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6302A -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6302A
CN102466302A CN2011103425955A CN201110342595A CN102466302A CN 102466302 A CN102466302 A CN 102466302A CN 2011103425955 A CN2011103425955 A CN 2011103425955A CN 201110342595 A CN201110342595 A CN 201110342595A CN 102466302 A CN102466302 A CN 102466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step
sleep
running temperature
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25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6302B (zh
Inventor
李周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66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6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6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63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24F11/523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temperature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6Sleep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基于输入装置处的控制信号输入来控制空气调节器,并根据至少一个睡眠模式以第一运行温度和高于第一运行温度的第二运行温度给指定空间提供制热或制冷,第一运行温度和第二运行温度被交替地施加多次。这可以给用户提供与用户睡眠方式相应的空气调节功能,并且提供更为舒适的睡眠环境。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和这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人的睡眠状态可以包括交替进行的REM(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和非REM睡眠状态。一晚上可以观察到一定间隔的三次到五次REM睡眠状态。在REM睡眠状态中观察到的身体变化除快速眼动之外还可以包括温度控制功能的衰减。在医学上或科学上可能会很难准确地定义REM睡眠状态。当对人的睡眠状态进行分类或分析时,可以使用人的脑电波分析。
REM睡眠状态可为对意识的生理机能损耗进行周期性重复的状态。典型地,婴儿的REM睡眠占总睡眠的50%。随着人年龄的增长,REM睡眠的量逐渐趋于减少。非REM睡眠周期可能与体力恢复有关,而REM睡眠周期可能与脑力恢复有关,或者可能是脑细胞恢复的周期。如果REM睡眠不充分或不断受到干扰,则副作用可包括例如记忆力丧失和认知能力丧失。
如上所述,在REM睡眠状态下似乎不会对环境做出反应,或者感觉功能或反射功能似乎衰减了。如果在REM睡眠和非REM睡眠彼此交替进行的睡眠周期中需要给空间制热,则感觉功能、反射功能和温度控制功能可能会衰减。如果以任何一个睡眠周期为目标进行空气调节,则对生理需求的响应可能是不恰当的,从而引起了睡眠之后的疲劳、记忆力损失以及认知能力损失。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的附图来详细描述实施例,所述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其中:
图1为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方框图;
图2A和图2B为根据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运行温度相对于时间的曲线图;
图3A和图3B为根据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运行温度相对于时间的曲线图;
图4为运行温度和室内空间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5A和图5B为曲线图,示出在根据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运行温度与根据一些其它控制方法的运行温度之间的比较;以及
图6为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所示,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公开文本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种类型进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结构的、电子的以及程序上的变化。现在将详细参考具体的实施例,其示例在所述附图中示出。如果可能的话,在全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来指代相同的或相似的部件。
图1为根据如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方框图。空气调节装置1000包括:输入装置100,其接收控制信号输入;温度传感器400,被配置为测量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的温度;空气调节器700,具有用于基于输入装置100处的控制信号输入而对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各种空气调节部件;以及控制器300,被配置为基于输入装置100处的控制信号输入来控制空气调节器700。
输入装置100可以是被设置在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室内单元中的控制面板或远程控制器。可以经由用户在输入装置100处输入运行模式、空气排放的类型、运行温度等。
空气调节器700可以包括被设置在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中以给空间提供空气调节的各种部件。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可以包括多个传感器和计时器600。所述传感器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400。温度传感器400可以被设置在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每一个中。
由温度传感器400感测的温度和由用户选择的运行模式可以用作控制器300的控制参数。与温度传感器400相同,当执行每一个运行模式时,与由计时器600所计数的时间相关的信息可以被用作控制器300的控制参数。
除温度传感器400之外,或者代替温度传感器400,传感器500可以包括人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污染等级传感器等。
在输入装置100处输入的输入信息或有关运行状态的信息可以在被设置在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室内单元中的显示器200上显示。
在显示器200上显示的信息可以包括运行状态、空气排放的类型、运行温度、运行模式和其它这种信息。
图2A和图2B示出根据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运行温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
根据如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提供了基于人的睡眠状态所分类的REM睡眠周期和非REM睡眠周期。
通常,与非REM睡眠周期相比,在REM睡眠周期中人体的温度控制功能会衰减。结果是,为了满足最佳睡眠条件,可差别控制空间(对象在其中睡觉)的温度。
具体而言,图2A所示的实施例示出非REM睡眠周期中的室内单元的运行温度可以被设定为低于REM睡眠周期中的室内单元的运行温度。
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基于由该控制方法所分类的非REM睡眠周期和REM睡眠周期来改变温度。
根据该控制方法,可以对非REM睡眠周期和REM睡眠周期进行分类,然后,可以交替进行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1(1)到NR5(1))和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R1(1)到R4(1))。
根据图2A所示的实施例,当进行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1(1)到NR5(1))时,可以以预设时间间隔降低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R1(1)到R4(1))的运行温度。
在图2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1(1))的第一温度(T1)和第二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2(1))的第二温度(T2)可以与第四温度(T4)相同。第四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4(1))和第五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5(1))可以在与第五温度(T5)相同的温度下进行。
当进行第三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3(1))时,在第二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R2(1))之后所进行的第三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3(1))的运行温度可以从第四温度(T4)增大到高于第四温度(T4)的第五温度(T5)。
第一非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Δt(NR1(1))]到第五非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Δt(NR5(1))](其为第一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1(1))到第五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NR5(1))的持续时间)可以在逐渐减少之后增大。第一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Δt(R1(1))]到第四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Δt(R4(1))](其为第一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R1(1))到第四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R4(1))的持续时间)可以在逐渐增大之后减少。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第一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R1(1))到第四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R4(1))可以基于与REM睡眠相关的实验数据以大约80~100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进行时间可以是5~60分钟。其它的时间间隔/持续时间也可以是恰当的。
与图2A所示的实施例有所不同,当进行非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时,图2B所示的实施例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增大REM睡眠周期运行步骤的运行温度。
处于睡眠中的人的温度控制功能会在被设置在非REM睡眠周期之间的REM睡眠周期中衰减。根据特殊的情况,运行温度可以在REM睡眠周期中被增大或降低以提供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最佳控制方法。
另外,基于用户的特征,睡眠的进入阶段的温度(T4)会低于最终睡眠阶段的温度(T5)。这可能考虑了睡眠状态中的体温会低于非睡眠状态中的体温的特征。为了轻松进入睡眠状态,处于睡眠状态的最终阶段中的室内单元的运行温度可以被设定为高于当进入睡眠状态时的室内单元的运行温度。
如上所述,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与构成人的睡眠状态的非REM睡眠周期和REM睡眠周期的特征紧密联系。
正常的睡眠状态会从非REM睡眠开始,然后,REM睡眠和非REM睡眠会重复交替进行,而以非REM睡眠结束。
结果是,被设置在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中的空气调节步骤可以从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开始,并且,可以以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结束。
根据图2A和图2B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温度变化,当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1)进行了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时间[Δt(NR1)]时,开始该控制方法。当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5)进行了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时间[Δt(NR5)]时,结束该控制方法。
然而,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频率不一定局限于五次(如上文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其可以根据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频率而改变。
图3A和图3B示出根据如在此概括描述的另一个实施例,温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视情况,将省略本实施例与参照图2A和图2B的上述实施例的说明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被配置为在第一运行温度下给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制热预定持续时间;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被配置为在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之后,在高于第一运行温度的第二运行温度下给空间制热预定持续时间。根据该控制方法的本实施例,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和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可以重复多次。
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和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可以分别与稍后描述的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相应。
与图2A和图2B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考虑到构成人的睡眠状态的非REM睡眠和REM睡眠的特征,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可以是重复的。
与图2A和图2B所示的实施例有所不同,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运行温度在睡眠状态的进入阶段和最终阶段可以相同。
也就是说,睡眠状态的进入阶段的运行温度可以是第六温度(T6),其为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R1(4))的运行温度。睡眠状态的最终阶段的运行温度是第六温度(T6),其为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R5(4))的运行温度。
在每两个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之间进行的每一个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运行温度可以是高于第六温度(T6)的第七温度(T7)。这基本与每一个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均相同。
图3B所示的实施例描绘了与图3A所示的实施例相似的图案。然而,睡眠状态的进入阶段的运行温度可以是第四温度(T4),其为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R1)的运行温度;并且睡眠状态的最终阶段的运行温度是第四温度(T4),其为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5)的运行温度。与图3(A)的实施例有所不同,在每两个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之间进行的每一个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运行温度是高于第四温度(T4)的第五温度(T5)。
根据图3A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温度(T1)到第八温度(T8)可以是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以一度为间隔。因为此原因,第一运行温度可以是18到24摄氏度。第一运行温度与第二运行温度之间的差值可以是0.5摄氏度到2摄氏度。
在需要供暖的季节中,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提供空气调节装置的睡眠模式。在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的范围内的第一运行温度可以高于外部空气的温度。
结果是,图3A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具有不同于图3B所示的实施例的运行温度的范围。
然而,图3A和图3B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具有共同的特征:在每两个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之间进行的每一个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R)的运行温度可以被设定为高于每一个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运行温度。
也就是说,根据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考虑到在需要对空间制热的环境下的人体温度控制的特征,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将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温度设定为高于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中的运行温度。
与图2A/图2B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在图3A/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可以以大约80~100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持续时间可以是5~60分钟。
也就是说,与重复多次的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相应的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可以以5到60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重复。重复多次的每一个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是5至60分钟。
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曲线图中,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重复了四次。然而,重复频率可以基于睡眠时间灵活设定。例如,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可以重复至少三次或以上。考虑到正常的睡眠时间,可以重复三次到六次。
图3A/图3B中未精确示出与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相应的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和与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相应的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由于人的REM睡眠可以占总睡眠的大约25%,因而,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的总和可以被设定为在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的总和的两倍到四倍的范围内。
如图3A/图3B所示,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具有顺次增大的周期。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具有逐渐减少的周期。这考虑了REM睡眠和非REM睡眠的特征。具体而言,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在增大之后减少。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在减少之后增大。
详细地,根据图3A所示的实施例,第一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持续时间[Δt(R1(3))]到第四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持续时间[Δt(R4(3))](其为第一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R1(3))到第四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R4(3)的持续时间)可以在逐渐增大之后减少。
根据图3A所示的实施例,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持续时间[Δt(NR1(3))]到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持续时间[Δt(NR5(3))](其为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1(3))到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5(3)的持续时间)可以在逐渐增大之后减少。
此外,根据图3B所示的实施例(其中,只有运行温度不同于图3A所示的实施例),第一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持续时间[Δt(R1(4))]到第四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持续时间[Δt(R4(4))](其为第一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R1(4))到第四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R4(4))的持续时间)可以被设置为在逐渐增大之后减少。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持续时间[Δt(NR1(4))]到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持续时间[Δt(NR5(4))](其为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1(4))到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5(4))的持续时间)可以在逐渐增大之后减少。
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被设定为在进行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之后结束。
根据图3A/图3B所示的实施例,当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1)进行了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时间[Δt(NR1)]时开始该控制方法,并且,当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NR5)进行了第五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时间[Δt(NR5)]时结束该控制方法。
根据图2A/图2B和图3A/图3B所示的实施例,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可以分别重复五次和六次。重复频率可以视情况增大或减小。
如上所述,该空气调节装置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00,被配置为接收用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控制信号输入;温度传感器400,被配置为测量空间的温度;空气调节器700,具有对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各种部件;以及控制器300,被配置为基于输入装置100处的控制信号输入来控制空气调节器700,在输入装置100处具有至少一个制热睡眠模式输入以在彼此交替多次的第一运行温度和高于第一运行温度的第二运行温度下给空间制热。
也就是说,多个空气调节模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其被设置在控制器300中),并且睡眠模式存储在其中,从而用户可以选择用于舒适睡眠的睡眠模式。
考虑到各个睡眠特征或睡眠时间,多个睡眠模式可以被存储在控制器300中以允许用户选择这些睡眠模式中的一个。
例如,可以输入图2A/图2B和图3A/图3B所示的四个睡眠模式,并且,可以允许用户选择能够提供最舒适睡眠(例如,通过尝试误差法所确定的)的睡眠模式。
根据该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第一运行温度或第二运行温度可以在多个睡眠模式中彼此不同。如图2A/图2B所示,第一运行温度在单个睡眠模式中可以是变量。尽管图2A/图2B中未示出,然而第一运行温度与第二运行温度之间的差值可以是变量。
图4示出了根据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运行温度的变化和空间的内部温度的变化。具体而言,参照图4所描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行温度的控制方法可以与参照图3B所描述的控制方法基本上相同。
空气调节装置的温度(Ts)可以与由空气调节器的控制器300所设定的空间的内部温度的目标值相应,并且会与空间当前的内部温度(Ti)不同。
也就是说,图4所示的温度(Ts)可以具有以预定持续时间的间隔在第四温度(T4)和第五温度(T5)的两个温度带之间交替变化的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运行温度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运行温度。然而,实质上的内部温度可以以平滑曲线(gentle curvature)变化,并且可以相对于运行温度的变化以预定时间延迟跟随运行温度。
当根据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控制方法将空气调节装置投入运行时,在没有给空间制热的情况下,空间的内部温度可以从作为初始内部温度的第二温度(T2)慢慢趋于作为初始运行温度的第四温度(T4)。当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严谨地重复时,空间的内部温度(Ti)可以以预定时间间隔变化,只具有凸状温度变化。
在用于内部温度的控制而不是用于运行温度的控制方面,空气调节装置1000包括:空气调节器700,具有用于对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各种空气调节部件;温度传感器400,被配置为测量空间的温度;以及控制器300,被配置为控制空气调节器700以控制由温度传感器400所测量的空间的内部温度,从而内部温度相对于预定参考温度以预定时间间隔在增大了预定持续时间之后减小,或者在减小了预定持续时间之后增大。
根据图4所示的曲线图,空间的内部温度可以以预定时间间隔在参考温度处增大了预定持续时间之后减少。在进行图2A所示的运行温度的控制的情况下,该曲线图可以具有以预定时间间隔在预定参考温度处减小了预定持续时间之后增大的图案。
控制器300可以控制空气调节器700以使内部温度变化处于0.5到2摄氏度的范围内。
当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温度被控制为如图2B所示时,尽管图4中未示出,然而预定温度(其为空间的内部温度的参考温度)可以在18到24摄氏度的范围内增大一次。
图5A和图5B为曲线图,示出在根据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运行温度与根据空气调节装置的不同控制方法的运行温度之间的比较。
为了便于说明,作为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法的单个循环被设定为整8个小时。假设每一个运行温度将在18到24摄氏度的范围内变化。
具体而言,图5A所示的睡眠模式‘A’是将运行温度恒定地保持在23摄氏度的控制方法。图5A所示的睡眠模式‘B’是将运行温度恒定地保持在21摄氏度的控制方法。
图5B所示的睡眠模式‘C’将运行温度从睡眠的进入阶段的运行温度逐渐减小,并且,当运行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睡眠模式‘C’再次将温度逐渐增大到睡眠的进入阶段的运行温度,以控制该运行温度。
图5B所示的睡眠模式‘D’示出了图3B或图4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的运行温度的变化。
可以根据图5A和图5B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睡眠模式的每一个进行多频道睡眠记录(PSG)。多频道睡眠记录(PSG)是一种多参数测试,其测量睡眠的质量和睡眠量以作为睡眠医学中的诊断工具来检测睡眠障碍和睡眠紊乱(sleep disorder)。多频道睡眠记录测量人体在睡眠中产生的生理信号和身体信号以检测睡眠障碍和睡眠紊乱。这里,可以测量脑电波、眼电图、肌动电流图(EMG)、心电图(ECG)、动脉血、氧饱和度、胸腹部呼吸运动、呼吸气流、鼾声呼吸和身体姿势以观察呼吸和睡眠以及睡醒的状况。PSG对睡眠持续时间、梦的持续时间、鼾声的响度、多长时间入睡、睡眠中睡醒频率、睡眠效率、以及睡眠阶段的片段和分布进行计数。PSG是一种用来确定睡眠过程中产生的生理现象是否属于病理学的测试。
可以基于每一个睡眠模式对单一群体中的实验者进行PSG。可以从PSG得到被概括在下面的表1中的试验结果。
首先,当睡醒频率在进行一次正常的睡眠过程中减少时,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可以被确定为提高。结果是,可以确定当睡醒频率减少时,睡眠效率得到提高。
基于表1所示的结果,与睡眠模式‘C’和睡眠模式‘D’(其中,睡醒频率改变运行温度)相比,可以测量到恒定保持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温度的睡眠模式‘A’和睡眠模式‘B’(它们没有非REM睡眠周期和REM睡眠周期)为较大。结果是,如果睡醒频率增大,则增大的频率会是干扰深度睡眠的原因之一。
深度睡眠周期占整个睡眠过程的比率在根据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睡眠模式‘C’中测量为最高。
睡眠模式‘B’的睡醒频率与睡眠模式‘A’的睡醒频率相似。然而,深度睡眠较高的比率可以在深度睡眠效率方面获得。因为如此,睡眠模式‘B’的运行温度可以被优选为基本运行温度中的运行温度或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中的运行温度。
在睡眠模式‘D’的情况下,睡醒频率与睡眠模式‘C’的一样低,并且睡眠状态中的运行温度的变化范围可以较广,仅干扰深度睡眠。
测量到与睡眠效率有关的REM睡眠的比率在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睡眠模式‘C’中是最高的。
也就是说,据分析,无温度变化(与REM睡眠的比率有关)的睡眠模式‘A’或具有温度变化以及较广范围的温度变化的睡眠模式‘D’在总的睡眠过程中具有的REM睡眠的比率较低(进入REM睡眠的可能性较低)。
表1
Figure BSA00000604999800111
Figure BSA00000604999800121
总之,如果基于REM睡眠周期改变温度而不是如果将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温度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则更有助于保持舒适睡眠。可以认定,作为基本运行温度的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运行温度接近21摄氏度。
可以认定,尽管温度基于睡眠周期发生了变化,然而温度变化的范围没有睡眠模式‘C’的范围大。
图6为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方法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用户可以经由空气调节装置的输入装置100(参见图1)选择空气调节装置的空气调节模式(S100)。
在用户选择了空气调节模式(S100)之后,确定所选择的空气调节模式是否是睡眠模式(S200)。当由用户选择的空气调节模式为基于确定的结果的睡眠模式时,用户可以设定睡眠时间(S300)。
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频率可以基于所设定的睡眠时间来确定。
可以通过重复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来进行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空气调节方法。在上述睡眠状态的进入阶段和最终阶段,进行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
结果是,当用户设定了睡眠时间时(S200),交替进行第一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S400)、第一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S500)、第二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S600)、第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S700)到第K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S800)和第K 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S900)。
当进行了第K+1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S1000)时,睡眠空气调节模式结束。
确定是否经过了设定睡眠时间(S1100),并且,恒定进行第K+1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S1000)直到经过了设定睡眠时间。
当由用户选择的空气调节模式(S100)不是睡眠空气调节模式时,空气调节装置可以以另一个所选择的空气调节模式运行(S1200)。
如在此概括描述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人的睡眠特征被最优化的空气调节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
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被配置为以第一运行温度在预定持续时间给空间(其为空气调节的对象)制热;以及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被配置为在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之后,以高于第一运行温度的第二运行温度在预定持续时间给空间制热,其中,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和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重复多次。
重复多次的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在逐渐减少之后增大。
重复多次的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在逐渐增大之后减少。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重复多次的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可以以80到100分钟的时间间隔重复。
重复多次的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是5到60分钟。
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的总和可以是第一运行温度制热步骤的持续时间的总和的两倍到四倍。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第二运行温度制热步骤可以重复三次到六次。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第一运行温度可以高于外部空气的温度。
第一运行温度可以是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
第一运行温度与第二运行温度之间的差值可以是0.5度到2度。
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包括逐渐增大的周期。
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持续时间可以包括逐渐增大的周期。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在进行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之后结束。
如在此概括描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被配置为以预定运行温度给空间(其为空气调节的对象)制热;以及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被配置为在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之后通过增加温度给空间制热,其中,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交替地多次重复。
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可以重复三次或以上。
如在此概括描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可以包括:输入部件,被配置为输入控制信号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空间(其为空气调节的对象)的温度;空气调节部件,包括基于来自输入部件的控制信号输入对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各种部件;以及控制部件,被配置为基于来自输入部件的控制信号输入来控制空气调节部件,在输入部件处输入至少一个制热睡眠模式以便以第一运行温度和高于第一运行温度的第二运行温度多次给空间制热,第一运行温度和第二运行温度彼此交替。
预定温度可以是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
第一运行温度与第二运行温度之间的差值可以是0.5度到2度。
制热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间可以是6小时到9小时。
制热睡眠模式可以以第一运行温度开始运行,并且,在1小时到2小时之后它可以以第二运行温度运行。
制热睡眠模式可以以80分钟到100分钟的时间间隔在第二运行温度下运行5分钟到60分钟,同时它以第一运行温度运行。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可以在进行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之后结束制热睡眠模式。
多个制热睡眠模式可以被输入到控制部件,并且多个输入的制热睡眠模式中的两个或以上的第一运行温度彼此不同。
在如在此概括描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可以包括:空气调节部件,具有对空间(其为空气调节对象)进行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部件;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空间的温度;以及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空气调节部件以控制由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空间的内部温度,从而相对于预定参考温度,以预定时间间隔在增大了预定持续时间之后减小或以预定时间间隔在减小了预定持续时间之后增大。
控制部件可以控制空气调节部件以使空间的温度在0.5摄氏度到2摄氏度的范围内变化。
预定温度可以处于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的范围内。
在运行空气调节部件时,预定温度可以变化至少一次。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预定温度可以在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的范围内增大一次。
因此,考虑到人的睡眠特征,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睡眠。
而且,可以减少用户睡眠之后的疲劳、记忆力损失、认知能力损失等。
进一步,可以提供用于睡眠的被最优化的制热模式,而不用任何辅助配置。结果是,可以增强空气调节装置的效率。
说明书中所涉及的“一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等,其含义是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中出现于各处的这些短语并不一定都涉及同一个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何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都认为其落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其它实施例就可以实现这些特征、结构或特性的范围内。
虽然以上参考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而对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推导出落在此公开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大量其它变化和实施例。更具体地,可以在此公开、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对组件和/或主要组合排列中的排列进行各种改变与变化。除了组件和/或排列的改变与变化之外,本发明的其他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1)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第一运行温度在第一持续时间进行第一空气调节步骤;
在进行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之后,以第二运行温度在第二持续时间进行第二空气调节步骤,其中所述第二运行温度高于所述第一运行温度;以及
交替地多次重复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和所述第二空气调节步骤以给空间提供制热或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重复多次时,逐渐减少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的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然后增大所述第一持续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空气调节步骤重复多次时,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空气调节步骤的所述第二持续时间,然后减少所述第二持续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交替地多次重复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和所述第二空气调节步骤包括以80到100分钟的时间间隔重复所述第二空气调节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第二运行温度在第二持续时间进行第二空气调节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空气调节步骤进行5到6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交替地多次重复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和所述第二空气调节步骤包括交替地多次重复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和所述第二空气调节步骤使得重复多次的所述第二空气调节步骤的所述第二持续时间的总和是重复多次的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的所述第一持续时间的总和的两倍到四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第一运行温度进行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包括以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的运行温度进行所述第一空气调节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运行温度与所述第二运行温度之间的差值是0.5摄氏度到2摄氏度。
9.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第一运行温度进行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
在进行所述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之后进行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增大到第二运行温度;以及
根据选择的睡眠模式,交替多次进行所述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所述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以给空间提供制热或制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交替多次进行所述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所述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包括交替进行所述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和所述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的每一个三次或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进行所述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包括当所述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重复多次时,在逐渐增大的持续时间进行所述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进行所述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包括当所述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重复多次时,在逐渐增大的持续时间进行所述非REM睡眠周期空气调节步骤。
13.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
输入装置,其接收控制信号输入以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
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的温度;
空气调节器,包括多个可操作耦合的组件,所述空气调节器基于所述输入装置处接收的所述控制信号给所述空间提供空气调节;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输入装置处接收的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气调节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至少一个睡眠模式控制所述空气调节器使得以第一运行温度和高于所述第一运行温度的第二运行温度给所述空间提供制热或制冷,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和第二运行温度被交替地多次施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以所述至少一个睡眠模式运行所述空气调节器,使得所述第一运行温度是18到24摄氏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以所述至少一个睡眠模式运行所述空气调节器,使得所述第一运行温度与所述第二运行温度之间的差值是0.5到2摄氏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以所述至少一个睡眠模式运行所述空气调节器,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睡眠模式的持续时间是6小时到9小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以所述至少一个睡眠模式运行所述空气调节器,使得所述空气调节器以所述第一运行温度开始运行然后在经过了1小时到2小时之后以所述第二运行温度开始运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以所述至少一个睡眠模式运行所述空气调节器,使得所述空气调节器以80分钟到100分钟的时间间隔以所述第二运行温度运行了5分钟到60分钟。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睡眠模式包括多个睡眠模式,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与在所述多个睡眠模式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睡眠模式相应的彼此不同的两个或以上的运行温度来运行所述空气调节器。
20.一种空气调节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与所选择的空气调节模式相应的控制信号;
确定所选择的空气调节模式是包括相应睡眠时间的睡眠模式;
确定与所确定的睡眠时间相应的非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和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
以非REM睡眠模式和REM睡眠模式交替地重复运行所述空气调节器,并且当所述非REM睡眠周期持续的总和与所述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的总和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睡眠时间时,结束所述睡眠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与所确定的睡眠时间相应的非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和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包括:
确定初始非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
确定初始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
将所述非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从所述初始非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逐渐减少,然后在所述睡眠时间中的设定点增加所述非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以及
将所述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从所述初始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逐渐增大,然后在所述睡眠时间中的设定点减少所述REM睡眠周期持续时间。
CN201110342595.5A 2010-10-28 2011-10-28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6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05951 2010-10-28
KR1020100105951A KR20120044593A (ko) 2010-10-28 2010-10-28 공기조화장치 및 공기조화장치의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6302A true CN102466302A (zh) 2012-05-23
CN102466302B CN102466302B (zh) 2015-12-16

Family

ID=4499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259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6302B (zh) 2010-10-28 2011-10-28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34670B2 (zh)
EP (1) EP2447614B1 (zh)
KR (1) KR20120044593A (zh)
CN (1) CN10246630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4014A (zh) * 2013-01-18 2015-12-09 利塔尔两合公司 用于对it环境的空气调节的期望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CN108088047A (zh) * 2017-12-18 2018-05-29 广东唯金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器睡眠模式控制方法
CN108151239A (zh) * 2017-12-07 2018-06-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3494763A (zh) * 2020-03-20 2021-10-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WO2023226385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63300B2 (en) 2011-09-19 2019-11-05 Dp Technologies, Inc. Body-worn monitor
US11344460B1 (en) 2011-09-19 2022-05-31 Dp Technologies, Inc. Sleep quality optimization using a controlled sleep surface
US10561376B1 (en) 2011-11-03 2020-02-18 Dp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se a sensor in a body-worn device
US9694156B2 (en) 2014-06-05 2017-07-04 Eight Sleep Inc. Be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s
US9186479B1 (en) * 2014-06-05 2015-11-17 Morphy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athering human biological signals and controlling a bed device
CN104154631A (zh) * 2014-07-28 2014-11-19 吴生 自动调节设备参数的控制器
KR102406157B1 (ko) 2015-09-03 2022-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단말기 및 수면 관리 방법
US10105092B2 (en) 2015-11-16 2018-10-23 Eight Sleep Inc. Detecting sleeping disorders
US10154932B2 (en) 2015-11-16 2018-12-18 Eight Sleep Inc. Adjustable bedframe and operating methods for health monitoring
GB2584242B (en) 2018-01-09 2022-09-14 Eight Sleep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 biological signal of a user of an article of furniture
GB2584241B (en) 2018-01-19 2023-03-08 Eight Sleep Inc Sleep pod
JP6939841B2 (ja) * 2019-04-22 2021-09-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CN113932403B (zh) * 2020-07-14 2023-10-31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7679A (ja) * 1991-07-05 1993-07-2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KR20070076855A (ko) * 2006-01-20 2007-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제어방법
KR20080001293A (ko) * 2006-06-29 2008-01-03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공기 조화기의 슬립 모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15215A (zh) * 2007-05-29 2008-12-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空调的睡眠操作的方法
US7623912B2 (en) * 2002-09-19 2009-11-24 Ramot At Tel Aviv University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sleep
US20100176208A1 (en) * 2009-01-12 2010-07-15 Ju Youn Lee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1205B2 (ja) * 2005-05-12 2009-07-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環境温度制御方法及び環境温度制御装置並びに空気調和機
KR101156712B1 (ko) 2006-01-18 2012-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수면 모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8146833B2 (en) * 2007-05-29 2012-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to control sleep operation of air condition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7679A (ja) * 1991-07-05 1993-07-2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US7623912B2 (en) * 2002-09-19 2009-11-24 Ramot At Tel Aviv University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sleep
KR20070076855A (ko) * 2006-01-20 2007-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제어방법
KR20080001293A (ko) * 2006-06-29 2008-01-03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공기 조화기의 슬립 모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15215A (zh) * 2007-05-29 2008-12-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空调的睡眠操作的方法
US20100176208A1 (en) * 2009-01-12 2010-07-15 Ju Youn Lee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4014A (zh) * 2013-01-18 2015-12-09 利塔尔两合公司 用于对it环境的空气调节的期望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CN105144014B (zh) * 2013-01-18 2017-09-26 利塔尔两合公司 用于对it环境的空气调节的期望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US10047966B2 (en) 2013-01-18 2018-08-14 Rittal Gmbh & Co. Kg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an IT environment or an environment which contains heat generators
CN108151239A (zh) * 2017-12-07 2018-06-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8088047A (zh) * 2017-12-18 2018-05-29 广东唯金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器睡眠模式控制方法
CN113494763A (zh) * 2020-03-20 2021-10-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WO2023226385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47614A3 (en) 2014-01-22
EP2447614A2 (en) 2012-05-02
KR20120044593A (ko) 2012-05-08
EP2447614B1 (en) 2019-07-31
US9234670B2 (en) 2016-01-12
US20120103556A1 (en) 2012-05-03
CN102466302B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6302A (zh)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20228A (zh) 一种睡眠状态监测的智能软硬可调床垫及其监测方法
CN110072432B (zh) 使用数据分析和学习技术以改善个人睡眠条件的自适应性睡眠系统
US10868693B2 (en) Home device control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222274A (zh) 根据人体生理反应控制室内空调运行的方法
US10589056B2 (en) Sleep inducing device and sleep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same
US8620419B2 (en) Multi purpose criteria based adaptive training system
CN105352133B (zh)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控制系统及空调
CN109099551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US8271077B1 (en) Learning optimization using biofeedback
KR101248746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취침운전 제어 방법
CN202788030U (zh) 居住用设施
CN108292173A (zh) 用于基于生物特征信息控制装备的技术
CN107635461A (zh) 用于控制温度调节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1663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control thermostat using biofeedback
CN111594999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JP4390718B2 (ja) 睡眠環境制御装置及び睡眠環境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945143B2 (ja) 空調制御方法及び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US20220134050A1 (en)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vironment
JPWO2019022066A1 (ja) 環境設備制御装置
CN111358448A (zh) 一种睡眠调节方法及装置
KR20120051124A (ko) 환경 및 수면관리를 위한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H11223374A (ja) 睡眠状態検知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システム並びに空気調和方法
JP2009236352A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043304A (ja) 睡眠サイクル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