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6604A - 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6604A
CN102466604A CN201010535992XA CN201010535992A CN102466604A CN 102466604 A CN102466604 A CN 102466604A CN 201010535992X A CN201010535992X A CN 201010535992XA CN 201010535992 A CN201010535992 A CN 201010535992A CN 102466604 A CN102466604 A CN 102466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viscosity
zero sh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59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6604B (zh
Inventor
李朋朋
王美玲
谢昕
梁天珍
姚自余
杨芳
贾慧青
樊洁
郭义
巨娟侠
金鼎铭
刘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3599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66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6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6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6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6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包括(1)用动态流变仪对聚乙烯样品在线性黏弹区内进行频率扫描测量,(2)根据频率扫描结果计算其松弛谱分布宽度,根据松弛谱分布宽度确定样品所属类别,(3)根据频率扫描结果计算其零剪切黏度,(4)将样品的零剪切黏度代入该样品所属类别的回归公式η0=K(MW)α计算出样品分子量。该法测试时无溶剂污染,易于操作,对聚乙烯样品整体结构适应性好。同时,由于考虑了不同类型聚乙烯的零剪切黏度对分子量不同的依赖关系,具有广泛适用性。

Description

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具体地是一种用流变手段测定聚乙烯分子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聚乙烯树脂是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合成树脂品种,国内聚乙烯的年消费量已超过1000万吨。随着国际国内新建聚乙烯装置的陆续投产,聚乙烯树脂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需要开发出高性能的聚乙烯树脂产品,同时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技术服务。而要达到这两方面的目的就需要对影响聚乙烯树脂产品性能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分子链结构有清晰的了解,而聚乙烯的分子量是表征链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聚乙烯的聚集态和结晶相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进而对聚乙烯的加工和使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常用的测量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为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此方法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在操作上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如需要用有毒溶剂在高温下在对聚乙烯样品进行溶解,测量也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增加了测试过程中的污染和能耗,并且测试耗时较长。另外由于测试所需样品极少(以微升计量的极稀溶液),测试所取样品经常不能反映样品整体结构特征。
流变学分析方法在国外已经被广泛用于表征聚烯烃树脂产品的结构特征,专利中经常要求对具有特定流变行为的产品进行保护。公开文献中认为聚乙烯的分子量和其零剪切黏度基本符合如下关系:
η0=K(MW)α
但对其中参数有不同报道:文献(Effect of Short-Chain Branching on the Rheologyof Polyolefins,Macromolecules 2006,39,2710-2717)报道对于线性完全无支化的聚乙烯,关系式为η0=6.04×10-14MW 3.33。文献(Rheological criteria to characterizemetallocene catalyzed polyethylenes,Macromol.Chem.Phys.1999,200,2257-2268)报道对于传统的HDPE,关系式为η0=3.4×10-15MW 3.60。文献(Influence ofMolecular Structure on the Rheology and  Thermorheology of MetallocenePolyethylene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6,102:1717-1728)报道对于乙烯和丁烯或辛烯共聚的茂金属催化聚乙烯,关系式为η0=2×10-15MW 3.7。不同类型的聚乙烯其黏度和分子量的关系式不同,这就限制了用流变手段测量聚乙烯分子量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动态流变仪通过普适曲线测定聚乙烯分子量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具有所需样品量较多,更能反映样品整体结构特征,测试耗时较少、测试过程无溶剂污染,及对仪器、环境以及样品制备条件的要求低、易于操作等优点,适用于诸如气相法、淤浆法等大生产装置工业化生产聚乙烯产品分子量的测定。
本发明提供的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动态流变仪对聚乙烯样品在线性黏弹区内进行频率扫描,测出样品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
(2)根据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数据,经流变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样品的松弛谱分布宽度(RSI),根据松弛谱分布宽度确定样品所属类别;
(3)将频率扫描测试得到的复合黏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经Cox-Merz规则转换得到样品黏度随剪切速率的依赖关系,然后将样品黏度与剪切速率的依赖关系拟合到Cross模型计算得到样品的零剪切黏度η0
(4)将样品的零剪切黏度代入该样品所属类别的回归公式计算出样品分子量或者根据样品的零剪切黏度大小从工作曲线上查出对应的分子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类别划分的方法是:首先选取19个常见类型的聚乙烯样品,包括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作为标准物质,按照上述步骤(1)、(2)和(3)分别计算出这些样品的零剪切黏度和松弛谱分布宽度;其次采用GPC法测量出这些样品的分子量,同一样品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然后将这些样品的零剪切黏度对由GPC法测量出的分子量做双对数图,建立零剪切黏度与分子量关系的工作曲线,工作曲线上的数据点依据松弛谱分布宽度数值的大小分为三类,各类的数据点分别呈现出线性分布;最后分别对三条工作曲线进行回归,得到三个回归公式η0=K(MW)α,并分别计算K和α值;聚乙烯样品的划分与回归公式如表1所示:
表1聚乙烯样品的划分与回归公式
 类别  RSI范围   K值   α值   回归公式
 聚乙烯H类  RSI≥22   2×10-15   3.8341   η0=2×10-15MW 3.8341
 聚乙烯M类  12<RSI<22   1×10-13   3.3453   η0=1×10-13MW 3.3453
 聚乙烯L类  RSI≤12   5×10-11   2.7729   η0=5×10-11MW 2.7729
本发明方法中将动态流变仪频率扫描测定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数据经流变数据处理软件(如TA Orchestrator等)转化得到松弛谱及每一个松弛时间λi对应的松弛模量gi,其处理依据是Maxwell模型。此模型将松弛模量表示为:
G ( t ) = Σ i = i n g i exp ( - t / λ i )
其中,G(t)为用Maxwell模型表示的松弛模量函数,n为Maxwell单元的个数,λi为模型中每个Maxwell单元的松弛时间,gi为相应Maxwell单元的松弛模量,t为时间变量。根据此模型储能模量G’(ω)与损耗模量G”(ω)可分别表示为:
G ′ ( ω ) = Σ i = i n g i [ ( ω λ i ) 2 / ( 1 + ( ω λ i ) 2 ) ]
G ′ ′ ( ω ) = Σ i = 1 n g i [ ( ω λ i ) / ( 1 + ( ω λ i ) 2 ) ]
其中,ω为测试频率。松弛谱分布宽度(RSI)定义为,RSI=λIII,其中
λ I = Σ g i Σ g i / λ i
λII=∑giλi/∑gi
根据公式RSI=λIII计算样品松弛谱分布宽度RSI。然后根据样品松弛谱分布宽度RSI数值确定待测样品所属类别。
本发明方法中通过将频率扫描测试得到的复合黏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经Cox-Merz规则转换得到样品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将样品黏度与剪切速率的依赖关系拟合到Cross模型得到样品的零剪切粘度η0,模型如下:
η a = η 0 1 + ( τ 0 · γ ) 1 - n
其中,ηa为样品的表观黏度,η0为样品的零剪切黏度,Pa·S;τ0为黏性特征松弛时间,S;γ为剪切速率,S-1;n为幂率指数。
本发明将已经由GPC测量出分子量的19个常见类型的聚乙烯样品,包括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作为标准物质(同一样品测三次取平均值),将这些样品的零剪切黏度对由GPC测量出的分子量做双对数图,数据点依据松弛谱分布宽度数值的大小分为三类,据此对三类样品分别建立工作曲线,并得到三个回归公式η0=K(MW)α。各类的数据点分别呈现出线性分布,表明三类样品的零剪切黏度与分子量分别有不同的依赖关系,原因在于RSI的数值能够反映分子量分布和支化程度的大小,这两个结构因素也会影响零剪切黏度。因此通过RSI对不同聚乙烯样品进行分类可以去除其它影响零剪切黏度大小的因素,从而建立零剪切黏度与分子量的关系。
对于同一仪器,相同测试条件下,回归公式η0=K(MW)α中K,α为常数,它们可以通过标准样品的零剪切黏度与分子量数据求得,标准样品的分子量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而获得,其测定方法参见文献“通过GPC表征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探讨聚乙烯树脂的应用特性”(姚自余,唐迎春,杨芳.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2006)。
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方法是用动态流变仪测定聚乙烯分子量的一种通用方法,特别适用诸如气相法、淤浆法等大生产装置工业化生产聚乙烯产品分子量的测定。
(2)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所需样品量较多,更能反映样品整体的结构特征。
(3)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测试耗时较少,测试过程无溶剂污染。
(4)本发明方法对仪器、环境以及样品制备条件的要求低,易于操作。
(5)本发明方法对聚乙烯的粉料或粒料均可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聚乙烯H类的工作曲线。
图2为本发明聚乙烯M类的工作曲线。
图3为本发明聚乙烯L类的工作曲线。
图4为本发明聚乙烯的频率扫描测试结果。
图5为本发明聚乙烯的松弛谱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型号的动态流变仪,本发明所用的仪器为:
(1)美国TA公司生产AR-G2动态流变分析仪
频率范围:7.54×10-7~628.3rad/s,温度范围:-150~400℃
(2)上海浦大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XLB-0.25D/Q平板硫化机
压力:0~16MPa,温度:0~300℃
1.1测试样品制备
在平板硫化机中,在180℃下使用模具将粒状的聚乙烯样品1#压成直径为25mm,厚度为2mm的均匀、无气泡、表面洁净平整的圆片。
1.2测试步骤
(1)打开压缩空气,调节流变仪入口压力为30psi;
(2)打开流变仪保险锁;
(3)AR-G2流变仪主机开机,仪器自我检测通过后,检查空气轴承是否正常,软件能否控制流变仪;
(4)安装夹具并进行状态调节,包括间隙归零和旋转映射;
(5)装载样品,待样品熔融后调整夹具;
(6)刮除多余样品,设置间距到指定位置;
(7)设定实验条件开始试验。测试条件:温度190℃,应变1%,频率范围0.01~100Hz。
(8)保存试验数据待分析。
1.3测试结果、计算
(1)将测试所得到的聚乙烯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频率变化数据(图4)经流变分析软件TA Orchestrator转化得到松弛谱(图5)及每一个松弛时间λi对应的松弛模量gi
(2)根据公式计算样品松弛谱分布宽度RSI为13.4;
(3)将频率扫描测试得到的复合黏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经Cox-Merz规则转换得到样品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随后将样品黏度与剪切速率的依赖关系拟合到Cross模型得到样品的零剪切黏度η0
(4)根据RSI确定样品属于聚乙烯M类,根据η0大小从工作曲线上查出对应的分子量,或将η0值代入回归方程中计算出该样品的分子量。计算结果与GPC测量结果对比见表2。
1.4GPC测试
采用美国Waters公司的Alliance GPC V2000凝胶渗透色谱仪在135℃下用邻二氯苯作溶剂对样品分子量进行测试,用以验证本发明方法的可靠性,测试结果见表2。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粉状聚乙烯样品2#进行流变测试和计算,根据RSI确定样品属于聚乙烯H类,结果见表2。用以验证本发明方法可靠性的GPC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2。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粒状聚乙烯样品3#进行流变测试和计算,根据RSI确定样品属于聚乙烯L类,结果见表2。用以验证本发明方法可靠性的GPC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测试结果见表2。
表2实施例中样品测试与计算结果
Figure BSA00000337966800061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同一聚乙烯样品用本发明的方法测得的分子量与GPC测得的分子量非常接近,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测量聚乙烯的分子量。

Claims (6)

1.一种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动态流变仪对聚乙烯样品在线性黏弹区内进行频率扫描,测出样品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
(2)根据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数据,经流变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样品的松弛谱分布宽度RSI,根据松弛谱分布宽度确定样品所属类别;
(3)将频率扫描测试得到的复合黏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经Cox-Merz规则转换得到样品黏度随剪切速率的依赖关系,然后将样品黏度与剪切速率的依赖关系拟合到Cross模型计算得到样品的零剪切黏度η0
(4)将样品的零剪切黏度代入该样品所属类别的回归公式计算出样品分子量或者根据样品的零剪切黏度大小从工作曲线上查出对应的分子量;
其特征在于样品类别划分的方法是:首先选取19个常见类型的聚乙烯样品,包括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作为标准物质,按照上述步骤(1)、(2)和(3)分别计算出这些样品的零剪切黏度和松弛谱分布宽度;其次采用GPC法测量出这些样品的分子量,同一样品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然后将这些样品的零剪切黏度对由GPC法测量出的分子量做双对数图,建立零剪切黏度与分子量关系的工作曲线,工作曲线上的数据点依据松弛谱分布宽度数值的大小分为三类,各类的数据点分别呈现出线性分布;最后分别对三条工作曲线进行回归,得到三个回归公式η0=K(MW)α,并分别计算K和α值;聚乙烯样品的划分及回归公式为:当RSI≥22时,样品属于聚乙烯H类,回归公式为η0=2×10-15MW 3.8341;当12<RSI<22时,样品属于聚乙烯M类,回归公式为η0=1×10-13MW 3.3453;当RSI≤12时,样品属于聚乙烯L类,回归公式为η0=5×10-11MW 2.772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样品松弛谱分布宽度RSI数值确定待测样品所属类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动态流变仪频率扫描测定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数据经流变数据处理软件转化得到松弛谱及每一个松弛时间λi对应的松弛模量gi,其处理依据是Maxwell模型,此模型将松弛模量表示为:
Figure FSA00000337966700021
其中,G(t)为用Maxwell模型表示的松弛模量函数,n为Maxwell单元的个数,λi为模型中每个Maxwell单元的松弛时间,gi为相应Maxwell单元的松弛模量,t为时间变量;根据此模型储能模量G’(ω)与损耗模量G”(ω)可分别表示为:
G ′ ( ω ) = Σ i = i n g i [ ( ω λ i ) 2 / ( 1 + ( ω λ i ) 2 ) ]
G ′ ′ ( ω ) = Σ i = 1 n g i [ ( ω λ i ) / ( 1 + ( ω λ i ) 2 ) ]
其中,ω为测试频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同一仪器,相同测试条件下,回归公式中K,α为常数,它们可以通过标准样品的零剪切黏度与分子量数据求得,标准样品的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而获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样品零剪切黏度的计算是通过将样品黏度与剪切速率的依赖关系拟合到Cross模型得到,模型为
Figure FSA00000337966700024
其中,ηa为样品的表观黏度,η0为样品的零剪切黏度,Pa·S;τ0为黏性特征松弛时间,S;γ为剪切速率,S-1;n为幂率指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样品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通过将频率扫描测试得到的复合黏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经Cox-Merz规则转换得到。
CN 201010535992 2010-11-04 2010-11-04 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Active CN1024666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35992 CN102466604B (zh) 2010-11-04 2010-11-04 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35992 CN102466604B (zh) 2010-11-04 2010-11-04 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6604A true CN102466604A (zh) 2012-05-23
CN102466604B CN102466604B (zh) 2013-07-31

Family

ID=4607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35992 Active CN102466604B (zh) 2010-11-04 2010-11-04 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660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7360A (zh) * 2013-04-10 2013-07-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方法
CN103234868A (zh) * 2013-04-25 2013-08-07 常州大学 一种测量线性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方法
CN105675440A (zh) * 2014-11-20 2016-06-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确定纤维型聚丙烯专用料分子量分布的检测方法
CN105675439A (zh) * 2014-11-20 2016-06-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确定纤维型聚丙烯专用料熔融指数及分子量的检测方法
CN109408835A (zh) * 2017-08-15 2019-03-01 廊坊立邦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墙面腻子施工流变参数范围测定方法
CN110514556A (zh) * 2019-08-13 2019-11-29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表征uhmwpe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
CN114544430A (zh) * 2022-02-25 2022-05-27 广州大学 多分散聚丙烯酰胺水溶液黏弹性质的流变学实验表征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2485A (zh) * 1985-04-01 1986-07-16 成都科技大学 粘度法高分子量自动测定装置
CN1366613A (zh) * 2000-05-29 2002-08-28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胶或明胶浓度和分子量分布的测试方法
CN1627065A (zh) * 2003-12-08 2005-06-15 罗姆和哈斯公司 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装置
CN101178348A (zh) * 2006-11-10 2008-05-14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确定一种聚合物中分子量分布的方法
CN101458246A (zh) * 2009-01-08 2009-06-17 浙江大学 测量线形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2485A (zh) * 1985-04-01 1986-07-16 成都科技大学 粘度法高分子量自动测定装置
CN1366613A (zh) * 2000-05-29 2002-08-28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胶或明胶浓度和分子量分布的测试方法
CN1627065A (zh) * 2003-12-08 2005-06-15 罗姆和哈斯公司 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装置
CN101178348A (zh) * 2006-11-10 2008-05-14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确定一种聚合物中分子量分布的方法
CN101458246A (zh) * 2009-01-08 2009-06-17 浙江大学 测量线形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7360A (zh) * 2013-04-10 2013-07-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方法
CN103234868A (zh) * 2013-04-25 2013-08-07 常州大学 一种测量线性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方法
CN103234868B (zh) * 2013-04-25 2015-04-22 常州大学 一种测量线性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方法
CN105675440A (zh) * 2014-11-20 2016-06-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确定纤维型聚丙烯专用料分子量分布的检测方法
CN105675439A (zh) * 2014-11-20 2016-06-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确定纤维型聚丙烯专用料熔融指数及分子量的检测方法
CN109408835A (zh) * 2017-08-15 2019-03-01 廊坊立邦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墙面腻子施工流变参数范围测定方法
CN109408835B (zh) * 2017-08-15 2023-06-09 廊坊立邦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墙面腻子施工流变参数范围测定方法
CN110514556A (zh) * 2019-08-13 2019-11-29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表征uhmwpe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
CN114544430A (zh) * 2022-02-25 2022-05-27 广州大学 多分散聚丙烯酰胺水溶液黏弹性质的流变学实验表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6604B (zh)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6604B (zh) 聚乙烯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Gabriel et al. Influence of long-chain branches in polyethylenes on linear viscoelastic flow properties in shear
CN102053044B (zh) 一种快速测定聚烯烃粘流活化能的方法
Eckstein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lateau moduli and entanglement molecular weights of isotactic, syndiotactic, and atactic polypropylenes synthesized with metallocene catalysts
Kessner et al. Thermorheological behavior of various short-and long-chain branched polyethylene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Stadler et al. Thermorheological behavior of various long-chain branched polyethylenes
Vittorias et al.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polyethylene branching topologies via Fourier-transform rheology, NMR and simulation using the Pom-pom model
Stadler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longational behavior of various polyolefins in uniaxial and equibiaxial flows
Utracki et al.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s and their blends: Part 2. Shear flow of LLDPE's
Nezbedová et al.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ennsylvania Notch Test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PE pipe grades
CN105891013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失稳点流变次数的确定方法
CN101458246B (zh) 测量线形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方法
Stadler Detecting very low levels of long-chain branching in metallocene-catalyzed polyethylenes
García-Franco et al.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of long chain branching in essentially linear polyethylenes
Vittorias et al. Linear and non-linear rheology of linear polydisperse polyethylene
CN114113552B (zh) 一种沥青主曲线定量分析方法
CN114235890B (zh) 一种基于耗散能变化的沥青时温敏感性测试与评价方法
Scott et al. Branched and crosslinked polymers synthesized through NMRP: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for network homogeneity?
Cyriac et al. Predicting extrusion instabilities of commercial polyethylene from non-linear rheology measurements
Resch et al.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linear steady-state shear compliance of linear and long-chain branched polyethylenes
Mei et al. Detection of long-chain branches in polyethylene via rheological measurements
CN104422623A (zh) 固体推进剂中键合剂作用效果的定量分析方法
Bhasin et al. Evaluation of selected laboratory procedures and development of databases for HMA
CN102297820B (zh) 聚乙烯共聚物中短支链含量的测定方法
US20220187273A1 (en) Selection method of base asphalt for rubber asphalt 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