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6975A - 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36975A CN102536975A CN2010105917663A CN201010591766A CN102536975A CN 102536975 A CN102536975 A CN 102536975A CN 2010105917663 A CN2010105917663 A CN 2010105917663A CN 201010591766 A CN201010591766 A CN 201010591766A CN 102536975 A CN102536975 A CN 1025369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graftage
- plug
- graftage part
- covering
- structural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包括具有第一插接面(11)的第一插接部(1a),结构件包括具有第二插接面(21)的第二插接部(2a),第一插接面和第二插接面均与插接方向平行,在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进行插接之前,第一插接部朝向第二插接部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部(12),该第一引导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面过渡连接的第一引导面(12a),该第一引导面远离第二插接部的第二插接面偏斜;和/或第二插接部朝向第一插接部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部(22),该第二引导部具有与第二插接面过渡连接的第二引导面(22a),该第二引导面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第一插接面偏斜。所述插接结构可以避免覆盖件和插接件在插接时发生干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大型的装置通常包括覆盖件和结构件,其中覆盖件通常通过冲压工艺制得。在制造大型的装置时,要对覆盖件和结构件进行插接合装,在确定各个部件处于正确的相对位置之后,再进行焊接等作业,从而制得所述的大型装置。
例如,在汽车车辆的制造领域中,汽车白车身便是上述大型装置中的一种。汽车白车身包括车身结构件和车身覆盖件,如图1所示的是侧围外板1(相当于上述的车身覆盖件)和车身结构件2合装前的状态,图2所示的是图1中车身侧围外板1和车身结构件2合装在一起的示意图。在合装时,车身侧围外板1沿插接方向朝向车身结构件2运动,到达插接位置后,车身侧围外板1上的插接面与车身结构件2上的插接面重叠。
图3所示的是上述插接的一般情况。当覆盖件和结构件进行合装插接时,覆盖件沿插接方向朝结构件运动。所述覆盖件和所述结构件上分别具有第一插接部1a和第二插接部2a,第一插接部1a和第二插接部2a上分别具有平行于插接方向的第一插接面11和第二插接面21。由于第一插接面11和第二插接面21均平行于插接方向,因此将这种插接称为无角度插接。如图4中所示的翻边插接也是无角度插接的一种,在覆盖件上还形成有与第一插接部1a相接的第一翻边部12,同样,在结构件上形成有与第二插接部2a相接的第二翻边部22,在翻边插接的情况下,第一插接面11与第二插接面21仍均平行于插接方向。
理论上,使覆盖件的第一插接面11与结构件的第二插接面21重叠对齐是很容易实现的,但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如冲压得到的覆盖件的公差累积、回弹等因素,从而会产生插接干涉,导致无法正常完成插接。
为了减少插接面之间的干涉现象,有时会在设计包括覆盖件和结构件的装置时有意加大第一插接面11和第二插接面21之间的距离。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插接干涉问题,但是会影响到后续的焊接工艺。具体来说,由于两个插接面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在对这两个插接面进行焊接时容易出现虚焊的问题,致使焊接强度降低,从而影响所述装置的焊接质量。
因而,在对无角度插接的覆盖件和结构件进行合装插接时,如何既能够有效地避免插接面之间的插接干涉,又能够保证插接面之间具有合理的距离成为本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能减轻覆盖件和结构件合装时的插接干涉并能保证插接完成后进行焊接时的焊接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该覆盖件包括具有第一插接面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结构件包括具有第二插接面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面和第二插接面均与插接方向平行,在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进行插接之前,其中:
所述第一插接部朝向所述第二插接部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部,该第一引导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面过渡连接的第一引导面,该第一引导面远离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所述第二插接面偏斜;和/或
所述第二插接部朝向所述第一插接部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部,该第二引导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插接面过渡连接的第二引导面,该第二引导面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所述第一插接面偏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第一插接面之间的第一夹角α和/或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第二插接面之间的第二夹角β为5~1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与所述第一插接面相反的表面上和/或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与所述第二插接面相反的表面上形成有加强筋。
通常,所述覆盖件还包括与第一插接部相接的第一翻边部和/或所述结构件还包括与第二插接部相接的第二翻边部。
通常,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之间的夹角和/或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的夹角为80~11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翻边部之间圆弧过渡和/或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翻边部之间为圆弧过渡。
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面和所述第一插接面位于不同的平面上,以使以使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完成插接之后所述第一插接面和第二插接面紧密接触。
通过在覆盖件/或结构件上设置与插接部偏离的引导部,能够在插接开始时在覆盖件上的第一插接部和结构件上的第二插接部之间形成一个距离,使插接能够在不发生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而且,覆盖件上的第一插接面与结构件上的第二引导面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增加,因而在后续的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虚焊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所示是汽车白车身侧围外板和车身结构件合装插接前的示意图;
图2所示是图1中身侧围外板和车身结构件完成合装插接后的示意图;
图3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平面插接示意图;
图4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翻边插接示意图;
图5所示是根据本发明所述插接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插接刚开始时的示意图;
图6所示是图5中的插接结构完成插接后的状态图;
图7所示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插接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插接后的状态;
图8所示是本发明所述的插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插接后的状态;
图9所示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翻边插接的一种实施方式插接后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侧围外板
2 车身结构件
1a 第一插接部
11 第一插接面
12 第一引导部
12a 第一引导面
13 第一翻边部
2a 第二插接部
21 第二插接面
22 第二引导部
22a 第二引导面
23 第二翻边面
3 加强筋
D 插接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通常,在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过程中,覆盖件为运动部件,而结构件为固定部件,覆盖件沿插接方向朝结构件运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覆盖件可以为固定部件,而结构件可以为运动部件;或者,覆盖件和结构件均为运动部件。
如图5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该覆盖件和结构件分别具有第一插接部1a与第二插接部2a,且该第一插接部1a和第二插接部2a分别具有与插接方向平行的第一插接面11和第二插接面21,在第一插接部1a与第二插接部2a进行插接之前,其中:
第一插接部1a朝向第二插接部2a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部12,该第一引导部12具有与第一插接面11过渡连接的第一引导面12a,该第一引导面12a远离第二插接部2a的第二插接面21偏斜;和/或
第二插接部2a朝向第一插接部1a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部22,该第二引导部22具有与第二插接面21过渡连接的第二引导面22a,该第二引导面22a远离第一插接部1a的第一插接面11偏斜。
图5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插接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插接刚开始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覆盖件的第一插接部1a朝向结构件的第二插接部2a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部12,第一引导部12上的第一引导面12a远离第二插接部2a的第二插接面21偏斜。可以看到,在插接刚开始时,由于第一引导面12a与第二插接面21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插接刚开始时覆盖件和结构件不会发生干涉。
通过在覆盖件的第一插接部上设置第一引导部12来避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干涉问题,因而无需增大第一插接部1a和第二插接部2a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避免传统上由于增大第一插接部1a和第二插接部2a之间的距离而导致的虚焊的问题。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既能够有效地避免插接面之间的插接干涉,又能够保证插接面之间具有合理的距离,从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插接结构还可以通过图7中所示的方式来实现。在图7中,在结构件的第二插接部2a朝向第一插接部1a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部22,第二引导部22的第二引导面22a远离第一插接部1a的第一插接面11偏斜。该实施方式的具体工作原理与图5、图6中的插接结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当然,还可以在覆盖件的第一插接部1a上设置第一引导部12的同时在第二插接部上设置第二引导部22。
在具体工艺生产中,是在覆盖件上设置第一引导部12还是在结构件上设置第二引导部22要根据情况而定。优选地,如果覆盖件在插接过程中固定不动,则在覆盖件上设置第一引导部12,不在结构件上设置第二引导部22。反之,如果在插接过程中,结构件是固定不动的,则在该结构件上设置第二引导部22,而不在覆盖件上设置第一引导部12。这样既能发挥引导部避免覆盖件与结构件在插接时发生干涉的作用,又能很好的发挥其引导运动的覆盖件或结构件到达正确插接位置的作用。
优选地,第一引导面12a与第一插接面11之间的第一夹角α和/或第二引导面22a与第二插接面21之间的第二夹角β为5~10度。将第一夹角α和/或第二夹角β设置为5~10度后,所述第一引导面12a和/或第二引导面22a既能很好地发挥避免覆盖件和结构件在插接时产生干涉的功能,又能很好地发挥将插接过程中运动的覆盖件和/或结构件引导至正确插接位置的功能。
为了提高第一插接部1a与第二插接部2a的刚度,优选地,第一插接部1a的与第一插接面11相反的表面上和/或第二插接部2a的与第二插接面21相反的表面上形成有加强筋3,如图8所示。
该加强筋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在第一插接部1a和/或第二插接部2a上。例如,可以以铸造的形式形成在第一插接部1a的与第一插接面11相反的表面上和/或第二插接部2a的与第二插接面21相反的表面上。再如,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加强筋3设置在第一插接部1a和/或第二插接部2a的合适的位置上。
覆盖件以及结构件通常并不是平面的,也就是说,第一插接部1a及第二插接部2a通常会连接有复杂的形状。而翻边插接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况。所谓翻边插接指的是,覆盖件还包括与第一插接部1a相接的第一翻边部13和/或结构件还包括与第二插接部2a相接的第二翻边部23。通常,第一翻边部13与第一插接部1a之间的夹角和/或第二翻边部23与第二插接部之间的夹角为80~110度。
本发明所述的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也适用与翻边插接的情况。而且,本发明所述的插接结构用于翻边插接时也有几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图9中所示的便是其中的一种,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覆盖件为运动部件,在结构件的第二引导部2a朝向覆盖件的第一插接部1a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部2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引导部22位于第二插接部2a与第二翻边部23之间。
同样,还可以在覆盖件的第一插接部1a朝向结构件的第二插接部2a的部分上设置第一引导部。
为了加工方便、减少部件中的应力集中,优选地,第一插接部1a与第一翻边部13之间和/或第二插接部2a与所述第二翻边部23之间为圆弧过渡,如图9所示。
进行插接时,覆盖件的第一插接部1a上的第一插接面11与结构件的第二插接部2a上的第二插接面21可以不在同一平面上。
比如说,第一插接面11与第二插接面2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使插接更加方便。在该情况下,可以对第一插接面11与第二插接面21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从而既能够有利于防止干涉的发生,而且还能够防止后续焊接工序中出现虚焊的问题。
而优选地,例如在图5所示的方位中,第一插接面11可以低于第二插接面21。以图5中的插接结构为例进行描述,在插接刚开始时,第一插接部1a与第二插接部2a互不干涉。随着覆盖件沿插接方向D朝向结构件运动,第二插接面21与第二引导面12a相接触,这样,在第二引导面12a的引导作用下,覆盖件的第一插接部1a可以到达正确位置,并与第二插接面2a紧密接触。而此时,第一插接部1a发生了一定的弹性变形,并且此弹性变形会产生回复力,从而使第一插接面11与第二插接面21结合更紧密,从而更利于后续的焊接等作业。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二插接面21和第一插接面11也可以位于相同的平面上,只要能够便于实现插接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通过在覆盖件/或结构件上设置与偏离插接部的引导部,能够在不增加插接面之间距离的情况下减轻覆盖件和结构件插接时的插接干涉,还允许在设计覆盖件和插接件时减小覆盖件上的插接面和结构件上的插接面之间的距离,更利于插接完成后的焊接等其他后续作业。
虽然本发明是以汽车白车身中插接结构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应用与汽车白车身的制造。本发明还可以用在其他具有覆盖件和结构件的装置的装配作业中。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该覆盖件包括具有第一插接面(11)的第一插接部(1a),所述结构件包括具有第二插接面(21)的第二插接部(2a),所述第一插接面(11)和第二插接面(21)均与插接方向平行,在所述第一插接部(1a)与第二插接部(2a)进行插接之前,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接部(1a)朝向所述第二插接部(2a)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部(12),该第一引导部(12)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面(11)过渡连接的第一引导面(12a),该第一引导面(12a)远离所述第二插接部(2a)的所述第二插接面(21)偏斜;和/或
所述第二插接部(2a)朝向所述第一插接部(1a)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部(22),该第二引导部(22)具有与所述第二插接面(21)过渡连接的第二引导面(22a),该第二引导面(22a)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部(1a)的所述第一插接面(11)偏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面(12a)与所述第一插接面(11)之间的第一夹角α和/或所述第二引导面(22a)与所述第二插接面(21)之间的第二夹角β为5~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a)的与所述第一插接面(11)相反的表面上和/或所述第二插接部(2a)的与所述第二插接面(21)相反的表面上形成有加强筋(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a)相接的第一翻边部(13)和/或所述结构件还包括与第二插接部(2a)相接的第二翻边部(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部(13)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a)之间的夹角和/或所述第二翻边部(23)与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的夹角为80~110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a)与所述第一翻边部(13)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插接部(2a)与所述第二翻边部(23)之间为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面(21)和所述第一插接面(11)位于不同的平面上,以使在所述第一插接部(1a)与第二插接部(2a)完成插接之后所述第一插接面(11)和第二插接面(21)紧密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917663A CN102536975A (zh) | 2010-12-16 | 2010-12-16 | 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917663A CN102536975A (zh) | 2010-12-16 | 2010-12-16 | 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6975A true CN102536975A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634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917663A Pending CN102536975A (zh) | 2010-12-16 | 2010-12-16 | 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3697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96369A (zh) * | 2018-12-28 | 2019-04-09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悬架转向运动干涉试验台架和悬架转向运动干涉的试验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782A (zh) * | 1992-07-30 | 1995-03-29 | 斯匹利特法斯特技术公司 | 固定元件,焊接它的工具和将安装构件固定其上的装置 |
DE4421020A1 (de) * | 1994-06-16 | 1995-12-21 | Rafi Gmbh & Co | Halte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von Bauelementen an Bauteilen |
CN101022978A (zh) * | 2004-07-21 | 2007-08-22 |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前保险杠下部区域的加强件及装配该加强件的汽车前保险杠 |
CN201206577Y (zh) * | 2008-05-14 | 2009-03-11 |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卡扣式固定结构 |
CN101439377A (zh) * | 2008-12-22 | 2009-05-2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与顶盖搭接处的冲压处理方法 |
CN201594643U (zh) * | 2010-01-06 | 2010-09-29 | 曾义杰 | 一种插座固定件 |
-
2010
- 2010-12-16 CN CN2010105917663A patent/CN10253697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782A (zh) * | 1992-07-30 | 1995-03-29 | 斯匹利特法斯特技术公司 | 固定元件,焊接它的工具和将安装构件固定其上的装置 |
DE4421020A1 (de) * | 1994-06-16 | 1995-12-21 | Rafi Gmbh & Co | Halte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von Bauelementen an Bauteilen |
CN101022978A (zh) * | 2004-07-21 | 2007-08-22 |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前保险杠下部区域的加强件及装配该加强件的汽车前保险杠 |
CN201206577Y (zh) * | 2008-05-14 | 2009-03-11 |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卡扣式固定结构 |
CN101439377A (zh) * | 2008-12-22 | 2009-05-2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与顶盖搭接处的冲压处理方法 |
CN201594643U (zh) * | 2010-01-06 | 2010-09-29 | 曾义杰 | 一种插座固定件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96369A (zh) * | 2018-12-28 | 2019-04-09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悬架转向运动干涉试验台架和悬架转向运动干涉的试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76339B2 (en) | Arma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rmature | |
CN103403367B (zh) | 粘合凸缘结构 | |
US10730096B2 (en) | Joint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2536975A (zh) | 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 | |
CN109713544A (zh) | 装配系统 | |
CN206562701U (zh) | 一种扣板装配结构 | |
JP3222567U (ja) | 浮動式母線接続用アセンブリ | |
JPWO2012173087A1 (ja) | 嵌め込みフレーム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筐体 | |
WO2014132411A1 (ja) | Plcユニット | |
CN205217695U (zh) | 一种汽车冲压件及其翻边 | |
CN201925270U (zh) | 一种覆盖件和结构件的插接结构 | |
CN111008443A (zh) | 一种电连接器端面插合连接分离机构容差设计方法 | |
JP3126832U (ja) | 機械構造部材間の押圧変形結合構造 | |
JP2018079920A (ja) | ドアチャンネルの製造方法 | |
CN204164102U (zh) | 零件安装构造 | |
CN209430538U (zh) | 一种钣金搭边结构 | |
CN203157740U (zh) | 一种汽车仪表板定位卡接结构 | |
JP5614875B2 (ja) | バスバー | |
CN203895366U (zh) | 继电器定触片及动触连接片与基座固定的结构 | |
CN101116884A (zh) | 一种钳形铆接方法 | |
CN215865785U (zh) | 一种分体式对接连接结构 | |
WO2022024409A1 (ja) | 筐体フレーム構造、筐体フレーム組立方法 | |
CN203230654U (zh) | 一种加衬套减少筒体与安装法兰焊接变形的新结构 | |
CN205824428U (zh) | 一种万向自动对接装置 | |
CN104925135A (zh) | 应用于车架零部件组装的定位件及具有该定位件的挂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