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6548A -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6548A
CN102516548A CN2011102993674A CN201110299367A CN102516548A CN 102516548 A CN102516548 A CN 102516548A CN 2011102993674 A CN2011102993674 A CN 2011102993674A CN 201110299367 A CN201110299367 A CN 201110299367A CN 102516548 A CN102516548 A CN 102516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nyl
anisol
graft
preparation
polysilox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993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6548B (zh
Inventor
周阳
吴波
高尧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29936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16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16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6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6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65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对丙烯基茴香醚通过硅氢加成反应接枝到甲基含氢硅油上,制得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其结构通式如下: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8∶2,平均分子量为8000~12000。该种对丙稀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由于侧链含有醚键和苯环,与被分离的物质色散力和偶极作用力较强,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色谱分离选择性,可以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

Description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相色谱固定相,具体的说是一种对丙稀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其制备方法以及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应用。
背景技术
聚硅氧烷由于其自身的优异性能(柔韧性好,使用温度范围宽,易涂渍),在毛细管气相色谱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通过对主链和侧链的改性得到了一系列色谱性能优良的固定相(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03,26,1436~1442;孙希军,姚金水等.应用化学,2009,26(12):1395~1398),但现有固定相对白酒微量成分中的醇类和酯类检测结果并不理想(范文来,徐岩.酿酒,2007,34(4):31~37;赵树全,黄永光等.酿酒科技,2007,8:93~95),关键是这些聚硅氧烷侧链上没有与被分析物质结构相似的基团,分离选择性较差,所以有必要研制与被分析物质结构相近的新型聚硅氧烷固定相,以期得到适于分析有机醇、酯以及脂肪酸等物质的新型气相色谱固定相,为色谱固定相的研究开辟新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是将对丙烯基茴香醚作为选择性基团接枝到甲基含氢硅油上制得,可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该固定相既具有聚硅氧烷主链的耐温特性,又因侧链含有的特殊基团提高了分离选择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其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8∶2,平均分子量为8000~12000。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在无水二甲苯中加入甲基含氢硅油,通N2下,加热搅拌,使含氢硅油充分溶解后加入对丙烯基茴香醚,缓慢加热至90℃;
(2)滴加含Pt催化剂,并控制反应温度在90~100℃反应60-72小时,用红外实时监测Si-H键的反应情况,反应至Si-H键吸收峰不再变化;
(3)加入过量丙烯腈反应2-3h,洗涤、分离、干燥得产物。
上述甲基含氢硅油与无水二甲苯的用量比例为3.0∶50(g∶ml),甲基含氢硅油与对丙烯基茴香醚的用量比例为3.0∶1.51(g∶ml)。
所述的含Pt催化剂为氯铂酸的异丙醇溶液,浓度为0.02g/mL,加入量为甲基含氢硅油和对丙烯基茴香醚总质量的0.01%~0.04%。
所述的丙烯腈的用量与甲基含氢硅油的量摩尔比为1∶1。
上述的甲基含氢硅油优选为Si-H键含量为18%~20%(Si-H链节数占总链节数的摩尔含量)的甲基含氢硅油。
所述的Si-H键含量为20%的甲基含氢硅油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H(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和三氟甲基磺酸(D4与D4 H两者的摩尔比为8∶2,三氟甲基磺酸的量为D4与D4 H总质量的0.1%~0.5%)加入到反应器中,常温下搅拌反应24h。此时容器内反应物成粘性较大的高聚物,再加入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用量为D4与D4 H总质量的0.1%)作为封端剂,反应8h,再加入几滴氨水,30min后停止反应,洗涤、分离、干燥。
所述的“用红外实时监测Si-H的反应情况”的具体操作为:每隔12h取少许反应物,对其进行红外测试,观察Si-H键的吸收峰的变化情况,直至Si-H吸收峰减弱至不再发生变化时,再加入丙烯腈。
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0096096510000031
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的应用。
特别是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气相色谱分离有机酯类、醇类、含苯环类物质中的应用。
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的应用方法:先将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预先用甲基含氢硅油高温惰化,再用静态法涂渍固定相。
应用方法具体为:
(1)将按上述方法制备的含氢硅油配制成5%(W/V)的二氯甲烷溶液,充满毛细管柱10%长度后,以25~30cm/min的速率通过毛细管柱,用N2吹干,半小时后将柱两端用高温火焰封死,置于恒温箱中,从40℃开始,以2~3℃/min的速率缓慢升温至220℃,保持2h,再以2~3℃/min的速率升温至280℃,保持2h。切去两端封口,用10ml二氯甲烷冲洗毛细管柱,再将毛细管柱置于恒温箱中,通N2,220℃处理2h,再以2~3℃/min的速率程序升温至280℃处理2h;
(2)静态法涂渍固定相,用乙醚作为溶剂,配制成0.5%(W/V)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乙醚溶液,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作引发剂,在160℃下引发交联,氮气吹扫,260℃下老化10h,然后将制得的交联柱用于实际应用分析。
所述的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用量为固定相质量的1%~5%(吴彩英,曾昭睿.现代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1990,74~75)。
此种固定相在经含氢硅油惰化后的毛细管内壁上易成膜,涂渍性能好,制成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柱效高、分离选择性好。
本发明的所述的对丙稀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由于侧链含有醚键和苯环,与被分离的物质色散力和偶极作用力较强,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色谱分离选择性,可以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这种固定相在耐高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方面都优于聚乙二醇类商业固定相(如HP-FFAP毛细管色谱柱);和烯丙基乙基醚接枝聚硅氧烷相比(专利号为201110021894.9的中国专利),由于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缘故,具有很强的偶极作用力,极性更高,耐温性更好。这类固定相涂渍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时需要用含氢硅油预先惰化,惰化后再涂渍固定相。根据色谱分离中的“相似相溶”原理,这种制备的新型固定相不仅能很好地分离醇类和酯类混合物,对环境污染物中的苯类取代物也能进行很好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结构图(m∶n=8∶2);
图2为本发明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氢核磁共振谱图;
图3为实验例1的分离色谱图;
图4为实验例2的分离色谱图;
图5为实验例3的分离色谱图;
图6为实验例4的分离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制备方法如下:
(1)Si-H键含量为20%含氢硅油的制备:按m∶n=8∶2投料,将118.6g D4(0.4mol),24gD4 H(0.1mol)加入到250mL四口瓶中,加入0.42mL三氟甲基磺酸,常温下搅拌反应24h。此时容器内反应物成粘性较大的高聚物,再加入0.14g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作为封端剂,反应8h,再加入0.1mL氨水,30min后停止反应。将产物用一定量的正己烷溶解后,滤除三氟甲磺酸酸胺不溶物。加热回流30min,稍加冷却后加入大于正己烷体积的无水乙醇以除去小分子量物质得到分子量集中的产物,静置过夜,将上清液倒出,下层即为分子量分布集中的含氢硅油,真空干燥得到产物。产率为86%。
(2)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在250mL四口瓶中加入3.0g(0.005mol)20%甲基含氢硅油,50mL无水二甲苯,通N220min后,加热搅拌,使含氢硅油充分溶解后加入1.51mL(0.01mol)对丙烯基茴香醚,缓慢加热至90℃时加入0.04ml含Pt催化剂,加催化剂后会看到温度有明显的上升,大约为8~10℃,控制反应温度在90~100℃。用红外实时监测Si-H的反应情况,直至Si-H吸收峰减弱不再变化时,加入过量丙烯腈与剩余Si-H反应2h,停止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透明变为微黄色,并且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微黄色,反应大约需要72h。
所得产物用100mL体积比为1∶1的甲醇/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以除去催化剂。减压蒸馏除去二甲苯溶剂,得到透明的粘稠物。将此粘稠物溶于10mL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大于3倍乙醚量的甲醇,搅拌,静置,产物沉淀在瓶底,将此步骤重复三次以除去聚合物中的小分子,收集所得产物。将产物在真空度0.1MPa下80℃真空干燥5h,得到无色有流动性的黏稠胶状物。产率约为80%。
本发明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氢核磁共振图如图2所示。
1HNMR(300MHz,25℃)δ:0附近(Si-Me),1.2附近(Si-CH2),2.3附近(与Si-CH2相连的-CH3),3.4附近(与醚键相连的-CH3),7.0附近(苯环)
由图2所知该产物为预期产物。
实施例2:
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制备方法如下:
(1)Si-H键含量为20%含氢硅油的制备:按m∶n=8∶2投料,将59.3g D4(0.2mol),12gD4 H(0.05mol)加入到250mL四口瓶中,加入0.10mL三氟甲基磺酸,常温下搅拌反应24h。此时容器内反应物成粘性较大的高聚物,再加入0.07g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作为封端剂,反应8h,再加入0.03mL氨水,30min后停止反应。将产物用一定量的正己烷溶解后,滤除三氟甲磺酸酸胺不溶物。加热回流30min,稍加冷却后加入大于正己烷体积的无水乙醇以除去小分子量物质得到分子量集中的产物,静置过夜,将上清液倒出,下层即为分子量分布集中的含氢硅油,真空干燥得到产物。
(2)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在250mL四口瓶中加入3.0g 20%甲基含氢硅油,50mL无水二甲苯,通N220min后,加热搅拌,使含氢硅油充分溶解后加入1.51mL(0.01mol)对丙烯基茴香醚,缓慢加热至90℃时加入0.06ml含Pt催化剂,加催化剂后会看到温度有明显的上升,大约为8~10℃,控制反应温度在90~100℃。用红外实时监测Si-H的反应情况,直至Si-H吸收峰减弱不再变化时,加入过量丙烯腈与剩余Si-H反应2h,停止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透明变为微黄色,并且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微黄色,反应大约需要72h。
所得产物用100mL体积比为1∶1的甲醇/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以除去催化剂。减压蒸馏除去二甲苯溶剂,得到透明的粘稠物。将此粘稠物溶于10mL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大于3倍乙醚量的甲醇,搅拌,静置,产物沉淀在瓶底,将此步骤重复三次以除去聚合物中的小分子,收集所得产物。将产物在真空度0.1MPa下80℃真空干燥5h,得到无色有流动性的黏稠胶状物。产率约为82%
产物鉴定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制备方法如下:
(1)Si-H键含量为20%含氢硅油的制备:按m∶n=8∶2投料,将14.8g D4(0.4mol),3gD4 H(0.1mol)加入到100mL四口瓶中,加入0.04mL三氟甲基磺酸,常温下搅拌反应24h。此时容器内反应物成粘性较大的高聚物,再加入0.02g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作为封端剂,反应8h,再加入0.02mL氨水,30min后停止反应。将产物用一定量的正己烷溶解后,滤除三氟甲磺酸酸胺不溶物。加热回流30min,稍加冷却后加入大于正己烷体积的无水乙醇以除去小分子量物质得到分子量集中的产物,静置过夜,将上清液倒出,下层即为分子量分布集中的含氢硅油,真空干燥得到产物。
(2)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在250mL四口瓶中加入3.0g 20%甲基含氢硅油,50mL无水二甲苯,通N220min后,加热搅拌,使含氢硅油充分溶解后加入1.51mL(0.01mol)对丙烯基茴香醚,缓慢加热至90℃时加入0.08ml含Pt催化剂,加催化剂后会看到温度有明显的上升,大约为8~10℃,控制反应温度在90~100℃。用红外实时监测Si-H的反应情况,直至Si-H吸收峰减弱不再变化时,加入过量丙烯腈与剩余Si-H反应2h,停止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透明变为微黄色,并且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微黄色,反应大约需要72h。
所得产物用100mL体积比为1∶1的甲醇/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以除去催化剂。减压蒸馏除去二甲苯溶剂,得到透明的粘稠物。将此粘稠物溶于10mL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大于3倍乙醚量的甲醇,搅拌,静置,产物沉淀在瓶底,将此步骤重复三次以除去聚合物中的小分子聚合物,收集所得产物。将产物在真空度0.1MPa下80℃真空干燥5h,得到无色有流动性的黏稠胶状物。产率约为83%
产物鉴定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制备方法如下:
(1)Si-H键含量为20%含氢硅油的制备:按m∶n=8∶2投料,将118.6g D4(0.4mol),24g D4 H(0.1mol)加入到250mL四口瓶中,加入0.42mL三氟甲基磺酸,常温下搅拌反应24h。此时容器内反应物成粘性较大的高聚物,再加入0.14g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作为封端剂,反应8h,再加入0.1mL氨水,30min后停止反应。将产物用一定量的正己烷溶解后,滤除三氟甲磺酸酸胺不溶物。加热回流30min,稍加冷却后加入大于正己烷体积的无水乙醇以除去小分子量物质得到分子量集中的产物,静置过夜,将上清液倒出,下层即为分子量分布集中的含氢硅油,真空干燥得到产物。
(2)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在250mL四口瓶中加入3.0g 20%甲基含氢硅油,50mL无水二甲苯,通N220min后,加热搅拌,使含氢硅油充分溶解后加入1.51mL(0.01mol)对丙烯基茴香醚,缓慢加热至90℃时加入0.09ml含Pt催化剂,加催化剂后会看到温度有明显的上升,大约为8~10℃,控制反应温度在90~100℃。用红外实时监测Si-H的反应情况,直至Si-H吸收峰减弱不再变化时,加入过量丙烯腈与剩余Si-H反应2h,停止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透明变为微黄色,并且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微黄色,反应大约需要72h。
所得产物用100mL体积比为1∶1的甲醇/水混合溶液萃取三次,以除去催化剂。减压蒸馏除去二甲苯溶剂,得到透明的粘稠物。将此粘稠物溶于10mL乙醚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大于3倍乙醚量的甲醇,搅拌,静置,产物沉淀在瓶底,将此步骤重复三次以除去聚合物中的小分子聚合物,收集所得产物。将产物在真空度0.1MPa下80℃真空干燥5h,得到无色有流动性的黏稠胶状物。产率约为83%
产物鉴定同实施例1。
实验例1:
本发明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分析正构醇类混合物的应用:
所用醇类物质分别为:正丙醇、正丁醇、异戊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正壬醇,各组分的体积比为1%,以乙醇为溶剂配制而成。
静态法涂渍固定相,毛细管柱长30m,内径0.25mm,液膜厚度0.30μm,使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作为交联剂,在160℃下引发交联,氮气吹扫260℃老化10h。制得的交联柱分析正构醇类混合物,色谱条件:40℃恒温5min后以7℃/min速率升温至240℃,保持10min。载气流速(N2)为8cm/s,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分离色谱图见附图3。图中出峰顺序:1.正丙醇  2.正丁醇  3.异戊醇  4.正戊醇5.正己醇  7.正庚醇  8.正辛醇  9.正壬醇
实验例2
本发明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分析酯类混合物的应用:
所用酯类物质分别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戊酯、乙酸戊酯、己酸乙酯、水杨酸甲酯,各组分的体积比为1%,以乙醇为溶剂配制而成。
实验例1中色谱柱,分离酯类混合物。色谱条件:载气(N2)流速8cm/s,40℃恒温5min后以10℃/min速率升温至240℃,保持10min。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分离色谱图见附图4。出峰顺序:1.乙酸甲酯  2.乙酸乙酯  3.乙酸丁酯  4.乙酸异戊酯  5.乙酸戊酯  6.己酸乙酯  7.水杨酸甲酯
实验例3
本发明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分析白酒标样中的应用:
所用白酒标样物质为:乙醛、丙醛、异丁醛、乙酸乙酯、甲醇、异戊醛、二乙氧基异丁烷、2-戊酮、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异丁酸乙酯、己酮、戊酸乙酯、正丁醇、仲戊醇、异戊醇、己酸乙酯、正戊醇、庚酸乙酯、乳酸乙酯、辛酸己酯、乙酸、正庚醇、糠醛、丙酸、己酸己酯、戊酸、己酸、棕榈酸乙酯,各组分的体积比为1%,以乙醇为溶剂配制而成。
实验例1中色谱柱,分离白酒标样。色谱条件:载气(N2)流速8cm/s,40℃恒温5min后以5℃/min速率升温至240℃,保持10min。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分离色谱图见附图5。出峰顺序:1.乙醛  2.丙醛  3.异丁醛  4.乙酸乙酯  5.甲醇  6.异戊醛  7.二乙氧基异丁烷  8.2-戊酮  9.正丙醇  10.仲丁醇  11.异丁醇  12.异丁酸乙酯  13.己酮  14.戊酸乙酯  15.正丁醇  16.仲戊醇  17.异戊醇  18.己酸乙酯  19.正戊醇  20.庚酸乙酯  21.乳酸乙酯  22.辛酸己酯  23.乙酸  24.正庚醇  25.糠醛  26.丙酸  27.己酸己酯  28.戊酸  29.己酸  30.棕榈酸乙酯。
实验例4
本发明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分析苯类取代物中的应用:
所用的苯类物质为:苯、甲苯、一氯代苯、1-乙基苯、间二甲苯、1-氯-4-甲基苯、1,2,4-三甲基苯、1,3-二氯代苯、1-丁基苯、1-硝基苯、1-甲基硝基苯、1-乙基硝基苯、1,4-二溴代苯、1-甲基-4-硝基苯、1-氯-2-硝基苯、1-溴-4-硝基苯、联苯、二苯甲烷、1-甲基-2,4-二硝基苯、1-氯-2,4-二硝基苯,各组分的体积比为1%,以苯为溶剂配制而成。
实验例1中色谱柱,分离苯类取代物。色谱条件:载气(N2)流速8cm/s,40℃恒温5min后以5℃/min速率升温至240℃,保持10min。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分离色谱图见附图6。出峰顺序:1.苯  2.甲苯  3.一氯代苯  4.1-乙基苯  5.间二甲苯  6.1-氯-4-甲基苯  7.1,2,4-三甲基苯  8.1,3-二氯代苯  9.1-丁基苯  10.1-硝基苯11.1-甲基硝基苯  12.1-乙基硝基苯  13.1,4-二溴代苯  14.1-甲基-4-硝基苯  15.1-氯-2-硝基苯  16.1-溴-4-硝基苯  17.联苯  18.二苯甲烷  19.1-甲基-2,4-二硝基苯  20.1-氯-2,4-二硝基苯。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气相色谱固定相,在经含氢硅油惰化后的毛细管内壁上易成膜,涂渍性能好,制成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具有高柱效、高极性、高耐温性以及好的分离选择性等优点。在实际样品的分离过程中,不仅能够很好的分离醇类和酯类混合物,而且对环境污染物中的苯类物质也表现出良好的分离选择性。

Claims (10)

1.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其结构通式如下:
Figure FDA0000096096490000011
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8∶2,平均分子量为8000~12000。
2.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如下:
(1)在无水二甲苯中加入甲基含氢硅油,通N2下,加热搅拌,使含氢硅油充分溶解后加入对丙烯基茴香醚,缓慢加热至90℃;
(2)滴加含Pt催化剂,并控制反应温度在90~100℃反应60-72小时,用红外实时监测Si-H键的反应情况,反应至Si-H键吸收峰不再变化;
(3)加入过量丙烯腈反应2-3h,洗涤、分离、干燥得产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甲基含氢硅油与无水二甲苯的用量比例为3.0∶50g/ml,甲基含氢硅油与对丙烯基茴香醚的用量比例为3.0∶1.51g/m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含Pt催化剂为氯铂酸的异丙醇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含Pt催化剂的浓度为0.02g/mL,加入量为甲基含氢硅油和对丙烯基茴香醚总质量的0.01%~0.04%;所述的丙烯腈的用量与甲基含氢硅油的量摩尔比为1∶1。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甲基含氢硅油为Si-H键含量为18%~20%的甲基含氢硅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Si-H键含量为20%的甲基含氢硅油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H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和三氟甲基磺酸加入到反应器中,D4与D4 H两者的摩尔比为8∶2,三氟甲基磺酸的量为D4与D4 H总质量的0.1%~0.5%,常温下搅拌反应24h,此时容器内反应物成粘性较大的高聚物,再加入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作为封端剂,用量为D4与D4 H总质量的0.1%,反应8h,再加入几滴氨水,30min后停止反应,洗涤、分离、干燥。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气相色谱分离有机酯类、醇类或含苯环类物质。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是,先将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预先用甲基含氢硅油高温惰化,再用静态法涂渍固定相。
CN 201110299367 2011-09-30 2011-09-30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6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99367 CN102516548B (zh) 2011-09-30 2011-09-30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99367 CN102516548B (zh) 2011-09-30 2011-09-30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6548A true CN102516548A (zh) 2012-06-27
CN102516548B CN102516548B (zh) 2013-09-04

Family

ID=46287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9936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6548B (zh) 2011-09-30 2011-09-30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65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2455A (zh) * 2013-11-29 2015-06-03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甲基苯基含氢硅油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1899A (zh) * 2006-05-29 2007-12-05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氧化烯基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2153758A (zh) * 2011-01-19 2011-08-17 山东大学 一种烯丙基乙基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1899A (zh) * 2006-05-29 2007-12-05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氧化烯基醚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2153758A (zh) * 2011-01-19 2011-08-17 山东大学 一种烯丙基乙基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2455A (zh) * 2013-11-29 2015-06-03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甲基苯基含氢硅油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6548B (zh)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6341A (zh) 离子液体键合聚硅氧烷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3758B (zh) 一种烯丙基乙基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16313B (zh) 双酚a伪模板分子印迹搅拌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0233A (zh) 一种优先透过碳酸二甲酯的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
US4996277A (en) Novel oligoethylene oxide-containing alkenes, alkoxysilanes, and polysiloxanes
CN102775564A (zh) 一种具有手性分子识别功能的温敏型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CN104028007A (zh) 一种咪唑离子液体毛细管整体柱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700036B (zh) 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高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6548B (zh) 一种对丙烯基茴香醚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93999A (zh) 一种含氟硅苯并噁嗪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921345A (zh) 一种新型枝杈型含氟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4945628B (zh) 一种聚甘油改性有机硅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2560A (zh) 一种δ-内酯的制备方法
CN102091596A (zh) 苯甲酰杯芳烃键合硅胶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419765B (zh) 一种糖基阴‑非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MX2015003783A (es) Un proceso para la produccion de un catalizador de metal alcalino en soporte de silice.
CN103289267B (zh) 一种含氢聚硅氧烷与聚丙烯酸酯半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241983B (zh) 一种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色谱柱
CN103736469B (zh) 一种离子液体键合聚硅氧烷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12462A (zh) 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NL2015765B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2,6-substituted phenols.
CN106946922B (zh) 一种1,1,2-三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US9994596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2-ethylhexyl silicate
CN102430263A (zh) 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浊点萃取的方法
CN111892709A (zh) 一种丙酸乙酯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