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4455B -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4455B
CN101844455B CN2010102068477A CN201010206847A CN101844455B CN 101844455 B CN101844455 B CN 101844455B CN 2010102068477 A CN2010102068477 A CN 2010102068477A CN 201010206847 A CN201010206847 A CN 201010206847A CN 101844455 B CN101844455 B CN 1018444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 cartridge
hole
pouring
accommod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68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4455A (zh
Inventor
钦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068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44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4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4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该墨盒注墨方法包括:抽取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内的空气,对所述墨盒的墨水容纳部进行减压;通过注墨孔向所述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内注入墨水,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所述注墨孔设置在所述供墨腔的外壁上;注墨完毕后,将所述注墨孔密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墨盒。本发明提供的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可在墨盒回收利用时,可有效地对墨盒进行注墨,避免墨水供应部附近产生气泡,注墨工序简单,成本低,且具有较好的注墨效果。

Description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是在打印信号驱动下,将墨水经打印头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字符或图形记录的装置。随着喷墨技术的不断发展,喷墨打印机的体积越来越小,相应的,作为存储墨水容器的墨盒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墨盒的消耗较快,用户需要不断地更换墨盒。
由于墨盒包括塑胶、薄膜等部件,更换墨盒时,若直接将墨盒丢弃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增加墨盒的使用成本,因此,需要对墨盒进行回收利用,以提高墨盒利用率,降低墨盒使用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常见的回收手段是在墨盒上形成一注入口,并通过该注入口向墨盒内部注入墨水,既可如中国专利CN200510078835.X中揭露的采用正压注墨,也可采用抽真空后注墨的方式。明显地,对于上述专利中的单腔体墨盒而言,注入孔的位置较为容易确定,但是,为了长期地维持所储存的墨水的质量,并保持打印过程中的供墨稳定,储墨腔与大气连通路径的构造变得复杂,存在多个储墨腔的可能性,为此,形成注入孔的位置必须谨慎选择,否则,若注入孔的位置选择不当,极可能会使出墨口附近容易残留气泡,当用户使用填充完的墨盒时,出墨口附近的气泡容易进入打印头中而影响打印机的性能。
综上可以看出,对于存在多个储墨腔的墨盒而言,在回收利用时,若注墨口选择不当,注墨后容易在墨盒的出墨口处产生气泡,而产生的气泡会对打印头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可以有效解决具有多个储墨腔的墨盒回收利用时的注墨问题,避免在墨盒的出墨口附近产生气泡。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注墨方法,墨盒包括:墨盒本体,所述墨盒本体上设置有墨水容纳部和墨水供应部,其中,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供墨腔和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所述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和供墨腔之间通过墨水引导通道连通,所述供墨腔与所述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所述墨水容纳部上设置有大气连通通道,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连通;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上设置有控气阀,所述控气阀包括阀腔、阀膜及阀盖,所述阀膜设置在所述阀腔与所述阀盖之间;所述墨盒注墨方法包括:
从设置在所述供墨腔外壁上的注墨孔抽取所述墨水容纳部内的空气,对所述墨水容纳部进行减压;
通过所述注墨孔向所述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内注入墨水;
注墨完毕后,将所述注墨孔密封。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墨盒本体,所述墨盒本体上设置有墨水容纳部和墨水供应部,其中,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供墨腔和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所述供墨腔与所述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和供墨腔之间通过墨水引导通道连通;所述墨水容纳部上设置有大气连通通道,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连通;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上设置有控气阀,所述控气阀包括阀腔、阀膜及阀盖,所述阀膜设置在所述阀腔与所述阀盖之间,所述供墨腔的外壁上设置有注墨孔。
本发明提供的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通过在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的外壁上设置注墨孔,在墨盒回收利用时,可通过该注墨孔进行注墨,由于该注墨孔设置在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的外壁上,因此,注入 的墨水会首先充满该供墨腔,然后再充满墨水容纳腔,使得供墨腔内,特别是墨水供应部附近不会产生气泡,可有效避免打印机工作时对打印头的破坏;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对具有多个储墨腔的墨盒回收利用时,注墨工序简单、墨盒回收成本低,且不会损坏墨盒,提高了墨盒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墨盒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墨盒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墨盒中墨水容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墨盒配合的连接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墨盒进行注墨时注满供墨腔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墨盒进行注墨时注满第二墨水容纳腔的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墨盒进行注墨时注满第一墨水容纳腔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二中需要注墨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墨盒本体;  2-墨水容纳部;   3-墨水供应部;
21-供墨腔;   211-注墨孔;     23-第一墨水容纳腔;
4-通孔;      24-引导通道;    22-第二墨水容纳腔;
5-控气阀;    51-阀腔;        52-阀膜;
53-阀盖;     531-通风孔;     521-圆孔;
522-凸台;    523-连通孔;     25-过滤网;
6-连接架;    61-芯片;        621-爪;
62-把手;        63-通墨孔;     26-凹部;
64-定位孔;      7-注墨装置;    71-真空泵;
72-墨水注入单元;10-墨盒;       101-供墨腔;
102-注墨孔;     103-墨水供应部;104-第一墨水容纳部;
105-第二墨水容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具有多个储墨腔的墨盒回收利用时,为避免因注墨口选择不当,而造成注墨时在出墨口处产生气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墨盒以及墨盒注墨方法,在墨盒的回收利用中,使得墨盒的注墨简单、方便,并可有效避免在墨盒出墨口处产生气泡,其中,以下本实施例中所说的供墨腔和墨水容纳腔即为储墨腔,所说的出墨口即为墨水供应部。
图1为本发明墨盒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墨盒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墨盒中墨水容纳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墨盒包括墨盒本体1,墨盒本体1上设置有墨水容纳部2和墨水供应部3,其中,墨水容纳部2包括供墨腔21,该供墨腔21与墨水供应部3直接连通,设置在墨盒本体1内,用于为墨水供应部3供应墨水;该供墨腔21的外壁上设置有注墨孔211,该注墨孔211可用于在墨盒回收利用时,作为注墨入口,且该注墨孔211上还设置有胶塞,用于密封该注墨孔211。
本实施例中,墨水容纳部2可包括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且该至少一 个的墨水容纳腔可通过墨水引导通道与供墨腔21连通设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墨水容纳部2可包括第一墨水容纳腔23和第二墨水容纳腔22,该第一墨水容纳腔23、第二墨水容纳腔22和供墨腔21之间分别通过引导通道24连通设置。墨盒工作时,第一墨水容纳腔23和第二墨水容纳腔22内存储的墨水会随着供墨腔21内墨水的消耗,不断地输送到供墨腔21,以保证供墨腔21可稳定、连续地向墨水供应部3提供墨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可设置合适数量的墨水容纳腔,在此并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墨水容纳部2是用来容纳喷墨打印机消耗用的墨水,其可以是通过在墨盒本体1内的底壳上焊接透明薄膜而形成,以便于注墨时可对墨盒内墨水是否注满进行观察。此外,上述的供墨腔21、第一墨水容纳腔23和第二墨水容纳腔22为按墨水的流动顺序而设置在墨水容纳部2内,即墨盒使用时墨水是按照从第一墨水容纳腔23、第二墨水容纳腔22、供墨腔21的流动顺序向墨水供应部3供应墨水。
本实施例中,墨水供应部3可利用一密封圈进行密封,该密封圈可由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以具有较好的弹性,使得墨盒从打印机上取下时,其上被打印机上的供墨针穿越的部分可自动地封闭起来,从而可有效防止墨水供应部泄露。
本实施例中,墨水容纳部2上可设置有大气连通通道,该大气连通通道与至少一个墨水容纳腔连通,且大气连通通道上设置有控气阀。具体地,如图2所示,可在第二墨水容纳腔22的外壁上设置有通孔4,该通孔4与第一墨水容纳腔23连通的大气通道上设置有控气阀5,该控气阀5可在一定大气压差作用下打开或关闭,且在墨盒使用前,可通过导气膜将通孔4密封起来。
本实施例中,控气阀5可由阀腔51、阀膜52、阀盖53组成,阀膜52设置在阀腔51与阀盖53之间,具体地,如图2所示,阀盖53的边缘设有与通孔4连通的通风孔531,阀膜52的中心处设置有一带凸边的圆孔521,且阀腔51中还设置有用于防止阀膜52变形后无法回弹的凸台522,以及设置有 与第二墨水容纳腔22连通的连通孔523。墨盒未使用时,控气阀5可一直处于关闭状态,阀膜52中心处的圆孔521抵接在阀盖53上,且通风孔531也被一密封膜密封;当墨盒使用时,可将通孔4上的导气膜撕开,使得通孔4与外部大气连通,外部空气可通过该通孔4进入控气阀5中,此时,若墨水供应部3附近的墨水被消耗掉,则墨水供应部3与外部大气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差,随着墨水的消耗,压差会越来越大,当达到一定值时,可将控气阀5打开,即阀膜52中部会在大气压差的作用下产生偏移,从而使得阀膜52中心处的圆孔521离开阀盖53,外部空气可通过该圆孔521及阀腔51中的连通孔523进入第一墨水容纳腔23内,使得墨水容纳部2内的墨水可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流向墨水供应部3,为墨水供应部3提供墨水,如此,可确保墨水容纳部2内的墨水稳定连续地供给到墨水供应部3中。可以看出,通过设置控气阀5,可有效控制墨水容纳部2内的空气量,使得墨水容纳部2中的负压可处于比较恒定的状态,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打印机打印作业时墨水能持续、稳定地流向打印头。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可在供墨腔21内设置有过滤网25,以便对从注墨孔211注入的墨水进行过滤。通过设置过滤网25,可有效过滤掉墨水中的杂质以及小气泡,防止其通过墨水供应部3而进入打印头中而造成喷嘴阻塞,可有效保证打印机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当墨盒使用完毕而需要更换墨盒时,可将拆卸下来的墨盒进行重新注墨使用,具体地,可通过墨盒上设置的注墨孔向墨盒内注入墨水,由于该注墨孔设置在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的外壁上,因此,在墨水注入过程中,墨水首先充满该注墨腔后再填充其它墨水容纳部内,使得与供墨腔连通的墨水供应部处不会产生气体残留,即不会在墨水供应部处产生气泡,可有效避免墨盒使用中对打印头的破坏,注墨后的墨盒可与新的墨盒一样使用,可有效降低墨盒使用成本,同时避免了将墨盒直接丢弃而产生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墨盒配合的连接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与上述墨盒配合的连接架6上设置有可复位的芯片61、带有爪621的把手62、与墨水供应部3相配合的通墨孔63,其中,芯片61上存储有墨盒的相关信息,如墨水量、墨水颜色、墨盒型号、生产日期等,同时该芯片61可与打印机进行信息交互,以便于打印机更加精确地进行打印工作;爪621可与打印机支架上的锁紧部分配合将墨盒固定在打印机上。本实施例中,墨盒回收利用中,对其进行注墨后,可对连接架6上的芯片61进行复位,例如,可通过专用的芯片复位器对芯片的信息进行复位,或者,根据打印机的提示进行芯片的自动复位操作,通过对芯片的复位,使得打印机可稳定可靠地工作。
此外,如图2所示,墨盒本体1上还可设置有凹部26,用于与设置在打印机中的定位柱配合,以将墨盒固定在打印机上;相应地,连接架6上可设置有与凹部26对应的定位孔64,以使得墨盒和连接架均可与打印机之间稳定地配合。
综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墨盒通过在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的外壁上设置注墨孔,在墨盒回收利用时,可通过该注墨孔进行注墨,由于该注墨孔设置在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的外壁上,因此,注入的墨水会首先充满该供墨腔,使得供墨腔内,特别是墨水供应部附近不会产生气泡,可有效避免打印机工作时对打印头的破坏;同时,本实施例墨盒回收利用时,不需要重新开设注墨孔,可有效减少注墨工序,避免重新开设注墨孔对墨盒造成的破坏;本实施例墨盒在回收利用时,工序简单、回收成本低,且不会损坏墨盒,提高了墨盒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图5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方法可用于对上述实施例墨盒进行注墨,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墨盒注墨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抽取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内的空气,对墨盒的墨水容纳部进行 减压;
步骤102、通过注墨孔向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内注入墨水,该墨水容纳部包括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注墨孔设置在供墨腔的外壁上;
步骤103、注墨完毕后,将注墨孔密封。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101中,抽取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内的空气具体可为:从注墨孔对墨盒的墨水容纳部抽取空气。通过注墨孔进行抽气,可有效简化整个注墨的工序,提高注墨效率。且在执行步骤101之前,还应将墨盒上的墨水供应部,以及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孔进行密封,从而保证步骤101执行过程中可正常的抽气。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03中将注墨孔密封具体可为:通过薄膜或胶塞将注墨孔密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胶塞进行密封,以便于墨盒再次使用完毕后,可通过取下胶塞进行注墨。
本实施例中,在注墨完毕后,还可对与墨盒配合的连接架上的芯片进行复位,由于芯片上保存有墨水量、墨水颜色、墨盒型号、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因此,通过对芯片的复位可有效保证墨盒安装到打印机后,打印机可正确地识别墨盒,以有效地进行打印作业。具体地,该芯片若是自动复位芯片,则可根据打印机的提示进行操作即可,若该芯片非自动复位芯片,需要利用专用的复位器进行复位,则可在注墨完毕后,利用专用的复位器对芯片的信息进行复位。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墨盒进行注墨时注满供墨腔的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墨盒进行注墨时注满第二墨水容纳腔的示意图;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墨盒进行注墨时注满第一墨水容纳腔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对应用于对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墨盒的回收利用中,具体地,如图6A、图6B和图6C所示,本实施例注墨方法可对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墨盒进行注墨时,首先,可将注墨装置7与注墨孔211连接,其中,该注墨装置7可包括有真 空泵71和墨水注入单元72,其中,真空泵71用于抽取墨盒内的空气,墨水注入单元72用于向墨盒内注入墨水;其次,利用真空泵71进行抽气,将墨盒内腔体抽至一定的真空,对墨盒的墨水容纳部进行减压,减压后可利用墨水注入单元72向墨盒内注入墨水,在墨水注入过程中,墨水会依次充满供墨腔21、第二墨水容纳腔22和第一墨水容纳腔23,具体地可参见图6A、图6B和图6C所示。可以看出,注墨装置7注墨过程中,墨水首先充满该供墨腔后再填充其它墨水容纳腔内,使得与供墨腔连通的墨水供应部处不会产生气体残留,即不会在墨水供应部处产生气泡,可有效避免墨盒使用中对打印头的破坏,注墨后的墨盒可与新的墨盒一样使用,可有效降低墨盒使用成本,同时避免了将墨盒直接丢弃而产生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
综上,本实施例墨盒注墨方法在注墨时,是通过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的外壁上设置的注墨孔进行注墨,在墨盒回收利用时,可通过该注墨孔进行注墨,由于该注墨孔设置在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的外壁上,因此,注入的墨水会首先充满该供墨腔,使得供墨腔内,特别是墨水供应部附近不会产生气泡,可有效避免打印机工作时对打印头的破坏;同时,利用本实施例方法进行墨盒回收利用时,不需要重新开设注墨孔,可有效减少注墨工序,避免重新开设注墨孔对墨盒造成的破坏;利用本实施例注墨方法进行墨盒回收利用时,工序简单、回收成本低,且不会损坏墨盒,提高了墨盒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图7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实施例二中需要注墨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墨盒注墨方法可对没有设置注墨孔的墨盒进行注墨,与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技术方案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注墨前需要在墨盒上开设一注墨孔,并利用该注墨孔进行注墨,具体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在墨盒上,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的外壁上开设一注墨孔;
步骤202、将墨盒上的墨水供应部,以及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孔进行 密封;
步骤203、从开设的注墨孔对墨盒的墨水容纳部抽取空气,对墨盒的墨水容纳部进行减压;
步骤204、通过注墨孔向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内注入墨水,该墨水容纳部包括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的供墨腔,注墨孔设置在供墨腔的外壁上;
步骤205、注墨完毕后,将注墨孔密封;
步骤206、对与墨盒配合的连接架上的芯片进行复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对墨盒注墨前,可在墨盒10的供墨腔101的外壁上开设一注墨孔102,其中,该供墨腔101是与墨水供应部103直接连接的腔体,同时,该墨盒10还包括有第一墨水容纳部104、第二墨水容纳部105,该第一墨水容纳部104、第二墨水容纳部105和供墨腔101共同组成墨盒10的墨水容纳部,用于容纳墨水,可以看出,通过在与墨水供应部103直接连通的供墨腔101的外壁上开设注墨孔102,使得墨盒回收利用时,可通过该注墨孔102为墨盒注墨,使得墨水可首先充满该供墨腔101,使得供墨腔101内,特别是墨水供应部103附近不会产生气泡,可有效避免打印机工作时对打印头的破坏。
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可在墨盒回收利用中,对墨盒进行注墨,注墨工序简单、注墨效果较好,可适用于不同墨盒的注墨,特别是对于具有多个墨水容纳腔的墨盒而言,利用本发明墨盒注墨方法可有效避免注墨时在墨水供应部产生气泡残留的缺陷,提高注墨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墨盒注墨方法,墨盒包括:墨盒本体,所述墨盒本体上设置有墨水容纳部和墨水供应部,其中,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供墨腔和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所述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和供墨腔之间通过墨水引导通道连通,所述供墨腔与所述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所述墨水容纳部上设置有大气连通通道,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连通;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上设置有控气阀,所述控气阀包括阀腔、阀膜及阀盖,所述阀膜设置在所述阀腔与所述阀盖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注墨方法包括:
从设置在所述供墨腔外壁上的注墨孔抽取所述墨水容纳部内的空气,对所述墨水容纳部进行减压;
通过所述注墨孔向所述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内注入墨水;
注墨完毕后,将所述注墨孔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注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设置在所述供墨腔外壁上的注墨孔抽取所述墨水容纳部内的空气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墨盒上的墨水供应部,以及与所述大气连通通道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注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设置在所述供墨腔外壁上的注墨孔抽取所述墨水容纳部内的空气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供墨腔的外壁上,开设所述注墨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注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腔的外壁上预设有所述注墨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墨盒注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注墨孔密封包括:
通过薄膜或胶塞将所述注墨孔密封。
6.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墨盒本体,所述墨盒本体上设置有墨水容纳部和墨水供应部,其中,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供墨腔和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所述供墨腔与所述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和供墨腔之间通过墨水引导通道连通;所述墨水容纳部上设置有大气连通通道,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的墨水容纳腔连通,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上设置有控气阀,所述控气阀包括阀腔、阀膜及阀盖,所述阀膜设置在所述阀腔与所述阀盖之间,所述供墨腔的外壁上设置有注墨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墨水容纳腔的数量为2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腔内设置有过滤网,用于对从所述注墨孔注入的墨水进行过滤。
CN2010102068477A 2010-06-21 2010-06-21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Active CN101844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68477A CN101844455B (zh) 2010-06-21 2010-06-21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68477A CN101844455B (zh) 2010-06-21 2010-06-21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4455A CN101844455A (zh) 2010-09-29
CN101844455B true CN101844455B (zh) 2011-08-17

Family

ID=42769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68477A Active CN101844455B (zh) 2010-06-21 2010-06-21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44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9387B (zh) * 2010-12-22 2015-04-22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回收方法
CN102909958B (zh) * 2011-08-04 2014-10-22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CN103358704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及其墨水注入方法
CN102806773B (zh) * 2012-08-23 2015-04-08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CN108839444A (zh) * 2018-08-23 2018-11-20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
CN109466181B (zh) * 2018-12-27 2023-08-22 北海绩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的注墨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5583107A (zh) * 2022-08-30 2023-01-10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墨盒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4670A (zh) * 2007-01-21 2008-07-2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墨盒再生方法
CN101234558B (zh) * 2007-02-01 2012-04-1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回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4455A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4455B (zh)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CN109927414B (zh) 打印装置和液体存储容器
CN201784249U (zh) 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
TW587998B (en)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ink injection thereinto
EP2641741B1 (en) Liquid applying container
CN102285243B (zh) 附加装置系统
CN102371767B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系统及填充方法
CN111791585B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墨罐
CN201922646U (zh) 墨盒填充装置和墨盒填充组件
CN102529386A (zh) 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墨盒填充系统及相应的墨盒填充方法
CN202412917U (zh) 墨盒
CN201784253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US7255431B2 (en) Ink cartridge
EP1757454A1 (en) Ink cartridge for printer
CN101767486B (zh) 一种带有压差阀的墨盒的回收方法及回收后的墨盒
CN202641002U (zh) 一种墨盒
CN201900799U (zh) 一种墨盒用压力控制器及包含该压力控制器的墨盒
CN201419544Y (zh) 负压墨盒
CN101234558B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回收方法
JP56303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出荷方法
CN203832001U (zh) 连供墨盒
CN201745251U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JP4154619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202163112U (zh) 喷墨墨盒用墨水灌注装置
CN202805943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