而规定按钮部主体24相对于插入孔40的相对位置。
从基座26的两侧延伸设置一对臂部22。臂部22是在按钮部主体24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带状部件。该臂部22的前端较宽地扩展,壁厚也略厚。该臂部22前端的宽度小于下述桥状体48的宽度,其厚度略小于桥状体48和设计面板12背面之间的间隙。
接着参照图10~图11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设计面板12。图10是设计面板12的背面图,图11是图10中的D-D剖视图,图12是图10中的E-E剖视图。
该设计面板12也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其大致中央附近形成有插入按钮部主体24的插入孔40。并且,在设计面板12的背面中,在插入孔40的上侧,形成有插入到定位切口29的定位凸起42。
在定位凸起42的左右两侧形成桥状体48。桥状体48作为与臂部的一部分扣合的扣合部件起作用。该桥状体48在从设计面板12的背面立起的剖面大致“コ”字状的部位,与背面之间形成大致矩形的间隙49。该间隙49的厚度略大于臂部22前端的厚度,并且间隙49的宽度略大于臂部22前端的宽度。并且,该桥状体48在将按钮部主体24插入到插入孔40时,设置在臂部22的前端(宽大、壁厚的部分)所处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13说明将操作按钮14组装到该设计面板12的流程。图13是表示将操作按钮14组装到设计面板12的流程的图。
在将操作按钮14组装到设计面板12时,首先在将按钮部主体24从插入孔40错开的状态下,使操作按钮14抵接设计面板12的背面(参照图13(a))。并且在该状态下,调整位置,将一个臂部22的前端插入到桥状体48和设计面板12的背面之间的间隙中(参照图13(b))。这样将操作按钮14整体向臂部22的长度方向滑动,将另一个臂部22的前端插入到对应的桥状体48和设计面板12的背面之间的间隙(参照图13(c)、(d))。这样一来,如果两个臂部22分别变为与对应的桥状体48扣合的状态,则将按钮部主体24插入到插入孔40(参照图13(e))。此时,为了使设计面板12上设置的定位凸起42位于操作按钮14上设置的定位切口29内,微调按钮部主体24的位置。并且,如果最终可将按钮部主体24插入到基座26表面与设计面板12背面抵接的位置,则完成组装作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即使不使用焊接、螺丝等工具,也可简单地将操作按钮14安装到设计面板12。另一方面,通过臂部22的前端和桥状体48的扣合关系,可切实防止操作按钮14脱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按钮14组装完成时,允许臂部22向长度方向运动。结果可提高操作按钮14的操作感,并且可提高操作按钮14的耐久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容易地将组装一次的操作按钮14从设计面板12取下。即,想将组装一次的操作按钮14从设计面板12取下时,进行和图13所示的组装作业相反的流程的作业,使两个臂部22分别弯曲,从与其前端对应的桥状体48拔出即可。这样一来,解除了臂部22和桥状体48的扣合关系,因此之后如果将插入孔40中插入的按钮部主体24从插入孔40压出,则可取出操作按钮14。并且,通过这样取下,可降低部件废弃,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以上以两个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臂部22的一部分可在设计面板12的面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如果与设计面板12背面设置的扣合部件扣合,则各部分的形状、位置可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臂部22均是直线状延伸的带状部位,但也可使臂部22是在中途弯曲的形状。即,如图14所示,可将臂部22形成为从基座26的下端两侧延伸,在中途向上约90度弯曲的大致L字状。并且,在该大致L字状的臂部22的前端,可形成与从设计面板12的背面突出的突起体44扣合的狭缝32,或插入到设计面板12背面上设置的桥状体48的插入部分。因此,通过弯曲臂部22的一部分,可减小操作按钮14整体的尺寸。并且在以上说明中,以光盘驱动器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具有安装了操作按钮14的设计面板12的电子设备,则当然也可用于其他电子设备。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计面板,由树脂构成;和
操作按钮,安装在上述设计面板上,该操作按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并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以及与上述按钮部连接的臂部,
上述设计面板具有:插入孔,用于插入上述按钮部;和
扣合部件,在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在允许上述臂部向上述设计面板的面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与上述臂部的一部分扣合,从而防止上述臂部从设计面板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具有在该臂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狭缝,
上述扣合部件是从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突出并插通到上述狭缝的突起体,在上述扣合部件的前端形成有宽度大于上述狭缝的宽度的返回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还具有通过孔,该通过孔与上述狭缝连接,是宽度比上述返回部的宽度大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扣合部件是从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突出并与该背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桥状体,
上述臂部通过滑动地插入到上述间隙而与上述桥状体扣合。
5.一种按钮安装方法,将具有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及与上述按钮部连接的臂部的操作按钮安装到电子设备的设计面板上,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按钮部插入到由树脂构成的设计面板上所形成的插入孔中,并且在允许上述臂部向上述设计面板的面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使上述臂部的一部分与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上设置的扣合部件扣合,防止上述臂部从设计面板脱落。
CN201110076961.7A 2010-12-27 2011-03-23 电子设备及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8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9596 2010-12-27
JP2010289596A JP5617115B2 (ja) 2010-12-27 2010-12-27 電子機器および操作ボタンの取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8542A true CN102568542A (zh) 2012-07-11
CN102568542B CN102568542B (zh) 2015-01-28

Family

ID=46316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696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8542B (zh) 2010-12-27 2011-03-23 电子设备及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8348B2 (zh)
JP (1) JP5617115B2 (zh)
CN (1) CN102568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6914B2 (ja) * 2015-08-19 2019-11-20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89526A (en) * 1966-08-29 1968-06-25 Warren Fastener Corp Molding assembly
JP2006164748A (ja) * 2004-12-07 2006-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操作ボタン装置
CN101861066A (zh) * 2009-04-02 2010-10-13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3027U (zh) * 1978-10-25 1980-04-30
JPS5563027A (en) 1978-11-04 1980-05-12 Sumitomo Metal Ind Ltd Air spring
US4535319A (en) 1983-04-08 1985-08-13 Tektronix, Inc. Method and circuit for measuring nonlinearity in dual-flash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JPS60126923U (ja) * 1984-02-03 1985-08-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押釦装置
JPS6155506A (ja) 1984-08-27 1986-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石油燃焼器
JPS6155506U (zh) * 1984-09-18 1986-04-14
JPH06180914A (ja) 1992-12-14 1994-06-28 Ricoh Co Ltd イジェクトボタン機構
JPH08116186A (ja) 1994-10-17 1996-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押釦装置
JP2895032B1 (ja) 1997-11-27 1999-05-24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ツマミ取付構造
US6667447B2 (en) * 2002-01-07 2003-12-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Button device in computer bezel
JP4788914B2 (ja) 2006-12-15 2011-10-05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89526A (en) * 1966-08-29 1968-06-25 Warren Fastener Corp Molding assembly
JP2006164748A (ja) * 2004-12-07 2006-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操作ボタン装置
CN101861066A (zh) * 2009-04-02 2010-10-13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17115B2 (ja) 2014-11-05
JP2012138252A (ja) 2012-07-19
US20120162867A1 (en) 2012-06-28
US8848348B2 (en) 2014-09-30
CN102568542B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4681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se structure thereof
USD519922S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apter therefor
WO2005119765A3 (en) Assembly includ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joined circuit panels
US20110013352A1 (en) Extracting and install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device
US20130072038A1 (en) Circuit board device and a combin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card assembly
CN102588906A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连接件及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WO2003001775A3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user replaceable display modules
CN1323465C (zh) 具有通过使用狭缝可移动的接合部分的光学连接器适配器
CN101639574A (zh) 眼镜弹片铰链
CN102543137A (zh) 防松脱装置及使用该防松脱装置的存储器组合
EP2821336A1 (en) Surfboard fin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surfboard
CN102568542A (zh) 电子设备及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
CN109330123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表带
CN205263433U (zh) 一种背光源的胶框和铁框的连接结构
JP5191293B2 (ja) 耐震支持具及び取付方法
US8310619B2 (en) LCD device having a support structure
US20070022592A1 (en) Prying tools
EP1988421A1 (en) Multifunctional glasses
CN212057695U (zh) 一种空调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429709U (zh) 一种卡扣组件及组合仪表
KR200392084Y1 (ko) 게시물 고정용 압정세트
CN210535597U (zh) 一种断路器卡板机构
JP3106717U (ja) コンピュータの側面板の着脱装置
KR200494064Y1 (ko) 커넥터
JP7475974B2 (ja) 取り付け構造、スタンド、および、追加機能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LMEDIO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EA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2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medio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EAC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DI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medio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