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9953B - 混合光加入-分出复用网络及其波长分配 - Google Patents

混合光加入-分出复用网络及其波长分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9953B
CN102549953B CN201080045143.4A CN201080045143A CN102549953B CN 102549953 B CN102549953 B CN 102549953B CN 201080045143 A CN201080045143 A CN 201080045143A CN 102549953 B CN102549953 B CN 102549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erminal
band
lterm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51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9953A (zh
Inventor
R·慕
E·A·戈洛夫琴科
H·李
M·哈里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rbo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ai Department's Electronic Submarine Communication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ai Department's Electronic Submarine Communication Ltd Co filed Critical Thai Department's Electronic Submarine Communication Ltd Co
Publication of CN102549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9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5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 H04J14/0257Wavelength assignment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13Details regarding a bus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06Express channel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3Groups of channels or wave bands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加入分出网络及其波长分配,其中系统带宽分为由保护频带所分隔的专用信道频带和再用信道频带,以便分配终端连接,以实现预期终端连通性的最小数量的再用信道频带。

Description

混合光加入-分出复用网络及其波长分配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7月31日提交的序号为61/230323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因此通过引用将其教导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传输系统,并且具体来说,涉及混合光加入-分出(分插)复用网络(hybrid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ing network)及其波长分配方案。
背景技术
为了使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为最大,单个光纤可用于在所谓的波分复用系统(以下WDM系统)中携带多个光信号。现代WDM系统具有高业务容量,例如以每秒10千兆位(以下Gb/s)或更大携带128或更多信道的容量。
光纤传输系统可包括可端接于传送和/或接收干线终端的较长干线段。光纤传输系统还可包括沿其干线路径所定位的一个或多个分支单元。各分支单元(BU)可连接到端接在传送和/或接收分支终端中的分支段。已知的BU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集成光加入/分出复用器(OADM)。可经由OADM BU将信道加入到光传输系统的干线段和/或从光传输系统的干线段分出信道。
在这类OADM系统中,网络中终端之间的连接可通过在经由OADM BU分出到接收分支终端的某些信道上传送信息信号来实现,并且接收分支终端可在先前分出旧信息的相同信道位置(channellocation)上加入新信息信号,然后向另一个接收终端转发携带新信息的光信号。由终端再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传送信息的信道位置在本文中称作“再用信道”。再用信道允许利用系统带宽的相同部分在不同终端之间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能够增加总网络容量。
终端之间的通信还可使用宽带OADM来实现,其中某些信道专用于该终端之间的通信,而没有再用于其它终端之间的通信。这类信道在本文中称作“专用信道”。包括用于建立系统中的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再用和专用信道两者的OADM WDM系统可被认为是混合OADM系统,因为它依靠两种OADM信道类型。
一般来说,系统带宽中的信道应当在可由系统中使用的放大器可靠地放大的带宽范围内。期望实现再用信道以增加系统容量。但是,在系统中提供再用信道时,必须在系统带宽中提供其中不存在信息信号的保护频带,以便允许由再用加入/分出滤波器(add/drop filter)对信道进行滤波。
附图说明
应当参照结合以下附图来阅读的以下详细描述,其中相似标号表示相似部件:
图1是符合本公开的光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符合本公开的系统中可用的分支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与分支单元结合可用的带通分出滤波器的示范透射特性;
图4示出与分支单元结合可用的带通加入滤波器的示范透射特性;
图5示出与分支单元结合可用的频带再用滤波器的示范透射特性,并且示出关联保护频带;
图6图解示出符合本公开的示范系统带宽波长分配以及使用符合本公开的系统中的混合专用和再用信道所实现的示范连接;以及
图7是示出符合本公开的、分配WDM系统中的波长的一种示范方法的方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来说,符合本公开的OADM系统涉及按照其中终端相互连接的网络拓扑所配置的波长分配。波长分配涉及将可使用系统放大器带宽分为专用信道的频带、保护频带以及再用信道的分立频带。保护频带可在系统带宽的开始和末端处提供,和/或保护频带可在信息信道频带之间提供。这种分配允许再用信道的简易滤波。在系统带宽的两个边缘处的保护频带允许对用于监测系统健康状态的线路监测设备(LME)音和/或相干光时域反射计(COTDR)音的滤波。
图1中,示出符合本公开的示范OADM光通信系统10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道,为了便于说明,通过高度简化的形式示出了系统100。光通信系统100包括耦合到干线路径112的干线终端110和120。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耦合”指的是通过其中将一个系统元件所携带的信号赋予“耦合”元件的任何连接、耦合、链路等等。这类“耦合”装置不一定相互直接连接,而是可由可操纵或修改这类信号的中间组件或装置分隔。
干线路径112可包括用于在关联光信道/波长上携带光信号的多个光缆段,例如缆段113、134、142。各光缆段可包括其中包含光纤对的光纤缆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以及一个或多个中继器170,以便提供干线终端110与干线终端120之间的光信号的双向通信的传输路径。
一个或多个分支单元、如分支单元130和140可耦合到干线终端110、120之间的干线路径。每个分支单元130、140还可以或许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器170和链接光缆分别耦合到分支终端、如分支终端150和160。因此,系统100可配置成提供终端110、120、150和/或160之间的光信号的双向通信。为了便于说明,本文的描述可指从一个终端到另一个终端的传输。但是要理解,系统100可配置用于终端110、120、150和/或160的任意之间的双向或单向通信。
干线和分支路径中的组件可包括用于实现其预计功能性的已知配置。例如,中继器170可包括补偿传输路径上的信号衰减的任何已知的光放大器/中继器配置。例如,中继器的一个或多个可配置为光放大器,例如掺铒光纤放大器、拉曼放大器或者混合拉曼/EDFA放大器。另外,中继器的一个或多个可通过配备为已知的光-电-光配置,该配置通过将光信号转换电信号、处理电信号然后转发光信号,来再生光信号。系统带宽可与系统中的光放大器的可使用带宽一致。
系统100可配置为例如具有超过大约600km的终端的至少两个之间的长度的长距离系统,并且可跨越水域、如海洋。分支单元130、140可设置在海底环境中,并且可位于洋底。分支单元130、140还可以或备选地处于陆地环境中,并且可与分支终端存在于同一中心局。因此,干线路径112路径可跨越海滩平台之间,或者可提供两个终端站之间的陆地连接。
一般来说,分支单元可将信道加入干线路径和从干线路径分出信道。例如,WDM信号可源于干线终端的一个或多个。分支单元可配置成使某些信道经过分支单元,以便通过干线路径从始发干线终端无中断地传播到接收干线终端或其它分支单元。一个或多个其它信道可由分支单元加入分支终端或从分支终端分出。
例如,源于干线终端110的WDM信号可包括可占用一个或多个信道的一个或多个信息信号。同样,源于分支终端150的WDM信号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信号。两种WDM信号均可传送给分支单元130。某些信道可直接通过分支单元130无中断地从始发干线终端传递到干线路径。分支单元130可配置成分出、即抽取源自干线终端110的一个或多个信道,并且将所分出信号传递给分支终端150。分支单元130还可配置成将源自分支终端150的某些信道上的一个或多个本地信息信号加入、即插入(insert)源自干线终端110的WDM信号,并且将所得WDM光信号(即包括所加入信息信号)传递到段134上。另外,源自干线终端110的WDM信号可完全终止于分支单元130,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来自分支终端150的所加入信息被传递到段134上。
所得WDM光信号可由分支单元140来接收。分支单元140可类似地经过和/或加入和/或分出某些信道。将会理解,源于终端120和/或分支终端160的信息信号可类似地在分支单元140处加入和/或分出,其中所得光信号被传送给分支单元130。
分支单元200的一个示范实施例在图2图解示出。由分支单元200所管理的信道可相对于分支单元描述为快速信道(express channel)、分出信道和加入信道。如图所示,快速信道通过分支单元从一个干线终端向接收终端进行传送,而没有路由到分支光纤路径中。分出信道通过分支单元200从干线终端传送给分支路径中的光纤。加入信道通过分支路径中的光纤进入分支单元,并且通过分支单元传送给干线路径的一个中的光纤。
为了实现分支单元中的OADM,分支单元可实现三个功能:分割、滤波和组合。关于分割功能,到该配置的一个输入光纤上的光功率分割到两个或更多出光纤中。光耦合器是能够实现分割功能的装置的一个示例。滤波涉及阻塞/透射来自一个或多个出光纤的部分输入光谱。衰减器和全通滤波器是没有通过光波长进行鉴别的滤波器配置的示例。透射或阻塞一个或多个特定波长频带的光滤波器能够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如薄膜和光纤布拉格光栅来实现。组合功能涉及把来自两个或更多源的光信号合并到单个输出光纤上。光耦合器是能够实现组合功能的装置的一个示例。
在所示示范实施例中,OADM分支单元示为包括三种滤波器类型:带通滤波器分出(BPF-D)、带通滤波器加入(BPF-A)和频带再用滤波器(BRF)。在分支段是无中继器的情况下,BRF-A和BRF-D可以是可选的。滤波器可具有固定的或者可重新配置的透射特性。图3图解示出符合本公开的示范BPF-D的透射率对波长。BPF-D是可在分出分支上使用的带通滤波器。此滤波器可限制进入分支分出光纤的干线光纤光谱的范围。BPF-D可通过传递LME音来实现对来自终端的干线和分支光纤的选择性的和明确的光时域反射(OTDR)监测。由于分支光纤路径中的光放大器标称地配置有恒定输出功率,并且由于总输出功率在通过分支中继器进行传播的信道之间共享,所以BPF-D可与所需的干线信道同样多地进入分支光纤以便支持沿分支段所传播并且端接于分支站的信道中的光功率管理。
图4图解示出符合本公开的示范BPF-A的透射率对波长。BPF-A是在加入分支上使用的带通滤波器。这个滤波器可以仅将加入信道从分支传递给干线,从而阻塞分支加入光纤上的所有其它光信号。此滤波器可确保在分支路径上用于光功率管理的加载音、如噪声加载音没有到达干线路径,在那里它们可使快速信道降级。此滤波器还可防止分支LME信号出现在干线中。对于没有沿分支路径定位的中继器的分支段,一般可以不要求BPF-A滤波器。
图5图解示出符合本公开的示范BRF的透射率对波长。BRF是在干线路径上使用的带阻滤波器,以便实现再用信道的带宽。BRF可在干线路径上在加入耦合器之前引入。BRF可去除干线光纤中在其中加入信道将从分支被插入的部分光纤带宽中的再用信道。分出信道可占用干线光纤带宽的这个相同部分,并且由此可使用于分出信道的相同波长可用于接收来自相同分支的加入信道。为了提供BRF通过的信道对BRF阻塞的信道之间的区分,可在滤波器频带的边缘定义保护频带(其中不允许活动信息信道的限制区)。保护频带可提供在分支单元处的信道串扰的抑制。保护频带消耗的信道的数量取决于保护频带宽度和信道间隔。
可实现符合本公开的混合OADM波长分配系统以提供使包括再用信道、专用信道和路径监测LME/COTDR音的系统中的保护频带信道的使用为最小。这种系统导致系统带宽的有效使用。如上所述,符合本公开,系统带宽可分为专用信道的频带和再用信道的分立频带。本文所使用的“信道”指的是与系统带宽关联的预定义数量的标称波长位置中的一个。本文所使用的信道的“频带”指的是多于一个信道。专用信道的频带仅包括专用信道,并且再用信道的频带仅包括再用信道。
专用信道和再用信道针对任何特定分支单元可以是加入、分出或快速信道。但是,专用信道专用于两个特定终端之间的通信,而没有再用于与其它终端的通信。再用信道用于两个终端之间的通信,然后再用于与其它终端连通性的通信。符合本公开,系统带宽可包括带宽的开始和结束处的保护频带以及专用与再用信道频带之间的保护频带。保护频带可包括多于一个信道,但不可包括任何信息信道,即,保护频带不可包括任何专用信道或者任何再用信道。这个分配允许对再用信道的简易滤波,并且带宽的末端处的保护频带允许对用于监测系统健康状态的线路监测设备(LME)音和/或相干光时域反射计(COTDR)音的滤波。
图6图解示出符合本公开的波长分配,并且示出波长分配可如何用于建立八个不同终端T1、T2和B1至B6的每个之间的终端到终端连接以建立总共28个终端到终端连接的示例。在所示示范实施例中,系统带宽波长分配包括系统带宽的每个末端处的保护频带G1和G7,以便允许对LME或COTDR音的滤波。系统带宽还分为专用信道的频带602和再用信道的多个频带、即所示实施例中的5个再用信道频带604、606、608、610和612。专用信道频带和再用信道频带通过保护频带G2、G3、G4、G5和G6相互分隔。
再用信道频带的具体数量以及专用频带、再用信道频带和保护频带中的信道的数量取决于预期连通性图案(connectivity pattern)和预期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数量和性质、可用系统带宽和系统信道间隔。在符合图6的配置的一个示范实施例中,直到34nm的可使用放大器/系统带宽可用于支持10Gb/s的224个信息信道,以便建立由每个连接的八个信道所支持的28个终端到终端连接,其中将连接最佳地映射到足够的信道频带。如本文所使用的“终端到终端连接”一般指的是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的一个或多个信息信道。“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指的是在两个终端之间提供的单个信息信道。在图6的示例中,28个终端到终端连接包括各建立224(即28×8)个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8个信道。
符合本公开,包括比系统带宽中的可用物理信道的数量更大数量的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连通性图案可通过分配系统带宽以提供最小数量的再用频带来建立。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分支终端下面的各括号组表示拥有同一连通性图案的一组连接。因此,不同再用频带能够分配给每个这种组,因此能够对于多个连接最大地共享带宽。在一个实施例中,36个保护频带信道可用于提供不同频带之间以及对于LME音的足够的信道间隔。
再用信道的使用促进比仅使用专用信道可实现的更多的逻辑终端连接。例如,图6中的优化波长分配以164个物理信道的成本来产生总共224个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等效体。在这种实施例中,再用信道频带604、606、608、610和612各可包括8个信道,专用信道频带602可包括编织/交织(mesh/interleave)或分为专用信道频带中的8个信道子带的11组8个信道(每个连接一组)或者各子带内部具有8个信道的11个连续子带。系统带宽的末端处的保护频带G1、G7可包括三个信道,并且专用信道频带与再用信道频带之间的保护频带G2、G3、G4、G5和G6可以是各取决于再用滤波和系统信道间隔的6个信道。各保护频带中的信道数量可通过再用滤波器或加入/分出滤波器的特性来确定。信道数量可基于将由系统采用的滤波技术来改变。
图6的顶部图解示出使用专用信道频带或者再用信道频带的28个终端到终端连接的每个。所示示范实施例包括第一T1和第二T2干线终端以及6个分支终端B1、B2、B3、B4、B5和B6。为了便于说明,用于建立终端之间的连接的传输路径、分支单元和放大器在图6中未示出。互连图9中的终端T1、T2和B1至B的线614示出使用专用信道频带602所建立的11个终端到终端连接。使用专用信道频带所建立的连接的每个可使用信道频带、即连续专用信道频带的子带或者来自专用信道频带的信道的编织/交织组的一部分、如8个信道。例如,专用信道频带的一部分可用于如线616所示从T1到T2、如线618所示从B1到B5等的通信。
图6中的分支终端下面所示的括号620示出使用再用信道频带1至5、即分别为604、606、608、610和612所建立的17个终端到终端连接。每个再用信道频带提供拥有同一连通性图案的一组连接。例如,再用信道频带1(604)可用于建立从T1到B1的连接,然后可再用于建立其中相邻终端使用再用信道频带1来连接的连通性图案中从B1到B2、从B2到B3、从B4到B5等的连接。但是,再用信道频带2(606)可用于建立从T1到B2的连接,然后可再用于建立其中连接跳过相邻终端以进行与下一个相邻终端的连接的连通性图案中从B2到B4以及从B4到B6的连接。再用信道频带3-5还提供不同关联连通性图案中的终端到终端连接,如图所示。
下面的表1列出图6所示的28个终端到终端连接的每个,并且识别用于进行连接的系统带宽、即专用频带或再用频带1至5的部分。在表中,终端到终端连接表示为X-Y,其中X是一个终端,以及Y是另一个终端。例如,符号B1-B2指的是任何方向的分支终端B1与B2之间的连接。
表1
  再用1   再用2   再用3   再用4   再用5   专用
  1.T1-B1   8.T1-B2   11.B1-B3   14.T1-B3   16.B1-B4   18.B1-B5
  2.B1-B2   9.B2-B4   12.B3-B5   15.B3-B6   17.B4-T2   19.B1-B6
  3.B2-B3   10.B4-B6   13.B5-T2   20.B1-T2
  4.B3-B4   21.B2-B5
  5.B4-B5   22.B2-B6
  6.B5-B6   23.B2-T2
  7.B6-T2   24.B3-T2
  25.B4-T1
  26.B5-T1
  27.B6-T2
  28.T2-T1
图7是分配包含具有第一和第二干线终端和至少一个分支终端的多个终端的WDM光学系统中包含预定义数量的信道的系统带宽的一种方法700的方框流程图。所示方框流程图可示为和描述为包括特定的步骤序列。但是要理解,步骤序列只提供如何能够实现本文所述的一般功能性的示例。步骤并不必须按照所示顺序来运行,除非另加说明。
在图7所示的示范实施例中,对系统识别702连通性图案。连通性图案可包括用于多个终端的大于物理信道的预定义数量的多个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分配704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一部分作为用于提供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专用连接。通过提供多个分立再用信道频带中的再用信道,来分配706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二部分作为再用信道。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仅包括再用信道的关联信道,并且分配分立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以用于提供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信道以及用于再用于提供另外的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信道。分配708设置在再用信道频带之间的分立保护频带中的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三部分,其中再用信道频带和专用信道布置在系统带宽中,以便提供最小数量的再用信道频带,同时建立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
符合本公开,将系统带宽分为由保护频带所分隔的专用频带和再用频带允许对再用频带的简易滤波,并且在系统OADM分支单元中按照与其中对每一个终端到终端连接分配专用信道的系统相比允许为终端到终端连接分配更多通信信道的方式。如上所述对到再用频带的终端连接之间的映射的优化可减少再用频带的数量。可要求较少数量的保护频带以改进符合本公开的系统带宽中的波长效率。符合本公开的波长分配方案还可配置成将具有其它专门要求的信道配置到再用频带中。例如,与具有专门安全要求、专门终端要求、不同数据速率等的链路关联的信道可编组为符合本公开的波长分配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再用频带,以便允许对这类信道的简易滤波。
按照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包括多个终端的波分复用(WDM)光学系统中混合OADM波长分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专用于终端的关联终端之间的通信的专用信道的频带;提供用于在终端的其它关联终端之间进行通信以及用于再用于与至少一个附加终端到终端连接进行通信的再用信道的一个或多个频带;以及采用保护频带来分隔专用信道的频带和再用信道的一个或多个频带。
按照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波分复用(WDM)光学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专用终端,配置成使用系统带宽的专用信道频带的信道进行通信;至少两个再用终端,配置成使用系统带宽的再用信道频带的信道进行通信;以及至少一个附加再用终端,配置成使用再用信道频带的信道与两个再用终端中的一个进行通信,专用信道频带和再用信道频带由保护频带来分隔。
按照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优化波长分配方案的示例。基于连通性图案,可将多个端接连接映射到最少数量的再用频带,因此能够采用可用放大器/系统带宽来使为每对终端连接(即,与该对关联的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所指配的通信信道的数量最大。
按照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分配包含具有第一和第二干线终端和至少一个分支终端的多个终端的WDM光学系统中包含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系统带宽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可对系统识别连通性图案。连通性图案可包括用于多个终端的大于物理信道的预定义数量的多个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可分配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一部分作为用于提供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专用连接的专用信道。可通过提供多个分立再用信道频带中的再用信道,来分配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二部分作为再用信道。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仅包括再用信道的关联信道,并且分配分立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以用于提供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信道以及用于再用于提供另外的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信道。可分配设置在再用信道频带之间的分立保护频带中的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三部分,其中再用信道频带和专用信道布置在系统带宽中,以便提供最小数量的再用信道频带,同时建立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
按照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具有包括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系统带宽的波分复用(WDM)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在包括用于多个终端的大于信道的预定义数量的多个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连通性图案中具有第一和第二干线终端和至少一个分支终端的多个终端。系统带宽分配有包括用于提供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专用连接的专用信道的预定义数量的信道的第一部分;包括在多个分立再用信道频带中提供的再用信道的预定义数量的信道的第二部分,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仅包括再用信道的关联信道,并且分配分立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以用于提供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连接以及用于再用于提供另外的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连接;以及设置在再用信道频带之间的分立保护频带中的预定义数量的信道的第三部分。再用信道频带和专用信道布置在系统带宽中,以便提供最小数量的再用信道频带,同时建立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
然而,本文已经描述的实施例不过是其中一部分利用本发明,并且作为说明而不是限制来提出。可作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许多其它实施例,而没有实质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 一种分配包含多个终端的波分复用(WDM)光学系统中包括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系统带宽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终端包括第一和第二干线终端和至少一个分支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系统识别包括用于所述多个终端的大于物理信道的所述预定义数量的多个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连通性图案;
分配所述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一部分作为用于提供所述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专用连接的专用信道;
通过如下方式来分配所述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二部分作为再用信道:提供在多个分立再用信道频带中的所述再用信道, 
  所述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仅包括所述再用信道的关联信道,并且分配所述分立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以用于提供所述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连接以及用于再用于提供另外的所述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连接;以及
分配设置在所述再用信道频带之间的分立保护频带中的所述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三部分;
所述再用信道频带和所述专用信道布置在系统带宽中,以便提供最小数量的所述再用信道频带,同时建立所述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所述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以用于提供不同的共同关联连通性图案中的所述多个终端之间的终端到终端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仅包括所述专用信道的分立专用信道频带中分配所述专用信道。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护频带的每个没有包括任何所述再用或者所述专用信道。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分配在所述系统带宽的相应末端处提供的第一和第二末端保护频带中的所述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四部分。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带宽小于或等于35nm。
7. 一种具有包括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系统带宽的波分复用(WDM)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终端,在包括用于所述多个终端的大于物理信道的所述预定义数量的多个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连通性图案中具有第一和第二干线终端和至少一个分支终端;
所述系统带宽分配有
  所述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一部分,其包括用于提供所述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专用连接的专用信道;
  所述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二部分,其包括在多个分立再用信道频带中提供的再用信道,
    所述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仅包括所述再用信道的关联信道,并且分配所述分立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以用于提供所述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连接以及用于再用于提供另外的所述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的不同关联连接;以及
  所述预定义数量的物理信道的第三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再用信道频带之间的分立保护频带中;
所述再用信道频带和所述专用信道布置在系统带宽中,以便提供最小数量的所述再用信道频带,同时建立所述逻辑终端到终端连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分配所述再用信道频带的每个以用于提供不同的共同关联连通性图案中的所述多个终端之间的终端到终端连接。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在仅包括所述专用信道的分立专用信道频带中分配所述专用信道。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保护频带的每个没有包括任何所述再用或者所述专用信道。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带宽还分配有在所述系统带宽的相应末端处提供的第一和第二末端保护频带中的所述预定义数量的信道的第四部分。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带宽小于或等于35nm。
CN201080045143.4A 2009-07-31 2010-07-30 混合光加入-分出复用网络及其波长分配 Active CN1025499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3032309P 2009-07-31 2009-07-31
US61/230,323 2009-07-31
US61/230323 2009-07-31
PCT/US2010/043870 WO2011014748A1 (en) 2009-07-31 2010-07-30 Hybrid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ing network and 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9953A CN102549953A (zh) 2012-07-04
CN102549953B true CN102549953B (zh) 2014-12-17

Family

ID=43527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5143.4A Active CN102549953B (zh) 2009-07-31 2010-07-30 混合光加入-分出复用网络及其波长分配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83564B2 (zh)
EP (1) EP2460296B1 (zh)
JP (1) JP5602229B2 (zh)
CN (1) CN102549953B (zh)
CA (1) CA2769270C (zh)
WO (1) WO20110147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0894B2 (en) * 2008-12-08 2016-11-08 Ciena Corporation Coherent probe and optical service channe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networks
EP2430779B1 (en) * 2009-05-14 2018-10-17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Branching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separate branching unit and predetermined wavelength filter unit and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the same
US9197354B2 (en) * 2010-08-26 2015-11-24 Ciena Corporation Concatenated optical spectrum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461880B2 (en) 2010-08-26 2019-10-29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grid optical spectrum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transceiver
US8891957B2 (en) * 2011-07-13 2014-11-18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ult recovery in an optical network
EP2863671B1 (en) * 2012-07-02 2016-09-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pectrum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276694B2 (en) * 2012-10-08 2016-03-01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Fault recovery in branched optical networks
JP6056494B2 (ja) * 2013-01-17 2017-0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判定装置、判定方法、及び、判定プログラム
US9813182B2 (en) * 2013-08-07 2017-11-07 Nec Corporation Submarine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with passive branching unit
EP3089382B1 (en) 2013-12-25 2018-11-21 Huawei Marine Networks Co., Limited Optical branching unit for 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ing
US9225457B2 (en) 2014-01-10 2015-12-29 Google Inc. Overlapping spectrum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9191141B2 (en) 2014-01-10 2015-11-17 Google Inc. Overlapping spectrum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9735914B2 (en) * 2014-07-25 2017-08-15 Nec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traffic privacy in reconfigurable add/drop multiplexer based submarine networks
US9559776B2 (en) * 2015-01-21 2017-01-31 Google Inc. Locally power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277335B (zh) 2015-03-18 2022-10-2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US10375460B2 (en) 2016-02-23 2019-08-06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network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optical frequency band
KR102025197B1 (ko) * 2017-03-06 2019-09-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양방향 광학 소자
US20220286221A1 (en) * 2019-09-06 2022-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cal Node and Optical Transceiver for Auto Tuning of Operational Wavelengt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7239B1 (en) * 2000-02-23 2003-07-01 Henry Hung Optical fiber network having increased channel capacity
CN1454416A (zh) * 2000-08-10 2003-11-05 西门子公司 光插入分出和色散补偿设备
EP0818089B1 (en) * 1995-03-27 2005-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cal node in an optical bus network
CN101321017A (zh) * 2007-06-07 2008-12-10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光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0575A (en) * 1994-09-09 1996-06-25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ploying a recursive mesh network with extraplanar links
US5805633A (en) * 1995-09-06 1998-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planning in a multi-system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9602809D0 (en) * 1996-02-12 1996-04-10 Northern Telecom Ltd A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1998031184A1 (en) * 1997-01-07 1998-07-16 Tellium, Inc. Hybrid wavelength-interchanging cross-connect
US6137787A (en) * 1997-04-03 2000-10-24 Chawla; Kapil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ss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631018B1 (en) * 1997-08-27 2003-10-0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DM optical network with passive pass-through at each node
SE520876C2 (sv) * 1998-06-10 2003-09-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DD/Drpo-nod för ett optiskt WDM-nät, som har trafik endast mellan angränsande noder
US6567577B2 (en) * 1998-07-14 2003-05-20 Tyco Telecommunications (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a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4044253B2 (ja) * 1999-04-05 2008-02-06 株式会社東芝 光分岐挿入ノード装置
AU5600900A (en) 1999-06-09 2000-12-28 Astral Point Communication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optical banding and optical management bus
US20020118417A1 (en) * 2001-02-05 2002-08-29 Barry Richard A. Flexible optical add/drop architecture
US6912340B2 (en) * 2001-04-23 2005-06-28 Tropic Networks Inc Optical ring interconnect
US7197245B1 (en) * 2002-03-15 2007-03-27 Xtera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ystem margin
US7068938B1 (en) * 2002-03-15 2006-06-27 Xtera Communications, Inc. Band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ing
JP4495388B2 (ja) * 2002-04-01 2010-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伝送方法並びに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波長多重送信装置,光分岐/挿入装置及び伝送装置
JP2004104543A (ja) * 2002-09-11 2004-04-02 Nec Corp 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伝送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ノード装置
JP4713847B2 (ja) * 2004-04-30 2011-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分散補償方法,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伝送装置
US8305881B2 (en) * 2004-08-17 2012-11-06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ximizing wavelength reuse in optically protected WDM networks
US7574140B2 (en) * 2004-12-22 2009-08-11 Tyco Telecommunications (Us) Inc.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including repeatered and unrepeatered segments
JP4725228B2 (ja) * 2005-07-28 2011-07-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Ponシステム、ロジカルリンク割当方法およびロジカルリンク割当装置
US7426323B2 (en) * 2006-02-08 2008-09-16 Tyco Telecommunications (Us) Inc. Dispersion management in branched optical networks
US7254337B1 (en) * 2006-05-16 2007-08-07 Xtera Communications, Inc. Band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ing
US20090047019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Paparao Palacharla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Optical Traffic
EP2430779B1 (en) * 2009-05-14 2018-10-17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Branching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separate branching unit and predetermined wavelength filter unit and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the same
US8537852B2 (en) * 2010-05-07 2013-09-17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 of inverse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42999B2 (en) * 2011-02-01 2013-09-24 Vello Systems, Inc. Minimizing bandwidth narrowing penalties in a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optical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8089B1 (en) * 1995-03-27 2005-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cal node in an optical bus network
US6587239B1 (en) * 2000-02-23 2003-07-01 Henry Hung Optical fiber network having increased channel capacity
CN1454416A (zh) * 2000-08-10 2003-11-05 西门子公司 光插入分出和色散补偿设备
CN101321017A (zh) * 2007-06-07 2008-12-10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光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0296A1 (en) 2012-06-06
EP2460296A4 (en) 2013-06-05
CA2769270C (en) 2016-02-09
US20110026925A1 (en) 2011-02-03
EP2460296B1 (en) 2020-02-12
WO2011014748A1 (en) 2011-02-03
JP5602229B2 (ja) 2014-10-08
US8483564B2 (en) 2013-07-09
CA2769270A1 (en) 2011-02-03
CN102549953A (zh) 2012-07-04
JP2013501420A (ja)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9953B (zh) 混合光加入-分出复用网络及其波长分配
CN102804648B (zh) 包括单独分支单元和预定波长滤波器单元的分支配置以及包括该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06103B (zh) 光网络
US7796886B2 (en) Distributed terminal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656832B (zh) 分割/智能信道分配的wdm-pon体系结构
CN102823173B (zh) 灵活分支单元以及包括灵活分支单元的系统
CN102075282B (zh)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实现动态波长调度和保护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98206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路处理方法
US20150249520A1 (e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CN101820352B (zh)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实现广播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72621A (zh) 一种光模块及波分复用系统
CN113300804B (zh) 光路调度装置和方法,光传输系统及数据通信系统
CN102064904B (zh) 多业务共享光分配网络的业务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7947893B (zh) 基于远程节点与种子光源的wdm-pon系统
CN103597767A (zh) 对称光复用节点
JP4713837B2 (ja) 光分岐挿入多重化装置
CN102104814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
CN103281603B (zh) 多波长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10011732B (zh) 光纤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US2024007289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iber optic bi-directional local area networks
CN1661944B (zh) 环式光传输网
KR100509819B1 (ko) 링형 wdm pon 시스템
CN201957194U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
Ali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CWDM technique in access network
WO2022184249A1 (en) Optical amplifier apparatus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ew jersey

Patentee after: Sarbocom Co., Ltd.

Address before: new jersey

Patentee before: Thai department's electronic submarine communication limited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