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6905A - 液流电池单元、电堆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流电池单元、电堆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6905A
CN102456905A CN201010527584XA CN201010527584A CN102456905A CN 102456905 A CN102456905 A CN 102456905A CN 201010527584X A CN201010527584X A CN 201010527584XA CN 201010527584 A CN201010527584 A CN 201010527584A CN 102456905 A CN102456905 A CN 102456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frame
unit
porous electrode
batter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75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红
汪国庆
王文韬
张祺
马春印
文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275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569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56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6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一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且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上设有环形的突起边缘;离子交换膜,所述离子交换膜固定在所述突起边缘内;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在所述离子交换膜的两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内;以及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二侧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接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多个这种液流电池单元的电池堆、以及液流电池单元和电池堆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液流电池单元、电堆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流电池,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单元、由这种液流电池单元组成的电堆、以及液流电池单元和电堆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的加剧,作为一种储能装置,液流电池由于其寿命长、可靠性高、运行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已研发了全钒液流电池,其不会发生正负极电解液交叉污染的现象,而且钒离子更适合大电流快速充放电。进一步地,全钒液流电池可实现完全密封,对环境的影响小。
在全钒液流电池中,单个电池单元的标准开路电压为1.259V,为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一般将一定数量的单个电池单元串联组成电池堆。全钒液流电池一般包括端板、集流板、双极板、离子交换膜、电极材料、电极框、密封材料等。在组装传统的电堆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板框压力机式的组装方法,即将离子交换膜、多孔电极(例如碳毡)、双极板一一放到电极框中,电极框层层对齐,电极框之间用密封条或者密封垫密封,用压力机压紧,再用螺栓结构将整个电池堆紧固在一起。这种组装方法中,由于电极框的加工精度差,压紧时压力不均匀,密封条移位,或者离子交换膜上有皱褶等,可能导致密封效果不好,容易有电解液漏出或者使空气进入电池堆,进而使电池堆的性能下降甚至被迫中止运行。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157588.0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一体化装置,包括依次相接的负极液流框、负极、质子交换膜、正极、正极液流框,质子交换膜与液流框之间通过耐酸粘接剂粘接,正极与质子交换膜之间和负极与质子交换膜之间通过导电胶粘结在一起。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10013077.7公开了一种液流储能电池的电极框,在一个电池单元中设置4个电极框,二个电极框的框体相互扣合,电解液流道被扣合在框体的边缘内,形成内置结构的电解液出入流道。所述框体扣合面间通过密封材料组装在一起。以上两种公开技术均存在前述密封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解液泄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流电池单元、电堆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加热焊接的方式把电极框焊接在一起,使得电解液不会泄漏到电极框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流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一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且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上设有环形的突起边缘;离子交换膜,所述离子交换膜固定在所述突起边缘内;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在所述离子交换膜的两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内;以及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二侧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接触。
在上述液流电池单元中,所述离子交换膜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突起边缘内。
在上述液流电池单元中,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都分别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电池框的通孔和第二电池框的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一侧都设有分别与相应的通孔连通的多个凹槽,以使流体通过所述通孔和凹槽流到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中。
在上述液流电池单元中,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由可热熔的材料制成。
在上述液流电池单元中,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由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材料制成。
在上述液流电池单元中,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由聚丙烯腈基材料或者粘胶基材料制成。
在上述液流电池单元中,在所述第二电池框的与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突起边缘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
在上述液流电池单元中,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结合。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堆,包括多个上面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其中,在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中,其中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池框或第二电池框的第二侧与另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池框或第一电池框的第二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且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共享一个第一电极板或一个第二电极板,由此使多个所述液流电池单元依次电串联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更进一步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制作液流电池单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形状形成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将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结合到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上;将所述第一多孔电极、所述第电极板、第二多孔电极和第二电极板分别结合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将离子交换膜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池框的所述突起边缘内;以及将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一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在上述制作液流电池单元的方法中,采用加热金属框加热第一电池框的突起边缘,将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一侧结合在一起
在上述制作液流电池单元的方法中,所述离子交换膜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池框的所述突起边缘内。
在上述制作液流电池单元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热压到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上。
一种制作电池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中,将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池框或第二电池框的第二侧与另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池框或第一电池框的第二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使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共享一个第一电极板或一个第二电极板,由此使多个所述液流电池单元依次电串联在一起。
在上述制作电池堆的方法中,在加热粘合的方式中,采用加热金属框加热第一电池框的突起边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堆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电池堆中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池框的一个侧面的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堆的外观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发明,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发明,同时获得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见图1和4,其中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堆的示意图,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堆的外管侧视图。本发明的电池堆100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液流电池单元101、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液流电池单元上的引出电极102、封装在最外侧的两个液流电池单元之外的端盖103、以及例如螺栓之类的连接装置104,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个端盖103,从而将整个电池堆100组装在一起。
参见图2和3,其中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电池堆100中一个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池框1的一个侧面的平面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流电池单元101,包括: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所述第一电池框1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2的第一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且所述第一电池框1的第一侧上设有环形的突起边缘3;离子交换膜4,所述离子交换膜4固定在第一电池框1的突起边缘3内;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所述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在离子交换膜4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内;以及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所述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分别在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的第二侧设置在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内,并分别与第一多孔电极7和第二多孔电极8接触。一般而言,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并且对称地设置在离子交换膜4的两侧。第一电池框1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2的第一侧相接触,并且第一电池框1的第一侧具有突起边缘3,突起边缘3的高度大致等于离子交换膜4的厚度,从而将离子交换膜4容纳在突起边缘3内。进一步地,在第二电池框2的第一侧的与突起边缘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的凹槽,该环形凹槽有助于第一电池框1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2的第一侧之间的密封接合。在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电池框2的第一侧也可以设有突起边缘,而且第一电极框1和第二电极框2上的突起边缘的高度之和大致等于离子交换膜4的厚度。在第一电极框1和第二电极框2的第二侧都设有台阶9,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分别设置在台阶9上,而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极框1和第二电极框2中的中空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由能够热熔的材料制成,例如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或者聚丙烯(PP)之类制成,这些材料能够抵抗电解液的腐蚀,并可以使第一电池框1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2的第一侧通过加热粘合(热焊接)的方式彼此结合,从而加强了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之间的密封性。
在本发明的种实施例中,离子交换膜4可以是例如Nafion 117膜或者磺化聚醚砜膜,并且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突起边缘内。这样,离子交换膜4和第一电极框1构成一体化的结构,在组装液流电池单元101时,离子交换膜4和第一电极框1的相对位置就不会改变,从而改善了液流电池单元101的密封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3,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都分别设有多个通孔10,第一电池框1的通孔10和第二电池框2的通孔10分别连通,而且第一电池框1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2的第一侧(即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面对离子交换膜的一侧)都设有分别与相应的通孔连通的多个环形凹槽11,以使流体(电解液)通过由通孔10和凹槽11形成的电解液流动通道流到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中。
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由例如聚丙烯腈基材料或者粘胶基材料制成,使得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与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分别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电极。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例中,第多孔电极5与第一电极板7、以及第二多孔电极6与第二电极板8也可以不形成为一体,并且可以分别分开地安装到第一电池框或者第二电池框中。
参见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堆100,包括多个上面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101,在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中,其中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池框或第二电池框的第二侧与另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池框或第一电池框的第二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且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共享一个第一电极板或一个第二电极板,由此使多个所述液流电池单元依次电串联在一起。具体而言,在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101和101’中,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一电池框1的第二侧与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二电池框2’的第二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另一方面,在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101和101”中,其中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二电池框2的第二侧与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一电池框1”的第二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这样,在多个液流电池单元中,各个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交替设置,并且第一和第二电极板都可以用作双极板,从而实现相邻两个液流电池单元之间的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种制作液流电池单元100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的形状形成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将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分别结合到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上;将第一多孔电极5、第一电极板7、第二多孔电极6和第二电极板8分别结合第一电池框1和第二电池框2;将离子交换膜4固定在第一电池框1的所述突起边缘3内;以及将第一电池框1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2的第一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离子交换膜4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固定在第一电池框1的突起边缘3内。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分别热压到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上。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堆的方法,用于将多个液流电池单元依次电串联在一起,包括如下步骤:将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一电池框1的第二侧与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二电池框2’的第二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将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二电池框2的第二侧与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一电池框1”的第二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从而使各个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交替地设置在一起。
下面详细描述制作本发明的液流电池单元101和电池堆100的方法的几种实例。
第一种实例
在此实例中,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注塑成型厚度大约为5mm-10mm的第一电极框1和第二电极框2。第一电极框1和第二电极框2的与离子交换膜4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深度大约为2.8mm、宽度大约为2mm的凹槽11作为用于电解液流动的流体通道。在第一电极框1上形成宽度大约为4mm、高度大约为1mm的突起边缘3。
离子交换膜4采用Nafion 117膜。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采用聚丙烯腈基碳毡,并且其面积大约为240cm2、厚度大约为5mm。采用PE(聚乙烯)导电塑料板制成厚度大约为1mm的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
首先,将按照第一和第二电极框中间的中空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形成第一和第二多孔电极;把已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放在第一和第二电极板上,在温度大约为80℃、压力大约为4t/m2的条件下保持30分钟,得到多孔电极和电极板一体化的电极结构;将该一体化的电极结构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电极框对齐,并将第一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框的中间的中空部分;然后,按照第一电极框1的大小和形状分割没有经过处理且没有沾湿的离子交换膜;把已分割的离子交换膜4放在第一电极框1的突起边缘3内,使离子交换膜4上的流液孔和第一电极框1上的通孔10对齐,并使电极结构中的第一多孔电极与离子交换膜4接触;之后,将第一电极框1的突起边缘3用加热金属框加热到大约200℃,将已加热的第一电极框1与第二电极框2对齐,并在压力大约为1t/m2的条件下保持压紧10min;冷却后形成本发明的液流电池单元101。
在形成多个液流电池单元之后,利用加热金属框,将第一个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一电池框1的第二侧与第二个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二电池框2’的第二侧中的至少一侧加热到大约200℃,并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使之彼此结合;同样地,利用加热金属框,将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二电池框2的第二侧与第三个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第一电池框1”的第二侧加热到大约200℃,并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使之彼此结合,从而将3个液流电池单元101、101’和101”结合在一起,之后再以同样的方式,结合第四和第五液流电池单元。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个钒电池的电池堆100电池堆100包括5个液流电池单元101。并且,最外侧的两个液流电池单元的两端用端板103封装,并用例如螺栓之类的连接装置104紧固。在这种电池堆100的电解液中,钒离子含量大约为1.5mol/L,支持电解液为大约2mol/L的硫酸。电解液用泵打入电池堆100中,泵的流量大约为60L/h。
包括5个液流电池单元101的电池堆100的运行数据如下表所示:
  循环次数   库仑效率%   能量效率%   电压效率%   放电容量Ah
  10   87.8   58.93   67.12   6.88
  20   90.9   61.00   67.11   6.41
  30   92.7   62.01   66.89   6.42
  40   94.2   63.00   66.88   6.22
  50   94.5   63.02   66.69   6.21
第二种实例
在此实例中,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注塑成型厚度大约为5mm-10mm的第一电极框1和第二电极框2。第一电极框1和第二电极框2的与离子交换膜4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深度大约为2.8mm、宽度大约为2mm的凹槽11作为用于电解液流动的流体通道。在第一电极框1上形成宽度大约为5mm、高度大约为1mm的突起边缘3。
离子交换膜4采用磺化聚醚砜膜。第一多孔电极5和第二多孔电极6采用粘胶基碳毡,并且其面积大约为240cm2、厚度大约为5mm。采用石墨板制成厚度大约为5mm的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
首先,将按照第一和第二电极框中间的中空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形成第一和第二多孔电极;把已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放在第一和第二电极框的中间的中空部分内;把石墨板形成的第一电极板7和第二电极板8方板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框的台阶9上;然后,按照第一电极框1的大小和形状分割没有经过处理且没有沾湿的离子交换膜;把已分割的离子交换膜4放在第一电极框1的突起边缘3内,使离子交换膜4上的流液孔和第一电极框1上的通孔10对齐,并使第一电极框1中的第一多孔电极5与离子交换膜4接触;之后,将第一电极框1的突起边缘3用加热金属框加热到大约200℃,将已加热的第一电极框1与第二电极框2对齐,并在压力大约为1.5t/m2的条件下保持压紧10min;冷却后形成本发明的液流电池单元101。
在安装上述方法形成多个液流电池单元101之后,选择30个液流电池单元采用如第一实例中上述的方法依次结合在一起,之后,在最外侧的两个液流电池单元的两端用端板103封装,并用例如螺栓之类的连接装置104紧固,从而形成本发明的钒电池的电池堆100。
第三种实例
在此实例中,电极框、离子交换膜、多孔电极和电极板的形状和材料与第实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首先,形成第和第二多孔电极;把已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放在第一和第二电极板上,在温度大约为90℃、压力大约为2t/m2的条件下保持20分钟,得到多孔电极和电极板一体化的电极结构;将该一体化的电极结构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电极框对齐,并将多孔电极放置在电极框中;然后,按照第一电极框1的大小和形状分割没有经过处理且没有沾湿的离子交换膜;把已分割的离子交换膜4放在第一电极框1的突起边缘3内,使离子交换膜4上的流液孔和第一电极框1上的通孔10对齐,并使电极结构中的第一多孔电极与离子交换膜4接触;之后,将第一电极框1的突起边缘3用加热金属框加热到大约220℃,将已加热的第一电极框1与第二电极框2对齐,并在压力大约为1t/m2的条件下保持压紧15min;冷却后形成本发明的液流电池单元101。在安装上述方法形成多个液流电池单元101之后,选择20个这种液流电池单元形成本发明的钒电池的电池堆100。
根据本发明的液流电池单元和电池堆中,离子交换膜和第一电极框热压在一起,构成一体化的结构。在组装电池堆时,离子交换膜和电极框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改善了电池堆的密封性能。由于各个电极框都通过加热粘合或者热焊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体的电极框不容易发生变形,给离子交换膜提供了良好保护;进一步的,在离子交换膜和多孔电极的性能降低后,热压在一起的电极框可轻松打开,稍加处理即可再次利用,节约了成本。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发明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液流电池单元,包括:
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一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且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上设有环形的突起边缘;
离子交换膜,所述离子交换膜固定在所述突起边缘内;
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在所述离子交换膜的两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内;以及
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二侧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离子交换膜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突起边缘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都分别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电池框的通孔和第二电池框的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一侧都设有分别与相应的通孔连通的多个凹槽,以使流体通过所述通孔和凹槽流到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由可热熔的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由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由聚丙烯腈基材料或者粘胶基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二电池框的与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突起边缘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结合。
9.一种电池堆,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
其中,在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中,其中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池框或第二电池框的第二侧与另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池框或第一电池框的第二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且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共享一个第一电极板或一个第二电极板,由此使多个所述液流电池单元依次电串联在一起。
10.一种制作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流电池单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形状形成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
将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结合到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上;
将所述第一多孔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板、第二多孔电极和第二电极板分别结合所述第一电池框和第二电池框;
将离子交换膜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池框的所述突起边缘内;以及
将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一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液流电池单元的方法,其中,采用加热金属框加热第一电池框的突起边缘,将所述第一电池框的第一侧和第二电池框的第一侧结合在一起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液流电池单元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子交换膜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池框的所述突起边缘内。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液流电池单元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孔电极和第二多孔电极分别热压到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上。
14.一种制作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中,将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池框或第二电池框的第二侧与另一个液流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池框或第一电池框的第二侧通过加热粘合的方式彼此结合,并使两个相邻的液流电池单元共享一个第一电极板或一个第二电极板,由此使多个所述液流电池单元依次电串联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4上述的制作电池堆的方法,其中,在加热粘合的方式中,采用加热金属框加热第一电池框的突起边缘。
CN201010527584XA 2010-10-27 2010-10-27 液流电池单元、电堆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24569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7584XA CN102456905A (zh) 2010-10-27 2010-10-27 液流电池单元、电堆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7584XA CN102456905A (zh) 2010-10-27 2010-10-27 液流电池单元、电堆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6905A true CN102456905A (zh) 2012-05-16

Family

ID=46039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7584XA Pending CN102456905A (zh) 2010-10-27 2010-10-27 液流电池单元、电堆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5690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0538A (zh) * 2014-01-24 2015-07-29 云廷志 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一体化制造方法
CN109830706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电极框结构及用其组装的锌溴液流电池
CN112159634A (zh) * 2020-09-16 2021-01-01 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碳粉导电胶、利用碳粉导电胶制备的液流电池电极及电堆
CN112928320A (zh) * 2019-12-06 2021-06-0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液流电池
CN115020720A (zh) * 2022-07-07 2022-09-06 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20122478B4 (de) 2020-08-27 2023-07-20 FB-TEST-DEV GmbH Zellstapel mit einer Zel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Zellstapels
CN118553975A (zh) * 2024-07-30 2024-08-27 天津泰然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盘管-散热一体的液流电池电堆进出液管结构
CN118553975B (zh) * 2024-07-30 2024-09-24 天津泰然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盘管-散热一体的液流电池电堆进出液管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39771A (ja) * 1988-03-17 1989-09-25 Toray Ind Inc セル構造体
JP2001155758A (ja) * 1999-11-25 2001-06-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2次電池のセルスタック
CN101009376A (zh) * 2006-01-25 2007-08-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池用一体化电极双极板及其制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39771A (ja) * 1988-03-17 1989-09-25 Toray Ind Inc セル構造体
JP2001155758A (ja) * 1999-11-25 2001-06-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2次電池のセルスタック
CN101009376A (zh) * 2006-01-25 2007-08-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池用一体化电极双极板及其制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0538A (zh) * 2014-01-24 2015-07-29 云廷志 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一体化制造方法
CN109830706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电极框结构及用其组装的锌溴液流电池
CN112928320A (zh) * 2019-12-06 2021-06-0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液流电池
DE102020122478B4 (de) 2020-08-27 2023-07-20 FB-TEST-DEV GmbH Zellstapel mit einer Zel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Zellstapels
CN112159634A (zh) * 2020-09-16 2021-01-01 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碳粉导电胶、利用碳粉导电胶制备的液流电池电极及电堆
CN115020720A (zh) * 2022-07-07 2022-09-06 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0720B (zh) * 2022-07-07 2024-05-28 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8553975A (zh) * 2024-07-30 2024-08-27 天津泰然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盘管-散热一体的液流电池电堆进出液管结构
CN118553975B (zh) * 2024-07-30 2024-09-24 天津泰然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盘管-散热一体的液流电池电堆进出液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7959B (zh) 一种电极框及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堆
CN102456905A (zh) 液流电池单元、电堆及其制作方法
JP4321667B2 (ja) 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および燃料電池
CN102569833A (zh) 液流电池双极板
CN105355941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
KR101402948B1 (ko) 레독스 흐름전지
AU2016432004B2 (en) Redox flow battery
CN106876765B (zh)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
CN107845825B (zh) 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端板与端电池间的密封件及电堆
KR101586455B1 (ko) 레독스 흐름 전지용 전극 집전체, 레독스 흐름 전지용 전극 집전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레독스 흐름 전지
KR101176559B1 (ko) 레독스 흐름전지용 전해액 유동장치 제조방법
TWI536651B (zh) 電池模組
CN115483424A (zh) 一种电堆及电堆系统
CN111653812B (zh) 一种可模块化的新型钒电池电堆
CN115207429A (zh) 一种复合边框燃料电池一体化封装的单电池短堆
CN113889643B (zh) 全钒液流电池用一体化电池结构的制备与电池结构和应用
TWI524585B (zh) 電化學液流電池單元組件及其雙極板
CN114520345B (zh) 一种一体化带双极板的电极框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611863A (zh)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中防止双极板腐蚀的结构
CN206574804U (zh) 一种基于静电吸附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CN105047945A (zh) 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电极组件、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电池堆
KR102130874B1 (ko) 전극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레독스 흐름 전지
CN117096370B (zh) 一种新型液流电池端电极及其装配的液流电池
CN113823806B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一体化电极框结构和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93360B (zh) 一种锌溴单液流电堆和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