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3779A - 太阳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3779A CN102473779A CN2010800349046A CN201080034904A CN102473779A CN 102473779 A CN102473779 A CN 102473779A CN 2010800349046 A CN2010800349046 A CN 2010800349046A CN 201080034904 A CN201080034904 A CN 201080034904A CN 102473779 A CN102473779 A CN 1024737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ar battery
- lead
- wire
- battery module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6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030 aluminium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7439 Metal poison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632486 Metapla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alumane Chemical group [AlH3]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699 low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3—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output lead wires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45—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including thin film solar cells, e.g. single thin film a-Si, CIS or CdTe solar cells
- H01L31/046—PV module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thin film solar cells deposi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45—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including thin film solar cells, e.g. single thin film a-Si, CIS or CdTe solar cells
- H01L31/046—PV module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thin film solar cells deposi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 H01L31/0465—PV module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thin film solar cells deposi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comprising particular structures for the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of adjacent PV cells in the modul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中,在绝缘基板(2)上,多个太阳电池单元(3)列状形成且并行配置的同时串联连接。在该串联连接的两端设置的端部电极(6)上,连接了引线(7)的基端。该引线(7)从该端部电极(6)沿着绝缘基板(2)导出,形成为弯曲的形状。此外,作为引线(7)的形成状态,也可以是由铜或铝的细线形成为网状的网眼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在太阳电池单元的两端设置的端部电极导出了引线的太阳电池模块,所述太阳电池单元在绝缘基板上形成多个且串联连接。
背景技术
与结晶太阳电池相比,具有在玻璃基板等的透光性绝缘基板上薄薄地堆积硅的构造的类型的太阳电池、即所谓的薄膜太阳电池能够大幅削减硅使用量,而且生产工序也简单,所以成本降低效果较大,在这一点上最近受到瞩目。
因此,考虑具有上述类型的构造的太阳电池的各种模块,关于这些太阳电池模块中的构造上的结构,也提出了各种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上述类型的太阳电池的模块的一种,例如考虑图14~图16所示的构造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图14是从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的背面侧看的平面图,图15是图14的E-E截面图,且图16是图15的Z部分的部分放大图。此外,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太阳电池模块的正面和背面显示成与通常的显示相反。即,各个附图的上方为太阳电池模块的背面侧,下方为正面侧。
在图14~图16中,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构成为,在作为透光性绝缘基板的玻璃基板2上形成串联连接的多个太阳电池单元3,在该太阳电池单元3上形成树脂填充层4,进而在树脂填充层4上形成后板(back sheet)层5。
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中,如图16所示,通过在玻璃基板2上,透明导电膜层11、由硅形成的非晶态半导体层12以及背面金属层13按照这个顺序沿着太阳电池模块100A的长边方向、列状堆积为3层,从而形成各个太阳电池单元3。
如上所述那样,由这些透明导电膜层11、非晶态半导体层12以及背面金属层13的3层构成的一个太阳电池单元3相互串联连接,从而形成太阳电池模块100A。
即,在图16中,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和与该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相邻的右侧的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透明导电膜层11连接,同样地,该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和与该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相邻的再右侧的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透明导电膜层11连接,连续这个结构,太阳电池单元3串联连接。
然后,在图14、图15中,在和与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相邻的右侧的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透明导电膜层11连接的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以及右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端部电极6、6沿着太阳电池模块100A的长边方向形成。
在这些端部电极6、6上,分别连接了各由一条例如铜箔或者铝箔形成的引线7、7的基端,这些引线7、7从端部电极6、6在树脂填充层4中、沿着玻璃基板2向太阳电池模块100A的中央以直线状导出。并且,这些引线7、7在太阳电池模块100A的中央,向玻璃基板2的背面侧方向、即图15中的上方弯曲,其前端从树脂填充层4向上方突出,容纳在端子盒9内。此外,在上述的各个附图中,省略了端子盒9内的一部分形状。
上述的引线7、7的导出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池模块中也采用大致相同的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6)。即,引线从端部电极沿着玻璃基板向电池模块的中央以直线状导出。
还存在与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相同地构成的其他的太阳电池模块100B。如图17所示,在该太阳电池模块100B中,引线7、7采用使用粘结剂粘结在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的构造。
在该太阳电池模块100B中,引线7、7从端部电极6、6在树脂填充层4中、沿着玻璃基板2向太阳电池模块100A的中央以直线状导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264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作为透光性绝缘基板的玻璃基板上,串联连接具有非晶态半导体层的多个太阳电池单元而形成的太阳电池模块通常设置在室外使用。因此,在冷暖之差或风吹雨打的环境下,存在产生如下的不好情况的顾虑。
即,如上所述,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或太阳电池模块100B、或者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太阳电池模块这样的以往的太阳电池模块中,引线从端部电极沿着玻璃基板向太阳电池模块的中央以直线状导出。
因此,例如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被冻成低温的情况下,由于玻璃基板2和引线7的热胀系数之差,引线7缩紧,在连接到端部电极6的引线7的基端产生压力。因此,存在产生如图18所示的不好情况的顾虑:引线7在该引线7的基端断开而产生切断部位10,或者端部电极6从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剥离。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的表面、即太阳电池模块100A的玻璃基板表面2a受到刮强风而弯曲变形成向背面侧突出的情况下,引线7拉紧,在连接到端部电极6的引线7的基端产生压力。因此,存在产生如图19所示的不好情况的顾虑:引线7在该引线7的基端断开而产生切断部位10,或者端部电极6从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剥离。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00B被冻成低温的情况下,由于玻璃基板2和引线7的热胀系数之差,引线7缩紧,在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的引线7上产生压力。因此,存在产生如图20所示的不好情况的顾虑:引线7在该引线7的中途断开而产生切断部位10,或者太阳电池单元3从玻璃基板2剥离。
此外,例如,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00B的表面、即太阳电池模块100B的玻璃基板表面2a受到强风而弯曲变形成向背面侧突出的情况下,引线7拉紧,在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的引线7上产生压力。因此,存在产生如图21所示的不好情况的顾虑:引线7在该引线7的中途断开而产生切断部位10,或者太阳电池单元3从玻璃基板2剥离。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冷暖之差或风吹雨打的环境下,在作为透光性绝缘基板的玻璃基板上串联连接太阳电池单元而形成的太阳电池模块也能够防止太阳电池模块的引线切断等的故障的太阳电池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太阳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板;多个太阳电池单元,在该绝缘基板上,列状形成且并行配置;取出电极,设置在该串联连接的两端或者中间;以及引线,基端连接到所述取出电极,且从所述取出电极沿着所述绝缘基板导出,所述引线形成为网眼状。
因此,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被冻成低温的情况下,能够如下防止与引线有关的故障。
即,即使由于绝缘基板和引线的热胀系数之差,引线缩紧,在连接到取出电极的引线的基端产生压力,该引线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的基端切断或者取出电极剥离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的表面受到强风而弯曲变形成向背面侧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相同地,如下防止与引线有关的故障。
即,即使由于太阳电池模块的变形,上述引线拉紧,在连接到取出电极的引线的基端产生压力,该引线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的基端切断或者取出电极剥离的情况。
此外,即使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的引线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如后所述的太阳电池单元上的情况下,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被冻成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如下防止与引线有关的故障。
即,即使由于绝缘基板和引线的热胀系数之差,引线缩紧,在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上的引线上产生压力,该引线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的中途切断或者太阳电池单元从绝缘基板剥离的情况。
此外,在引线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上的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中,该太阳电池模块的表面受到强风而弯曲变形成向背面侧突出的情况下,能够与上述相同地,如下防止与引线有关的故障。
即,即使由于太阳电池模块的变形,上述的引线拉紧,在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的背面的引线上产生压力,该引线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的中途切断或者太阳电池单元从绝缘基板剥离的情况。
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中,引线的弯曲,也可以形成为向绝缘基板的大致厚度方向弯曲。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向与绝缘基板大致平行的方向弯曲。
或者,本发明的太阳电池模块也可以包括:绝缘基板;多个太阳电池单元,在该绝缘基板上,列状形成且并行配置的同时串联连接;取出电极,设置在该串联连接的两端或者中间;以及引线,基端连接到所述取出电极,且从所述取出电极沿着所述绝缘基板导出,所述引线形成为由金属的细线形成为网状的网眼状。
在如此形成的太阳电池模块中,形成为网眼状的引线与上述的弯曲而形成的引线相同地具有伸缩性,具有与引线弯曲而形成的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中,也可以在太阳电池单元上形成树脂填充物层,且将所述引线埋设在该树脂填充层中。或者,也可以将在该树脂填充层中埋设的上述的引线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上。由此,能够坚固太阳电池模块的构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太阳电池模块的引线弯曲而形成。因此,在太阳电池模块被冻成低温的情况下,能够如下防止与引线有关的故障。即,即使由于绝缘基板和引线的热胀系数之差,引线缩紧,在连接到取出电极的引线的基端产生压力,该引线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的基端切断或者取出电极剥离的情况。
此外,在太阳电池模块的表面受到强风而弯曲变形成向背面侧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相同地,如下防止与引线有关的故障。即,即使由于太阳电池模块的变形,上述引线拉紧,在连接到取出电极的引线的基端产生压力,该引线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的基端切断或者取出电极剥离的情况。
此外,即使在太阳电池模块的引线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上的情况下,在该太阳电池模块被冻成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如下防止与引线有关的故障。即,即使由于绝缘基板和引线的热胀系数之差,引线缩紧,在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上的引线上产生压力,该引线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的中途切断或者太阳电池单元从绝缘基板剥离的情况。
此外,在引线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上的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中,该太阳电池模块的表面受到强风而弯曲变形成向背面侧突出的情况下,能够与上述相同地,如下防止与引线有关的故障。即,即使由于太阳电池模块的变形,上述的引线拉紧,在使用粘结剂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的背面的引线上产生压力,该引线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的中途切断或者太阳电池单元从绝缘基板剥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的背面侧看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图2的X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4(a)~图4(d)是向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的玻璃基板的厚度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引线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5(a)和图5(b)是向与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的玻璃基板大致平行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引线的例子的平面图。
图6(a)~图6(c)是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的其他形状的引线的例子的部分平面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其他的太阳电池模块的截面图。
图8是从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的背面侧看的平面图。
图9是图8的C-C截面图。
图10是图8的B-B截面图。
图11是图8的D-D截面图。
图12是图9的Y1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13是图10的Y2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14是从以往例的太阳电池模块的背面侧看的平面图。
图15是图14的E-E截面图。
图16是图15的Z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17是以往例的其他例子的太阳电池模块的截面图。
图18是产生不好状况的以往例的太阳电池模块的截面图(之1)。
图19是产生不好状况的以往例的太阳电池模块的截面图(之2)。
图20是产生不好状况的其他的以往例的太阳电池模块的截面图(之1)。
图21是产生不好状况的其他的以往例的太阳电池模块的截面图(之2)。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最初,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和太阳电池模块1B,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从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的背面侧看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图3是图2的X部分的部分放大图。此外,如之前所述,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太阳电池模块的正面和背面显示成与通常的显示相反。即,各个附图的上方为太阳电池模块的背面侧,下方为正面侧。
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成为与上述的以往例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大致相同的构造。即,在图1~图3中,太阳电池模块1A构成为如下:在作为透光性绝缘基板的玻璃基板2上形成串联连接的多个太阳电池单元3,在该太阳电池单元3上形成树脂填充层4,进而,在树脂填充层4上形成后板(back sheet)层5。
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A中,与以往例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相同地,如图3所示,通过在玻璃基板2上,透明导电膜板11、由硅形成的非晶态半导体层12以及背面金属层13按照这个顺序沿着太阳电池模块1A的长边方向、列状堆积为3层,从而形成各个太阳电池单元3。
如上所述那样,由这些透明导电膜层11、非晶态半导体层12以及背面金属层13的3层构成的一个太阳电池单元3相互串联连接,从而形成太阳电池模块1A。
即,在图3中,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和与该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相邻的右侧的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透明导电膜层11连接,同样地,该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和与该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相邻的再右侧的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透明导电膜层11连接,连续这个结构,太阳电池单元3串联连接。
然后,在图1~图3中,在和与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相邻的右侧的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透明导电膜层11连接的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以及右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端部电极6、6沿着太阳电池模块1A的长边方向形成。这些端部电极6、6相当于上述的取出电极。
在这些端部电极6、6上,分别连接了各由一条例如铜箔或者铝箔形成的引线7、7的基端,这些引线7、7从端部电极6、6在树脂填充层4中、沿着玻璃基板2向电池模块1A的中央导出。
并且,这些引线7、7在电池模块1A的中央,向玻璃基板2的背面侧方向弯曲(即,在图15中向上方弯曲,所以以下将玻璃基板2的背面侧方向称为上方,将玻璃基板2的正面侧方向称为下方),其前端从树脂填充层4向上方突出,容纳在端子盒9内。此外,在上述的各个附图中,省略了端子盒9内的一部分形状。
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与上述的以往例的太阳电池模块100A的不同点在于如下。即,在太阳电池模块100A中,在图15、图16中,从端部电极6、6在树脂填充层4中沿着玻璃基板2向电池模块100A的中央导出的引线7、7是直线状。
相对于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中,在图2、图3中,从端部电极6、6在树脂填充层4中沿着玻璃基板2向电池模块1A的中央导出的引线7、7,以连续的波形向玻璃基板2的厚度方向弯曲而形成(即,在图2中向上下方向弯曲,所以以下将玻璃基板2的厚度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
因此,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即,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被冻成低温的情况下,能够如下防止与引线7有关的故障。
即,在太阳电池模块1A中,即使由于该太阳电池模块1A的玻璃基板2和引线7的热胀系数之差,引线7缩紧,在连接到端部电极6的引线的基端产生压力,该引线7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7的基端切断或者端部电极6从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剥离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A的表面、即太阳电池模块1A的玻璃基板表面2a受到强风而弯曲变形成向背面侧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相同地,如下防止与引线7有关的故障。
即,即使由于太阳电池模块1A的变形,上述引线7拉紧,在连接到端部电极6的引线7的基端产生压力,该引线7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7的基端切断或者端部电极6从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剥离的情况。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中,如图2所示,从端部电极6、6在树脂填充层4中沿着玻璃基板2向太阳电池模块1A的中央导出的引线7、7,从端部电极6、6到向上方弯曲的部分为止形成为向上下方向以连续的波形弯曲。
但是,引线7、7的弯曲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引线7可具有伸缩性的弯曲形状,则也可以是任何形状。图4(a)~图4(d)、图5(a)和图5(b)是表示了该引线7的弯曲形状的其他例子的图。
其中,图4(a)~图4(d)是与上述的说明相同地表示弯曲形状向上下方向弯曲的引线7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图的图。在图4(a)~图4(d)中,图4(a)是在引线7的从端部电极6到向上方弯曲的部分为止的一部分中形成向上下方向弯曲的波形的例子。由于该波形是在模块的背面封闭材料中上下弯曲,所以优选弯曲部的上下幅度为封闭材料的全厚以下。例如,在引线的上下配置0.4mmt的封闭材料的情况下,优选波形的上下幅度为0.8mmt以下。此外,不需要在引线的全长中形成该波形部分,只要能够考虑温度引起的变形和机械变形而确保必要的变形量即可。即,若将温度引起的变形量设为d1、将机械的变形量设为d2、将弯曲的状态的引线的全长设为L1、将引线拉伸为笔直时的全长设为L2,则只要满足L2>L1+d1+d2即可。例如,作为实施例,在将长度870mm、厚度0.08mmt的铜制的引线配置在4.0mmt的玻璃基板上的情况下,若决定玻璃和铜的温度系数和设想的最低温度,则计算出温度引起的变形量d1,d1≈1.3mm,若决定设想的玻璃的曲率,则计算出机械的变形量d2,d2≈0.2mm,只要以满足L2>L1+d1+d2=871.5mm的方式附加波形即可。作为此时的波形的例子,若将波形的周期设为2.0mm、上下的蛇形幅度设为0.4mm、波形的外形设为sin曲线,则只要在870mm的引线的中途、以18mm以上的幅度附加波形,就能满足该条件。实际上,在实施例中,安全起见,施压而附加50mm的波形。
图4(b)是在引线7的从端部电极6到向上方弯曲的部分为止,不连续地形成上方凸型的波形的例子。并且,图4(c)是在引线7的从端部电极6到向上方弯曲的部分为止,不连续地形成下方凸型的波形的例子。需要的波形的条件与图4(a)相同,例如,若将宽度1.0mm、凸高或者凹深0.2mm的凸型或者凹型以15.0mm的间隔附加50个,则能够将与图4(a)的例子大致相等的伸缩率分散在引线全体的宽范围中而附加。
此外,图4(d)是在引线7的从端部电极6到向上方弯曲的部分为止,向上下方向弯曲的三角波形连续地形成的例子。在该三角波形的例子中,该波形也可以如上述的图4(a)~图4(c)所示那样形成。
图5(a)和图5(b)是表示弯曲形状向与玻璃基板2大致平行的方向弯曲的引线7的例子的平面图。在图5(a)和图5(b)中,图5(a)是在引线7的从端部电极6到向上方弯曲的部分为止,连续地形成了向与玻璃基板2大致平行的方向弯曲的波形的例子。图5(b)是在引线7的从端部电极6到向上方弯曲的部分为止,连续地形成了向与玻璃基板2大致平行的方向弯曲的三角波形的例子。作为形成方法,有从宽幅的板材中切出的方法或对平角铜线插入切口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以在宽度6.0mm的平角铜线上,从左右交替地插入1.5mm的切口的方式制造波形和三角波形的形状。此外,这些波形也可以如上述的图4(a)~图4(c)所示那样形成。
上述的例子中的引线7的弯曲单纯地形成为,相对于引线7的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方向成为平行的状态。但是,除了如上所述那样形成引线7的弯曲状态之外,也还可以如图6(a)所示那样形成为相对于引线7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成为平行的状态。或者,也可以如图6(b)所示那样相对于引线7的长度方向成为X型,或者,也可以如图6(c)所示那样成为+型交叉而倾斜的状态。或者,也可以是在平板状的引线7上形成上下方向的多个圆锥状或四角状的点(dot)的形状。在形成这样的形状的情况下,宽幅薄的金属箔容易加工,使用例如宽度10.0mm、厚度0.05mmt的铜箔,通过施压而制造。
此外,作为引线的形成状态,也可以是由铜或铝的细线形成为网状的网眼状。由于形成为该网眼状的引线与上述的弯曲而形成的引线相同地具有伸缩性,所以包括形成为该网眼状的引线的太阳电池模块具有与包括弯曲而形成的引线的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A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中,如图2所示,从端部电极6、6向太阳电池模块1A的中央、以上下方向弯曲而导出的引线7、7在树脂填充层4中导出,埋设在树脂填充层4中,但并没有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3上。
但是,也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将从端部电极6、6向太阳电池模块1A的中央导出的引线7、7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3上。由此,能够坚固太阳电池模块的构造。
具备了使用粘结剂8粘结在上述的太阳电池单元3上的引线7的太阳电池模块1B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即,即使由于玻璃基板2和引线7的热胀系数之差,引线7缩紧,在使用粘结剂8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3上的引线7上产生压力,该引线7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7的中途切断或者太阳电池单元3从玻璃基板2剥离的情况。
此外,在引线7使用粘结剂8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3上的上述的太阳电池模块1B中,该太阳电池模块1B的表面、即太阳电池模块1B的玻璃基板2a受到强风而弯曲变形成向背面侧突出的情况下,能够与上述的引线7缩紧的情况相同地,如下防止与引线7有关的故障。
即,即使由于太阳电池模块1B的变形,上述的引线7拉紧,在使用粘结剂8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的引线7上产生压力,该引线7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弯曲形成而具有伸缩性,能够防止在该引线7的中途切断或者太阳电池单元3从玻璃基板2剥离的情况。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和太阳电池模块1B中,引线7的基端连接到在太阳电池单元3串联连接的状态的该串联连接的两端形成的端部电极6。
但是,引线7的基端连接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存在在太阳电池单元3串联连接的状态的该串联连接的中间设置与端部电极6相同的中间电极,从而引线7的基端连接到该中间电极的情况。
<第2实施方式>
图8是从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的背面侧看的平面图,图9是图8的C-C截面图,图10是图8的B-B截面图,图11是图8的D-D截面图,图12是图9的Y1部分的部分放大图,图13是图10的Y2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在图8~图13中,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成为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大致相同的构造。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的不同点在于如下。
即,在太阳电池模块1A中,在图1、图2中,在和与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相邻的右侧的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透明导电膜层11连接的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以及右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端部电极6、6沿着太阳电池模块1A的长边方向形成。
在这些端部电极6、6上,分别连接了各由一条例如铜箔或者铝箔以上下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引线7、7的基端,这些引线7、7从端部电极6、6在树脂填充层4中、沿着玻璃基板2向电池模块1A的中央导出。
相对于此,在太阳电池模块1C中,与太阳电池模块1A中的上述说明的部分对应的部分成为如下结构。即,如图8、图11所示,相当于太阳电池模块1A的端部电极6、6的部分由端部桥电极61和端部脚电极62构成。其中,端部桥电极61相当于上述的取出电极。
即,在太阳电池模块1C中,如图8、图10、图11、图13所示,在和与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相邻的右侧的相邻太阳电池单元3的透明导电膜层11连接的左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以及右端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沿着太阳电池模块1C的长边方向的线上隔着间隔而形成多个端部脚电极62。并且,如图8、图11所示,通过架设该端部脚电极62之间,从而形成端部桥电极61。
此外,在配设引线7、7的位置上,如图8、图11所示,在太阳电池单元3和端部桥电极61之间形成了带状的绝缘树脂成膜层41。即,如图11所示,在配设引线7、7的位置上的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形成了带状的绝缘树脂成膜层41。
上述的端部桥电极61横跨该绝缘树脂成膜层41,且如图8、图9、图11、图12所示,向上下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引线7、7的基端部连接到横跨上述的绝缘树脂成膜层41的端部桥电极61。
如图8、图9、图12所示,基端连接到该端部桥电极61上且向上下方向弯曲的引线7、7,从端部桥电极61沿着绝缘树脂成膜层41在树脂填充层4中向太阳电池模块1C的中央导出。
并且,这些引线7、7在太阳电池模块1C的中央向上方弯曲,其前端从树脂充填层4向上方突出,容纳在端子盒9内。此外,在上述的各个附图中,省略了端子盒9内的一部分形状。
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相同地,引线7、7向上下方向弯曲而形成。因此,该太阳电池模块1C具有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相同的作用、效果。
除了上述的作用、效果之外,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还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即,在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中,引线7、7的基端连接到在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形成的端部电极6。因此,施加到引线7、7的压力原样施加到端部电极6。
相对于此,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中,引线7、7的基端连接到如上所述那样将在太阳电池模块1C的太阳电极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上形成的多个端部脚电极62之间架设而形成的端部桥电极61。
因此,在太阳电池模块1C中,施加到引线7、7的压力不会直接施加到在背面金属层13上连接的端部脚电极62,经由架设端部脚电极62之间而形成的端部桥电极61而间接施加。
因此,在太阳电池模块1C中,在由于太阳电池模块1C的玻璃基板2和引线7的热胀系数之差,从而引线7缩紧,或者太阳电池模块1C的玻璃基板表面2a受到强风而弯曲变形成向背面侧突出,从而在连接到端部电极6的引线7的基端上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在上述的情况下,不论引线7的弯曲形状,采取引线7的基端经由端部桥电极61而连接到在背面金属层13上连接的端部脚电极62,而不是直接连接的构造,从而与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引线7的基端切断或者端部桥电极61从太阳电池单元3的背面金属层13剥离的情况的防止效果。例如,在引线7为宽度2.0mm、厚度0.08mm、长度870mm,且没有如实施例1所示的波形等的应力缓冲机构,引线端部直接连接到背面金属层13的情况下,在低温时60N以上的张力施加到连接部,但在通过经由端部桥电极61相互隔着80mm的两个端部脚电极62连接到背面金属层13的情况下,即使在引线7中没有应力缓冲机构,施加到连接部的力减小为8N。
关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的引线7、7的弯曲形状,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相同地,除了向上下方向连续地弯曲的波形之外,能够应用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A中说明的全部的弯曲形状等。由此,还能够将施加到连接部的张力减小至1N以下。
此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中,如图9所示,从端部电极6、6向太阳电池模块1C的中央、以上下方向弯曲而导出的引线7、7在树脂填充层4中导出,埋设在树脂填充层4中,但并没有粘结到太阳电池单元3上。
但是,也可以将从端部电极6、6向太阳电池模块1C的中央导出的引线7、7粘结到在太阳电池单元3上形成的绝缘树脂成膜层41。由此,能够具有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B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电池模块1C中,引线7的基端连接到在太阳电池单元3串联连接的状态的该串联连接的两端形成的端部电极61。
但是,引线7的基端连接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存在在太阳电池单元3串联连接的状态的该串联连接的中间设置与端部桥电极61和端部脚电极62相同的中间脚电极和中间桥电极,从而引线7的基端连接到该中间桥电极的情况。
本发明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而不脱离其精神或者主要的特征。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并非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范围所表示的,并不受说明书的限制。此外,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同范围的变形和变更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另外,本申请请求基于在日本于2009年8月7日申请的特愿2009-185040号的优先权。通过在此提及,其内容被引入本申请中。此外,通过在此提及,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文献的全部被具体地引入本申请中,
标号说明
1A太阳电池模块
1B太阳电池模块
1C太阳电池模块
2玻璃基板
2a玻璃基板表面
3太阳电池单元
4树脂填充层
41绝缘树脂成膜层
5后板层
6端部电极
61端部桥电极
62端部脚电极
7引线
8粘结剂
9端子盒
10切断部位
11透明导电膜层
12非晶态半导体层
13背面金属层
100A太阳电池模块
100B太阳电池模块
Claims (6)
1.一种太阳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多个太阳电池单元,在该绝缘基板上,列状形成且并行配置的同时串联连接;
取出电极,设置在该串联连接的两端或者中间;以及
引线,基端连接到所述取出电极,且从所述取出电极沿着所述绝缘基板导出,
所述引线弯曲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引线向所述绝缘基板的大致厚度方向弯曲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引线向与所述绝缘基板大致平行的方向弯曲而形成。
4.一种太阳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多个太阳电池单元,在该绝缘基板上,列状形成且并行配置的同时串联连接;
取出电极,设置在该串联连接的两端或者中间;以及
引线,基端连接到所述取出电极,且从所述取出电极沿着所述绝缘基板导出,
所述引线形成为网眼状。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太阳电池模块,其中,
在所述太阳电池单元上形成了树脂填充层,
所述引线埋设在所述树脂填充层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引线粘结在所述太阳电池单元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85040 | 2009-08-07 | ||
JP2009185040 | 2009-08-07 | ||
PCT/JP2010/063176 WO2011016483A1 (ja) | 2009-08-07 | 2010-08-04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3779A true CN102473779A (zh) | 2012-05-23 |
Family
ID=43544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49046A Pending CN102473779A (zh) | 2009-08-07 | 2010-08-04 | 太阳电池模块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132253A1 (zh) |
EP (1) | EP2463918A1 (zh) |
JP (1) | JPWO2011016483A1 (zh) |
CN (1) | CN102473779A (zh) |
WO (1) | WO201101648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38453A (zh) * | 2016-09-19 | 2020-12-04 | 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 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涂覆有金属玻璃的材料 |
US11746957B2 (en) | 2016-12-20 | 2023-09-05 | Zhejiang Kaiying New Materials Co., Ltd. | 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solar cell with printed oxide tunnel junction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795678A1 (de) * | 2011-12-20 | 2014-10-29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Solarmodul mit abdichtelement |
KR102222680B1 (ko) * | 2013-02-01 | 2021-03-0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기판,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
US20150171788A1 (en) * | 2013-12-16 | 2015-06-18 | Gabriela Elena Bunea | Solar module junction box bypass diode |
DE102014010949A1 (de) * | 2014-07-28 | 2016-01-28 | Hpf Gmbh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Montage von Solarmodulen auf einer Grundfläche |
GB201709562D0 (en) * | 2017-06-15 | 2017-08-02 | Grafmarine | Power distrubution and cell storage apparatus |
US11456695B2 (en) | 2020-01-20 | 2022-09-27 | Erthos, Inc. | Leading edge units device and methods |
US12074560B2 (en) | 2020-01-20 | 2024-08-27 | Erthos IP LLC | Edge units device and method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26497A (ja) * | 1996-06-03 | 1997-12-16 |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031646A (ja) * | 2002-06-26 | 2004-01-29 |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WO2005098969A1 (ja) * | 2004-04-08 | 2005-10-2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2006059991A (ja) * | 2004-08-19 | 2006-03-02 |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68542A (ja) * | 1998-08-26 | 2000-03-03 | Sharp Corp | 集積型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3121811B1 (ja) * | 1999-09-01 | 2001-01-09 | 鐘淵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101606B2 (ja) * | 2002-10-16 | 2008-06-18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2010
- 2010-08-04 CN CN2010800349046A patent/CN102473779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8-04 US US13/389,128 patent/US2012013225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8-04 WO PCT/JP2010/063176 patent/WO201101648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04 JP JP2011525911A patent/JPWO2011016483A1/ja active Pending
- 2010-08-04 EP EP10806482A patent/EP246391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26497A (ja) * | 1996-06-03 | 1997-12-16 |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031646A (ja) * | 2002-06-26 | 2004-01-29 |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WO2005098969A1 (ja) * | 2004-04-08 | 2005-10-2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2006059991A (ja) * | 2004-08-19 | 2006-03-02 |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38453A (zh) * | 2016-09-19 | 2020-12-04 | 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 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涂覆有金属玻璃的材料 |
CN112038453B (zh) * | 2016-09-19 | 2022-04-15 | 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 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涂覆有金属玻璃的材料 |
US11746957B2 (en) | 2016-12-20 | 2023-09-05 | Zhejiang Kaiying New Materials Co., Ltd. | 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solar cell with printed oxide tunnel junc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132253A1 (en) | 2012-05-31 |
WO2011016483A1 (ja) | 2011-02-10 |
JPWO2011016483A1 (ja) | 2013-01-10 |
EP2463918A1 (en) | 2012-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3779A (zh) | 太阳电池模块 | |
TW507468B (en) | Flat panel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20180286293A1 (en) | Foldable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 |
CN100399166C (zh) | 电子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及电子模块 | |
CN208753324U (zh) | Oled显示装置 | |
JP2009295940A (ja) | 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8520887A (zh) |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 |
CN107004767A (zh) | 具有弯曲应力减小的配线的柔性显示装置 | |
WO2022095140A1 (zh) | 可拉伸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200235041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chip-on-film structure thereof | |
CN100570911C (zh) | 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及半导体发光元件安装完成基板 | |
US20160111574A1 (en) |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JP5923732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US8927851B2 (en) |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 |
US11881499B2 (en) | Micro-LE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CN101017936A (zh) | 柔性印刷电路连接器,插入该连接器的柔性印刷电路,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显示设备及其方法 | |
US20140202518A1 (en) | Solar module | |
CN110706602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6011626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3162128A (zh) | 一体型结构的安装有led的雪形led模块 | |
CN203528058U (zh) | 印刷网版 | |
US9117953B2 (en) |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cell | |
JP2010034500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US9196775B2 (en) | Solar battery cell | |
WO2023020476A1 (zh) | 一种透明led显示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