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0708A - 车辆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车辆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0708A
CN102470708A CN2010800293642A CN201080029364A CN102470708A CN 102470708 A CN102470708 A CN 102470708A CN 2010800293642 A CN2010800293642 A CN 2010800293642A CN 201080029364 A CN201080029364 A CN 201080029364A CN 102470708 A CN102470708 A CN 102470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ll
vehicle tire
pneumatic vehicle
contact pin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93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0708B (zh
Inventor
乌尔里希·贝尔
马库斯·菲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G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G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G
Publication of CN102470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0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60C11/1263Dep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69Tie bars for linking block elements and bridging the gro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尤其是用于轿车的车辆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带有多个成型胎纹块列,所述成型胎纹块列在轴向上相应地由一个圆周沟纹相互分隔开,并且在此至少一个成型胎纹块列(2,3)相应地由被一个横向沟纹(13,14)相互间隔开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9,10)构成,其中在所述成型胎纹块列(2,3)的每个横向沟纹(13,14)中相应地在该横向沟纹(13,14)的两个轴向外部的边缘区域中、于路面承重宽度TA内部构成一个从该横向沟纹(13,14)的沟纹底隆起的接片(16,17),该接片在圆周方向U上延伸并且将这两个由所述横向沟纹相互间隔开的成型胎纹块元件(9,10)相互连接。

Description

车辆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轿车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带有胎面条纹,所述胎面条纹具有径向隆起的、在所述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胎纹带(例如成型胎纹块列或者圆周肋材),这些胎纹带在轴向上相应地由一个在所述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圆周沟纹相互分隔开,在此在轴向A上具有在地面承重宽度内部测量的宽度b的至少一个成型胎纹块列是由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相继安排的并且相应地由被一个横向沟纹相互间隔开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构成。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充气轮胎是公知的。在此,当轮胎压痕在潮湿的路面上经过时,所述横向沟纹使得能够接纳水和排出水。由所述横向沟纹构成的、在圆周方向上取向的成型胎纹块元件侧壁使得抓地棱边能够改善牵引和制动特性。然而所述横向沟纹却降低了所述成型胎纹块列的圆周刚度和横向刚度,于是,由于其在新轮胎时恰好因胎纹深度较大而有较大的柔韧性,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可或多或少地强烈扭曲和起卷,由此不论是在干燥的还是潮湿的道路上力传递都受到不利影响。
公知的是,为了提高成型胎纹块元件的圆周刚度,通过一个从沟纹底径向隆起的接片将两个在圆周方向上相续安排的成型胎纹块元件相互连接。在此,所述接片通常安排在横向沟纹中部的区域中。这种加固提高了成型胎纹块列的圆周刚度,因此这些由所述横向沟纹构成的成型胎纹块元件侧壁改善了在圆周方向上用于传递力的抓地作用。由此可以改善潮湿抓地特性。
然而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由接片几乎点状地彼此连接、并且在接片外部的整个宽的轴向延伸区域上一直到相应地界定所述成型胎纹块列的圆周沟纹都是未加固的和柔韧的。由此即使有这样的构造,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在两个轴向的延伸端部处也可继续由于较高的柔韧性而扭曲并且既可能绕径向轴线也可能绕在圆周方向上取向的轴线而卷曲。这造成,在干燥路面上制动时,在接片轴向外部的、宽大的延伸区域中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由于其道路接触面出现弯曲而可能令人不希望地限制对干燥制动特性而言重要的、大面积的、均匀的地面接触。此外,向着相邻的圆周沟纹构成的成型胎纹块元件侧壁也可能令人不希望地继续受到强烈的形变,从而使在圆周沟纹中构成的成型胎纹块元件侧壁与径向外部的、限定成型胎纹块元件的表面之间为了进行操控而构成的所希望的边棱在其抓地作用上受损,由此可能降低操控性能。此外,在横向沟纹与圆周沟纹之间构成的、成型胎纹块元件的角由于扭转和弯曲运动而在其抓地作用上受损,由此对于良好的操控特性特别重要的、在圆周沟纹与横向沟纹之间围成的角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其抓地作用。由此干燥操控受到进一步的额外损害。
由EP 0 654 366 B1公知的是,在一个成型胎纹块列的横向沟纹中相应地构成一个接片,该接片构成在所述横向沟纹的一个延伸末端处。由此,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几乎跨过了整个横向沟纹而未受到支撑并且因此更加容易受到卷曲和扭转。在此,从EP 0 654 366 B1公知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这些接片对应地在一个成型胎纹块元件的横向沟纹的同一个轴向位置上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在其全部轴向延伸上、从接片的轴向位置起(如同一个对应于所述横向沟纹的总延伸长度的杠杆臂)可以绕一个穿过接片处的固定点的径向轴线而扭转并且几乎在其整个轴向延伸上还可以绕平行于轮胎轴线的轴线而卷曲。由此针对在中间位置的接片构造而导致的成型胎纹块元件更大的可卷曲性和可扭曲性可能造成对操控特性和干燥制动特性的更大限制。此外,由EP 0 654 366 B1公知一种构型,其中在整个轮胎的圆周上以交替的顺序将一个第一横向沟纹中的一个接片安排在所述横向沟纹的左侧并且把下一个横向沟纹的接片安排在所述横向沟纹的右侧。在此,同样有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的、绕径向轴线和轴向轴线以及绕平行于圆周方向的圆周轴线的较大可卷曲性,由此可能令人不希望地既有损于干燥制动特性也有损于操控特性。此外在这种构型的情况下还附加地由于所述交替的定位而降低了圆周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目标是在这种车辆充气轮胎中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改善操控特性和干燥制动特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一种尤其是用于轿车的车辆充气轮胎来实现,该车辆充气轮胎带有胎面条纹,所述胎面条纹具有径向隆起的、在所述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胎纹带(例如成型胎纹块列或者圆周肋材),这些胎纹带在轴向上相应地由一个在所述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圆周沟纹相互分隔开,在此在轴向A上具有在地面承重宽度内部测量的宽度b的至少一个成型胎纹块列是由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相继安排并且相应地由一个横向沟纹相互间隔开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构成,其中在所述成型胎纹块列的延伸宽度b之内、成型胎纹块列的每个横向沟纹中,相应地在具有地面承重宽度之内的轴向延伸长度a的、所述横向沟纹的轴向外部边缘区域中构成了在径向R上从所述横向沟纹的沟纹底出发直至与形成地面接触表面的所述胎面胎纹的罩面的径向距离为h2>0而延伸的一个隆起的接片,该接片在圆周方向U上延伸并且将通过该横向沟纹而相互间隔开的这两个成型胎纹块元件彼此连接,其中a是从所述成型胎纹块列的延伸端部相应地测量的且a≤(b/4)。
通过这种构型,在圆周方向上的横向沟纹的两个轴向端部处的每一个横向沟纹中的型材胎纹块列得到了加固,从而使之能够得到较高的圆周刚性以达到良好的潮湿抓地特性。相应地在所述横向沟纹的轴向端部区域中用两个接片进行加固,不仅在圆周方向上实施了加固,而且同样在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的两个末端区域中针对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绕一个穿过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的径向轴线的卷曲以及针对绕与圆周方向平行的线的扭转而实施了加固。此外,这种在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的全部横向沟纹中的构型还针对围绕平行于穿过各个成型胎纹块元件轮胎的轮胎轴线的扭转实施了加固,由此在所述成型胎纹块列(即使是新轮胎)的整个轴向延伸上使得在沿圆周方向界定了胎纹元件的成型胎纹块元件侧壁与构成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的径向外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抓地棱边能够有可靠的抓握作用,由此保证了良好的牵引和制动所需的潮湿抓地特性。径向外部的、构成地面接触表面的罩面在其整个延伸上即使是在牵引和制动运动中也对道路表面保持均匀的地面接触,由此改进了干燥公路的上制动特性以及干燥牵引和操控特性。在由相邻的圆周沟纹构成的沟纹壁与成型胎纹块元件罩面之间构成的棱边同样针对扭转进行加强,由此附加地提高操控特性。由所述圆周沟纹的、轴向地界定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的沟壁与所述横向沟纹的、在圆周方向上界定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的沟壁所围成的对于操控重要的成型胎纹块元件角同样地分别针对扭转进行加强,从而能够完全发挥其对操控而言重要的抓地作用。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所述横向沟纹在轴向上通过其走向上的一个转折位置而分成两个直线式走向的延伸段,其中所述转折位置形成在所述横向沟纹的两个接片之间。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的、由横向沟纹和圆周沟纹所围成的角被稳定在这两个延伸区域中。以此避免在负荷下出现卷曲并且避免出现锐角,由此可以改善轮胎的耐磨性和轮胎性能。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所述成型胎纹块列的宽度b构成为20mm≤b≤35mm。这种构型使得能够优化在干燥路面上的操控与轮胎的潮湿特性的矛盾的解决方案。所述成型胎纹块列宽得足以达到良好的干燥操控特性且窄得足以有好的潮湿特性和浮滑特性。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所述成型胎纹块列的横向沟纹沿其整个延伸纵向对应地构成为具有一个垂直于所述横向沟纹的延伸方向而测量的最大宽度d,其中1mm≤d≤33mm,该宽度d是在形成道路接触面的罩面中测量的。这种构型使得能够在柔韧性与横方向上的胎纹凹面部分(横向空位)之间获得优化的比例。这种构型使得能够有足够的柔韧性来达到一种良好的压痕表面
Figure BDA0000126506720000051
并且能够在最低化的噪音形成条件下达到良好的干燥特性。为了达到在成型胎纹块列的纵向刚性和柔韧性中获得最优的比例,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所述横向沟纹相应地沿其延伸纵向在这两个接片之间以一个深度t1构成,其中4mm≤t1≤8mm,其中所述深度t1相应地表示在径向R上从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罩面到沟纹底所测量的最大尺寸。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所述横向沟纹相应地沿其延伸纵向在这两个接片之外以一个深度t2构成,其中6mm≤t2≤8mm,其中所述深度t2相应地表示在径向R上从形成道路接触表面的罩面直到沟纹底而测量的最大尺寸,其中尤其是深度t2对应一个在轴向A上界定所述成型胎纹块列的圆周沟纹的最大深度。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所述径向间距h2构成为1mm≤h2≤3mm。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在有较高加固作用的情况下新轮胎在成型胎纹块列区域中能够具有最大的有效横向棱边长度。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在径向R上看,所述接片相应地从在两个接片之间形成的沟纹段的沟纹底的最低点延伸到一个高度h1,其中2mm≤h1≤7mm。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在有较高加固作用的情况下新轮胎在成型胎纹块列区域中能够具有最大的有效横向棱边长度。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所述横向沟纹的一个接片以在所述横向沟纹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宽度e1构成,其中lmm≤e1≤4mm,并且另一个接片以在所述横向沟纹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宽度e2构成,其中lmm≤e2≤4mm,其中所述的宽度相应地在所述接片的径向外部的罩面的位置中测量。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达到柔韧性与刚性的优化比例,同时还能够可靠地将横向沟纹和圆周沟纹所围的、成型胎纹块元件的这些角相连接。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e1<e2。由此造成的不对称关系使得能够在不对称的胎纹结构的情况下以简单的方式适应各自分别所需的刚性。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所述横向沟纹的一个接片以在所述横向沟纹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在路面承受宽度内部所述成型胎纹块列的多个最接近的轴向延伸端部的间距f1构成,其中f1>0mm,并且第二个接片以在所述横向沟纹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在路面承受宽度内所述成型胎纹块列的多个最接近的轴向延伸端部的间距f2构成,其中f2>0mm。由此还可以在胎面条纹的使用寿命期内保证所述横向棱边的大的有效棱长。
尤其有利的是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特征的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构型,其中f1<f2。由此造成的不对称关系使得能够在不对称的胎纹结构的情况下以简单的方式适应各自分别所需的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图1至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以一个径向构造方式的轿车夏季用轮胎为例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具有夏季用轮胎的轿车的一个车辆充气轮胎的胎面条纹的一个圆周段;
图2示出了图1中的一个成型胎纹块元件列根据图1的II-II剖线的横截面;并且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成型胎纹块元件列根据图1的III-III剖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成型胎纹块列
2   成型胎纹块列
3   成型胎纹块列
4   成型胎纹块列
5   圆周沟纹
6   圆周沟纹
7   圆周沟纹
8   成型胎纹块元件
9   成型胎纹块元件
10  成型胎纹块元件
11  成型胎纹块元件
12  横向沟纹
13  横向沟纹
14  横向沟纹
15  横向沟纹
16  接片
17  接片
18  第一段
19  第二段
20  转折位置
21  锐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用于处于径向构造方式的轿车的一个车辆充气轮胎的胎面条纹。所述胎面条纹是夏季用胎纹。
在图1中从左向右示出,所述胎面条纹由在轴向A上相续安排的成型胎纹块列1、2、3和4构成。成型胎纹块列1和4是肩部成型胎纹块列。所述成型胎纹块列1至4相应地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沿着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U延伸。所述成型胎纹块列1和2被构成为,在轴向A上由一个在圆周方向U上取向并且在整个圆周上延伸的、现有技术的圆周沟纹5相互间隔开。所述成型胎纹块列2和成型胎纹块列3被构成为,在轴向A上由一个在圆周方向U上取向并且在整个圆周上延伸的、现有技术的圆周沟纹6相互间隔开。所述成型胎纹块列3和4被构成为,在轴向A上由一个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圆周方向U上取向的、现有技术的圆周沟纹7相互间隔开。成型胎纹块列1以公知的方式由在圆周方向U上相续安排、分布在整个圆周上并且在圆周方向U上相应地被一个横向沟纹12相互间隔开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8构成。成型胎纹块列2以公知的方式由在圆周方向U上相续安排、分布在整个圆周上并且在圆周方向U上相应地被一个横向沟纹13相互间隔开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9构成。成型胎纹块列3以公知的方式由在圆周方向U上相续安排、分布在整个圆周上并且在圆周方向U上相应地被一个横向沟纹14相互间隔开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10构成。成型胎纹块列4以公知的方式由在圆周方向U上相续安排、分布在整个圆周上并且在圆周方向U上相应地被一个横向沟纹15相互间隔开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11构成。
肩部成型胎纹块列1的横向沟纹12在所述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A上、在车辆充气轮胎的道路承重面的宽度TA之内从圆周沟纹5起在整个成型胎纹块列1上延伸直到道路承重面TA外部的一个位置。同样地,肩部成型胎纹块列4的横向沟纹15在所述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A上、在车辆充气轮胎的道路承重面的宽度TA之内从圆周沟纹7起在整个成型胎纹块列4上延伸直到道路承重面TA外部的一个位置。
横向沟纹13从圆周沟纹5起在成型胎纹块列2的整个轴向宽度b上延伸直至圆周沟纹6。横向沟纹14从圆周沟纹6起在成型胎纹块列3的整个轴向宽度b上延伸直至圆周沟纹7。如图2所示,在径向外部的、形成了道路接触表面并且径向外部地界定了所述成型胎纹块元件的罩面中测量了轴向宽度b。
如图2和图3所示,圆周沟纹5、6和7以从所述胎纹的、形成所述道路接触表面的、径向外部的罩面出发直到相应的沟纹底最底点而形成的一个在径向R上测量的深度t2构成,其中在新轮胎的情况下所述沟纹深度t2有6mm≤t2≤8mm。
在这两个成型胎纹块列2和3中相应地在横向沟纹13及14中相互间隔开地构成有从相应的横向沟纹13及14的沟纹底径向隆起的两个接片16和17,其中所述接片16及17构成为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在横向沟纹13及14的相应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在此一个横向沟纹13的接片16和17在成型胎纹块列2中相应地连接了被横向沟纹13相互间隔开的、相继安排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9。在此一个横向沟纹14的接片16和17在成型胎纹块列3中相应地连接了被横向沟纹14相互间隔开的、相继安排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10。
为了简化阐述,下面仅借助于成型胎纹块列2和横向沟纹13对接片16和17以及横向沟纹13及14的构造进行说明。在成型胎纹块列3中,这种构型也以相似的方式实施在横向沟纹14中以及在此处形成的接片16和17中。
如在图2中可以看出的,接片16在一个轴向延伸段a1中由界定了成型胎纹块元件9的圆周沟纹5构成,并且接片17在一个轴向延伸段a2中由在轴向上界定了成型胎纹块元件9的圆周沟纹6构成,其中a1≤(b/4)和a2≤(b/4)。在这两个接片16和17之间,横向沟纹13相应地在其轴向延伸走向上以一个深度t1构成,其中4mm≤t1≤8mm,其中深度t1相应地表示在垂直于所述横向沟纹的延伸方向的截面上从这两个由横向沟纹13间隔开的成型胎纹块元件9的、形成道路接触表面的罩面直到沟纹底13的径向最内点的在径向R上的最大尺寸。这两个接片16和17从沟纹底13的最深点起在径向R上向外延伸直到一个高度h1,其中2mm≤h1≤7mm。在图示的新轮胎的情况下,从接片16及17的、径向外部的罩面直至形成了道路接触表面并径向向外地界定了由横向沟纹13相互间隔开的成型胎纹块元件9的罩面之间的间距为h2,其中1mm≤h2≤3mm。
如图2所示,在包含轮胎轴线的截面中,接片16和17在其径向外部的罩面上由直线式的罩面截断轮廓
Figure BDA0000126506720000091
形成。
接片16在其径向外部的罩面上由一个在横向沟纹13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与形成地面接触表面的径向外部的轮胎罩面中的径向位置上的圆周沟纹5之间的间距f1构成,其中f1>0mm,并且接片17由与形成地面接触表面的径向外部的轮胎罩面中的圆周沟纹6之间的间距f2构成,其中f2>0mm。
接片16在其径向外部的罩面中由一个在横向沟纹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宽度e1构成,其中1mm≤e1≤4mm,并且接片17由一个在横向沟纹13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宽度e2构成,其中1mm≤e2≤4mm。在此,宽度e1及e2在相应的接片16及17的径向外部的罩面的径向位置上、在相应接片16及17上所述横向沟纹的宽度中点的圆周位置上相应地进行测量。
对于e1、f1、a1和e2、f2、a2,有(e1+f1)=a1且(e2+f2)=a2
横向沟纹13沿其整个延伸纵向由垂直于延伸方向(也就是说在横向沟纹13以其延伸方向在轴向A上取向的成型胎纹块列2实施例中,是在圆周方向上)测量的最大宽度d构成,其中1mm≤d≤3mm,其中宽度d是在形成道路接触表面的、径向外部地界定了这两个被横向沟纹13相互间隔开的成型胎纹块元件9的罩面内的径向位置上测量的。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选取d=1.5mm、h1=4mm、h2=2mm且t1=6mm。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选取e1≠e2且e1<e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构成为e1=2mm且e2=3mm。在另一个没有示出的实施例中选取e1=e2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构成为f1≠f2。在此,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选取f1<f2
在另一个没有图示的实施例中选取f1=f2
成型胎纹块列2和3的宽度b被构成为20mm≤b≤35mm。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成型胎纹块列2以b=20mm的宽度来构成,而成型胎纹块列3以b=22mm的宽度b来构成。在另一个没有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成型胎纹块列2和3以大小相同的宽度b构成。
如前阐述,成型胎纹块列2构成有横向沟纹13,其延伸方向构成为在其整个延伸长度上沿着轴向A。
成型胎纹块列3的横向沟纹14沿着其从圆周沟纹6至圆周沟纹7的延伸纵向、从圆周沟纹6起相应地构成有一个第一延伸段18和一个相连接的第二延伸段19,其中第一延伸段18构成为直线式并与轴向A围成一个20度至40度的角,第二延伸段19同样构成为直线式并与轴向A围成一个0度至15度的角,其中在第一延伸段18与第二延伸段19之间在横向沟纹14走向的一个转折位置20处所述横向沟纹发生改变。转折位置20处于成型胎纹块列3的延伸宽度b的中央三分之一处。由此,成型胎纹块列3的接片16位于第一延伸段18处,而成型胎纹块列3的接片17位于相应的横向沟纹14的第二延伸段19处。在圆周沟纹6与横向沟纹14的第二延伸段19之间相应地围成了成型胎纹块列3的成型胎纹块元件19的一个锐角21,这个角通过接片16在圆周方向U上与相邻的成型胎纹块元件10相连接。
成型胎纹块列2的接片16全部构成在车辆充气轮胎的相同轴向位置上。成型胎纹块列2的接片17全部构成在车辆充气轮胎的相同轴向位置上。
成型胎纹块列3的接片16全部构成在车辆充气轮胎的相同轴向位置上。成型胎纹块列3的接片17全部构成在车辆充气轮胎的相同轴向位置上。

Claims (12)

1.一种尤其是用于轿车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带有胎面条纹,所述胎面条纹具有径向隆起的、在所述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胎纹带(例如成型胎纹块列或者圆周肋材),这些胎纹带在轴向上相应地由一个在所述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圆周沟纹相互分隔开,在此在轴向A上具有在地面承重宽度内部测量的宽度b的至少一个成型胎纹块列(2,3)是由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相继安排并且相应地由一个横向沟纹(13,14)相互间隔开的多个成型胎纹块元件(9,10)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型胎纹块列(2,3)的延伸宽度b之内、成型胎纹块列(2,3)的每个横向沟纹(13,14)中,相应地在具有地面承重宽度TA之内的轴向延伸长度a的、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轴向外部边缘区域中构成了在径向R上从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沟纹底出发直至与形成地面接触表面的所述胎面胎纹的罩面的径向距离为h2>0而延伸的一个隆起的接片(16,17),该接片在圆周方向U上延伸并且将通过该横向沟纹(13,14)而相互间隔开的这两个成型胎纹块元件(9,10)彼此相连接,其中a是从所述成型胎纹块列(2,3)的延伸端部相应地测量的且a≤(b/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这些横向沟纹(13,14)在轴向A上通过其走向上的一个转折位置(20)分成两个直线式走向的延伸段(18,19),其中所述转折位置(20)形成在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两个接片(16,17)之间。
3.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成型胎纹块列(2,3)的宽度b构成为20mm≤b≤35mm。
4.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成型胎纹块列(2,3)的横向沟纹(13,14)沿其整个延伸的纵向由一个垂直于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延伸方向测量的最大宽度d构成,其中1mm≤d≤3mm,该宽度d是在形成道路接触面的该罩面中测量的。
5.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横向沟纹(13,14)相应地沿其在两个接片(16,17)之间的延伸以一个深度t1构成,且4mm≤t1≤8mm,其中深度t1代表对应地在径向R上从形成地面接触表面的罩面直至沟纹底而测量的尺寸。
6.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横向沟纹(13,14)相应地沿其延伸纵向在两个接片(16,17)外部以一个深度t2构成,且6mm≤t2≤8mm,其中所述深度t2相应地表示在径向R上从形成道路接触表面的罩面直到沟纹底而测量的最大尺寸,其中尤其是t2对应一个在轴向A上界定所述成型胎纹块列(2,3)的圆周沟纹的最大深度。
7.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径向间距h2构成为1mm≤h2≤3mm。
8.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在径向R上看,所述接片(16,17)相应地从这两个接片(16,17)之间形成的沟纹段的沟纹底的最低点延伸直到一个高度h1,其中2mm≤h1≤7mm。
9.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一个接片(16)以在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宽度e1构成,其中1mm≤e1≤4mm,并且另一个接片(17)以在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宽度e2构成,其中l mm≤e2≤4mm,其中所述的宽度是相应地在所述接片(16,17)的径向外部的罩面的位置中测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e1<e2
11.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一个接片(16)以在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所述成型胎纹块列(2,3)在路面承受宽度内部的多个最接近的轴向延伸端部的间距f1构成,其中f1>0mm,并且另一个接片(17)以在所述横向沟纹(13,14)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所述成型胎纹块列(2,3)在路面承受宽度内部的最接近的轴向延伸端部的间距f2构成,其中f2>0mm。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f1<f2
CN201080029364.2A 2009-07-01 2010-06-04 车辆充气轮胎 Active CN102470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26086.2 2009-07-01
DE102009026086A DE102009026086A1 (de) 2009-07-01 2009-07-01 Fahrzeugluftreifen
PCT/EP2010/057810 WO2011000661A1 (de) 2009-07-01 2010-06-04 Fahrzeugluftreif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0708A true CN102470708A (zh) 2012-05-23
CN102470708B CN102470708B (zh) 2015-01-21

Family

ID=42312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9364.2A Active CN102470708B (zh) 2009-07-01 2010-06-04 车辆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448776B1 (zh)
CN (1) CN102470708B (zh)
DE (1) DE102009026086A1 (zh)
PL (1) PL2448776T3 (zh)
WO (1) WO201100066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5959A (zh) * 2015-03-30 2017-11-28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CN110023107A (zh) * 2016-12-07 2019-07-16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CN110035907A (zh) * 2016-12-07 2019-07-19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CN114650919A (zh) * 2019-11-12 2022-06-21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01295A1 (de) * 2011-03-15 2012-09-20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DE102018208670A1 (de) 2018-06-01 2019-12-05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7251359B2 (ja) * 2019-06-28 2023-04-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21205673A1 (de) 2021-06-04 2022-12-08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aufweisend eine Rille mit asymmetrischem Ste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1199A2 (en) * 1996-09-19 1998-05-1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yre
WO1998031555A1 (en) * 1997-01-20 1998-07-23 Pirelli Pneumatici S.P.A. Tire having low rolling resistance, in particular for driving wheels of heavy vehicles
JP3145762B2 (ja) * 1991-12-26 2001-03-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134426A (zh) * 2006-08-31 2008-03-0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8031A (ja) * 1991-12-26 1993-07-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FI944892A (fi) 1993-11-18 1995-08-18 Bridgestone Corp Pneumaattinen renga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5762B2 (ja) * 1991-12-26 2001-03-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841199A2 (en) * 1996-09-19 1998-05-1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yre
WO1998031555A1 (en) * 1997-01-20 1998-07-23 Pirelli Pneumatici S.P.A. Tire having low rolling resistance, in particular for driving wheels of heavy vehicles
CN101134426A (zh) * 2006-08-31 2008-03-0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5959A (zh) * 2015-03-30 2017-11-28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CN107405959B (zh) * 2015-03-30 2019-12-27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CN110023107A (zh) * 2016-12-07 2019-07-16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CN110035907A (zh) * 2016-12-07 2019-07-19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CN110023107B (zh) * 2016-12-07 2021-11-12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CN114650919A (zh) * 2019-11-12 2022-06-21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CN114650919B (zh) * 2019-11-12 2023-12-12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0708B (zh) 2015-01-21
EP2448776B1 (de) 2013-04-03
PL2448776T3 (pl) 2013-09-30
DE102009026086A1 (de) 2011-01-05
WO2011000661A1 (de) 2011-01-06
EP2448776A1 (de)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0708A (zh) 车辆充气轮胎
US9649886B2 (en) Irrigation tire
KR101848525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3228466B (zh) 车辆充气轮胎
EP3505369B1 (en) Tire
CN107206844B (zh) 车辆充气轮胎
CN102341252B (zh) 车辆充气轮胎
US9505271B2 (en) Tire
CN107053957A (zh) 充气轮胎
WO2008063546A3 (en) Agricultural vehicle tire
CN103832219A (zh) 充气轮胎
CN108290459A (zh) 车辆充气轮胎
US7490646B2 (en) Vehicle pneumatic tire with transverse grooves defining flank segments having different angles
CN107771130B (zh) 改进的轮胎胎面
CN107000491A (zh) 车辆充气轮胎
CN102548776B (zh) 车辆轮胎的胎面条纹
CN104428146A (zh) 车辆轮胎的胎面花纹
CN109562654B (zh) 车辆充气轮胎
CN111479706B (zh) 多用途车辆轮胎
CN109789737B (zh) 车辆充气轮胎
JP6816506B2 (ja) タイヤ
CN106585288A (zh) 越野路面用全地形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2036838B (zh) 重载车辆轮胎
CN111212747B (zh) 轮胎
CN117480059A (zh) 车辆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