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1189A - 一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21189A CN102521189A CN2011104074316A CN201110407431A CN102521189A CN 102521189 A CN102521189 A CN 102521189A CN 2011104074316 A CN2011104074316 A CN 2011104074316A CN 201110407431 A CN201110407431 A CN 201110407431A CN 102521189 A CN102521189 A CN 1025211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dio
- signal
- cpld
- exchange chip
- c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31 tempor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00 time series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令CPLD与交换芯片及物理层PHY器件分别相连,所述交换芯片与所述PHY器件之间,通过CPLD中转传输MDC时钟信号和MDIO信号;所述CPLD跟踪和识别从交换芯片输入CPLD的MDC时钟信号;在对应于需要转换的MDIO信号的MDC时钟范围内,对输入CPLD的MDIO信号进行转换;并按照原有时序传输转换后的MDIO信号。该方法实现了MDIO接口信号的转换,能够转换PHY器件地址,实现交换芯片与PHY器件的地址匹配,而且该转换不需要更改MDC信号和MDIO信号的时序,不影响正常MDIO操作流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管理数据输入输出(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太网通信中,中央处理器(CPU)对物理层(PHY)器件的操作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CPU直接对PHY器件进行读写寄存器控制;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交换芯片对PHY器件进行读写寄存器控制。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第一种方式的优点是对PHY器件的操作清晰明了;缺点是需要CPU实现PHY器件的控制接口的模拟工作,需要占用CPU资源,并且使整个软件结构错乱。
第二种方式的优点是软件结构清晰,不需要CPU模拟PHY器件的控制接口;缺点是,通常情况下,交换芯片厂家和PHY器件厂家并不是同一厂家,不同厂家的交换芯片和PHY器件的地址定义可能不同,造成地址匹配问题。
对于第二种方式,交换芯片对于PHY器件的控制方式如图1所示,交换芯片中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AC)通过IEEE802.3定义的MDIO接口实现对PHY器件的控制,该接口包括两个引脚:管理数据时钟(MDC)和MDIO;交换芯片的MDC引脚与PHY器件的MDC引脚连接,交换芯片的MDIO引脚与PHY器件的MDIO引脚链接。MDC是管理数据的时钟输入,MDIO是管理数据的输入输出双向接口,MDIO引脚收发的管理数据是与MDC引脚输入的时钟同步的。
MDIO接口的具体工作过程如图2、3所示。
图2为典型MDC/MDIO读操作示意图,图2中,MDC为持续的时钟信号;MDIO(STA)为MDIO接口的主控端即交换芯片的MDIO引脚端,MDIO(PHY)为MDIO的MDIO接口的从属端,即PHY器件的MDIO引脚端,在空闲(Idle)时,MDIO(STA)端与MDIO(PHY)端均为高阻态(Z);之后MDIO(STA)端输出2比特开始标识码(Start)“01”表示操作开始,接下来输出2比特的操作码(Opcode)“01”表示此操作为读操作,接下来是5比特PHY器件的地址(PHY Address)表示此操作需要操作的PHY器件的地址,及5比特寄存器地址(Rigister Address)表示此操作需要操作的PHY器件的寄存器的地址;在之后的2个时钟周期,用于MAC层进行具体PHY器件的访问,此段时间内,MDIO的数据传输方向可以改变,称为状态转换域(TA);对于读操作,在TA的第一比特时MDIO(STA)端进入高阻态,第二比特时,MDIO的数据传输方向转换,由MDIO(PHY)端输出“0”;之后,由MDIO(PHY)端输出16比特的寄存器数据(Rigister Data),输出完毕后恢复Idle状态,此时MDIO(PHY)端也进入高阻态。
图3是典型MDC/MDIO写操作示意图,与图2的区别在于,其中操作码为“10”表示写操作,TA中MDIO的数据传输方向不变,MDIO(STA)端在TA域输出“10”;由于不需要MDIO(PHY)端输出信号,其一直处于高阻态,因此在图3中未示出MDIO(PHY)端的情况。
另外,在不同的应用中,在输出开始码之前,可能会输出N个前导码,即交换芯片的MDC引脚正常输出时钟信号,MDIO引脚输出N个高电平信号“1”之后再开始输出开始码。这个数字N,不同厂家的交换芯片可能会不同,如某芯片厂家设定的N为32。
从上述的MDIO接口工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如果交换芯片与PHY器件的地址不匹配,即交换芯片认为PHY器件的地址与PHY器件的实际地址不一样,则交换芯片通过MDIO接口控制PHY器件的读写操作将无法正确进行。例如某交换芯片对外部PHY的操作设定中,PHY器件地址0x18是保留给管理口的地址,而外部PHY器件地址是从0x19开始的,但是某些PHY器件,它的各个PHY器件的地址定义是有限制的,以双PHY器件为例,通常要求第一个PHY器件地址的末位必须为0,第二个PHY器件地址的末位必须为1,其余位只要两个地址相同即可。这时,如果交换芯片读取第一个PHY器件的数据时,会通过MDC/MDIO输出PHY器件地址为0x19,那么由于末位为1,则会将第二个PHY器件的数据送给交换芯片,这样,对两个PHY器件的操作就完全颠倒了,造成操作错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可以在交换芯片与PHY器件之间地址不匹配的情况下,通过CPLD将MDIO接口信号中的PHY器件地址部分进行转换,从而实现地址匹配。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所述CPLD与交换芯片及物理层PHY器件分别相连,所述交换芯片与所述PHY器件之间,通过CPLD中转传输MDC时钟信号和MDIO信号;
所述CPLD跟踪和识别从交换芯片输入CPLD的MDC时钟信号;
在对应于需要转换的MDIO信号的MDC时钟范围内,对输入CPLD的MDIO信号进行转换;并按照原有时序传输转换后的MDIO信号。
较佳地,所述跟踪和识别从交换芯片输入CPLD的MDC时钟信号,包括:
使用CPLD的主时钟对所述MDC时钟信号打拍计数,
MDIO操作开始时计数开始,计数值在每一个MDC时钟信号的下沿,计数加1,MDIO操作结束后计数结束,计数值清零。
较佳地,所述CPLD的主时钟频率大于MDC时钟频率。
较佳地,所述对MDIO信号进行转换,包括:
对MDIO信号进行置0、置1和/或取反。
较佳地,所述需要转换的MDIO信号为PHY器件地址信号。
较佳地,所述对应于需要修改的MDIO信号的MDC时钟范围,包括:
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5至+9的计数数值范围。
较佳地,所述按照原有时序传输转换后的MDIO信号,包括:
对于MDIO写操作,在所述计数开始到结束过程中,保持CPLD与交换芯片连接的引脚始终为信号输入状态,与PHY器件连接的引脚始终为信号输出状态。
较佳地,所述按照原有时序传输转换后的MDIO信号,包括:
对于MDIO读操作,使CPLD与交换芯片连接的引脚在所述计数数值小于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14时为信号输入状态;在所述计数数值大于等于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14并且小于等于前导码数值+32时为信号输出状态;
使CPLD与PHY器件连接的引脚在所述计数数值小于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15时为信号输出状态;在所述计数数值大于等于前导码数值+15并且小于等于前导码数值+32时为信号输入状态。
较佳地,所述MDIO操作类型,根据处于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3至+4的计数数值范围内的2比特MDIO信号确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的这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不仅实现了MDIO接口信号的转换,能够转换PHY器件地址,实现交换芯片与PHY器件的地址匹配,而且该转换不更改MDC信号和MDIO信号的时序,在CPLD内部无需实现MDIO接口,只是对经过其内部的MDIO信号进行转换,这样不会影响交换芯片对PHY器件的寄存器的操作时间;而如果使用常用的模拟接口方式,如CPLD来模拟MDC/MDIO接口,那么当交换芯片想读取PHY寄存器中的数据时,CPLD要先模拟MDC/MDIO主接口去读取PHY寄存器中的数据,然后再将数据传给交换芯片,但是此时,已经错过交换芯片的读操作时间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通过交换芯片控制PHY器件的硬件连接示意图。
图2是典型MDC/MDIO读操作时序波形示意图;
图3是典型MDC/MDIO写操作时序波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地址转换的硬件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地址转换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MDIO写操作时序波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MDIO读操作时序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CPLD对从交换芯片的MDIO接口输出的PHY器件地址进行转换,且该转换不更改MDC和MDIO接口的时序,在CPLD内部不实现MDIO接口,只是对经过其内部的PHY器件地址信号进行转换后,再送出给具体PHY器件,本发明通过一个较高频时钟对MDIO信号进行操作,不影响MDIO的时序,因此不会影响交换芯片中MAC器件对PHY器件的寄存器的操作时间。
图4为本发明的地址转换方法硬件连接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CPLD内部,预先定义4个输入输出信号,MDC_S、MDIO_S、MDC_P、MDIO_P;MDC_S是输入信号,MDC_P是输出信号,MDIO_S和MDIO_P是双向信号,当然也可以都是双向信号。
本发明中,引脚以其传输的信号命名,即交换芯片的MDC引脚与CPLD的MDC_S引脚相连,交换芯片的MDIO引脚与CPLD的MDIO_S引脚相连;PHY器件的MDC引脚与CPLD的MDC_P引脚相连,PHY器件的MDIO引脚与CPLD的MDIO_P引脚相连。
具体地,交换芯片的MDC时钟信号通过其MDC引脚传输到CPLD的MDC_S引脚,CPLD对其不进行处理,直接从MDC_P引脚送出给PHY器件的MDC引脚;交换芯片输出的MDIO信号通过其MDIO引脚传输到CPLD的MDIO_S引脚,经CPLD内部对MDIO信号中需要转换的部分,例如PHY器件地址部分进行转换后,通过MDIO_P引脚传输到PHY器件的MDIO引脚,同理从PHY器件输出的MDIO信号从PHY器件的MDIO引脚传输到CPLD的MDIO_P引脚,CPLD直接将该MDIO信号通过其MDIO_S引脚传输到交换芯片的MDIO引脚,或者也可以对该信号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MDIO信号通过其MDIO_S引脚传输到交换芯片的MDIO引脚。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跟踪和识别从交换芯片输入CPLD的MDC时钟信号;
为实现对MDIO信号的转换,特别是MDIO信号中的PHY器件地址部分进行转换,首先需要知道MDIO信号处在什么工作阶段,以PHY器件地址转换为例,需要知道MDIO信号中什么时候处于输出PHY器件地址的状态,从而通过改变PHY器件地址的输出信号达到PHY器件地址匹配的目的。由于MDIO信号是与MDC时钟信号同步的,所以可以通过对输入CPLD的MDC时钟信号,如从CPLD的MDC_S引脚输入的MDC信号进行识别和跟踪,来获取PHY器件地址输出状态的时钟信息。
具体对MDC时钟信号的识别跟踪方法可以通过CPLD的主时钟CLK_M对MDIO信号打拍计数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MDIO接口的主控端是通过MDC信号的下降沿将MDIO信号送出,所以在CPLD中可以对从MDC_S引脚接收到的MDC信号的下降沿计数,每遇到一个下降沿,计数加1,从一个MDIO接口操作周期开始时开始计数(前导部分可以计数也可以不计),直到操作周期结束后清零,直到下一个MDIO接口操作到来,再重新计数。例如使用CPLD主时钟对MDIO接口信号打拍,一般来说由于第一拍信号与第二拍信号的间隔可能比较短,所以可以采用第二拍和第三拍信号开始对MDC信号下降沿的计数。
在CPLD内部使用的CPLD主时钟的频率在权衡CPLD性能及晶振可选性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较高的频率,推荐频率为50MHZ,最小也不应小于25MHZ。因为通常情况下,MDC的频率为2.5MHZ,为了不影响原信号的时序,CPLD使用的时钟频率要稍高一些。另外,对于更改PHY器件地址后的MDIO信号,难免会有毛刺出现,但是通过时序分析得到的结果来看,较高时钟频率下产生的毛刺周期,以及毛刺出现的位置,对于PHY器件用MDC信号上升沿来采样MDIO信号的情况来说,并不会影响PHY器件对于MDIO信号的采集,由改变MDIO信号可产生的毛刺可以忽略。
步骤502,在对应于需要转换的MDIO信号的MDC时钟范围内,对MDIO信号进行转换;
由于知道MDIO接口工作流程,即对应在什么MDC时钟周期范围内发送什么信号,因此,通过识别和跟踪MDC信号,即可以知道MDIO信号中需要修改的部分在哪个MDC时钟范围内,同样以PHY器件地址转换为例,只要在对应MDIO信号中PHY器件地址的输出这段MDC时钟范围内,对MDIO信号进行修改,即可实现PHY器件地址的转换。具体到采用CPLD主时钟计数方式识别和跟踪MDC信号来说,本步骤可以根据该计数来确定PHY器件地址数据是在哪个计数范围内发送,此时改变这个计数范围内的MDIO信号即可实现PHY器件地址的转换。
具体改变MDIO信号的方法可以通过对MDIO信号置0、置1、或者取反等操作实现。具体操作可以根据具体转换需要而定。
步骤503,按照原有时序传输转换后的MDIO信号。
对于经过转换后的MDIO信号,不对时序进行改变,所以不会影响正常的MDIO接口工作流程。
另外,在具体将转换后的MDIO信号传输给相应的器件时,需要保证传输方向正确。MDIO信号的工作流程中,MDC信号一直不变,所以CPLD的MDC引脚的信号传输方向固定,只要保持从交换芯片到PHY器件的方向即可,不需要特别控制,而MDIO信号在读操作时,信号传输方向会有变化,也就是说,在本步骤中,需要根据MDC信号的时序信息来确定MDIO_S信号和MDIO_P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向,具体地,当为写操作时,MDIO_S信号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一直是输入,MDIO_P一直是输出,当为读操作时,MDIO_S信号在前阶段是输入信号,后阶段是输出信号,MDIO_P信号在前阶段是输出信号,后阶段是输入信号,MDIO信号的传输方向都可以通过上述对MDC时钟信号的打拍计数来确定。
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需要将PHY器件地址0X19转换为0X18、将PHY器件地址0X1A转换为0X19;CPLD采用50MHZ时钟频率为MDC信号打拍计数,交换芯片前导码为32比特为例。
对于写操作,如图6所示,图中,MDIO_S1是操作PHY器件地址为0X19的PHY器件的波形信号,MDIO_S2是操作PHY器件地址为0X1A的PHY器件的波形信号,MDC为时钟信号,CNT_NEG是MDC信号的打拍计数,计数1~32是32比特的前导码,由于前导码对于MDIO操作没有实际意义,图中省去了计数1~31的部分;33、34是MDIO操作的开始标识码(Start),之后依次是35~36的操作码(Opcode),37~41的PHY器件地址(PHY Address),42~46寄存器地址(Rigister Address),47~48的状态转换域(TA),49~64的寄存器数据(RigisterData),CNT_NEG计数到64之后该MDIO操作结束,CNT_NEG清零。
对于CNT_NEG计数值来说,具体数值受不同前导码的影响,会有不同,但是由于MDIO接口读写操作的时序是固定的,所以,只要确定了前导码,读写操作中各个不同阶段的CNT_NEG计数数值就是确定的,例如开始标识码是前导码之后的两个时钟周期,所以其CNT_NEG计数范围就是(前导码+1~前导码+2);PHY器件地址是开始标识码及操作码之后的5个时钟周期,所以其CNT_NEG计数范围就是(前导码+5~前导码+9),其它的阶段以此类推,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将PHY器件地址0X19更改为0X18,0X1A更改为0X19,具体比特位信号的变化如表1所示。
原PHY器件地址 | 更改后PHY器件地址 |
11001 | 11000 |
11010 | 11001 |
表1:PHY器件地址比特位变化表
由表1可以看出,对于这两个PHY器件地址的转换,只需要将第1比特位置“0”,第0比特位取反即可。具体地,当CNT_NEG的计数值等于40时,无论MDIO_S信号此时为“1”还是为“0”,都将其置为“0”;当CNT_NEG的计数值等于41时,将MDIO_S信号取反,“0”取反为“1”,“1”取反为“0”。然后,将处理过的信号作为MDIO_P信号,从CPLD中送出给PHY器件。在MDIO读操作中,对于PHY器件地址转换的处理方式与此相同,另外,对于其它操作阶段的MDIO信号的修改方法相同,只要确定了CNT_NEG的计数值,采用置0、置1和/或取反等操作方式,即可实现信号的修改。
另外,在进行信号转换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控制MDIO_S信号和MDIO_P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向。
对于MDIO写操作来说,这两个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向很清晰,MDIO_S信号在整个操作中一直为输入,MDIO_P信号在整个操作中一直为输出。因此如图6所示,从CNT_NEG计数开始时,令控制MDIO_S输入输出方向的信号TRI_4_MDIO_S的波形一直为高电平“1”(表示输入),直到CNT_NEG的计数清零后转为高阻态(Z);令控制MDIO P输入输出方向的信号TRI_4_MDIO_P的波形一直为低电平“0”(表示输出),直到CNT_NEG的计数清零后转为高阻态,这样即可实现。
对于读操作,如图7所示;关于处理PHY器件地址转换的操作参见对图6的相关描述部分。对于图7的描述,重点放在处理MDIO_S和MDIO_P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向上。
因为MDIO读操作需要PHY器件返回寄存器的数据值,所以,此时MDIO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向是会变化的。在TA状态转换域之前,MDIO_S信号一直都是输入,但是在TA的第二个时钟周期,MDIO_S信号的状态应该转为输出,输出值是MDIO_P信号的输入值。在TA状态转换域之前,MDIO_P信号一直都是输出,输出值为MDIO_S信号,但是在TA的第二个时钟周期,MDIO_P信号的状态应该转为输入,并且将此输入值送给MDIO_S信号。关于此处的处理,需要依据Opcode的值和CNT_NEG的计数值来决定TRI_4_MDIO_S信号,和TRI_4_MIDO_P信号。
具体地,当判断Opcode为读操作时,则当CNT_NEG的数值在小于46(前导码+14,后面数值以此类推,不再详述)的时候,TRI_4_MDIO_S信号为“1”,代表此时MDIO_S信号为输入,当CNT_NEG的数值大于等于47并且小于等于64时,TRI_4_MDIO_S信号为“0”,代表此时MDIO_S信号为输出。对于MDIO_P信号输入输出方向的控制,当CNT_NEG的数值在小于47的时候,TRI_4_MDIO_P信号为“0”,代表此时MDIO_P信号为输出,当CNT_NEG的数值大于等于47并且小于等于64时,TRI_4_MDIO_P信号为“0”,代表此时MDIO_P信号为输入。详见图7中信号TRI_4_MDIO_S和信号TRI_4_MDIO_P。
由上述的实施例可见,本发明的这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不仅实现了MDIO接口信号的转换,能够转换PHY器件地址,实现交换芯片与PHY器件的地址匹配,而且该转换不更改MDC信号和MDIO信号的时序,在CPLD内部无需实现MDIO接口,只是对经过其内部的MDIO信号进行转换,这样不会影响交换芯片对PHY器件的寄存器的操作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通过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管理数据输入输出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所述CPLD与交换芯片及物理层PHY器件分别相连,所述交换芯片与所述PHY器件之间,通过CPLD中转传输管理数据时钟MDC时钟信号和MDIO信号;
所述CPLD跟踪和识别从交换芯片输入CPLD的MDC时钟信号;
在对应于需要转换的MDIO信号的MDC时钟范围内,对输入CPLD的MDIO信号进行转换;并按照原有时序传输转换后的MDIO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和识别从交换芯片输入CPLD的MDC时钟信号,包括:
使用CPLD的主时钟对所述MDC时钟信号打拍计数,
MDIO操作开始时计数开始,计数值在每一个MDC时钟信号的下沿,计数加1,MDIO操作结束后计数结束,计数值清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LD的主时钟频率大于MDC时钟频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MDIO信号进行转换,包括:
对MDIO信号进行置0、置1和/或取反。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要转换的MDIO信号为PHY器件地址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于需要修改的MDIO信号的MDC时钟范围,包括:
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5至+9的计数数值范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原有时序传输转换后的MDIO信号,包括:
对于MDIO写操作,在所述计数开始到结束过程中,保持CPLD与交换芯片连接的引脚始终为信号输入状态,与PHY器件连接的引脚始终为信号输出状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原有时序传输转换后的MDIO信号,包括:
对于MDIO读操作,使CPLD与交换芯片连接的引脚在所述计数数值小于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14时为信号输入状态;在所述计数数值大于等于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14并且小于等于前导码数值+32时为信号输出状态;
使CPLD与PHY器件连接的引脚在所述计数数值小于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15时为信号输出状态;在所述计数数值大于等于前导码数值+15并且小于等于前导码数值+32时为信号输入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DIO操作类型,根据处于交换芯片的前导码数值+3至+4的计数数值范围内的2比特MDIO信号确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74316A CN102521189A (zh) | 2011-12-08 | 2011-12-08 | 一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74316A CN102521189A (zh) | 2011-12-08 | 2011-12-08 | 一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21189A true CN102521189A (zh) | 2012-06-27 |
Family
ID=46292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074316A Pending CN102521189A (zh) | 2011-12-08 | 2011-12-08 | 一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21189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7862A (zh) * | 2013-01-18 | 2013-05-15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逻辑器件及其mdio数据发送方法 |
CN103246628A (zh) * | 2013-05-15 | 2013-08-1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Smi接口管理方法及可编程逻辑器件 |
CN103630987A (zh) * | 2013-11-20 | 2014-03-12 | 深圳市易飞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Cfp光模块及其mdio接口电路 |
CN104348756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交换机系统 |
CN111061673A (zh) * | 2019-11-15 | 2020-04-24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9369A (zh) * | 2003-09-16 | 2005-03-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物理地址转换装置及转换方法 |
-
2011
- 2011-12-08 CN CN2011104074316A patent/CN10252118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9369A (zh) * | 2003-09-16 | 2005-03-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物理地址转换装置及转换方法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7862A (zh) * | 2013-01-18 | 2013-05-15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逻辑器件及其mdio数据发送方法 |
CN103107862B (zh) * | 2013-01-18 | 2016-02-24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逻辑器件及其mdio数据发送方法 |
CN103246628A (zh) * | 2013-05-15 | 2013-08-1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Smi接口管理方法及可编程逻辑器件 |
CN103246628B (zh) * | 2013-05-15 | 2016-03-16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Smi接口管理方法及可编程逻辑器件 |
CN104348756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交换机系统 |
CN104348756B (zh) * | 2013-08-08 | 2019-06-07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交换机系统 |
CN103630987A (zh) * | 2013-11-20 | 2014-03-12 | 深圳市易飞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Cfp光模块及其mdio接口电路 |
CN103630987B (zh) * | 2013-11-20 | 2015-11-18 | 深圳市易飞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Cfp光模块 |
CN111061673A (zh) * | 2019-11-15 | 2020-04-24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1061673B (zh) * | 2019-11-15 | 2023-08-11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47896B (zh) | 一种基于以太网加载fpga和dsp的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2521189A (zh) | 一种通过cpld实现mdio接口信号转换的方法 | |
US6603330B1 (en) | Configuring digital functions in a digital configurable macro architecture | |
KR101496672B1 (ko) | 모바일 인더스트리 프로세서 인터페이스 | |
CN102262604B (zh) | 一种并发访问方法、系统及接口装置 | |
CN105607570B (zh) | 一种多协议兼容的多路信号采集系统 | |
CN102023956A (zh) | 集成电路芯片中串行外设从器件接口结构及数据读写方法 | |
CN101963808B (zh) | 一种支持多种现场总线协议的系统的实现方法 | |
CN110515891B (zh) | 一种fpga芯片及其配置方法 | |
CN104156333A (zh) | 一种基于fpga的uart多接口扩展系统和方法 | |
US11226917B2 (en) | Translation-base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home bus system (HBS) circuit,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02567272B (zh) | 一种提高spi接口电路工作频率的方法 | |
CN104050135B (zh) | 同步化从核心至物理接口的数据传输 | |
CN107066419B (zh) | 可扩展的自适应n×n通道数据通信系统 | |
CN113190291A (zh) | 一种基于片上网络数据采集的可配置协议转换系统及方法 | |
CN112597097A (zh) | 一种pxie接口的adc数据采集卡及其应用方法、介质 | |
CN105635130A (zh) | 多协议兼容的多路信号采集系统 | |
CN100452885C (zh) | 一种基于pci的高速码流播放和接收装置 | |
CN105472782A (zh) | 一种无线通讯终端 | |
CN102882623B (zh) | 基于fpga的可配置的时钟频率合成装置 | |
CN115079674B (zh) | 一种信号模拟系统及方法 | |
CN102778645B (zh) | 一种jtag主控制器及其实现方法 | |
CN115577725A (zh) | 一种多协议uhf rfid读写器基带信号处理soc芯片 | |
CN103347023A (zh) | 一种工业现场环境下hdlc通信控制器 | |
CN112711553A (zh) | 一种总线与uart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