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0834A - 反射器和使用该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 - Google Patents

反射器和使用该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0834A
CN102460834A CN2010800210851A CN201080021085A CN102460834A CN 102460834 A CN102460834 A CN 102460834A CN 2010800210851 A CN2010800210851 A CN 2010800210851A CN 201080021085 A CN201080021085 A CN 201080021085A CN 102460834 A CN102460834 A CN 102460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supporter
subreflector
joint
junc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10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0834B (zh
Inventor
佐藤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Platfor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Ant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Anten Ltd filed Critical NEC Ante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0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0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0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08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9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comprising one main concave reflecting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an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反射器,包括:用于反射电磁波反射体(3);形成在所述反射体(3)上的接合部(3a);支撑所述反射体(3)的支撑体(4);形成在所述支撑体(4)上而用于接收所述接合部(3a)的被接合部(4a);以及插入量限定部(3b,4b),当所述接合部(3a)插入到所述被接合部(4a)而被接合时,该插入量限定部调节插入量。

Description

反射器和使用该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反射器以及使用该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
背景技术
包括主反射器、副反射器和导波管的抛物面天线是众所周知的。构造所述副反射器是为了可以将主反射器所反射的电波导入到圆形导波管馈线。在这样的抛物面天线中,为了防止发射特性的退化等情况,优选地,将所述主反射器、导波管和副反射器固定在它们各自的轴线为一条直线的状态。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1997-199937中,公开了一种抛物面天线设备。这种抛物面天线设备包括主反射器、装接在所述主反射器上的圆形导波管馈线、在所述圆形导波管馈线的头部上设置的空心体的馈线罩、和插入并固定于所述馈线罩的副反射器。
主反射器、圆形导波管馈线、馈线罩和副反射器为具有各自轴线的旋转对称体。安装圆形导波管馈线,使其与主反射器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并将馈线罩插入并固定在主反射器的对面的端部。因此,馈线罩的轴线与主反射器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进一步,副反射器插入并固定于馈线罩。因此,由于副反射器的轴线与馈线罩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副反射器的轴线与主反射器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发明内容
然而,在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1997-199937的抛物面天线设备中,由于没有设置在将副反射器插入并固定于馈线罩时限定副反射器的插入量的装置,因此在副反射器的轴线方向上引起位置的变 动。由于这种变动,出现了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退化的问题。因此,期望主反射器、导波管和副反射器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同时,至少可以正确限定副反射器相对于主反射器的位置。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器和使用这种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在该反射器中,可以很容易地限定在轴线方向上和在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反射体(副反射器)的位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反射器包括:反射无线电波的反射体、在所述反射体上形成的接合部、支撑所述反射体的支撑体、在所述支撑体上形成并且与所述接合部相接合的被接合部、以及将所述接合部接合入所述被接合部时限定插入量的插入量限定部。
同样地,抛物面天线包括用于反射无线电波的主反射器、根据权利要求1-16的任意一个的所述反射器、和导波管,其中从主反射器反射的无线电波还被所述反射器反射,且该无线电波被导入所述导波管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很容易地限定在反射体的轴线方向上和在与该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器中反射体的截面图。
图1B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器中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1C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器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的部分截面图。
图3A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中副反射器的截面图。
图3B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中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3C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中导波管的截面图。
图3D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中主反射器的部分截面图。
图4A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当副反射器与支撑体彼此相对时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4B是当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合部接触支撑面时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4C是当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合部已经插入到被接合部时,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5A是当副反射器和支撑体在它们的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状态下彼此相对时,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5B是当副反射面接触支撑面时,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5C是当副反射器固定于支撑体时,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的截面图,所述反射器在副反射器的外周部上包括接合圆柱体。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的截面图,所述该发射器在支撑体的外周部上包括接合圆柱体。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的截面图。
图9是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体的局部尽量放大的截面图。
图10A是当副反射器和支撑体彼此相对时,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10B是当副反射面与胶粘材料接触时,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10C是当反射面接触支撑面时,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 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接合部的副反射器的截面图。
图11B是将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连接到支撑体时的截面图。
图11C是图11B中区域A的局部尽量放大的截面图。
图12A是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其中在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外周部中设置有锥形部。
图12B是将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连接于支撑体时的截面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和支撑体的截面图,其中在支撑体的外周部中设置有锥形部。
图13B是将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连接于支撑体时的截面图。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体的局部俯视图。
图14B是沿着图14A中A-A线截取的箭视横截面图。
图15是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没有接合部和被接合部的反射器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具有胶粘材料下落槽部的反射器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胶粘材料下落槽部的反射器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3  反射体
3b  反射面(插入量限定部)
3a和16b  接合部(插入量限定部)
4、14、14B-14H、15  支撑体
4a、14b、14c、15b、23a和23b  被接合部
4b、14a、15a  支撑面(插入量限定部)
6A-6D  抛物面天线
10  主反射器
12  导波管
14h、14g、16f和16g  锥形部
14k  胶粘材料下落槽部
16和16B-16H  副反射器
16a  副反射面(插入量限定部)
17  胶粘材料存储部
18  逃逸部
20A-20H  反射体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器中的反射体的截面图。图1B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器中的支撑体的截面图。图1C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器的截面图。如图1C所示,反射器2包括在反射体3和支撑体4上分别形成的接合部3a和被接合部4a,以及插入量限定部3b和4b。
反射体3是以轴线K1为旋转对称轴的盘状旋转对称体,且支撑体4是以轴线K2为旋转对称轴的旋转对称体。同时,当在下面的说明书中说明术语“截面图”时,除非另有说明,其指的是沿着每一个部分的轴线的截面图。例如,在图1A中的反射体3是沿着轴线K1的截面图。
反射体3的在支撑体4侧的表面形成了反射面(插入量限定部)3b,且在支撑体4的在反射体3侧的表面了形成支撑面(插入量限定部)4b。
接合部3a是从反射面3b凸出形成的圆柱体,而被接合部4a是从支撑面4b凹入形成的圆柱穴。通过将接合部3a插入到被接合部4a, 反射体3的轴线K1与支撑体4的轴线K2在一条直线上。当接合部3a插入到被接合部4a时,通过接触反射面3b和支撑面4b来限定接合部3a到被接合部4a的插入量。
因此,通过将被接合部4a与接合部3a装配在一起,反射体3的轴线K1和支撑体4的轴线K2在一条直线上。而且,通过将反射面3b与支撑面4b接触来调节反射体3在沿着轴线K1(或者轴线方向K2)方向上相对于支撑体4的位置。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反射体3的相对于支撑体4的位置设置到预定的位置。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6A的部分截面图。抛物面天线6A包括主反射器10、导波管12、支撑体14和副反射器(反射体)16。这里,支撑体14和作为反射体的副反射器16形成反射器20A。主反射器10、导波管12、支撑体14和副反射器16是以轴线R作为旋转轴的盘状旋转对称体。
同时,正如之后将说明的,副反射面16a和接合部16b包含在副反射器16中,并且支撑面14a和被接合部14b包含在支撑体14中。副反射面16a和支撑面14a还用作为插入量限定部。之后将对该插入量限定部的功能进行说明。反射器20A包括接合部16b、被接合部14b、副反射面(插入量限定部)16a和支撑面(插入量限定部)14a。
图3A是副反射器16的截面图,图3B是支撑体14的截面图,图3C是导波管12的截面图,以及图3D是主反射器10的部分截面图。如图3A至图3D所示,主反射器10的轴线是R1,导波管12的轴线是R2,支撑体14的轴线是R3,且副反射器16的轴线是R4,并将这些轴线统称为轴线R。因此,在如图2所示的抛物面天线6A中,用轴线R表示处于相互重叠状态下的轴线R1-R4。
如图3D所示,主反射器10包括诸如抛物面的主反射面11,且该主反射器10反射无线电波。主反射面11起作用使得无线电波可以被反射到副反射器16的副反射面16a。副反射面16a反射的无线电波被导入到导波管12的内部。
如图2和图3C所示,导波管12通过空心金属管引导微波等,该空心金属管以竖立的方式安装在主反射面11上。支撑体14固定于主反射面11对面的导波管12的端部。
利用诸如切割和压锻的加工方法,由诸如铝的金属材料来形成副反射器16。支撑体14侧的副反射器16的表面起到副反射面(插入量限定部)16a的作用。如图3A所示,形成凸出的圆柱体的接合部16b与轴线R4同轴。
下文中,将说明如同圆截锥的侧面那样,副反射面16a的表面在圆周方向(围绕轴线R4的方向)具有曲率,而在径向(与轴线R4垂直的方向)不具有曲率。然而,副反射面16a可以是如双曲面等在径向具有曲率的表面。
如图3B所示,支撑体14包括支撑面(插入量限定部)14a、被接合部14b和固定部14c。支撑面14a是通过胶粘材料粘接于副反射器16的表面,且该支撑面14a形成为具有与副反射面16a相似的形状。被接合部14b与轴线R3同轴地形成在支撑面14a中,并且该被接合部14b是装配副反射器16的接合部16b的圆柱穴(接收穴)。固定部14c是支撑面14a对面的表面,并且在支撑体14和导波管12之间形成连接部。
利用诸如切割和喷射模塑法的方法,由诸如低介电常数的聚碳酸酯的树脂材料来形成该支撑体14。使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支撑体14的原因是为了使反射损耗小。在此意义上,期望使用反射损耗变小的材料来形成支撑体14,并且没必要限定为聚碳酸酯。
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副反射器16的接合部16b的高度L1比支撑体14的被接合部14c的深度L2少了预定量L3(L2=L1+L3)。尺寸L3为逃逸尺寸,用于当接合部16b插入到被接合部14b时,在副反射面16a接触到支撑面14a之前,防止接合部16b的末端面16c接触到被接合部14b的底面14d。
如图3A和图3B所示,当假设被接合部14b的内径为D2,接合部16b的直径为D1时,D2=D1+D3。这里,尺寸D3为制造公差。因此,接合部16b的直径D1在制造误差的范围内等于被接合部14b的内径D2。因此,当接合部16b插入到被接合部14b时,副反射器16的轴线R4在制造误差的范围内与支撑体14的轴线R3在一条直线上。
当假设被反射的无线电波的波长为λ时,为了抑制经过支撑体14的无线电波的回波损耗特性的退化,期望将接合部16b的高度L1和被接合部14b的内径D2设置为L1<λ/4和D2<λ/4。例如,假设在反射频率为23GHz的无线电波的2英寸的天线上,接合部16b的高度L1被设置为1mm。由于λ/4大约为3.0mm,则将D2设置为D2<3.0mm。
这样,接合部16b、被接合部14b、副反射面(插入量限定部)16a和支撑面14a形成了反射器20A,且通过该反射器20A来调节副反射器16相对于支撑体14的位置。同时,当副反射器16固定于支撑体14时,使用胶粘材料。
图4A至4C是副反射器16和支撑体14的截面图,该截面图表示将上述副反射器16和支撑体14连接在一起的步骤。图4A是当副反射器16和支撑体14彼此相对时的截面图。图4B是当接合部16b接触支撑面14a时的截面图。图4C是当接合部16b插入到被接合部14b时的截面图。
另一方面,图5A至5C是不具有反射器20A的支撑体114和副反射器116的截面图,该截面图表示将副反射器116和支撑体114连接在一起的步骤。图5A是当副反射器116和支撑体114彼此相对时的截面图,且图5B是当副反射面116a接触支撑面114a时的截面图,并且图5C是当副反射器116固定于支撑体114时的截面图。
首先,将说明使图5A至5C所示的不具有反射器20A的副反射器116和支撑体114连接在一起的步骤。胶粘材料110应用于支撑体114的支撑面114a。接着,如图5A所示,在副反射器116的轴线R104与支撑体114的轴线R103在一条直线上的状态下,使副反射器116和支撑体114彼此相对。
接下来,当保持轴线R104和轴线R103在一条直线上的状态时,将副反射器116向支撑体114侧1移动。通过自动控制装置的抓持精度或移动之后的位置精度的误差以及支撑体114的安装位置的误差,副反射器116的轴线R104和支撑体14的轴线R103可能引起如图5B所示的位置位移。当然,当通过手动抓持并移动副反射器116时,轴线R104和轴线R103的位置位移会变得更大。
当轴线R104和轴线R103之间的位置位移大时,可以通过位置传感器或通过目测检查等来检测该位置位移以调节它们的位置。然而,在小的位置位移量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很容易地检测到该位置位移,副反射器116的位置调节变得困难。由于这个原因,如图5C所示,就会发生在轴线R104和轴线R103的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状态下将副反射器116连接在支撑体114上的情况。
在轴线R104和轴线R103具有位置位移的状态下将副反射器116连接到支撑体114上意味着,相对于支撑体114,副反射器116的位置在径向偏移同样也在轴线R104(R103)的方向偏移。因此,即使导波管12、主反射器10和支撑体114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副反射器116 所反射的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也会不对称。
相反,如图4A至图4C所示,装备有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合部16b和被接合部14b等的反射器20A可以抑制副反射器16相对于支撑体14的这种位置位移。
在图4A中,假设副反射器16的轴线R4和支撑体14的轴线R3彼此相对并具有如图5B所示的位置位移。当从这种情况下,副反射器16朝着支撑体14涂布胶粘材料13的那一侧移动时,如图4B所示,接合部16b的边缘16e接触支撑面14a。
接合部16b的高度L1(参考图4A)为毫米级别。因此,当接合部16b的边缘16e接触支撑面14a时,在副反射面16a和支撑面14a之间形成间隙(参考图4B),该间隙的尺寸为毫米级别(由L4来描述该尺寸)。假如是这种大的尺寸,即使通过便宜的传感器,也能够很容易并确定地检测到上述间隙,并且同样也能够通过肉眼检查到上述间隙。因此,基于该检测结果,可以执行副反射器16的位置在径向偏移的位置调节。
通过在径向调节副反射器16的位置,接合部16b嵌合被接合部14b。换句话说,在径向进行副反射器16的位置调节使得接合部16b可以嵌合被接合部14b。当在接合部16b嵌合到被接合部14b中的状态下,副反射器16进一步向支撑体14侧移动时,副反射面16a接触支撑面14a。
因此,通过接合部16b嵌合被接合部14b,在径向限定副反射器16的位置,同样通过副反射面16a接触支撑面14a,在轴线R3(R4)的方向上限定副反射器16的位置。因此,如图4C所示,可以在预定位置将副反射器16连接到支撑体14上。
进一步,如上所述,当接合部16b的末端面16c接触被接合部14b的底面14d时,发生副反射面16a不接触支撑面14a的情况。因此,其排布成使得,通过使被接合部14b的深度L2(参考图4A)比接合部16b的高度L1深了尺寸L3,接合部16b的末端面16c与被接合部14b的底面14d彼此不接触。因此,由于支撑面14a确实接触到副反射面16a,可以防止副反射器16的位置在轴线方向的位置位移。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同时,将通过使用相同标识来适当地省略关于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得副反射器的轴线与支撑体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在副反射器上设置圆柱体的接合部,并在支撑体中设置圆柱穴的被接合部。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而是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该结构可以是包括接合圆柱体(接合部)22a和22b及被接合部23a和23b的反射器20B和20C。
图6是具有反射器20B的抛物面天线6B的截面图,其中在副反射器16B的外周部上设置有接合圆柱体22a。由于副反射器16B为盘状,故在该副反射器16B外周的侧面设置的接合圆柱体22a具有圆柱体的形状。支撑体14B的外周部起到被接合部23a的功能,且副反射器16B的副反射面16a和支撑体14B的支撑面14a起到插入量限定部的作用。
当通过将接合圆柱体22a装接到被接合部23a中而将副反射器16B与支撑体14B连接在一起时,可以使副反射器16B的轴线R4与支撑体14B的轴线R3在一条直线上。
图7是具有反射器20C的抛物面天线6C的截面图,其中在支撑体14C的外周部中设置有接合圆柱体22b。由于支撑体14C为盘状,故在该支撑体14C外周的侧面中设置的接合圆柱体22具有圆柱体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副反射器16C的外周部起到被接合部23b的功能, 且副反射器16C的副反射面16a和支撑体14C的支撑面14a起到插入量限定部的功能。
因此,当通过将副反射器16C的被接合部23b安装在接合圆柱体22b上而使副反射器16C与支撑体14C连接在一起时,可以使副反射器16C的轴线R4和支撑体14C的轴线R3在一条直线上。通过副反射面16a接触支撑面14a,限制副反射器16C在支撑体14C的轴线R3方向上的位置。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同时,将通过使用相同标识来适当地省略对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说明。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支撑体的支撑面是如同圆截锥的侧面那样在径向上没有曲率的表面。胶粘材料涂布于该支撑面的整个表面,并且该支撑面与副反射器连接在一起。
当副反射面和支撑面成为具有完全相似形状的曲面时,连接时的胶粘材料的厚度为很薄的膜。然而,实际上,由于当形成副反射面和支撑面时存在制造误差,故不能形成具有完全相似形状的表面。特别地,当副反射面为双曲面等时,很难使得支撑面的整个表面是与副反射面完全相似的形状。当副反射面与支撑面具有非完全相似的形状时,由于这些表面与这些点接触,胶粘强度出现不均匀性。胶粘强度的不均匀性会是诸如副反射器的剥落的原因。
因此,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其排布成使得,不将支撑面和副反射器的整个表面连接在一起,设置专门的胶粘区域(下文中将提及的胶粘材料存储部的区域),并在此区域将副反射器和支撑体连接在一起。
图8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反射器20D的抛物面天线6D的截面图。支撑体的支撑面的结构与图2中所示的抛物面天线6A中的 结构不同。
如图8所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6D中的支撑体15包括支撑面(插入量限定部)15a、被接合部15b和固定部15c。胶粘材料存储部17和平台部19形成在支撑体15的面向副反射器16的表面的外周部中,并且逃逸部18形成在轴线R3侧中。即,在支撑体15中,被接合部15b、逃逸部18、支撑面15a、胶粘材料存储部17和平台部19在从轴线R3侧朝着外周的方向上依次形成。这些被接合部15b、逃逸部18、支撑面15a、胶粘材料存储部17和平台部19是以轴线R3为中心轴的环状沟槽体。副反射器16和支撑体15组成反射器20D。
图9为支撑体15的局部尽量放大的截面图。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将与支撑面15a接触的表面作为延长的支撑面15c来说明。该延长的支撑面15c对应于图2中的支撑面14a。如图9表示支撑体15的部分截面图,将该延长的支撑面15c表示为直线。
胶粘材料存储部17包括在轴线R3侧的侧面17a和底面17b,胶粘材料涂布于该底面17b。设置侧面17a,使得该侧面17a几乎与轴线R3平行。形成胶粘材料存储部17,使得位置越靠近支撑体15的外周侧,深度越浅。即,随着靠近支撑体15的外周侧,底面17b靠近延长的支撑面15c。特别地,在图9中,当假设在侧面17a处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深度为D10,且在与平台部19的分界线处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深度为D11时,使得D10>D11。平台部19是几乎与轴线R3垂直的表面。形成逃逸部18,使其从延长的支撑面15c凹陷。此外,可以任意确定逃逸部18的横截面形状。
将参考图10A至图10C来说明胶粘材料存储部17和逃逸部18的操作。图10A至图10C是支撑体15和副反射器16的截面图,该截面图表示将副反射器16连接到支撑体15的步骤。图10A是当副反射器 16面对支撑体15时的截面图,且图10B是当副反射面16a接触胶粘材料21时的截面图,并且图10C是当副反射器16的副反射面16a接触支撑面15a时的截面图。
如图10A所示,在连接副反射器16时,将胶粘材料21涂布于胶粘材料存储部17。在这种场合下,涂布胶粘材料21,使得胶粘材料21的顶点从延长的支撑面15c向副反射器16侧突起,并且该胶粘材料21不与侧面17a接触。
当将副反射器16从这种状态向支撑体15侧移动时,如图10B所示,副反射面16a接触胶粘材料21。
由于通常难以将必要量的胶粘材料21涂布于连接的表面,故涂布的是超过必要量的胶粘材料21。因此,胶粘材料21通过副反射面16a扩展。扩展的胶粘材料21向轴线R3侧以及支撑体15的外周侧流动。由于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深度在从侧面17a侧向外周侧的方向上变浅,故胶粘材料21首先向轴线R3侧流动。然而,由于侧面17a设置在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轴线R3侧中,故胶粘材料21被该侧面17a阻挡。
换句话说,由于没有任何东西在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外周侧阻挡胶粘材料21,故该胶粘材料21甚至流向平台部19。当胶粘材料21流动时,由于该胶粘材料17将空隙掩埋。因此,流动的胶粘材料21的量渐渐变少。而且,由于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深度从侧面17a侧向外周侧变浅,故流向外周侧的胶粘材料21变得好像其被挤压。因此,如图10C所示,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底面17b与副反射面16a之间的空间充满了胶粘材料21,从而仅剩下的胶粘材料21流入平台部19。
由于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底面17b与副反射面16a之间的空间变得填充了胶粘材料21,即使在副反射面16a和支撑面15a中存在制造误差,均匀的胶粘强度会在支撑体15和副反射器16之间起作用。
在涂布胶粘材料21的情况下,其被涂布成使得胶粘材料21从延长的支撑面15c向副反射器16侧突起,且胶粘材料21不与侧面17a接触。因此,虽然通过副反射面16a扩展的胶粘材料21被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侧面17a阻挡,但是存在微量的胶粘材料21越过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侧面17a,并流向支撑面15a侧,导致副反射器16连接在支撑面15a中的情况。
由于如上所述,流入支撑面15a的胶粘材料21是微量的,故令人忧虑的是在该支撑面15a中会出现胶粘强度的不一致性,并成为诸如副反射器16剥落的原因。
然而,由于胶粘材料存储部17包围支撑面15a,且胶粘材料存储部17的胶粘材料21表现出均匀的胶粘强度,故已流到支撑面15a侧的胶粘材料21将不会成为诸如副反射器16剥落的原因。
接下来,将说明逃逸部18的操作。设置逃逸部18是为了减少副反射面16a和支撑体15之间的接触面。在副反射器16的轴线R4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撑体15的位置限定是通过形成插入量限定部的副反射面16a和支撑面15a的接触来执行的。因此,支撑面15a没有必要为大面积的,并且该支撑面15a只要为确实与副反射面16a接触的表面或点即可。即,支撑体15的表面在副反射器16侧不需要与副反射面16a具有完全相同的形状。因此,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通过设置逃逸部18,当将副反射器16侧的支撑体15的表面处理成与副反射面16a完全相同的形状时所需要的成本降低。
同时,在上文中,已经说明副反射面可以是双曲面等形状。形成具有与副反射面相同形状的支撑面会是较大成本增加的因素。然而,如上所述,可以通过设置胶粘材料存储部和通过设置逃逸部来防止这样的成本增加。即,由于即使当副反射器为双曲面等形状时,通过涂 布从延长的支撑面向副反射器侧突起的胶粘材料,可以确定地连接副反射器,且支撑面仅与副反射面的一部分接触,故不需要将支撑面处理为双曲面。因此,通过设置胶粘材料存储部及通过设置逃逸部,可以抑制产品的成本。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同时,将通过使用相同标识来适当地省略对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说明。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调节副反射器相对于支撑体的位置,调节副反射器的位置使得将接合部嵌合在被接合部中。相反地,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设置起到自动校准功能的锥形部以便能够执行自动调节。
图11A至图11C使其中设置了锥形部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器20E和副反射器16E的截面图。图11A是装配有这种接合部16b的副反射器16E的截面图,图11B是将副反射器16E连接到支撑体14E而为了制造反射器20E时的截面图,且图11C是图11B中区域A的局部尽量放大的截面图。
如图11A至图11C所示,设置在副反射器16E中的接合部16b在端面16c侧的的拐角处形成锥形部16f。同时,该锥形部还包括去角角隅。
通过这样使接合部16b在末端面16c侧的拐角处形成锥形部16f,当向支撑体14E侧移动副反射器16E时,自动调节副反射器16E的轴线R4与支撑体14E的轴线R3之间的位置位移。
即,在轴线R4与轴线R3之间存在位置位移的状态下,向支撑体14E侧移动副反射器16E时,如图11B和图11C所示的锥形部16f接触被接合部15b的边缘14f。
然而,在锥形部16f接触被接合部15b的边缘14f的状态下,当副反射器16E进一步向支撑体14E侧移动时,锥形部16f在边缘14f的引导下移动,且接合部16b将会嵌合到被接合部15b中。因此,可以自动地使副反射器16E的轴线R4与支撑体14E的轴线R3相同。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同时,通过使用相同标识将适当地省略对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说明。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锥形部被添加到图6所示的反射器中,该锥形部能够自动调节副反射器相对于支撑体的位置。
将参考图12A和图12B来说明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器20F。图12A是当副反射器16F与支撑体14F相对时,副反射器16F和支撑体14F的截面图,且图12B是当将副反射器16F连接到支撑体14F时的截面图。
如图12A所示,在副反射器16F的接合圆柱体22a在轴线R4侧的拐角处形成锥形部16g,且在支撑体14F的支撑面14a在外周部的拐角处形成锥形部14g。
因此,当向支撑体14F侧移动副反射器16F时,即使如图12B所示副反射器16F的轴线R4与支撑体14F的轴线R3产生位置位移且副反射器16F的锥形部16g接触到支撑体14F的锥形部14g,由于锥形部16g沿着与其匹配的锥形部14g移动,故将能够自动调节副反射器16F的轴线R4与支撑体14F的轴线R3之间的位置位移。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同时,通过使用相同标识将适当地省略对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说明。在第七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图7所示的反射器上设置锥形部,该锥形部能够自动调节副反射器相对于支撑体的位置。
将参考图13A和图13B来说明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器20G。图13A是当使副反射器16G与支撑体14G相对时,副反射器16G和支撑体14G的截面图,且图13B是当将副反射器16G连接到支撑体14G时的截面图。
如图13A所示,在支撑体14G的接合圆柱体22b在轴线R3侧的拐角处设置锥形部14h。因此,如图13B所示,当向支撑体14G侧移动副反射器16G时,即使被接合部23b接触锥形部14h,由于被接合部23b在锥形部14h的引导下移动,故将会自动调节副反射器16G的轴线R4与支撑体14G的轴线R3之间的位置位移。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八示例性实施例。同时,通过使用相同标识将适当地省略对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说明。在上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被接合部为圆柱穴。在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被接合部中,在该圆柱穴中添加胶粘材料下落槽。
图14A为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体14H的部分俯视图,且图14B为沿着图14A中A-A线截取的箭视横截面图。如图14A和图14B所示,支撑体14H包括与轴线R3同轴形成的被接合部14b,和沿着该被接合部14b的纵向形成的多个胶粘材料下落槽部14k。胶粘材料下落槽部14k与被接合部14b相通。
将参考图15至图17来说明当将副反射器16H连接到具有胶粘材料下落槽部14k的支撑体14H上时,胶粘材料21的反应。图15是图5A至图5C所示的副反射器116和支撑体114的截面图。图16是图4所示的反射器20A中的副反射器16和支撑体14的截面图。图17是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副反射器16H和支撑体14H的截面图。
为确切地将副反射器与支撑体连接,将超过连接所需量的胶粘材 料涂布于支撑面。因此,当副反射器黏着在支撑体上时,多余的胶粘材料从支撑体的外周流向外面。
在图15所示的不具有被接合部的反射器的情况下,副反射面116a已经接触的胶粘材料110先从支撑体114的外周部流向外面,并且也流向还没被接触的区域。在图15中,用流径Y1表示流向外周部的胶粘材料110的流径,且用流径Y2表示流向还没被接触的区域的胶粘材料110的流径。
通常,胶粘材料110通常为粘性流体,因而大的流动阻力影响沿着作为长流径的流径Y2流动的胶粘材料21。当向支撑体114侧按压副反射器116时,该流动阻力变成阻力。因此,大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副反射器116上,且确定副反射面116a是否已经与支撑面114a接触变得困难。
在另一个方面,如图16所示,当反射器20A具有接合部16b和被接合部14b时,由于通过将接合部16b嵌合到被接合部14b中,副反射器16的轴线R4与支撑体14的轴线R3一致,故胶粘材料13大致等量地从支撑体14的轴线R3侧流向外周。在图16中,用流径Y3表示该胶粘材料13的流动。从而,由于可以使胶粘材料13的流径的长度缩短,故来自胶粘材料13的作用于副反射器16的反作用力可以变小。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胶粘材料13必须从支撑体14的外周部大致等量地连续流动,在轴线R3侧的过剩的胶粘材料13不能容易地从支撑体14的外周部流向外面。
因此,在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器20H中,在被接合部14b的内壁(侧表面)中设置在轴向延伸的多个胶粘材料下落槽部14k,且将胶粘材料13的流动分为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为胶粘材料13流向轴线R3侧的方向和胶粘材料13流向外周侧的方向。
如图17所示,已经流向轴线R3侧的胶粘材料13从胶粘材料下降槽部14k落在被接合部14b中。已经流向外周侧的胶粘材料13流向外面。在图17中,用流径Y4来表示流入胶粘材料下落槽部14k的胶粘材料13,且用流径Y5来表示流向外周侧的胶粘材料13。
从而,由于通过将胶粘材料13的流动分为两个方向,过剩的胶粘材料13迅速地从被连接的表面流出而未伴有大的流动阻力,故能够容易地识别出副反射面16a已经接触支撑面14a。因此,用于将副反射器16H连接到支撑体14H的连接工作变得简单。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第一至第八示例性实施例,在权利要求说明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更改是可以的。例如,用于将来自抛物面天线的主反射器的反射无线电波反射到导波管中的反射器不限于一个,且该发射器可以起到第一辐射器的功能。即,反射器可以将由导波管辐射的无线电波反射到主反射器。接合部不限于圆柱体,其可以是棱柱体。接合部只需要是突出体,且被接合部只需要是接收突出体的接收穴。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构成和细节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各种更改。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9年5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9-123693的优先权,在此其公开被完全引用。

Claims (17)

1.一种反射器,该反射器包括:
反射体,该反射体反射无线电波;
接合部,该接合部形成在所述反射体中;
支撑体,该支撑体支撑所述反射体;
被接合部,该被接合部形成在所述支撑体中,并与所述接合部接合;和
插入量限定部,当所述接合部接合到所述被接合部时,该插入量限定部限定插入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所述接合部是与所述反射体的轴线同轴形成的突出体,并且
所述被接合部是与所述支撑体的轴线同轴形成的接收孔,用于接收所述突起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所述插入量限定部是当已经将所述接合部插入到所述被接合部时,所述反射体与所述支撑体彼此接触处的所述反射体的表面和所述支撑体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将所述接合部的长度尺寸设置为比所述被接合部的深度尺寸小预定的量的尺寸,且当已经将所述接合部插入到所述被接合部时,通过所述反射体的表面与所述支撑体的表面彼此接触,而不是通过所述接合部的端面与所述被接合部的底面彼此接触,来限定所述接合部的插入量。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器,还包括:
多个胶粘材料下落槽部,该胶粘材料下落槽部形成在所述被接合部的侧面中。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反射器,还包括:
锥形部,该锥形部设置在所述接合部的端面的拐角处。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器,还包括:
用于存储胶粘材料的胶粘材料存储部,该胶粘材料存储部形成在所述反射体所接触的所述支撑体的表面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所述胶粘材料存储部环绕所述支撑体的轴线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随着远离所述支撑体的轴线,所述胶粘材料存储部的深度变浅。
10.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器,还包括:
逃逸部,当将所述接合部插入到所述被接合部时,该逃逸部使所述支撑体不与所述反射体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所述接合部是在所述反射体或所述支撑体的外周部中形成的圆柱形接合圆柱体,且所述被接合部是所述支撑体或所述反射体的外周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射器,还包括:
锥形部,该锥形部形成在所述被接合部的外周部的拐角中。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反射器,还包括:
锥形部,该锥形部形成在所述接合部的端部的内拐角中。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器,还包括:
锥形部,该锥形部形成在支撑体的嵌合所述接合部的所述被接合部中。
15.如权利要求1至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所述接合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被反射的无线电波波长的1/4。
16.如权利要求1至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器,其中:
所述被接合部的内径小于或等于被反射的无线电波波长的1/4。
17.一种抛物面天线,该抛物面天线包括:
主反射器,该主反射器用于反射无线电波;
根据权利要求1-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器;和
导波管,其中
从所述主反射器反射的无线电波进一步被所述反射器反射,且所述无线电波被导入到所述导波管内。
CN201080021085.1A 2009-05-22 2010-05-21 反射器和使用该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0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23693 2009-05-22
JP2009123693 2009-05-22
PCT/JP2010/059051 WO2010134647A1 (ja) 2009-05-22 2010-05-21 反射体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ラボラアンテ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0834A true CN102460834A (zh) 2012-05-16
CN102460834B CN102460834B (zh) 2014-10-22

Family

ID=4312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108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0834B (zh) 2009-05-22 2010-05-21 反射器和使用该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56793A1 (zh)
JP (1) JPWO2010134647A1 (zh)
CN (1) CN102460834B (zh)
WO (1) WO20101346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3476B2 (ja) * 2010-09-29 2015-07-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JP6352104B2 (ja) * 2014-08-08 2018-07-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2508A (en) * 1980-03-03 1981-09-26 Nec Corp Primary radiator of subreflector antenna
JPH10306862A (ja) * 1997-05-01 1998-11-17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CN1201274A (zh) * 1997-02-14 1998-12-09 安德鲁公司 双反射器微波天线
US5973652A (en) * 1997-05-22 1999-10-26 Endgate Corporation Reflector antenna with improved return loss
US6020859A (en) * 1996-09-26 2000-02-01 Kildal; Per-Simon Reflector antenna with a self-supported feed
CN1434586A (zh) * 1995-05-29 2003-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螺旋型初级发射器和配备它的变换器
JP2003283239A (ja) * 2002-03-20 2003-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ンテナ装置
US20050062663A1 (en) * 2003-09-18 2005-03-24 Andrew Corporation Tuned perturbation cone feed for reflector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2019Y2 (zh) * 1985-06-18 1991-11-11
JPS61289704A (ja) * 1985-06-18 1986-12-19 Nec Corp アンテナ副反射鏡の位置決め方法
JPH066580Y2 (ja) * 1987-07-14 1994-02-1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装置
JPH0632571U (ja) * 1992-10-07 1994-04-28 株式会社ノダ 造作材
US5426443A (en) * 1994-01-18 1995-06-20 Jenness, Jr.; James R. Dielectric-supported reflector system
JP3316795B2 (ja) * 1997-05-06 2002-08-19 ヤマウチ株式会社 同軸円筒型トルクリミッタ
ATE325441T1 (de) * 2000-12-27 2006-06-15 Marconi Comm Gmbh Antenne mit cassegrain-zuführung
JP2006270850A (ja) * 2005-03-25 2006-10-05 Tdk Corp アンテナ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無線装置
US7675145B2 (en) * 2006-03-28 2010-03-09 Cree Hong Kong Limite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in mounting electronic element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2508A (en) * 1980-03-03 1981-09-26 Nec Corp Primary radiator of subreflector antenna
CN1434586A (zh) * 1995-05-29 2003-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螺旋型初级发射器和配备它的变换器
US6020859A (en) * 1996-09-26 2000-02-01 Kildal; Per-Simon Reflector antenna with a self-supported feed
CN1201274A (zh) * 1997-02-14 1998-12-09 安德鲁公司 双反射器微波天线
JPH10306862A (ja) * 1997-05-01 1998-11-17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US5973652A (en) * 1997-05-22 1999-10-26 Endgate Corporation Reflector antenna with improved return loss
JP2003283239A (ja) * 2002-03-20 2003-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ンテナ装置
US20050062663A1 (en) * 2003-09-18 2005-03-24 Andrew Corporation Tuned perturbation cone feed for reflector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56793A1 (en) 2012-03-08
CN102460834B (zh) 2014-10-22
JPWO2010134647A1 (ja) 2012-11-12
WO2010134647A1 (ja) 201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2893B2 (en) Polarizer rotating device for multi polarized satellite signal and satellite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6919855B2 (en) Tuned perturbation cone feed for reflector antenna
US7042407B2 (en) Dual radius twist lock radome and reflector antenna for radome
CN101677147A (zh) 用于料位雷达天线系统的模块设计
CN102460834B (zh) 反射器和使用该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
US6937201B2 (en) Multi-band coaxial ring-focus antenna with co-located subreflectors
JP4862530B2 (ja) 導波管
KR100356653B1 (ko) 멀티 1차 방사기, 다운 컨버터 및 멀티 빔 안테나
EP0647976A2 (en) Plane array antenna for receiving satellite broadcasting
JP4084299B2 (ja) フィードホーン、電波受信用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アンテナ
CN204538180U (zh) 一种V-Band抛物面式平板天线
US11108149B2 (en) Radome, reflector, and feed assemblies for microwave antennas
CN112018522B (zh) 天线和馈源组件
US8766863B2 (en) Antenna simply manufactured according to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US9196967B2 (en) Beamwidth adjustment device
CN210074129U (zh) 多波束偏置馈源反射面天线
KR20080059961A (ko) 위성통신 지구국 안테나의 조정이 용이한 조립형 반사판
CN1922765B (zh) 无线电波透镜天线装置
JP4584727B2 (ja) マルチビームフィードホーン、周波数変換器及びマルチビームアンテナ
JP4829840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7104461A (ja) マルチビームフィードホーン
CN102956939A (zh) 双频导波管
CN202172401U (zh) 双频卫星信号接收装置
CN102983389A (zh) 一种天线单元
JP4989736B2 (ja) 無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ukushima

Patentee after: NEC PLATFORM K.K.

Address before: Fukushima

Patentee before: Nec Anten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