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9887B - 用于制造电机的尤其是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电机的尤其是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9887B
CN102449887B CN201080023272.3A CN201080023272A CN102449887B CN 102449887 B CN102449887 B CN 102449887B CN 201080023272 A CN201080023272 A CN 201080023272A CN 102449887 B CN102449887 B CN 102449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groove
winding
stator
phas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32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9887A (zh
Inventor
G·沃尔夫
E·劳
A·米勒
K·罗特林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449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9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9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9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02K15/0442Loop windings
    • H02K15/045Form wound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5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 H02K15/066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inserte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axis of the slots or inter-pola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电机(10)尤其是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18)的方法,其中,所述定子绕组(18)具有至少n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并且一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具有多个直接相继地缠绕的、带有线圈边(88)和线圈边连接件(91)的线圈(82),其中,利用成形工具(100)将所述线圈(82)分成第一线圈(82.1)和第二线圈(82.2),在所述成形工具中存在适合容纳所述线圈(82)的槽(105、106;105′、106′),其中,第一线圈(82.1)设置在槽(105;105′)中,而第二线圈(82.2)设置在另外的槽(105;105′)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82.1)与所述第二线圈(82.2)之间设置有n-1个槽(105、106;105′、106′)。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电机的尤其是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电机的尤其是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DE10329572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可电磁激励的(elektromagnetischerregbaren)的铁芯的方法,在其制造中使用了确定的定子绕组相对于在那里公开和制造的定子绕组,设有:减少线圈边连接件的轴向伸出部分(Ausladung)并因此缩短定子绕组的轴向延伸部分。“轴向”的概念在这里涉及的是电机转子的转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电机的定子绕组的、带有独立权利要求特征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即,由此能够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制造连续的由线材组成的定子绕组,其轴向伸出部分或轴向长度相对短。
可以以如下方式对各种不同的电气或者电磁要求的良好适应实现,即,每个线圈都具有偶数或者奇数数量的匝。同样适用于如下情况,即,一个线圈具有偶数数量的匝,而另一个线圈具有奇数数量的匝。利用从属权利要求5的特征实现的是,线圈边连接件的轴向缩短非常迅速地消失(ausfallen),并且相应地,所述绕组的轴向长度特别短。通过将线圈的线圈边冲压在冲压模中实现了能够将定子铁芯的槽填充得特别满,并且相应地,槽填充系数(导体的铜横截面相对于槽横截面)特别高。由此改善定子铁芯或定子的冷却和空间利用率(每结构空间很高的电输出功率)。以从属权利要求7的特征可以实现的是,能够特别自由地选择槽横截面。例如可以设置:在槽的朝向径向内部敞开的端部上,线圈边总共占据一个梯形横截面,而设置在磁轭(Joch)与上述其他线圈边之间的其他线圈边被矩形地冲压。
权利要求8的特征具有如下优点,即,一方面靠近磁轭的线圈边能够被独立于槽缝侧的线圈边地冲压。在最终效果方面,这导致:所冲压的线圈边能够更简单地从冲压模中被取出。与此相反,对应该处于槽内的线圈边的一起冲压具有的优点是,这发生在相对晚的时间点上并且因此对一次性被冲压的槽的处理比较简单。权利要求9的主题的优点在于,由此可以实现单个线材区段相对于彼此的限定的位置。根据权利要求10的主题的优点是,通过这种选择的设置来产生不太复杂的绕组端部并且由此避免电机中过度的流动噪音。权利要求11的特征的优点是在制造时节约时间。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优点是,存在如下第一可选方案,即,成形工具能够已将近闭合,并且由此可以无其他分类问题(Sortierproblem)地将线圈或线圈边置入到成形工具中。权利要求12的第二可选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依次将单个相绕组置入到工具中,而在这种情况下单个绕组不会相互妨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示例性地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其中:
图1示出电机的纵剖面;
图2示出线圈的制造过程;
图3示出将线圈压平的步骤;
图4示出一体式连接在一起并且被压平的线圈的俯视图;
图5a示出在将压平的线圈交替安置之后处于前置级(Vorstufe)中的相绕组;
图5b示出相绕组的前置级的立体视图;
图6a示出成形工具中的相绕组的前置级;
图6b示出在图5a和图5b中所示的绕组如何处于成形工具100中或者其下部101或者其上部102中的立体视图;
图7示出成形工具100的俯视图,尤其是下部101的下侧110的俯视图;
图8a示意地示出所有置入成形工具中的相绕组的位置;
图8b示出置入成形工具中的相绕组的立体视图;
图8c示出根据图8b的插接方法的可选方案;
图9示出在折叠后成形工具的侧视图;
图10在示意图中示出处于定子铁芯的槽中的区域的侧视图;
图11a和11b示出两个不同的槽横截面;
图11c和11d示出用于冲压应该位于槽中的线圈边的两种不同方法;
图12a至12e示出定子铁芯中的五个相绕组的位置,其中,单个相绕组具有每个槽六根导线;
图13示出弯成圆形的定子铁芯中的、图12a的相绕组的位置;
图14a和14b示出折叠用于定子的相绕组的过程,该定子具有每个槽奇数个线圈边;
图15a至15e示出定子铁芯中五个相绕组的位置,其中,单个相绕组具有每个槽五根导线;
图16示出弯成圆形的定子铁芯中的、图15a的相绕组的位置;
图17示出相绕组120至124的其他可供选择的位置;
图18示出同一绕组端部处的不同的线圈连接件;
图19a至19c示出线圈连接件的不同实施方式;
图20示出将绕组引入至定子铁芯中的顺序;
图21a至图21c示出五个相绕组的三种不同接线方式;
图22示出示意的槽横截面;
图23示出转子和定子铁芯的示意的纵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在此在作为用于机动车的发电机或交流发电机的实施中示出的是电机10的纵剖面。此外,该电机10具有分成两部分的壳体13,所述壳体由第一轴承盖(Lagerschild)13.1和第二轴承盖13.2组成。轴承盖13.1和轴承盖13.2本身容纳所谓的定子16,所述定子一方面由基本上呈圆环形的定子铁芯17组成,并且在其朝向径向内部取向的、轴向延伸的槽中置入定子绕组18。该环形的定子16以其径向朝向内部取向的、开槽的上表面环绕转子20,所述转子被构造为爪极转子此外,转子20由两个爪极板22和23组成,在其外周上分别设置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爪极指(Klauenpolfinger)24和25。两个爪极板22和23如此设置在转子20中,即,所述爪极板22和23的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爪极指24或25在转子20的周边上彼此交替。由此,在反向磁化的爪极指24和25之间产生磁性上需要的间隙,所述间隙被称为爪极间隙(Klauenpolzwischenraum)。转子20借助于轴27和位于转子每侧上的滚动轴承28可转动地安置在各个轴承盖13.1或13.2中。
转子20总共具有两个轴向端面,在所述端面上各固定有一个风机30。该风机30基本上由板状或盘状的部分组成,风机叶片以公知的方式从所述板状或盘状的部分中伸出。该风机30用于经由轴承盖13.1和13.2中的开口40实现电机10外侧与电机10内部空间的换气。为此,所述开口40基本上设置在轴承盖13.1和13.2的轴向端部处,经由所述开口借助于风机30将冷空气吸入电机10的内部空间中。该冷空气通过风机30的旋转而朝向径向外部地加速,从而该冷空气能够穿过冷空气通流的绕组伸出部(Wicklungsüberhang)45。通过这种效应来使绕组伸出部45冷却。冷空气在穿过绕组伸出部45或者围绕该绕组伸出部45环流之后,通过穿过在此在图1中未示出的开口的朝向径向外部的路径。
位于图1右侧的是保护罩47,该保护罩保护不同的构件以免受周围环境影响。所以,该保护罩47例如遮盖所谓的滑环组件(Schleifringbaugruppe)49,所述滑环组件用于以激励电流供给激励绕组51。围绕该滑环组件49设置有冷却体53,所述冷却体在此作为正冷却体起作用。作为所谓的负冷却体起作用的是轴承盖13.2。在轴承盖13.2与冷却体53之间设置的是连接板56,所述连接板用于将设置在轴承盖13.2中的二极管负极(Minusdiode)58与在该图示中未示出的、冷却体53中的二极管正极彼此相连,并因此示出本身公知的桥式电路。
绕组制造的说明
图2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将线材76缠绕到用于缠绕的装置70上的过程。用于缠绕的装置70具有两个子模板(Teilschablone)77,所述子模板能够相反地在轴向上移动。两个子模板77具有凸部78,从而在每个子模板77上存在平的区域79。为了(通过凸部78在两个轴向方向上)限定所述平的或者较低的区域79,缠绕倾斜的线圈82。通过将子模板77从线圈82中拔出来将线圈82从装置70的取出(参见图3)。可选择地,线材76也能够直接被缠绕在未彼此错开的子模板77上,从而使得刚开始未倾斜的线圈82通过两个彼此直接相对地设置的平的或较低的区域79而形成。倾斜的线圈82只有在两个子模板77逆着线圈82的阻力彼此错开的时候才形成。在此,缠绕过程原则上可以分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方面线材76可以围绕不运动的子模板77缠绕,另一方面线材76可以围绕环绕着共同的轴线转动的子模板77缠绕。通过后一种方式,避免了线材76在缠绕时的扭曲。
在图3中示出的是,线圈82在从子模板77中被取出之后如何成形。线圈82例如具有三匝85。每匝85具有两个线圈边88,所述线圈边分开地通过带有其他标记的点标示,所述线圈边在这里在特殊的情况下指的是特殊位置上的线圈边。因此,在图3的右边部分,总共将六个线圈边标示为线圈边88.1、88.2、88.3、88.4、88.5和88.6。这种递增的次序遵循将线圈边缠绕的顺序。线圈边88.1和88.2通过线圈边连接件91.1一体式地彼此连接,线圈边88.2和88.3通过未示出的线圈边连接件91.2一体式地彼此连接,线圈边88.3和88.4通过线圈边连接件91.3一体式地彼此连接,线圈边88.4和88.5通过未示出的线圈边连接件91.4一体式地彼此连接,线圈边88.5和88.6通过线圈边连接件91.5一体式地彼此连接。
在图4a中,能够在图3的平的线圈82(等同于线圈82.1)的俯视图中识别线圈边88.1、88.2、88.3、88.4、88.5和88.6。线圈边88.1和88.2通过线圈边连接件91.1彼此连接。所以,两个线圈边88.1和88.2通过线圈边连接件91.1连接。线圈边88.2和88.3通过线圈边连接件91.2连接,线圈边88.3和88.4通过线圈边连接件91.3彼此连接,线圈边88.4和88.5通过线圈边连接件91.4彼此连接,线圈边88.5和88.6通过线圈边连接件91.5彼此连接。线圈边连接件91.5位于线圈边连接件91.3和91.1之上,线圈边连接件91.3位于线圈边连接件91.1之上。线圈边连接件91.4位于线圈边连接件91.2之上。
在线圈边88.6处一体式连接有第一线圈连接件94.1,线圈边88.1又跟着所述第一线圈连接件,并且这样继续下去(如同已经针对第一线圈82所描述的那样)。线圈82.2的结构首先与已经描述的线圈82.1的结构相同。
如图4a中所描述的状态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将在图3左边示出的线圈82压平(参见图3右边)。因此,在图3中从左边观察的右图中可以确定:线圈边连接件91.2处于线圈边连接件91.1上,从而线圈边连接件91.1与线圈边连接件91.3交叉,线圈边连接件91.3处于线圈边连接件91.2上,线圈边连接件91.3与线圈边连接件91.2以及还有线圈边连接件91.1交叉,参见图4a和图4b。
在根据图4a的例子中,每个线圈82被缠绕奇数匝85。另外,可选择地,还可以设置:每个线圈82被缠绕偶数匝85。如下所示(图14a和图14b),也能够有意义的是,线圈82被缠绕偶数匝85,而其他线圈82被缠绕奇数匝85。这只是机器的电气设计的问题。
根据图3和图4b,设置有如下方法,根据该方法,相绕组的线圈82在缠绕匝85之后以如下方式成形,使得线圈82的线圈边88至少近似地设置在一个平面内。在此,线圈82的匝85至少部分地叠置。
在图5a中示出的是,如何安置先前被压平的、一体式彼此连接的线圈82。与在图4b中示出的状态相比,线圈82.1相对于线圈连接件94.1转动90°。同样地,线圈82.2相对于线圈连接件94.1转动90°。线圈82.1和82.2的两个转动彼此相反,从而两个线圈82.1和82.2相对于彼此总共转动了180°。相对于线圈边连接件94.2,线圈边连接件94.1向上(empor)升高。线圈82.3相对于线圈连接件94.2同样转动90°,完全相同于线圈82.2相对于线圈连接件94.2一样。线圈82.2或82.3的转动彼此相反,从而也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两个线圈82.2和82.3产生的彼此转动为180度。单个线圈82.1、82.2、82.3...安置或转动的结果可以在图5a中示意性地识别。针对例如设置有总共16极的装置(相绕组的16极的实施形式)的情况,总共彼此相对地设有十六个线圈,即线圈82.1至82.16。这种安置或者转动过程用于稍后放入定子铁芯中的每个前置级或每个相绕组。如果考虑制造具有三相的定子铁芯,那么相应地要处理三个相绕组并且将三个相绕组放入或置入定子铁芯的槽中。在五个、六个或者甚至七个相的情况下,这在五个、六个或者甚至七个相的情况下的过程是类似的。
此外,设置有如下方法步骤,按照该方法步骤相绕组的两个直接相邻的线圈82.1、82.2在它们之间具有与所述两个直接相邻的线圈82.1、82.2一体式连接的线圈连接件94.1,其中,所述线圈82.1和另外的线圈82.2相对于所述线圈连接件94.1分别扭转基本上九十度角,其中,转动方向彼此相反。
在图5b中示出的是图5a中相绕组的前置级的立体图。在该图示中示出了单个线圈边88.1至88.6的位置。此外,示出了线圈边连接件94.1至94.5,以及线圈82.1的起始端95。后面的线圈88.2至88.4同样类似于图5a地示出。
在图6a中示出的是成形工具100的侧视图。成形工具100基本上分成两部分并且具有下部101和上部102。
不仅下部101而且上部102也具有基本上呈方形的外部轮廓。在下部101的一侧上和在上部102的一侧上分别装入槽。上部102的这些槽和下部101的这些槽对置,从而两种对置的槽形成共同的空间。槽不仅在上部而且在下部中以如下方式装入,即,这些槽在两个端面之间直线地延伸。上部102中的槽数量优选地相应于下部101中的槽数量,并且优选地相应于定子16的槽数量。在此,下部101示出端侧108,上部示出端侧109。在下部101中装入槽105,在上部中装入槽106。与图5a中示出的相绕组前置级相比,这些前置级如同其线圈82.1等被安置的那样置入下部101的槽105中。在此,单个线圈82.1、82.2、82.3等的间隔是这样的,即,在具有五个相绕组的定子绕组中,四个槽设置在直接并排地一体式相邻的线圈之间。如果涉及的是具有三个相绕组的定子绕组,那么与此类似地在单个线圈82之间设置有两个槽。如果涉及的是五相的定子绕组,那么如同这里所示的那样在单个线圈82之间设置有四个槽105或106。
因此,描述了用于制造电机10尤其是交流发电机中的定子绕组的方法,其中,定子绕组18具有至少n相绕组,一个相绕组具有多个直接相继地缠绕的线圈82,所述线圈带有线圈边88和线圈边连接件91,其中,线圈82分成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此外,提供有成形工具100,在所述成形工具中存在槽105以及106,所述槽适合于容纳线圈82。第一线圈是在相绕组前置级或相绕组本身的确定的位置上的线圈,而第二线圈是作为下一个线圈82跟随所述第一线圈的另外的线圈82。相应地设置:第一线圈设置在一个槽中,而第二线圈设置在另一槽中。根据规定地,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82之间设置有n-1个槽。
在图6b中立体地示出:图5b或图5a中示出的绕组如何处于成形工具100或者其下部101或其上部102中。
在根据图7的侧视图中可以识别线圈边连接件91.2和91.4(还参见图4a)。此外,同样示意地示出线圈连接件94.1和94.2。在成形工具100的下端部处,线圈边连接件91.1、91.3和91.5从槽105以及106中伸出。在图7的图示中,如已经在图6中出现的那样仅示出相绕组的前置级。
在图8a中示出如下示意性图示,即总共五个相绕组或者其前置级处于成形工具100或者两个工具部分的下部101或上部102中。从图8a的观察者的视角看,在这里所示的线圈连接件全都设置在下部101或上部102的后面。这同样适用于单个相绕组的线圈连接件94.2。
图8b示出在图8a中所示出的布置的立体视图。放入成形工具100中的是相绕组的五个前置级。成形工具100中的这种布置总共包括五个相绕组,所述相绕组针对一个定子芯而设置,所述定子芯具有八十个朝向径向内部敞开的槽。根据这里所示的设置,在后面制成的定子铁芯中每个槽设置有六个彼此堆叠的导线。在这种情况下,五个相绕组120、121、122、123和124插入到成形工具100的先前相继设置的部分,下部101和上部102中,从它们的轴向端面130或131插入槽105或106中。
在图8c中示出的是根据图8b的插接方法的可选方案。根据图8c,提供有上部102,在其槽106中置入单个相绕组或者其前置级。相对于根据图8b的实施例,不需要确定哪个相绕组先被导入槽105或106中的顺序,而仅须考虑单个线圈连接件91.2相对于彼此应该如何设置,根据图8c的实施例,在单个线圈连接件94.2和其他线圈连接件94.3、94.4等的位置的方面,遵循精确的顺序。为了能够在成形工具100中实现单个线圈连接件94的位置的在图8b中所示出的结构,根据依据图8c的实施变型方案需要将单个相绕组根据确定的顺序放入成形工具的上部102中。因此,首先以相绕组124开始,然后可以放入相绕组123,在所述相绕组123之后是相绕组122,然后又是相绕组121,以便最后将相绕组120放入。通过这种顺序形成在图8b中示出的线圈连接件94.2的布置。在将示例中五个相绕组120至124放入上部102中之后,将下部101放置在所述绕组或所述上部102上。该步骤在这里并未示出,但是在该步骤之后,情况与图8中所示出的相同。
如此设置:在成形工具100中同时容纳所有的相绕组120至124,以便同时使其成形。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改型过程期间,线圈边连接件91减少其轴向长度或伸出部分,而线圈连接件94不减小其轴向长度。
可选择地,也可以将相绕组120至124置入下部101中。待置入的相绕组的顺序只有在应该实现图8b中相同的结果时才匹配。相应地,首先置入相绕组120,然后置入相绕组121,然后置入相绕组122,然后置入相绕组123,然后置入相绕组124。
如同在图8b或图8c中已经描述的那样,如此设置:要么在线圈边的方向上(图8b)要么在与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相绕组120至124置入成形工具100中。在与线圈边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放入成形工具100意味着,在放入成形工具中时的运动方向至少具有垂直于线圈边88和线材方向朝向的分量。
在图9中示出的是下一个步骤,所述步骤基于在根据图8b的布置实施。出于概览的原因,在这里仅示出相绕组120。这同样完全适合于其在这里未示出的其他相绕组120至124,其中,相应的相绕组仅错开各一个槽105地置入下部101中或者各一个槽106地置入上部102中。如先前所述,每个线圈82具有线圈边88。这些线圈边88.1、88.3和88.5形成一组130。该组130具有特征,根据该特征该组130处于下部101中,并且在那里处于槽105中,而并未伸入上部102的槽106中。
此外,可以看到另一组133,所述另一组133包括线圈边88.2、88.4和88.6。该组133的线圈边88.2、88.4和88.6的共同点是,这些线圈边88处于上部102的槽106中,并且并未以如下程度延伸,即伸入槽105中。
组130或133的这些特征具有如下意义,即由此限定分离平面136,线圈边88不处于所述分离平面内,因此,该分离平面136不会被线圈边88尤其是线圈边88.5和88.2阻挡。就这点而言,这意味着,上部102应该相对于下部101移动。根据现在所设置的另外的方法步骤如下设置,使上部102按照箭头139相对于下部101移动,以便由此使得组133的线圈边相对于组130的线圈边88以如此程度移动,即,使组133的线圈边88相对于另一组130处于配属于另一线圈即线圈82.2的槽105中。在此,以如此程度移动所述组133,即在线圈边88的移动方向上在移动后在两组130和133线圈82之间设置有n-1个槽105。因为在该实施例中n是五,所以在所述组130线圈88.1与所述组133线圈82.1之间,间距是四个槽105。相应地设置如下方法,即将一个或多个相绕组121、122、123、124、125置入成形工具100的槽105、106;105’、106’中并且每个线圈82具有线圈边88,其中,一组133线圈边88以如下方式相对于同一线圈的另一组130线圈边88移动并由此发生成形,即,在两个组130、133之间在线圈边88的移动方向上设置有n-1个槽105。如果该实施例为三相结构,那么两个组130或133之间的槽105的数量是两个槽105。在六相结构中,间距n-1=5,在七相结构中,间距n-1=6个槽105。
设置有:在成形工具100中同时容纳所有的相绕组120至124,以便同时使其成形。但是,原则上也可以实现:单个地,每个相绕组本身地,使所述相绕组120至124成形,以便接下来使相绕组120至124彼此叠置。
将绕组从工具中取出,通过:在较晚的径向方向(线圈边88的堆叠方向)上使上部102与下部101脱离,然后才从所述工具中取出所述绕组。因此,上部102和下部101必须在两个平面或者轴线方向上能够相对于彼此运动(较晚的圆周方向和较晚的径向方向)。
图10中很大程度上示意性地示出线圈边88的视图。不同于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该槽区段140不具有六个线圈边88.1至88.6,而是具有五个线圈边88.1至88.5。原因在于,在例如根据图8a至图9进行生产时第一和第二线圈82具有不同的匝数。所以,第一线圈例如具有三匝,而第二线圈具有两匝。在这种情形中,在根据图9移动之后形成五个线圈边,所述线圈边叠置地设置并且由此能够被放入定子铁芯的槽中。在图10的左侧,用r示出如下方向,所述方向始于圆的定子铁芯的稍后的中心点而指示半径的增加。换句话说:下部的线圈边连接件91.1处于径向最远处,而线圈边连接件91.5设置在径向最近处。图10中径向最远处的线圈边连接件91.1和91.3原本是仅具有两匝的第二线圈的线圈边连接件,而处于径向较近处的线圈边连接件91.1至91.5是具有三匝的第一线圈的线圈边连接件。根据这种现象,稍后还会在说明书中探讨其他处。
图10示出槽区段140和过渡区域149的最终状态,所述过渡区域分别设置在槽区段140的两侧上。分别在过渡区域149外部邻接有绕组端部区域152。根据所设置的方法步骤,在压制前,在区段146、过渡区域149还有绕组端部区域152的整个长度上针对在这里未进一步标示的各个线材区段以在这里所选择的输出形式而存在有圆形线材横截面,如a中描绘的那样。通过成形或压制而设为:由以a描绘的横截面区域或者所述区段146以如下方式进行成形,即,所述线材不再具有圆的横截面,而是所有线圈边88的整体外部轮廓具有梯形外部轮廓(包络线),如c)。该梯形轮廓应该在被放入定子铁芯的槽中的整个区段146上,以相同的形式被冲压,参见b)和d)。在区段146的端侧位置上,分别开始有几毫米长过渡区域149。在过渡区域149的远离所述区段146的端部上,所述过渡区域149过渡成如a)所描述的已经提及的横截面。如对e)所描绘的横截面区域与a)的相同。根据本发明,过渡区域以限定的方式被冲压并且示出如下轮廓,所述轮廓关于电机在轴向方向(转子的转轴)上连续地从单根线材的梯形的横截面过渡成圆形横截面。
因此,设置有:线圈82在线圈边88与线圈边91之间保留经冲压的过渡区域149。
在图11a和图11b中局部示出两个不同实施例的两个槽区段140的横截面的侧视图。该槽区段140嵌入槽158中的两个齿155之间。图11a中左边的槽总共具有线圈边88.1至88.5的一个梯形横截面,而图11b中的槽158具有较复杂的槽横截面。因此,在槽区段159的区域中,槽横截面是矩形的,而它在槽区段160中又是梯形的。在此,线圈边88.1至88.5的位置是:线圈边88.1关于定子铁芯17处于径向最远处,而线圈边88.5处于径向最近处。如已经通过与图10比较,将横截面b)与图10a)的横截面比较可以看到的那样,通过压制槽区段140实现:原本横截面呈圆形地实施的线材或者线材横截面以如下方式成形,即,例如处于径向内部的线圈边88.5在圆周方向上程度相对大地受到挤压(quetschen)。
如图11a)和图11b)中所示出的,线圈边88.1至88.5并因此不同的线圈边以不同的方式被冲压。如图11c和11d中所示出的,设计为在冲压模186中冲压线圈边88。这可以根据示意图11c例如在缠绕方法的早期阶段中实现,例如在缠绕线圈82之后,其中,线圈边88.1、88.3和88.5首先被置入冲压槽189中,所述冲压槽与用于线圈边88.2、88.4和88.6的冲压槽190是分离的。借助于冲压模193,所述线圈82在根据图9移动线圈边之前被冲压。根据图11d,可选择地也可以实现:在稍后的方法步骤中或者在折叠后,将线圈边88.1至88.5一起冲压到冲压槽196中并且一次性地借助于冲压模193冲压。
根据图11d的冲压还能够以如下方式来进行,即,将所有相绕组120至124连同其所有线圈边同时成形到冲压模186中(例如在折叠之后)。
在图12a至12e中,为了概览性地表示,以如下方式示出在放入相绕组120至124之后的定子铁芯17,使得在定子铁芯中单个相绕组120至124分别分开地在定子铁芯17中示出。单个相绕组120至124原则上在其结构上是相同的。单个相绕组120至124的区别仅在于,这些相绕组分别在开始时错开一个槽地放入定子铁芯17中。在开始时放入槽1中的相绕组120具有所谓的绕组伸出部163。因为该定子铁芯是根据所谓的平封装技术(Flachpakettechnik)制成的定子铁芯17,例如参见开头所引用的文字,所以这种定子铁芯17通过将单个基本上笔直的金属片(Lamelle)166堆叠而形成。该金属片166一般至少在槽区域内是叠合的,并且在槽158的方向上堆叠,从而形成基本上呈方形的金属片分组或定子铁芯17。该金属片166通常在该分组制造的范围内例如借助于在磁轭172的背侧169上或者在槽的内侧中的焊缝彼此连接成固定的分组。在将所有的相绕组120至124放入定子铁芯17中之后,所述定子铁芯以如下方式圆形地弯曲,使得槽158的开口或者槽缝175朝向径向内部地指向。在此,两个端面177或176相互靠置(aneinandergelegt),并且借助于连接技术例如焊接彼此粘接牢固地连接。于是,定子铁芯带有定子绕组18是完整的,并且能够装入电机10中或者两个轴承盖13.1与13.2之间。
在此,相绕组120在定子铁芯17中的位置如下:单个相绕组如前述结合图2至包括图9加以描述。根据图9的状态中的相绕组具有垂直于页面的相接头95,所述相接头向后指向下部101。图9中所示的相绕组120相关于图12a大致围绕图9中的箭头136转动,从而相接头95在旋转之后并且如图12a中所示的那样(上部左边)也就是说在槽1中设置在最外面的槽位置中。第一槽位置中的线圈边88.1从该相接头95在槽方向上延伸到定子铁芯17后面,以便在那里在过渡至线圈边连接件91.1和进入槽6内的槽位置中以后过渡至线圈边88.2。线材从那里开始从槽6中离开,并且在那里过渡至线圈边连接件91.2,所述线圈边连接件在定子铁芯17的前侧处进入槽位置2,也就是槽1中的第二靠外的径向位置。在那里,线材过渡至线圈边88.3。线材从那里开始接着到达线圈边连接件91.3,然后到达线圈边88.4(槽位置5,第二靠里的位置),以便从那里再次过渡至线圈边连接件91.4,所述线圈器91.4过渡至第三位置和线圈边88.5。线材在槽1的背侧上在槽位置3离开槽158,又过渡成线圈边连接件,即线圈边连接件91.5,所述线圈边连接件91.5在穿过径向最靠里位置上的槽6和作为线圈边88.6而存在之后又在那里离开,并且在径向最靠里的位置上作为线圈连接件94.1过渡到径向最靠外的位置。在此,将线材的单独的其他情况简短地整理如下:
a)进入槽11,径向最靠里的位置(槽位置6),线圈边88.1,然后
b)线圈边连接件91.1
c)槽6,槽位置3,线圈边88.2;
d)线圈边连接件91.2;
e)线圈边88.3(第二靠里的径向槽位置),槽位置位置5,
d)线圈边连接件91.3,
e)进入槽6中第二靠外的槽位置,线圈边88.4,
f)线圈边连接件91.4,
g)线圈边88.5,槽11,槽位置4,
h)线圈边91.5,
i)线圈边88.6,槽6,径向最靠外的槽位置,
j)槽位置1,到线圈边连接件94.2中的伸出部,所述线圈边连接件经由径向最靠外的位置也就是从槽6过渡至槽位置1,槽11内的槽位置1。
相绕组120立体地在已经提及的绕组伸出部163中结束,所述绕组伸出部理论上处于槽位置81处,但是可以稍后在定子铁芯17圆形弯曲结束之前嵌入槽1中。该绕组伸出部163由三个线圈边88.1、88.3和88.5组成。但是,相绕组端部不是在伸出部中结束,而是在定子铁芯中结束(参见图12)。
相绕组121(图12b)如已经提及地相应地错开一个槽并且在槽2上在关于槽位置的相同的位置上开始。同样地适用于在槽3中开始的相绕组121、在槽4中开始的相绕组123、在槽5中开始的相绕组124。因此,相绕组121的绕组伸出部136理论上处于槽位置2上,并且稍后在所述圆形弯曲结束之前根据在那里已存在的线圈边88.1、88.3和88.5放入槽2中。同样地,相绕组121具有绕组伸出部163,可是所述绕组伸出部处于槽位置3上并且相应地在圆形弯曲结束之前根据线圈边88.1、88.3和88.5嵌入槽3中。相绕组123的绕组伸出部163处于槽位置4上并且在圆形弯曲之前或者在圆形弯曲结束之前根据线圈边88.1、88.3和88.5嵌入槽4中。以同样的方式,相绕组124的绕组伸出部163(处于槽位置5上)在圆形弯曲结束之前根据线圈边88.1、88.3和88.5嵌入槽5中。
根据图12的实施例,从相应的端部176或177开始,各有n个相接头95在最开始的n个槽158或最后的n个槽158中是n个相接头180。
线圈82分别所谓两层地实施。也就是说,线圈边88设置在径向上不同的(两)层中。
此外,带有其线圈边(88.1、88.3、88.5;88.2、88.4、88.6)的每种类型的第二线圈82.2(82.4、82.6、82.8、82.10、82.12、82.14、82.16)处于两个槽158中,其中,两个线圈连接件94.1和94.2连接至相邻线圈82.1和82.3的两个线圈边88.1和88.6,也就是说,相邻的线圈的第一或最后一个线圈边分别连接,其中,该线圈边88.6或88.1处于相同的槽158中,像位于它们之间的线圈82.2的线圈边88.1、88.3、88.5;88.2、88.4、88.6那样。
图13示出在带有相绕组120至124的定子铁芯17圆形弯曲之后定子铁芯17中的相绕组120。出于简单和概览的原因,在这里未示出相绕组121至124。如在图12a至12e中已示出的那样,其他相绕组121至124相对于各在前的相绕组的位置仅错开一个槽(在相绕组120处开始)。此外,能够看到相接头180以及将两个端部177或176相互连接的焊缝183。定子铁芯17具有基本在中央的开口184。图13示出定子16的接头侧视图,所述视图通常是在构造为交流发电机的电机10中面向整流器的侧。
此外,还可以这样描述定子16,即在定子铁芯17的内周边和外周边处分别设置有多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至少一组单层线圈连接件94.1;94.2,其中,所述线圈连接件94.1;94.2设置在直接相邻的槽158中并且彼此交叉。在定子铁芯17外周边处的一组单层线圈连接件94.2与定子铁芯17内周边处的一组单层线圈连接件94.1之间设置有多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线圈边连接件91。
在图14a和14b中示出的是制造相绕组120的实施例,所述相绕组120具有每个槽五个线圈边88。如已经在图3中阐述的那样,为此,以三匝85来缠绕第一线圈82.1,而以两匝85来缠绕第二线圈82.2。这种顺序以相应所需要的数量重复进行,从而例如形成总共带有十六个线圈82的绕组。
类似于前面结合图4a、图4b和图5a所阐述的过程,各个相继的线圈82分别转动90°,从而关于单个相绕组形成在图14中所描述的形态。
因此,各个线圈82.2至82.4(一般是具有比其他线圈82更少匝85的线圈)的位置是使得下部101能够相对于上部102移动,上部和下部中的槽带有比其他槽更小的槽深度地构造,所述上部和下部应容纳具有较少匝85的线圈82.2和82.4。因此,在相数为五的情况下产生:在容纳具有多个匝85的线圈82.1、82.3、。。。的五个槽105或106之后接着的是容纳具有较少匝85的线圈82.2、82.4、。。。的更多的五个槽105′或106′。在相数为三、六或七的情况下,各三个、六个或七个这种槽105、105′、106或106′相继排列。在将所有的相绕组120至124(未示出)置入之后,上部102相对于下部101移动。在所有相绕组120至124在折叠之后不设置在一个仅包括定子铁芯17中五个设置的槽位置的层中之后,成形工具100中设置在总共六个槽位置上的相绕组120至124本身应当以如下方式移动,即,抵达所述五个设置的槽位置。
因此,根据图6a和图14设为:成形工具100具有设有槽105、105′的下部101和设有槽106、106′的上部102,其中,所述槽105、106要么具有相同的槽深度(图6)要么具有不同的槽深度(图14)。
在图15a至图15e中,以非常相似的方法和方式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五个相绕组。与图12a所示的不同,该五个相绕组120至124仅具有每个槽158五个线圈边88。因此,随之出现针对线圈的不同匝数。更确切地说,第一线圈还如根据图12的相绕组具有三匝。但是,第二线圈相对于第一线圈仅具有两匝。相应地,公开了具有奇数匝的线圈82.1,并且公开了具有偶数匝的线圈82.2。在此,在根据图14的实施例中,线圈82.1是第一线圈,另一线圈82.2是第二线圈。如图15中所示,相绕组120至124的制造方法相应地与图6a稍有不同:线圈82.1一如既往地具有三匝,然而线圈82.2却具有两匝。因此,如原则上在图6a中所示的那样,为了制造根据图15的相绕组120至124,如下稍有不同的是,下部101或上部102中的槽105或106在第二线圈82.2的位置上从分离平面136开始被构造为稍微浅一点(亦参见图14a和图14b)。因此,例如线圈连接件94.1以从第一线圈82.1出来的方式相应地稍微朝向分离平面136倾斜,以便稍微靠近分离平面136走向地突入槽106′中。相应地,线圈连接件94.2在稍微靠近分离平面136地设置的槽105′的位置处出来。于是,线圈连接件94.2再次伸入线圈82.3位于的槽105中,又在离所述分离平面136最远的位置处伸入槽105中。
图13中所示出的布置示出定子铁芯17或定子16,所述定子具有五个相,所述五个相设置在80个槽中并且具有每个槽六根导线,也就是每个槽六个线圈边88,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在图16中同样示出一个五相的定子16,其相绕组120至124设置在80个槽中并且具有每个槽158五个线圈边88。
在图16中是通常配属于整流器的定子16的视图。对置的侧通常是配属于驱动侧也就是轴承盖的侧,所述轴承盖朝向皮带盘,无论如何临近转子的驱动装置。
下面在图17中描述:相绕组120至124如何能够可选择地相对于彼此放入定子铁芯17中。图17a中相绕组120完全像图12a中那样被放入,与图12b相比,具有先前形成绕组伸出部163的线圈边的相绕组121放入第二槽中,其中,相接头95或接头180设置在定子铁芯17的相同侧上,如同相绕组120的接头95或180那样。换句话说:相绕组121虽然从制造起就与相绕组120完全一样,但是围绕在金属片166的堆叠方向上定向的轴线190转动,确切地说是转动180度。
相绕组122又完全像图12c中所示的情况那样放入定子铁芯17中;相绕组123又相对于相绕组120围绕轴线190转动并且同时又(如图12d中所示)在开始时在第四槽中置入定子铁芯17中。如图17b中所示,相绕组121同样在开始时是在第二槽中,如同根据图12b的相绕组121那样。相绕组124完全像图12e中所示的那样设置。相绕组121至124又具有绕组伸出部163,所述绕组伸出部163占据相同的槽或者延伸到相同的槽位置上,如同根据图12的实施例中那样。然而,相绕组121或123的绕组伸出部不一样地构造并且各具有一个相接头95。
根据图17的实施例,从各自的端部176或177开始,在端部176的区域内,在槽158中各有n个相接头95。相接头180分布式地位于端部177以及端部176的区域内的槽158中。
在图18a至图18d中示出定子16的侧上的绕组端部152的两个不同实施例,所述侧离整流器最近地放置。例如能够如此在径向外侧上设置绕组端部152,即,线圈连接件94.2组中的线圈连接件将第一线圈82.1与第二线圈82.2连接起来,不是像其他的那样三角形地构造,而是四角形地构造。在该绕组端部152的内侧上,三角形的线圈连接件94.1的侧的臂之间的间隙利用填料300或粘接层303来封闭。但是,也可以将线圈连接件94.3组的所有间隙都封闭起来。两种方案可以可选地实施。
图18c和18d示出线圈连接件94的不同布置。因此,在那里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绕组端部152的内侧上仅构成有矩形的线圈连接件94.1和94.3,所述线圈连接件此外还排成梯队或分级(绕组端部的增加的最大偏移)。相反,线圈连接件94.2和94.4在径向外侧上均匀并且被三角形地构造。
在图19中示出的是根据图12a至12b的定子铁芯17在相绕组120至124放入定子铁芯17中之后的视图。相应的截面示出位置6上的槽158连同位置25上的槽158。在这种情况下,线圈连接件94.1或94.2的构造为三角形地朝向轴向外部延伸。每个线圈连接件94.1与其他线圈连接件94.1总共交叉四次。同样适用的是图17a中的线圈连接件94.2。线圈连接件94.1能够不需要被构造为如图19a中所示三角形,而是能够正好被弧形地(半圆形地)构造。在每种情况下,该弧形的线圈连接件与相邻的线圈连接件94同样总共交叉四次。
在根据图19b的实施例中示出的是针对定子铁芯17带有根据图17的相绕组121至124的情况。线圈连接件94.1均匀地分布在定子铁芯17的周边上或者还以平的状态均匀地分布在定子铁芯17的整个长度上。这例如具有如下优点,即由此不会在定子的周边上产生中断部位(Unstetigkeitsstelle),并且由此,噪音生成是均匀的。在图19c中示出的是根据图19b的实施例的变型,即线圈连接件94.1矩形地一方面从槽158中突出并且另一方面在轴向上占据不同的位置。这具有如下优点,所谓的绕组端部或绕组端部区域152没有那么大程度地在径向上延伸。绕组端部或绕组端部区域具有比根据图19a和19b的实施例更小的径向延伸部。
在图20a至20d中示出的是不同的装配顺序。因此设为:在提供定子铁芯17之后,将绝缘薄膜200置入槽158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以如下方式实施绝缘薄膜,即,其朝向至齿头203方向的端部在齿头203之下也在槽158内结束,而不会使槽缝隙175变窄,参见图20b。在置入绝缘薄膜之后,将相绕组120至124置入预绝缘的(vorisoliert)定子铁芯17中。相绕组120至124的线圈边88在其横截面上先前就已成形,并且在此,所述横截面与定子铁芯17的弯成圆形状态中的槽形状相匹配。通过在起始状态中呈圆形的线材的改型,所力求实现的是,绕组端部152在径向上不变大。因此设为:针对槽158设置的线圈边在其整个径向延伸部中具有高度h2,所述高度h2在槽的线圈边88成形或者冲压之后大于线圈边88的整体高度h1,所述高度h1是针对槽158设置的。在此,高度h1是未经冲压的线圈边88.1至88.5的总和(带有漆绝缘或树脂绝缘的铜横截面)。在将相绕组120至124的线圈边88置入之后(图20c)定子铁芯17被圆形弯曲,从而形成圆柱形的或圆柱环形的定子铁芯和总共一个定子16。
根据图21a、21b和21c,针对五相的定子绕组18,设置有用于相绕组120至124彼此间的不同的接线类型,并且设置有整流器电路。根据图21a,设置有所谓的五角星形电路(Drudenfuβschaltung)(五相的五角星电路或作为五角星的电路),根据21b是五相的星型电路,根据图21c是五相的五边形电路或五相的环形电路。
电机10的定子绕组18应该设计有n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其中,至少一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应该根据先前所描述的实施例制造。
设置有用于电机10的定子16,其中该定子具有定子铁芯17,并且定子铁芯17具有基本上在中央的开口184,所述定子带有定子铁芯17中的槽158和齿170,所述槽和所述齿向径向内部朝向所述在中央的开口184地敞开,所述定子带有定子绕组18,所述定子绕组具有确定数量n的多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其中,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区段设置在多个槽158中,并且在此,具有线圈边88的线圈82设置在多个槽158中,其中,具有多个匝85的线圈82的多个线圈边88彼此堆叠地放入一个槽中,并且所述线圈82的多个其他线圈边88放入另一槽158中并且堆叠,其中,定子绕组18如所描述的那样处于定子16的槽中。
可选择地,定子也可以是如下所描述的:设置有用于电机10的定子16,其中该定子具有定子铁芯17,并且定子铁芯17具有基本上在中央的开口184,所述定子带有定子铁芯17中的槽158和齿170,所述槽和所述齿向径向内部朝向所述在中央的开口184地敞开,所述定子带有定子绕组18,所述定子绕组具有确定数量n的多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其中,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区段设置在多个槽158中,并且在此,具有线圈边88的线圈82设置在多个槽158中,其中,具有多个匝85的线圈82的多个线圈边88彼此堆叠地放入一个槽中,并且所述线圈82的多个其他线圈边88放入另一槽158中并且堆叠,其中,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具有多个如下线圈88.1、88.2,所述线圈直接相继地彼此一体式地连接,其中两个直接相继地彼此一体式连接的线圈82.1、82.2在定子铁芯17的内周边上通过单层的线圈连接件94.1彼此连接,两个直接相继地彼此一体式连接的线圈82.2、82.3在定子铁芯17的外周边上通过单层的线圈连接件94.2彼此连接。
优选地,相绕组120至124应该具有导线数为六个/槽,在此,直径应该为d=1.95mm,绝缘应该被构造为2级。在此,线材原本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且被压制到相应于其槽位置的槽形状或槽形状区段上。填充系数(Füllfaktor),也就是位于槽中的线材横截面包括线材绝缘部(漆、树脂)与槽横截面(铁芯)之间的比例,应该小于75%。
根据图22,应该以如下方式来确定槽横截面的尺寸:
d1a=140mm,d1i=106mm,轴向长度le(在转子的转轴方向上)应该为37mm。槽158的总数量为80。在特别的实施形式中,用于79个槽的圆弧z具有大约4.51度。直径d1和d2应该为131.3mm或108mm。对称地构造的槽158具有平均间距c1和c2,所述平均间距为2.2mm或1.6mm。从所述平均间距,也就是从两个给出的长度的相应端点伸出如下半径r1和r2,所述半径分别为0.3mm。槽缝隙具有1.45mm的宽度。槽缝隙在朝向槽158的侧上以r3=0.3mm地构成圆形倒角(abrunden);朝向内直径地,以r4=0.3mm将槽缝隙构成圆形倒角。齿的最大宽度在齿头处为2.04mm。槽距(Nutteilung)Tau1在槽底处为5.16mm,而槽距Tau2在槽头处为4.24mm。齿宽度在槽底附近为bz1=2.36mm。槽底附近的齿宽度以垂直于径向方向地、从所述齿的中间伸出的方式在所述齿利用r2过渡成齿头的弯曲部的位置测得。磁轭高度hJ为4.05mm。由此,针对铜面(不带全部绝缘的导体),在槽面积为30.5mm2的情况下形成17.9mm2的面。由此形成为58.8的铜填充系数。
图23示出定子铁芯17和转子20的示意性纵剖面。外直径dp应该为105.3mm,轴27的直径应该为17mm。极数也就是爪(Klaue)的数量应该为16。其他给出的量为:爪极的极芯直径dk、极芯长度lk、板厚lpk、通过角度betakl和长度ls确定的倒角、爪尖处的内直径di2、两个爪极之间的间隙内的直径dpka、以及在带有板的内端面210的爪极底侧的理论交接部(Schnittstelle)处的直径。

Claims (21)

1.用于制造电机(10)的定子绕组(18)的方法,其中,所述定子绕组(18)具有至少n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并且对于一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直接相继地缠绕有多个带有线圈边(88)和线圈边连接件(91)的线圈(82),其中,利用成形工具(100)将所述线圈(82)分成第一线圈(82.1)和第二线圈(82.2),在所述成形工具中存在适合容纳所述线圈(82)的槽(105、106;105'、106'),其中,第一线圈(82.1)设置在所述成形工具(100)的槽(105;105')中,而第二线圈(82.2)设置在所述成形工具(100)的另外的槽(105;105')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线圈(82.1)与所述第二线圈(82.2)之间设置有n-1个槽(105、106;105'、106'),其中,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线圈(82)在匝(85)缠绕之后以如下方式成形,即,线圈(82)的所述线圈边(88)至少近似地设置在一个平面内并且相绕组(121、122、123、124、125)的两个直接相邻的线圈(82.1、82.2)在其之间具有一体式地与所述两个直接相邻的线圈(82.1、82.2)相连接的线圈连接件(94.1),其中,所述一个线圈(82.1)和另一线圈(82.2)相对于所述线圈连接件(94.1)分别基本上扭转九十度,其中,转动方向彼此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线圈(82)以偶数或者奇数数量的匝(85)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线圈(82)以偶数数量的匝(85)缠绕,而另一线圈(82)以奇数数量的匝(85)缠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线圈(82)是第一线圈(82.1),而所述另一线圈(82)是第二线圈(82.2),其中,在所述第一线圈(82.1)与所述第二线圈(82.2)之间设置有n-1个槽(105、106;105'、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圈(82)的所述匝(85)至少部分地叠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相绕组(121、122、123、124、125)被置入成形工具(100)的槽(105、106;105'、106')中,并且使一组(133)所述线圈边(88)以如下方式相对于同一线圈(82)的另一组(130)所述线圈边(88)移动并因此成形,即,在两组(130、133)所述线圈边(88)之间设置有n-1个槽(105、106;105'、1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工具(100)具有设有槽(105、105')的下部(101)和设有槽(106、106')的上部(102),其中,所述槽(105、106)或者具有相同的槽深度或者具有不同的槽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圈(82)的所述线圈边(88)被冲压在冲压模(186)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线圈边(88)被不同地冲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边(88)在缠绕之后被冲压。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边(88)在移动之后被冲压。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82)在线圈边(88)与线圈边连接件(91)之间具有经冲压的过渡区域(149)。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是交流发电机。
14.带有n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定子绕组(18),其特征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至少一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
15.用于电机(10)的定子(16),其中,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17)并且所述定子铁芯(17)具有基本在中央的开口(184),所述定子带有在所述定子铁芯(17)中的槽(158)和齿(170),所述槽和所述齿朝径向内部向所述在中央的开口(184)地敞开,所述定子带有定子绕组(18),所述定子绕组具有确定数量(n)的多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其中,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区段设置在多个槽(158)中,并且在此,带有线圈边(88)的线圈(82)设置在多个槽(158)中,其中,带有多个匝(85)的线圈(82)的多个线圈边(88)被彼此堆叠地置入一个槽中,而所述线圈(82)的多个另外的线圈边(88)被置入另一槽(158)中并且是堆叠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18)为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子绕组。
16.用于电机(10)的定子(16),其中,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17)并且所述定子铁芯(17)具有基本在中央的开口(184),所述定子带有在所述定子铁芯(17)中的槽(158)和齿(170),所述槽和所述齿朝径向内部向所述在中央的开口(184)地敞开,所述定子带有定子绕组(18),所述定子绕组具有确定数量(n)的多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其中,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区段设置在多个槽(158)中,并且在此,带有线圈边(88)的线圈(82)设置在多个槽(158)中,其中,带有多个匝(85)的线圈(82)的多个线圈边(88)被彼此堆叠地置入一个槽中,而所述线圈(82)的多个另外的线圈边(88)被置入另一槽(158)中并且是堆叠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120、121、122、123、124)具有多个这样的线圈(88.1、88.2),所述线圈直接依次彼此一体式地连接,其中,两个直接依次彼此一体式连接的线圈(88.1、88.2)在所述定子铁芯(17)的内周边上通过单层的线圈连接件(94.1)彼此连接,并且两个直接依次彼此一体式连接的线圈(88.2、88.3)在所述定子铁芯(17)的外周边上通过单层的线圈连接件(94.2)彼此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子(1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铁芯(17)的所述内周边和所述外周边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至少一组单层线圈连接件(94.1;94.2),其中,所述线圈连接件(94.1;94.2)设置在直接相邻的槽(158)中并且彼此交叉。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子(1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铁芯(17)的所述外周边上的一组单层线圈连接件(94.2)与所述定子铁芯(17)的所述内周边上的一组单层线圈连接件(94.1)之间设置有多个相绕组(120、121、122、123、124)的线圈边连接件(91)。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定子(16),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线圈连接件(94.1)是三角形、矩形或者半圆形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6、17或18所述的定子(16),其特征在于,线圈连接件(94)之间的间隙以填料(300)或者粘接层(303)来封闭。
21.带有定子(16)的电机(10),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来构造所述定子(16)。
CN201080023272.3A 2009-05-29 2010-05-31 用于制造电机的尤其是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方法 Active CN102449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24230A DE102009024230A1 (de) 2009-05-29 2009-05-29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tänderwick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insbesondere zur Herstellung eines Wechselstromgenerators
DE102009024230.9 2009-05-29
PCT/EP2010/057540 WO2010136603A2 (de) 2009-05-29 2010-05-31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tänderwick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insbesondere zur herstellung eines wechselstromgenerato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9887A CN102449887A (zh) 2012-05-09
CN102449887B true CN102449887B (zh) 2015-12-02

Family

ID=43028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3272.3A Active CN102449887B (zh) 2009-05-29 2010-05-31 用于制造电机的尤其是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87757B2 (zh)
EP (1) EP2436102B1 (zh)
JP (1) JP5542921B2 (zh)
CN (1) CN102449887B (zh)
DE (1) DE102009024230A1 (zh)
ES (1) ES2775100T3 (zh)
WO (1) WO201013660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0650B2 (en) * 2013-04-26 2018-05-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rmature coi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943522B2 (ja) * 2013-05-09 2016-07-05 E−Tec株式会社 ウェッジメイク装置及びコイル挿入装置
JP5975934B2 (ja) * 2013-05-17 2016-08-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511444B2 (ja) * 2013-08-02 2019-05-15 ボーグワーナー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的に駆動するコンプレッサー用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4221939A1 (de) * 2014-10-28 2016-04-28 Robert Bosch Gmbh Isolierelement für die Statorwick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und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5201731A1 (de) * 2014-11-13 2016-05-1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5201630A1 (de) * 2014-12-19 2016-06-2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Wicklungsanordnung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r derartigen Wicklungsanordnung
CN107534339B (zh) * 2015-04-28 2019-06-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JP6468124B2 (ja) * 2015-08-20 2019-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とその回転電機に用いられるステータの製造装置
US11108307B2 (en) * 2017-09-29 2021-08-31 Honda Motor Co., Ltd. Coil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insertion method
DE102018104838A1 (de) * 2018-03-02 2019-09-05 Aumann Espelkamp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Stators mit einer Wicklung mit geschränkten Luftspulen
DE102018208414A1 (de) * 2018-05-28 2019-11-28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ormlitz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motors, sowie Verwendung von Formlitze
KR20200085122A (ko) * 2019-01-04 2020-07-1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헤어핀 권선모터의 고정자 어셈블리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7A (zh) * 1991-09-13 1993-05-12 法拉第能源基金会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机绕组的改进方法
CN1084328A (zh) * 1992-06-01 1994-03-23 通用电气公司 制造模绕定子线圈的方法和设备
DE102005048094A1 (de) * 2005-09-30 2007-04-05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Wicklung für elektrische Maschinen
WO2008092858A1 (de) * 2007-01-29 2008-08-07 Robert Bosch Gmbh Mehrphasige elektrische 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67215C2 (ru) 2000-01-20 2005-12-27 Роберт Бош Гмбх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магничиваемого сердечника с обмоткой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варианты),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й этим способом намагничиваемый сердечник с обмоткой, а также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с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м этим способом сердечником с обмоткой
DE10329572A1 (de) 2003-06-30 2005-01-2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magnetisch erregbaren Kerns
DE10329576A1 (de) * 2003-06-30 2005-02-2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zweischichtigen Schleifenwicklung
JP5040303B2 (ja) * 2006-12-28 2012-10-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
JP4420041B2 (ja) * 2007-02-26 2010-0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及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5130777B2 (ja) * 2007-04-23 2013-01-3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ステ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7A (zh) * 1991-09-13 1993-05-12 法拉第能源基金会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机绕组的改进方法
CN1084328A (zh) * 1992-06-01 1994-03-23 通用电气公司 制造模绕定子线圈的方法和设备
DE102005048094A1 (de) * 2005-09-30 2007-04-05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Wicklung für elektrische Maschinen
WO2008092858A1 (de) * 2007-01-29 2008-08-07 Robert Bosch Gmbh Mehrphasige elektrische 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39383A1 (en) 2012-06-07
CN102449887A (zh) 2012-05-09
JP2012528560A (ja) 2012-11-12
EP2436102B1 (de) 2019-12-11
WO2010136603A3 (de) 2011-08-18
WO2010136603A2 (de) 2010-12-02
DE102009024230A1 (de) 2010-12-02
EP2436102A2 (de) 2012-04-04
US9287757B2 (en) 2016-03-15
ES2775100T3 (es) 2020-07-23
JP5542921B2 (ja)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9887B (zh) 用于制造电机的尤其是交流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方法
CN103548242B (zh) 用于制造尤其是交流电机的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方法
US6703750B2 (e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8082653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coil made up of rectangular wave-shaped windings
US6687974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lternator
CN104604104B (zh) 旋转电机
US9887596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5033668B2 (ja) 回転電機
US6759779B2 (en) Automotive alternator stator assembly with rectangular continuous wire
JP5460884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巻線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CN101017990B (zh) 具有简化结构的电动机
US8203247B2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US9287744B2 (en) Winding structur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174485B2 (ja) 回転電機
CN104716765B (zh) 旋转电机
JP5802581B2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生産方法
US6862797B2 (en) Automotive alternator stator assembly with rectangular continuous wire
JP4105144B2 (ja) オールタネータ用ステータアセンブリ
JP5286397B2 (ja) 波捲きコイル、および平角線の製造方法
TWI517524B (zh) 交流發電機定子及定子繞組
US6943477B1 (e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201603447A (zh) 交流發電機
TW201603451A (zh) 交流發電機定子繞組以及定子繞組用導線
US2023037885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winding for a stator in a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stato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tator and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TWM488803U (zh) 交流發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01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EG Automotive Germany Co.,Ltd.

Address before: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Robert Bosch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