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8587B -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8587B
CN102508587B CN201110364127.8A CN201110364127A CN102508587B CN 102508587 B CN102508587 B CN 102508587B CN 201110364127 A CN201110364127 A CN 201110364127A CN 102508587 B CN102508587 B CN 102508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bed
barrier
area
bed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41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8587A (zh
Inventor
张广健
潘良玉
王晓辉
唐晟
乐卫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i 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LEY COA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LEY COA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LEY COA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641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8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8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8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8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8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挡结构。该遮挡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第三遮挡层,该第一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间隔设置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该第二遮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遮挡层上,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遮挡层,且至少所述第一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三遮挡层的一侧未被所述第二遮挡层覆盖,并与所述第二遮挡层形成一第一台阶。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使用上述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escription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挡结构及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根据其触控原理的不同,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红外式触控面板以及声波式触控面板。
电阻式、红外式、声波式触控面板由于其工作原理导致的缺陷,不适合用作手持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其触控灵敏度好、使用寿命长、不易被外界信号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
电容式触控面板又进一步分为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和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仅能实现单点触控,因此,其应用范围也不广泛。而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其可实现多点触控被广泛应用。
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该基板分为功能区和周边线路区。在该功能区所在的基板上设有X轴感测电极层、Y轴感测电极层。X轴感测电极层和Y轴感测电极层分别形成于基板的两相背的表面。X轴感测电极层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的X轴感应电极串列,Y轴感测电极层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的Y轴感应电极串列,且X轴感应电极串列与Y轴感应电极串列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上的投影相垂直。在该周边线路区所在的基板上设有多条连接所述X轴感测电极串列和Y轴感测电极串列的引线。
业界使用的电容式触控屏通常包括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和盖板。在该盖板上对应所述周边线路区的位置处设有遮挡层。该遮挡层通常由黑色树脂涂覆于所述盖板表面而成,防止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引线影响电容式触控屏的外观。将设置有遮挡层的盖板与设置有X轴感测电极层和Y轴感测电极层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进行贴合,形成所述电容式触控屏。然而,由于所述遮挡层仅设置在盖板上对应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周边线路区的位置,因此,该遮挡层与所述盖板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差,在将所述盖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贴合时,在该段差处容易产生气泡,影响所述电容式触控屏的外观。另外,由于所述遮挡层由黑色树脂涂覆而成,容易因工艺或操作原因导致盖板表面与所述周边线路区对应的位置上的局部区域未被黑色树脂覆盖,造成漏光,或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引线影响外观。同时,在将盖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贴合时,容易使贴合用的胶从遮挡层的外侧边缘溢出,不易清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漏光、防止贴合时产生气泡和溢胶且有利于提升外观效果和有利于保持盒厚均一性的遮挡结构。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两种使用上述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遮挡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第三遮挡层,该第一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间隔设置于同一表面上并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该第二遮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遮挡层上,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遮挡层,且至少所述第一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三遮挡层的一侧未被所述第二遮挡层覆盖,并与第二遮挡层形成一第一台阶,所述第一遮挡层与第二遮挡层由不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三遮挡层由不透明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遮挡结构中,该遮挡结构还包括第四遮挡层,该第四遮挡层设置于第二遮挡层上,该第二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三遮挡层的一侧未被该第四遮挡层覆盖,并与该第四遮挡层构成一第二台阶。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邻,且该第二区域围绕该第一区域,在该第一区域上设有电极层,在该第二区域上设有遮挡结构及多条引线,所述遮挡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多条引线设置于所述遮挡结构上;所述遮挡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及第三遮挡层,该第一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区域内,并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遮挡层靠近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一区域;该第二遮挡层设置于第一遮挡层之上,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遮挡层,且至少所述第一遮挡层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未被所述第二遮挡层覆盖,并与所述第二遮挡层形成一第一台阶,所述第一遮挡层与第二遮挡层由不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三遮挡层由不透明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三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基板的边缘平齐,该第二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大于第三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该第一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大于所述第二遮挡层与第三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之和。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多条引线形成于所述第二遮挡层和第一台阶上,该第三遮挡层上及第一收容空间内均未设有所述引线。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电极层包括多条第一串列、多条第二串列及多个绝缘块,所述多条引线分别与多条第一串列和第二串列连接,所述多条第一串列包括多个第一单元和多个第一连接,所述多条第二串列包括多个第二单元和多个第二连接,所述多条第一串列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多条第二串列之间相互平行,并该多条第一串列与多条第二串列相互交叉形成多个交叉点,在该交叉点处,设有用于将第一串列及第二串列绝缘开的绝缘块,第一遮挡层与绝缘块采用同种材料在同一制程中一并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遮挡结构与绝缘块通过灰阶掩膜曝光、显影制成,或者,所述遮挡结构的第一遮挡层与绝缘块通过丝网印刷一并制成,所述第二遮挡层与第三遮挡层通过另一丝网印刷工艺一并制成;所述灰阶掩膜包括透光区域、半透光区域、不透光区域,该不透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区域内绝缘块所在的位置及对应第二区域内第二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所在的位置,该半透光区域对应第二区域靠近第一区域的一侧,其余为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及所述多条引线之中任意一条引线在垂直于基板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串列的第一连接、第二串列的第二连接、绝缘块在垂直于基板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第三遮挡层与第一遮挡层在垂直于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小于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及多条引线之中任意一条引线在垂直于基板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基板、盖板及结合该基板和盖板的粘结层,所述基板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分为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该第三区域与该第四区域相邻,且该第四区域围绕该第三区域;在该第三区域上设有电极层,该第四区域上设有多条引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的第四区域对应位置表面设置有遮挡结构,该遮挡结构至少包括第五遮挡层、第六遮挡层、第七遮挡层,该第五遮挡层和第七遮挡层间隔设置于该盖板面对该第四区域的位置上,并形成一第二收容空间,该第六遮挡层设置于第五遮挡层上,并部分覆盖该第五遮挡层,至少该第五遮挡层靠近该盖板面对该第三区域的位置上的一侧未被该第六遮挡层覆盖,并与该第六遮挡层构成一第三台阶,所述第五遮挡层与第六遮挡层由不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七遮挡层由不透明材料制成。
一种如上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该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上采用不透光且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涂布一第一层薄膜,并固化该第一层薄膜;在该第一层薄膜上采用不透光且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涂布一第二层薄膜,该第二层薄膜完全覆盖该第一层薄膜,并固化该第二层薄膜;在该第二层薄膜上涂布一光刻胶层,该光刻胶层完全覆盖该第二层薄膜;采用一灰阶掩膜对该涂布有第一层薄膜、第二层薄膜、光刻胶层的基板进行曝光;所述灰阶掩膜包括透光区域、半透光区域、不透光区域,该不透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区域内绝缘块所在的位置及对应第二区域内第二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所在的位置,该半透光区域对应第二区域靠近第一区域的一侧,其余为透光区域;显影得到所述遮挡结构以及所述多个绝缘块。
本发明提供的遮挡结构及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通过采用第一遮挡层及第二遮挡层这种两层结构,并第一遮挡层和第二遮挡层均采用不透光且绝缘的材料制成,可有效避免漏光现象。另外,通过由第一遮挡层与第二遮挡层(或第五遮挡层和第六遮挡)重叠构成的第一台阶(或第三台阶),可有效防止电容式触控面板在贴合过程中,在该遮挡结构边缘处产生气泡,有利于提升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外观。此外,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中,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及设置于其上的所述引线在垂直于基板第一表面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串列的第一连接、第二串列的第二连接及所述绝缘块在垂直于基板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且大于所述第一遮挡层、第三遮挡层在该方向的厚度之和,因此,可以使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与其它面板进行贴合时,以该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所述引线在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厚度之和为盒厚,有助于保持盒厚的均一性,同时,该第一收容空间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贴合时所用的胶水溢出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之外,有效解决所述胶水外溢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遮挡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遮挡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容式触控面板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遮挡结构及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及其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该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该基板110具有第一表面(图中未示出),该第一表面分为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3,该第二区域113与该第一区域111相邻,并围绕该第一区域11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区域111呈矩形,该第二区域113亦呈矩形。该第一区域111上形成有电极层120,该电极层120包括多条具有多个第一单元121和多个第一连接123的第一串列、多条具有多个多第二单元131和多个第二连接133的第二串列、多个绝缘块150及保护层(图中未示出)。该第二区域113上形成有遮挡结构170以及多条引线(图中未示出)。所述遮挡结构170形成于所述基板110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多条引线设置于所述遮挡结构170上。所述多条引线分别与所述多条第一串列和多条第二串列连接,且多条引线之间不重叠。
所述电极层120中,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一单元121通过位于该列的多个第一连接123连接,形成一条第一串列,相邻两个第一单元121通过一第一连接123连接,所述多条第一串列之间相互平行;位于同一行的多个第二单元131通过位于该行的多个第二连接133连接,形成一所述第二串列,相邻两个第二单元131通过一第二连接133连接,所述多条第二串列之间相互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单元121和第二单元131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单元121和第二单元131之间的间距相同,且任意两第一串列之间的间距一致,任意两第二串列之间的间距一致,因此,其不仅可以确保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各行列之间产生的感应信号强度一致,而且可有效减小电容式触控面板因第一单元121和第二单元131之间大小和形状不一致以及相互之间间距不一致导致的色差,获得良好的外观效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单元121和第二单元131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同,但所有第一单元121之间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所有第二单元131之间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单元121和第二单元131之间的间距也可以不相同。多个所述第一串列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单元121和多个第一连接123、多个第二串列中的多个第二单元131均由透明导电材料在同一制程中制成,多个所述第二串列中的多个第二连接133亦由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导电材料制成,因此,可使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更佳的外观效果,并可增加制作所述第一串列和第二串列的设备的通用性,在制作所述第一串列和第二单元、第二连接的工艺中,可以使用同样的薄膜沉积设备,节省生产成本。
多条所述第一串列与多条所述第二串列之间相互交叉,形成多个交叉点140,并在所述交叉点140处,多条所述第二串列被多条所述第一串列分割隔断成多个第二单元131,同一条所述第二串列中相邻的两第二单元131通过第二连接133连接。所述多个绝缘块150与多个所述交叉点140一一对应,且分别位于所述多个交叉点140处,所述绝缘块15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133下、所述第一连接123之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遮挡结构170请参阅图3,该遮挡结构170至少包括第一遮挡层171、第二遮挡层172、第三遮挡层173。所述第一遮挡层171和第三遮挡层17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区域内,且所述第一遮挡层171靠近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遮挡层173远离所述第一区域,且所述第三遮挡层173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基板110的边缘平齐,所述第一遮挡层171与第三遮挡层173之间的间隔构成一第一收容空间174。所述第二遮挡层172设置于所述第一遮挡层171上,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遮挡层171,且至少所述第一遮挡层171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或远离所述第三遮挡层173的一侧)未被所述第二遮挡层172覆盖,并与该第二遮挡层172形成一第一台阶175。
该第一遮挡层171、第二遮挡层172、第三遮挡层173呈条状,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74呈沟槽状。第二遮挡层172远离第一区域111的一侧端面与第一遮挡层171远离第一区域111的一侧端面平齐,即靠近所述第三遮挡层173的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遮挡层171靠近所述第三遮挡层173的一侧端面平齐。该第二遮挡层172在沿第一区域111至第二区域113的方向上的跨度大于第三遮挡层173在该方向上的跨度,且第二遮挡层172及第三遮挡层173在该方向上的宽度均小于第一遮挡层171在该方向上的宽度。该第一台阶175使该遮挡结构170靠近所述第一区域111的一侧边缘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之间的段差变为该第一遮挡层171在垂直于基板110的第一表面方向上的厚度,因此,该段差小于该遮挡结构170的第二遮挡层172与所述基板110的第一表面之间的段差,以有效防止电容式触控面板在与显示面板或其他面板贴合时产生气泡。
分别连接所述电极层中多条第一串列、多条第二串列的所述多条引线均形成于所述第二遮挡层172以及第一遮挡层171与第二遮挡层172构成的第一台阶175上,该第三遮挡层173及第一收容空间174内并未形成有引线,如此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多条引线在所述第二遮挡层172靠近所述第三遮挡层173的一侧与形成第一收容空间174的那部分第一遮挡层171之间产生断线,以及防止所述多条引线在所述第三遮挡层173靠近所述第二遮挡层172的一侧与形成第一收容空间174的那部分第一遮挡层171之间产生断线。
所述第一遮挡层171和第二遮挡层172均由不透明且绝缘的材料涂布而成,该第三遮挡层173可以由不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成,也可由透明且导电的材料制成。比较优选地是,该第一遮挡层171和第二遮挡层172在制作所述多个绝缘块150的过程中一并制成,且所述第一遮挡层171、第二遮挡层172及所述多条引线之中任意一条所述引线在垂直于基板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串列的第一连接123、第二串列的第二连接133、绝缘块150在该方向的厚度之和,使该电容式触控面版与其他面板结合时,以该第一遮挡层171、第二遮挡层172及多条引线在垂直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厚度之和为盒厚,有利于保持所述盒厚的均一性。该第三遮挡层173比较优选地是采用与所述第二遮挡层172相同的材料一并制成,其与第一遮挡层171在垂直于所述基板110的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遮挡层171、第二遮挡层172及所述多条引线在该方向上的厚度之和。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74可有效吸收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在贴合时溢出的胶水,防止所述胶水流出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之外,有效解决因胶水溢出造成的清理困难问题。
该遮挡结构170的一种较佳的制作方法请参阅图4,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在该基板110的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3上采用不透光且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涂布一第一层薄膜,并固化该第一层薄膜。
步骤S203:在该第一层薄膜上采用不透光且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涂布一第二层薄膜,该第二层薄膜完全覆盖该第一层薄膜,并固化该第二层薄膜。
步骤S205:在该第二层薄膜上涂布一光刻胶层,该光刻胶层完全覆盖该第二层薄膜。
步骤S207:采用一灰阶掩膜对该涂布有第一层薄膜、第二层薄膜、光刻胶层的基板110进行曝光。该灰阶掩膜对应所述第一区域111内绝缘块150所在的位置及对应所述第二区域113内第二遮挡层172、第三遮挡层173所在的位置为不透光区域,其对应第一台阶175所在的位置为半透光区域,其与为全透光区域;即:灰阶掩膜上对应第二区域113靠近第一区域111的一侧为半透光区域,对应该半透光区域间隔一间距的另一区域为全透光区域,对应第二区域113上其他位置为不透光区域,且该灰阶掩膜对应该第一区域111内的第一串列和第二串列之间的交叉点140处附近为不透光区域,而对应该第一区域111上其他位置为透光区域。
步骤S209:显影得到所述遮挡结构170以及所述多个绝缘块。
在上述制作方法过程中,先后涂布第一层薄膜和第二层薄膜,其可有效解决涂覆一层薄膜导致的漏光缺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涂布第一层薄膜,并采用所述灰阶掩膜对该第一层薄膜进行曝光、显影处理,得到所述遮挡层结构170。甚至还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第一层薄膜和第二层薄膜的跨度,使第二层薄膜的跨度小于第一层薄膜的跨度,并使第一层薄膜靠近所述第一区域113一侧的一部分不被第二层薄膜覆盖,即第一层薄膜靠近所述第一区域113一侧的一部分暴露出来。通过精确控制第一层薄膜和第二层薄膜的跨度的方法(如丝网印刷),进而不需对该第一层薄膜和第二层薄膜进行曝光处理,简化工艺,或者不需要使用灰阶掩膜对该第一层薄膜和第二层薄膜进行灰阶曝光,节省制作成本。该第三遮光层173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方式设置于该第一遮光层171上。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遮挡层172上还可设置第四遮挡层(图中未示出),该第二遮挡层172远离该第三遮挡层173的一侧未被该第四遮挡层覆盖,并与该第四遮挡层形成第二台阶。
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局部截面示意图。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300包括基板310、盖板330以及将该基板310和盖板330结合在一起的粘结层380。该基板310具有第二表面(图中未示出),该第二表面分为第三区域311和第四区域313,该第三区域311与该第四区域313相邻,且该第四区域313围绕该第三区域311。在该第三区域311上设有电极层(图中未示出),在该第四区域313上设有多条引线320。该盖板330与所述基板310的第四区域对应位置表面设置有遮挡结构370。该遮挡结构370包括第五遮挡层、第六遮挡层、第七遮挡层,该第五遮挡层和第七遮挡层间隔设置于该盖板对应该第四区域313的位置上,且所述第五遮挡层靠近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七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五遮挡层与第七遮挡层之间的间隔形成一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六遮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五遮挡层之上,并部分覆盖该第五遮挡层,且至少所述第五遮挡层靠近所述第三区域的一侧(或远离所述第七遮挡层的一侧)未被所述第六遮挡层覆盖,并与该第六遮挡层形成一第三台阶。所述第五、第六、第七遮挡层相当于图2和图3中所示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及遮挡结构170的第一、第二、第三遮挡层,所述第三台阶及第二收容空间相当于图2和图3中所示的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及遮挡结构170的第一台阶及第一收容空间,故,在此,不再累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比较优选地是,所述盖板33的尺寸略大于所述基板310的尺寸,且所述第五遮挡层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区域313的尺寸,即所述第五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三区域的一侧的端面凸出于所述基板的边缘外。
以上为本发明提供的遮挡结构及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多种改进或替换,所有的该等改进或替换都应该在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遮挡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第三遮挡层,该第一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间隔设置于同一表面上并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该第二遮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遮挡层上,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遮挡层,且至少所述第一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三遮挡层的一侧未被所述第二遮挡层覆盖,并与所述第二遮挡层形成一第一台阶,所述第一遮挡层与第二遮挡层由不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三遮挡层由不透明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挡结构还包括第四遮挡层,该第四遮挡层设置于第二遮挡层上,该第二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三遮挡层的一侧未被该第四遮挡层覆盖,并与该第四遮挡层构成一第二台阶。
3.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邻,且该第二区域围绕该第一区域,在该第一区域上设有电极层,在该第二区域上设有遮挡结构及多条引线,所述遮挡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多条引线设置于所述遮挡结构上;所述遮挡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及第三遮挡层,该第一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区域内,并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遮挡层靠近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一区域;该第二遮挡层设置于第一遮挡层之上,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遮挡层,且至少所述第一遮挡层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未被所述第二遮挡层覆盖,并与所述第二遮挡层形成一第一台阶,所述第一遮挡层与第二遮挡层由不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三遮挡层由不透明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基板的边缘平齐,该第二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大于第三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该第一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大于所述第二遮挡层与第三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之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引线形成于所述第二遮挡层和第一台阶上,该第三遮挡层上及第一收容空间内均未设有所述引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包括多条第一串列、多条第二串列及多个绝缘块,所述多条引线分别与多条第一串列和第二串列连接,所述多条第一串列包括多个第一单元和多个第一连接,所述多条第二串列包括多个第二单元和多个第二连接,所述多条第一串列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多条第二串列之间相互平行,并该多条第一串列与多条第二串列相互交叉形成多个交叉点,在该交叉点处,设有用于将第一串列及第二串列绝缘开的绝缘块,第一遮挡层与绝缘块采用同种材料在同一制程中一并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与绝缘块通过灰阶掩膜曝光、显影制成,或者,所述遮挡结构的第一遮挡层与绝缘块通过丝网印刷一并制成,所述第二遮挡层与第三遮挡层通过另一丝网印刷工艺一并制成;所述灰阶掩膜包括透光区域、半透光区域、不透光区域,该不透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区域内绝缘块所在的位置及对应第二区域内第二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所在的位置,该半透光区域对应第二区域靠近第一区域的一侧,其余为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及所述多条引线之中任意一条引线在垂直于基板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串列的第一连接、第二串列的第二连接、绝缘块在垂直于基板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第三遮挡层与第一遮挡层在垂直于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小于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及多条引线之中任意一条引线在垂直于基板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之和。
8.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该基板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上采用不透光且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涂布一第一层薄膜,并固化该第一层薄膜;
在该第一层薄膜上采用不透光且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涂布一第二层薄膜,该第二层薄膜完全覆盖该第一层薄膜,并固化该第二层薄膜;
在该第二层薄膜上涂布一光刻胶层,该光刻胶层完全覆盖该第二层薄膜;
采用一灰阶掩膜对该涂布有第一层薄膜、第二层薄膜、光刻胶层的基板进行曝光;所述灰阶掩膜包括透光区域、半透光区域、不透光区域,该不透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区域内绝缘块所在的位置及对应第二区域内第二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所在的位置,该半透光区域对应第二区域靠近第一区域的一侧,其余为透光区域;
显影得到所述遮挡结构以及所述多个绝缘块。
9.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基板、盖板及结合该基板和盖板的粘结层,所述基板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分为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该第三区域与该第四区域相邻,且该第四区域围绕该第三区域;在该第三区域上设有电极层,该第四区域上设有多条引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的第四区域对应位置表面设置有遮挡结构,该遮挡结构至少包括第五遮挡层、第六遮挡层、第七遮挡层,该第五遮挡层和第七遮挡层间隔设置于该盖板面对该第四区域的位置上,并形成一第二收容空间,该第六遮挡层设置于第五遮挡层上,并部分覆盖该第五遮挡层,至少该第五遮挡层靠近该盖板面对该第三区域的位置上的一侧未被该第六遮挡层覆盖,并与该第六遮挡层构成一第三台阶,所述第五遮挡层与第六遮挡层由不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七遮挡层由不透明材料制成。
CN201110364127.8A 2011-11-16 2011-11-16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2508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4127.8A CN102508587B (zh) 2011-11-16 2011-11-16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4127.8A CN102508587B (zh) 2011-11-16 2011-11-16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8587A CN102508587A (zh) 2012-06-20
CN102508587B true CN102508587B (zh) 2015-10-21

Family

ID=46220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4127.8A Active CN102508587B (zh) 2011-11-16 2011-11-16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85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25797A (zh) * 2013-12-25 2015-07-01 Wintek Corp 裝飾面板及觸控裝置
TW201535173A (zh) * 2014-03-04 2015-09-16 Wintek Corp 裝飾面板及觸控裝置
CN105630221A (zh) * 2014-11-06 2016-06-01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结构、面板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CN105573541A (zh) * 2014-11-06 2016-05-11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结构、结构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42810B (zh) * 2015-10-29 2019-04-19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8165A (zh) * 2005-12-22 2007-06-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固体摄像元件用封装体及固体摄像装置
CN101261379A (zh) * 2008-02-01 2008-09-1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包含该触摸屏的触摸显示器件
CN201563113U (zh) * 2009-07-27 2010-08-2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202018644U (zh) * 2011-04-25 2011-10-26 富创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结构
CN202351845U (zh) * 2011-11-16 2012-07-25 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2641A (ja) * 2003-03-10 2004-09-30 Sony Corp タッチパッド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11007830A (ja) * 2009-06-23 2011-01-13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TWI431340B (zh) * 2010-12-10 2014-03-21 Au Optronics Corp 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結構、偏光結構以及黏貼觸控面板於液晶面板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8165A (zh) * 2005-12-22 2007-06-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固体摄像元件用封装体及固体摄像装置
CN101261379A (zh) * 2008-02-01 2008-09-1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包含该触摸屏的触摸显示器件
CN201563113U (zh) * 2009-07-27 2010-08-2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202018644U (zh) * 2011-04-25 2011-10-26 富创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结构
CN202351845U (zh) * 2011-11-16 2012-07-25 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8587A (zh)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1773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CN102508587B (zh)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TWI525646B (zh) 觸控屏及其製作方法
CN103792711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I550483B (zh) Anti-static touch panel
CN10367638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10065264A (ko) 정전용량방식의 터치 장치 구조
CN104635981A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4571740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004716U (ko) 터치 패널
CN102866816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及制作方法、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5786263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2520831B (zh) 遮挡结构及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2351845U (zh) 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2351846U (zh) 一种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6209685U (zh)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2654807A (zh) 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2402357B (zh) 一种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279686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3588224U (zh) 触控感应装置
CN203909768U (zh) 触控装置及其覆盖模块
CN203012673U (zh) 触控显示屏
CN203673449U (zh) 触控面板
CN202351847U (zh) 遮挡结构及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1429836Y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21016, No. 333 Chung Xue street, Zhejiang, Jinhua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Jinley Coat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1017 No. 658, Yongkang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Zhejiang, Jinhua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Jinley Coating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21016 No. 333, Chung Xue street, Jinhua,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ai Ba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1016 No. 333, Chung Xue street, Jinhua,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nley Coat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