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4520A -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4520A
CN102484520A CN2010800399717A CN201080039971A CN102484520A CN 102484520 A CN102484520 A CN 102484520A CN 2010800399717 A CN2010800399717 A CN 2010800399717A CN 201080039971 A CN201080039971 A CN 201080039971A CN 102484520 A CN102484520 A CN 102484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lock
antenna port
transmission
control information
down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99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4520B (zh
Inventor
高贤秀
李文一
具滋昊
郑载薰
任彬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84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4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一种用于在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接收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包括: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并且如果第一传输块被禁用并且第二传输块被启用,则用于第一传输块的新数据指示符指示通过其接收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Description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来从基站接收信息。而且,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发送信息。从用户设备发射并且在用户设备中接收到的信息的示例包括数据和各种类型的控制信息。各种物理信道根据从用户设备发射并且在用户设备中接收到的信息的类型和用途存在。
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是指,基站和用户设备通过使用两个或更多发射/接收天线在空间上同时发射若干数据流,以便于增加系统容量。MIMO方案可以通过使用若干发射天线来实现发射分集、空间复用或波束成形。
发射分集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若干发射天线来发射相同的数据信息,以在没有来自接收机的信道反馈的情况下实现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波束成形方案用于通过使若干发射天线乘以适当的权重值来增加接收到的接收机的信干噪比(SINR)。通常,由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信道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是独立的,所以需要高可靠性的信道信息,以获得适当的波束成形增益。在该情况下,从接收机独立地反馈信道信息。
同时,空间复用方案可以被划分为单用户空间复用方案和多用户空间复用方案。单用户空间复用方案被称为空间复用(SM)或单用户MIMO(SU-MIMO)。在单用户空间复用方案中,基站的多个天线资源被分配给单个用户(用户设备),并且MIMO信道的容量与天线的数目成比例地增加。同时,多用户空间复用方案被称为空分多址(SDMA)或多用户MIMO(MU-MIMO)。在多用户空间复用方案中,基站的多个天线资源或无线电空间资源被分配给多个用户(用户设备)。
MIMO方案的示例包括单码字(SCW)方案和多码字(MCW)方案,其中,SCW方案意在通过使用单个信道编码块来同时发送N个数目的数据流,而MCW方案意在通过使用M(M通常小于或等于N)个数目的信道编码块来发送N个数目的数据流。在该情况下,每个信道编码块都生成独立的码字,每个码字都被设计为启用独立错误检测。
同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包括与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的信号相关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的控制信号。在3GPP LTE(长期演进)标准中,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分别被称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并且通过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基站根据期望发送到用户设备的DCI来确定PDCCH格式,并且对控制信息添加循环冗余检验(CRC)。根据PDCCH的拥有者或用途,利用唯一标识符(被称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来对CRC进行掩蔽。如果PDCCH用于特定的用户设备,则利用例如C-RNTI(小区-RNTI)的用户设备的唯一标识符来掩蔽CRC。如果使用C-RNTI,则PDCCH承载用于相应的特定用户设备的控制信息。如果使用另一个RNTI,则PDCCH承载由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设备或多个用户设备接收到的公共控制信息。
在对DCI添加了CRC添之后,执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和调制,并且调制后的符号与物理资源元素发生映射,并且然后被发送到用户设备。用户设备监视每子帧的多个PDCCH。在该情况下,监视指用户设备试图根据受到监视的DCI格式来对PDCCH中的每一个进行解码。在子帧内分配的控制区域中,基站不向用户提供关于PDCCH的位置的信息。用户设备通过监视子帧内的PDCCH候选的集合来发现其PDCCH。这被称为盲解码。例如,如果用户设备在相应的PDCCH中针对其C-RNTI执行解掩蔽并且没有检测到任何CRC错误,则用户设备检测到具有其DCI的PDCCH。用户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被半静态地设置为接收通过遵循多种传输模式的PDCCH用信号发送的PDSCH数据。
为了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用户设备在PDCCH上接收下行链路资源。如果用户设备成功地检测到PDCCH,则用户设备读取PDCCH上的DCI。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DCI内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来在PDSCH上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根据上述MIMO方案的下行链路信号传输中,基站可以通过PDCCH来发送作为DCI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用于允许用户设备正常地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在使用与现有MIMO方案不同的新的MIMO方案的下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问题在于,用户设备无法通过遵循先前定义的DCI格式的控制信息来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因此,在新的下行链路MIMO传输方案中,要求应当向用户设备提供正常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所需要的控制信息。
因此,本发明针对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将在以下描述中部分地阐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考察了以下内容之后这些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习得。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实现和广泛描述的,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接收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该MIMO系统支持基于第一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该方法包括: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的数据指示符(NDI),并且如果第一传输块被禁用并且第二传输块被启用,则用于第一传输块的新的数据指示符指示通过其接收到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而且,通过1个比特来给出新数据指示符,如果用于第一数据块的新数据指示符是第一值,则指示第一天线端口,而如果用于第一数据块的新数据指示符是第二值,则指示第二天线端口。
而且,第二传输块与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中的一个发生映射,与第二传输块发生映射的一个码字与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一个发生映射,并且与一个码字发生映射的一层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中的一个相对应,该一个码字与第二传输块发生映射。
而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用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冗余版本(RV),并且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冗余版本(RV)中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相应传输块是否被禁用。
而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用于解调用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下行链路数据的UE特定的参考信号。
而且,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是物理下行链路公共信道(PDSCH),并且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从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该MIMO系统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该方法包括: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并且如果第一传输块被禁用并且第二传输块被启用,则用于第一传输块的新数据指示符指示通过其发送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而且,通过1个比特来给出新数据指示符,如果用于第一数据块的新数据指示符是第一值,则指示第一天线端口,而如果用于第一数据块的新数据指示符是第二值,则指示第二天线端口。
而且,第二传输块与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中的一个发生映射,与第二传输块发生映射的一个码字与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一个发生映射,而且与一个码字发生映射的一层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中的一个相对应,该一个码字与第二传输块发生映射。
而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用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冗余版本(RV),并且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冗余版本(RV)中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相应的传输块是否被禁用。
而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发送用于解调用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下行链路数据的UE特定的参考信号。
而且,下行数据信道是物理下行链路公共信道(PDSCH),并且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在本发明的还有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用户设备,该MIMO系统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模块,从基站接收控制信息和数据;发送模块,向基站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以及处理器,与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连接,控制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用户设备,其中,处理器执行控制操作,使得接收模块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并且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并且如果第一传输块被禁用而第二传输块被启用,则用于第一传输块的新数据指示符指示通过其接收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基站,该MIMO系统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发送,该基站包括:接收模块,从用户设备接收控制信息和数据;发送模块,将控制信息和数据发送到用户设备;以及处理器,与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连接,控制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基站,其中,处理器执行控制操作,使得发送模块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并且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并且如果第一传输块被禁用而第二传输块被启用,则用于第一传输块的新数据指示符指示通过其发送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发明的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用于有效地配置用于下行链路MIMO传输所需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应当理解,可以通过本发明获得的优点不限于上述优点,并且对于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没有提及的其他优点将从以下说明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本申请并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下行链路MIMO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图示下行链路MIMO结构中的层和物理天线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示图;
图3是图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2A的示图;
图4是图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DCI格式IA的示图;
图5是图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DCI格式ID的示图;
图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新DCI格式的示图;
图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新DCI格式的示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新DCI格式的示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用户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以及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的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通过以预定类型组合本发明的结构元件和特征来实现。除非单独指出,结构元件或特征中的每一个都应当被选择性地考虑。结构元件或特征中的每一个可以在不与其他结构元件或特征结合的情况下被执行。而且,一些结构元件和/或特征可以与其他的结构元件和/或特征结合,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
基于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情况下,基站指执行与用户设备的直接通信的网络的终端节点。根据具体情况,已经被描述为由基站执行的特定操作可以由基站的高层节点来执行。
换句话说,明显的是,被执行用于在包括多个网络节点以及基站的网络中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多种操作可以通过基站或除了该基站之外的网络节点来执行。基站可以用诸如固定站、节点B、e节点B(eNB)以及接入点(AP)的项来代替。而且,中继设备可以用诸如中继节点(RN)和中继站(RS)的项来代替。而且,终端可以用诸如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移动订户站(MSS)以及订户站(SS)的项来代替。
此后描述的特定术语被提供用于有助于理解本发明,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范围内对特定术语做出各种修改。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防止本发明的概念被模糊,将省略已知技术的结构和装置,或者将基于每个结构和装置的主要功能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而且,只要可能,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在无线接入系统(即,IEEE802系统、3GPP系统、3GPP LTE系统和3GPP2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中所公开的标准文献来支持。即,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没有被描述以阐明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步骤或部件可以由以上标准文献来支持。而且,在此公开的所有术语可以通过以上标准文献来描述。
以下技术可以用于多种无线接入系统,诸如CDMA(码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OFDMA(正交频分多址)以及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CDMA可以通过诸如全球陆上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TDMA可以通过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DGE)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OFDMA可以通过诸如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以及演进的UTRA(E-UTRA)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LTE)通信系统是使用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并且在上行链路中使用SC-FDMA的同时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A。高级LTE(LTE-A)是3GPP LTE的一部分。WiMAX可以通过IEEE802.16e标准(无线MAN-OFDMA参考系统)和高级IEEE 802.16m标准(无线MAN-OFDMA先进系统)来描述。
虽然以下描述基于3GPP LTE标准以阐明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不限于3GPP LTE标准。
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来改善数据的传输和接收效率。MIMO技术包括空间复用、发射分集以及波束成形。遵循接收天线的数目和发射天线的数目的MIMO信道矩阵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独立信道。每个独立信道都被称为层或流。层或流的数目或空间复用率被称为秩。
基于多码字(MCW)方案来设计现有MIMO系统。MCW方案允许同时发送两个码字。对于这样的MIMO传输,在需要重传的情况下,重传由发射机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指示所发送的数据是新数据还是重传数据的新数据指示符以及重传什么子分组的冗余版本(RV)信息。
图1是图示根据相有技术的下行链路MIMO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支持MIMO方案的系统中,基站可以向下行链路发送一个或多个码字。码字与来自高层的传输块发生映射,并且随后将进行描述。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支持最多两个码字的系统。一个或多个码字可以通过加扰模块和映射器被处理为复数符号。然后,复数符号通过层映射器与多个层发生映射,其中,每层乘以由预编码模块根据信道状态选择的预定预编码矩阵,并且然后可以被分配给每个发射天线。以上针对每个天线处理的传输信号与要用于通过资源元素映射器进行传输的时间-频率资源元素发生映射,并且然后以适当顺序通过OFDM信号生成器和每个天线来发送该传输信号。
将描述传输块到码字的映射。在图1中,两个传输块(TB)根据传输块到码字映射规则与两个码字发生映射。该映射规则可以根据TB到CW交换标记(swap flag)来如以下表1和表2中所示进行配置。
表1
[表1]
[表]
  TB到CW交换标记值   CW0(启用)   CW1(启用)
  0   TB1   TB2
  1   TB2   TB1
表2
[表2]
[表]
  TB1   TB2   CW0(启用)   CW1(禁用)
  启用   禁用   TB1   -
  禁用   启用   TB2   -
表1图示了两个传输块被启用,并且表2图示了当两个传输块中的任何一个被启用而另一个被禁用时的传输块到码字映射规则的示例。
在表2中,在传输块被禁用的情况下,传输块的大小为0。如果传输块的大小为0,则相应的传输块不与码字发生映射。
如果使用单个天线来执行信号发送,则一个码字与一层发生映射并且然后进行发送。然而,如果使用多个天线来执行信号发送,则码字到层的映射规则可以根据传输模式如以下表3和表4中所示的进行配置。
表3
[表3]
表4
[表4]
表3图示了根据空间复用方案的信号发送的示例,并且表4图示了根据发射分集方案的信号发送的示例。而且,在表3和表4中,x(a)(i)表示具有索引a的层的第i个符号,并且d(a)(i)表示具有索引a的码字的第i个符号。码字数和层数之间的映射规则可以通过表3和表4中的‘层数’和‘码字数’来标识。而且,‘码字到层映射’表示每个码字的符号如何与层发生映射。
如在表3和表4中注释的,虽然一个码字以符号为单位与一层发生映射并且然后进行发送,但是一个码字可以与最多四层分布式地发生映射,如表4的第二示例中所示。
将参考图2来描述层到物理天线的映射规则。以下描述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层到物理天线的映射规则可以具有随机类型。在以下描述中,假设支持MIMO传输方案的系统具有例如四个物理发射天线。如果秩是1,则一个码字CW1与一层发生映射,并且根据预编码方案由一层生成的数据可以被编码为通过四个发射天线进行发送。如果秩是2,则两个码字CW1和CW2与两个层发生映射,并且通过预编码器与四个发射天线发生映射。而且,如果秩是3,则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CW1与一层发生映射,并且另一个CW2通过串并转换器(S/P转换器)与两个层发生映射,由此总共两个码字与三层发生映射,并且然后通过预编码器与四个发射天线发生映射。而且,如果秩是4,则两个码字CW1和CW2通过串并转换器分别与两个层发生映射,由此总共四层通过预编码器与四个发射天线发生映射。
虽然具有四个发射天线的基站可以具有最多四层和四个独立码字,但是图2图示了具有最多两个码字的系统的示例。而且,通过码字CW1发送的信息的位置和通过码字CW2发送的信息的位置可以彼此进行改变。
同时,预编码器通过Mt(发射天线的数目)*v(空间复用率)矩阵来表示,并且通过使用由发射机/接收机先前定义的矩阵集合来适配地使用预编码矩阵。这些预编码矩阵的集合被称为码本。
在现有3GPP LTE系统中,可以使用四个或更多物理端口(例如,天线端口0-5)。在该情况下,天线端口的标识不是物理标识。因此,逻辑天线索引到物理天线索引的映射根据每个制造商的选择而变化。没有必要要求天线端口应当与物理天线一一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可以与一个物理天线或者作为多个物理天线的组合的天线阵列相对应。
在3GPP LTE系统中,使用三种类型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即,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示例包括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与MBSFN传输无关)、与MBSFN传输相关的MBSFN参考信号、以及UE特定的参考信号。
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是基于使用每个小区ID作为初始值生成的序列的参考信号。对于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传输,可以使用天线端口0-3。而且,MBSFN参考信号用于获取用于MBSFN传输的下行链路信道信息,并且是通过天线端口4发送的参考信号。
支持UE特定的参考信号用于PDSCH的单个天线端口传输,并且可以通过天线端口5来进行发送。可以从高层(MAC层以上)向用户设备(UE)发送UE特定的参考信号是否可以用于PDSCH解调。UE特定的参考信号启用用于特定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波束成形。例如,基站可以通过使用位于基站附近的物理天线的阵列(一个天线端口)来生成用于特定用户设备的方向性传输。来自不同物理天线的信号具有适当设置的相位,并且可以在用户设备的位置处结合在一起。用户设备将该方向性传输识别为一个天线。由于通过波束成形形成的波束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经历不同的信道响应,因此需要UE特定的参考信号,使得用户设备正常地解调波束成形的数据。
上述UE特定的参考信号与专用参考信号(DRS)或预编码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对应。如果使用预编码DMRS,则发送等同于空间复用率的参考信号。
UE特定的参考信号可以用作单层波束成形(秩1传输的波束成形)。如上所述,由于UE特定的参考信号通过与施加到PDSCH上的数据相同的预编码器来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矩阵对用户设备来说是透明的。换句话说,在基于UE特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情况下,由于所估计的信道包括预编码权重值,所以单层波束成形可以在没有预编码信息的情况下被实现。被定义用于单个天线端口传输和发射分集的上述DCI格式中的DCI格式1或DCI格式1A可以用于单层波束成形。
同时,在现有3GPP LTE(版本8)系统中,由于仅天线端口5被定义为对其发送UE特定的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所以如果秩大于2,则需要使用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的数据传输(天线端口0至3)。换句话说,每个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通过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获取的信道信息以及通过控制信道获取的预编码权重信息来执行数据解调。
近来,在3GPP LTE版本9中,讨论了双层波束成形(或双流波束成形)。双层波束成形指支持基于UE特定的参考信号的最大秩2的传输以及上述单层波束成形的相应扩展的MIMO传输方案。根据双层波束成形,最多两个启用的传输块分别具有两个码字,并且然后通过两个层进行发送,并且发送用于每层的专用参考信号。根据双层波束成形,即使基站向每个用户设备通知预编码信息,用户设备也可以通过使用通过发送到每层的UE特定参考信号获取的信道信息,在没有多用户干扰的情况下从基站接收MIMO传输。
用于双层波束成形的专用参考信号可以被设计为使得各个层通过诸如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的方案彼此正交。如果仅使用单个层来执行传输,则通知支持两个层的专用参考信号中与单层传输相对应的一个,由此可以改善用于数据解调的吞吐量。因此,需要指示用于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单层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的比特字段。
而且,根据双层波束成形,可以通过两个层或单个层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如果通过两个层来发送不同的码字,则其与多码字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CW SU-MIMO)相对应。在单层传输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根据SU-MIMO或MU-MIMO来进行操作。如果通过使用单个层来向单个用户发送数据,则其与SU-MIMO相对应。如果将两个层分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则其与MU-MIMO相对应。在MU-MIMO的情况下,由于每个用户设备都应当通过使用通过UE特定的参考信号获取的信道信息来划分各个层,所以基站可以对每个用户设备提供指示与每个用户设备相对应的层的信息,由此用户设备可以获取信道。如上所述,在双层波束成形方案中,由于使用最多两个层,所以应当注意,需要1比特信息来通过基站指示两个层中的一个。
此后,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现有DCI格式定义以支持双层波束成形的字段的重新定义。在现有3GPP LTE标准(例如,3GPPLTE版本8)中,定义DCI格式0、1、1A、1B、1C、1D、2、2A、3和3A。简单地说,DCI格式0表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DCI格式1~2表示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DCI格式3和3A表示用于随机UE组的上行链路TPC(发射功率控制)命令。
图3是图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2A的示意图。DCI格式2A与用于开环空间复用传输的控制信息格式相对应。开环空间复用传输是指,在没有来自用户设备的反馈的情况下执行空间复用传输。
DCI格式2支持最多两个码字(传输块),并且定义用于每个传输块的MCS、NDI和RV。如上所述,MCS是由发射机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NDI是指示所发送的数据是新数据还是重传数据的新数据指示符,并且RV是指关于在重传的情况下什么子分组被重传的冗余版本信息。同时,如表1中所示,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表示关于两个传输块到两个码字的映射的交换。
DCI格式2A中定义的预编码信息提供传输秩的信息。预编码信息在使用两个天线端口的传输的情况下被设置为0比特(即,不存在预编码信息),并且在使用四个天线端口的传输的情况下被设置为2个比特。用于四个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字段可以如以下表5中所示的进行定义。
表5
[表5]
[表]
Figure BDA0000141649310000171
根据DCI格式2A,在秩1(一个码字被启用)的情况下执行发射分集传输,并且在秩2的情况下执行具有两个码字的空间复用传输。可以明确地或暗示地执行秩指示。明确的秩指示可以通过用于定义独立秩指示符的方法来执行。
同时,用户设备可以在不定义秩指示符的情况下暗示地获取秩信息。在该情况下,传输块被启用还是禁用可以通过传输块的MCS信息和RV来指示。在DCI格式2A中,如果传输块的MCS索引值被设置为0,例如用于表示传输块的大小为0,则意味着不执行传输。因此,传输块的MCS信息指示传输块被禁用。如果传输块的大小不为0,则指示传输块被启用。而且,如果MCS索引值被设置为0并且RV被设置为1,则指示传输块被禁用。在其他情况下,指示传输块被启用。因此,如果两个传输块被启用,则用户设备可以暗示地标识执行秩2传输,而如果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并且另一个被禁用,则执行秩1传输。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述DCI格式2A的比特字段的一部分的重新定义。
在第一实施例中,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被用作码字指示符。
根据现有DCI 2A格式的定义,如果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则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被保留,并且传输块1和2与码字0发生映射(参见表2)。该实施例提出了下述方法:如果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则将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用作与一个传输块映射的码字的指示符。换句话说,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可以被重新用作指示用于单层波束成形的码字的索引的信息。
根据该实施例,在只有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的状态下,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不被保留并且给出1比特的值。在只有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并且交换标记的逻辑值是第一值的状态下,如果被启用的传输块是传输块1,则传输块1与码字0发生映射。如果被启用的传输块是传输块2,则传输块2与码字1发生映射。同时,在只有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并且交换标记的逻辑值是第二值的状态下,如果被启用的传输块是传输块1,则传输块1与码字1发生映射。如果被启用的传输块是传输块2,则传输块2与码字0发生映射。交换标记的第一逻辑值与0或关闭相对应,并且其第二逻辑值与1或开启相对应。第一逻辑值和第二逻辑值可以具有但不限于,随机类型的1/0或开启/关闭。换句话说,第一逻辑值可以与1或开启相对应,并且第二逻辑值可以与0或关闭相对应。根据以下实施例,第一逻辑值和第二逻辑值的该定义可以等同地适用于其他字段。
表6和表7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输块到码字的映射。
表6
[表6]
[表]
Figure BDA0000141649310000191
表7
[表7]
[表]
Figure BDA0000141649310000192
在第二实施例中,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被用作码字指示符。
根据该实施例,如果只有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则不保留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并且给出1比特的值。在只有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的状态下,如果交换标记的逻辑值是第一值(0或关闭),则其可以定义启用的传输块与码字0发生映射。同时,在只有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的状态下,如果交换标记的逻辑值是第二值(1或开启),则其可以定义启用的传输块是码字1。表8和表9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输块到码字的映射。
表8
[表8]
[表]
Figure BDA0000141649310000201
表9
[表9]
[表]
Figure BDA0000141649310000202
在第三实施例中,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被用作层指示符。
根据该实施例,在只有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并且另一个被禁用的状态下,如果交换标记的逻辑值是第一值(0或关闭),则其可以定义用户设备获取第一层的信道信息。而且,如果交换标记的逻辑值是第二值(1或开启),则其可以定义用户设备获取第二层的信道信息。
同时,在只有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的情况下,如果发射分集方案指示传输,则可以使用基于第二层的发射分集方案。用户设备可以从通过每层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获取两个信道的信道信息。在该情况下,码字到层的映射可以遵循表4中的映射规则。
在第四实施例中,被禁用的传输块的新数据指示符(NDI)或冗余版本(RV)字段被用作层指示符或天线端口指示符。
如上所述,在DCI格式2A中,针对传输块来定义MCS、NDI和RV字段。如果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而另一个被禁用,则被禁用的传输块的NDI字段或RV字段可以用于另一种用途。如上所述,如果传输块的MCS索引值是0,或者如果MCS索引值是0并且RV值是1,则可以定义相应传输块被禁用。
由于在双层波束成形方案中使用最多两个层,所以基站可以通过使用DCI的1个比特字段来指示两个层中的用于单天线端口传输的一层或天线端口。例如,如表1中所示,如果被禁用的传输块的NDI值是第一值(或0),则指示用于传输的层是第一层。如果被禁用的传输块的NDI值是第二值(或1),则指示用于传输的层是第二层。
表10
[表10]
[表]
Figure BDA0000141649310000211
同时,可以使用RV字段而不是被禁用的传输块的NDI字段来执行层指示。假设如果传输块的MCS索引值是0,则指示传输块被禁用。在该情况下,可以定义,如果被禁用的传输块的RV字段值是第一值(或0),则指示第一层。还可以定义,如果被禁用的传输块的RV字段值是第二值(或1),则指示第二层。
在第五实施例中,被禁用的传输块的新数据指示符(NDI)或冗余版本(RV)字段被用作关于发射分集传输的指示符。
如上所述,如果使用两个天线端口,则不定义DCI格式2A的预编码信息字段。如果DCI格式2A用于双层波束成形,则秩1传输的不确定性发生。换句话说,根据现有DCI格式2A的定义,如果没有定义预编码信息字段,则执行秩1波束成形还是秩2波束成形可以通过识别两个码字是否均被启用来识别。在这方面,需要在双层波束成形方案中定义根据发射分集方案的传输。由于发射分集方案与秩1传输相对应,是执行秩1波束成形还是发射分集方案不能通过一个码字被禁用的事实来识别。因此,如果一个码字被禁用,则被禁用的传输块的NDI或RV字段可以用于识别执行发射分集传输还是秩1波束成形。例如,如果被禁用的传输块的NDI值是第一值(或0),则指示发射分集传输。如果被禁用的传输块的NDI值是第二值(或1),则指示秩1波束成形。在发射分集传输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或者用于两个层的传输的专用参考信号来执行数据解调。
在第六实施例中,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被用作指示传输方案的指示符。
根据该实施例,如果只有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启用,则不保留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并且可以根据交换标记的值来指示发射分集方案或单个层波束成形方案。例如,如果交换标记是第一值,则指示发射分集方案。如果交换标记是第二值,则指示单层波束成形方案。
在第七实施例中,在DCI格式2A中定义的预编码信息字段被重新定义用于双层波束成形。
在DCI格式2A中,预编码信息字段在使用两个天线端口的传输的情况下被设置为0比特,并且在使用四个天线端口发送的情况下被设置为2个比特。由于在双层波束成形传输模式中使用最多两个天线端口,因此不需要如上所述的预编码信息字段。因此,预编码信息字段可以被设置为0。即使在双层波束成形传输模式中分配用于预编码信息字段的比特,也不对其进行定义。
同时,如在表5中所示,现有DCI格式2A中存在从用于四个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字段保留的比特字段(例如,如果一个码字被启用,则是比特字段2和3,而如果两个码字被启用,则是比特字段3)。这些保留的位字段可以被定义用于双层波束成形。
根据上述DCI格式2A,如果如上所述,只有两个码字中的一个被启用,则可以定义为指单层预编码,或者可以定义为指发射分集方案。因此,如果如以下表11中所示,只有两个码字中的一个被启用,则可以通过用于四个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字段的预定比特值明确地指示‘单层预编码’。
表11
[表11]
[表]
Figure BDA0000141649310000231
替代地,可以从用于四个天线端口的预编码信息字段指示单层预编码,并且同时指示与单层预编码相对应的层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层0或层1),如以下表12中所示。
表12
[表12]
[表]
Figure BDA0000141649310000241
在表12中,如果仅一个码字被启用,则预编码信息字段的比特字段0指示发射分集。在该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或者用于两个层的传输的专用参考信号来执行数据解调。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可以通过双层波束成形同时支持SU-MIMO和MU-MIMO的DCI格式。换句话说,用于双层波成形和单层波束成形的DCI格式具有相同比特字段大小。
接下来,将参考图4和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与现有DCI格式相对应的DCI格式1A或DCI格式1D的比特字段的重新定义。
图4是示出在现有3GPP LTE标准(版本8)中定义的DCI格式1A的示意图。DCI格式1A被定义用于在多种发送模式中的一个PDSCH码字的紧凑调度,并且可以用于发射分集传输。该DCI格式1A可以被重新定义用于双层波束成形。如果双层波束成形被定义为传输模式(如上所述,传输模式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地进行设置),用户设备可以与发射分集方案不同地定义上述DCI格式1A的比特字段的一部分。
在DCI格式1A中定义的字段中,‘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被设置为1比特,其中,‘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中的值0表示格式0,并且其中的值0表示格式1A。仅当用C-RNTI对格式1A CRC进行加扰时,格式1A用于由PDCCH命令发起的随机接入过程。
而且,在DCI格式1A中定义的字段中,‘局部的/分布式VRB分配标记’字段被设置为1位。如果‘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被设置为1,则‘局部的/分布式VRB分配标记’字段被设置为0。在另一种情况下,在‘集中式/分布式VRB指配标记’字段中的值0表示集中式VRB指配,并且其中的值1表示分布式VRB指配。
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被重新定义用于双层波束成形。例如,如果‘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一值,则指示发射分集传输。如果‘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二值,则指示单层波束成形传输。如上所述,比特字段中的任何一个的逻辑值的第一值都表示0或关闭,而第二值表示1或开启。而且,比特字段中的任何一个的逻辑值的第一值都可以表示1或者开启,而第二值可以表示0或关闭。
替代地,如果‘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一值,则可以重新定义为指示在专用参考信号图案中的第一层(层0)。如果‘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二值,则还可以重新定义为指示第二层(层1)。
在第二实施例中,‘集中式/分布式VRB指配标记’字段被重新定义用于双层波束成形。
例如,如果‘集中式/分布式VRB指配标记’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一值,则指示发射分集传输。如果‘集中式/分布式VRB指配标记’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二值,则指示单层波束成形传输。
替代地,如果‘集中式/分布式VRB指配标记’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一值,则可以指示专用参考信号图案中的第一层(层0)。如果‘集中式/分布式VRB指配标记’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二值,则可以指示第二层(层1)。
在第三实施例中,‘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和‘集中式/分布式VRB指配标记’字段被重新定义用于双层波束成形。例如,用于‘用于格式0/格式1A区别的标记’字段和‘集中式/分布式VRB指配标记’字段的2个比特中的1个比特可以指示发射分集或单层波束成形,并且另外1个比特可以表示第一层或第二层。
图5是在现有3GPP LTE标准(版本8)中定义的DCI格式1D的示意图。
DCI格式1D被定义用于具有预编码功率偏移信息的一个PDSCH码字的紧凑调度,并且可以用于MU-MIMO传输。该DCI格式1D可以被重新定义用于双层波束成形。如果双层波束成形被定义为发送模式,则用户设备可以与MU-MIMO方案不同地定义上述DCI格式1D的比特字段的一部分。
在DCI格式1D中定义的字段中,‘用于预编码的TPMI信息’字段表示用于传输的码本索引,并且当基站包括两个天线端口时被设置为2个比特,并且当基站包括四个天线端口时被设置为4个比特。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DCI格式1D的‘用于预编码的TPMI信息’字段可以被重新定义用于双层波束成形。发射分集传输或单个层波束成形可以由‘用于预编码的TPMI信息’字段的1个比特表示。如果由2个比特或4个比特给出的‘用于预编码的TPMI信息’字段中的1个比特的逻辑值是第一值,则指示发射分集传输。如果在由2个比特或4个比特给出的‘用于预编码的TPMI信息’字段中的1个比特的逻辑值是第二值,则指示单层波束成形。
而且,如果1比特的‘用于预编码的TPMI信息’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一值,则可以指示第一层(层0)。如果1比特的‘用于预编码的TPMI信息’字段的逻辑值是第二值,则可以指示第二层(层1)。
而且,可以使用2个比特的‘用于预编码的TPMI信息’字段。在该情况下,1个比特可以指示发射分集传输或单个层波束成形,并且另外1个比特可以指示专用参考信号图案中的第一层或第二层。
此后,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双层波束成形的DCI格式的新定义。
如上所述,由于双层波束成形具有等于用于传输的传输块的数目的最大秩2,所以不需要用于传输秩的单独指示符。换句话说,可以根据传输块的MCS索引值被设置为0(或MCS索引值是0并且RV值被设置为1)来确定禁用的传输块。因此,可以暗示地认识到,如果两个传输块中的一个被禁用,则用户设备与秩1相对应,而如果两个传输块均被启用,则用户设备与秩2相对应。而且,如果针对每个层使用专用参考信号(预编码的UE特定的参考信号),则不需要用于预编码的加权矩阵。因此,在基于专用参考信号的双层波束成形的情况下,不需要预编码信息字段被包括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即,0比特被分配给预编码信息字段)中。
而且,如果使用双层波束成形传输模式(传输模式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地进行设置),使用用于双层波束成形的专用参考信号,并且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两个层或单个层来接收数据。如果使用双层,则用户设备可以根据SU-MIMO模式来进行操作。如果使用单个层,则用户设备可以根据SU-MIMO模式或MU-MIMO模式进行操作。考虑相同DCI格式用于SU-MIMO模式和MU-MIMO模式,以便于在双层波束成形中不会识别出MU-MIMO模式与SU-MIMO模式。换句话说,在双层波束成形和单层波束成形中,通过具有相同比特字段大小的DCI来发送控制信息,并且用于双层波束成形的比特字段的一部分被定义为用于单层波束成形的指示符。而且,如果使用双层波束成形传输模式,则紧凑DCI格式被定义用于仅接收单个层的用户设备。
将参考图6来描述满足上述考虑的新DCI格式的示例。图6中所示的DCI格式包括与上述DCI 2A相同的多个字段。此后,基于新DCI格式和现有DCI 2A格式之间的差异来描述DCI格式。
图6的DCI格式提供用于单层波束成形和双层波束成形的控制信息。可以在单层波束成形和双层波束成形的模式中定义资源块指配、用于PUCCH的TPC命令、下行链路指配索引、HARQ进程数、用于传输块1和2中的每一个的MCS索引、新数据指示符、冗余版本以及预编码信息。这些字段与在现有DCI格式2A中定义的基本上相同。如上所述,这些字段中的预编码信息字段被设置为0。
与现有DCI格式2A不同,图6的DCI格式中的‘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用于双层波束成形。在单层波束成形传输的情况下,‘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可以被定义为‘层指示符’。
如果两个传输块均被启用,则‘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可以被用作指示传输块和码字之间的映射关系的信息,其中,映射关系可以如以上表1中那样定义。
如果一个传输块被启用而另一个传输块被禁用,则如表2中所示启用的传输块可以与码字0发生映射。在仅一个码字被启用的单层波束成形的情况下,‘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被定义为‘层指示符’。如果层指示符的逻辑值是第一值(0或关闭),则指示第一层(层X)。如果层指示符的逻辑值是第二值(1或开启),则指示第二层(层Y)。替代地,在层指示符的逻辑值中,第一值可以指示1或开启,并且第二值可以指示0或关闭。而且,第一值可以指示与第一层的映射关系,而第二值可以指示与第二层的映射关系。层指示符可以如以下表13中所示的那样定义。
表13
[表13]
[表]
Figure BDA0000141649310000291
‘层指示符’可以被指定为‘天线端口指示符’或‘参考信号位置(RS位置)’。而且,‘层指示符’可以被定义为指示与参考信号所位于的启用的码字或层(或天线端口)相对应的层/天线端口。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经由层指示符所获取的信息来识别其有用信道信息所属于的层。
根据图6中定义的新DCI格式,由于用于双层波束成形和单层波束成形的DCI格式可以被设置为具有相同大小,所以可以实现SU-MIMO和MU-MIMO的动态模式适配以及秩1和秩2的动态秩适配。
接下来,将参考图7描述满足上述考虑的新DCI格式的另一个实施例。简明起见,将省略图7中所示的与图6共同的DCI格式的描述。
在图7的DCI格式中,以与现有DCI格式相同的方式定义‘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换句话说,‘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用于双层波束成形,并且如果两个码字均被启用,则其可以用作指示如以上表1中所定义的传输块和码字之间的映射关系的信息。同时,如果一个传输块被启用而另一个传输块被禁用,则如表2中所示启用的传输块可以与码字0发生映射。
在图7的DCI格式的情况下,当传输块的MCS索引值被设置为0(或者MCS索引值被设置为0并且RV值被设置为1)时,如果一个传输块被启用而另一个传输块被禁用,则用户设备可以暗示地识别单层波束成形传输。
用于禁用的传输块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可以被定义为启用的传输块的层指示符。例如,如果传输块1被启用而传输块2被禁用,则传输块1的NDI指示通过启用的传输块1传输的数据是新数据还是重传数据,并且传输块2的NDI字段可以被定义为用于传输块1的层指示符(或天线端口指示符/参考信号位置)。例如,如果禁用的传输块的NDI的逻辑值是第一值(0或关闭),则指示第一层(层X)或第一天线端口(天线端口X)。如果禁用的传输块的NDI的逻辑值是第二值(1或开启),则指示第二层(层Y)或第二天线端口(天线端口Y)。替代地,NDI字段的逻辑值的第一值可以指示1或开启,并且第二值可以指示0或关闭。而且,第一值可以指示与第一层的映射关系,而第二值可以指示与第二层的映射关系。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经由层指示符所获取的信息来识别其有用信道信息所属于的层。该层指示符可以如以下表14中所示的进行定义。
表14
[表14]
[表]
  禁用的传输块的新数据指示符   码字0(启用)   码字1(禁用)
  0   层X/天线端口X
  1   层Y/天线端口Y
根据图7中定义的新DCI格式,由于用于双层波束成形和单层波束成形的DCI格式可以被设置为具有相同大小,所以可以实现SU-MIMO和MU-MIMO的动态模式适配以及秩1和秩2的动态秩适配。
接下来,将参考图8来描述满足上述考虑的新DCI格式的另一个实施例。简明起见,将省略图8中所示的与图6共同的DCI格式的描述。
与现有DCI格式2A不同,在图8的DCI格式中没有定义‘传输块到码字交换标记’字段。如果两个码字均被启用,则码字0与传输块1发生映射,并且码字1与传输块2发生映射。
同时,如果一个传输块被启用而另一个传输块被禁用,则表2中所示的被启用的传输块可以与码字0发生映射。
在图8的DCI格式的情况下,当传输块的MCS索引值被设置为0(或MCS索引值被设置为0并且RV值被设置为1)时,如果一个传输块被启用而另一个传输块被禁用,则用户设备可以暗示地识别单层波束成形传输。
用于禁用的传输块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字段可以被定义为启用的传输块的层指示符。例如,如果传输块1被启用而传输块2被禁用,则传输块1的NDI指示通过启用的传输块1发送的数据是新数据还是重传数据,并且传输块2的NDI字段可以被定义为传输块1的层指示符(或天线端口指示符/参考信号位置)。例如,如果禁用的传输块的NDI的逻辑值是第一值(0或关闭),则指示第一层(层X)或第一天线端口(天线端口X)。如果禁用的传输块的NDI的逻辑值是第二值(1或开启),则指示第二层(层Y)或第二天线端口(天线端口Y)。替代地,NDI字段的逻辑值的第一值可以指示1或开启,并且第二值可以指示0或关闭。而且,第一值可以指示与第一层的映射关系,而第二值可以指示与第二层的映射关系。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经由层指示符所获取的信息来识别其有用信道信息所属于的层。可以如以上表14中所示的那样定义层指示符。
根据图8中定义的新DCI格式,由于用于双层波束成形和单层波束成形的DCI格式可以被设置为相同大小,可以实现SU-MIMO和MU-MIMO的动态模式适配和秩1和秩2的动态秩适配。
参考图6至图8描述的DCI格式可以被指定为与DCI格式2和2A不同的DCI格式2B,而且用于双层波束成形的天线端口X和Y可以被指定为与在现有LTE标准中定义的那些不同的天线端口7和8。
根据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为了支持双层波束成形,可以重新定义现有DCI格式,或者可以定义与现有DCI格式不同的新DCI格式,由此可以向用户设备提供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具体地,在双层波束成形中,用户设备可以在没有通过明确的秩指示符的秩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传输块的MCS字段,来暗示地识别两个传输块中的任何一个是否被禁用。而且,在双层波束成形传输中,需要1比特的信息来指示用于传输的层(天线端口)。在该情况下,用于两个传输块中的被禁用的一个的NDI比特字段可以用于指示该层,由此可以支持用于使用单层的两个用户设备的传输。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用户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参考图9,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模块910、发送模块920、处理器930以及存储器940。接收模块910可以从基站接收多种信号、数据和信息。发送模块920可以向基站发送多种信号、数据和信息。在该实施例中,在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的MIMO系统中,用户设备可以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用户设备的处理器930执行控制操作,使得接收模块910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并且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其中,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如果第一传输块被禁用并且第二传输块被启用,则用于第一传输块的NDI指示接收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另外,处理器930执行用于由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和要从用户设备发送到外部的信息的操作功能。存储器940在其中存储在预定时间段中所操作信息,并且可以用诸如缓冲器(未示出)的另一个模块来代替。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的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参考图10,基站包括接收模块1010、发送模块1020、处理器1030以及存储器1040。发送模块1020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多种信号、数据和信息。接收模块1010可以从用户设备接收多种信号、数据和信息。在该实施例中,在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的MIMO系统中,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基站的处理器1030执行控制操作,使得发送模块1020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并且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其中,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如果第一传输块被禁用而第二传输块被启用,则用于第一传输块的NDI指示通过其发送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另外,处理器1030执行用于由基站接收到的信息并且要从基站向外部发送的信息的操作功能。存储器1040在其中存储在预定的时间段中所操作的信息,并且可以用诸如缓冲器(未示出)的另一个模块来代替。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的多种手段来实现。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硬件实现,则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固件或软件来实现,则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一种类型的模块、过程、或功能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且然后可以由处理器来驱动。存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内部或外部,以通过公知的多种手段来向和从处理器发送和接收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以其他特定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以上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示意性的并且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落入本发明的等效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多种无线通信系统。多种无线接入系统的示例包括3GPP LTE系统、3GPP LTE-A系统、3GPP2系统和/或IEEE802.xx系统。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多种接入系统所应用的所有技术领域以及多种接入系统。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接收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所述MIMO系统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
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和所述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并且
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传输块被禁用而所述第二传输块被启用时,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所述新数据指示符指示通过其接收所述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数据指示符通过1个比特给出,
其中,当用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新数据指示符具有第一值时,指示用于所述第二传输块的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并且
其中,当用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新数据指示符具有第二值时,指示用于所述第二传输块的所述第二天线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块被映射到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中的一个,
其中,与所述第二传输块发生映射的一个码字与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一层发生映射,并且
其中,与同第二传输块发生映射的一个码字发生映射的一层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中的一个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和所述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冗余版本(RV),并且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所述冗余版本(RV)中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相应的传输块是否被禁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UE特定的参考信号,所述UE特定的参考信号用于解调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所述下行链路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是物理下行链路公共信道(PDSCH),并且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7.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发送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所述MIMO系统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
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和所述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并且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传输块被禁用而所述第二传输块被启用时,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所述新数据指示符指示通过其发送所述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数据指示符通过1个比特给出,
其中,当用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新数据指示符具有第一值时,指示用于所述第二传输块的所述第一天线端口,以及
其中,当用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新数据指示符具有第二值时,指示用于所述第二传输块的所述第二天线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块与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中的一个发生映射,
其中,与所述第二传输块发生映射的一个码字与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一层发生映射,并且
其中,与同所述第二传输块发生映射的一个码字发生映射的一层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中的一个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和所述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冗余版本(RV),并且所述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冗余版本(RV)中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相应的传输块是否被禁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发送UE特定的参考信号,所述UE特定的参考信号用于解调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和所述第二天线端口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所述下行链路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是物理下行链路公共信道(PDSCH),并且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13.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用户设备,所述MIMO系统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从所述基站接收控制信息和数据;
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基站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传输模块相连接,控制包括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发送模块的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接收模块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
控制所述接收模块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和所述第二传输块中的每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并且
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传输块被禁用而所述第二传输块被启用时,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所述新数据指示符指示通过其接收所述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14.一种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至用户设备的基站,所述MIMO系统支持基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的双层传输,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所述发送模块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控制信息和数据;
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发送模块相连接,控制包括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发送模块的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发送模块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
控制所述发送模块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包括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和所述第二传输块中的一个的新数据指示符(NDI),并且
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传输块被禁用而所述第二传输块被启用时,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所述新数据指示符指示通过其发送所述第二传输块的天线端口。
CN201080039971.7A 2009-09-14 2010-08-24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4845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4228609P 2009-09-14 2009-09-14
US24196909P 2009-09-14 2009-09-14
US61/241,969 2009-09-14
US61/242,286 2009-09-14
US25085409P 2009-10-12 2009-10-12
US61/250,854 2009-10-12
US29743010P 2010-01-22 2010-01-22
US61/297,430 2010-01-22
KR1020100027988A KR101641968B1 (ko) 2009-09-14 2010-03-29 다중입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0-0027988 2010-03-29
PCT/KR2010/005625 WO2011031019A2 (en) 2009-09-14 2010-08-2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it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4520A true CN102484520A (zh) 2012-05-30
CN102484520B CN102484520B (zh) 2016-01-13

Family

ID=43304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9971.7A Active CN102484520B (zh) 2009-09-14 2010-08-24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8731088B2 (zh)
EP (1) EP2296293B1 (zh)
JP (1) JP5788389B2 (zh)
KR (1) KR101641968B1 (zh)
CN (1) CN102484520B (zh)
RU (1) RU2504076C2 (zh)
WO (1) WO2011031019A2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6574A (zh) * 2012-11-01 2015-07-01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6105052A (zh) * 2014-03-14 2016-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07733602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090816A1 (zh) * 2016-11-16 2018-05-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93246A (zh) * 2015-09-24 2018-07-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下行链路控制的技术
WO2018201410A1 (zh) * 2017-05-04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获取方法及设备
CN109428668A (zh) * 2017-07-20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0351061A (zh) * 2018-04-01 2019-10-18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用于行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及用户装置
CN110447195A (zh) * 2017-09-28 2019-11-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设备
WO2020087361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号发送方法、天线面板信息的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0088497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357372A (zh) * 2017-11-17 202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控制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WO2023004646A1 (en) * 2021-07-28 2023-02-02 Apple Inc. Uplink codeword to layer mapping and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3442B2 (en) 2008-09-22 2014-04-08 Blackberry Limited Multi-site MIMO cooper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
KR101723609B1 (ko) 2008-11-04 2017-04-06 애플 인크. 제 1 캐리어에서 제 2, 다른 캐리어에서의 제어 정보를 표시하기 위해 다운링크 제어 구조를 제공하는 방법
KR101722810B1 (ko) 2008-12-03 2017-04-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캐리어 집적에 대한 업링크 파워 헤드룸 보고
WO2010091425A2 (en) 2009-02-09 2010-08-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transmitter/receiver unit utilizing multiple carriers
US8855062B2 (en) * 2009-05-28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election of subframe forma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260356B2 (en) * 2009-06-18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US8649337B2 (en) * 2009-06-19 2014-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dynamic sub-frame selection
KR101641968B1 (ko) * 2009-09-14 2016-07-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36305B (zh) 2009-09-30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EP2484164B1 (en) 2009-10-01 2014-07-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ower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KR20110038994A (ko) * 2009-10-09 2011-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031008B2 (en) 2009-10-30 2015-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1085509A1 (en) * 2010-01-12 2011-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ayer-to dm rs port mapping for lte-advanced
JP4965003B2 (ja) * 2010-01-22 2012-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EP2369776B1 (en) 2010-02-11 2018-08-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DM-RS antenna 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88551B1 (ko) 2010-02-11 2016-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에 특정한 dmrs 안테나 포트를 지시하는 방법
EP2541797B1 (en) * 2010-02-23 2018-12-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US20110243079A1 (en) * 2010-03-18 2011-10-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s and Signaling for Uplink MIMO Support or Single TB Dual-Layer Transmission in LTE Uplink
EP2552033B1 (en) * 2010-03-22 2018-04-25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ilo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N101834629B (zh) 2010-04-06 2014-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传输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KR101684867B1 (ko) * 2010-04-07 2016-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간 다중화 이득을 이용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AU2011241273B2 (en) * 2010-04-13 2014-03-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KR101622955B1 (ko) * 2010-04-28 2016-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2237961A (zh) * 2010-05-04 2011-11-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相关信息传输方法
JP5462085B2 (ja) * 2010-06-21 2014-04-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941998B2 (en) * 2010-06-24 2018-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information signal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s
JP5189144B2 (ja) * 2010-08-16 2013-04-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WO2012029244A1 (ja) * 2010-09-03 2012-03-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US9516609B2 (en) 2010-11-08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380490B2 (en) 2010-11-08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8953713B2 (en) 2010-11-08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007888B2 (en) 2010-11-08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084207B2 (en) * 2010-11-08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8842542B2 (en) 2012-02-08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for uplink MIMO communication
CN103340002B (zh) * 2010-12-22 2017-03-22 诺基亚通信公司 资源分配
US9479307B2 (en) 2011-04-29 2016-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ing allocation of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2150773A2 (ko) * 2011-05-03 2012-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928462B2 (en) 2011-05-06 2015-01-06 Amtech Systems, LLC RFID system with time slot interleaving
WO2012153922A2 (ko) * 2011-05-11 2012-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265695B (zh) * 2011-06-17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及设备、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US9307422B2 (en) 2011-07-07 2016-04-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channel measurement through a receiving en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933981B (zh) 2011-08-08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US9197387B2 (en) 2011-08-15 2015-11-2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9252918B2 (en) 2011-08-15 2016-02-0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2958147B (zh) * 2011-08-18 2016-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299769B (zh) * 2011-09-01 2014-06-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807617B2 (en) * 2011-09-29 2017-10-31 Intel Corporation Higher order MU-MIMO for LTE-A
KR102130417B1 (ko) 2011-09-30 2020-07-08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통신의 다중점 송신
CN102315870B (zh) * 2011-09-30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13062205A1 (ko) 2011-10-27 2013-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제어 채널을 위한 단말 특정 참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6191997B2 (ja) * 2012-03-06 2017-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554799B2 (ja) * 2012-03-19 2014-07-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40142696A (ko) * 2012-04-03 2014-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6154462B2 (ja) * 2012-05-09 2017-06-2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高速パケット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改善された制御チャネル
US20130331136A1 (en) * 2012-06-07 2013-12-12 Kai Y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Beamforming
JP6224880B2 (ja) * 2012-07-31 2017-11-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538519B2 (en) 2012-09-25 2017-01-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signaling CoMP states, and transmission point and user equipment therefor
KR101400880B1 (ko) 2012-12-12 2014-05-29 세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하이브리드 mimo-협력 통신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그 신호 전송 장치
CN105191445B (zh) 2013-04-03 2018-11-2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装置及基站
US9420576B2 (en) * 2013-04-23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DSCH transmission schemes with compac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format in new carrier type (NCT) in LTE
US9590744B2 (en) 2013-05-06 2017-03-07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CN105493459B (zh) * 2013-08-22 2020-03-03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通过使用空间调制方案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9214981B1 (en) * 2013-12-02 2015-12-15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Configurable antenna port selection for beam forming and MIMO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717015B2 (en) * 2014-07-03 2017-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2073166B (zh) * 2015-01-28 2023-10-1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Wtru及其实施的方法
WO2017026865A1 (en) * 2015-08-13 2017-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71737B2 (en) * 2015-12-09 2021-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resource mapping and MCS determination
US20180159707A1 (en) 2016-12-01 2018-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
CN111585628A (zh) * 2017-01-03 2020-08-2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多天线传输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MX2019010839A (es) 2017-03-17 2019-10-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y dispositivo por el cual la terminal recibe datos en el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o.
US10419181B2 (en) * 2017-03-31 2019-09-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overhead reduction
JP6835984B2 (ja) * 2017-05-03 2021-02-24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低遅延トラフィックによって影響されるときの高速大容量モバイルブロードバンド(eMBB)の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性能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BR112019026710A2 (pt) * 2017-06-16 2020-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ondagem de enlace ascendente de múltiplos recursos e transmissão em subconjuntos de antena
WO2019151910A1 (en) * 2018-02-01 2019-08-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ng a transmission rank in a multiple beam antenna system
US10841063B2 (en) 2018-04-06 2020-11-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dicating a number of codewords in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0060375A1 (ko) * 2018-09-21 2020-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R3086419B1 (fr) * 2018-09-25 2021-11-26 Eneo Tech Procede d'activation d'un service, procede d'activation d'une bouche d'incendie, dispositif et systeme associes
CN111416639B (zh) * 2019-01-07 2021-06-2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234199B2 (en) * 2020-01-15 2022-01-25 Ofinno, Llc Power control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764905B2 (en) * 2020-04-06 2023-09-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s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UE) cooperation
CN113225117A (zh) * 2021-04-27 2021-08-0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用户Massive MIMO系统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3867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 (pci) 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q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88259A1 (en) * 2007-01-09 2008-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report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25965A1 (en) * 2007-03-16 2008-09-18 Zhouyue Pi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enable fast decoding of transmissions with multiple code blocks
CN101330372A (zh) * 2007-06-22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时分双工系统中调度授权资源的指示方法
CN101465720A (zh) * 2009-01-23 2009-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3277B1 (ko) 2005-02-15 2010-09-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방송/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송수신 방법
US8489128B2 (en) 2005-10-31 2013-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n a shared data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L2731275T3 (pl) * 2008-04-03 2018-07-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przekazywania informacji o kodowaniu wstępnym w systemie MIMO
US8369885B2 (en) * 2009-04-14 2013-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797950B2 (en) * 2009-05-27 2014-08-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ual-layer beam form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US8260356B2 (en) * 2009-06-18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EP2453593B1 (en) * 2009-06-19 2018-08-15 BlackBerry Limited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for type II relay
ES2584437T3 (es) * 2009-06-19 2016-09-27 Blackberry Limited Método y sistema para señalizar capas de transmisión para MIMO de único usuario y múltiples usuarios
WO2011011566A2 (en) 2009-07-24 2011-01-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ort index information
US8386875B2 (en) * 2009-08-07 2013-02-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HARQ operations during transmission mode changes
US20110194504A1 (en) * 2009-08-12 2011-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ing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u-mimo) and multi-user mimo (mu-mimo)
KR101641968B1 (ko) * 2009-09-14 2016-07-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103247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us reporting
US9253784B2 (en) * 2010-01-11 2016-0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resource block bundling in LTE-A systems
EP2369776B1 (en) * 2010-02-11 2018-08-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DM-RS antenna 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3867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 (pci) an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q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88259A1 (en) * 2007-01-09 2008-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report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25965A1 (en) * 2007-03-16 2008-09-18 Zhouyue Pi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enable fast decoding of transmissions with multiple code blocks
CN101330372A (zh) * 2007-06-22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时分双工系统中调度授权资源的指示方法
CN101465720A (zh) * 2009-01-23 2009-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ETSI TS 136 212 V8.7.0,", 《3GPP TS 36.212 VERSION 8.7.0 RELEASE 8》 *
MOTOROLA,: ""Control Signaling for LTE Rel-9 Enhanced DL 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58 R1-093408》 *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6574B (zh) * 2012-11-01 2018-07-06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4756574A (zh) * 2012-11-01 2015-07-01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6105052A (zh) * 2014-03-14 2016-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06105052B (zh) * 2014-03-14 2020-0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08293246A (zh) * 2015-09-24 2018-07-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下行链路控制的技术
US10827321B2 (en) 2016-08-12 2020-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733602B (zh) * 2016-08-12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733602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785785B2 (en) 2016-11-16 2020-09-22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11343834B2 (en) 2016-11-16 2022-05-24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performing beam sweeping based transmission
CN108076520B (zh) * 2016-11-16 2020-02-1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ue和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090816A1 (zh) * 2016-11-16 2018-05-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76520A (zh) * 2016-11-16 2018-05-2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ue和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201410A1 (zh) * 2017-05-04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获取方法及设备
CN110537389A (zh) * 2017-05-04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获取方法及设备
CN109428668A (zh) * 2017-07-20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9428668B (zh) * 2017-07-20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0447195B (zh) * 2017-09-28 2022-03-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设备
CN110447195A (zh) * 2017-09-28 2019-11-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设备
CN111357372A (zh) * 2017-11-17 202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控制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US11251813B2 (en) 2017-11-17 2022-02-15 Zt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1357372B (zh) * 2017-11-17 2022-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控制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US11777528B2 (en) 2017-11-17 2023-10-03 Zt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0351061A (zh) * 2018-04-01 2019-10-18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用于行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及用户装置
WO2020087361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号发送方法、天线面板信息的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0088497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3004646A1 (en) * 2021-07-28 2023-02-02 Apple Inc. Uplink codeword to layer mapping and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96293A3 (en) 2013-09-18
EP2296293B1 (en) 2017-11-08
WO2011031019A2 (en) 2011-03-17
US20140219213A1 (en) 2014-08-07
US8731088B2 (en) 2014-05-20
EP2296293A2 (en) 2011-03-16
US9788312B2 (en) 2017-10-10
JP5788389B2 (ja) 2015-09-30
RU2012114789A (ru) 2013-10-27
JP2013504921A (ja) 2013-02-07
RU2504076C2 (ru) 2014-01-10
US20150319739A1 (en) 2015-11-05
KR20110029063A (ko) 2011-03-22
US20110064159A1 (en) 2011-03-17
US9119199B2 (en) 2015-08-25
KR101641968B1 (ko) 2016-07-29
CN102484520B (zh) 2016-01-13
WO2011031019A3 (en) 201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4520B (zh)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23184B (zh) 用于有效传输控制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23183B (zh) 传输控制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有效方法和装置
CN104618000B (zh) 用于支持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有效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EP257789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37984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an enabled transport block
CN105706381B (zh) 用于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EP2477350A1 (en)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dewords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CN102859896A (zh) 在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14527A (zh) 用于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2831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61004A (zh) 用于回程中继的控制设计以支持多个混合自动请求重发过程
CN103918214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确认信令
CN108352877A (zh) 共享参考信号的动态预编码
CN101640585A (zh) 多天线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US104767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tial modulation based on virtual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