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7375A - 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7375A
CN102517375A CN2012100064042A CN201210006404A CN102517375A CN 102517375 A CN102517375 A CN 102517375A CN 2012100064042 A CN2012100064042 A CN 2012100064042A CN 201210006404 A CN201210006404 A CN 201210006404A CN 102517375 A CN102517375 A CN 102517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um
kapillary
microorganism
target microorganism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64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7375B (zh
Inventor
刘辉
时玉雯
杨月莲
单晓英
李晓东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DESEA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ENTRE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DESEA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ENT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DESEA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ENTRE filed Critical JINAN DESEA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ENTRE
Priority to CN 2012100064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173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17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7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7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73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分离或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填装毛细管:以毛细管为容器,装载培养基;(2)微生物检测:将上述填装后的毛细管的一端接入待检样本或待检样本的稀释液或增菌液中,或:将待检样本接入毛细管的一端,培养0<t≤96h后,观察是否有菌生长或是否有特异性反应,然后判断是否含有目标微生物。本发明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大部分菌属的检测或分离时间由现有技术中的36~48小时缩短为12~24小时,具有快速、高效、省时省力、特异性好、敏感性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检验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分离培养主要是预增菌、增菌、选择性平板分离培养的方法,上世纪七十年代,以酶底物法显色为基本原理的显色培养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致病菌分离培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基本原理为选择性增菌,划线分散成单个菌体,单菌体生长为单菌落并分解显色底物显色,需要两步,且需要大量的培养基及有经验的人工划线技术,耗时36-48小时。而众所周知,在化学物质和生物大分子分离过程中,以色谱层析或电泳为基本原理的分离方法快速省时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比较高。但由于微生物不具溶解性,无法进行分配,因此不可能利用色谱层析。而且由于微生物个体太大无法进行有效常规电泳,有些科学家摸索了高效毛细管电泳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分离致病性球菌,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方面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受生长环境、条件和生长时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种微生物会表现比较大的荷质比差异性,导致重现性很低,大大限制了它的适用性。
那么是否可以想一种办法间接模拟色层原理呢?就如数字模拟信号解决数字信号的问题。从文献分析,导管装入半固体琼脂,一端接种沙门氏菌,可以在毛细管另一端解离出具有鞭毛的沙门氏菌;或在一端接种某菌种,导管中若添加某化学物质,可以检测其对该物质的趋药性。因此可否设计以微生物的运动性或趋药性为基本动力(模拟色谱层析中的动力),以选择性杂菌抑制剂为选择性基础物质(模拟色谱层析中的固相分配剂),以半固体琼脂为载体(模拟色谱层析中液相分配剂)的基本方法,即把毛细管一端放入样品增菌液,混合菌体经过装有特异性比较强的选择性杂菌抑制剂的半固体琼脂毛细管,随着混合菌体向前生长移动会受到反复的抑制性选择,最终杂菌会被全抑制,理论上讲最后目标菌会被彻底释放到毛细管另一端,如此就类似化学成分在色谱中不断进行再分配的结果,从而实现目标菌的快速高效分离。且从理论上分析,一大部分微生物具有鞭毛,具运动性;其它微生物可以利用其趋药性,因此动力上能够保证;而且从目前选择性培养基,如科玛嘉类显色培养基的显色选择性来分析,对大多数致病微生物可以筛选到特异性比较强的选择性杂菌抑制物质。因此用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法理论上可以分离大部分微生物。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可用于检测或筛选微生物,检测或分离时间由现有技术中的36~48小时缩短为12~24小时,具有快速、高效、省时省力、特异性好、敏感性强等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分离或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填装毛细管:以毛细管为容器,装载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为半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中含有供目标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所述培养基中含有或不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或/和目标微生物显色剂;
(2)微生物检测:将上述填装后的毛细管的一端接入待检样本或待检样本的稀释液或增菌液中,或:将待检样本接入毛细管的一端,培养0<t≤96h后,进行以下操作之一:
①当培养基中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时,直接观察毛细管的另一端,判断是否有菌生长落,若有菌生长,则证明待检样本中含有目标微生物,若无,反之;
②当培养基中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时,直接观察毛细管的另一端,判断是否有菌生长,若有菌生长,则证明待检样本中含有目标微生物,将菌接种至目标微生物的常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或培养,若无,反之;
③当培养基中含有目标微生物显色剂时,直接观察毛细管的另一端,判断是否有特异显色反应,若有特异显色反应,则证明待检样本中含有目标微生物,若无,反之;
④当培养基中不含有目标微生物显色剂,含有或不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时,观察毛细管另一端是否有菌生长,若有菌生长,则将毛细管的另一端接入含有目标微生物显色剂的半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观察是否有特异显色反应,若有特异显色反应,则证明待检样本中含有目标微生物,若无,反之;若无菌生长,则证明待检样本中不含有目标微生物;
⑤当培养基中不含有目标微生物显色剂,含有或不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时,观察毛细管另一端是否有菌生长,若有菌生长,则将菌接种至目标微生物的常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纯化或培养;
⑥当培养基中含有或不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或/和目标微生物显色剂时,也可将另一端接入一组液体或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对目标微生物进行鉴定,或者多根毛细管另一端分别接入一种液体或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形成一组生化鉴定实验。
所述毛细管的材质为玻璃、塑料、合成树脂或硅胶中的一种;材质要求硬质不透水,透气或不透气根据目标微生物好氧情况选定,优选使用透明材质,透明材质易于观察培养基装填效果,也便于终点判定。最优选耐高压硬质无毒透明材料。
所述毛细管为管径小于0.5cm、管长大于1cm的直管或弯管:管径小于0.5cm,管径比较小,填装量少,节约培养基且易于通过虹吸装填,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切面横向扩散影响小;管长大于1cm,管的长度选取依据具体的目标微生物和选择性抑制剂对目标微生物和杂菌的分离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来确定,达到既能较好的选择性分离目标微生物,又能在较短时间内分离的最佳方案;管的形状根据实验的便利性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以不影响实验结果为前提。
所述填装毛细管采用无菌虹吸法或灌注法。
所述目标微生物为带有或不带有鞭毛的细菌。
所述供目标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选自能支持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中的一种或任几种。
所述目标微生物的选择性显色剂为目标微生物的特异生化酸碱指示剂、生化鉴定试剂或/和酶底物显色剂,作用为:使目标微生物特异生化反应通过颜色反应显示出来。生化鉴定培养根据目标菌生化特征选择项目,一般一种目标微生物需要一组生化反应鉴定,因此生化鉴定培养基需要多管形成一组,有些生化底物可以几个反应在一管内完成。
所述选择性杂菌抑制剂为对目标微生物无抑制作用、对非目标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试剂,或:对目标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小于非目标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的试剂,或:对目标微生物的生长促进作用相对大于对非目标微生物的生长作用的试剂;具体应用时,根据目标微生物选择合适的选择性杂菌抑制剂。
所述选择性杂菌抑制剂选自胆盐、脱氧胆酸钠、碘、碘化钾、煌绿、孔雀绿、亚硒酸盐、胱氨酸、质量浓度在1%以上的氯化钠溶液、吖啶黄、萘啶酮酸、月桂基硫酸盐、氯化锂、结晶紫、中性红、伊红、美兰、万古霉素、新生霉素、两性霉素、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多粘菌素、磺胺嘧啶、利福平、染料和抗生素中的一种或任几种。
优选的,所述培养基为半固体培养基,比如由目标微生物的选择性显色剂、营养物质、0.1%~1.0%(质量分数)琼脂和水组成的半固体培养基。
所述增菌液中含有能支持或促进目标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添加或不添加选择性杂菌抑制剂。优先选用增菌液与待检样本体积比在10∶1以上的样液,增菌液含有营养物质,添加或不添加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根据目标微生物在样本中的存活情况决定,样本中目标微生物生存状况比较好,可添加选择性杂菌抑制剂,若样本中目标微生物生存状况不佳,则应不加选择性杂菌抑制剂,以营养性恢复为主。
对于接入方式,若样本为液体或半固体时可直接接入,接入方式优先选择持续插入整个培养过程,根据目标微生物和样本的情况,若污染严重或目标微生物含量比较高时,可以将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一端点触待检样本或者待检样本的稀释液或增菌液,所谓点触,就是将毛细管接触液体,然后短时间内离开,也可间接点触,即通过棉棒、取菌环(针)及其它有效工具先点触待检样本或者待检样本的稀释液或增菌液,然后再点触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一端。
所述培养时间为3<t≤96h,优选12<t≤24h。培养温度和时间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选定,如沙门氏菌可选36℃或4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选30℃。培养时间一般为3~96h。在培养过程中,混合菌体经过装有特异性比较强的杂菌抑制剂的半固体琼脂,随着混合菌体向前生长或/和运动,杂菌会受到反复的抑制性选择,而目标微生物保持正常或超常的向前生长或/和运动,类似化学成分在色谱中不断进行再分配的过程,最后目标微生物会被释放到毛细管另一端,从而实现目标菌的快速高效分离。
本发明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大部分菌属的检测或分离时间由现有技术中的36~48小时缩短为12~24小时,具有快速、高效、省时省力、特异性好、敏感性强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法检验沙门氏菌
步骤如下:
1、毛细管的选取:选取内径0.5mm、1mm、2mm,长度2、5、10、20cm长玻璃毛细管若干根。
2、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氯化钠3.0g、碳酸钙45.0g、琼脂粉4.0g和蒸馏水1000mL加热溶解后取900mL,加入100mL50%(质量分数,下同)硫代硫酸钠溶液、20.0mL20%碘溶液(含25%碘化钾)、2.0mL0.5%煌绿水溶液、50.0mL10%牛胆盐溶液,混匀灭菌,即得。
3、液体和半固体显色培养基的制备:将CHROMAGAR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4)按照说明书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200mL悬液,磁力搅拌溶解15min后,静置15min后取上清液100mL,该上清液为目标菌显色剂和营养物质溶液,为液体显色培养基(加热灭菌后分装每管1mL备用);取50mL液体显色培养基中加入0.2g琼脂加热溶解灭菌,即得半固体显色培养基。
4、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的制备: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培养基套装产品(S005,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三糖铁为半固体培养基,因此可直接不经处理备用。其余生化管为目标微生物生化反应底物、生化反应指示剂、营养物质混合液(除三糖铁外),其余每支管1mL中添加琼脂4mg,加热溶解灭菌,即得。因三糖铁为半固体培养基,因此该套装中三糖铁琼脂可直接不经处理备用。
5、毛细管的填装:将无菌毛细管插入上述步骤2~4制备的融化状态培养基,观察毛细管虹吸上缘,使毛细管整管填充后,室温静置至凝固,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装入0.5mm、1mm、2mm内径,5、10、20cm长毛细管若干根,半固体显色培养基和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分别装入0.5mm、1mm、2mm内径,2cm长毛细管若干根。
6、样本增菌夜的制备:将约101CFU/mL的沙门氏菌加入到100mL鲜牛奶中作为样本,取检样25g加入到225mL缓冲蛋白胨水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各实施例中增菌液所用成品培养基均为该公司生产,有效期内使用)中。
7、选取步骤5制备好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任意18根,将一头插入样本增菌液中,持续至整个培养过程。将其中15根按3根为一组,每组中另一头分别插入上述制备的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液体显色培养基、毛细管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培养基套装产品(S005,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营养肉汤中,剩余3根不插入任何培养基。
8、培养:步骤7制备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体系放入恒温恒湿培养箱36℃,培养24h。观察其中3根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一端和3根液体显色培养基均呈现紫红色,初步判定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观察毛细管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培养基套装产品的结果并记录,鉴定表明检出菌为沙门氏菌,结果见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129943580000051
将培养后营养肉汤液收集作为菌液使用或保存;培养后不插入任何培养基的3根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另一端均可见明显菌生长混浊态,有沙门氏菌生长,点触或用取菌环接种到沙门氏菌显色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24h,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为紫红色菌落,证明为沙门氏菌,收集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保存。
实施例2一种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显色培养法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步骤如下:
1、毛细管的选取:选取内径0.5mm、1mm、2mm、长度2、5、10、20cm长玻璃毛细管若干根。
2、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胰胨5.0g、多价胨5.0g、酵母膏5.0g、氯化钠20.0g、磷酸二氢钾1.35g、磷酸氢二钠12.0g、琼脂粉4.0g和蒸馏水1000mL配比,加热溶解高压灭菌后取200mL,加入1%萘啶酮酸0.40mL,1%吖啶黄0.50mL,即得。
3、液体和半固体显色培养基的制备:将CHROMAGAR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975)按照说明书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200mL悬液,磁力搅拌溶解15min后,静置15min后取上清液100mL,为液体显色培养基(加热灭菌后分装每管1mL备用);取50mL液体显色培养基中加入0.4g2g琼脂加热溶解灭菌,即得半固体显色培养基。
4、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的制备:李斯特氏菌生化鉴定培养基套装产品(S014,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三糖铁为半固体培养基,因此可直接不经处理备用。其余生化管为目标微生物生化反应底物、生化反应指示剂、营养物质混合液,每支管1mL中添加琼脂4.0mg,加热溶解灭菌,即得。
5、毛细管的填装:将无菌毛细管插入上述步骤2~4制备的融化状态培养基,观察毛细管虹吸上缘,使毛细管整管填充后,室温静置至凝固,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装入0.5mm、1mm、2mm内径,5、10、20cm长毛细管若干根,半固体显色培养基和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分别装入0.5mm、1mm、2mm内径,2cm长毛细管若干根。
6、样本增菌夜的制备:将约101CFU/mL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加入到100mL鲜牛奶中作为样本,取检样25g加入到225mL LB1培养基中。
7、选取步骤5制备好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任意18根,将一头插入样本增菌液中,持续至整个培养过程。将其中15根按3根为一组,每组中另一头分别插入上述制备的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液体显色培养基、毛细管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化鉴定培养基套装产品(S0014,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营养肉汤中,剩余3根不插入任何培养基。
8、培养:步骤7制备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体系放入恒温恒湿培养箱30℃,培养24h。观察其中3根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一端和3根液体显色培养基呈现蓝色,初步判定样本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观察毛细管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化鉴定培养基套装产品的结果并记录,鉴定表明检出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果见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0129943580000071
将培养后营养肉汤液收集作为菌液使用或保存;培养后不插入任何培养基的3根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另一端可见明显菌生长混浊态,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点触或用取菌环接种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显色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显色平板上为蓝菌落,证明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收集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保存。
实施例3一种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显色培养法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
步骤如下:
1、毛细管的选取:选取内径0.5~5mm、长度2、5、10、20cm长玻璃毛细管若干根。
2、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胰胨17.0g、植物蛋白胨3.0g、氯化钠100.0g、磷酸氢二钾2.5g、丙酮酸钠10.0g、葡萄糖2.5g、琼脂粉4.0g和蒸馏水1000mL配比,加热溶解高压灭菌后备用。
3、毛细管的填装:将步骤1所选毛细管插入步骤2制备的融化状态培养基,观察毛细管虹吸上缘,使毛细管整管填充后,室温静置至凝固。
4、样本增菌夜的制备:将约101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入到100mL鲜牛奶中作为样本,取检样25g加入225mL 7.5%氯化钠肉汤中。
5、显色培养基的制备:将CHROMAGAR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792)按照说明书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200mL悬液,磁力搅拌溶解15min后,静置15min后取上清液100mL加热灭菌后分装每管1mL备用。
6、将制备好的毛细管半固体选择培养基一头插入样本增菌液,一头插入1mL显色培养基中。
7、培养:将步骤6制备体系放入恒温恒湿培养箱36℃,24h培养。
8、所有实验显色液变为红色,初步判定样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4一种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显色培养法检验副溶血性弧菌
步骤如下:
1、毛细管的选取:选取内径0.5~5mm、长度2、5、10、20cm长玻璃毛细管若干根。
2、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蛋白胨10.0g、氯化钠30.0g、琼脂粉4.0g和蒸馏水1000mL配比,加热溶解高压灭菌后备用。
3、液体显色培养基的制备:将CHROMAGAR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938)按照说明书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200mL悬液,磁力搅拌溶解15min后,静置15min后取上清液100mL加热灭菌后分装每管1mL备用。
4、半固体显色培养基的制备:将步骤5所制液体显色培养基加入0.4g琼脂加热溶解灭菌,即得。
5、毛细管的填装:将步骤1所选毛细管插入步骤2和5制备的融化状态培养基,观察毛细管虹吸上缘,使毛细管整管填充后,室温静置至凝固,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装入各0.5mm、1mm、2mm内径,5、10、20cm长毛细管若干根,半固体显色培养基装入0.5mm、1mm、2mm内径,2cm长毛细管若干根。
6、样本增菌夜的制备:将约101CFU/mL的副溶血性弧菌加入到100mL鲜牛奶中作为样本,取检样25g加入225mL 3%氯化钠碱性胨水。
7、选取步骤5制备好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任意9根,将一头插入样本增菌液中,持续至整个培养过程。将其中6根按3根为一组,每组中另一头分别插入上述制备的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液体显色培养基中,剩余3根不插入任何培养基。
8、步骤7制备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体系放入恒温恒湿培养箱36℃,培养24h。观察其中3根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一端和3根液体显色培养基均呈现紫红色,初步判定样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培养后不插入任何培养基的3根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另一端可见明显菌生长混浊态,有副溶血性弧菌生长,点触或用取菌环接种到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平板上为紫红色菌落,证明为副溶血性弧菌,收集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保存。
实施例5一种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显色培养法检验阪崎肠杆菌
步骤如下:
1、毛细管的选取:选取内径0.5~5mm、长度2、5、10、20cm长玻璃毛细管若干根。
2、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胰蛋白胨20.0g、氯化钠34.0g、乳糖5.0g、磷酸二氢钾2.75g、磷酸氢二钾2.75g、十二烷基磺酸钠0.1g、琼脂粉4.0g和蒸馏水1000mL配比,加热溶解高压灭菌后,加入10.0mg万古霉素备用。
3、液体显色培养基的制备:将DFI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CM1055,英国OXOID公司,批号929066)按照说明书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200mL悬液,磁力搅拌溶解15min后,静置15min后取上清液100mL加热灭菌后分装每管1mL备用。
4、半固体显色培养基的制备:将步骤5所制液体显色培养基加入0.4g琼脂加热溶解灭菌,即得。
5、毛细管的填装:将步骤1所选毛细管插入步骤2和5制备的融化状态培养基,观察毛细管虹吸上缘,使毛细管整管填充后,室温静置至凝固,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装入各0.5mm、1mm、2mm内径,5、10、20cm长毛细管若干根,半固体显色培养基装入0.5mm、1mm、2mm内径,2cm长毛细管若干根。
6、样本增菌夜的制备:将约101CFU/mL的阪崎肠杆菌加入到100mL鲜牛奶中作为样本,取检样25g加入225mL mLST肉汤培养基。
7、选取步骤5制备好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任意9根,将一头插入样本增菌液中,持续至整个培养过程。将其中6根按3根为一组,每组中另一头分别插入上述制备的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液体显色培养基中,剩余3根不插入任何培养基。
8、步骤7制备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体系放入恒温恒湿培养箱36℃,培养24h。观察其中3根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一端和3根液体显色培养基均呈现蓝绿色,初步判定样本中检出阪崎肠杆菌。培养后不插入任何培养基的3根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另一端可见明显菌生长混浊态,有阪崎肠杆菌生长,点触或用取菌环接种到阪崎肠杆菌显色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24h,阪崎肠杆菌显色平板上为蓝绿色菌落,证明为阪崎肠杆菌,收集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保存。
实施例6一种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显色培养法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
步骤如下:
1、毛细管的选取:选取内径0.5~5mm、长度2、5、10、20cm长玻璃毛细管若干根。
2、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按配方胰蛋白胨20.0g、氯化钠5.0g、乳糖5.0g、磷酸二氢钾1.5g、七水磷酸氢二钾4.0g、3号胆盐1.12g、琼脂粉4.0g和蒸馏水1000mL配比,加热溶解高压灭菌后,加入20.0mg新生霉素备用。
3液体显色培养基的制备:将CHROMAGAR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显色培养基(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426)按照说明书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200mL悬液,磁力搅拌溶解15min后,静置15min后取上清液100mL加热灭菌后分装每管1mL备用。
4、半固体显色培养基的制备:将步骤5所制液体显色培养基加入0.4g琼脂加热溶解灭菌,即得。
5、毛细管的填装:将步骤1所选毛细管插入步骤2和5制备的融化状态培养基,观察毛细管虹吸上缘,使毛细管整管填充后,室温静置至凝固,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装入各0.5mm、1mm、2mm内径,5、10、20cm长毛细管若干根,半固体显色培养基装入0.5mm、1mm、2mm内径,2cm长毛细管若干根。
6、样本增菌夜的制备:将约101CFU/mL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加入到100mL鲜牛奶中作为样本,取检样25g加入225mL mEC-n肉汤培养基中。
7、选取步骤5制备好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任意9根,将一头插入样本增菌液中,持续至整个培养过程。将其中6根按3根为一组,每组中另一头分别插入上述制备的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液体显色培养基中,剩余3根不插入任何培养基。
8、步骤7制备的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体系放入恒温恒湿培养箱36℃,培养24h。观察其中3根毛细管半固体显色培养基一端和3根液体显色培养基均呈现红色,初步判定样本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培养后不插入任何培养基的3根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另一端可见明显菌生长混浊态,有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生长,点触或用取菌环接种到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显色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显色平板上为红色菌落,证明为阪崎肠杆菌,收集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保存。
实施例7沙门氏菌使用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法与GB4789.4-2010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定性检测的比较
使用加标回收法模拟样品进行实验,接种量为约101、102、103cfu沙门氏菌,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及GB4789.4-2010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如表3:
表3
Figure BDA0000129943580000111
实施例8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使用毛细管选择性半固体培养法与GB4789.30-2010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定性检测的比较
使用加标回收法模拟样品进行实验,接种量为约101、102、103cfu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及GB4789.30-2010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如表4:
表4
Figure BDA0000129943580000112

Claims (10)

1.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填装毛细管:以毛细管为容器,装载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为半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中含有供目标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所述培养基中含有或不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或/和目标微生物显色剂;
(2)微生物检测:将上述填装后的毛细管的一端接入待检样本或待检样本的稀释液或增菌液中,或:将待检样本接入毛细管的一端,培养0<t≤96h后,进行以下操作之一:
①当培养基中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时,直接观察毛细管的另一端,根据透明度对比判断是否有菌生长,若有菌生长,则证明待检样本中含有目标微生物,若无,反之;
②当培养基中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时,直接观察毛细管的另一端,根据透明度对比判断是否有菌生长,若有菌生长,则证明待检样本中含有目标微生物,将菌接种至目标微生物的常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或培养,若无,反之;
③当培养基中含有目标微生物显色剂时,直接观察毛细管的另一端,判断是否有特异显色反应,若有特异显色反应,则证明待检样本中含有目标微生物,若无,反之;
④当培养基中不含有目标微生物显色剂,含有或不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时,观察毛细管另一端是否有菌生长,若有菌生长,则将毛细管的另一端接入含有目标微生物显色剂的半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观察是否有特异显色反应,若有特异显色反应,则证明待检样本中含有目标微生物,若无,反之;若无菌生长,则证明待检样本中不含有目标微生物;
⑤当培养基中不含有目标微生物显色剂,含有或不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时,观察毛细管另一端是否有菌生长,若有菌生长,,则将菌接种至目标微生物的常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纯化或培养;
⑥当培养基中含有或不含有选择性杂菌抑制剂或/和目标微生物显色剂时,将另一端接入一组液体或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对目标微生物进行鉴定,或者多根毛细管另一端分别接入一种液体或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形成一组生化鉴定实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材质为玻璃、塑料、合成树脂或硅胶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为管径小于0.5cm、管长大于1cm的直管或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目标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选自能支持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中的一种或任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微生物显色剂为目标微生物的特异生化酸碱指示剂、生化鉴定试剂或/和酶底物显色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性杂菌抑制剂选自胆盐、脱氧胆酸钠、碘、碘化钾、煌绿、孔雀绿、亚硒酸盐、胱氨酸、质量浓度在1%以上的氯化钠溶液、吖啶黄、萘啶酮酸、月桂基硫酸盐、氯化锂、结晶紫、中性红、伊红、美兰、万古霉素、新生霉素、两性霉素、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多粘菌素、磺胺嘧啶、利福平、染料和抗生素中的一种或任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选择性半固体培养基,由选择性杂菌抑制剂、营养物质、0.1%~1.0%琼脂和水组成的半固体培养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半固体显色培养基,为由目标微生物显色剂、营养物质、0.1%~1.0%琼脂和水组成的半固体培养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固体生化鉴定培养基,为由目标微生物生化反应底物、生化反应指示剂、营养物质、0.1%~1.0%琼脂和水组成的半固体培养基,或由酶底物试剂、营养物质、0.1%~1.0%琼脂和水组成的半固体培养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时间为12<t≤96h。
CN 201210006404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73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06404 CN102517375B (zh)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06404 CN102517375B (zh)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7375A true CN102517375A (zh) 2012-06-27
CN102517375B CN102517375B (zh) 2013-08-21

Family

ID=46288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0640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7375B (zh)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737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9311A (zh) * 2016-05-17 2016-07-20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蛋白酶霉菌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
US9845487B2 (en) 2013-03-29 2017-12-19 Szegedi Tudományegyetem Selective chromogenic medium
CN109439724A (zh) * 2018-12-21 2019-03-08 刘芳喆 一种检测细菌鞭毛的培养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8150A (zh) * 2003-04-07 2006-05-03 拜奥默里克斯公司 用于检测和/或鉴定样品中存在的细菌的方法
CN101203617A (zh) * 2005-04-20 2008-06-18 纳诺洛吉克斯公司 用于单个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鉴定而无需初步培养的装置
WO2010132823A2 (en) * 2009-05-15 2010-11-18 Biomerieux,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or characterization of a microbial agent in a sample
CN102517198A (zh) * 2012-01-10 2012-06-27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用于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CN202430222U (zh) * 2012-01-10 2012-09-12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用于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8150A (zh) * 2003-04-07 2006-05-03 拜奥默里克斯公司 用于检测和/或鉴定样品中存在的细菌的方法
CN101203617A (zh) * 2005-04-20 2008-06-18 纳诺洛吉克斯公司 用于单个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鉴定而无需初步培养的装置
WO2010132823A2 (en) * 2009-05-15 2010-11-18 Biomerieux,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or characterization of a microbial agent in a sample
CN102517198A (zh) * 2012-01-10 2012-06-27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用于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CN202430222U (zh) * 2012-01-10 2012-09-12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用于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贺智敏等: "玻璃毛细管培养测定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 《中国肿瘤临床》, vol. 19, no. 03, 31 December 1992 (1992-12-31), pages 165 - 168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5487B2 (en) 2013-03-29 2017-12-19 Szegedi Tudományegyetem Selective chromogenic medium
CN105779311A (zh) * 2016-05-17 2016-07-20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蛋白酶霉菌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
CN105779311B (zh) * 2016-05-17 2019-04-05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产蛋白酶霉菌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
CN109439724A (zh) * 2018-12-21 2019-03-08 刘芳喆 一种检测细菌鞭毛的培养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7375B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7198B (zh) 一种用于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US6046021A (en) Comparative phenotype analysis of two or more microorganisms using a plurality of substrates within a multiwell testing device
CN104254597A (zh) 从阳性血培养中隔离活性微生物的流程与配方
Vasylyeva Selection of the complex of microbiological tests for 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typing
US6472201B1 (en) Comparative phenotype analysis
CN103937662B (zh) 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及其方法
JPS6314699A (ja) 微生物検出用特異的培地
EP1253203A1 (en) Rapid resuscitation, growth, capture and det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EP0871854A2 (en) Medium for detecting enterococci in a sample
Barrett et al. A numerical phenotypic taxonomic study of the genus Neisseria
JP2015503345A (ja) サルモネラ微生物の検出方法
CN102517375B (zh) 一种利用毛细管培养法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CN202430222U (zh) 一种用于毛细管培养法检测或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Rosencrantz et al. Culturable populations of Sporomusa spp. and Desulfovibrio spp. in the anoxic bulk soil of flooded rice microcosms
US4279995A (en) Selective salmonella carbohydrate and medium constructed therefrom
Kamako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xenic endosymbiotic strains of Japanese Paramecium bursaria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arbohydrate and nitrogen compounds by the isolated algae
US8728746B2 (en) Salmonella selective enrichment medium containing tetrathionate and magnesium salt
CN102286606A (zh) 克罗诺杆菌肉汤培养基及检测方法
CN102146429B (zh) 溶藻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
CN103484538B (zh) 检测肠球菌耐药性的组合物及方法
CN107446822A (zh) 一种富油斜生栅藻的培养方法
Zavarzina et al. Isachenkonia alkalipeptolytica gen. nov. sp. nov., a new anaerobic, alkaliphilic proteolytic bacterium capable of reducing Fe (III) and sulfur
D'Haese et al. Improved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 in milk
CN104946555B (zh) 一种完全降解赤霉烯酮的微杆菌及其应用
CN203451536U (zh) 一种分格平板培养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Assignee: SHANDONG ACV BIOTECH CO.,LTD.

Assignor: JINAN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437000018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or screening microorganisms by capillary culture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1212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