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0526A - 点对点连接系统以及在多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点对点连接系统以及在多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0526A
CN102480526A CN2011103893724A CN201110389372A CN102480526A CN 102480526 A CN102480526 A CN 102480526A CN 2011103893724 A CN2011103893724 A CN 2011103893724A CN 201110389372 A CN201110389372 A CN 201110389372A CN 102480526 A CN102480526 A CN 102480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address
link information
network
networ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93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0526B (zh
Inventor
尹熙兑
金荣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0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0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5NAT traversal using address mapping retrieval, e.g. simple 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through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STU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77Multiple interfaces, e.g. multihomed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点对点(P2P)连接系统以及在多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方法。P2P连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构造为将用于通过多个可连接的网络中的每个可连接的网络连接到所述用户终端的连接信息注册在位置服务器中;位置服务器,构造为存储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的连接信息。

Description

点对点连接系统以及在多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11月30日提交的第2010-012069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公开通过引用完整地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终端之间的点对点(P2P)连接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使用无线网络的智能电话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由于智能电话的广泛使用,使用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的即时通讯和互联网协议电话(VoIP)服务被扩展。
诸如智能电话的移动装置具有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诸如移动通信数据网络或Wi-Fi网络)的能力。尽管为了使用移动通信数据网络需要付费,但是Wi-Fi可以免费使用。因此,在Wi-Fi可用的区域中,通常优选Wi-Fi。
然而,Wi-Fi不提供移动性以及与网络的持续连接。因此,如果在使用Wi-Fi连接到网络的移动装置使用P2P服务的同时,Wi-Fi连接终止,则存在如下问题:在使用其他网络重新连接到P2P网络之前,不能提供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构思旨在即使在装置之间的P2P连接期间的异常状态(诸如网络断开)下也提供无缝网络连接,其中,可进行通过多个网络的数据传输。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P2P连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构造为将用于通过多个可连接的网络中的每个可连接的网络连接到所述用户终端的连接信息注册在位置服务器中;位置服务器,构造为存储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的连接信息以及连接信息的优先级信息。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P2P连接系统,包括:第二用户终端,构造为请求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的多个网络的连接信息,以与第一用户终端进行P2P连接;位置服务器,构造为根据第二用户终端的请求将连接信息提供给第二用户终端,其中,第二用户终端从位置服务器接收连接信息,通过在接收的连接信息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可用网络建立与第一用户终端的连接。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可连接到多个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的用户终端注册连接信息的方法,包括: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简单穿越网络地址转换器(STUN)服务器接收连接的网络的网络地址转(NAT)类型信息;将包括接收的NAT类型信息的所述用户终端的连接信息注册在位置服务器中;对所述多个可连接的网络中的每个,重复进行接收NAT类型信息以及将连接信息注册在位置服务器中。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第二用户终端建立与第一用户终端的P2P连接的方法,包括:请求位置服务器提供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的多个网络的连接信息;从位置服务器接收连接信息;根据从位置服务器接收的连接信息,建立与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的多个网络中具有最高连接优先级的可用网络的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以上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P2P连接系统100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P2P连接系统中注册自身的连接信息的第一用户终端102的配置的示图;
图3是示出存储在位置服务器204中的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的示图;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注册方法400的序列图;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P2P连接方法500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保持公开的清楚和简洁,没有详细描述与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公知技术。考虑到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来选择这里使用的术语,并且所述术语可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或者本领域中的习惯而改变。因此,应该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上下文来解释术语的含义。
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以使本公开是彻底和完整的,并将本发明构思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构思及其等同物将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P2P连接系统100的示图。
如所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P2P连接系统100包括第一用户终端102和第二用户终端104。第一用户终端102和第二用户终端104彼此连接并交换数据。如上所述,第一用户终端102和第二用户终端104可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发送包。第一用户终端102和第二用户终端104的示例包括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个人数字助理(PDA)、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终端102和第二用户终端104被构造为可连接到多个网络。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终端102和第二用户终端104可通过第一网络106、第二网络108和第三网络110来连接和通信。第一用户终端102和第二用户终端104通过由第一用户终端102和第二用户终端104在第一网络至第三网络中选择的一个网络来彼此连接。上述网络的示例可以是Wi-Fi、WiMAX、长期演进(LTE)、CDMA、WCDMA或GSM等。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P2P连接系统中注册自身的连接信息的第一用户终端102的配置的示图。在以下描述中,为了在第一用户终端102和第二用户终端104之间建立连接,假设第一用户终端102注册自身的连接信息,第二用户终端104使用注册的连接信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102。在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第一用户终端102可使用第二用户终端104注册的连接信息来建立与第二用户终端104的连接。
如所示出,第一用户终端102将连接信息注册在其中的系统被构造为包括STUN服务器200、中继服务器202和位置服务器204。
STUN服务器200将客户机的公共地址和NAT类型信息提供给存在于NAT内的客户机。这里,STUN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简单穿越网络地址转换器”的缩写,并在RFC 3489中被定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终端102请求STUN服务器200提供关于当前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102的网络的NAT类型的信息,并且STUN服务器200根据请求将第一用户终端102所属的网络的NAT类型信息发送到第一用户终端102。
中继服务器202从第一用户终端102接收包括第一用户终端102的私有地址和NAT类型信息的注册包,并使用注册包将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注册在位置服务器204中。此时,第一用户终端102的私有地址是第一用户终端102的NAT内的端口信息和私有IP。如果从第一用户终端102接收到注册包,则中继服务器202分析接收的注册包,提取第一用户终端102的公共地址,并将提取的公共地址、私有地址、NAT类型以及中继服务器202的地址发送到位置服务器204,从而注册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中继服务器202通过第一用户终端102所属的私有网络的NAT接收从第一用户终端102发送的注册包。此时,NAT将记录在注册包的头中的私有地址转换为公共地址,并将公共地址发送到中继服务器202。因此,中继服务器202可通过分析包来识别第一用户终端102的公共地址。
STUN服务器200和中继服务器202存在于公共网络中,第一用户终端102通过所有可连接的网络连接到位于公共网络中的STUN服务器200,从STUN服务器200识别每个网络的NAT类型,并通过中继服务器202注册连接信息。即使当第一用户终端102如上所述连接到存在于公共网络中的相同的STUN服务器200和中继服务器202时,第一用户终端102连接到上述服务器的路径也根据当前连接的网络(Wi-Fi、3G或WiMAX网络等)的类型而不同,从而STUN服务器200和中继服务器202识别出第一用户终端102根据每个网络具有不同的私有地址和公共地址。
图3是示出存储在位置服务器204中的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的示图。
如所示出,位置服务器204存储并管理一个用户终端的多个连接信息。即,用户终端识别信息可结合到多个连接信息。连接信息包括公共地址、私有地址、中继服务器地址和NAT类型信息。
此外,位置服务器204将连接信息的连接优先级与连接信息一起存储。此时,连接优先级指示当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102时哪个连接信息是优选的,并且可由第一用户终端102设置。例如,第一用户终端102还可在发送每个私有地址和NAT类型信息时将相应网络的连接优先级发送到中继服务器202,并且中继服务器202可被构造为将接收的优先级信息发送到位置服务器204。例如,当第一用户终端102可连接到Wi-Fi网络的3G网络中的每个时,位置服务器204存储第一用户终端102的Wi-Fi连接信息和3G连接信息。因为与3G网络相比,Wi-Fi网络具有高速和低成本,所以第一用户终端102将比3G连接信息更高的优先级值设置到Wi-Fi连接信息。根据优先级信息,第二用户终端104首先尝试通过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可用网络(Wi-Fi网络)建立连接,以便与第一用户终端102进行P2P连接。如果连接失败或停止,则第二用户终端104尝试通过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下一可用网络(即,3G网络)建立连接。连接信息的优先级可由第一用户终端102设置,或者位置服务器204可通过考虑每个网络的特性来确定连接优先级。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注册方法400的序列图。
首先,在步骤402,第一用户终端102通过将STUN测试消息发送到包括在可连接的无线网络中的一个中的STUN服务器200来请求相应网络中的NAT类型信息。然后,在步骤404,STUN服务器200将与STUN测试消息相应的STUN测试结果消息发送到第一用户终端102,并且NAT类型信息包括在STUN测试结果消息中。
在步骤406,第一用户终端102将包括第一用户终端102的私有地址和接收的NAT类型信息的注册包发送到中继服务器202。然后,在步骤408,中继服务器202通过分析注册包找到第一用户终端102的公共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并将第一用户终端102的私有地址和公共地址、中继服务器202的地址、以及NAT类型信息发送到位置服务器204,从而注册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地址。
对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102的所有类型的网络重复上述连接地址注册,从而位置服务器204接收用于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102的所有网络的指向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P2P连接方法500的序列图。如上所述,这里,假设第二用户终端104使用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来尝试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102。
在步骤502,第二用户终端104请求位置服务器204提供期望连接的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连接信息包括公共地址、私有地址、中继服务器地址、NAT类型信息、以及关于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102的所有网络的连接优先级信息。
在步骤504,从位置服务器204接收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信息。在步骤506,第二用户终端104使用在接收的连接信息中具有最高连接优先级的连接信息来尝试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102。
如果在步骤506,与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失败或者在数据发送/接收期间异常断开,则在步骤508和510,第二用户终端104使用在步骤504接收的连接信息,通过具有最高连接优先级的下一可用网络建立与第一用户终端102的连接。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因为即使当网络连接在装置之间的P2P连接模式下异常断开时,也可使用预先存储的连接信息直接建立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网络的连接,所以可确保装置之间的最大连接性。
示例性实施例可包括具有用于执行注册连接信息的方法以及注册P2P连接信息的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可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可记录介质包括各种类型的可存储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的可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可记录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压缩盘(CD)-RO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设备等。此外,计算机可读可记录介质可分布在通过网络彼此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并且计算机可通过分布式处理方法读取的程序代码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可记录介质中并在计算机可读可记录介质中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可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因此,示例性实施例意图覆盖所有这样的修改,只要这样的修改落入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点对点P2P连接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构造为将用于通过多个可连接的网络连接到所述用户终端的连接信息注册在位置服务器中;
位置服务器,构造为存储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的连接信息以及连接信息的优先级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2P连接系统,还包括: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简单穿越网络地址转换器STUN服务器,构造为将网络地址转换NAT类型信息提供给当前连接到所述用户终端的网络的所述用户终端;
中继服务器,构造为将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的连接信息中继到位置服务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2P连接系统,其中,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公共地址、所述用户终端的私有地址、中继服务器地址、NAT类型信息以及所述多个可连接的网络的连接优先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2P连接系统,其中,所述用户终端从STUN服务器接收所述多个可连接的网络的NAT类型信息,并将包括接收的NAT类型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多个可连接的网络中的私有地址的注册包发送到中继服务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2P连接系统,其中,中继服务器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注册包,从接收的注册包提取所述用户终端的公共地址,将提取的公共地址、中继服务器地址、所述用户终端的私有地址以及NAT类型信息发送到位置服务器。
6.一种点对点P2P连接系统,包括:
第二用户终端,构造为请求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的多个网络的连接信息,以与第一用户终端进行P2P连接;
位置服务器,构造为根据第二用户终端的请求将连接信息提供给第二用户终端,
其中,第二用户终端从位置服务器接收连接信息,通过接收的连接信息中的所述多个网络中具有最高连接优先级的第一网络建立与第一用户终端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2P连接系统,其中,连接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公共地址、第一用户终端的私有地址、中继服务器地址、NAT类型信息以及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的所述多个网络的连接优先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P2P连接系统,其中,当通过第一网络与第一用户终端的连接断开时,第二用户终端使用接收的连接信息中的所述多个网络中具有下一最高连接优先级的第二网络重新建立与第一用户终端的连接。
9.一种通过可连接到多个网络的用户终端注册连接信息的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从用于多个可连接的网络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简单穿越网络地址转换器STUN服务器接收网络地址转换NAT类型信息;
所述用户终端将包括接收的NAT类型信息的所述用户终端的连接信息注册在用于所述多个可连接的网络的位置服务器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终端的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私有地址、所述用户终端的公共地址、中继服务器地址、连接的网络内的NAT类型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注册连接信息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将包括从STUN服务器接收的NAT类型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终端的私有地址的注册包发送到中继服务器;
所述用户终端从注册包提取所述用户终端的公共地址,并将提取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公共地址、中继服务器地址、所述用户终端的私有地址以及NAT类型信息发送到位置服务器。
12.一种通过第二用户终端建立与第一用户终端的点对点P2P连接的方法,包括:
第二用户终端请求位置服务器提供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的多个网络的连接信息;
第二用户终端从位置服务器接收连接信息;
第二用户终端根据从位置服务器接收的连接信息,通过可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的所述多个网络中具有最高连接优先级的第一网络建立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连接信息还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公共地址、第一用户终端的私有地址、中继服务器地址以及NAT类型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通过第一网络与第一用户终端的连接断开之后,第二用户终端使用所述多个网络中具有下一最高连接优先级的第二网络重新建立与第一用户终端的连接。
CN201110389372.4A 2010-11-30 2011-11-30 点对点连接系统以及在多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方法 Active CN1024805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20691A KR101176144B1 (ko) 2010-11-30 2010-11-30 다중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피어-투-피어 접속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010-0120691 2010-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0526A true CN102480526A (zh) 2012-05-30
CN102480526B CN102480526B (zh) 2016-08-10

Family

ID=4521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9372.4A Active CN102480526B (zh) 2010-11-30 2011-11-30 点对点连接系统以及在多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30546B2 (zh)
EP (1) EP2458814A1 (zh)
JP (1) JP5335881B2 (zh)
KR (1) KR101176144B1 (zh)
CN (1) CN10248052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712A (zh) * 2013-04-05 2014-10-15 三星Sds株式会社 移动环境中的p2p连接系统和终端以及利用其的p2p连接方法
CN104468696A (zh) * 2014-06-13 2015-03-25 物联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进行点对点连接的方法、服务器与装置
CN108141409A (zh) * 2015-10-14 2018-06-08 Ntt通信公司 通信系统、地址通知装置、通信控制装置、终端、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87441B2 (en) * 2011-10-03 2019-01-22 CSC Holdings, LLC Media relay
US20130308628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Viber Media, Inc. Nat traversal for voip
KR102086464B1 (ko) * 2013-03-14 2020-03-09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 통신 단말 및 상기 단말에서의 이종 네트워크간 핸드오버 방법
TWI523456B (zh) * 2013-04-24 2016-02-2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通訊之連線方法與管理伺服器
KR101458368B1 (ko) * 2014-04-28 2014-11-19 알서포트 주식회사 모바일단말의 중계서버 능동 접속을 이용한 통신로 개설방법
KR20160053618A (ko) * 2014-11-05 2016-05-13 (주) 이스트몹 P2p 지원 장치 및 그의 p2p 지원 방법
US10178182B2 (en) 2014-11-24 2019-01-08 Vivint, Inc. Signal cloning
KR102666587B1 (ko) * 2019-05-30 2024-05-17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피어-투-피어 통신 단말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에서의 피어-투-피어 통신 방법
US11956326B2 (en) * 2019-11-13 2024-04-09 Unify Patente Gmbh & Co. Kg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 client in a private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2009986B2 (en) * 2022-04-01 2024-06-11 Forescout Technologies, Inc. Proactive inspection technique for improved classificatio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460A (zh) * 2004-11-16 2007-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电器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US20070268858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Lsi Corporation Virtual gateway node for dual-mode wireless phones
US20080259943A1 (en) * 2007-04-20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p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nat type determination method by the same
US20090006538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tomatic Distributed Downloading
CN101340722A (zh) * 2008-08-12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无缝切换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1478505A (zh) * 2009-01-23 2009-07-08 建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私有网络的网络装置间建立网络系统及网络联机方法
WO2009103291A1 (en) * 2008-02-20 2009-08-27 Nabto Ap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client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6775B2 (en) * 2005-03-08 2010-01-12 Leaf Networks, Llc Protocol and system for firewall and NAT traversal for TCP connections
US20060230155A1 (en) * 2005-03-15 2006-10-12 Verma Amit K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with soft hand over for internet enabled devices
EP1891822B1 (en) * 2005-06-11 2010-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visited network
KR100765325B1 (ko) * 2006-02-13 2007-10-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Stun을 이용한 대칭형 네트워크 주소 변환 시스템 및그 방법
JP2007281549A (ja) 2006-04-03 2007-10-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
EP2003841B1 (en) 2007-06-14 2010-08-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ducing keep-alive messages in connection with element traversal by relay mechanism
KR100926129B1 (ko) 2007-12-13 2009-11-11 한국과학기술원 다중 접속 인터페이스를 구비한 단말기의 컨텐츠 서비스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181447B1 (ko) 2008-12-18 2012-09-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종망간 핸드오버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460A (zh) * 2004-11-16 2007-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电器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US20070268858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Lsi Corporation Virtual gateway node for dual-mode wireless phones
US20080259943A1 (en) * 2007-04-20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p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nat type determination method by the same
US20090006538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tomatic Distributed Downloading
WO2009103291A1 (en) * 2008-02-20 2009-08-27 Nabto Ap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client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CN101340722A (zh) * 2008-08-12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无缝切换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1478505A (zh) * 2009-01-23 2009-07-08 建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私有网络的网络装置间建立网络系统及网络联机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712A (zh) * 2013-04-05 2014-10-15 三星Sds株式会社 移动环境中的p2p连接系统和终端以及利用其的p2p连接方法
CN104468696A (zh) * 2014-06-13 2015-03-25 物联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进行点对点连接的方法、服务器与装置
US9755928B2 (en) 2014-06-13 2017-09-05 Throughte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Method, server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point-to-point connection
CN104468696B (zh) * 2014-06-13 2019-04-16 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以进行点对点连接的方法、服务器与装置
CN108141409A (zh) * 2015-10-14 2018-06-08 Ntt通信公司 通信系统、地址通知装置、通信控制装置、终端、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59077A (ko) 2012-06-08
KR101176144B1 (ko) 2012-08-22
CN102480526B (zh) 2016-08-10
US8930546B2 (en) 2015-01-06
US20120137011A1 (en) 2012-05-31
JP5335881B2 (ja) 2013-11-06
JP2012120172A (ja) 2012-06-21
EP2458814A1 (en)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0526A (zh) 点对点连接系统以及在多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方法
DK2057790T3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CHOOSING AN ACCESS INTERFACE DEPENDING ON THE SERVICES PROVIDED IN THE AVAILABLE NETWORKS
US72808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a bearer for a wireless connection
JP4834506B2 (ja) 接続端末数均衡化装置及び接続端末数均衡化方法
JP4714261B2 (ja) 端末装置のロケーションエリアにおける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最適選択
EP2521402A1 (en) System with a dual mode WLAN/GSM terminal in which calls are established over WLAN or GSM network
US20180091581A1 (en) Method of switching download mod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of
EP2015537A1 (en) Multimode customer premises gateway providing access to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services and non-IMS services
CN105430059A (zh) 智能客户端路由
EP2075959A1 (en) Apparatus amd method for concurently accessing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WLAN/WPAN)
KR20120039984A (ko)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의 자동 설정에 기초해 인터넷 연결을 공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204202A1 (en) Network access technology indication
CN102378303A (zh) 一种选择wifi接入点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US10021512B2 (en) Switching to advertising locator afte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2019015020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nnection through First Application on User Equipment
KR101159434B1 (ko) 네트워크 할당
CN103650629A (zh) 通信系统、基站设备、网关设备、用于控制基站设备的方法、以及用于控制网关设备的方法
US9288740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3974456A (zh) 通信系统和方法
US9485707B2 (en) Direct routing of communication sessions for mobile IP communication end points
JP2013239884A (ja) Imsサービスシステム、ims端末、およびインターネット回線からのimsサービスサーバ検出方法
EP2779750B1 (en) Peer-to-pee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ervice providers
KR102239919B1 (ko) 무선랜 기반의 강제 로밍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장치
US20130178236A1 (en) Network devices, communication end devices,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 end device
JP5184330B2 (ja)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