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387A - 墨盒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墨盒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387A
CN102529387A CN2010106031166A CN201010603116A CN102529387A CN 102529387 A CN102529387 A CN 102529387A CN 2010106031166 A CN2010106031166 A CN 2010106031166A CN 201010603116 A CN201010603116 A CN 201010603116A CN 102529387 A CN102529387 A CN 102529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sm
prism cavity
cavity
print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31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387B (zh
Inventor
陈保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031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墨盒回收方法。通过设置于棱镜腔上的出墨口或新开的注墨口向棱镜腔注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保持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再通过出墨口或新开的注墨口向棱镜腔或储墨腔内继续注入墨水,因此,注入的墨水会首先充入棱镜腔,使得墨囊上的与棱镜配合的两个面能充分的接触到墨水,可有效避免打印机工作时对墨盒的检测失误,解决了现有多腔体特别是带有棱镜腔的墨盒回收填充墨水后再使用不能满足打印机检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墨盒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墨盒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液体向目标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喷墨式打印机正在被广泛使用。该喷墨式打印机具有托架和安装在该托架上的记录头。然后,一边使该托架相对于记录介质移动,一边将墨水从形成在记录头上的喷嘴喷出,从而对印刷用纸进行印刷。而且,在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中设有可更换的墨盒,作为用于存储墨水的液体容器,并且从记录头所喷出的墨水是从该墨盒供应的。
但是,近年来,在上述的喷墨式打印机中,开始在AO尺寸等大型印刷用纸上进行印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墨水的消耗量增多,所以就需要能够存储大容量墨水的墨盒。因此,若将这种大容量的墨盒安装在托加上,则托架变重,从而可能给托架马达等带来非常大的负荷。因此,一般采用不将墨盒安装在托架上的结构(所谓的离架式)。
近年来,除上述那样大型的喷墨式打印机之外,对于小型、薄型的喷墨式打印机,也提出有为了使布置具有自由度而采用离架式结构的方案。
小型的喷墨式打印机具有托架和安装在该托架上的记录头。然后,一边使该托架相对于记录介质移动,一边将墨水从形成在记录头上的喷嘴喷出,从而对印刷用纸进行印刷。而且,在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中设有可更换的墨盒,作为用于存储墨水的液体容器,并且从记录头所喷出的墨水是从该墨盒供应的。所以当墨盒中的墨水完全消耗掉时,用户需要购买新的墨盒更换已经用过的墨盒,并丢弃用过的墨盒。而丢弃后的墨盒毋庸置疑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地球上有限资源的浪费。因此,就有了回收利用废弃墨盒的需要。
由此专利文献CN200710026522.9公开了一种墨盒的回收方法,通过抽吸、正压排气等方式减少墨盒内的空气残留量。但这只是针对墨水袋和单腔体的墨盒的墨水填充方式,当墨盒为多腔体时,特别是当其中一个腔体为检测腔体时,对储墨腔的填充顺序将十分关键,当检测腔体不能灌注墨水时,将导致打印机对墨盒的检测失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回收方法,以解决现有多腔体特别是带有棱镜腔的墨盒回收填充墨水后再使用不能满足打印机检测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墨盒回收方法,所述墨盒包括外壳和墨囊,墨囊包括导气口、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和储墨腔,所述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包括棱镜和与所述储墨腔相连通的棱镜腔,棱镜腔上设有出墨口,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从所述出墨口排出墨盒内部的空气;
二、通过所述出墨口向所述棱镜腔注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保持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再通过所述出墨口向所述棱镜腔或储墨腔内继续注入墨水;
三、密封所述出墨口。
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一)、密封导气口。
所述通过所述出墨口向棱镜腔注入墨水的方法为减压注入法。
所述一定量以上的墨水是指注入棱镜腔内的墨水量占棱镜腔内最大墨水容纳量的55-100%。
一种墨盒回收方法,所述墨盒包括外壳和墨囊,墨囊包括导气口、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和储墨腔,所述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包括棱镜和与所述储墨腔相连通的棱镜腔,棱镜腔上设有出墨口,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所述棱镜腔的外壁上,开设一注墨口;
B、从所述注墨口排出墨盒内部的空气;
C、通过所述注墨口向所述棱镜腔注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保持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再通过所述注墨口向所述棱镜腔或储墨腔内继续注入墨水;
D、密封所述注墨口。
所述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a、密封导气口。
所述通过所述注墨口向棱镜腔注入墨水的方法为减压注入法。
所述一定量以上的墨水是指注入棱镜腔内的墨水量占棱镜腔内最大墨水容纳量的55-100%。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通过设置于棱镜腔上的出墨口或新开的注墨口向所述棱镜腔注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保持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再通过出墨口或新开的注墨口向棱镜腔或储墨腔内继续注入墨水,因此,注入的墨水会首先充入棱镜腔,使得墨囊上的与棱镜配合的两个面能充分的接触到墨水,可有效避免打印机工作时对墨盒的检测失误,解决了现有多腔体特别是带有棱镜腔的墨盒回收填充墨水后再使用不能满足打印机检测的技术问题。同时,利用棱镜腔上的出墨口注入墨水时,不需要重新开设注墨口,可有效减少注墨工序,避免重新开设注墨口对墨盒造成的破坏,回收成本低,且不会损坏墨盒,提高了墨盒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匹配的打印机运行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3本发明的墨囊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本发明的墨盒棱镜检测系统检测墨水量示意图。
图5发明记录设备消耗墨盒内墨水图示。
图6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二中需要对墨囊开设注墨口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标号说明:1墨盒 2墨囊 3外壳 4棱镜 5出墨口 6把手 7导气口8棱镜腔 9墨水腔 201光发射部 202光接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所示,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250。该记录设备250包括馈纸装置252、输送装置253、记录单元254和墨盒安装部分10。馈纸盘257设在记录设备250的底部处,并通过馈纸盘252将位于馈纸盘257上的多张纸张一张张的馈送至通道259。
输送装置253位于该通道259中,并且包括第一对输送辊261和第二对输送辊262。第一对输送辊261沿输纸方向位于记录单元254的上游侧,并且第二对输送辊262沿着输纸方向位于下游侧。
记录单元254位于压板264的上方。通过记录单元254在正通过压板264上方的纸张上记录图像。
记录单元254包括滑架266和安装至该滑架266的记录头272。记录头272包括272保括子容器268和头控制板270,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喷嘴274。滑架266由支撑轨道可滑动地支撑。子容器268构造成存储待供应给喷嘴274的墨水。
墨盒1构造成安装至墨盒安装部分10。墨盒安装部分10包括多个外壳280,每个外壳都构造成在其中容纳对应的墨盒1。例如墨盒安装部分10包括4个外壳280,并且每个外壳280对应包含有不同颜色墨水的墨盒。墨盒1包括存储墨水的墨水存储腔100,并且墨水从墨水存储腔100经由墨水管278供应给记录头272。
如图2所示,构造成安装至墨盒安装部分10的墨盒1由外壳3和墨囊2组成,墨囊2和外壳3通过卡扣卡接在一起。外壳3上还有便于墨盒1安装的把手6。外壳3由5个壁组成,5个壁形成可以容纳墨囊2的腔体。把手6设置在墨囊2装入方向上的壁的外侧。
如图3所示,墨囊2部分由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出墨口5,导气口7,储墨腔9组成,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包括棱镜4和与所述储墨腔相连通的棱镜腔8。其中,棱镜4,出墨口5,导气口7构造成在墨囊的同一平面上。导气口7与储墨腔9相连,储墨腔9通过墨水通道与棱镜腔8相连,棱镜腔8通过滤网与出墨口5相连。当墨盒1装入记录设备250的由此形成了进气和出墨的平衡。并以以上顺序持续不断的向记录设备250输出墨水。
其中,墨囊2的一侧是直接注塑而成,另一侧采用焊膜的方式形成储墨腔9和棱镜腔8。为了防止膜在运输,负压等情况下变形,在储墨腔采用支撑肋支撑。
墨囊2上还设有棱镜4。棱镜4由两个反射面组成,与下部的墨囊上的与检测腔接触的两个面形成反射系统。
如图4(a)所示,由记录设备250的墨盒检测装置(墨水量检测装置)上的光发射部201,发出检测光。经由棱镜4的一个反射面反射,光改变路径向下,经过墨囊2上的与检测腔接触的一个面。当检测腔8内的墨水与上述面接触时,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发生折射。这样光接收部202无法接收到检测光。记录设备判定墨盒装入,并有墨水。
如图4(a)所示,当检测腔8内墨水由于消耗不与上述面接触时,光由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经由墨囊上的另一个面的全发射,到棱镜4的另一个反射面。在经棱镜4的反射。最终光被光接收部202接收。记录设备判定墨水即将耗尽。在检测到墨水即将耗尽后,记录设备250根据自身计数器再打印一定量墨水(2-3克)便不再打印。
如图5所示,在记录设备不断消耗墨水时,先消耗储墨腔9内的墨水,在储墨腔9内的墨水消耗完后。再消耗棱镜腔8内的墨水,在消耗到一定量后。墨水与储墨腔8上与棱镜配合的面分离。记录设备250检测到墨水将耗尽。
图6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方法可用于对上述实施例墨盒进行注墨,本实施例墨盒注墨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密封导气口和出墨口,由出墨口抽取空气,首先对棱镜腔减压。
步骤1102、通过出墨口向墨盒的棱镜腔内注入墨水,在棱镜腔填充一定比例后,再向棱镜腔引入墨水。
步骤1103、注墨完毕后,利用密封膜将出墨口密封。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1101中,抽取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内的空气具体可为:由于出墨口与棱镜腔邻接,出墨口可开闭,所以此时出墨口即是注墨口。从注墨口对墨盒棱镜腔8抽取空气。通过注墨口进行抽气,可有效简化整个注墨的工序,提高注墨效率。在对墨盒1减压之前,将导气口和出墨口密封。从而保证步骤1101执行过程中可正常的抽气。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103中将导气口密封具体可为:通过薄膜或胶塞将导气口密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薄膜进行密封,以便于墨盒填充完毕后,再密封注墨口就可运输并使用了。
综上,本实施例墨盒注墨方法在注墨时,是通过注墨口首先向棱镜腔8进行注墨,在确保填充一定比例后,再向储墨腔9注墨。因此,注入的墨水会首先充入该棱镜腔,使得墨囊上的与棱镜4配合的两个面能充分的接触到墨水,可有效避免打印机工作时对墨盒的检测失误;同时,利用本实施例方法进行墨盒回收利用时,不需要重新开设注墨口,可有效减少注墨工序,避免重新开设注墨口对墨盒造成的破坏;利用本实施例注墨方法进行墨盒回收利用时,工序简单、回收成本低,且不会损坏墨盒,提高了墨盒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图7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二中需要对墨囊开设注墨口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墨盒注墨方法可对没有设置注墨口的墨盒进行注墨,与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技术方案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注墨前需要在墨囊上开设一注墨口,此注墨口可以设在出墨口一侧的平面上,也可以设置在棱镜腔8远离覆膜的刚性壁上,并利用该注墨口进行注墨,具体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01、将墨囊与外壳分开。在墨囊上,与棱镜腔接触的面上采用钻头开设一注墨口;
步骤1202、将出墨口和与外界大气连通的导气口进行密封;
步骤1203、从开设的注墨口对墨盒的棱镜腔抽取空气,对墨盒的棱镜腔进行减压;
步骤1204、通过注墨口向墨盒的棱镜腔注入墨水,至棱镜腔填充一定比例后,再向储墨腔引入墨水;
步骤1205、注墨完毕后,用胶塞将注墨口密封。并将注完墨的墨囊装入外壳;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对墨盒密封前,先将墨囊2从墨盒1上分离,单独对墨囊2操作。在墨囊2的棱镜腔的外壁上开设一注墨口。可以看出,通过在与棱镜腔8直接连通的外壁上开设的注墨口,使得墨盒回收利用时,可通过该注墨口为墨盒注墨,使得墨水可首先充入棱镜腔8,特别是使得墨囊上的与棱镜4配合的两个面能充分的接触到墨水,可有效避免打印机工作时对墨盒的检测失误。
综上,注入棱镜腔的墨水的体积与棱镜腔的体积的比例在55%-100%。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墨盒回收方法,所述墨盒包括外壳和墨囊,墨囊包括导气口、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和储墨腔,所述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包括棱镜和与所述储墨腔相连通的棱镜腔,棱镜腔上设有出墨口,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从所述出墨口排出墨盒内部的空气;
二、通过所述出墨口向所述棱镜腔注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保持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再通过所述出墨口向所述棱镜腔或储墨腔内继续注入墨水;
三、密封所述出墨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一)、密封导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出墨口向棱镜腔注入墨水的方法为减压注入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量以上的墨水是指注入棱镜腔内的墨水量占棱镜腔内最大墨水容纳量的55-100%。
5.一种墨盒回收方法,所述墨盒包括外壳和墨囊,墨囊包括导气口、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和储墨腔,所述墨水余量检测机构包括棱镜和与所述储墨腔相连通的棱镜腔,棱镜腔上设有出墨口,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所述棱镜腔的外壁上,开设一注墨口;
B、从所述注墨口排出墨盒内部的空气;
C、通过所述注墨口向所述棱镜腔注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保持该一定量以上的墨水再通过所述注墨口向所述棱镜腔或储墨腔内继续注入墨水;
D、密封所述注墨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a、密封导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墨盒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注墨口向棱镜腔注入墨水的方法为减压注入法。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墨盒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量以上的墨水是指注入棱镜腔内的墨水量占棱镜腔内最大墨水容纳量的55-100%。
CN201010603116.6A 2010-12-22 2010-12-22 墨盒回收方法 Active CN102529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3116.6A CN102529387B (zh) 2010-12-22 2010-12-22 墨盒回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3116.6A CN102529387B (zh) 2010-12-22 2010-12-22 墨盒回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387A true CN102529387A (zh) 2012-07-04
CN102529387B CN102529387B (zh) 2015-04-22

Family

ID=46337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3116.6A Active CN102529387B (zh) 2010-12-22 2010-12-22 墨盒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93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8371A (zh) * 2012-05-31 2013-1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再填充方法、墨盒、及墨盒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9156A1 (en) * 1995-12-14 1997-06-18 Xerox Corporation Sens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presence of an ink container and level of ink therein
US7137688B1 (en) * 2004-04-19 2006-11-21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Optical ink level detecting arrangements for ink cartridges
CN101224670A (zh) * 2007-01-21 2008-07-2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墨盒再生方法
CN201143794Y (zh) * 2007-12-10 2008-11-05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201287504Y (zh) * 2008-08-15 2009-08-12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201362034Y (zh) * 2008-10-13 2009-12-16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101844455A (zh) * 2010-06-21 2010-09-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CN101913291A (zh) * 2009-10-21 2010-12-1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墨盒再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9156A1 (en) * 1995-12-14 1997-06-18 Xerox Corporation Sens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presence of an ink container and level of ink therein
US7137688B1 (en) * 2004-04-19 2006-11-21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Optical ink level detecting arrangements for ink cartridges
CN101224670A (zh) * 2007-01-21 2008-07-2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墨盒再生方法
CN201143794Y (zh) * 2007-12-10 2008-11-05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201287504Y (zh) * 2008-08-15 2009-08-12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201362034Y (zh) * 2008-10-13 2009-12-16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101913291A (zh) * 2009-10-21 2010-12-1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墨盒再生方法
CN101844455A (zh) * 2010-06-21 2010-09-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8371A (zh) * 2012-05-31 2013-1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再填充方法、墨盒、及墨盒的制造方法
CN103448371B (zh) * 2012-05-31 2016-04-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再填充方法、墨盒、及墨盒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387B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93321B1 (ko) 기록 장치
CN104260557B (zh) 液体供应回收装置
CN1318220C (zh) 液体供应系统
JP531632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の組立て方法、液体収容容器の分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1784249U (zh) 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
JP537630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371767B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系统及填充方法
CN101844455B (zh)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CN102009529A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11791585B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墨罐
CN201784252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US10391780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442061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201784253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US7316462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51205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102529387A (zh) 墨盒回收方法
JP20110628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7481459U (zh) 一种分体结构的墨盒
JP20121713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62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666052B2 (ja) 記録装置
JP7183240B2 (ja) 記録装置
JP201913080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0522626C (zh) 墨水最初填充次箱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喷墨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