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4448B - 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4448B
CN102504448B CN 201110390126 CN201110390126A CN102504448B CN 102504448 B CN102504448 B CN 102504448B CN 201110390126 CN201110390126 CN 201110390126 CN 201110390126 A CN201110390126 A CN 201110390126A CN 102504448 B CN102504448 B CN 1025044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rubber
acceptor
pigment
roll sp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901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4448A (zh
Inventor
徐海潮
芮巧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nsanli Polym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nsanli Rubber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nsanli Rubber &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nsanli Rubber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3901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44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4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4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4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44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领域。本发明的氟橡胶混炼胶,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65~75%氟橡胶预混胶、3~6%吸酸剂、10~20%填充剂、10~12%颜料和1~2%润滑剂,其中,所述的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填充剂为硅灰石;颜料为氧化铬绿;润滑剂为植物提取蜡;颜料为朗盛德国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氧化铬绿;吸酸剂为氧化镁MA-150和氢氧化钙NICC5000。其制备步骤包括混炼、一次精炼和二次精炼。本发明获得的混炼胶耐低温、低压变,耐FAMB甲醇汽油和生物柴油(RME),且硫化工艺好,同时绿色环保,成本低,保存安全性好。

Description

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耐低温,又耐甲醇汽油、生物柴油,且具有低压缩永久变形、环保的汽车发动机密封件用绿色氟橡胶。
背景技术
21世纪全球已经面临未来汽车动力能源由于石油资源不足的窘迫,同时低碳、环保也已列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关注之焦点,而且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使用环境对低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燃料替代和低排放方面先行的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替代或混合使用新一代甲醇汽油(FAM 实验液体,符合 DIN 51 604 – B)、生物柴油(Rape oil methylester =RME),这类燃料不仅能缓解石油资源的供给,还具有价格低、高功率、低碳、低排放的优势,故这类燃料的应用必然会全球化。
这类新型燃料的使用,对大量汽车橡胶密封件,尤其是发动机橡胶密封件的材料带来了更高的耐介质、环保要求。因为FAMB甲醇汽油和生物柴油(RME)对橡胶的侵蚀远高于原来单纯的汽油和柴油。氟橡胶因为主链或侧链的碳原子上含有氟原子,是所有橡胶中耐油性最好的橡胶,且氟含量越高,耐高温、耐油、耐介质性能就越好,但是,由于随着氟这个高极性基团含量的提高,橡胶分子链的柔性下降,橡胶的耐低温性能降低。
目前,行业中解决既耐低温,又耐新型燃料,还保持较好的压变性能的办法是采用进口过氧化物硫化的耐低温氟橡胶,但是,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氟橡胶具有如下缺点:
(1)国内目前尚无合成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生胶(即弹性体)的能力,生胶必须进口,周期长,若用于生产,内部材料库存大,不利于降低成本;
(2)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的价格昂贵;
(3)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氟混炼胶保存安全性差、易焦烧,一般必须在两周内用完。
因此,研制既能满足材料力学性能要求,耐低温,又能耐新型燃料和低压变,还要符合RoHS、Reach的环保要求,还要满足在组装线易于安装识别的彩色等,成为氟橡胶配方设计难以兼顾的一系列矛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通过适宜的配方配合解决上述矛盾,提供既满足材料力学性能要求,耐低温,又耐甲醇汽油(FAM 实验液体,符合 DIN 51 604 – B)、生物柴油(Rape oil methylester =RME),且具有低压缩永久变形、环保的汽车发动机密封件用绿色氟橡胶。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65~75%氟橡胶预混胶、3 ~ 6%吸酸剂、10~20%填充剂、10~12%颜料和1 ~ 2%润滑剂,其中,所述的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填充剂为硅灰石;颜料为氧化铬绿;润滑剂为植物提取蜡。
优选地,所述的硅灰石为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所述的颜料为朗盛德国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氧化铬绿。
优选地,所述的吸酸剂为氧化镁MA-150和氢氧化钙NICC5000;所述的润滑剂为巴西棕榈蜡。
本发明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8~10mm,滚压1~2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2~3分钟;
(2)加入一半重量的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滚压2~3分钟后,再加入另一半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
(3)待吃粉后开刀,辊距调至5mm,滚压2~3分钟;
(4)将辊距调至1~2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停放48小时后进行一次精炼;
(5)一次精炼:
A、将预混胶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8~10mm,滚压1~2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2~3分钟;
B、将辊距调至1~2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一次精炼后停放24小时候后进行二次精炼;
(6)二次精炼:
二次精炼步骤和方法与一次精炼相同,二次精炼后即得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整个混炼过程辊温控制在30℃~75℃,混炼胶温度不高于100℃。
本发明的原理:
如前背景技术中所述,氟橡胶因为主链或侧链的碳原子上含有氟原子,是所有橡胶中耐油性最好的橡胶,且氟含量越高,耐高温、耐油、耐介质性能就越好,但是,由于随着氟这个高极性基团含量的提高,橡胶分子链的柔性下降,橡胶的耐低温性能降低。本发明就氟橡胶的氟含量的高低,与其低温脆性和耐甲醇汽油(FAM 实验液体,符合 DIN 51 604 – B)、生物柴油(Rape oil methylester =RME)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当采用70%氟含量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时,氟橡胶制品能满足甲醇汽油,但不能满足生物柴油的要求;当采用66%氟含量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时,氟橡胶制品能满足生物柴油的要求,但不能满足甲醇汽油;当采用本发明的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时,氟橡胶制品既能满足甲醇汽油,又能满足生物柴油的要求。当然,氟橡胶配方以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为基础,必须添加因为满足硫化过程工艺需要或最终硫化后胶料性能需要的其他配合剂,诸如:活性剂、吸酸剂、流动剂、补强剂、颜料、操作助剂等。对本发明胶料来说,除了氟橡胶配方中必须采用的硫化剂、吸酸剂外,还需要为了获得合适的硬度和力学性能添加补强填充剂。
本发明所添加的浅色补强剂绝不是普通的白炭黑,而是采用针状、颗粒分布面窄,在氟橡胶混炼过程中易于均匀分散且高耐冲压性、抗拉性及耐介质性能的比利时Tremin283-600EST(上海乔迪经销)硅灰石作为填充剂,用量占混炼胶总重量的10%到20%,重量含量低于10%,力学性能达不到要求;重量含量高于20%,则门尼粘度太大,硫化过程中流动性不好,产品易缺胶或分型面飞边超厚,且压变会增大。
本发明为了提高胶料硫化过程的流动性,改善脱模性能,所添加的润滑剂是植物提取蜡巴西棕榈蜡,用量占混炼胶总重量的1%到2%,重量含量低于1%时,硫化过程中流动性不好,产品粘模,脱模时产品容易撕裂;而重量含量高于2%时,胶料的综合性能下降,尤其是耐油性、压缩永久变形性能会发生明显下降。
本发明为了获取要求的环保、不退色、无污染的绿色,所添加的绿色颜料为朗盛德国化学有限公司的氧化铬绿,用量占混炼胶重量的10%到12%,重量含量低于10%时,颜色太淡,达不到色标(国际色标号:RAL 6011)要求;重量含量高于12%,颜色太深,也达不到色标(国际色标号:RAL 6011)要求,且会导致硬度超高,材料流动性能下降。通过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目前,除了朗盛德国化学有限公司的氧化铬绿外,还没有其他任何绿色颜料能在230±10℃,24小时二次硫化后不变色,对模具无污染,且符合ROHS和REACH的要求。
本发明除了氟橡胶预混胶之外,氟橡胶基础配方必须的组分吸酸剂采用的是高活性氧化镁MA-150和超细氢氧化钙NICC5000。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优化的试验配方设计,通过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与硅灰石、铬绿、植植物提取蜡、吸酸剂混合后,获得的混炼胶耐低温、低压变,且耐FAMB甲醇汽油和生物柴油(RME),同时绿色环保;
(2)本发明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成本低,其价格仅为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的价格的一半;
(3)本发明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可以存放至少6个月,保存安全性好,而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氟混炼胶保存时间仅为两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如表1所示,其中,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本实施例双酚硫化体系的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
表1 本发明实施例1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材料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氟含量68%的氟橡胶预混胶 70
氧化镁MA-150(吸酸剂) 2
氢氧化钙NICC5000(吸酸剂) 4
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填充剂) 12
朗盛氧化铬绿Cr2O3(颜料) 11
巴西棕榈蜡(润滑剂) 1
按照表1所示的配方,本实施例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9mm,滚压1.5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2.5分钟;
(2)加入一半重量的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其加入的百分比含量如表1所示),滚压2.5分钟后,再加入另一半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
(3)待吃粉后开刀,辊距调至5mm,滚压2.5分钟,整个混炼过程辊温控制在30℃~75℃,混炼胶温度不高于100℃;
(4)将辊距调至1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停放48小时后进行一次精炼;
(5)一次精炼:
A、将预混胶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9mm,滚压1.5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2.5分钟;
B、将辊距调至1.5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一次精炼后停放24小时候后进行二次精炼;
(6)二次精炼:
二次精炼步骤和方法与一次精炼相同,二次精炼后即得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如表2所示,其中,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本实施例双酚硫化体系的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
表2 本发明实施例2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材料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氟含量68%的氟橡胶预混胶 61
氧化镁MA-150(吸酸剂) 2
氢氧化钙NICC5000(吸酸剂) 4
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填充剂) 20
朗盛氧化铬绿Cr2O3(颜料) 12
巴西棕榈蜡(润滑剂) 1
按照表2所示的配方,本实施例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8mm,滚压2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2分钟;
(2)加入一半重量的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其加入的百分比含量如表2所示),滚压3分钟后,再加入另一半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
(3)待吃粉后开刀,辊距调至5mm,滚压2分钟,整个混炼过程辊温控制在30℃~75℃,混炼胶温度不高于100℃;
(4)将辊距调至1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停放48小时后进行一次精炼;
(5)一次精炼:
A、将预混胶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10mm,滚压1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3分钟;
B、将辊距调至1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一次精炼后停放24小时候后进行二次精炼;
(6)二次精炼:
二次精炼步骤和方法与一次精炼相同,二次精炼后即得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如表3所示,其中,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本实施例双酚硫化体系的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
表3 本发明实施例3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材料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氟含量68%的氟橡胶预混胶 75
氧化镁MA-150(吸酸剂) 1
氢氧化钙NICC5000(吸酸剂) 2
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填充剂) 10
朗盛氧化铬绿Cr2O3(颜料) 10
巴西棕榈蜡(润滑剂) 2
按照表3所示的配方,本实施例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10mm,滚压1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3分钟;
(2)加入一半重量的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其加入的百分比含量如表3所示),滚压2分钟后,再加入另一半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
(3)待吃粉后开刀,辊距调至5mm,滚压3分钟,整个混炼过程辊温控制在30℃~75℃,混炼胶温度不高于100℃;
(4)将辊距调至2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停放48小时后进行一次精炼;
(5)一次精炼:
A、将预混胶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8mm,滚压2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2分钟;
B、将辊距调至2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一次精炼后停放24小时候后进行二次精炼;
(6)二次精炼:
二次精炼步骤和方法与一次精炼相同,二次精炼后即得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如表4所示,其中,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本实施例双酚硫化体系的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
表4 本发明实施例4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材料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氟含量68%的氟橡胶预混胶 65
氧化镁MA-150(吸酸剂) 1
氢氧化钙NICC5000(吸酸剂) 2
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填充剂) 20
朗盛氧化铬绿Cr2O3(颜料) 11
巴西棕榈蜡(润滑剂) 1
按照表4所示的配方,本实施例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8mm,滚压1.5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2分钟;
(2)加入一半重量的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其加入的百分比含量如表4所示),滚压3分钟后,再加入另一半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
(3)待吃粉后开刀,辊距调至5mm,滚压2.5分钟,整个混炼过程辊温控制在30℃~75℃,混炼胶温度不高于100℃;
(4)将辊距调至2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停放48小时后进行一次精炼;
(5)一次精炼:
A、将预混胶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8mm,滚压1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3分钟;
B、将辊距调至1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一次精炼后停放24小时候后进行二次精炼;
(6)二次精炼:
二次精炼步骤和方法与一次精炼相同,二次精炼后即得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如表5所示,其中,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本实施例双酚硫化体系的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
表5 本发明实施例5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材料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氟含量68%的氟橡胶预混胶 70
氧化镁MA-150(吸酸剂) 1.5
氢氧化钙NICC5000(吸酸剂) 3
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填充剂) 13
朗盛氧化铬绿Cr2O3(颜料) 11
巴西棕榈蜡(润滑剂) 1.5
本实施例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如表6所示,其中,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本实施例双酚硫化体系的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
表6 本发明实施例6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材料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氟含量68%的氟橡胶预混胶 66
氧化镁MA-150(吸酸剂) 2
氢氧化钙NICC5000(吸酸剂) 4
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填充剂) 15
朗盛氧化铬绿Cr2O3(颜料) 12
巴西棕榈蜡(润滑剂) 1
本实施例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如表7所示,其中,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本实施例双酚硫化体系的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
表7 本发明实施例7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材料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氟含量68%的氟橡胶预混胶 70
氧化镁MA-150(吸酸剂) 1.5
氢氧化钙NICC5000(吸酸剂) 3
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填充剂) 14
朗盛氧化铬绿Cr2O3(颜料) 10
巴西棕榈蜡(润滑剂) 1.5
本实施例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表8 本发明实施例8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材料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氟含量68%的氟橡胶预混胶 65
氧化镁MA-150(吸酸剂) 2
氢氧化钙NICC5000(吸酸剂) 4
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填充剂) 16
朗盛氧化铬绿Cr2O3(颜料) 11
巴西棕榈蜡(润滑剂) 2
本实施例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如表8所示,其中,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本实施例双酚硫化体系的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
本实施例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如表9所示,其中,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比利时苏威SolvaySolexis 7380K),本实施例双酚硫化体系的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
表9 本发明实施例9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材料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氟含量68%的氟橡胶预混胶 68
氧化镁MA-150(吸酸剂) 1.5
氢氧化钙NICC5000(吸酸剂) 3
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填充剂) 16
朗盛氧化铬绿Cr2O3(颜料) 10
巴西棕榈蜡(润滑剂) 1.5
本实施例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同实施例1。
上述实施例1~9,其配比及硫化前材料特性如表10所示,作为对比,比较例1~7 配比及硫化前材料特性如表11。表12和表13分别为实施例1~9和对比例1~7胶料经177℃×7分钟硫化,230℃±10℃,24小时二次硫化后的性能,其中实施例1~9的试验方法同对比例1~7。
表10 实施例1~9的配比及硫化前材料特性
表11 比较例1~7 配比及硫化前材料特性
Figure 747276DEST_PATH_IMAGE002
表12 实施例1~9胶料经177℃×7分钟硫化,230℃±10℃,24小时二次硫化后的性能
Figure 441579DEST_PATH_IMAGE003
表13 对比例1~7胶料经177℃×7分钟硫化,230℃±10℃,24小时二次硫化后的性能
通过氟含量68%的双酚硫化体系三元氟橡胶预混胶与硅灰石、铬绿、植植物提取蜡、吸酸剂混合后,获得的混炼胶能达到如下要求:
(1)在FAM B(符合标准:DIN 51604-B,包含:84.5 %体积含量符合DIN 51604-A (FAM A)标准的FAM A液、15%体积含量的甲醇、0.5%体积含量的水),在23℃下,浸泡168h后取出,在1分钟内完成测试(因为是挥发性液体,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后不立即实验,液体挥发后,实验结果会好很多)扯断强度能保持5Mpa,伸长率保持230%以上;
(2)在生物柴油(Rape oil methylester =RME)中,本次试验选用菜油甲酯(菜油甲酯是生物柴油的一种,生物柴油简称为FAME,其按由来分为3种:一种由来是此次试验涉及的菜籽油,即菜油甲酯,简称RME;第二种由来是大豆油,简称SME;第三种由来是棕榈油,简称PME),菜油甲酯组成为:PalmiticAcid(棕榈酸)、StearicAcid(硬脂酸)、OleicAcid(油酸)、LinoleicAcid(亚油酸)、LinolenicAcid(亚麻酸)、ErucicAcid(芥酸)、10% O2,在100℃下,浸泡168h后取出,在1分钟内完成测试(因为是挥发性液体,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后不立即实验,液体挥发后,实验结果会好很多)扯断强度能保持6Mpa,伸长率保持220%以上;
(3)脆性温度不高于-35℃;
(4)绿色混炼胶硫化过程对模具无污染,230±10℃,24小时二次硫化后不变色,颜料符合ROHS和REACH的要求,且达到国际色标号:(RAL-K7:RAL 6011);
(5)150℃×22h ,按照德国大众要求的PV3307实验,压变数据不大于40%。
通过上述分析,由表11~表13可见,只要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要求制备氟橡胶(实施例1~9),就可以得到耐低温、低压变,耐FAMB和生物柴油(RME)的绿色环保且硫化工艺好的氟橡胶,否则就会如同比较例1~7那样,无法兼顾脱模性能、力学性能、低温、耐液体、压变性能和颜色要求。

Claims (3)

1.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氟橡胶预混胶       65~75%
吸酸剂                     3 ~ 6%
填充剂                  10~20%
颜料                       10~12%
润滑剂                    1 ~ 2%,
其中,所述的氟橡胶预混胶为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吸酸剂为氧化镁MA-150和氢氧化钙NICC5000,且氟橡胶配方中氧化镁MA-150与氢氧化钙NICC5000的质量百分比为1:2;填充剂为硅灰石,该硅灰石为Tremin283-600EST针状硅灰石;颜料为朗盛德国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氧化铬绿;润滑剂为植物提取蜡,该植物提取蜡为巴西棕榈蜡。
2.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氟含量68%、双酚硫化体系的三元氟橡胶预混胶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8~10mm,滚压1~2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2~3分钟;
(2)加入一半重量的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滚压2~3分钟后,再加入另一半吸酸剂、颜料、润滑剂和填充剂;
(3)待吃粉后开刀,辊距调至5mm,滚压2~3分钟;
(4)将辊距调至1~2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停放48小时后进行一次精炼;
(5)一次精炼:
A、将预混胶在开炼机大牙一侧加入,调整辊距为8~10mm,滚压1~2分钟,包滚后将辊距调至5mm,滚压2~3分钟;
B、将辊距调至1~2 mm打1个三角包,拉一个薄通,将辊距调至8mm下片,冷却,一次精炼后停放24小时候后进行二次精炼;
(6)二次精炼:
二次精炼步骤和方法与一次精炼相同,二次精炼后即得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混炼过程辊温控制在30℃~75℃,混炼胶温度不高于100℃。
CN 201110390126 2011-11-30 2011-11-30 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44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90126 CN102504448B (zh) 2011-11-30 2011-11-30 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90126 CN102504448B (zh) 2011-11-30 2011-11-30 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4448A CN102504448A (zh) 2012-06-20
CN102504448B true CN102504448B (zh) 2013-10-16

Family

ID=46216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9012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4448B (zh) 2011-11-30 2011-11-30 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44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5440B2 (ja) * 2012-08-10 2015-12-02 Nok株式会社 フッ素ゴム組成物
CN103923419B (zh) * 2014-03-14 2016-05-25 太仓冠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低温低压缩变形的彩色氟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9265B (zh) * 2014-12-31 2017-01-25 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低压缩变形氟橡胶预混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60148A (zh) * 2020-06-11 2020-08-21 北威(重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油封用耐低温氟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7637B2 (ja) * 2004-07-28 2009-11-1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ーフルオロポリエーテル系含フッ素ゴム組成物と異種ゴム組成物を共架橋させたゴム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33319A (zh) * 2006-03-08 2007-09-12 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 耐甲醇汽油的可挤出氟橡胶胶料
CN101775185A (zh) * 2010-02-03 2010-07-14 海堡(厦门)橡胶有限公司 预处理微细氟胶粉的氟橡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4448A (zh)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4448B (zh) 耐低温、耐新型燃料的低压变氟橡胶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3378B (zh) 白炭黑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7720B (zh) 一种橡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86820A (zh) 一种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50700B (zh) 一种橡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6831A (zh) 一种汽车管件用耐热耐油橡胶材料
CN102516683A (zh) 应用于pvc管材的新型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77824A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用耐热耐老化橡胶密封垫片
CN101864131A (zh) 一种油封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油封的制造方法
EP2481776A1 (de) Verwendung von Formmassen
CN102993462A (zh) 用于pvc发泡材料的镁铝锌改性无毒复合稳定剂
CN101358151B (zh) 机动车用乙醇汽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5384A (zh) 用于汽车不锈钢零部件成型的耐高温环保成型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5448A (zh) 一种木质素修饰硅藻土及其作为橡胶补强剂的应用
CN103146174B (zh) 一种环保型氯醚橡胶胶料及其制法
CN107603056B (zh) 硬质pvc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03131050A (zh) 一种脂肪酸钙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9939A (zh) 一种耐fam b甲醇汽油、耐低温的低压变乙烯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48044A (zh) 一种车用复合橡胶密封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60367B (zh) 碳钢薄板冲压用水溶性拉延油的生产方法
CN105017702A (zh) 一种含纳米二硼化铬的高强密橡胶封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34876A (zh) 环保节能汽油添加剂
CN112500615A (zh) 轻量化橡胶阻燃二硫大底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496687A (zh) 一种抗压耐高温变压器密封圈用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39696A (zh) 冲压油组合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9

Address after: 210061 Jiangsu Province dragon High-tech Zone of Nanjing City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Nanjing Jinsanli Polym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61 Jiangsu city of Nanjing province Nanji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iuzhou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Jinsanli Rubber & Plastic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