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1167B -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1167B
CN102561167B CN201210057432.7A CN201210057432A CN102561167B CN 102561167 B CN102561167 B CN 102561167B CN 201210057432 A CN201210057432 A CN 201210057432A CN 102561167 B CN102561167 B CN 1025611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type
tube
infrared radi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74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1167A (zh
Inventor
李勇强
姚伯龙
邹晔
徐莉
常亮
陈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fanghua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olar New Energ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olar New Energy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Solar New Energ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574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11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1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1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1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1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涉及的是一种燃气表面燃烧、复合多孔基材、挤压式全预混、热交换式预热、宽幅红外辐射、高透屏障耦合尾热利用、模块化功能设计等集成优化热能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属于一种新型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核心装置。包括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高透宽幅红外组件、变向制动定格作业组件及附件;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由燃气进气管、混合气体内管、混合气体外套管、混合气体输送管、电磁阀组成;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由风机、进风口罩、风量分配管、活络接口、热交换管、混合气体扩散管、风压开关组成。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涉及的是一种燃气表面燃烧、复合多孔基材、挤压式全预混、热交换式预热、宽幅红外辐射、高透屏障耦合尾热利用、模块化功能设计等集成优化热能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属于一种新型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核心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交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到2011年底,全国已建成通车的公路总里程达到418.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5万公里,农村公路(县、乡、村)通车里程达到410万公里,沥青路面占有量80%以上。优质路网效应给人们出行、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应用,虽然通车时间不长,但新一轮的维修养护高潮已经到来,而人们也开始注意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纵观沥青路面的表面功能和维修养护产业,专业装备技术力量的储备较少,对日益严重的超载现象和从一开始铺筑各级别公路路面时所产生的结构问题非常突出,在一些路段的建设水平上,并不尽人意,甚至发生了通车头几年就不得不大规模维修的车辙、开裂、泛油、坑槽等早期损坏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通常维修养护往往成为“开膛破肚”式的,同时,旧路翻修中铣刨下来的沥青路面旧料的处理成为一项难题,尽管目前采取回收添加再生剂再利用,但是这样会增加很高的运输成本,人工费用和增加新料材料成本。在二级公路大、中型修补工程中,出现大量的翻挖、铣刨下来的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随着沥青路面公里数的逐年增加,维修养护这一新型产业,高效就地热再生技术和新型养护多用途优秀热工机械工程装备,已十分迫切的被各国专家、科研人员提到日事议程上来,同时,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经检索,本发明技术领域中,未见与本发明完全相同或类似的产品装置及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实际问题,以及本着创新型现代社会理念,拓宽燃气在工业、民用领域应用面,特别是针对特种行业特殊环境下工作,改革创新现有公路维修养护及多用途加热烘干方式,提供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是一种可大规模应用,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节能环保等特点的一种新型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核心装置。本装置结构严密,创新技术突出,完全可以作为未来公路维修养护中,就地热再生特种工程机械装备的核心装置和满足其他特种领域特殊环境下的应用要求。
为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包括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高透宽幅红外组件、变向制动定格作业组件及附件。
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由燃气进气管、混合气体内管、混合气体外套管、混合气体输送管、电磁阀组成。电磁阀固定在燃气进气管上,燃气进气管密封固定在混合气体外套管周向一侧,混合气体内管套装在混合气体外套管内,混合气体输送管一端与混合气体外套管密封对接,混合气体输送管另一端和活络接口密封固定;混合气体外套管与混合气体内管环焊密封固定,形成腔室,保障燃气挤入后不易外泄及达到充分混合。从而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
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由风机、进风口罩、风量分配管、活络接口、热交换管、混合气体扩散管、风压开关组成。风机单组应用时安装固定在背板平面一侧;进风口罩成可拆卸状,固定在风机风量进口上;风量分配管中段开孔处与风机出口密封连接;热交换管一端与风量分配管下方开孔处密封连接;热交换管成L型设置在异型内边框腔内,便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管另一端则与混合气体内管下方延伸段开孔处密封固定;混合气体扩散管通过活络接口与混合气体输送管密封对接;风压开关设置在风机一侧,便于调控风压。从而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
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由C型框、三联点火器、冲孔板、表面燃烧板、混合气体腔壁组成。混合气体腔壁四周壁面固定在C型框上,C型框设置在混合气体腔壁周向外侧,形成一个整体;三联点火器安装在C型框贴近表面燃烧板一侧的正面;表面燃烧板与冲孔板叠层组合,固定在混合气体腔壁壁面上方开口处。从而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
高透宽幅红外组件由异型内边框、C型固定件、屏障板、尾热分流孔、尾热出口管组成。尾热出口管、尾热分流孔设置在异型内边框上;异型内边框一端开口处铆焊固定在C型框上;C型固定件成环向设置在屏障板上;屏障板通过C型固定件安装在异型内边框内侧,从而形成屏障。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高透复合红外组件。
变向制动定格作业组件由方向定位制动器、曲臂、液流管、液压杆、加强筋、背板、L型外框组成。方向定位制动器设置在液压杆上,液压杆一端安装在加强筋居中平面上;加强筋设置在背板外端面上,成放射状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背板设置在保温层外侧,与L型外框上端铆接固定;L型外框与异型內边框之间设置有保温层,L型外框下端与异型内边框端面铆接固定;液流管设置在与曲臂一侧,液流管与曲臂成自然状设置,并形成弹性固定连接;曲臂一端固定在液压杆上,曲臂另一端与本体连接。从而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变向制动定格作业组件。
所述附件包括固定螺钉、螺帽、铆钉、密封件、密封胶和保温层。固定螺钉配合螺帽设置在加强筋一端孔内,及其他应用位置;铆钉设置在背板与L型外框连接处,及其他需要固定的位置上;密封件、密封胶设置在需要密封固定的位置上;保温层设置在异型内边框与L型外框、混合气体腔壁外侧与背板之间,混合气体外套管、混合气体输送管周向外侧。
将组合完成的挤压式空燃一体组件、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高透宽幅红外组件、变相制动定格作业组件及附件按序总装,从而完成一整套新型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核心装置。
所述的混合气体内管特征为,管表面环向开有若干个Φ2-5mm的孔,占管表面2/3。混合气体内管一端密封,在密封管头下方开有一个Φ100-600mm的孔;另一端敞开,配置有可供安装的接口或法兰。
所述的混合气体扩散管特征为,环向两侧开有若干个Φ1-3mm的孔,并由多支长度为200-500mm,管径Φ12-25mm的混合气体扩散管,排列焊接在中心管两侧。
所述的表面燃烧板可采用市售的金属纤维编织布或金属纤维无序烧结毡体,也可采用可供市场应用的新型多相复合微孔陶瓷基红外基板(WB-CHSIR)。
所述的表面燃烧板是采用市售耐高温的310L/310S不锈钢或其他金属的多孔薄板,多孔薄板表面均匀喷涂烧结有耐高温红外涂层,孔径为1-2mm,厚度为2-3mm。
所述的屏障板是采用市售耐高温,红外透过率90%以上的新型复合型耐高温石英玻璃,厚度为4-6mm,具有耐热冲击、高强度、高透光等特点。也可采用微孔陶瓷基板。
所述的屏障板是采用市售耐高温的冲孔金属板,如310L/310S不锈钢。特征是在冲孔金属板正、反两面喷涂有市售耐高温红外涂料,或采用燃烧用耐高温基材红外涂料(WB-IRHTC)。
所述的热交换管采用市售热导好的金属翅片管,或铜、合金、铝套片管,两头延伸段50-200mm为光管。
所述的异型内边框通过折弯工艺加工成U型结构,并在U型结构开口处向心一侧端面,环向开有Φ2-4mm尾热分流孔,同时在接近封口端面一侧或端面开有尾热出口孔。
所述的屏障板与表面燃烧板之间的间距为30-150mm,同时屏障板与异型内边框端面间距为50-200mm。
所述的风量分配管采用金属管制成两头密封,在管下方壁面上开有Φ25-50mm的孔;风量分配管上部居中开孔,配置有对接法兰,成三通状。
所述的进风口罩是采用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冲孔后卷制成圆管状,一端开口并加工有固定卡扣或螺纹接口,另一头密封;冲孔圆管环向布置有若干个2-5mm的孔,便于清洁空气进入。
所述的电磁阀是采用市售的燃气常闭式节能系列的电磁阀,根据实际需要可多个联合安装。
所述的风机是采用市售的离心式风机,根据需要可单体随本装置一起使用,也可与控制部分联合使用。
所述的方向定位制动器是采用市售的工程机械挖掘机中,可适应本装置定位制动的部分或其他相适应的机械臂。
所述的曲臂是采用市售工程机械常用的,可与本装置完全配套的部分。
所述的风压开关是采用市售的冬斯LGW系列和其他符合本装置控制要求的风压开关。
所述的三联点火器是采用市售的英富莱三针式专用燃气点火器,也可采用其他与本装置燃烧匹配的点火器。
工作原理
    当确定启动本装置进行作业时,首先将本装置发射口正确定位,明确是对地面作业,横向作业还是向上作业。以对地面作业为例:方向定位制动器、曲臂、液压杆联合制动定位后,开启风机启动顺序,进入预吹扫过程(数秒钟),随着清洁空气从进风口罩环向孔进入,风压开关自行调节作业所需进风量大小,确定空燃比后,空气在风机压力下向风量分配管运动,并通过风量分配管的三通式分流特性结构,将风成L型双路配送到热交换管内(初输入空气还未经加热),随热交换管不断延伸进入混合气体内管中,此时电磁阀打开,燃气从燃气进气管进入,由于燃气压力大于空气压力,加上特制的混合气体内管环向孔隙构造,迫使燃气从孔隙中挤入,并与空气扩散混合,从而完成第一次预混过程。混合气体通过混合气体输送管继续前行,进入混合气体扩散管内,经混合气体扩散管侧向孔隙成喷射状朝混合气体腔壁撞击,又一次得到更充分的预混,当不断涌入的混合气体填满混合气体腔室时,混合气体从冲孔板透过,并从表面燃烧板孔隙挤出,进一步提升了混合气体细化过程,使细化了的混合气体完全均衡布满在表面燃烧板平面上,即时三联点火器点火燃烧,燃烧控制温度在700-850℃,产生的热强红外辐射穿透正面屏障板后,直接对地面目标加热。与此同时,燃烧所产生的热能通过尾热分流孔进入异型内边框内,供热交换管用来加热空气,从而完成空气预热过程,而经热交换管利用后的剩余热能则通过尾热出口管回收再利用,也可直接就地分散热利用。以此循环往复,整个过程瞬时完成。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晰。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俯视图。
图中序号:1.混合气体外套管;2.混合气体输送管;3.方向定位制动器;4.活络接口;5.液压杆;6.液流管;7.曲臂;8.背板;9.风压开关;10.风机;11.进风口罩;12.风量分配管;13.热交换管;14.保温层;15.尾热出口管;16.尾热分流孔;17.混合气体腔壁;18.加强筋;19.表面燃烧板;20.混合气体扩散管;21. 冲孔板;22.屏障板;23.异型内边框;24.L型外框;25.C型固定件;26.三联点火器;27.C型框;28.固定螺钉;29.混合气体内管;30.燃气进气管;3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核心装置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核心装置包括: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高透宽幅红外组件、变向制动定格作业组件及附件组成。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是由燃气进气管30、混合气体内管29、混合气体外套管1、混合气体输送管2、电磁阀31组成。电磁阀31固定在燃气进气管30上;燃气进气管30密封固定在混合气体外套管1周向一侧;混合气体内管29套装在混合气体外套管1内;混合气体输送管2一端与混合气体外套管1密封对接,混合气体输送管2另一端和活络接口4密封固定;混合气体外套管1与混合气体内管29环焊密封固定,形成腔室,保障燃气挤入后不易外泄及达到充分混合。从而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
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是由风机10、进风口罩11、风量分配管12、活络接口4、热交换管13、混合气体扩散管20、风压开关9组成。风机10单组应用时安装固定在背板8平面一侧(也可与控制装置组合安装);进风口罩11成可拆卸状固定在风机10风量进口上;风量分配管12中段开孔处,与风机10出口密封连接;热交换管13一端与风量分配管12下方开孔处密封连接;热交换管13成L型设置在异型内边框23腔内,便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管另一端则与混合气体内管29下方延伸段开孔处密封固定;混合气体扩散管20通过活络接口4与混合气体输送管2密封对接;风压开关9设置在风机10一侧,便于调控风压。从而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
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是由C型框27、三联点火器26、冲孔板21、表面燃烧板19、混合气体腔壁17组成。混合气体腔壁17四周壁面固定在C型框27上;C型框27设置在混合气体腔壁17周向外侧,形成一个整体;三联点火器26安装在C型框27贴近表面燃烧板19一侧的正面;表面燃烧板19与冲孔板21叠层组合,固定在混合气体腔壁17壁面上方开口处。从而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
高透宽幅红外组件是由异型内边框23、C型固定件25、屏障板22、尾热分流孔16、尾热出口管15组成。尾热出口管15、尾热分流孔16设置在异型内边框23适当位置;异型内边框23一端开口处铆焊固定在C型框27上;C型固定件25成环向设置在屏障板22上;屏障板22通过C型固定件25安装在异型内边框23内侧,从而形成屏障。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高透复合红外组件。
变向制动定格作业组件由方向定位制动器3、曲臂7、液流管6、液压杆5、加强筋18、背板8、L型外框24组成。方向定位制动器3设置在液压杆5上,液压杆5一端安装在加强筋18居中平面上;加强筋18设置在背板8外端面上,成放射状通过固定螺钉28固定;背板8设置在保温层14外侧,与L型外框24上端铆接固定;L型外框24与异型內边框23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4,L型外框24下端与异型内边框23端面铆接固定;液流管6设置在与曲臂7一侧,液流管6与曲臂7成自然状设置,并形成弹性固定连接;曲臂7一端固定在液压杆5上,曲臂7另一端与本体连接。从而组合完成一套完整的变向制动定格作业组件。
所述附件包括固定螺钉28、螺帽、铆钉、密封件、密封胶和保温层14。固定螺钉28配合螺帽设置在加强筋18一端孔内,及其他应用位置;铆钉设置在背板8与L型外框24连接处,及其他需要固定的位置上;密封件、密封胶设置在需要密封固定的位置上;保温层14设置在异型内边框23与L型外框24、混合气体腔壁17外侧与背板8之间,混合气体外套管1、混合气体输送管2周向外侧。
将组合完成的挤压式空燃一体组件、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高透宽幅红外组件、变相制动定格作业组件及附件按序总装,从而完成一整套新型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核心装置。
所述的混合气体内管29特征为,管表面环向开有若干个Φ2-5mm的孔,占管表面2/3。混合气体内管29一端密封,在密封管头下方开有一个Φ100-600mm的孔;另一端敞开,配置有可供安装的接口或法兰。
所述的混合气体扩散管20特征为,环向两侧开有若干个Φ1-3mm的孔,并由多支长度为200-500mm,管径Φ12-25mm的混合气体扩散管20,排列焊接在中心管两侧。
所述的表面燃烧板19可采用市售的金属纤维编织布或金属纤维无序烧结毡体,也可采用可供市场应用的新型多相复合微孔陶瓷基红外基板(WB-CHSIR)。
所述的表面燃烧板19是采用市售耐高温的310L/310S不锈钢或其他金属的多孔薄板,多孔薄板表面均匀喷涂烧结有耐高温红外涂层,孔径为1-2mm,厚度为2-3mm。
所述的屏障板22是采用市售耐高温,红外透过率90%以上的新型复合型耐高温石英玻璃,厚度为4-6mm,具有耐热冲击、高强度、高透光等特点。也可采用微孔陶瓷基板。
所述的屏障板22是采用市售耐高温的冲孔金属板,如310L/310S不锈钢。特征是在冲孔金属板正、反两面喷涂有市售耐高温红外涂料,或采用燃烧用耐高温基材红外涂料(WB-IRHTC)。
所述的热交换管13采用市售热导好的金属翅片管,或铜、合金、铝套片管,两头延伸段50-200mm为光管。
所述的异型内边框23通过折弯工艺加工成U型结构,并在U型结构开口处向心一侧端面,环向开有Φ2-4mm尾热分流孔16,同时在接近封口端面一侧或端面开有尾热出口孔。
所述的屏障板22与表面燃烧板19之间的间距为30-150mm,同时屏障板22与异型内边框23端面间距为50-200mm。
所述的风量分配管12采用金属管制成两头密封,在管下方壁面上开有Φ25-50mm的孔;风量分配管12上部居中开孔,配置有对接法兰,成三通状。
所述的进风口罩11是采用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冲孔后卷制成圆管状,一端开口并加工有固定卡扣或螺纹接口,另一头密封;冲孔圆管环向布置有若干个2-5mm的孔,便于清洁空气进入。
所述的电磁阀31是采用市售的燃气常闭式节能系列的电磁阀,根据实际需要可多个联合安装。
所述的风机10是采用市售的离心式风机,根据需要可单体随本装置一起使用,也可与控制部分联合使用。
所述的方向定位制动器3是采用市售的工程机械挖掘机中,可适应本装置定位制动的部分或其他相适应的机械臂。
所述的曲臂7是采用市售工程机械常用的,可与本装置完全配套的部分。
所述的风压开关9是采用市售的冬斯LGW系列和其他符合本装置控制要求的风压开关。
所述的三联点火器26是采用市售的英富莱三针式专用燃气点火器,也可采用其他与本装置燃烧匹配的点火器。
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具有独创的核心技术和优异的性价优势,具体如下:
1.创新设计,挤压式全预混+热交换式预热技术,为燃料燃烧更充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发明与众不同的采用先进的挤压式微孔细化喷射全预混技术,使燃料通过混合气体内管环向孔隙时,依仗自身压力强迫式微孔细化状挤入,并与空气成扩散状混合,混合气体质量大大超过传统直通式、螺旋式。其次,通过翅片集热,首先将冷空气预热到150-250℃(异型内边框内温度550℃左右),当燃气进入混合气体内管时,热空气迅速加热了燃气,使燃气分子膨胀,增强了运动推动力和扩张力。由于预混充分和预热及时,使混合气体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从而为燃点(液化气450℃,天然气650℃)低启动点燃和燃烧更充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点燃速率,节省了未点燃前的混合气体排出量,这种新型的挤压式全预混耦合热交换式预热技术,必定会成为未来加热行业节能减排的典范。
2.创造性研发WB-CHSIR技术+ WB-IRHTC先进技术,使燃气燃烧达到极佳状态
本发明采用新型多相复合微孔陶瓷基红外基板(WB-CHSIR),该基板不但拥有现存市场可见的传统燃烧用蜂窝陶瓷板的所有功能特性外,而且增强了优秀的抗热强度(1280℃)及热导率,长期燃烧不变形,不开裂,不易中毒,特别是在多相复合微孔陶瓷基板上,喷涂固化有经高温烧结的WB-IRHTC型燃烧用耐高温金属、陶瓷基材红外涂料,耐高温1500℃,陶瓷基材微孔孔径达到微米级,孔隙率75%以上,为混合气体细化,促使表面燃烧均衡化打下了良好基础。由于WB-IRHTC的存在,使红外转换率超过80%,发射宽频率更加强劲,达98%以上,燃气的燃烬度达到96%以上,这种新型多相复合微孔陶瓷基红外基板完全可替代传统燃烧用蜂窝陶瓷板,必定成为未来价廉物美,性能卓越的表面燃烧载体。
3.开拓性设计具有较强前瞻性的热屏障应用理念,彻底解决特种行业,特殊环境下的红外辐射烘烤作业难题
针对目前沥青路面维修养护难度高,浪费多,作业人员工作强度大等难题,开拓性的设计就地热再生技术中的热屏障应用理念,在已具备多孔表面燃气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宽频红外辐射高透率技术难点,合理设置热屏障与燃烧表面间距,使热屏障能起到完全的热辐射透过效果,又不易影响表面正常燃气燃烧。采用WB- CTRQG型新型耐高温、高透率浅茶色玻璃,红外发射率达到90%以上,耐高温1000℃以上。由于在本装置中应用了热屏障技术,从而在沥青路面对地热再生维修作业时,有效避免了地滚风、侧风、沥青加热后颗粒物侵袭而导致的不安全性,特别是可大幅提高作业质量,增进工作进度,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和保障作业的安全性,同时又可扩大应用范围,可广泛应用至无明火需红外辐射领域,迎风烘烤作业,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大型混凝土养护,机场跑道快速维修,大型墙面、屋面烘干养护,破冰化雪等一切特殊场合应用。本设计理念已经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在未来发展中,必定会受到特种行业的关注和重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本发明特有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前瞻性,一旦进入市场,会改变世界整个就地热再生、热工机械产业的面貌和格局,并给特种行业特殊条件环境下红外辐射、烘干采暖、养护带来无法企及的效果和便利。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高透宽幅红外组件、变向制动定格作业组件及附件;
挤压式空燃一体混合组件由燃气进气管、混合气体内管、混合气体外套管、混合气体输送管、电磁阀组成;电磁阀固定在燃气进气管上,燃气进气管密封固定在混合气体外套管周向一侧,混合气体内管套装在混合气体外套管内,混合气体输送管一端与混合气体外套管密封对接,混合气体输送管另一端和活络接口密封固定;混合气体外套管与混合气体内管环焊密封固定,形成腔室,保障燃气挤入后不易外泄及达到充分混合;
扩散式预混预热组件由风机、进风口罩、风量分配管、活络接口、热交换管、混合气体扩散管、风压开关组成;风机单组应用时安装固定在背板平面一侧;进风口罩成可拆卸状,固定在风机风量进口上;风量分配管中段开孔处与风机出口密封连接;热交换管一端与风量分配管下方开孔处密封连接;热交换管成L型设置在异型内边框腔内,便于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管另一端则与混合气体内管下方延伸段开孔处密封固定;混合气体扩散管通过活络接口与混合气体输送管密封对接;风压开关设置在风机一侧,便于调控风压;
多孔复合平面燃烧组件由C型框、三联点火器、冲孔板、表面燃烧板、混合气体腔壁组成;混合气体腔壁四周壁面固定在C型框上,C型框设置在混合气体腔壁周向外侧,形成一个整体;三联点火器安装在C型框贴近表面燃烧板一侧的正面;表面燃烧板与冲孔板叠层组合,固定在混合气体腔壁壁面上方开口处;
高透宽幅红外组件由异型内边框、C型固定件、屏障板、尾热分流孔、尾热出口管组成;尾热出口管、尾热分流孔设置在异型内边框上;异型内边框一端开口处铆焊固定在C型框上;C型固定件成环向设置在屏障板上;屏障板通过C型固定件安装在异型内边框内侧,从而形成屏障;
变向制动定格作业组件由方向定位制动器、曲臂、液流管、液压杆、加强筋、背板、L型外框组成;方向定位制动器设置在液压杆上,液压杆一端安装在加强筋居中平面上;加强筋设置在背板外端面上,成放射状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背板设置在保温层外侧,与L型外框上端铆接固定;L型外框与异型内边框之间设置有保温层,L型外框下端与异型内边框端面铆接固定;液流管与曲臂成自然状设置,并形成弹性固定连接;曲臂一端固定在液压杆上,曲臂另一端与本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包括固定螺钉、螺帽、铆钉、密封件、密封胶和保温层;固定螺钉配合螺帽设置在加强筋一端孔内,及其他应用位置;铆钉设置在背板与L型外框连接处,及其他需要固定的位置上;密封件、密封胶设置在需要密封固定的位置上;保温层设置在异型内边框与L型外框、混合气体腔壁外侧与背板之间,混合气体外套管、混合气体输送管周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气体内管特征为管表面环向开有若干个Φ2-5mm的孔,占管表面2/3,混合气体内管一端密封,在密封管头下方开有一个Φ100-600mm的孔;另一端敞开,配置有可供安装的接口或法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气体扩散管特征为环向两侧开有若干个Φ1-3mm的孔,并由多支长度为200-500mm,管径Φ12-25mm的混合气体扩散管,排列焊接在中心管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燃烧板可采用金属纤维编织布或金属纤维无序烧结毡体,也可采用多相复合微孔陶瓷基红外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燃烧板是采用耐高温的310L/310S不锈钢或其他金属的多孔薄板,多孔薄板表面均匀喷涂烧结有耐高温红外涂层,孔径为1-2mm,厚度为2-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障板是采用耐高温、红外透过率90%以上的复合型耐高温石英玻璃,厚度为4-6mm,或采用微孔陶瓷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障板是采用耐高温的冲孔金属板,在冲孔金属板正、反两面喷涂有耐高温红外涂料,或采用燃烧用耐高温基材红外涂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管采用热导好的金属翅片管,或铜、合金、铝套片管,两头延伸段50-200mm为光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型内边框通过折弯工艺加工成U型结构,并在U型结构开口处向心一侧端面,环向开有Φ2-4mm尾热分流孔,同时在接近封口端面一侧或端面开有尾热出口孔。
CN201210057432.7A 2012-03-07 2012-03-07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Active CN102561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7432.7A CN102561167B (zh) 2012-03-07 2012-03-07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7432.7A CN102561167B (zh) 2012-03-07 2012-03-07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1167A CN102561167A (zh) 2012-07-11
CN102561167B true CN102561167B (zh) 2014-04-16

Family

ID=46407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7432.7A Active CN102561167B (zh) 2012-03-07 2012-03-07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11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3221B (zh) * 2014-01-13 2018-07-06 周海波 燃气催化无焰红外辐射加热烘干器
CN110779011A (zh) * 2019-10-08 2020-02-11 吉林嘉鹏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燃气加热系统
CN110777630A (zh) * 2019-10-08 2020-02-11 吉林嘉鹏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沥青路面加热的新型加热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Z291922B6 (cs) * 1994-09-02 2003-06-18 Martec Recycling Corporation Způsob ohřevu asfaltového povrchu a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tohoto způsobu
CN2856135Y (zh) * 2006-01-01 2007-01-10 常熟市梅李镇高思达机械厂 沥青路面加热机
DE102008004866A1 (de) * 2008-01-17 2009-07-23 Diehl, Klaus, Dipl.-Ing. (FH) Verfahren zum Abtrocknen und Vorwärmen von Straßen und eine entsprechend arbeitende Maschine
CN101718073A (zh) * 2009-10-30 2010-06-02 常熟市高思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加热机的加热机构
CN202482749U (zh) * 2012-03-07 2012-10-10 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Z291922B6 (cs) * 1994-09-02 2003-06-18 Martec Recycling Corporation Způsob ohřevu asfaltového povrchu a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tohoto způsobu
CN2856135Y (zh) * 2006-01-01 2007-01-10 常熟市梅李镇高思达机械厂 沥青路面加热机
DE102008004866A1 (de) * 2008-01-17 2009-07-23 Diehl, Klaus, Dipl.-Ing. (FH) Verfahren zum Abtrocknen und Vorwärmen von Straßen und eine entsprechend arbeitende Maschine
CN101718073A (zh) * 2009-10-30 2010-06-02 常熟市高思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加热机的加热机构
CN202482749U (zh) * 2012-03-07 2012-10-10 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1167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1167B (zh)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CN104976894A (zh) 一种工业炉整体模块化结构及建造方法
CN202482749U (zh) 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就地热再生路面热机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CN205368958U (zh) 沥青路面热再生养护车的沥青混合料加热拌合装置
CN202182624U (zh) 节能型铝熔化联体炉
CN101718073A (zh) 沥青路面加热机的加热机构
CN105002317B (zh) 用于加热炉的蓄热式烧嘴
CN203247782U (zh) 一种防火保温女儿墙施工结构
CN206600801U (zh) 一种分级燃烧蓄热式辐射管燃烧装置
CN203683612U (zh) 一种采用混合煤气双蓄热的热轧带钢加热炉
CN102336581B (zh) 煤矸石脱碳装置
CN107902870A (zh) 一种环保单元玻璃棉节能窑炉
CN205399139U (zh) 新型沥青旧料加热装置
CN204311330U (zh) 一种保温储料式路面养护车
CN206600802U (zh) 一种扁平联焰蓄热式辐射管燃烧装置
CN101144651B (zh) 陶瓷太阳板集热器的制造和安装方法
CN204240785U (zh) 一种回转窑集热罩
CN101182969A (zh) 逆流式远红外及火焰混合加热式烘干筒
CN205174356U (zh) 一种蓄热式平焰烧嘴
CN205535079U (zh) 一种用于原油输送管道的智能环保电加热装置
CN202973099U (zh) 一种宽扁火焰蓄热式烧嘴
CN205175107U (zh) 熔炉
CN209242996U (zh) 一种具有滑动置物架的轮胎裂解炉
CN202810129U (zh) 一种高强度防火烟道
CN209669658U (zh)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小型热再生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ongqiang

Inventor after: Chen Donghui

Inventor after: Li Jing

Inventor after: Xu Li

Inventor before: Li Yongqiang

Inventor before: Yao Bolong

Inventor before: Zou Ye

Inventor before: Xu Li

Inventor before: Chang Li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Donghu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2

Address after: 214029 999-8-C1-813, high wave East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Jiangsu

Patentee after: Wuxi one generation wi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929-932 building, 530 Chuang 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 401 Xingyuan North Road, Wuxi,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Solar New Energy Technolog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2

Address after: 215600 room a1309, 109 Shazhou West Road,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yifanghua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29 999-8-C1-813, high wave East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Wuxi one generation wind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