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3267B - 管接头及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及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3267B
CN102563267B CN201110366042.3A CN201110366042A CN102563267B CN 102563267 B CN102563267 B CN 102563267B CN 201110366042 A CN201110366042 A CN 201110366042A CN 102563267 B CN102563267 B CN 102563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ipe arrangement
pipe
pipe joint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60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3267A (zh
Inventor
古谷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63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3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3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3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接头,其在防止配管和管接头之间的相对旋转的同时抑制配管和管接头的晃动。在管接头主体(21)中,管接头主体(21)插入有配管(50)的端部,该配管形成了局部具有平坦部(54a、54b)的伸出部(52)。保持架(60)安装在管接头主体(21)的内部,保持配管(50)。保持架(60)具有圆环部、从圆环部延伸出且保持伸出部(52)的保持部(67a、67b)、以及设置在圆环部和保持部(67a、67b)之间的前端部。管接头主体(21)具有安装保持架(60)的安装部、保持密封环的密封环保持部、以及平面部,其中,该平面部形成为与伸出部(52)的平坦部(54a、54b)接触。

Description

管接头及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连接配管的管接头及具有该管接头的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燃料箱中设置有将液体燃料的气体抽出的机构。具体地说,在燃料箱的上部设置与外部的碳罐连通的配管,在该配管的端部组装阀。利用管接头将该配管的端部和阀进行连接。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快速连接器,其经由保持部件将与一侧软管的端部结合的外螺纹型接头和与另一侧软管的端部结合的内螺纹型接头连接起来,从而连结一侧软管和另一侧软管。在该外螺纹型接头的外周面上形成环状的锷部,在锷部上形成凹槽。另外,在保持部件的脚部上的内表面侧形成周向槽。保持部件的周向槽和外螺纹型接头的凹槽构成为,如果外螺纹型接头和内螺纹型接头连接,则周向槽和凹槽嵌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179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通过使在保持部件的脚部形成的周向槽和在外螺纹型接头的外周形成的凹槽嵌合,从而实现阻止外螺纹型接头和内螺纹型接头的相对旋转。该保持部件的脚部具有弹性,以用于使外螺纹型接头和内螺纹型接头连接后的连接解除及再次连接等变得容易,从而在连接状态下也可以运动。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即使将在保持部件上形成的周向槽和在外螺纹型接头上形成的凹槽嵌合,也可能由于保持部件运动而该嵌合发生晃动。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接头,其在防止配管和管接头之间的相对旋转的同时抑制配管和管接头的晃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管接头具有:管接头主体,其中插入配管的端部,该配管形成有局部具有平坦部的伸出部;以及保持架,其安装在管接头主体的内部,保持配管。保持架具有:圆环部;保持部,其从圆环部延伸出,保持伸出部;以及前端部,其设置在圆环部和保持部之间。管接头主体具有:安装部,其安装保持架;密封环保持部,其保持密封环;以及平面部,其形成为与伸出部的平坦部接触。
根据该方式,如果将配管连接在管接头上,则通过配管的平坦部和管接头主体的平面部接触,可以抑制平面部相对于平坦部的旋转。可以在利用保持架保持配管的同时,利用管接头主体的平面部限制与配管之间的相对旋转,从而抑制管接头和配管的晃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防止配管和管接头之间的相对旋转的同时,抑制配管和管接头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箱的内部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主体的斜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架的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管的端部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的斜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A-A线处的剖面图。
图8是图6所示的B-B线处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将配管插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中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C-C线处的剖面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D-D线处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E-E线处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箱12的内部的图。此外,对于以下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图1的燃料箱12中,省略与车辆的发动机之间的连结部分及液体燃料14的注入口。
在车辆的燃料箱12的内部贮存有汽油等液体燃料1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18具有阀10和管接头20,由固定部件16固定在燃料箱12的上壁上。阀装置18在管接头20中插入保持有配管50,其用于将液体燃料14的气体向外部排出。
阀10是将液体燃料14的气体排出的排出口,以使该气体不会在燃料箱12内过量存贮。液体燃料14的气体从阀10通过配管50而由与配管50连结的碳罐(未图示)吸附。
阀10具有用于在车辆侧翻或翻转等时使液体燃料14不会从燃料箱12漏出的功能,作为所谓的翻车安全阀起作用。即,阀10在正常时作为使液体燃料14的气体通过的排出口起作用,但在阀10浸入液体燃料14中的情况下,作为将燃料箱12内和配管50的连通截止的截止阀起作用。另外,阀10也可以构成为,如果以大于或等于规定角度倾斜,则将燃料箱12内和配管50的连通截止。
在这里,说明向配管50组装阀装置18的工序。在组装工序中,首先将配管50固定在燃料箱12上,放开配管50的端部。此时,燃料箱12的壁部处于局部打开的状态,将组装装置从打开的部位置入燃料箱12内。组装装置保持阀装置18而接近配管50的端部,将配管50的端部插入阀装置18的配管插入口,利用管接头20进行保持。
在组装在配管50上后,阀装置18由固定部件16焊接在燃料箱12的上壁上。如果例如在将固定部件16安装在阀装置18上时,阀装置18从期望的状态倾斜,则固定部件16也成为相对于燃料箱12的上壁倾斜的状态。如果就此组装装置进行焊接,则有时无法以充分的紧固力将固定部件16固定在燃料箱12的上壁上。因此,在实施方式的管接头20上设置有下述机构,即,该机构使得管接头20和配管50以期望的状态连结,防止连结后彼此相对旋转。由此,可以防止阀装置18以较大倾斜的状态与配管50连接,使得其后的焊接不易产生问题。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18的斜视图。管接头主体21与阀10连通,通过在管接头主体21的内部安装有保持架(未图示)的状态下,将配管50的端部插入管接头主体21内,从而使配管50和阀10成为连通状态。
管接头主体21形成从阀10凸出的筒状,从配管插入口侧朝向阀10侧依次具有第1筒部22、第2筒部24。在第1筒部22的前端形成凸缘部26。在第1筒部22上形成用于安装保持架的安装部28。在图2中,安装部28形成为开口部。阀装置18具有安装在阀10上部的上盖74以及安装在阀10下部的下盖76。
图3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主体21的斜视图。在凸缘部26的内侧开口有配管插入口38,将配管50从配管插入口38插入。在第1筒部22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第1引导部32a、第2引导部32b、第3引导部32c、第4引导部32d(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引导部32”),它们从第1筒部22的前端面31沿轴向延伸,朝向径向内侧凸出,引导配管50插入。此外,所谓轴向是指与筒状的管接头主体21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
在第1引导部32a和第3引导部32c之间的第1筒部22的侧面上设置第1安装部28a,在第2引导部32b和第4引导部32d之间的第1筒部22的侧面上设置第2安装部28b。第1安装部28a及第2安装部28b(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安装部28”)在第1筒部22的侧面上,形成如方形窗口这样的形状,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
在第1引导部32a和第2引导部32b之间的第1筒部22的内侧面上设置第1凸部30a,在第3引导部32c和第4引导部32d之间的第1筒部22的内侧面上设置第2凸部30b。第1凸部30a及第2凸部30b(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凸部30”)从第1筒部22的侧面朝向径向内侧凸出,在其顶部形成平面部。第1凸部30a及第2凸部30b设置在相对的位置处,其平面部平行地设置。凸部30设置在未设置安装部28的第1筒部22的侧面上。
在第1筒部22的配管插入方向的内侧形成第2筒部24,第2筒部24形成圆筒状。此外,所谓配管插入方向是从配管插入口38朝向阀10的内部的方向,是沿轴向的方向。第2筒部24的内径比第1筒部22的内径小,与第1凸部30a和第2凸部30b的平面间的最短距离大致相同。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两个凸部30,但凸部30也可以是一个。
在第2筒部24的内周面配置密封环36,该内周面与密封环36的外周接触,作为保持密封环36的密封环保持部34起作用。在阀装置18浸入液体燃料14中的情况下,密封环36防止液体进入配管50内。
在与密封环保持部34相比配管插入方向的内侧设置有台阶部35,其形成环状,朝向径向内侧伸出。台阶部35限制密封环36向配管插入方向移动。与密封环36相比位于配管插入方向内侧的台阶部35的内周面的内径,与密封环保持部34的内径相比较小,与配管50的外径大致相同或比配管50的外径略大。台阶部35的配管插入方向内侧为阀10的内部。
也可以将第1凸部30a及第2凸部30b的平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与密封环36的外径大致相同地设置。这样,使密封环36的组装变得容易。
图4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架60的斜视图。保持架60安装在管接头主体21的内部,保持配管50。保持架60具有圆环部62、第1脚部64a、第2脚部64b,第1延伸部66a及第2延伸部66b。
第1脚部64a及第2脚部64b(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脚部64”)从圆环部62延伸出。第1脚部64a及第2脚部64b分别具有:第1基部63a及第2基部63b(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基部63”),它们从圆环部62沿轴向延伸;以及第1爪部72a及第2爪部72b(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爪部72”),它们从基部63向径向外侧伸出。
在安装时,爪部72与圆环部62的外周面相比向径向外侧伸出。基部63具有弹性,脚部64可以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打开,也可以向彼此接近的方向运动。在插入配管50的端部而收容配管50时,脚部64打开。
第1爪部72a的第1被卡止面65a及第1防止被拔出部68a向第1安装部28a内的空间伸出。在保持架60向配管插入方向运动的情况下,第1被卡止面65a与第1安装部28a的内周面抵接,限制保持架60的运动。另外,在保持架60向与配管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第1防止被拔出部68a与第1安装部28a的内周面抵接,限制保持架60的运动。第1爪部72a的第1保持部67a是在第1爪部72a的内表面上与圆环部62的内周面相比向径向外侧凹下而形成的。
相同地,第2爪部72b的第2被卡止面65b及第2防止被拔出部68b向第2安装部28b内的空间伸出。在保持架60向配管插入方向运动的情况下,第2被卡止面65b与第2安装部28b的内周面抵接,限制保持架60的运动。另外,在保持架60向与配管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第2防止被拔出部68b与第2安装部28b的内周面抵接,限制保持架60的运动。第2爪部72b的第2保持部67b是在第2爪部72b的内表面上与圆环部62的内径相比向径向外侧凹下而形成的。在不特别区分第1保持部67a及第2保持部67b的情况下,将它们称为“保持部67”。
第1延伸部66a及第2延伸部66b(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延伸部66”)从圆环部62沿轴向延伸,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延伸部66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大径部70,其外径与其它部分相比更大地形成。在将大径部70向管接头主体21安装时,其可以与密封环保持部34的内周面接触而抑制保持架60沿径向的晃动。
第1延伸部66a及第2延伸部66b在它们的前端分别具有第1前端部69a及第2前端部69b(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前端部69”)。前端部69在轴向上设置于圆环部62和保持部67之间,可以限制配管50沿配管插入方向的运动。
图5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管50的端部的斜视图。配管50具有沿径向凸出的伸出部52。伸出部52与配管50的通常部分56相比,外径变大。伸出部52的局部形成有第1平坦部54a及第2平坦部54b(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平坦部54”)。在配管50的端部插入管接头20的情况下,伸出部52保持在保持部67上。第1平坦部54a及第2平坦部54b配置在彼此平行的位置处。此外,在本图中示出两个平坦部54,但平坦部54也可以是一个。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20的斜视图。是将保持架60安装在管接头主体21上的状态。图7及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20的剖面图。图7示出图6所示的A-A线处的剖面,图8示出图6所示的B-B线处的剖面。
保持架60从圆环部62插入管接头主体21的内部而被安装。即,在保持架60的安装状态下,圆环部62位于配管插入方向的内侧,脚部64及延伸部66与圆环部62相比位于配管插入方向的上游侧。
如图7所示,保持架60的圆环部62插入第2筒部24的内周,脚部64的爪部72朝向径向外侧从安装部28伸出。即,在安装状态下,第1防止被拔出部68a及第2防止被拔出部68b与凸缘部26的内周相比位于径向外侧。在将保持架60向管接头主体21安装时,利用基部63的弹性而使爪部72朝向径向内侧弯曲,将爪部72插入,将爪部72配置在安装部28中。
如果保持架60向配管插入方向运动,则第1爪部72a的第1被卡止面65a与第1安装部28a的第1卡止部25a抵接并被卡止。第1卡止部25a是第1安装部28a的配管插入方向内侧的面。在保持架60朝向配管插入口38运动的情况下,第1爪部72a的第1防止被拔出部68a与第1安装部28a的第1防脱落部27a抵接,使得保持架60的安装不会脱落。第1防脱落部27a是第1安装部28a的配管插入方向上游侧的面。
相同地,如果保持架60向配管插入方向运动,则第2爪部72b的第2被卡止面65b与第2安装部28b的第2卡止部25b抵接并被卡止。在保持架60朝向配管插入口38运动的情况下,第2爪部72b的第2防止被拔出部68b与第2安装部28b的第2防脱落部27b抵接,使得保持架60的安装不会脱落。第1被卡止面65a和第1防止被拔出部68a的轴向距离与安装部28的轴向距离相比较小。即,爪部72活动嵌合在安装部28中,在安装状态下,保持架60可以以安装部28和爪部72之间的间隙量相应地沿轴向移动。
如图7所示,在爪部72的内侧配置保持部67,保持部67在周向上与凸部30交替地配置,在轴向上与凸部30重叠地配置。另外,在第1爪部72a和第2爪部72b之间的区域中配置有第1凸部30a。第1凸部30a和第1延伸部66a配置为局部相对。第1前端部69a与保持部67相比位于配管插入方向的内侧。
图9是表示将配管50插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接头20中的状态的斜视图。另外,图10是图9所示的C-C线处的剖面图,图11是图9所示的D-D线处的剖面图。另外,图12是图11所示的E-E线处的剖面图。如图9所示,在配管50的连接状态下,伸出部52在管接头20的内部保持。
在图10及图12中,示出凸部30的平面部和伸出部52的平坦部54接触的状态。在将管接头20与配管50进行连接时,通过使凸部30的平面部和平坦部54接触,从而降低管接头20相对于配管50从基准状态的旋转偏移,使得不会将管接头20及阀10在倾斜较大的状态下组装在配管50上。此外,将凸部30的平面部和平坦部54平行的状态作为基准状态,在基准状态下,阀10处于期望的非倾斜状态。
也可以使得第1凸部30a和第2凸部30b之间的径向距离与第1平坦部54a和第2平坦部54b之间的径向距离相比略微增加规定值。另外,伸出部52的没有形成平坦部54的部分的外径与第1凸部30a和第2凸部30b之间的径向距离相比较大。即使在该情况下,在将管接头20插入配管50时,也可以使凸部30的平面部与平坦部54的端部接触,使得不会将管接头20及阀10从基准状态倾斜较大地组装在配管50上。另外,可以使配管50和管接头20的连接变得容易。
也可以使得凸部30的平面部和平坦部54在连接状态下始终接触。在该情况下,设定第1凸部30a和第2凸部30b之间的径向距离与第1平坦部54a和第2平坦部54b之间的径向距离相同或略微减小规定值。由此,可以使凸部30的平面部和平坦部54紧密结合,可以更可靠地不会使管接头20及阀10在倾斜的状态下组装在配管50上。
如图12所示,在车辆振动等使管接头20和配管50要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伸出部52的平坦部54的端部与凸部30的平面部抵接,可以抑制从基准状态开始相对旋转。
如图11所示,虽然伸出部52保持在保持部67中,但由于爪部72可以打开,所以在将爪部72打开的情况下,有可能使伸出部52从保持部67脱落,向配管插入方向运动。如图10所示,第1前端部69a和第2前端部69b的最短距离小于伸出部52的外径。由此,即使伸出部52从保持部67脱落而导致配管50向配管插入方向运动,也可以通过伸出部52与前端部69抵接而限制配管50的运动。由此,可以防止由于配管50向配管插入方向运动而使脚部64较大地打开,发生塑性变形。
如上所述,在管接头20中,可以利用平坦部54和凸部30的平面部抑制从基准状态开始相对旋转。在构成为保持架60可以相对于管接头主体21移动的情况下,与利用保持架60抑制相对旋转的构造相比,通过利用管接头主体21抑制相对旋转,可以抑制相对旋转方向的晃动。并且,通过抑制晃动,可以抑制振动或噪声的产生。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对各实施例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这种施加了变形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管接头20将配管50和阀10进行连接的方式,但也可以将配管50与除阀10之外的装置连接。通过取代阀10而在管接头20的第2筒部24上设置其它种类的阀或配管,从而可以实现第2筒部24的内部和其它种类的阀等形成连通状态。
在实施方式的图1中,示出了配管50延伸至燃料箱12的外部为止的形态,但配管50也可以是短管状的部件。即,配管50只要是在管状部件上形成伸出部52及平坦部54的部件即可,也可以在其一端具有用于与管接头20连接的伸出部52,在另一端具有用于与橡胶管连接的结合部。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前端部69设置在延伸部66上的形态,但前端部69也可以是圆环部62的前端侧的侧面。

Claims (4)

1.一种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
管接头主体,其中插入配管的端部,该配管形成有局部具有平坦部的伸出部;以及
保持架,其安装在前述管接头主体的内部,保持前述配管,
前述保持架具有:圆环部;保持部,其从前述圆环部延伸出,保持前述伸出部;以及前端部,其设置在前述圆环部和前述保持部之间,
前述管接头主体具有:
第1筒部,在该第1筒部上形成用于安装前述保持架的安装部,在该第1筒部的内侧面上以互相相对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凸出地设置第1凸部和第2凸部,在所述第1凸部和第2凸部的顶部形成平面部,该平面部形成为与前述伸出部的前述平坦部接触;以及
第2筒部,其形成在前述第1筒部的配管插入方向的内侧,所述第2筒部的内径与所述第1凸部和第2凸部的平面间的最短距离大致相同,所述第2筒部的内周面与密封环的外周接触,作为密封环保持部起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前述前端部由从前述圆环部的局部向前述保持部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形成,可以限制前述配管向配管插入方向的运动,在前述配管向配管插入方向的运动时,通过与前述伸出部抵接而限制前述配管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前述延伸部具有与其它部分相比外径形成得较大的部分。
4.一种阀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
其特征在于,
前述管接头将前述配管和阀进行连接。
CN201110366042.3A 2010-11-17 2011-11-17 管接头及阀装置 Active CN102563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7120 2010-11-17
JP2010257120A JP5455872B2 (ja) 2010-11-17 2010-11-17 管継手およびバル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3267A CN102563267A (zh) 2012-07-11
CN102563267B true CN102563267B (zh) 2015-01-21

Family

ID=4640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6042.3A Active CN102563267B (zh) 2010-11-17 2011-11-17 管接头及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55872B2 (zh)
CN (1) CN10256326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34C (zh) * 1994-04-18 1999-12-29 拉斯慕森有限公司 连接两个流体导管的插接式连接器
CN1301333A (zh) * 1998-05-20 2001-06-27 A·雷蒙公司 带自动装配指示器的可拆卸的快速连接器
JP3373046B2 (ja) * 1994-05-25 2003-02-04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EP1380791A1 (de) * 2002-07-09 2004-01-14 Rasmussen GmbH Steckkupplung zum Verbinden zweier Fluidleitun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28789A (ja) * 1986-03-28 1987-10-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管継手構造
JP2887574B2 (ja) * 1995-12-01 1999-04-26 日本ラセン株式会社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用コネクタ
JP2001342923A (ja) * 2000-06-05 2001-12-14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配管接続構造
JP4871749B2 (ja) * 2006-03-29 2012-02-08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5091849B2 (ja) * 2008-12-15 2012-12-05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管継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34C (zh) * 1994-04-18 1999-12-29 拉斯慕森有限公司 连接两个流体导管的插接式连接器
JP3373046B2 (ja) * 1994-05-25 2003-02-04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CN1301333A (zh) * 1998-05-20 2001-06-27 A·雷蒙公司 带自动装配指示器的可拆卸的快速连接器
EP1380791A1 (de) * 2002-07-09 2004-01-14 Rasmussen GmbH Steckkupplung zum Verbinden zweier Fluidleitun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07704A (ja) 2012-06-07
CN102563267A (zh) 2012-07-11
JP5455872B2 (ja)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4854C (zh) 内燃机用功能装置的安装结构
KR920005028B1 (ko) 세경 배관 접속용 조인트
US8220506B2 (en) Structure for fuel filling section of fuel tank
US6716264B2 (en) Air cleaner
US7040669B2 (en) Fuel feeding pipe
EP149220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647104B2 (ja) 自動車用給油管
US7347406B2 (en) Shut-off valve and method of shutting off opening of vacuum chamber
CN102563267B (zh) 管接头及阀装置
EP2811146A1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fuel pump to fuel tank
US6886583B2 (en) Canister vent valve mounting structure
JP5380637B2 (ja) 自動車流体通路用クイックコネクター
JP5019048B2 (ja) 燃料ポンプの取付構造
JP5278155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
US10669975B2 (en) Filter element and associated filter apparatus
JP4774538B2 (ja) 燃料ポンプの取付構造
EP1160442B1 (en) Clampless hose retainer mechanism
KR100704347B1 (ko) 전기펌프를 자동차 연료탱크 내에 장착하는 구조체, 및각각의 흡입필터
US10619535B2 (en) Arrangement for removing blow-by gases from a crankcas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529507B2 (ja) コネクタ
JP4561733B2 (ja) 燃料遮断弁
JP3705155B2 (ja) コネクタ
TWI747295B (zh) 管接頭構件
JP4326364B2 (ja) バルブ構造
US6216559B1 (en) Transmission case with relief valve disposed there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