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8582A - 具有改进的汽提器性能的co2俘获工艺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汽提器性能的co2俘获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48582A CN102448582A CN2010800239421A CN201080023942A CN102448582A CN 102448582 A CN102448582 A CN 102448582A CN 2010800239421 A CN2010800239421 A CN 2010800239421A CN 201080023942 A CN201080023942 A CN 201080023942A CN 102448582 A CN102448582 A CN 1024485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hing lotion
- regeneration
- heat exchanger
- technology
- regen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25—Regeneration of liquid absorb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96—Regeneration, reactivation or recycling of reacta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30—Sulfur compounds
- B01D2257/304—Hydrogen sulf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30—Sulfur compounds
- B01D2257/308—Carbonoxysulfide CO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的系统和工艺。特别地,本申请涉及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的工艺,包括:将气流与洗液接触以通过吸收进入洗液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并再生已用洗液以从已用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从而提供再生洗液和包含去除污染物的气体,其中在第一再生阶段,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被冷却以最小化来自再生步骤的水蒸气损失。
Description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3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164,944的权益,其整体通过引用纳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气体净化的传统工业技术中,诸如H2S,CO2和/或COS的杂质通过液体溶液(例如包括胺类化合物的液体溶液)中的吸收,从诸如烟气,天然气,合成气或其他气流的气流中被去除。
随后通常通过与流的逆流接触,已用液体溶液在再生塔中被再生,以释放溶液中包含的杂质。再生所需的流通常通过煮沸位于再生塔底部的再沸器中的再生液体溶液被产生。此外,再沸可提供包含在液体溶液中的杂质的进一步释放。
在上述传统的吸收-再生工艺中,再生且再沸的液体溶液通常在另一吸收循环被再利用。但是,再沸溶液可具有高达100-150℃的温度。为了有效吸收,基于胺类化合物的液体溶液通常在被传送至另一轮吸收之前需要冷却。冷却传统上通过与来自吸收的已用液体溶液换热而被实现。
不仅再生需要由再沸器产生的能量,而且在吸收再生工艺中的其它位置上也需要。总的来说,传统气体净化工艺的能量需求有三种类型:结合能,汽提能和显热。打破杂质与液体溶液间形成的化学键需要结合能,而从液体溶液中释放杂质所需流的产生需要汽提能。在再生之前加热液体溶液继而需要显热。在传统系统和工艺中,部分的产生能量可在例如系统冷却器中被损失,该系统冷却器减少了系统中特定位置上的温度,例如在吸收器入口附近的冷却器,其用于在返回洗液送入吸收器之前冷却返回洗液。此外,能量可在位于吸收器,再生器等顶部的冷凝器中被损失,并以水蒸气形式退出该工艺,大多在净化CO2气体中出现水蒸气的再生器顶部。
因此,去除气体,特别是再生,是能量密集型工艺。在气体净化工艺不同部分的能量需求的减少可潜在地降低工艺所需的总能量。
US4,152,217公开了一种降低总热能需求的吸收再生工艺。该工艺包括分流布置,其中由吸收产生的废弃富杂质溶液被分成两个流。第一流不被加热,被导至再生塔顶部。第二流在与来自再生塔底部的热贫流换热后,被送至再生塔中较低的中间点。
在WO09/112518中公开了一种去除CO2的工艺,其中富含CO2的吸收液在被送入再生塔之前通过换热被加热。在经受换热之前,吸收液被分成两个流。第一流通过与再生液换热而被加热,且第二流通过与来自再生塔顶部的富含CO2的汽提气体换热而被加热。
EP1759756公开了一种CO2回收工艺,其中富CO2的溶液在包括加热构件的再生塔中被再生。加热构件通过再生塔中再生富溶液时产生的蒸汽在再生塔中加热该富溶液。
尽管传统气体净化技术的各种改进是已知的,但进一步改进这些技术(特别是关于能耗)是永远存在的需求。
发明内容
通过一种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的工艺,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被克服或减轻,该工艺包括:通过吸收进入洗液,将气流与洗液接触以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并再生已用洗液,以从已用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从而提供再生洗液和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其中,在第一再生阶段,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被冷却,以最小化来自再生步骤的水蒸气损失。
在此背景下,术语“加热的”和“冷却的”意指气体净化工艺或系统中液体,溶液或流的相对温度。例如,相比于加热之前液体的相对温度,并且/或者,因此相比于在缺少加热步骤的工艺中的对应位置上液体,溶液或流的相对温度,加热步骤之后液体可被称为“加热的”液体。相比于冷却前液体,溶液或流的温度,或相比于在缺少冷却步骤的工艺中的对应位置上液体,溶液或流的温度,“冷却的”相应地意指冷却步骤之后液体,溶液或流的相对温度。
如本文所用,“换热”暗示了热量被有意地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介质的工艺步骤。换热导致离开该工艺步骤比以前更冷的一种介质,以及离开该工艺步骤比以前更热的一种介质,即在该工艺步骤之前。换热可为直接的(其中两种介质物理接触),或为间接的(其中介质是分离的),例如通过允许传热的固体壁。
如本文所用,“再生阶段”不意为平衡阶段,而是在再生工艺中的步骤。
如上所述,冷却在这里意为与传统工艺中相似操作的温度相比是冷却的。因此,冷却包括在第一再生阶段从已用洗液中去除的污染物的气体意为提供具有比传统工艺更低温度的气体。通过在第一再生阶段的这种冷却(例如在再生器的上部),来自再生的水蒸气损失被最小化。换句话说,在离开再生步骤之前水蒸气被冷凝,因而汽提能被最小化。然而,冷却可导致少量的去除污染物再吸收进入洗液。由于在第一再生阶段的已用洗液富含污染物,再吸收的程度会很低。然而,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的温度可被调整,以平衡再吸收的程度和冷凝的程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已用洗液在被传送至再生前被冷却。因此,相比于传统工艺中已用洗液的温度,该已用洗液被冷却。作为示例,已用洗液可具有低于115℃的温度。以这种方法,冷却的已用洗液可在第一再生阶段提供包括污染物的气体的冷却。
在另一方面,提供有一种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例如CO2)的工艺,包括:
a)将包括气态污染物的气流与洗液接触,以通过吸收进入洗液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
b)将由步骤a)产生的已用洗液传送至再生;
c)通过从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再生已用洗液,以提供再生洗液和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其中再生可选地包括一组连续再生阶段;
d)将再生洗液传送至再沸;
e)再沸再生洗液,从而进一步从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以提供再沸洗液;
f)将再沸洗液返回步骤a);
其中,在步骤f)期间,返回洗液经受:
在第一换热步骤与步骤d)的再生洗液换热,以加热再生洗液;以及
在第二换热步骤与步骤b)的已用洗液换热,以加热已用洗液。
在步骤e)的再沸之后,再沸洗液(指的是返回洗液)被返回至吸收步骤,在该步骤它再次与包含气态污染物的气流接触。在返回传送期间,返回洗液在两个连续换热步骤经受换热。首先,热量的传递被允许在再沸引起的返回洗液与通过步骤d)换热的再生洗液之间。因此,这提供了冷却的返回洗液和加热的再生洗液。通过此第一换热,通过再沸被提供至工艺的热能更大程度上保持在工艺热区中,即再沸区和最接近再沸区的再生区。这可减少再生洗液的再沸步骤中所需的加热量。此外,返回洗液留下的热区更冷,其会减少下一工艺循环中在将溶液与包括气态污染物的气流接触之前所需的冷却。
在第二换热步骤中,冷却的返回洗液与由吸收步骤产生的已用洗液换热。这允许已用洗液与返回洗液之间的传热,以在步骤a)的下一轮吸收之前冷却返回洗液。由第二换热产生的已用洗液被加热,尽管是比传统工艺更小的程度。因此,相比于传统再生温度,较少加热的已用洗液可降低再生温度。特别地, 再生开始时的温度,即第一再生阶段的温度,通常在再生器顶部(overhead)中,可被降低。这可在再生期间帮助减少汽提能损失,例如通过最小化从再生步骤逃脱的水蒸气的量。
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提供有一种工艺,其中在第一再生阶段,已用洗液冷却了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以最小化水蒸气损失。这种冷却提供了来自再生的水蒸气损失的减少。这可继而使汽提热以冷凝水的形式再循环回到再生步骤和再沸步骤。汽提热更大程度的再循环提供了到工艺更热区的更大能量再循环,其可降低整体再沸器负荷。总之,在再生步骤的开始与结束之间的温度差额相比于传统工艺被增大,其可通过有限水蒸气损失允许改进的汽提。
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提供有一种包括在第一与第二换热步骤之间的第三换热步骤的工艺。特别是这种工艺进一步包括:提取由第二换热步骤产生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且在第一与第二换热步骤之间,使返回洗液在第三换热步骤经受与提取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的换热,以加热已用洗液。提取的部分例如可构成由第二换热步骤产生的已用洗液的10-90%,如50-90%,如75-90%。应理解的是,已用洗液可被分为任意适当数量的部分。
在去除气态污染物的工艺的一个示例中,在提取第一部分之后,其余的已用洗液被传送至再生。将已用洗液的更小部分传送至再生可降低导致辅助能量消耗(即与泵,阀门等相关的能量消耗)降低的再生中的溶液流率。
因此,上述第三换热步骤可使返回洗液进一步冷却。这影响了第二换热步骤,因此其提供了相比于传统工艺更少加热的已用洗液。因此,被传送至再生的已用洗液部分,被称为第二部分或其余部分,可进一步降低再生步骤,例如第一再生阶段中的温度。特别是离开再生的气体混合物的温度可被进一步减少,这可进一步降低来自再生步骤的水蒸气损失。以这种方法,汽提能也可被进一步减少。
根据本文所述的工艺的其它示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工艺,包括将由第三换热步骤产生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传送至再沸;且再沸用于从已用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以提供再沸洗液。因此,加热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被传送至再沸,在再沸中气态污染物和水蒸气被从溶液释放。进入再沸步骤的洗液的相对更高温度增强了从工艺的再沸器区域去除气态污染物。
在传送至再沸期间,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可与步骤d)的再生洗液结合。因此,再生洗液的第一部分可例如与再生洗液混合,并随后在第一换热步骤经受换热。所以,第一换热步骤提供了包括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与再生洗液的加热混合物。随后,混合物经受用于从混合物去除气态混合物并产生蒸汽的再沸。
可替代地,在上述第三换热步骤中的加热之后,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可被传送至再生,在再生中它可被再生为去除气态污染物,以提供再生洗液。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可例如被传送至已用洗液第二部分被传送的再生阶段下游的再生阶段。特别是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可在代表再生的更低和更热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再生阶段中被再生。
关于以上方面所述的特征也可应用于下述方面。
根据本文所述的其它方面,提供有一种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例如CO2)的气体净化系统,包括:
吸收器,接收包括气态污染物的气流,并将它与洗液接触;
再生器,通过从洗液释放气态污染物再生已用洗液;
再沸器,再沸再生洗液以从洗液释放气态污染物,并产生蒸汽;
第一换热器,在再沸洗液与再生洗液之间传热,该换热器被布置为从再沸器接收再沸洗液,并从再生器接收再生洗液;以及
第二换热器,在来自第一换热器的再沸洗液与来自吸收器的已用洗液之间传热,该换热器被布置为从吸收器接收已用洗液,并从第一换热器接收再沸洗液;
其中,吸收器被布置为从第二换热器接收再沸洗液;再沸器被布置为从第一换热器接收再生洗液;且再生器被布置为从第二换热器接收已用洗液。
在第一换热器中,传热被提供在再沸洗液(也表示为返回洗液)与再生洗液之间。在第二换热器中,来自第一换热器的再沸洗液被第二次换热。因此,第二换热器提供了在来自第一换热器的再沸洗液与来自吸收器的已用洗液之间的传热。在第一换热器中,再沸返回洗液把热量送交再生洗液,且在第二换热器中,再沸返回洗液把热量送交已用洗液。这使得热量能从热再沸洗液回收,并同时从再生器的蒸汽中回收热量。因此,热量被保留在系统的热区中,系统的整体热量要求可被降低。
此外,再生器从第二换热器接收已用洗液。洗液从换热被加热,但是与传统系统中的相比更少地被加热。这可继而导致相比于传统系统再生器温度降低的再生器温度。再生器可例如被布置为在再生器的上部接收已用洗液,因此特别是再生器上部的温度可被减少,以控制再生器塔顶馏出物(overhead)的温度。
在气体净化系统的一个示例中,该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三换热器,用于在来自第一换热器的再沸洗液与来自第二换热器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之间传热,其中第三换热器被布置为从第一换热器接收再沸洗液,并从第二换热器接收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这种系统可例如包括:分流器,用于将已用洗液分为多个部分,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部分。第一部分被第三换热器接收,而其余的已用洗液可被再生器接收。通过将仅仅部分已用洗液传送至再生器,由再生器接收的总体积被减少,其继而可降低再生器中的流率,以及再生器尺寸。然而,这可对再沸器尺寸产生一些影响。
在包括上述第三换热器的系统中,第二换热器可被布置为接收来自第三换热器的再沸洗液;且第一换热器可被布置为接收来自第三换热器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这种系统可另外包括:混合器,将来自第三换热器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与再生洗液混合,以提供混合溶液。随后,此混合溶液可被导至第一换热器,其在这种情况下被布置为从混合器接收混合溶液。在前述第一换热器中的传热后,混合物可被传送至再沸器中的再沸,以去除气态污染物并产生蒸汽来驱动再生器。
在气体净化系统的另一示例中,再生器被布置为从第三换热器接收部分已用洗液;且第二换热器被布置为从第三换热器接收再沸洗液。在这里,再生器接收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以及其余的已用洗液。在一个示例中,在一个或多个部分中,其余洗液在再生器的上部被接收,而第一部分在再生器的底部被接收。
上述特征以及其它特征通过下面的附图和详细描述来例证。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作为示例实施方式的附图,其中相同的元件被相似地编号:
图1是大致描绘了从气流中去除CO2的传统胺基系统的图;
图2是大致描绘了如本文公开的从气流中去除CO2的系统示例的图;
图3是大致描绘了如本文公开的从气流中去除CO2的系统示例的图;
图4是大致描绘了如本文公开的从气流中去除CO2的系统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说明了从气流中去除CO2的传统系统。该系统包括吸收器(未显示),其中包含CO2的气流与洗液(例如胺基洗液)接触(例如在逆流模式中)。在吸收器中,来自气流的CO2在洗液中被吸收。富含CO2的已用洗液经管线101离开吸收器。富含CO2的洗液经换热器109和管线102被传送至再生器103,其中已用洗液通过打破CO2与洗液间的化学键而被汽提CO2。再生洗液经管线104离开再生器底部。去除的CO2和水蒸气经管线105在再生器顶部离开该工艺。此外,冷凝器可被布置在再生器顶部,以防止水蒸气离开该工艺。
再生洗液经管线104被传送至再沸器106。在位于再生器底部的再沸器中,再生洗液被煮沸以产生返回再生器而驱动CO2从洗液分离的蒸汽107。此外,再沸可提供从再生洗液进一步的CO2去除。
再沸之后,再沸的及由此被加热的洗液经管线108被传送至换热器109,从而与来自吸收器的已用洗液换热。换热允许溶液之间的传热,导致冷却的再沸洗液和加热的已用洗液。此后,再沸的且换热的洗液被传送至吸收器中的下一轮吸收。在被送入吸收器之前,洗液110可被冷却至适合吸收的温度。因此,冷却器可被布置为邻近吸收器溶剂入口(未显示)。
根据本文所示示例,包括气态污染物的气流可为天然气流或烟气流。在本文所述工艺和系统的其它示例中,气态污染物可为诸如CO2,H2S等的酸性污染物。
用于去除气态污染物的洗液可为例如胺基洗液。胺基洗液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胺类化合物,如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甲基二乙醇胺(MDEA),二异丙胺(DIPA)和胺基乙氧乙醇(二甘醇胺)(DGA)。工厂中最常用的胺类化合物是链烷醇胺MEA,DEA,MDEA以及一些传统胺与促进剂,抑制剂等的混合物。然而,应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系统和工艺可被应用于涉及使用吸收/再生方案的工艺的任何溶液。
图2是本文所描述的从气流去除CO2的系统的示意代表图。该系统包括吸收器(未图示)用于接收包括CO2的气流并使该气流与洗液接触。CO2通过吸收进入洗液被从气流去除。已用洗液然后经管线201被传送到换热器209。
用于在如本文所述系统和工艺中两种溶液之间传热的换热器可为例如逆流换热器。换热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管壳式换热器和板框式换热器。
已用洗液经管线202从换热器被传送至再生器203。如上所述,已用洗液在再生器中被汽提CO2,且去除的CO2经管线205离开再生器。再生器可例如为塔,诸如填料床塔或包括托盘的塔。
再生洗液经管线204离开再生器,并经换热器211被传送至再沸。在换热器中,再生洗液与来自再沸器206的再沸洗液换热。因此,相比于洗液208的温度,换热提供了冷却的再沸洗液213。此外,相比于来自再生器的再生洗液204的温度,换热器211中的换热提供了加热的再生洗液212,其被传送至再沸器206中的再沸。以此方法,热能被保存在系统的热区中,即再沸器和再生器的下部。
在换热器211中的换热后,再生洗液经管线212被传送至再沸。在再沸器206中,再生洗液被煮沸以产生蒸汽207,从而驱动再生器203中的分离工艺。要理解的是,任何类型的再沸器可用于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再沸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水平/垂直热虹吸式再沸器,以及壶式再沸器。
在第一换热后,再沸洗液经第二换热器209返回吸收器。与上述内容相似,返回洗液213在换热器中与已用洗液201换热。相比于图1中再循环至吸收器的洗液110,两个连续换热器降低了要被再循环到吸收器的返回洗液的温度。相比于图1中相应换热器109中的换热,返回洗液213的较低温度可提供换热器209中更高效的换热。例如,如果返回洗液通过泵送被再循环至下一轮吸收,冷却的返回洗液可减少泵送期间气蚀的风险。
在第二换热器中更有效的换热导致了已用洗液202相比于已用洗液102更低的温度。因此,已用洗液202降低的温度可减少在再生器203中的温度。由此,换热器209下游的温度会低于换热器109下游的温度,其继而可减少布置在吸收器溶剂入口附近的冷却器中的冷却负荷。
图3是如本文所述从气流中去除CO2的系统的示意代表图。与图2相同的组件被分配给相应的附图标记,其解释被省略。最后两位数字(例如,2##,3##)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组件。
在传送至再生期间,这里洗液在分流器314中被分为两个部分。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315被传送至位于第一换热器311与第二换热器309之间的第三换热器316。在第三换热器中,返回洗液313经受与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315的换热,以冷却返回洗液。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可总计为由第二换热器产生的已用洗液体积的10-90%,例如50-90%,或例如75-90%。
在第三换热器中的换热之后,返回洗液经管线317被传送至第二换热器309,与来自吸收器的已用洗液301换热。因此,在这里返回洗液经受三个连续换热步骤,在这三个步骤中,热量从返回洗液中被回收。此外,已用洗液302的温度受到影响,从第二换热器出来的温度低于缺少本文所述特征的系统中的温度。
已用洗液的第二部分318被传送至再生,由于其相比传统系统降低的温度,其降低了离开再生器303的气体混合物305的温度。因此,离开再生器的水蒸气量可被减少,因为水冷凝并排回再生器303底部。以这种方法,汽提热可以冷凝水的形式被再循环至再生器303和再沸器306。当更多量的能量被再循环至系统的更热部分(再生器和再沸器)时,整个再沸器负荷可被减少。
此外,进入再生器的洗液的第二部分的流率可取决于第二部分的尺寸(即314中溶液的分流比)而被减少。如果较小部分被传送至再生,再生器尺寸可被显著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已用洗液的主要部分经换热被传送至再沸,因此再沸器尺寸由于通过再沸器的增加流率可增加。
被汽提CO2的再生洗液经管线304离开再生器。在本文所述系统的一个示例中,再生洗液与来自第三换热器316的已用洗液319的第一部分结合。结合可例如发生在混合器320中,随后,由此产生的混合物经管线321可被传送至第一换热器311。在第一换热器中,混合物经受与再沸洗液308的换热,此后加热的混合物312本身被送入再沸器306再沸。在再沸器中可发生进一步的CO2去除。此外,产生蒸汽307来驱动再生。
图4是如本文所述从气流中去除CO2的系统的示意图。同样的,与前述相同的组件被分配给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第三换热器416中,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与来自第一换热器411的返回洗液换热。第三换热器中的换热使得能从返回洗液417回收能量,从换热器出来的该返回洗液的温度低于换热之前的温度。
在第三换热器416中,热量在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422中被回收。这部分洗液被送入再生器403。在再生器的中部或底部,已用洗液的加热部分可被送入该再生器。如果再生器是例如包括多个托盘的塔,该部分已用洗液可例如被送入代表系统最热区的较低托盘。应了解的是,再生器的合适引入水平,或合适的再生阶段,可取决于已用洗液的分流比。在本示例中被传送至再生器的第一部分可包括已用洗液的主要部分,例如已用洗液的75-90%。
虽然本发明已参考各示例实施方式被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进行各种变化,且其元件可替换为等同物,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可进行许多变形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本发明的教导,而不背离其基本范围。因此,本发明意为不限于如执行本发明构思的最佳模式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本发明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所有的实施方式。
示例
在以下示例中,能量需求为模拟本文所公开的不同CO2去除工艺而被计算,并与模拟传统CO2去除工艺的能量需求比较。对于所有模拟,以下条件被使用:
洗液 MDEA基
再生器压力 50 psi
温差换热器 5 ℃
(在冷流入口与热流出口之间的温度差)
空载 0.088 mol/mol
(吸收器入口/再沸器出口)
满载 0.3 mol/mol
(吸收器出口)
传统工艺的能量需求
在本示例中,传统工艺被模拟,包括以下主要步骤:将CO2吸收进入MDEA基溶液,再生富含CO2的溶液(富溶液),再沸再生溶液,以及在再循环到吸收步骤之前在换热器中冷却再沸溶液(贫溶液)。这样的工艺由图1示意地表示。
去除CO2的传统工艺具有俘获约3-4 GJ/吨CO2的内在效率。工艺所需的能量大多由位于再生器底部的再沸器提供。传统工艺的能量需求分布在下表中示出。
表1. 传统工艺的工艺能量需求
再沸器负荷的百分比 | |
结合能 | 40-50 |
显热 | 10-30 |
汽提能 | 30-40 |
对于这种传统工艺,已用MDEA基的溶液被传送至温度保持在约115℃的再生器。洗液的温度继而影响了再生器顶部的温度。
第一示例工艺的能量需求
在这第一示例中,与图2示意绘出的工艺相似的CO2去除工艺被模拟。因此,该模拟工艺包括从热再沸返回溶液回收热量的第一和第二换热器。具有两个换热器的此方案也影响了到达再生器顶部的富MDEA基溶液的温度。在再生器顶部的富溶液温度这里比上述传统工艺中相应位置上的富溶液低。
相比于上述传统工艺,再沸器负荷现在被减少到俘获2.18 GJ/吨的CO2。能量需求的分布如下所示。
表2. 第一示例工艺的工艺能量需求
再沸器负荷的百分比 | |
结合能 | Ca 70 |
显热 | Ca 10 |
汽提能 | Ca 20 |
在本示例中,与上述传统工艺相比,再沸器负荷因此被减少,且能量需求被重新分布。这里所需要的结合能,即打破CO2与洗液之间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占再沸器负荷的大部分。
第二示例工艺的能量需求
在第二示例中,与图3示意绘出的工艺相似的工艺被模拟。与第一示例工艺相比,第二示例工艺还包括第一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第三换热器。这个第三换热器允许从返回贫溶液中回收甚至更多的热量。因此,在第二换热器中经受换热的返回贫溶液比上述传统工艺的相应返回贫溶液更冷。结果,相比于传统工艺的相应溶液,到达再生器顶部的加热富溶液更冷。
第二示例工艺进一步包括将富溶液分成两部分的分配器。约90%的富溶液被传送至如上所述的第三换热器,且低于10%被送至再生器。在第三换热器中被换热的富溶液部分在与再生洗液混合并在第一换热器中换热后,被进一步送至再沸器。
与上述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的再沸器负荷被减少至2.11 GJ/吨CO2,且能量需求如下表所示。
表3. 第二示例工艺的工艺能量需求
再沸器负荷的百分比 | |
结合能 | Ca 70 |
显热 | Ca 15 |
汽提能 | Ca 25 |
在再生器顶部,低流量的冷洗液与富含CO2的气体混合物接触。这可能会导致在再生器顶部的CO2轻微再吸收。然而,因为已用洗液已经富含吸收的CO2,且由于溶液的流量被降低,再吸收CO2的量可以是有限的。因此,此工艺仍然允许显著地全部去除CO2。此外,再吸收CO2释放其结合能(放热反应),且此能量可以包含在下流再生器和再沸器的溶液中的显热的形式被俘获。因此,此能量不会损失到环境中,其可进一步降低再沸器需求。
第三示例工艺的能量需求
在第三示例中,与图4示意绘出的工艺相似的工艺被模拟。第三示例工艺不同于第二示例之处在于,在第三换热器中经受换热的富溶液部分被送至再生器底部。在这里,不到10%的富溶液被导至再生器顶部,而其余90%在换热之后被送至再生器的下部。
与传统工艺相比,此工艺的再沸器负荷被减少至1.82 GJ/吨CO2,且能量需求为:
表4. 第三示例工艺的工艺能量需求
再沸器负荷的百分比 | |
结合能 | Ca 80 |
显热 | Ca 15 |
汽提能 | < 5 |
最后这个示例表明,结合能代表总再沸器负荷的约80%。通过这样的配置,在再生器顶部的温度被大幅降低至约57℃,其比来自吸收器的富溶液温度高约21℃,这进一步减少了汽提能需求。
虽然执行模拟是用于高压再生器,对于使用低压再生器的工艺也预期相似的结果。此外,温度差很可能被提高到合理值,而不显著影响以上的能量分布格局。
Claims (21)
1.一种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的工艺,包括:
将气流与洗液接触,以通过吸收进入洗液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以及
再生已用洗液以从已用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从而提供再生洗液和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
其中:在第一再生阶段,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被冷却,以减少来自再生步骤的水蒸气损失,从而减少汽提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进一步包括:在将已用洗液传送至再生之前冷却已用洗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中:在第一再生阶段,冷却的已用洗液冷却包括污染物的气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中: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被冷却至选定温度,以减少来自再生步骤的水蒸气损失,同时在第一再生阶段最小化去除污染物再吸收进入再生洗液的量。
5.一种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的工艺,包括:
a)将包括气态污染物的气流与洗液接触,以通过吸收进入洗液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
b)将由步骤a)产生的已用洗液传送至再生;
c)通过从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再生已用洗液,以提供再生洗液和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其中再生可选地包括一组连续再生阶段;
d)将再生洗液传送至再沸;
e)再沸再生洗液,从而进一步从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以提供再沸洗液;
f)将再沸洗液返回步骤a);
其中:在步骤f)期间,返回洗液经受:
在第一换热步骤与步骤d)的再生洗液换热,以加热再生洗液;以及
在第二换热步骤与步骤b)的已用洗液换热,以加热已用洗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中:在第一再生阶段,已用洗液冷却包括去除污染物的气体,以最小化水蒸气损失。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进一步包括:
提取由第二换热步骤产生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且
在第一与第二换热步骤之间,在第三换热步骤,使返回洗液经受与已用洗液的提取部分的换热,以加热已用洗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进一步包括:
将由第三换热步骤产生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传送至再沸;以及
再沸该部分已用洗液,从而从已用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以提供再沸洗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艺,其中:在传送至再沸期间,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与步骤d)的再生洗液合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进一步包括:
将由第三换热步骤产生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传送至再生;以及
再生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从而从已用洗液中去除气态污染物,以提供再生洗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艺,其中:再生包括一组连续再生阶段,在步骤c)的已用洗液经受再生的阶段下游的再生阶段中,所述部分已用洗液经受再生。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中:所述气流是天然气流或烟气流。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中:所述气态污染物是例如CO2的酸性气体。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中:所述洗液是胺基洗液。
15.一种从气流中去除气态污染物的气体净化系统,包括
吸收器,接收包括气态污染物的气流,并将它与洗液接触;
再生器,通过从洗液释放气态污染物再生已用洗液;
再沸器,再沸再生洗液以从洗液释放气态污染物,并产生蒸汽;
第一换热器,在再沸洗液与再生洗液之间传热,该换热器被布置为从再沸器接收再沸洗液,并从再生器接收再生洗液;以及
第二换热器,在来自第一换热器的再沸洗液与来自吸收器的已用洗液之间传热,该换热器被布置为从吸收器接收已用洗液,并从第一换热器接收再沸洗液;
其中:吸收器被布置为从第二换热器接收再沸洗液;再沸器被布置为从第一换热器接收再生洗液;且再生器被布置为从第二换热器接收已用洗液。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中:再生器被布置为在再生器的上部接收已用洗液。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三换热器,在来自第一换热器的再沸洗液与来自第二换热器的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之间传热,第三换热器被布置为从第一换热器接收再沸洗液,并从第二换热器接收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中: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是由第二换热器产生的已用洗液的10-90%,例如50-90%,或例如75-90%。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中:第二换热器被布置为从第三换热器接收再沸洗液,且第一换热器被布置为从第三换热器接收已用洗液的第一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中:再生器被布置为从第三换热器接收所述部分已用洗液,且第二换热器被布置为从第三换热器接收再沸洗液。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中:再生器被布置为在再生器的底部接收由第三换热器产生的所述部分已用洗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494409P | 2009-03-31 | 2009-03-31 | |
US61/164944 | 2009-03-31 | ||
US12/732961 | 2010-03-26 | ||
US12/732,961 US8845789B2 (en) | 2009-03-31 | 2010-03-26 | Process for CO2 capture with improved stripper performance |
PCT/US2010/029420 WO2010120527A2 (en) | 2009-03-31 | 2010-03-31 | Process for co2 capture with improved stripper performan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48582A true CN102448582A (zh) | 2012-05-09 |
CN102448582B CN102448582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2782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3942.1A Active CN102448582B (zh) | 2009-03-31 | 2010-03-31 | 具有改进的汽提器性能的co2俘获工艺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845789B2 (zh) |
EP (1) | EP2414077B1 (zh) |
JP (1) | JP2012522637A (zh) |
KR (1) | KR20120001789A (zh) |
CN (1) | CN102448582B (zh) |
AU (1) | AU2010236843B2 (zh) |
BR (1) | BRPI1012556A2 (zh) |
CA (1) | CA2757101C (zh) |
IL (1) | IL215407A0 (zh) |
MA (1) | MA33228B1 (zh) |
MX (1) | MX2011010136A (zh) |
RU (1) | RU2011143871A (zh) |
WO (1) | WO2010120527A2 (zh) |
ZA (1) | ZA20110704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70164A (zh) * | 2022-03-31 | 2022-06-03 | 四川益能康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Co2或so2捕集系统有机胺溶液的变压再生节能工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28209B2 (en) * | 2010-09-13 | 2014-05-20 | Alstom Technology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energy requirements of a CO2 capture system |
US8845790B2 (en) | 2011-01-06 | 2014-09-30 | Alstom Technology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val of gaseous contaminants |
JP5655593B2 (ja) | 2011-01-27 | 2015-01-21 | 株式会社Ihi | 二酸化炭素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装置 |
US8470077B2 (en) | 2011-11-17 | 2013-06-25 | Alstom Technology Ltd | Low pressure stripping in a gas purification process and systems thereof |
JP5659176B2 (ja) * | 2012-03-06 | 2015-01-28 | 株式会社東芝 | 二酸化炭素回収装置及び二酸化炭素回収方法 |
EP2919887A1 (en) * | 2012-11-14 | 2015-09-23 |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removing acidic gas from a gaseous stream and regenerating an absorbent solution |
WO2015011566A2 (en) * | 2013-07-23 | 2015-01-29 | Carbon Clean Solutions Pvt. Ltd | Split line system, method and process for co2 recovery |
JP5863741B2 (ja) | 2013-10-15 | 2016-02-17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Co2回収装置 |
US10005027B2 (en) | 2015-01-28 | 2018-06-26 | Flu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c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
US10376829B2 (en) | 2017-06-13 | 2019-08-13 | Flu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
US20230191315A1 (en) * | 2021-12-20 | 2023-06-2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emperature in an absorber |
GB2622087A (en) | 2022-09-02 | 2024-03-06 | Johnson Matthey Plc | Carbon dioxide removal unit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52217A (en) * | 1978-06-30 | 1979-05-01 |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 Amine regeneration process |
US5145658A (en) * | 1990-11-28 | 1992-09-08 | Eickmeyer & Associates, Inc. | Reclaiming of heat of reaction energy from an alkaline scrubbing solution used in acid gas remov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6071484A (en) * | 1997-01-24 | 2000-06-06 | Mpr Services, Inc. | Process for treating gas with ultra-lean amine |
US20040253159A1 (en) * | 2003-06-12 | 2004-12-16 | Hakka Leo E. | Method for recovery of CO2 from gas strea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87576A (en) | 1945-11-13 | 1949-11-08 | Phillips Petroleum Co |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acidic material from a gaseous mixture |
US2608461A (en) | 1949-03-26 | 1952-08-26 | Fluor Corp | Prevention of amine losses in gas treating systems |
LU36973A1 (zh) | 1958-03-28 | |||
BE617822A (zh) | 1961-05-19 | |||
GB1169175A (en) * | 1965-10-19 | 1969-10-29 | Power Gas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Removal of Acidic Gases from Gaseous Mixtures |
US3851041A (en) | 1966-02-01 | 1974-11-26 | A Eickmeyer | Method for removing acid gases from gaseous mixtures |
US3563696A (en) * | 1969-06-17 | 1971-02-16 | Field And Epes | Separation of co2 and h2s from gas mixtures |
US4364915A (en) * | 1981-05-21 | 1982-12-21 | Procon International Inc. |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carbon dioxide from flue gas |
US4405585A (en) * | 1982-01-18 | 1983-09-20 |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 | Process for the selective removal of hydrogen sulfide from gaseous mixtures with severely sterically hindered secondary aminoether alcohols |
EP0502596B2 (en) | 1991-03-07 | 1999-08-25 |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combustion exhaust gas |
DE69318433T2 (de) | 1992-01-17 | 1998-12-17 | Mitsubishi Jukogyo K.K., Tokio/Tokyo |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von Verbrennungsabgasen |
EP1551532B1 (en) | 2002-07-03 | 2008-11-19 | Fluor Corporation | Improved split flow apparatus |
BRPI0514141A (pt) | 2004-08-06 | 2008-05-27 | Eig Inc | ultralimpeza de gás de combustão incluindo a remoção de co2 |
JP4875303B2 (ja) | 2005-02-07 | 2012-02-15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これを用いた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ら方法 |
JP4745682B2 (ja) | 2005-02-23 | 2011-08-10 |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 Co2回収装置および方法 |
CA2605649C (en) * | 2005-04-29 | 2011-03-01 | Flu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Configurations and methods for acid gas absorption and solvent regeneration |
JP5021917B2 (ja) * | 2005-09-01 | 2012-09-12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Co2回収装置及び方法 |
US7867322B2 (en) | 2007-01-31 | 2011-01-11 | Alstom Technology Ltd | Use of SO2 from flue gas for acid wash of ammonia |
US20080210092A1 (en) * | 2007-02-02 | 2008-09-04 | Chevron U.S.A.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cid gases from a natural gas stream |
KR101474929B1 (ko) * | 2007-05-29 | 2014-12-19 | 더 유니버서티 오브 레지나 | 가스 흐름으로부터 가스 성분을 회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흡착 조성물 |
CA2691421A1 (en) * | 2007-06-22 | 2008-12-31 |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 An improved method for co2 transfer from gas streams to ammonia solutions |
NO336193B1 (no) * | 2007-09-14 | 2015-06-08 | Aker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 Forbedret fremgangsmåte ved regenerering av absorbent |
US8858906B2 (en) | 2008-03-13 | 2014-10-14 | Shell Oil Company | Process for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from a gas |
US8080089B1 (en) * | 2008-04-14 | 2011-12-20 | Bechtel Power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gas treating system |
-
2010
- 2010-03-26 US US12/732,961 patent/US8845789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1 CN CN201080023942.1A patent/CN102448582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31 AU AU2010236843A patent/AU20102368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1 MX MX2011010136A patent/MX2011010136A/es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3-31 RU RU2011143871/05A patent/RU2011143871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3-31 EP EP10723436.1A patent/EP2414077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1 JP JP2012503663A patent/JP2012522637A/ja active Pending
- 2010-03-31 MA MA34302A patent/MA33228B1/fr unknown
- 2010-03-31 KR KR1020117025452A patent/KR2012000178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3-31 BR BRPI1012556A patent/BRPI1012556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3-31 CA CA2757101A patent/CA2757101C/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1 WO PCT/US2010/029420 patent/WO2010120527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
- 2011-09-27 IL IL215407A patent/IL215407A0/en unknown
- 2011-09-27 ZA ZA2011/07048A patent/ZA201107048B/en unknown
-
2014
- 2014-08-26 US US14/468,785 patent/US8906149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52217A (en) * | 1978-06-30 | 1979-05-01 |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 Amine regeneration process |
US5145658A (en) * | 1990-11-28 | 1992-09-08 | Eickmeyer & Associates, Inc. | Reclaiming of heat of reaction energy from an alkaline scrubbing solution used in acid gas remov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6071484A (en) * | 1997-01-24 | 2000-06-06 | Mpr Services, Inc. | Process for treating gas with ultra-lean amine |
US20040253159A1 (en) * | 2003-06-12 | 2004-12-16 | Hakka Leo E. | Method for recovery of CO2 from gas streams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70164A (zh) * | 2022-03-31 | 2022-06-03 | 四川益能康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Co2或so2捕集系统有机胺溶液的变压再生节能工艺 |
CN114570164B (zh) * | 2022-03-31 | 2022-12-30 | 四川益能康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Co2或so2捕集系统有机胺溶液的变压再生节能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A33228B1 (fr) | 2012-04-02 |
IL215407A0 (en) | 2011-12-29 |
ZA201107048B (en) | 2012-11-29 |
MX2011010136A (es) | 2011-12-08 |
RU2011143871A (ru) | 2013-05-10 |
US20140363347A1 (en) | 2014-12-11 |
EP2414077B1 (en) | 2018-05-30 |
US8845789B2 (en) | 2014-09-30 |
WO2010120527A3 (en) | 2011-01-06 |
AU2010236843B2 (en) | 2015-04-16 |
EP2414077A2 (en) | 2012-02-08 |
WO2010120527A2 (en) | 2010-10-21 |
BRPI1012556A2 (pt) | 2016-03-22 |
AU2010236843A1 (en) | 2011-10-27 |
US20100242731A1 (en) | 2010-09-30 |
US8906149B1 (en) | 2014-12-09 |
KR20120001789A (ko) | 2012-01-04 |
CN102448582B (zh) | 2015-11-25 |
CA2757101C (en) | 2014-12-16 |
CA2757101A1 (en) | 2010-10-21 |
JP2012522637A (ja) | 2012-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48582B (zh) | 具有改进的汽提器性能的co2俘获工艺 | |
US7488463B2 (en) | Carbon dioxide recovery and power generation | |
CN102202763B (zh) | 氨汽提塔废气的再吸收 | |
US8052948B2 (en) | CO2 recovery system and CO2 recovery method | |
CN103201015B (zh) | 用于从烟道气中捕捉co2的溶剂和方法 | |
CN104759188A (zh) | 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和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 |
JP2002530187A (ja) | 分流プロセスおよびその装置 | |
CN114206472B (zh) | 采用热优化的热闪蒸溶剂再生的通过吸附处理气体的方法和处理设备 | |
KR101485412B1 (ko) | 가스상 오염물들을 제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RU2567948C1 (ru) | Захват аммиака жидкостью с co2-продуктом в жидкости для водной промывки | |
CN107913575B (zh) | 用于气体纯化系统的低压蒸汽预热器和使用方法 | |
US7964168B2 (en) | CO2 capture method with thermal integration of regenerator | |
US20240157286A1 (en) | Chilled ammonia-based carbon dioxide abat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7042862A (zh) | 具有堆叠部分的基于冷氨的二氧化碳减排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ALSTOM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before: Alstom Technology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