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3779A - 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高粘度材料涂层以及隔音·防振板 - Google Patents

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高粘度材料涂层以及隔音·防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3779A
CN102553779A CN2011103916478A CN201110391647A CN102553779A CN 102553779 A CN102553779 A CN 102553779A CN 2011103916478 A CN2011103916478 A CN 2011103916478A CN 201110391647 A CN201110391647 A CN 201110391647A CN 102553779 A CN102553779 A CN 102553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cous material
heavy viscous
coating
heavy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16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3779B (zh
Inventor
竹田健一
熊野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15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327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15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807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64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8364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53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3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3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3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3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gravity only, i.e. flow coating
    • B05D1/305Curtain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05Curtain coa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50Multilayers
    • B05D7/52Two layers
    • B05D7/54No clear coat specif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高粘度材料涂层以及隔音·防振板。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具有一边相对于被涂布面相对地移动一边喷出高粘度材料的喷出部,喷出部具有在涂布方向上分离的多个连续的开口。

Description

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高粘度材料涂层以及隔音·防振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高粘度材料涂层以及隔音·防振板。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在汽车等的车身上,为了获得隔音、防振效果而涂布高粘度材料以形成高粘度材料涂层的情况。例如,在地板的表面(被涂布面)上形成高粘度材料涂层,然后从其上方载置地垫等。 
通过机器人等使供给高粘度材料的喷嘴移动,使高粘度材料以带状依次邻接地涂布,由此在大范围的面上形成高粘度材料涂层。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利用平行喷嘴将高粘度材料以均匀厚度进行涂布,所述平行喷嘴具有从喷嘴的导入口向导出口(喷出部)以恒定的平行宽度延伸且具有恒定的间隙宽度的喷嘴通路。 
专利文献1:日本JP-A-2005-262011 
为了获得良好的隔音、防振效果,需要使高粘度材料涂层加厚。但是,即使采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喷嘴,也无法获得具有足够厚度的均匀的高粘度材料涂层。在高粘度材料涂层的厚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只能获得由最小厚度部分的高粘度材料涂层所得到的程度的隔音、防振效果。因此,在大范围内存在厚度过剩的部分,导致高粘度材料被多余地消耗,因此存在成本变高的问题。 
而且,在现有例中,若在邻接地形成的带状的高粘度材料部之间存在间隙,则隔音、防振效果显著下降,因此,使高粘度材料部的端部彼此之间重合。但是,该重合引起的隆起会与载置在高粘度材料涂层之上的地垫等周围部件干涉,从而存在给组装性带来不好 影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厚度均匀且消除了邻接的重合部的隆起的高粘度材料涂层、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以及涂布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的概念图。 
图2(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嘴的仰视图;图2(b)是图2(a)的B-B线剖视图。 
图3(a)是表示从喷嘴喷出的高粘度材料被涂布在被涂布面上的状态的概念图;图3(b)是图3(a)的B-B线剖视图。 
图4(a)~图4(c)是示意性地表示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横剖面图的图;图4(a)表示第一涂布工序后的状态,图4(b)表示第二涂布工序后的状态,图4(c)表示第三涂布工序后的状态。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嘴的仰视图。 
图6(a)是表示从喷嘴喷出的高粘度材料被涂布在被涂布面上的状态的概念图;图6(b)是图6(a)的B-B线剖视图。 
图7(a)~图7(c)是示意性地表示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横剖面图的图;图7(a)表示第一涂布工序后的状态,图7(b)表示第二涂布工序后的状态,图7(c)表示第三涂布工序后的状态。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嘴的仰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横剖面图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涂布枪;20、25、28-喷嘴;21、26、29-喷出部; 
21A、21B、26A、26B、29A、29B-开口; 
24A、24B、27A、27B、31A、31B-高粘度材料层; 
P、P1、P2、P3-高粘度材料层积体; 
30-软管;40-机器人;100-涂布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方式。另外,实施方式是发明的示例,并不对发明构成限定,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全部特征及其组合不见得必须是发明的本质内容。 
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高粘度材料例如是以丙烯酸乳液类的成分为主成分的液态密胺树脂层(melsheet)材料,在规定温度、例如28℃以上为液态,在不足28℃时急剧固化。 
高粘度材料具有如下程度的强度,即:即使在被冷却固化了的几mm(毫米)程度的高粘度材料层上再形成几mm程度的高粘度材料层,高粘度材料层的形状、特别是端部形状也不会实质上变形。这样的高粘度材料层只要其粘度为0.8Pa·s以上即可。 
涂布高粘度材料的被涂装物例如是汽车等的车身地板等板金板部件,由SPC钢板、镀锌钢板等钢板形成。但是,实施方式中的被涂装物不限于板金板部件,其材料也不受限制。而且,被涂装物的表面、即被涂布面只要没有特别大的层差或孔,则可以具有凹凸形状或倾斜。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10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涂布装置100包括:涂布枪10、安装在涂布枪10的前端的喷嘴20、前端与喷嘴20连接的软管30、在机械手前端安装涂布枪10的多关节型机器人40、用于储存高粘度材料的容器50、使储存在容器50中的高粘度材料从软管30的后端吸入并在软管30内压送的泵60、设在软管30中途的阀70、对在软管30内压送的高粘度材料的流量进行检测的流量计80、以及控制部90。 
喷嘴20是能够将高粘度材料加热至恒定温度的加热喷嘴,软管30也是能够将高粘度材料加热至恒定温度的加热软管。通过使高粘度材料为恒定温度,高粘度材料的粘度能够不受外部气温的影响 而为恒定粘度,并且成为低粘度从而减轻泵60的负载。 
在喷嘴20内被加热了的液态高粘度材料从喷嘴20喷出,一旦与外部气体接触就开始散热,从而温度下降,急剧地变成高粘度。 
控制部90由CPU、ROM、RAM、I/O等构成,通过执行预先被示教的演示程序等,根据流量计80检测出的流量来控制机器人40、泵60以及阀70以进行预定的涂布。 
如图2(a)所示,喷嘴20在下表面形成有喷出部21,该喷出部21由在涂布方向(图面的上下方向)上分开的多个、此处为两个连续的开口21A、21B构成。使开口21A、21B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不对称,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图面的左右方向)上对称。 
开口21A、21B具体来说分别是由相同形状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部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连接而成的形状,并平行配置。一方的开口(例如21A)的等腰三角形的顶部和另一方的开口(例如21B)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部的连接部在涂布方向上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由此,将开口21A、21B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大致为梯形形状,在涂布方向上不对称,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称。 
如图2(b)所示,喷嘴20具有与软管30的前端连接的导入口22、及将喷出部21与导入口22连通的放射状的导入通路23。由此,从开口21A、21B喷出并贴附于被涂布面S上而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的横截面形状为与开口21A、21B的形状相仿的形状。 
由于开口21A、21B在喷涂方向上分离,所以如图3(a)所示,从开口21A、21B同时喷出的高粘度材料在涂布方向(图中箭头方向)上分开地流下,并被涂布在被涂布面S上。 
当使开口21A位于涂布方向行进侧、开口21B位于涂布方向后侧而进行涂布时,在从开口21A喷出而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24A上层积从开口21B喷出而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24B。如图3(b)所示,这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4A、24B层积而成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 (高粘度材料涂布部P)的横截面形状为与开口21A、21B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相同的大致梯形形状,在涂布方向上不对称,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称。 
另外,关于开口21A、21B之间的间隔、从喷嘴20喷出时的高粘度材料的温度及剪断速度、喷嘴20的移动速度等,能够考虑从喷嘴20到被涂布面S的距离、外部气温、作业效率等而适当地确定,以使得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4A、24B层积时下方的高粘度材料层24A的端部形状不变形。 
作为一例,开口21A、21B的三角形状的高度为0.3mm~几mm的程度,开口21A、21B之间的间隔为几mm程度,从喷嘴20喷出时的高粘度材料的温度为28℃~30℃,从喷嘴20喷出时的高粘度材料的剪断速度为10000/秒~20000/秒,喷嘴20的移动速度为200mm/分~1500mm/分。 
以上那样构成的涂布装置100一边相对于被涂布面S移动一边从喷嘴部21喷出加热状态的高粘度材料。所喷出的高粘度材料流下而到达被涂布面S并冷却固化,形成带状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 
以下,对采用了涂布装置100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进行说明。以下,涂布装置100的动作控制根据控制部90的控制指令来进行。 
首先,一边使泵60运转而从喷嘴20的喷出部21喷出高粘度材料,一边使机器人40动作而使喷嘴20沿涂布方向以直线状移动,从而进行第一涂布工序。由此,如图4(a)所示,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4A、24B被层积而成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梯形形状的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第一高粘度材料涂布部P1)形成为带状。 
接下来,使机器人40动作,从而使喷嘴20移动到从第一涂布工序的涂布开始位置向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离开预先设定的距离的位置上。然后,一边使泵60运转而从喷嘴20的喷出部21喷出高粘度材料,一边使机器人40动作而使喷嘴20沿与第一涂布工序的涂布方向相同的方向以直线状移动,从而进行第二涂布工序。由 此,如图4(b)所示,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4A、24B被层积而成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梯形形状的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2(第二高粘度材料涂布部P2)形成为带状。 
接下来,使机器人40移动,从而使喷嘴20移动到第一涂布工序与第二涂布工序的涂布结束时的位置的中间。然后,一边使泵60运转而从喷嘴20的喷出部21喷出高粘度材料,一边使机器人40动作而使喷嘴20沿与第一及第二涂布工序的涂布方向相反的方向以直线状移动,从而进行第三涂布工序。由此,如图4(c)所示,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4A、24B被层积而成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梯形形状的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3(第三高粘度材料涂布部P3)在端部与第一及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连接的状态下形成为带状。三个带状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3以端部互相重合的方式平行配置。 
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3与第一及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不同,具有相对短的边为底边的大致梯形形状的横截面形状。这是因为,由于第三涂布工序中的涂布方向是与第一及第二涂布工序中的涂布方向相反的方向,所以是在由从开口21B喷出的高粘度材料所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24B上层积了由从开口21A喷出的高粘度材料所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24A。 
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3的两端部最好重合成分别与第一及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的端部嵌合。由此,第一至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3整体具有大致梯形形状的横截面形状,在除两端部的微小区域以外的大范围的面内具有均匀的厚度。 
此外,即使在由于误差而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3的两端部没有分别与第一及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的端部嵌合的情况下,由于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P3的端部是倾斜的,所以即使这些端部重合也不怎么产生隆起。因此,能够防止与由并列的三个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3构成的高粘度材料涂布物、即高粘度材料涂层(即是设在被涂装面上的隔音·防振板)上所载置的地垫等 周边部件干涉,不会给组装性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在第三涂布工序中,也可以进行替换而改变喷嘴20的喷出口21的方向,从而沿与第一及第二涂布工序的涂布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涂布。不过,在考虑到替换的工夫时这种情况是不优选的。 
此外,当在被涂布面S上只形成两个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情况下,只要在第二涂布工序中,沿与第一涂布工序中的涂布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涂布并使得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端部重合在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端部上即可。 
为了容易地进行涂布枪10的示教,存在即使在被涂布面S具有凹凸形状的情况下也使喷嘴2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进行涂布的情况。特别是在该情况下,有时喷嘴20与被涂布面S之间的距离大,因此,若开口21A、21B的各个三角形状分离,则高粘度材料层24A、24B有可能不连续。因此,为了可靠地形成连续带状的高粘度材料层24A、24B,使三角形状的底部连结。 
若开口21A、21B之间的间隔过于狭窄,则有可能在高粘度材料层24A充分固化之前,高粘度材料层24B就层积于其上,从而高粘度材料层24A的形状、特别是端部形状会变形。此外,当开口21A、21B一体化时,形成了厚度厚的高粘度材料层,所以厚度不均匀。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进行说明。 
与上述的涂布装置100相比,如图5所示,该涂布装置只是在喷嘴25的下表面形成的喷出部26不同。 
构成喷出部26的开口26A、26B分别是以相对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图面的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形状,并平行配置。而且,开口26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比开口26B长出相同长度。由此,将开口26A、26B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为两端部具有层差的矩形形状,且在涂布方向上不对称,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称。 
由于开口26A、26B在涂布方向上分离,所以如图6(a)所示,分别从开口26A、26B同时喷出的高粘度材料在涂布方向上分开地 流下,并被涂布在被涂布面S上。 
当使开口26A位于涂布方向行进侧、开口26B位于涂布方向后侧而进行涂布时,在从开口26A喷出而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27A上层积从开口26B喷出而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27B。如图6(b)所示,这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7A、27B层积而成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的横截面形状,与将开口26A、26B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相同,为两端部具有层差的矩形形状,在涂布方向上不对称,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称。 
另外,关于开口26A、26B之间的间隔、从喷嘴25喷出时的高粘度材料的温度及剪断速度、喷嘴25的移动速度等,能够考虑从喷嘴25到被涂布面S的距离、外部气温、作业效率等而适当地确定,以使得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7A、27B层积时下方的高粘度材料层27A的端部形状不变形。 
作为一例,开口26A、26B的矩形形状的短边为0.3mm~几mm的程度以下,开口26A、26B之间的间隔为几mm的程度,从喷嘴25喷出时的高粘度材料的温度为28℃~30℃,从喷嘴25喷出时的高粘度材料的剪断速度为10000/秒~20000/秒,喷嘴25的移动速度为200mm/分~1500mm/分。 
以上那样构成的涂布装置一边相对于被涂布面S移动一边从喷出部26喷出加热状态的高粘度材料。所喷出的高粘度材料流下而到达被涂布面S并冷却固化,形成带状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 
以下,对采用了该涂布装置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进行说明。由于本涂布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类似,所以简略地说明。 
首先,进行第一涂布工序,如图7(a)所示,由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7A、27B层积而成的、横截面形状为在两端部具有层差的矩形形状的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形成为带状。 
接着,进行第二涂布工序,如图7(b)所示,由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7A、27B层积而成的、横截面形状为在两端部具有层差的 矩形形状的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2以与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分离的方式形成为带状。 
接下来,进行第三涂布工序,如图7(c)所示,由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7A、27B层积而成的、横截面形状为在两端部具有层差的矩形形状的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3在端部与第一及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连接的状态下形成为带状。三个带状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3以端部互相重合的方式平行配置。 
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3与第一及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不同,具有如下形状的横截面形状,即:具有两端的下端部被切除而成的层差的矩形形状。这是因为,由于第三涂布工序中的涂布方向是与第一及第二涂布工序中的涂布方向相反的方向,所以是在从开口26B喷出的高粘度材料所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27B上层积了由从开口26A喷出的高粘度材料所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27A。 
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3的两端部最好重合成分别与第一及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的端部嵌合。由此,第一至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3整体具有大致梯形形状的横截面形状,在除两端部的微小区域以外的大范围的面内具有均匀的厚度。 
此外,即使在由于误差而第三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3的两端部没有分别与第一及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的端部嵌合的情况下,由于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2、P3的端部具有层差,所以即使这些端部重合也不怎么产生隆起。因此,能够防止与由并列的三个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1~P3上所载置的地垫(即是载置于隔音·防振板上的地垫,其中隔音·防振板设在被涂装面上)等周边部件干涉,不会给组装性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在第三涂布工序中,可以进行替换而改变喷嘴25的喷出口26的方向,从而沿与第一及第二涂布工序的涂布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涂布。不过,若考虑到替换的工夫则这种情况是不优选的。 
此外,当在被涂布面S上只形成两个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情况下,只要在第二涂布工序中,沿与第一涂布工序中的涂布方向相反 的方向进行涂布并使得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端部重合在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端部上即可。 
以下,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进行说明。 
与上述的涂布装置100相比,如图8所示,该涂布装置只是在喷嘴28的下表面形成的喷出部29不同。 
构成喷出部29的开口29A、29B分别是以相对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图面的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形状,并平行配置。而且,开口29A与开口29B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同长度。由此,将开口29A、29B的形状在涂布方向重叠而成的形状为矩形形状,在涂布方向上对称,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也对称。 
由于开口29A、29B在涂布方向上分离,所以如图9所示,分别从开口29A、29B同时喷出的高粘度材料在涂布方向上分开地流下,并被涂布在被涂布面S上。 
当使开口29A位于涂布方向行进侧、开口29B位于涂布方向后侧而进行涂布时,在从开口29A喷出而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31A上层积从开口29B喷出而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31B。由这两个高粘度材料层31A、31B层积而成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的横截面形状,与将开口29A、29B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相同,是矩形形状,在涂布方向上对称,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也对称。 
另外,关于开口29A、29B之间的间隔、从喷嘴28喷出时的高粘度材料的温度及剪断速度、喷嘴28的移动速度等,能够考虑从喷嘴28到被涂布面S的距离、外部气温、作业效率等而适当地确定,以使得两个高粘度材料层29A、29B层积时下方的高粘度材料层29A的端部形状不变形。 
作为一例,开口29A、29B的矩形形状的短边为0.3mm~几mm的程度以下,开口29A、29B之间的间隔为几mm的程度,从喷嘴28喷出时的高粘度材料的温度为28℃~30℃,从喷嘴28喷出时的高粘度材料的剪断速度为10000/秒~20000/秒,喷嘴28的移动速度为200mm/分~1500mm/分。 
以上那样构成的涂布装置一边相对于被涂布面S移动一边从喷出部28喷出加热状态的高粘度材料。所喷出的高粘度材料流下而到达被涂布面S并冷却固化,形成带状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 
以下,对采用了该涂布装置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进行说明。本涂布方法不适用于将多个带状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平行配置的情况,是适用于只形成1个带状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的情况、或是与邻接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分开地形成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的情况的方法。 
一边使泵60运转而从喷嘴28的喷出部29喷出高粘度材料,一边使机器人40动作而使喷嘴28沿涂布方向以直线状移动,从而进行第一涂布工序。由此,如图9所示,由两个高粘度材料层31A、31B层积而成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形状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形成为带状。 
另外,也可以使用具有只由一个开口构成的喷出部的喷嘴。该情况下,在将下层的高粘度材料层全部形成之后,在其上形成高粘度材料层。不过,由于工序所用时间长,所以不优选。 
另外,以上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喷出口不限于由两个开口构成,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开口构成。在该情况下,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由三层以上的高粘度材料层层积而成。 
此外,特别是在高粘度材料层不需要那么厚的情况下,也可以只由一个高粘度材料单层来形成高粘度材料层积体。此时,重合的高粘度材料单层的端部的形状为点对称。例如,只设置一个构成喷出部的开口,并使该开口的形状为大致梯形形状或是两端部具有层差的矩形形状,从而只要使高粘度材料单层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梯形形状或是两端部具有层差的矩形形状即可。 
此外,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相邻接地形成2列或3列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1列或4列以上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 
此外,在相邻接地形成多列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时,对喷出部21、26具有开口21A、21B、26A、26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只要开口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不对称而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称即可。例如,开口的形状也可以是波形形状。 
此外,在形成1列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P时,对喷出部29具有开口29A、29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开口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是矩形形状即可,也可以由形状彼此不同的多个开口构成。 
根据上述多个实施方式,在一边相对于被涂布面移动一边从喷出部喷出高粘度材料而将高粘度材料涂布在被涂布面上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中,喷出部也可以具有在涂布方向上分开的多个连续的开口。 
通过该构造,从在涂布方向上分开的多个连续的开口喷出的高粘度材料被涂布在被涂布表面上而形成高粘度材料层。当高粘度材料层的厚度超过某种程度时,就很难通过涂布形成均匀的厚度。因此,在需要由厚度均匀的高粘度材料构成层的情况下,利用从位于涂布方向的行进侧的开口喷出的高粘度材料形成能够通过涂布来形成均匀厚度那样的程度的厚度的高粘度材料层,然后在其上层积利用从位于涂布方向后方侧的开口喷出的高粘度材料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由此,能够形成由整体上厚度均匀的高粘度材料构成的层积体。因此,能够使该层积体的厚度厚且均匀。 
再进一步,在采用具有只由一个开口构成的喷出部的装置的情况下,为了层积高粘度材料层而需要与层数相等数量的涂布工序。与该情况相比,若具有由在涂布方向上分开的多个连续的开口构成的喷出部,则通过一次涂布工序就能够形成以与开口数量相等的层数层积的高粘度材料层。因此,能够缩短整体的工序时间。 
在上述的构造中,将多个开口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可以是,在涂布方向上不对称,而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对称。 
在该情况下,通过一次涂布工序而层积在被涂布面上的高粘度材料层的端部形状在垂直方向(厚度方向)上不对称,在水平方向上对称。因此,即使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端部彼此重合,隆起程度也小。其结果是,不会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涉,减小给组装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各开口的形状可以是使三角形状的底部在与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连接的形状。 
此外,各开口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形状。 
再者,将多个开口的形状在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还可以是矩形形状。 
此外,根据上述多个实施方式,将高粘度材料涂布在被涂布面上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可以包括:将高粘度材料涂布在被涂布面上而形成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的工序;和将高粘度材料涂布在第一高粘度材料层上而形成第二高粘度材料层,从而形成在第一高粘度材料层上层积第二高粘度材料层而成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工序。 
通过该方法,由于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由两个高粘度材料层形成,所以能够使其厚度厚且均匀。当高粘度材料层的厚度超过某种程度时,就很难通过涂布形成均匀的厚度。因此,在需要由这样的厚度均匀的高粘度材料构成层的情况下,形成能够通过涂布来形成均匀厚度那样的程度的厚度的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然后在其上形成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由此,能够形成整体上厚度均匀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 
可以使形成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的工序与形成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的工序在时间上重迭。 
在该情况下,与将第一高粘度材料层全部形成之后再开始形成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的工序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整体的工序时间。 
也可以是,在形成高粘度材料层积体之后,以端部重合于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端部的方式形成其他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重合的 端部的形状是点对称。 
在该情况下,由于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重合的端部的形状是点对称,所以重合部分不会隆起。因此,不会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涉,不会给组装性带来不良影响。 
也可以是,在形成高粘度材料层积体之后,与高粘度材料层积体分离地形成其他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然后,以端部分别与两个高粘度材料层积体所相对的端部重合的方式再形成其他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 
也可以是,形成具有重合的端部的两个高粘度材料层积体时,涂布方向为相反方向。 
在该情况下,为了形成下一个高粘度材料层积体,不需要从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形成完成的涂布结束位置沿涂布方向移动到下一涂布开始位置,所以能够缩短工序时间。 
此外,根据上述多个实施方式,在通过将高粘度材料涂布于被涂布面上而生成的高粘度材料涂层中,两个高粘度材料涂布部的端部互相重合,该重合端部的形状可以是点对称。 
根据该构造,由于高粘度材料涂布部的重合端部的形状是点对称,所以重合部分不会隆起。因此,不会与周围部件发生干涉,不会给组装性带来不良影响。 
高粘度材料涂布部也可以是层积由高粘度材料构成的层而形成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 
由高粘度材料构成的层的厚度若超过某种程度,就很难通过涂布形成均匀的厚度。因此,在需要由厚度均匀的高粘度材料构成的层时,通过使由高粘度材料构成的层经层积而能够形成整体上厚度均匀的高粘度材料层。 

Claims (14)

1.一种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其一边相对于被涂布面相对地移动,一边从喷出部喷出高粘度材料而将所述高粘度材料涂布在被涂布面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出部具有在涂布方向上分离的多个连续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所述开口的形状在所述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在所述涂布方向上不对称,且在与所述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开口的形状是将三角形状的底部在与所述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连接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开口的形状为矩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所述开口的形状在所述涂布方向上重叠而成的形状为矩形状。
6.一种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用于将高粘度材料涂布在被涂布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高粘度材料涂布在所述被涂布面上而形成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的工序;和
在所述第一高粘度材料层之上涂布所述高粘度材料而形成第二高粘度材料层,从而形成在所述第一高粘度材料层之上层积所述第二高粘度材料层而成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工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形成所述第一高粘度材料层的工序与形成所述第二高粘度材料层的工序在时间上重迭。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高粘度材料层积体之后,以端部重合于所述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的端部上的方式形成其他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重合的所述端部的形状为点对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两个所述高粘度材料层积体时的涂布方向是相反方向。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高粘度材料层积体之后,与所述高粘度材料层积体分离地形成其他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然后,以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高粘度材料层积体所相对的端部重合的方式进一步形成其他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具有重合端部的两个所述高粘度材料层积体时的涂布方向是相反方向。
12.一种高粘度材料涂层,通过将高粘度材料涂布在被涂布面上而生成,其特征在于,
两个高粘度材料涂布部的端部彼此重合,该重合的端部的形状为点对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粘度材料涂层,其特征在于,
各自的所述高粘度材料涂布部是由所述高粘度材料构成的层经层积而成的高粘度材料层积体。
14.一种隔音·防振板,由权利要求12或13的高粘度材料涂层构成。
CN201110391647.8A 2010-11-24 2011-11-23 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高粘度材料涂层以及隔音防振板 Active CN102553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1559A JP5632720B2 (ja) 2010-11-24 2010-11-24 高粘度材料の塗布装置
JP2010-261558 2010-11-24
JP2010261558A JP5480783B2 (ja) 2010-11-24 2010-11-24 高粘度材料の塗布方法
JP2010-261559 2010-11-24
JP2011046427A JP2012183648A (ja) 2011-03-03 2011-03-03 高粘度材料塗布物及びメルシート
JP2011-046427 2011-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3779A true CN102553779A (zh) 2012-07-11
CN102553779B CN102553779B (zh) 2015-06-03

Family

ID=46126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1647.8A Active CN102553779B (zh) 2010-11-24 2011-11-23 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高粘度材料涂层以及隔音防振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35194A1 (zh)
CN (1) CN102553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3740B2 (ja) * 2012-07-04 2016-11-30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粉粒体投入装置
US10000049B2 (en) * 2014-06-23 2018-06-19 Exel Industrie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protective films
CN106345640A (zh) * 2016-10-17 2017-01-25 成都卡美奇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制鞋用喷胶装置
KR102429008B1 (ko) * 2016-12-14 2022-08-0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실러 순환 시스템
DE102022118975A1 (de) 2022-07-28 2024-02-08 Dürr Systems Ag Düsenvorrichtung zur Abgabe eines Spritzstrahls eines Auftragsmaterial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1445A (en) * 1977-07-20 1979-02-17 Kansai Paint Co Ltd Thick coatiang of high-viscosity coating compound
JPH06106120A (ja) * 1992-09-28 1994-04-1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帯状物の塗布装置
JP2004275810A (ja) * 2003-03-12 2004-10-07 Pi R & D Co Ltd シムプレートを用いた塗布用ダイおよびその塗布方法
JP2005535441A (ja) * 2002-08-13 2005-11-2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多数のオリフィススロットを有するダイ
CN1326627C (zh) * 2001-10-02 2007-07-18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4729A (en) * 1992-02-27 1993-08-1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Multilayer polymeric reflective bodies for decorative and security applications
JP2006007862A (ja) * 2004-06-23 2006-01-12 Mazda Motor Corp 車体のフロアパネル構造
US20090136702A1 (en) * 2007-11-15 2009-05-28 Yabei Gu Laminated armor having a non-planar interface design to mitigate stress and shock wav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1445A (en) * 1977-07-20 1979-02-17 Kansai Paint Co Ltd Thick coatiang of high-viscosity coating compound
JPH06106120A (ja) * 1992-09-28 1994-04-1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帯状物の塗布装置
CN1326627C (zh) * 2001-10-02 2007-07-18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
JP2005535441A (ja) * 2002-08-13 2005-11-2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多数のオリフィススロットを有するダイ
JP2004275810A (ja) * 2003-03-12 2004-10-07 Pi R & D Co Ltd シムプレートを用いた塗布用ダイおよびその塗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3779B (zh) 2015-06-03
US20120135194A1 (en)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3779A (zh) 高粘度材料的涂布装置、高粘度材料的涂布方法、高粘度材料涂层以及隔音·防振板
CN101679812B (zh) 混合型热熔性粘合剂或其它热塑性材料分配系统
EP2051818B1 (en) A device for applying a viscous mixture to a surface as well a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sulation element
JP6848486B2 (ja) 装置
EP2055394A3 (en) Fluid dispensers and methods for dispensing viscous fluids with improved edge definition
KR20170021257A (ko) 보호 필름 도포 방법 및 도포 장치
US11389828B2 (en) Additive energy director and method of formation
RU2016131259A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многослойного формованного пленоч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 в один проход
JP5832461B2 (ja) 高粘性塗料の塗布ノズル
JP2008528335A5 (zh)
KR101639904B1 (ko) 도금강판 냉각장치
CN202596188U (zh) 接缝填充装置
CN102872996A (zh) 预涂涂装装置及预涂涂装方法
WO2006112453A1 (ja)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CN209158740U (zh) 发泡材流量分配喷嘴
CN101374623A (zh) 金属件的生产方法
JP2016186327A (ja) プレート一体ガスケットの成形方法
KR101485986B1 (ko) 플로우 코팅 장치
TW200610580A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coater and coating head from clogging
CN105005165A (zh) 液体材料的滴下方法以及装置
CN103660557A (zh) 行式喷墨头及喷墨装置
JP4723417B2 (ja) 接着材塗布装置
JP3905752B2 (ja) 吹き付け装置
JP6005590B2 (ja) 塗装装置及び塗装方法
KR101189476B1 (ko) 고정식 발포시스템을 이용한 샌드위치 판넬의 제조방법 및 발포액 토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