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1934A -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 Google Patents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1934A
CN102551934A CN2011104524816A CN201110452481A CN102551934A CN 102551934 A CN102551934 A CN 102551934A CN 2011104524816 A CN2011104524816 A CN 2011104524816A CN 201110452481 A CN201110452481 A CN 201110452481A CN 102551934 A CN102551934 A CN 102551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therapy
storehouse
chemotherapy
tumor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24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1934B (zh
Inventor
毛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4524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1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1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1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1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1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包括支架主体,在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一个以上的密闭放疗仓,在放疗仓内设有放疗粒子;放疗仓的间隙为1.5~2.5厘米;在相邻放疗仓之间的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物。优点在于:局部进行放、化疗,减少全身不良反应、降低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背景技术:
呼吸道、消化道和胆道的恶性狭窄常由肺癌、食管癌、胃癌、小肠癌和结肠癌、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壶腹癌和肝门部转移癌向腔内生长或管壁浸润所致。
虽然手术是解除恶性狭窄的首选方法,但是不少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癌症的中晚期,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采用放疗或化疗治疗,患者梗阻症状消退慢或不能消退,并产生全身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大的缺点。
呼吸道、消化道和胆道支架植入是治疗通道梗阻的重要方法。
现有的携带放射粒子支架在治疗晚期肿瘤导致的通道梗阻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足。因为支架治疗的器官均为管道,管壁薄,而且生长肿瘤后质脆、易出血,若使用肿瘤的标准治疗剂量,局部的治疗剂量则太大,治疗中易穿孔、出血,会出现生命危险;若减少剂量,则又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部进行放、化疗,减少全身不良反应、降低毒副作用的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包括支架主体,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一个以上的密闭放疗仓,在所述放疗仓内设有放疗粒子;所述放疗仓的间隙为1.5~2.5厘米;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物。
所述化疗药物绑固在所述支架主体上。
所述化疗药物置于中空的圆球形的药仓内,所述药仓固定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在圆球形所述药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药仓的内腔连通的释药口,所述释药口朝向所述支架主体外侧。
所述药仓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所述药仓的材质为聚乳酸(PDLLA、PLLA、PLA)材料、或多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 PGA)、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聚二噁烷酮(PPDO)、或聚醚/聚酯(PELA)共聚材料、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PLCA)、或聚乙交酯(PGA)、或聚氨基酸、或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材料、或甲壳素类纤维、或胶原纤维、或藻酸纤维、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所述化疗药物置于一端开口的药袋内,在所述药袋上设有绑绳,所述药袋通过所述绑绳绑接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
所述药袋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即所述药袋的材质为聚乳酸(PDLLA、PLLA、PLA)材料、或多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 PGA)、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聚二噁烷酮(PPDO)、或聚醚/聚酯(PELA)共聚材料、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PLCA)、或聚乙交酯(PGA)、或聚氨基酸、或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材料、或甲壳素类纤维、或胶原纤维、或藻酸纤维、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所述化疗药物置于内部中空的密封药弹内,所述药弹固定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所述药弹采用牙周再生片制成。
所述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C微球、或顺铂微球、或阿霉素微球、或5-氟脲嘧啶微球、或喜树碱微球、或甲氨喋呤微球、或柔红霉素微球、或鸦胆子油微囊、或肾上腺素凝胶、或卡铂、或卡氮芥(BCNU)、或甲氨蝶呤(MTX)、或紫杉醇、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优点:局部进行放、化疗支架治疗中晚期肿瘤导致的通道梗阻。局部化疗与全身治疗比较,在植药区域形成长时间的高药物浓度,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提高了药物的局部浓度,区域反应更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易被患者接受,大大拓宽了化疗的指征,有望在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缩小手术切除范围,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会,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局部放疗在瘤体内形成非常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在瘤体内形成非常高的射线杀伤力;相互弥补了放化疗对肿瘤的治疗缺陷;在支撑的同时还可起到局部化放疗的效果,迅速解除患者的梗阻症状并重建通道,使患者梗阻症状迅速消退,为后续的综合治疗做准备;其一次适型治疗定向杀伤靶细胞,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只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度减少术后全身放化疗的剂量,减少毒副作用,对正常组织影响少,使肿瘤组织明显减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能明显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减少疼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病人带瘤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无疑为肿瘤的化学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给药途径;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者、不适合外照射和全身化疗及年龄较大的病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药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药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侧视图。
图10为药弹的结构示意图。
支架主体1、放疗仓2、化疗药物3、药仓4、释药口5、药袋6、绑绳7、药弹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包括支架主体1,在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16个密闭放疗仓2,在放疗仓2内设有放疗粒子;放疗仓2的间隙为1.5~2.5厘米;在相邻放疗仓2之间的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物3。化疗药物3绑固在支架主体1上。化疗药物3为丝裂霉素C微球、或顺铂微球、或阿霉素微球、或5-氟脲嘧啶微球、或喜树碱微球、或甲氨喋呤微球、或柔红霉素微球、或鸦胆子油微囊、或肾上腺素凝胶、或卡铂、或卡氮芥(BCNU)、或紫杉醇、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支架主体1一次性将化疗药物3和放疗仓2同时置入肿瘤病灶部位。不仅解决梗阻的问题,还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化疗药物3和放疗仓2植入方便、快捷,不易移位,化疗药物3释放比较均匀、方便、完全,释放时间可调控。
化疗药物3和放疗仓2可与肿瘤的外型和曲面轮廓相一致,便于使用;靶向植入放疗仓2使肿瘤局部接受高辐射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降到最低。放射源在肿瘤内近距离连续照射过程中,瘤体吸收剂量逐渐增加,即能破坏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间接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且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短、生长迅速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不但杀死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也能杀死静止期的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将化疗药物3靶向植入病灶周围及亚临床病灶内,体液逐层渗入药粒微囊,溶解膜内药物,在膜内形成高浓度,药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膜外逐渐扩散(渗透-扩散机制)。在肿瘤细胞壁内外直接形成很高药物的浓度差。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使化疗药物3在血运丰富的病灶周围形成一个高药物浓度的区域,从而控制病变向外周扩展。不依靠血液循环的输送,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分布以及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也减少了药物总量,减少了肝脏的药物降解等。局部化疗药物剂量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达到适型治疗;同时还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调控局部释放化疗药物的时间、患者的身体情况,来调节释放药物开始的时间、释放的速度、延缓释放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有针对的使用化疗药物;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不同的材质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将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使其在瘤体内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化疗药物还能对放射治疗起到增敏作用,使二者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力:
1)空间合作:放疗对根除局部病灶有效,化疗对杀灭放疗未能照射到的亚临床病灶有效,两者合作,通过作用于疾病的不同部位,达到空间合作。
2)相互协同作用:化疗药物使肿瘤再充氧可以减少乏氧细胞,改善肿瘤组织的血供,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诱导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使肿瘤细胞同时进人对放射更敏感的G2/M期,以利用放射治疗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放射治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放疗后肿瘤退缩,导致加速再增殖,此时化疗更敏感,从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
3)相加作用:放疗和化疗作用于相同的细胞群,或者作用于相同细胞群的不同亚群,如放疗对G2/M期最为敏感,对S期敏感性最差;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对G1/S,S期的肿瘤细胞杀伤力大,放疗与化疗合用,使抗肿瘤的效应相加。
通过一次适型治疗定向杀伤靶细胞,能较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缩小肿瘤病灶,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会,同时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灶,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同时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只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对正常组织影响少,使肿瘤组织明显减小,减缓肿瘤的发展,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病人带瘤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此种结构用于体质较好的、预计生存期较长的患者。
实施例2: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包括支架主体1,在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16个密闭放疗仓2,在放疗仓2内设有放疗粒子;放疗仓2的间隙为1.5~2.5厘米;在相邻放疗仓2之间的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物3,化疗药物3置于圆球形的药仓4内,药仓4固定在相邻放疗仓2之间的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在圆球形药仓4的外壁上设有释药口5,释药口5朝向支架主体1外侧。化疗药物3为丝裂霉素C微球、或顺铂微球、或阿霉素微球、或5-氟脲嘧啶微球、或喜树碱微球、或甲氨喋呤微球、或柔红霉素微球、或鸦胆子油微囊、或肾上腺素凝胶、或卡铂、或卡氮芥(BCNU)、或紫杉醇、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药仓4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如聚乳酸(PDLLA、PLLA、PLA)材料、或多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 PGA)、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聚二噁烷酮(PPDO)、或聚醚/聚酯(PELA)共聚材料、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PLCA)、或聚乙交酯(PGA)、或聚氨基酸、或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材料、或甲壳素类纤维、或胶原纤维、或藻酸纤维、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支架主体1一次性将装有化疗药物3的药仓4和放疗仓2同时置入肿瘤病灶部位。不仅解决梗阻的问题,还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药仓4和放疗仓2植入方便、快捷,不易移位,药仓4内的化疗药物3在植入后尽早开始释放,方便、完全,释放时间可调控。
药仓4和放疗仓2可与肿瘤的外型和曲面轮廓相一致,便于使用;靶向植入放疗仓2,使肿瘤局部接受高辐射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降到最低。放射源在肿瘤内近距离连续照射过程中,瘤体吸收剂量逐渐增加,即能破坏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间接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且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短、生长迅速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不但杀死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也能杀死静止期的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将装有化疗药物3的药仓4靶向植入病灶周围及亚临床病灶内,体液逐渐溶解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的药仓4,并逐层渗入药仓4内的药粒微囊,溶解膜内药物,在膜内形成高浓度,药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膜外逐渐扩散(渗透-扩散机制)。在肿瘤细胞壁内外直接形成很高药物的浓度差。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使化疗药物3在血运丰富的病灶周围形成一个高药物浓度的区域,从而控制病变向外周扩展。不依靠血液循环的输送,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分布以及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也减少了药物总量,减少了肝脏的药物降解等。局部化疗药物剂量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达到适型治疗;同时还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调控局部释放化疗药物的时间、患者的身体情况,来调节释放药物开始的时间、释放的速度、延缓释放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有针对的使用化疗药物;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不同的材质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将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使其在瘤体内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化疗药物还能对放射治疗起到增敏作用,使二者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力:
1)空间合作:放疗对根除局部病灶有效,化疗对杀灭放疗未能照射到的亚临床病灶有效,两者合作,通过作用于疾病的不同部位,达到空间合作。
2)相互协同作用化疗药物使肿瘤再充氧可以减少乏氧细胞,改善肿瘤组织的血供,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诱导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使肿瘤细胞同时进人对放射更敏感的G2/M期,以利用放射治疗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放疗后肿瘤退缩,导致加速再增殖,此时化疗更敏感,从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
3)相加作用放疗和化疗作用于相同的细胞群,或者作用于相同细胞群的不同亚群,如放疗对G2/M期最为敏感,对S期敏感性最差;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对G1/S,S期的肿瘤细胞杀伤力大,放疗与化疗合用,使抗肿瘤的效应相加。
能较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可缩小肿瘤病灶,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会,同时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种结构用于体质好、能耐受较大放化疗剂量的、预计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通过一次适型治疗定向杀伤靶细胞,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只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对正常组织影响少,使肿瘤组织明显减小,明显地减缓肿瘤的发展,减少疼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病人带瘤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实施例3: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包括支架主体1,在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16个密闭放疗仓2,在放疗仓2内设有放疗粒子;放疗仓2的间隙为1.5~2.5厘米;在相邻放疗仓2之间的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物3,
化疗药物3置于一端开口的药袋6内,在药袋6上设有绑绳7,药袋6通过绑绳7绑接在相邻放疗仓2之间的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
药袋6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如聚乳酸(PDLLA、PLLA、PLA)材料、或多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 PGA)、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聚二噁烷酮(PPDO)、或聚醚/聚酯(PELA)共聚材料、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PLCA)、或聚乙交酯(PGA)、或聚氨基酸、或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材料、或甲壳素类纤维、或胶原纤维、或藻酸纤维、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化疗药物3为丝裂霉素C微球、或顺铂微球、或阿霉素微球、或5-氟脲嘧啶微球、或喜树碱微球、或甲氨喋呤微球、或柔红霉素微球、或鸦胆子油微囊、或肾上腺素凝胶、或卡铂、或卡氮芥(BCNU)、或甲氨蝶呤(MTX)、或紫杉醇、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支架主体1一次性将装有化疗药物3的药袋6和放疗仓2同时置入肿瘤病灶部位。不仅解决梗阻的问题,还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药袋6和放疗仓2植入方便、快捷,不易移位,药袋6内的化疗药物3释放滞后、方便、完全,释放时间可调控。
药袋6和放疗仓2可与肿瘤的外型和曲面轮廓相一致,便于使用;
靶向植入放疗仓2,使肿瘤局部接受高辐射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降到最低。放射源在肿瘤内近距离连续照射过程中,瘤体吸收剂量逐渐增加,即能破坏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间接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且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短、生长迅速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不但杀死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也能杀死静止期的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将装有化疗药物3的药袋6靶向植入病灶周围及亚临床病灶内,体液逐渐溶解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的药袋6,并逐层渗入药袋6内的药粒微囊,溶解膜内药物,在膜内形成高浓度,药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膜外逐渐扩散(渗透-扩散机制)。在肿瘤细胞壁内外直接形成很高药物的浓度差。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使化疗药物3在血运丰富的病灶周围形成一个高药物浓度的区域,从而控制病变向外周扩展。不依靠血液循环的输送,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分布以及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也减少了药物总量,减少了肝脏的药物降解等。局部化疗药物剂量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达到适型治疗;同时还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调控局部释放化疗药物的时间、患者的身体情况,来调节释放药物开始的时间、释放的速度、延缓释放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有针对的使用化疗药物;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不同的材质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将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使其在瘤体内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化疗药物还能对放射治疗起到增敏作用,使二者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力:
1)空间合作放疗对根除局部病灶有效,化疗对杀灭放疗未能照射到的亚临床病灶有效,两者合作,通过作用于疾病的不同部位,达到空间合作。
2)相互协同作用化疗药物使肿瘤再充氧可以减少乏氧细胞,改善肿瘤组织的血供,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诱导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使肿瘤细胞同时进人对放射更敏感的G2/M期,以利用放射治疗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放疗后肿瘤退缩,导致加速再增殖,此时化疗更敏感,从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
3)相加作用放疗和化疗作用于相同的细胞群,或者作用于相同细胞群的不同亚群,如放疗对G2/M期最为敏感,对S期敏感性最差;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对G1/S,S期的肿瘤细胞杀伤力大,放疗与化疗合用,使抗肿瘤的效应相加。
能较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可缩小肿瘤病灶,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会,同时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种结构用于体质略差、不能耐受较大放化疗剂量的、需先解决通路梗阻,然后体质恢复后,再给药者的患者。
通过一次适型治疗定向杀伤靶细胞,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只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对正常组织影响少,使肿瘤组织明显减小,明显地减缓肿瘤的发展,减少疼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病人带瘤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实施例4: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包括支架主体1,在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16个密闭放疗仓2,在放疗仓2内设有放疗粒子;放疗仓2的间隙为1.5~2.5厘米;在相邻放疗仓2之间的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物3,
化疗药物3置于内部中空的密封药弹8内,药弹8固定在相邻放疗仓2之间的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药弹8采用牙周再生片制成。
化疗药物3为丝裂霉素C微球、或顺铂微球、或阿霉素微球、或5-氟脲嘧啶微球、或喜树碱微球、或甲氨喋呤微球、或柔红霉素微球、或鸦胆子油微囊、或肾上腺素凝胶、或卡铂、或卡氮芥(BCNU)、或甲氨蝶呤(MTX)、或紫杉醇、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支架主体1一次性将装有化疗药物3的密封药弹8和放疗仓2同时置入肿瘤病灶部位。不仅解决梗阻的问题,还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密封药弹8和放疗仓2植入后释放比较滞后、方便、快捷,不易移位,密封药弹8内的化疗药物3释放方便、完全,释放时间可调控。
密封药弹8和放疗仓2可与肿瘤的外型和曲面轮廓相一致,便于使用;靶向植入放疗仓2,使肿瘤局部接受高辐射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降到最低。放射源在肿瘤内近距离连续照射过程中,瘤体吸收剂量逐渐增加,即能破坏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间接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且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短、生长迅速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不但杀死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也能杀死静止期的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牙周再生片能自动在体内降解,没有添加物,保证与组织有良好的结合,将装有化疗药物3的密封药弹8靶向植入病灶周围及亚临床病灶内,体液通过牙周再生片的纤维织造形成的互连多孔结构逐渐渗透到采用牙周再生片制成的密封药弹8内,并逐层渗入密封药弹8内的药粒微囊,溶解膜内药物,在膜内形成高浓度,药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膜外逐渐扩散(渗透-扩散机制)。在肿瘤细胞壁内外直接形成很高药物的浓度差。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使化疗药物3在血运丰富的病灶周围形成一个高药物浓度的区域,从而控制病变向外周扩展。不依靠血液循环的输送,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分布以及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也减少了药物总量,减少了肝脏的药物降解等。局部化疗药物剂量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达到适型治疗;同时还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调控局部释放化疗药物的时间、患者的身体情况,来调节释放药物开始的时间、释放的速度、延缓释放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有针对的使用化疗药物;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不同的材质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将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使其在瘤体内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化疗药物还能对放射治疗起到增敏作用,使二者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力:
1)空间合作放疗对根除局部病灶有效,化疗对杀灭放疗未能照射到的亚临床病灶有效,两者合作,通过作用于疾病的不同部位,达到空间合作。
2)相互协同作用化疗药物使肿瘤再充氧可以减少乏氧细胞,改善肿瘤组织的血供,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诱导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使肿瘤细胞同时进人对放射更敏感的G2/M期,以利用放射治疗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放疗后肿瘤退缩,导致加速再增殖,此时化疗更敏感,从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
3)相加作用放疗和化疗作用于相同的细胞群,或者作用于相同细胞群的不同亚群,如放疗对G2/M期最为敏感,对S期敏感性最差;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对G1/S,S期的肿瘤细胞杀伤力大,放疗与化疗合用,使抗肿瘤的效应相加。
能较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可缩小肿瘤病灶,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会,同时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种结构用于体质较好的、无需快速给药者、预计生存期较长的患者,通过一次适型治疗定向杀伤靶细胞,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只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对正常组织影响少,使肿瘤组织明显减小,明显地减缓肿瘤的发展,减少疼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病人带瘤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药效学实施例:
我们通过对比使用常规化疗的食管癌患者和使用本发明携带放化疗微粒支架微创置入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质量评价表和食管癌生存质量量表(EORQLQ-OES18中文版)来评判生存质量的改变;同时对比生存时间的差异。
表-1总生存质量评价和食管癌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OES18中文版)对比表
表-2生存时间对比表
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组和常规组间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两组间主因素构成均衡,具有可比性。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法比较,常规组与治疗组经干预后总生存质量及EORQLQ-OES18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分析,治疗组在EORQLQ-OES18评分及总生存质量,生存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Claims (8)

1.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包括支架主体,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一个以上的密闭放疗仓,在所述放疗仓内设有放疗粒子;所述放疗仓的间隙为1.5~2.5厘米;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绑固在所述支架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置于中空的圆球形的药仓内,所述药仓固定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在圆球形所述药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药仓的内腔连通的释药口,所述释药口朝向所述支架主体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药仓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所述药仓的材质为聚乳酸(PDLLA、PLLA、PLA)材料、或多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PGA)、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聚二噁烷酮(PPDO)、或聚醚/聚酯(PELA)共聚材料、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PLCA)、或聚乙交酯(PGA)、或聚氨基酸、或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材料、或甲壳素类纤维、或胶原纤维、或藻酸纤维、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置于一端开口的药袋内,在所述药袋上设有绑绳,所述药袋通过所述绑绳绑接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药袋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即所述药袋的材质为聚乳酸(PDLLA、PLLA、PLA)材料、或多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PGA)、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聚二噁烷酮(PPDO)、或聚醚/聚酯(PELA)共聚材料、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PLCA)、或聚乙交酯(PGA)、或聚氨基酸、或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材料、或甲壳素类纤维、或胶原纤维、或藻酸纤维、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置于内部中空的密封药弹内,所述药弹固定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所述药弹采用牙周再生片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C微球、或顺铂微球、或阿霉素微球、或5-氟脲嘧啶微球、或喜树碱微球、或甲氨喋呤微球、或柔红霉素微球、或鸦胆子油微囊、或肾上腺素凝胶、或卡铂、或卡氮芥(BCNU)、或甲氨蝶呤(MTX)、或紫杉醇、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CN201110452481.6A 2011-12-21 2011-12-21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Active CN102551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2481.6A CN102551934B (zh) 2011-12-21 2011-12-21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2481.6A CN102551934B (zh) 2011-12-21 2011-12-21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1934A true CN102551934A (zh) 2012-07-11
CN102551934B CN102551934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399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2481.6A Active CN102551934B (zh) 2011-12-21 2011-12-21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19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0836A (zh) * 2014-03-03 2014-06-04 李玉亮 可装载放射性粒子的引流导管
CN107233662A (zh) * 2017-06-23 2017-10-10 宁波君安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高分子聚合物连接管连接的放射性粒子链
CN110215600A (zh) * 2019-05-27 2019-09-1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可携带放射粒子的植入物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6915B1 (en) * 1998-09-29 2001-03-27 Medtronic Ave, Inc. Drug storing and metering stent
CN2532866Y (zh) * 2002-01-08 2003-01-29 常州市智业医疗仪器研究所 药效人体腔道支撑网管
CN1416918A (zh) * 2001-10-29 2003-05-14 马利安·L·拉森 经保形膜的药物传送
CN2642341Y (zh) * 2003-09-19 2004-09-22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记忆合金支架
CN2701461Y (zh) * 2003-12-26 2005-05-25 冯梅 一种放疗和化疗粒子局部治疗用管腔内金属网状支架
CN201168080Y (zh) * 2007-11-13 2008-12-24 沈阳 可重复使用的人体管腔支架
WO2011103380A1 (en) * 2010-02-19 2011-08-25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Therapeutic agent delivery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calized application of therapeutic substances to a biological conduit
CN202497270U (zh) * 2011-12-21 2012-10-24 毛宇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6915B1 (en) * 1998-09-29 2001-03-27 Medtronic Ave, Inc. Drug storing and metering stent
CN1416918A (zh) * 2001-10-29 2003-05-14 马利安·L·拉森 经保形膜的药物传送
CN2532866Y (zh) * 2002-01-08 2003-01-29 常州市智业医疗仪器研究所 药效人体腔道支撑网管
CN2642341Y (zh) * 2003-09-19 2004-09-22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记忆合金支架
CN2701461Y (zh) * 2003-12-26 2005-05-25 冯梅 一种放疗和化疗粒子局部治疗用管腔内金属网状支架
CN201168080Y (zh) * 2007-11-13 2008-12-24 沈阳 可重复使用的人体管腔支架
WO2011103380A1 (en) * 2010-02-19 2011-08-25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Therapeutic agent delivery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calized application of therapeutic substances to a biological conduit
CN202497270U (zh) * 2011-12-21 2012-10-24 毛宇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0836A (zh) * 2014-03-03 2014-06-04 李玉亮 可装载放射性粒子的引流导管
CN107233662A (zh) * 2017-06-23 2017-10-10 宁波君安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高分子聚合物连接管连接的放射性粒子链
CN110215600A (zh) * 2019-05-27 2019-09-1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可携带放射粒子的植入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1934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oláková et al.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local anticancer therapy: Review of in vivo activity
Liu et al. Use of asymmetric multilayer polylactide nanofiber mats in controlled release of drugs and prevention of liver cancer recurrence after surgery in mice
Ho 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biocompatible polymer–lipid implant system for the sustained delivery of paclitaxel
US20190083439A1 (en) Use of bipolar trans carotenoids with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Fathi Karkan et al. Cisplatin-loaded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PCL-PEG copolymers as a treatment of A549 lung cancer cells
CN102551934A (zh)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CN202497270U (zh) 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
Prete et al. Evaluation in melanoma-bearing mice of an etoposide derivative associated to a cholesterol-rich nanoemulsion
CN102551928B (zh) 医用化疗腔道内支架
CN203042547U (zh) 医用化疗腔道内支架
KR102402970B1 (ko) 암 치료용 pic 포함 조성물
CN103110567A (zh) 一种载丹参酮iia的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2441167B (zh) 含有芹菜素及芹菜素类衍生物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110568A (zh) 一种载丹参酮iia的纳米给药系统
Waters et al. New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Gastro-lntestinal Cancer
Jin 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7‑O‑succinyl macrolactin A tromethamine salt in the mouse glioma model
WO2016095592A1 (zh)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及其制备方法
Sabra et al. Soliciting the oral route as a logical approach to managing colon cancer
Kim et al. Gemcitabine and rapamycin-loaded mixed polymeric thermogel for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 therapy
RU2455986C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го лечения немелкоклеточного рака легкого ii и iii стадии
RU2270706C2 (ru) Способ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го лечения больных немелкоклеточным раком легкого iii стадии
CN107714752A (zh) 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Onakpoya et al. Large posterior mediastinal schwannoma in a 45-year-old woman
CN108042526B (zh) 欧前胡素在制备抑制食管癌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6098879A (zh) 一种控释药物植入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