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115B - 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115B
CN102529115B CN201110459960.0A CN201110459960A CN102529115B CN 102529115 B CN102529115 B CN 102529115B CN 201110459960 A CN201110459960 A CN 201110459960A CN 102529115 B CN102529115 B CN 102529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section
point
lay
track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99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115A (zh
Inventor
韩振宇
李玥华
富宏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4599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9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9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它涉及一种非可展曲面零件纤维铺放轨迹规划制作方法。为解决非可展曲面零件在自动纤维铺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剪切和重送的现象,影响复合材料构件的外形精度和对各项性能产生影响,使纤维铺放过程的复杂程度加剧的问题。方案一的步骤是:在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获取数据信息;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制作轨迹线。方案二与方案一的不同是: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上获取数据信息;方案三与方案一和二的不同是: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获取数据信息。本发明用于对非可展曲面零件的外表面进行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

Description

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可展曲面零件纤维铺放轨迹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铺放技术是实现大尺寸、复杂形状复合材料构件成型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在自动纤维铺放过程中,所采用的轨迹规划算法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复合材料构件的各项性能及铺放过程的复杂程度。目前,在实际生产中,最为常用的是采用定角度铺放方式所制造0°铺层、45°铺层和90°铺层。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变刚度”铺层铺放,这类铺层刚度的变化是由于铺放角度的不断变化所导致的,针对变角度铺放,他们研究了测地线方式、常曲率方式及角度线性变化方式的轨迹规划算法。但无论是目前采用的传统的定角度铺放方式,还是Gurdal等人研究的“变刚度”铺层,都存在共同的缺点,即在纤维铺放过程中(除始端和末端外),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剪切和重送的现象。而出现的剪切和重送的现象,一方面会对复合材料构件的外形精度和对各项性能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使纤维铺放过程的复杂程度加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非可展曲面零件在自动纤维铺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剪切和重送的现象,影响复合材料构件的外形精度和对各项性能产生影响,使纤维铺放过程的复杂程度加剧的问题,提供一种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有三个,分别是:
方案一: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非可展曲面零件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可展曲面零件为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所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轴线为直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截面均为圆截面,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母线为样条曲线;
将所述轴线等分成m-1份,过数个等分点m作所述轴线的垂面,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外侧面与所述垂面的数条交线,定义数条交线组合构成交线数组z,同时测量每条交线的长度;
步骤二: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定义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为z0,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为标准,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则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b×c)/cosα;当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向方向一致时,则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此时,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等于其实际宽度Wa,即预浸丝束铺放的实际宽度Wa=b×c;其中:b为预浸丝宽度,mm;c为预浸丝根数;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轨迹的条数为N,则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021
其中,Lmin为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长度,mm;表示取舍去小数点后的整数;αmin为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min的取值范围为0-90°;设定交线数组z中的各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为αz,则
α z = arccos ( L z ( b × c ) · N ) ( 1 ≤ c ) - - - ( 2 )
其中,Lz为交线的长度;
步骤三、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任意点Az0为起始点;其次,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所述初始轨迹上的点是按以下步骤确定的:
步骤(1);过起始点Az0作垂直于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上下相邻两条交线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0;所述上下相邻两条交线分别是上交线z0-1和下交线z0+1
步骤(2);辅助面Pz0与所述上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3);在上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上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4);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上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5);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上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6);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此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k相距长度为lz-k的一点即Az-k
其中:lz-k=Az-(k-1)与Ptz-k之间的距离×tgαz-k,所述αz-k即为交线z0-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7);步骤(1)中的辅助面Pz0与所述下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8);在下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下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9);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下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10);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11);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此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j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j相距长度为lz+j的一点即Az+j
其中:lz+j=Az+(j-1)与Ptz+j之间的距离×tgαz+j,所述αz+j即为交线z0+j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j为正整数,j=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下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由此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四: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步骤三得到的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为起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二条轨迹上的点,然后以所述第二条轨迹上的点为初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三条轨迹上的点,并依此类推,最后,依次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各条轨迹上的点;
其中,Wez=(b×c)/cosαz     (3)
步骤五:制作轨迹线;
将经步骤三确定的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初始轨迹上的所有点及步骤四确定的各条轨迹上的所有点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自动纤维铺放所需的各条轨迹线。
方案二: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非可展曲面零件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可展曲面零件为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所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轴线为曲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截面均为圆截面,圆截面周长的大小是连续变化的,周长最小的圆截面出现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一端上;
将所述轴线等分成m-1份,过数个等分点m作所述轴线的垂面,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外侧面与所述垂面的数条交线,定义数条交线组合构成交线数组z,同时测量每条交线的长度;
步骤二: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定义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为z0,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为标准,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则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b×c)/cosα;当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向方向一致时,则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此时,
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等于其实际宽度Wa,即预浸丝束铺放的实际宽度Wa=b×c;其中:b为预浸丝宽度,mm;c为预浸丝根数;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轨迹的条数为N,则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061
其中,Lmin为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长度,mm;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063
表示取舍去小数点后的整数;αmin为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min的取值范围为0-90°;设定交线数组z中的各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为αz,则
α z = arccos ( L z ( b × c ) · N ) ( 1 ≤ c ) - - - ( 2 )
其中,Lz为交线的长度;
步骤三、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1);过起始点Az0作垂直于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相邻的交线z1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0
步骤(2);辅助面Pz0与交线z1交于辅助交点Pt1,此辅助交点Pt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3);在交线z1上,作与辅助交点Pt1相距长度为l1的一点即A1
其中:l1=Az0与Pt1之间的距离×tgα1,所述α1即为交线z1上过点A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4);以点A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1作垂直于与所述交线z1相邻的一条交线z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1
步骤(5);辅助面P1与交线z2交于辅助交点Pt2,此辅助交点Pt2为与所述交线z1上的点A1相邻的一点;
步骤(6);在交线z2上,作与辅助交点Pt2相距长度为l2的一点即A2
其中:l2=A1与Pt2之间的距离×tgα2,所述α2即为交线z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此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k相距长度为lk的一点即Ak
其中:lk=Ak-1与Ptk之间的距离×tgαk,所述αk即为交线z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四: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步骤三得到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为起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二条轨迹上的点,然后以所述第二条轨迹上的点为初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三条轨迹上的点,并依次类推,最后,依次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各条轨迹上的点;
其中,Wez=(b×c)/cosαz   (3)
步骤五:制作轨迹线;
将经步骤三确定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初始轨迹上的所有点及步骤四确定的各条轨迹上的所有点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自动纤维铺放所需的各条轨迹线。
方案三: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非可展曲面零件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可展曲面零件为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所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轴线为曲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截面均为圆截面,圆截面周长的大小是连续变化的,周长最小的圆截面出现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的中部;
将所述轴线等分成m-1份,过数个等分点m作所述轴线的垂面,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外侧面与所述垂面的数条交线,定义数条交线组合构成交线数组z,同时测量每条交线的长度;
步骤二: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定义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为z0,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为标准,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则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b×c)/cosα;当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向方向一致时,则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此时,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等于其实际宽度Wa,即预浸丝束铺放的实际宽度Wa=b×c;其中:b为预浸丝宽度,mm;c为预浸丝根数;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轨迹的条数为N,则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081
其中,Lmin为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长度,mm;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083
表示取舍去小数点后的整数;αmin为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min的取值范围为0-90°;设定交线数组z中的各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为αz,则
α z = arccos ( L z ( b × c ) · N ) ( 1 ≤ c ) - - - ( 2 )
其中,Lz为交线的长度;
步骤三、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
首先,选择轴线所在的平面与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相交的一个交点Az0为起始点,其次,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所述初始轨迹上的点是按以下步骤确定的:
步骤(1);过起始点Az0作垂直于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上下相邻两条交线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0;所述上下相邻两条交线分别是上交线z0-1和下交线z0+1
步骤(2);辅助面Pz0与所述下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3);在下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下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4);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下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5);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6);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次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k相距长度为lz+k的一点即Az+k
其中:lz+k=Az+(k-1)与Ptz+k之间的距离×tgαz+k,所述αz+k即为交线z0+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下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7);步骤(1)中的辅助面Pz0与所述上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8);在上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上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9);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上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10);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11);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次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k相距长度为lz-k的一点即Az-k
其中:lz-k=Az-(k-1)与Ptz-k之间的距离×tgαz-k,所述αz-k即为交线z0-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由此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四: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步骤三得到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为起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二条轨迹上的点,然后以所述第二条轨迹上的点为初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三条轨迹上的点,并依次类推,最后,依次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各条轨迹上的点;
其中,Wez=(b×c)/cosαz    (3)
步骤五:制作轨迹线;
将经步骤三确定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初始轨迹上的所有点及步骤四确定的各条轨迹上的所有点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自动纤维铺放所需的各条轨迹线。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国内对铺层特性的研究仅限于采用定角度铺放方式所制造0°铺层、45°铺层和90°铺层。本发明利用而变角度铺层可改变复合材料零件的固有频率这一最大的优点,通过找出初始铺放角与铺层强度、刚度和固有频率等方面的关系,提出合理的铺层设计方案,使铺放的复合材料构件达到更好的性能指标。
本发明在铺层成型过程中,可避免由于轨迹规划导致的剪切和重送现象的发生,简化了纤维铺放程序和过程。同时,还实现了全过程满丝铺放,减少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复合材料构件的外形精度。综上,本发明可实现非可展曲面零件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纤维铺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的方案一中所涉及到的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的方案二中所涉及到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方法的方案三中所涉及到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在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过等分点作垂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在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获取交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上获取交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获取交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在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作初始轨迹点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部分初始轨迹点的放大图,图10是在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作其它轨迹点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上作初始轨迹点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部分初始轨迹点的放大图,图13是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作初始轨迹点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部分初始轨迹点的放大图,图15是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时的铺放状态示意图,图16是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在0-90°范围内的铺放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4、图5、图8~图10、图15及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非可展曲面零件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可展曲面零件为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如设备外壳),所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轴线为直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截面均为圆截面,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母线为样条曲线;
将所述轴线等分成m-1份(等分原则:间距要大于铺放设备的运动精度,同时要小于所述方法要求的精度),过数个等分点m作所述轴线的垂面,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外侧面(由数个样板曲线围成)与所述垂面的数条交线,定义数条交线组合构成交线数组z,同时测量每条交线的长度;
步骤二: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定义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为z0,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为标准,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则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b×c)/cosα;当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向方向一致时,则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此时,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等于其实际宽度Wa,即预浸丝束铺放的实际宽度Wa=b×c;其中:b为预浸丝宽度,mm;c为预浸丝根数;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轨迹的条数为N,则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131
其中,Lmin为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长度,mm;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133
表示取舍去小数点后的整数;αmin为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min的取值范围为0-90°(其大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设定交线数组z中的各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为αz,则
α z = arccos ( L z ( b × c ) · N ) ( 1 ≤ c ) - - - ( 2 )
其中,Lz为交线的长度;
步骤三、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任意点Az0为起始点;其次,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所述初始轨迹上的点是按以下步骤确定的:
步骤(1);过起始点Az0作垂直于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上下相邻两条交线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0;所述上下相邻两条交线分别是上交线z0-1和下交线z0+1
步骤(2);辅助面Pz0与所述上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3);在上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上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4);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上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5);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上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6);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此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k相距长度为lz-k的一点即Az-k
其中:lz-k=Az-(k-1)与Ptz-k之间的距离×tgαz-k,所述αz-k即为交线z0-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7);步骤(1)中的辅助面Pz0与所述下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8);在下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下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9);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下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10);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11);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此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j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j相距长度为lz+j的一点即Az+j
其中:lz+j=Az+(j-1)与Ptz+j之间的距离×tgαz+j,所述αz+j即为交线z0+j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j为正整数,j=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下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由此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四: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步骤三得到的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为起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二条轨迹上的点,然后以所述第二条轨迹上的点为初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三条轨迹上的点,并依此类推,最后,依次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各条轨迹上的点;
其中,Wez=(b×c)/cosαz  (3)
步骤五:制作轨迹线;
将经步骤三确定的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初始轨迹上的所有点及步骤四确定的各条轨迹上的所有点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自动纤维铺放所需的各条轨迹线。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图6、图11、图12、图15及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非可展曲面零件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可展曲面零件为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所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轴线为曲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截面均为圆截面,圆截面周长的大小是连续变化的,周长最小的圆截面出现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一端上;
将所述轴线等分成m-1份(等分原则:间距要大于铺放设备的运动精度,同时要小于所述方法要求的精度),过数个等分点m作所述轴线的垂面,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外侧面(由数个样板曲线围成)与所述垂面的数条交线,定义数条交线组合构成交线数组z,同时测量每条交线的长度;
步骤二: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定义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为z0,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为标准,,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则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b×c)/cosα;当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向方向一致时,则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此时,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等于其实际宽度Wa,即预浸丝束铺放的实际宽度Wa=b×c;其中:b为预浸丝宽度,mm;c为预浸丝根数;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轨迹的条数为N,则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171
其中,Lmin为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长度,mm;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173
表示取舍去小数点后的整数;αmin为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min的取值范围为0-90°(其大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设定交线数组z中的各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为αz,则
α z = arccos ( L z ( b × c ) · N ) ( 1 ≤ c ) - - - ( 2 )
其中,Lz为交线的长度;
步骤三、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1);过起始点Az0作垂直于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相邻的交线z1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0
步骤(2);辅助面Pz0与交线z1交于辅助交点Pt1,此辅助交点Pt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3);在交线z1上,作与辅助交点Pt1相距长度为l1的一点即A1
其中:l1=Az0与Pt1之间的距离×tgα1,所述α1即为交线z1上过点A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4);以点A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1作垂直于与所述交线z1相邻的一条交线z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1
步骤(5);辅助面P1与交线z2交于辅助交点Pt2,此辅助交点Pt2为与所述交线z1上的点A1相邻的一点;
步骤(6);在交线z2上,作与辅助交点Pt2相距长度为l2的一点即A2
其中:l2=A1与Pt2之间的距离×tgα2,所述α2即为交线z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此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k相距长度为lk的一点即Ak
其中:lk=Ak-1与Ptk之间的距离×tgαk,所述αk即为交线z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四: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步骤三得到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为起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二条轨迹上的点,然后以所述第二条轨迹上的点为初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三条轨迹上的点,并依次类推,最后,依次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各条轨迹上的点;
其中,Wez=(b×c)/cosαz    (3)
步骤五:制作轨迹线;
将经步骤三确定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初始轨迹上的所有点及步骤四确定的各条轨迹上的所有点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自动纤维铺放所需的各条轨迹线。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3、图7及图13~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非可展曲面零件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可展曲面零件为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所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轴线为曲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截面均为圆截面,圆截面周长的大小是连续变化的,周长最小的圆截面出现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的中部;
将所述轴线等分成m-1份(等分原则:间距要大于铺放设备的运动精度,同时要小于所述方法要求的精度),过数个等分点m作所述轴线的垂面,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外侧面(由数个样板曲线围成)与所述垂面的数条交线,定义数条交线组合构成交线数组z,同时测量每条交线的长度;
步骤二: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定义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为z0,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为标准,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则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b×c)/cosα;当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向方向一致时,则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此时,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等于其实际宽度Wa,即预浸丝束铺放的实际宽度Wa=b×c;其中:b为预浸丝宽度,mm;c为预浸丝根数;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轨迹的条数为N,则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191
其中,Lmin为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长度,mm;
Figure GDA0000379389240000193
表示取舍去小数点后的整数;αmin为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min的取值范围为0-90°(其大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设定交线数组z中的各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为αz,则
α z = arccos ( L z ( b × c ) · N ) ( 1 ≤ c ) - - - ( 2 )
其中,Lz为交线的长度;
步骤三、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
首先,选择轴线所在的平面与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相交的一个交点Az0为起始点;其次,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所述初始轨迹上的点是按以下步骤确定的:
步骤(1);过起始点Az0作垂直于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上下相邻两条交线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0;所述上下相邻两条交线分别是上交线z0-1和下交线z0+1
步骤(2);辅助面Pz0与所述下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3);在下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下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4);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下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5);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6);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次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k相距长度为lz+k的一点即Az+k
其中:lz+k=Az+(k-1)与Ptz+k之间的距离×tgαz+k,所述αz+k即为交线z0+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下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7);步骤(1)中的辅助面Pz0与所述上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8);在上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上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9);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上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10);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11);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次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k相距长度为lz-k的一点即Az-k
其中:lz-k=Az-(k-1)与Ptz-k之间的距离×tgαz-k,所述αz-k即为交线z0-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由此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四: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步骤三得到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为起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二条轨迹上的点,然后以所述第二条轨迹上的点为初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三条轨迹上的点,并依次类推,最后,依次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各条轨迹上的点;
其中,Wez=(b×c)/cosαz  (3)
步骤五:制作轨迹线;
将经步骤三确定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初始轨迹上的所有点及步骤四确定的各条轨迹上的所有点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自动纤维铺放所需的各条轨迹线。

Claims (3)

1.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非可展曲面零件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可展曲面零件为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所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轴线为直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截面均为圆截面,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母线为样条曲线;
将所述轴线等分成m-1份,过数个等分点m作所述轴线的垂面,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外侧面与所述垂面的数条交线,定义数条交线组合构成交线数组z,同时测量每条交线的长度;
步骤二: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定义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为z0,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为标准,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则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b×c)/cosα;当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向方向一致时,则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此时,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等于其实际宽度Wa,即预浸丝束铺放的实际宽度Wa=b×c;其中:b为预浸丝宽度,mm;c为预浸丝根数;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轨迹的条数为N,则
Figure FDA0000379389230000011
其中,Lmin为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长度,mm;
Figure FDA0000379389230000012
表示取舍去小数点后的整数;αmin为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min的取值范围为0-90°;设定交线数组z中的各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为αz,则
α z = arccos ( L z ( b × c ) · N ) ( 1 ≤ c )
(2)
其中,Lz为交线的长度;
步骤三、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任意点Az0为起始点;其次,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所述初始轨迹上的点是按以下步骤确定的:
步骤(1);过起始点Az0作垂直于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上下相邻两条交线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0;所述上下相邻两条交线分别是上交线z0-1和下交线z0+1
步骤(2);辅助面Pz0与所述上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3);在上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上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4);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上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5);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上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6);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此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k相距长度为lz-k的一点即Az-k
其中:lz-k=Az-(k-1)与Ptz-k之间的距离×tgαz-k,所述αz-k即为交线z0-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7);步骤(1)中的辅助面Pz0与所述下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8);在下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下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9);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下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10);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11);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此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j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j相距长度为lz+j的一点即Az+j
其中:lz+j=Az+(j-1)与Ptz+j之间的距离×tgαz+j,所述αz+j即为交线z0+j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j为正整数,j=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下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由此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四: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步骤三得到的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为起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二条轨迹上的点,然后以所述第二条轨迹上的点为初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三条轨迹上的点,并依此类推,最后,依次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各条轨迹上的点;
其中,Wez=(b×c)/cosαz   (3)
步骤五:制作轨迹线;
将经步骤三确定的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初始轨迹上的所有点及步骤四确定的各条轨迹上的所有点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非可展回转筒类零件自动纤维铺放所需的各条轨迹线。
2.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非可展曲面零件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可展曲面零件为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所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轴线为曲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截面均为圆截面,圆截面周长的大小是连续变化的,周长最小的圆截面出现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一端上;
将所述轴线等分成m-1份,过数个等分点m作所述轴线的垂面,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外侧面与所述垂面的数条交线,定义数条交线组合构成交线数组z,同时测量每条交线的长度;
步骤二: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定义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为z0,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为标准,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则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b×c)/cosα;当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向方向一致时,则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此时,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等于其实际宽度Wa,即预浸丝束铺放的实际宽度Wa=b×c;其中:b为预浸丝宽度,mm;c为预浸丝根数;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轨迹的条数为N,则
Figure FDA0000379389230000051
其中,Lmin为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长度,mm;
Figure FDA0000379389230000053
表示取舍去小数点后的整数;αmin为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min的取值范围为0-90°;设定交线数组z中的各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为αz,则
α z = arccos ( L z ( b × c ) · N ) ( 1 ≤ c ) - - - ( 2 )
其中,Lz为交线的长度;
步骤三、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1);过起始点Az0作垂直于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相邻的交线z1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0
步骤(2);辅助面Pz0与交线z1交于辅助交点Pt1,此辅助交点Pt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3);在交线z1上,作与辅助交点Pt1相距长度为l1的一点即A1
其中:l1=Az0与Pt1之间的距离×tgα1,所述α1即为交线z1上过点A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4);以点A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1作垂直于与所述交线z1相邻的一条交线z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1
步骤(5);辅助面P1与交线z2交于辅助交点Pt2,此辅助交点Pt2为与所述交线z1上的点A1相邻的一点;
步骤(6);在交线z2上,作与辅助交点Pt2相距长度为l2的一点即A2
其中:l2=A1与Pt2之间的距离×tgα2,所述α2即为交线z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此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k相距长度为lk的一点即Ak
其中:lk=Ak-1与Ptk之间的距离×tgαk,所述αk即为交线z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四: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步骤三得到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为起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二条轨迹上的点,然后以所述第二条轨迹上的点为初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三条轨迹上的点,并依次类推,最后,依次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各条轨迹上的点;
其中,Wez=(b×c)/cosαz    (3)
步骤五:制作轨迹线;
将经步骤三确定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初始轨迹上的所有点及步骤四确定的各条轨迹上的所有点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锥壳类零件自动纤维铺放所需的各条轨迹线。
3.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获取非可展曲面零件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可展曲面零件为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所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轴线为曲线,与所述轴线垂直的截面均为圆截面,圆截面周长的大小是连续变化的,周长最小的圆截面出现在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的中部;
将所述轴线等分成m-1份,过数个等分点m作所述轴线的垂面,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外侧面与所述垂面的数条交线,定义数条交线组合构成交线数组z,同时测量每条交线的长度;
步骤二:计算每条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定义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为z0,以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为标准,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则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b×c)/cosα;当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方向与轴向方向一致时,则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为0°,此时,预浸丝束铺放的有效宽度We等于其实际宽度Wa,即预浸丝束铺放的实际宽度Wa=b×c;其中:b为预浸丝宽度,mm;c为预浸丝根数;设定预浸丝束的铺放轨迹的条数为N,则
Figure FDA0000379389230000071
其中,Lmin为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长度,mm;表示取舍去小数点后的整数;αmin为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αmin的取值范围为0-90°;设定交线数组z中的各交线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为αz,则
α z = arccos ( L z ( b × c ) · N ) ( 1 ≤ c ) - - - ( 2 )
其中,Lz为交线的长度;
步骤三、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
首先,选择轴线所在的平面与交线数组z中周长最短的交线z0相交的一个交点Az0为起始点,其次,确定初始轨迹上的点,所述初始轨迹上的点是按以下步骤确定的:
步骤(1);过起始点Az0作垂直于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的上下相邻两条交线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0;所述上下相邻两条交线分别是上交线z0-1和下交线z0+1
步骤(2);辅助面Pz0与所述下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3);在下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下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4);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下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5);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6);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次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k相距长度为lz+k的一点即Az+k
其中:lz+k=Az+(k-1)与Ptz+k之间的距离×tgαz+k,所述αz+k即为交线z0+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下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7);步骤(1)中的辅助面Pz0与所述上交线z0-1交于辅助交点Ptz-1,此辅助交点Ptz-1为与所述周长最短的交线z0上的起始点Az0相邻的一点;
步骤(8);在上交线z0-1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1相距长度为lz-1的一点Az-1
其中:lz-1=Az0与Ptz-1之间的距离×tgαz-1,所述αz-1即为上交线z0-1上过点Az-1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
步骤(9);以点Az-1为起始点,过起始点Az-1作垂直于与所述上交线z0-1相邻的一条交线z0-2所在平面的辅助面Pz-1
步骤(10);辅助面Pz-1与交线z0-2交于辅助交点Ptz-2,此辅助交点Ptz-2为与所述交线z0-1上的点Az-1相邻的一点;
步骤(11);在所述交线z0-2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2相距长度为lz-2的一点即Az-2
其中:lz-2=Az-1与Ptz-2之间的距离×tgαz-2,所述αz-2即为交线z0-2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之后,依次类推,最后在所述交线z0-k上,作与所述辅助交点Ptz-k相距长度为lz-k的一点即Az-k
其中:lz-k=Az-(k-1)与Ptz-k之间的距离×tgαz-k,所述αz-k即为交线z0-k上的预浸丝束的铺放参考角,上述式中k为正整数,k=1,2,3……n;最后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以周长最短的交线z0至该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上端面之间的各交线上的所有初始轨迹上的点;由此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
步骤四:确定其它轨迹上的点;
首先,以步骤三得到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的初始轨迹上的点为起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二条轨迹上的点,然后以所述第二条轨迹上的点为初始点,间隔距离Wez作第三条轨迹上的点,并依次类推,最后,依次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各条轨迹上的点;
其中,Wez=(b×c)/cosαz    (3)
步骤五:制作轨迹线;
将经步骤三确定的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外侧壁上的初始轨迹上的所有点及步骤四确定的各条轨迹上的所有点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即得到非可展曲面变截面接头类零件自动纤维铺放所需的各条轨迹线。
CN201110459960.0A 2011-12-31 2011-12-31 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 Active CN102529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9960.0A CN102529115B (zh) 2011-12-31 2011-12-31 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9960.0A CN102529115B (zh) 2011-12-31 2011-12-31 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115A CN102529115A (zh) 2012-07-04
CN102529115B true CN102529115B (zh) 2014-04-02

Family

ID=4633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9960.0A Active CN102529115B (zh) 2011-12-31 2011-12-31 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91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2349B2 (en) * 2014-03-20 2018-10-30 The Boeing Company Placement of prepreg tows in high angle transition regions
CN103978698B (zh) * 2014-05-21 2016-03-30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带端框的复合材料锥形壳体成型方法
CN107310169B (zh) * 2017-06-09 2019-10-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曲面上两点之间测地线的铺丝方法
CN107330170A (zh) * 2017-06-16 2017-11-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类回转体构件形心的自动铺丝轨迹切片环生成算法
CN110781588B (zh) * 2019-10-17 2022-06-14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螺旋面与回转体曲面相交生成铺丝角度参考线方法
CN111037950B (zh) * 2019-12-11 2022-01-21 湖北吉利太力飞车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成型的连续等厚度铺层方法及成型件和应用
CN111231288B (zh) * 2020-01-17 2021-12-1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橡胶缠绕成型胶带宽度计算方法
CN111497283A (zh) * 2020-03-25 2020-08-07 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苏州)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材料压力隔框的自动铺丝路径规划方法
CN111361179A (zh) * 2020-03-30 2020-07-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复杂大曲率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CN111832172B (zh) * 2020-07-13 2022-05-24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等测地曲率曲线的自动铺带轨迹规划方法
CN112060630B (zh) * 2020-07-15 2022-01-11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自动铺丝技术的铺层理论厚度测算方法
CN112571835B (zh) * 2020-10-30 2022-09-27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一种适应于自动倾斜铺放的高效示教编程工艺方法
CN113408105B (zh) * 2021-05-24 2022-10-18 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曲面结构上材料应力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454518B (zh) * 2022-02-14 2023-06-23 鲁东大学 一种圆管结构纤维自动铺放方法及系统
CN114670468B (zh) * 2022-03-18 2023-11-03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贴膜面和压辊性能的丝束铺放参数调整方法
CN117901444A (zh) * 2022-10-10 2024-04-19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优化自动铺放预浸料丝束过程中的参数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99545A1 (fr) * 2002-05-29 2003-12-04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Appareil et procede d'application d'une bandelette sur une surface rotative
CN1911637A (zh) * 2006-08-31 2007-02-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平辊排纱的纤维缠绕方法
CN1919585A (zh) * 2006-09-08 2007-0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六坐标联动纤维缠绕机
CN101304860A (zh) * 2005-07-22 2008-11-12 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以tfp工艺生产具有几乎可任选的表面几何形状的纤维预成型件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99545A1 (fr) * 2002-05-29 2003-12-04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Appareil et procede d'application d'une bandelette sur une surface rotative
CN101304860A (zh) * 2005-07-22 2008-11-12 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以tfp工艺生产具有几乎可任选的表面几何形状的纤维预成型件的装置
CN1911637A (zh) * 2006-08-31 2007-02-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平辊排纱的纤维缠绕方法
CN1919585A (zh) * 2006-09-08 2007-0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六坐标联动纤维缠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115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9115B (zh) 非可展曲面零件自动纤维铺放变角度轨迹规划方法
CN104200087B (zh) 用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寻优及特征调优的方法及系统
CN105701282B (zh) 一种多管组安装框架基于bim的预制施工方法
KR960013363B1 (ko) 네트워크 다이어그램 자동생성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8182301A (zh) 一种基于拓扑图自动布局的电缆网分支图制作方法
CN110222395A (zh) 一种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封头厚度计算方法
CN102331714B (zh) 球头立铣刀s形刃曲线的形成方法
CN103310699A (zh) 一种提取道路的线形参数的方法
CN106363057B (zh) 空间弯扭钢管构件的制作方法
CN104374515B (zh) 一种反射型光纤压力传感器探头中光纤束的布置结构
CN105043896A (zh) 水下缆弯曲刚度的测试方法
CN107310169A (zh) 一种基于曲面上两点之间测地线的铺丝方法
CN110010119A (zh) 一种声学超表面结构及声涡旋波发生器
CN102946610B (zh) 一种微波网络规划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58300A (zh) 设计火力发电厂电缆通道中电缆桥架的方法
CN105260560B (zh) 一种带沟槽的复合材料管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4516914A (zh) 识别时间序列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32185A (zh) 一种植物纤维横截面积的测量方法
CN206804938U (zh) 一种自承重皮线光缆
CN205230610U (zh) 一种多毛细管x射线平行束光学器件
CN106776948A (zh) 轨迹线组特征线提取方法
CN203217136U (zh) 一种微束管内椭圆形平行加强件易分支光缆
CN100457381C (zh) 椭圆蜗壳的大小圆展开及成形方法
CN105459413B (zh) Frp箍筋的制造方法
CN109235775B (zh) 一种三角形透光混凝土导光柱模块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