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0697A -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0697A
CN102510697A CN2011104415560A CN201110441556A CN102510697A CN 102510697 A CN102510697 A CN 102510697A CN 2011104415560 A CN2011104415560 A CN 2011104415560A CN 201110441556 A CN201110441556 A CN 201110441556A CN 102510697 A CN102510697 A CN 102510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material layers
hard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15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0697B (zh
Inventor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haiba Wacth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辉 filed Critical 王辉
Priority to CN2011104415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106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10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0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0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为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接合形成内装电路的空腔,还包括软性电路板,该软性电路板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合面布置;且软性电路板一面与第一壳体接合面粘接,另一面与第二壳体接合面压紧,使软性电路板成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的密封结构;所述软性电路板包括延伸入空腔的内接线端和延伸至壳体外的外接线端。本发明采用软性电路板实现防水密封和电路外接的功能,将软性电路板作为接合密封面的一部分,不但可将电路引出,且方便地实现了组装和防水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为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本发明还包括该防水结构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设计中,如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需要外接电路连接,普遍采用的是在产品外壳穿孔,并灌注防水胶、胶塞或防水圈以实现防水。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81364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的防水壳结构,包括一密封壳体,且在该壳体的基础上贯穿设有电子产品的外接线,与该密封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水圈,通过防水圈密封防水。
上述防水结构存在装配工艺成本高,结构复杂,难以大规模生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设计一种组装方便且满足防水要求的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装配工艺成本低,结构简单。
本发明包括以下技术特征: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接合形成内装电路的空腔,还包括软性电路板,该软性电路板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合面布置;且软性电路板一面与第一壳体接合面粘接,另一面与第二壳体接合面压紧,使软性电路板成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的密封结构;所述软性电路板包括延伸入空腔的内接线端和延伸至壳体外的外接线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软性电路板实现防水密封结构和电路外接的有机结合,将软性电路板(FPC)作为接合密封结构的一部分,不但实现了将电路从壳体内部引出,且方便地实现了壳体结构的组装和防水要求。
优选的,所述软性电路板与第一壳体接合面通过防水胶粘接,防水胶的厚度为0.1mm-0.5mm。防水胶的厚度应能够同时满足贴合效果和软性电路板的硬度要求。如果防水胶太薄,不能使软性电路板与第一壳体充分贴合;而防水胶太厚,又会造成软性电路板所要求的硬度不够。经过大量实验,发明人发现防水胶的厚度为0.1mm-0.5mm符合上述要求。
优选的,还包括硬材质层,所述硬材质层位于软性电路板与第二壳体接合面间;硬材质层与软性电路板作为密封部分的形状相对应,软性电路板与硬质材质层通过防水胶粘接。所述硬质材质层为钢片或硬质塑胶片。硬质材质层同样需要满足本发明防水结构的要求,既要保持一定的韧性,有不能太硬,从而满足密封和软性电路板的硬度要求。
优选的,所述软性电路板与硬质材质层上设有若干穿孔,该穿孔为用于与接合面定位的定位孔和/或用于焊接元件的焊盘孔。
优选的,所述硬质材质层与第二壳体接合面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由第二壳体接合面上的密封圈槽固定。增加密封圈,是为进一步实现防水密封。
优选的,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为表型电子产品,第一壳体为表后盖,第二壳体为表本体;所述内接线端与表电路板连接,外接线端沿表型电子产品的表带连接至外部功能电路。该表型电子产品可以为手表也可以是挂于人体手部的检测器,表本体内装有主功能模块,而软性电路板外接的外部功能模块电路为通讯电路或人体感应器等功能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的装配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防水胶敷设于第一壳体的接合面上;
步骤2、将软性电路板沿第一壳体的接合面布置,使软性电路板的内接线端延伸入第一壳体内,外接线端延伸出第一壳体;
步骤3、压紧软性电路板以粘接在第一壳体的接合面上;
步骤4、将内接线端与电路连接后,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对齐后压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的软性电路板已经事先粘接有硬质材质层;在所述步骤4在压紧前,先在第二壳体的接合面上安放密封圈。所述步骤1中敷设的防水胶厚度为0.1mm-0.5mm。
本发明装配方法在布置软性电路板的同时,即也布置了密封结构,且软性电路板具有内接线段和外接线端,因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齐压紧固定后即满足装配要求。整个装配步骤工艺简单,方便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软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2所示,为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接合形成可安装内部电路的空腔。
另外,还包括一软性电路板3,该软性电路板3为现有的FPC材质电路板,包括延伸入空腔的内接线端31和延伸至壳体外的外接线端32。软性电路板3用于电路走线布置,可靠地实现内部电路和外部电路的电连接,内接线端31和外接线端32为焊盘、元件插座、触点座等部件,为内部电路和外部电路的接口。
本发明创新之处在于,将所述软性电路板3作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密封结构。为此,必须将软性电路板3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接合面布置,软性电路板3的一面与第一壳体1接合面通过防水胶粘接。软性电路板3另一面粘接有硬材质层4,硬材质层4可采用钢片或硬质塑胶片等具有一定的韧性,又不能太硬的材质。软性电路板3通过粘接的硬材质层4与第二壳体2压紧固定,实现密封。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螺丝固定、卡接结构以及其他方式压紧固定。硬材质层4用于增强软性电路板3的强度,如果取消该硬材质层4,仅使软性电路板3与第二壳体2压紧固定,亦能实现密封防水效果。
采用软性电路板3作为接合密封结构的部分,实现了防水密封和电路外接的有机结合,不但方便地将电路从壳体内部引出,且实现了壳体的组装和防水要求。
采用上述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软性电路板与第一壳体接合面间的防水胶厚度。该厚度应同时满足贴合效果和软性电路板的硬度要求。如果防水胶太薄,不能使软性电路板与第一壳体充分贴合,而防水胶太厚,又会造成软性电路板所要求的硬度不够。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发现防水胶的厚度为0.1mm-0.5mm可以满足要求,其优选的范围在0.1-0.3mm内,如0.15mm、0.25mm厚度的双面胶贴型防水胶均可较佳地实现本发明目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密封效果,本发明还可以将硬材质层4制成与软性电路板3密封部分形状相对应且整体相同的形状,并要求保持硬材质层4表面光滑。并且在所述硬质材质层4与第二壳体2接合面之间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由第二壳体接合面上的密封圈槽固定,装配时密封圈先固定在密封圈槽内,然后再压紧固定。
本发明的电子产品可以是各种有外接线路及防水要求的产品,如手机、表型电子产品等,以一种用于检测人身体功能的表型电子产品为例,可采用第一壳体为表后盖,第二壳体为表本体,所述内接线端与表内电路板连接,外接线端则沿表型电子产品的表带连接至外部功能电路。表本体内装有主功能模块,而软性电路板外接通讯、话筒、人体感应器等功能电路。
为使电路功能多样化和集成化,所述软性电路板3与硬质材质层4上设有若干穿孔,该穿孔可为焊接元件的焊盘孔33,则只要在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的接合面上嵌入针形插座,就实现壳体外部充电或数据读取功能。当然,穿孔也可以为用于定位的定位孔34。由于将软性电路板3和硬质材质层4布置在接合面之间时需要对布置位置定位,为此,在接合面上相应设有对应的凸点,定位孔34嵌入凸点后可保持定位准确。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产品装配工艺更加简单,装配工艺如下:
步骤1、采用防水胶为厚度在0.1mm-0.5mm范围的贴纸型双面防水胶,敷设于第一壳体的接合面上,。
步骤2、将事先已经粘接有硬质材质层4的软性电路板3沿第一壳体1的接合面布置,使软性电路板的内接线端31延伸入第一壳体内,外接线端32伸出第一壳体。
步骤3、压紧软性电路板3以粘接在第一壳体1的接合面上。
步骤4、内接线端的电路连接后,将第二壳体2的接合面安放好密封圈,然后对齐第一壳体压紧,并通过螺钉等结构固定。
该装配方法可同时布置软性电路板和密封结构,因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齐压紧固定后即完成装配,整个装配步骤工艺简单,方便大规模生产。

Claims (10)

1.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接合形成内装电路的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性电路板,该软性电路板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合面布置;且软性电路板一面与第一壳体接合面粘接,另一面与第二壳体接合面压紧,使软性电路板成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的密封结构;所述软性电路板包括延伸入空腔的内接线端和延伸至壳体外的外接线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板与第一壳体接合面通过防水胶粘接,防水胶的厚度为0.1mm-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材质层,所述硬材质层位于软性电路板与第二壳体接合面间;硬材质层与软性电路板作为密封部分的形状相同,软性电路板与硬质材质层通过防水胶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质层为钢片或硬质塑胶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板与硬质材质层上设有若干穿孔,该穿孔为用于与接合面定位的定位孔和/或用于焊接元件的焊盘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质层与第二壳体接合面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由第二壳体接合面上的密封圈槽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产品为表型电子产品,第一壳体为表后盖,第二壳体为表本体;所述内接线端与表电路板连接,外接线端沿表型电子产品的表带连接至外部功能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防水胶敷设于第一壳体的接合面上;
步骤2、将软性电路板沿第一壳体的接合面布置,使软性电路板的内接线端延伸入第一壳体内,外接线端延伸出第一壳体;
步骤3、压紧软性电路板以粘接在第一壳体的接合面上;
步骤4、将内接线端与电路连接后,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对齐后压紧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软性电路板已经粘接有硬质材质层;在所述步骤4在压紧前,先在第二壳体的接合面上安放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敷设的防水胶厚度为0.1mm-0.5mm。
CN201110441556.0A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Active CN102510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1556.0A CN102510697B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1556.0A CN102510697B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697A true CN102510697A (zh) 2012-06-20
CN102510697B CN102510697B (zh) 2014-12-03

Family

ID=4622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1556.0A Active CN102510697B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069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705A (zh) * 2017-09-11 2018-01-19 宁波市鄞州诺亿电子元件厂 一种电子产品封装
WO2020223926A1 (zh) * 2019-05-08 2020-11-12 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燃气表表体
CN111954405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1873Y (zh) * 2007-01-24 2008-07-02 陈笠 移动存储器
CN101573010A (zh) * 2008-04-28 2009-1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手持式设备
CN202374608U (zh) * 2011-12-26 2012-08-08 王辉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1873Y (zh) * 2007-01-24 2008-07-02 陈笠 移动存储器
CN101573010A (zh) * 2008-04-28 2009-1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手持式设备
CN202374608U (zh) * 2011-12-26 2012-08-08 王辉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705A (zh) * 2017-09-11 2018-01-19 宁波市鄞州诺亿电子元件厂 一种电子产品封装
WO2020223926A1 (zh) * 2019-05-08 2020-11-12 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燃气表表体
CN111954405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0697B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8756B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2643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ductive structure
CN205405465U (zh)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显示屏
US20090084432A1 (en) Injection-molded housing of plastic for taking up electrical and/or electronic built-in components or installed devices
JP2013070271A (ja) 電子機器
TWI424602B (zh) 防水電池
CN110995907B (zh) 电子设备
JP2011071876A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筐体防水構造
CN102510697B (zh)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08153025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4568290A (zh) 压力传感器
CN107613069A (zh) 壳体组件、侧键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8153026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TWM444687U (zh) 防塵防水結構及應用該防塵防水結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7340705B (zh) 一种侧出音的防水智能手表
CN205755183U (zh) 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
TW201508569A (zh) 可撓式觸控結構及採用該可撓式觸控結構之手錶或首飾
CN202374608U (zh) 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
CN108254958A (zh) 显示屏组件、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5545423U (zh) 智能手机触摸屏
CN205545422U (zh) 密封式手机用指纹模组
JP2014003540A (ja) 電子機器
CN209897455U (zh) 防水按键结构及具有该防水按键结构的电子产品
CN103917063A (zh) 电子设备
CN105867538A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30

Address after: 518000 11th Floor, Anxin Building, 3118 Longgang Avenue,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ianhaiba Wacth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47 Room 608, Building 17, Shangsha Innovation Science Park,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