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5979A - 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5979A
CN102445979A CN2011102689833A CN201110268983A CN102445979A CN 102445979 A CN102445979 A CN 102445979A CN 2011102689833 A CN2011102689833 A CN 2011102689833A CN 201110268983 A CN201110268983 A CN 201110268983A CN 102445979 A CN102445979 A CN 102445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ction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data
received
satis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89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健育
汪佐霖
粘宇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45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5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221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of disk dr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53Power saving in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5Power saving i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一种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经由所述通信接口传送的指令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以及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在所接收的指令执行结束以前,控制所述通信接口进入节能模式。另一种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包括:当所述通信接口在节能模式下操作时,检查所执行的指令的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以及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离开所述节能模式。本发明所提出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能在处理指令的期间选择性地启用通信接口的节能模式,以有效地节能;在处理指令的期间选择性地停用通信接口的节能模式而进入正常模式,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电源管理,特别是一种控制通信接口进入或离开节能模式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主机(host)经由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将数据传送到装置(device),以及经由通信接口来从装置接收数据,因此,为了降低电源消耗,电源管理(power management)可应用于管理通信接口的操作。传统的电源管理设计为在从主机发送到装置的前一指令(previous command)执行结束之后,一直到主机发送到装置的目前指令(current command)开始传送的期间,使通信接口在节能模式(power-saving mode)下操作。换言之,传统电源管理设计仅在从主机产生并发送到装置的连续两个指令之间的指令间隔(commandgap)中会启动节能程序(power-saving sequence),其中关于连续两个指令之间的指令间隔长度由主机执行效率(execution efficiency)而定。然而,对于低速装置(low-speed device)来说,由于通信接口可能会花费许多时间在等待低速装置所处理的指令执行结束,因此,在连续两个指令之间的指令间隔中执行节能程序并无法有效地节能。
此外,根据传统的电源管理设计,当前一指令执行结束后,通信接口会进入节能模式,而当目前指令从主机传送之后,通信接口则会离开节能模式。由于通信接口从节能模式中被唤醒(wake up)需要一些时间,因此,装置无法立即接收与处理由主机所传送的指令,故可能会因而降低数据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改良式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具有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能力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经由所述通信接口传送的指令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以及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在所接收的指令执行结束以前,控制所述通信接口进入节能模式。
一种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包括:当所述通信接口在节能模式下操作时,检查所执行的指令的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以及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离开所述节能模式。
一种具有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能力的装置,包括:指令接收模块以及判断模块。所述指令接收模块用以接收经由所述通信接口传送的指令。在所述指令被所述指令接收模块所接收时,所述判断模块用以检查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所述判断模块另用以在所接收的指令执行结束以前,控制所述通信接口进入节能模式。
一种具有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能力的装置,包括:指令执行模块以及判断模块。所述指令执行模块用以执行指令。当所述通信接口在节能模式下操作时,所述判断模块用以检查所执行的所述指令的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所述判断模块另用以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离开所述节能模式。
本发明所提出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和具有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能力的装置,能在处理指令的期间选择性地启用通信接口的节能模式,以有效地节能;或者,在处理指令的期间选择性地停用通信接口的节能模式,以进入正常模式中工作,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步骤20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步骤20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步骤50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安插额外步骤于图5所示的步骤506与步骤508之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安插额外步骤于图5所示的步骤506与步骤508之间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步骤50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安插额外步骤于图5所示的步骤506与步骤508之间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安插额外步骤于图5所示的步骤506与步骤508之间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括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电连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主机102以及装置104,其中主机102通过通信接口106来与装置104进行通信,举例来说(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通信接口106可为串行接口(serialinterface),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或是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接口。然而,以上仅作为范例说明用,并非用来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具体地说,任何运用本发明所提出的电源管理方案(power management scheme)以降低电源消耗的通信接口,均落入本发明的范畴。
主机102包括(但并不限于):控制器(controller)112、传送器(transmitter)114、以及接收器(receiver)116。装置104包括(但并不限于):接收器118、指令接收模块(command receiving module)120、指令执行模块(commandexecution module)122、第一判断模块(judging module)124、第二判断模块126、传送器128、以及数据缓冲器(data buffer)130。请注意,图1仅显示出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相关的组件。此外,指令接收模块120、指令执行模块122、第一判断模块124以及第二判断模块126中的任一模块均可由纯硬件电路(purehardware circuit)或是可执行程序代码(例如,固件(firmware))的硬件处理器(hardware processor)来加以实现以执行想要的功能。
控制器112可发送读取指令(read command)CMD_R以向装置104请求欲取得的数据和/或发送写入指令(write command)CMD_W以将欲储存的数据储存于装置104中。如图1所示,设置于主机端(host side)的传送器114经由通信接口106耦接于设置于装置端(device side)的接收器118,因此,由控制器112所产生的读取指令CMD_R和/或写入指令CMD_W会从主机102的传送器114传送出去,接着被装置104的接收器118所接收。除了由主机102所发送的读取指令CMD_R和/或写入指令CMD_W之外,传送器114可输出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同样地,除了由主机102所发送的读取指令CMD_R和/或写入指令CMD_W之外,接收器118可接收对应于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指令接收模块120耦接于接收器118,用以接收经由通信接口106传送且为接收器118所接收的指令,而指令接收模块120所接收的指令(例如,读取指令CMD_R或是写入指令CMD_W)会被传送至用来执行和/或处理所接收的指令的指令执行模块122。
在所接收的指令为读取指令CMD_R的情形下,指令执行模块122执行读取指令CMD_R以将所请求的全部数据准备到数据缓冲器130之中。如图1所示,设置于装置端的传送器128经由通信接口106耦接于设置于主机端的接收器116。当所请求的全部数据已存在于数据缓冲器130之中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便可经由传送器128来将所请求的数据输出至主机102以完成读取指令CMD R的执行与处理。因此,控制器112便可经由接收器116来取得所请求的数据。
在所接收的指令为写入指令CMD_W的情形下,指令执行模块122执行和/或处理写入指令CMD_W,以将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储存至数据缓冲器130的可用储存空间。因此,对应于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会从传送器114经由通信接口106被传送至接收器118。
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判断模块124用以判断将通信接口106由正常模式(normal mode)(例如,全功率消耗(full power consumption)的状态)切换至节能模式(power-saving mode)(例如,降低功率消耗(reduced powerconsumption)的状态)的时机。举例来说,当指令(例如,读取指令CMD_R或写入指令CMD_W)被指令接收模块120接收时,第一判断模块124会检查第一预定条件(predetermined criterion)是否被满足,当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被满足时,第一判断模块124在所接收的指令(为指令执行模块122所执行)执行结束以前,控制通信接口106进入节能模式。例如,当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被满足时,第一判断模块124决定通信接口106应该要进入节能模式,并要求主机102针对通信接口106执行节能控制程序(power-saving control sequence),因而控制通信接口106进入节能模式。然而,以上仅作为范例说明用,任何具有可使通信接口106由正常模式切换至节能模式的控制方案(control scheme)均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简言之,第一判断模块124用以在处理指令的期间,选择性地启用(enable)通信接口106的节能模式,这不同于在两个连续指令之间的指令间隔中启用通信接口的节能模式的传统电源管理设计。
举例来说,第一判断模块124通过检查所接收的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来达成检查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的目的。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如果可得到大致上相同的结果,则步骤不一定要遵照图2所示的顺序来执行,此外,其它额外的步骤可安插于图2所示的任两个步骤之间。本实施方式的电源管理方法可被应用于图1所示的装置104以管理通信接口106的操作模式,并可简单地归纳如下。
步骤200:开始。
步骤202:在正常模式下接收经由通信接口所传送的指令。
步骤204:检查所接收的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如果是,跳至步骤208;反之,跳至步骤206。
步骤206:控制所述通信接口进入节能模式。
步骤208:执行和/或处理所接收的指令。
步骤210:结束。
在指令接收模块120经由耦接于通信接口106的接收器118接收指令(例如,读取指令CMD_R或写入指令CMD_W)之后(即步骤202),第一判断模块124会检查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在此实施方式中,会通过检查所接收的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即步骤204)来检查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当所接收的指令不允许被立即处理时,第一判断模块124会判断出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被满足;反之,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则不被满足。因此,当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被满足(即所接收的指令不允许被立即处理)时,第一判断模块124会决定通信接口106的节能模式应该被启用,并且启动(initiate)电源管理方案以控制通信接口106由正常模式切换至节能模式。指令执行模块122在通信接口106操作于节能模式的情形下,对所接收的指令进行执行和/或处理(即步骤208)。换言之,在处理指令的期间,通信接口106会维持在节能模式以降低功率消耗。通信接口106也可离开节能模式或再次进入正常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通信接口106何时离开节能模式,只要图1所示的电源管理方法,被应用于接收到在正常模式下操作的通信接口106所传送的指令时选择性地控制通信接口106进入节能模式,均遵循本发明的发明精神。
在一设计范例中,第一判断模块124会检查数据缓冲器130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接收的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如图3所示,图3为图2所示的步骤20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当所接收的指令为由主机端的控制器112所发送的读取指令CMD_R时,步骤204可运用步骤304来加以实现,其中步骤304通过检查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数据是否可从数据缓冲器130中取得,来达成检查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接收的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的目的。
举例来说,当发现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部份或全部的数据不可从数据缓冲器130中取得时(例如,数据缓冲器130并未包括任何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数据,或是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数据正在被储存到数据缓冲器130中),这意味着装置104仍然需要时间以完成准备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所有数据。因此,第一判断模块124会判断所接收的读取指令CMD_R并不允许被立即处理(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被满足),并且通信接口106会被允许进入节能模式以降低功率消耗。另一方面,当发现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所有数据已可从数据缓冲器130中取得时,这意味着装置104不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准备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数据。因此,第一判断模块124会判断所接收的读取指令CMD_R允许被立即处理(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不被满足)。因此,在接收到读取指令CMD_R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便会对所接收的读取指令CMD_R进行处理以传送所请求的数据到发送出读取指令CMD_R的控制器112,而不会进入节能模式。
如图4所示,图4为图2所示的步骤20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当所接收的指令为由主机端的控制器112所发送的写入指令CMD_W时,步骤204可运用步骤404来加以实施,其中步骤404通过检查数据缓冲器130是否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来达成检查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接收的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的目的。因此,当发现数据缓冲器130没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例如,数据缓冲器130仍有大量待处理的缓冲数据)时,这意味着数据缓冲器130并未准备好储存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因此,第一判断模块124会判断所接收的写入指令CMD_W不允许被立即处理(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被满足),以及通信接口106会被允许进入节能模式以降低功率消耗。另一方面,当发现数据缓冲器130具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时,这意味着装置104不需要等待释放数据缓冲器130中任何已被占用(occupied)的储存空间,因此,第一判断模块124会判断所接收的写入指令CMD_W允许被立即处理(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不被满足)。因此,在接收到由主机102中控制器112所发送的写入指令CMD_W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会对写入指令CMD_W进行处理以将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储存到数据缓冲器130中。
对于如图1所示的第二判断模块126来说,其用以判断将通信接口106由节能模式(例如,降低功率消耗的状态)切换至正常模式(例如,全功率消耗的状态)的时机。举例来说,当通信接口106在节能模式下操作时,第二判断模块126会检查所执行的指令(executed command)(例如,由指令执行模块122所执行的读取指令CMD_R或写入指令CMD_W)的第二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当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被满足时,第二判断模块126会控制通信接口106离开节能模式;反之,通信接口106会保持在节能模式下。换言之,第二判断模块126用以在处理指令的期间,选择性地停用(disable)通信接口106的节能模式,而此不同于当目前指令由主机传送之后停用通信接口的节能模式的传统电源管理设计。
举例来说,第二判断模块126通过检查数据缓冲器130的缓冲状态来检查所执行的指令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判断模块126可利用对指令执行模块122(其用以处理与数据缓冲器130的数据存取相关的读取指令和/或写入指令)进行轮询操作(polling operation)而得知数据缓冲器130的缓冲状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指令执行模块122可设置为主动告知第二判断模块126关于数据缓冲器130的缓冲状态的信息。举例来说,当读取指令CMD_R请求的数据已准备完成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会主动通知第二判断模块126,关于响应所执行和/或处理的读取指令CMD_R而进行的数据缓冲操作已使数据缓冲器130中具有请求的所有数据。此外,当于处理写入指令CMD_W的期间,数据缓冲器130中占用的储存空间已释放完成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会主动通知第二判断模块126,关于数据缓冲器130此时已具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所有的写入指令CMD_W指定的数据。然而,以上仅作为范例说明用,并非用来作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任何得以识别数据缓冲器130的数据缓冲状态的手段均可运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如果可得到大致上相同的结果,则步骤不一定要遵照图5所示的顺序来执行,此外,其它额外的步骤可安插于图5所示的任两个步骤之间。本实施方式的电源管理方法可被应用于图1所示的装置104以管理通信接口106的操作模式,并可简单地归纳如下。
步骤500:开始。
步骤502:当通信接口在节能模式下操作时,执行和/或处理指令。
步骤504:通过检查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来检查所执行的指令的第二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如果是,跳至步骤506;反之,跳至步骤502。
步骤506: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离开节能模式。
步骤508: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信接口106在节能模式下操作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会执行和/或处理指令(即步骤502)。因此,当通信接口106在节能模式下操作时,第二判断模块126会检查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确认所执行的指令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即步骤504)。当检查结果显示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被满足时,第二判断模块126会决定通信接口106的节能模式应该被停用,因而控制通信接口106由节能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即步骤506)。反之,指令执行模块122会在通信接口106操作于节能模式的情形下,持续处理所述指令。换言之,在所执行的指令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被满足之前,通信接口106一直不会离开节能模式。举例来说,通信接口106可根据如图2所示的流程图而进入节能模式,也就是说,步骤502中所执行的指令为步骤202中所接收的指令。然而,以上仅作为范例说明用,并非用来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只要图5所示的电源管理方法应用于在指令处理的期间选择性地控制通信接口106离开节能模式,均遵循本发明的发明精神。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502中所执行的指令为经由通信接口106所接收的读取指令CMD_R,以及第二判断模块126通过检查储存在数据缓冲器130中且为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到达阈值(threshold),来达成检查数据缓冲器130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的目的。如图6所示,图6为图5所示的步骤50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当步骤502所执行的指令为经由通信接口106接收的读取指令CMD_R时,步骤504可运用步骤604来加以实施。因此,当储存在数据缓冲器130中且为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数据的数据量到达所述阈值时,第二判断模块126会判断出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被满足,并且通信接口106会被允许离开节能模式。
在第一设计范例中,步骤604中的所述阈值设定为等于由主机端的控制器112所发送的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因此,当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所有数据可从数据缓冲器130中取得时,这意味着装置104已准备好传送所请求的数据到发送读取指令CMD_R的控制器112。所以,第二判断模块126控制通信接口106由节能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以及指令执行模块122可通过传送所请求的所有数据到主机102的控制器112来完成执行读取指令CMD_R。
如上所述,控制通信接口106离开节能模式的步骤进行于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所有数据可从读取缓冲器130中取得之后。然而,完成将通信接口106从节能模式唤醒至正常模式的程序需要一段处理时间,换言之,在通信接口106开始离开节能模式的时间点与在通信接口106成功地进入正常模式的时间点之间,会有一段间隔。当第二判断模块126判断出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被满足并控制通信接口106离开节能模式时,由于通信接口106尚未进入正常模式,所以装置104并不会马上开始传送所请求的数据到主机102。此外,对于响应由主机102发送的读取指令CMD_R而传送所请求的数据的装置104来说,在第二判断模块126启动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之后,装置104可执行额外的步骤。
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安插额外步骤于图5所示的步骤506与步骤508之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步骤702中,指令执行模块122会检查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是否已完成(即检查通信接口106是否已经进入正常模式)。当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尚未完成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会持续等待至所述程序结束。当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已完成时,这意味着通信接口106现已处于正常模式,指令执行模块122可通过传送数据缓冲器130中所请求的所有数据到控制器112以完成执行读取指令CMD_R(即步骤704)。
在第二设计范例中,步骤604中的所述阈值设定为小于由主机端的控制器112所发送的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因此,由于将通信接口106从节能模式唤醒至正常模式的程序需要一段处理时间,可特别设置第二判断模块126预先唤醒通信接口106。如此一来,在指令处理的期间,当所请求的所有数据已在数据缓冲器130中准备好时,指令执行模块122可立即被允许开始传送所请求的数据至主机102,因而大为提升数据传输效率(data transferefficiency)。由于完成唤醒通信接口106所需的处理时间可预先得知,步骤604中的所述阈值可被适当地设定以控制第二判断模块126应唤醒通信接口106的时机。因此,对于响应由主机102发送的读取指令CMD_R而传送所请求的数据的装置104来说,在第二判断模块126启动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之后,装置104可执行额外的步骤。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安插额外步骤于图5所示的步骤506与步骤508之间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步骤802中,指令执行模块122会检查预先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是否已完成(即检查通信接口106是否已经进入正常模式)。当预先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尚未完成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会持续等待至所述程序结束。当预先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已完成时,通信接口106会处于正常模式。然而,由于通信接口106为被预先唤醒,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所有数据可能尚不可从数据缓冲器130中取得,因此,指令执行模块122可持续处理读取指令CMD_R以完成数据缓冲器130中所请求的数据的准备(即步骤804)。当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所有数据可从数据缓冲器130中取得时,这意味着装置104已准备好传送所请求的数据到发送读取指令CMD_R的控制器112,且指令执行模决122可通过传送所请求的数据到控制器112以完成执行读取指令CMD_R(即步骤806)。
如上所述,完成唤醒通信接口106所需的处理时间可预先得知。此外,数据缓冲器130中所请求数据的准备(即所请求数据的缓冲)的输入数据速率也可得知。因此,给予步骤604中的所述阈值一个适当的设定,使得通信接口106成功地进入正常模式的时间点可以刚好与指令执行模块122完成读取指令CMD_R所请求的数据的准备的时间点相同。所以,在步骤604中的所述阈值具有适当设定的设计变化中,图8所示的步骤804为选择性(optional)的步骤而得以省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步骤502中所执行的指令为经由通信接口106所接收的写入指令CMD_W,以及第二判断模块126通过检查数据缓冲器130中可用来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的储存空间大小是否到达阈值,来达成检查数据缓冲器130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的目的。如图9所示,图9为图5所示的步骤50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当步骤502所执行的指令为经由通信接口106接收的写入指令CMD_W时,步骤504可运用步骤904来加以实施。因此,当数据缓冲器130中可用来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的储存空间大小到达所述阈值时,第二判断模块126会判断出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被满足,以及通信接口106会被允许离开节能模式。
在第一设计范例中,步骤904中的所述阈值设定为等于从主机端的控制器112所发送的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因此,当数据缓冲器130具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所有数据时(这意味着装置104已准备好从发送写入指令CMD_W的控制器112接收所指定的数据),第二判断模块126会控制通信接口106由节能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以从主机102的控制器112接收所指定的数据。
控制通信接口106离开节能模式的步骤进行于数据缓冲器130具有足够的可用空间以供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所有数据之后。然而,如上所述,完成将通信接口106从节能模式唤醒至正常模式的程序需要一段处理时间,换言之,在通信接口106开始离开节能模式的时间点与在通信接口106成功地进入正常模式的时间点之间,会有一段间隔。当第二判断模块126判断出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被满足并控制通信接口106离开节能模式时,由于通信接口106尚未进入正常模式,所以装置104并不会马上开始从主机102接收所指定的数据。此外,对于响应由主机102发送的写入指令CMD_W而接收所指定的数据的装置104来说,在第二判断模块126启动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之后,装置104可执行额外的步骤。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安插额外步骤于图5所示的步骤506与步骤508之间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步骤1002中,指令执行模块122会检查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是否已完成(即检查通信接口106是否已经进入正常模式)。当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尚未完成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会持续等待至所述程序结束。当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已完成时,这意味着通信接口106现已处于正常模式,指令执行模块122因而可执行写入指令CMD_W,以从主机102接收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并将所接收的数据缓冲于数据缓冲器130中(即步骤1004)。
在第二设计范例中,步骤904中的所述阈值设定为小于从主机端的控制器112所发送的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因此,由于将通信接口106从节能模式唤醒至正常模式的程序需要一段处理时间,可特别设置第二判断模块126预先唤醒通信接口106。如此一来,当数据缓冲器130中已缓冲的数据的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释放出占用的储存空间,而使得数据缓冲器130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写入指令CMD_W指定的所有数据时,装置104便可被允许立即开始从主机102接收所指定的数据,故大为提升数据传输效率。由于完成唤醒通信接口106所需的时间可预先得知,步骤904中的所述阈值可被适当地设定,以控制第二判断模块126应预先唤醒通信接口106的时机。因此,对于响应由主机102发送的写入指令CMD_W而接收所指定的数据的装置104来说,在第二判断模块126启动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之后,装置104可执行额外的步骤。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安插额外步骤于图5所示的步骤506与步骤508之间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步骤1102中,指令执行模块122会检查预先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是否已完成(即检查通信接口106是否已经进入正常模式)。当预先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尚未完成时,指令执行模块122会持续等待至所述程序结束。当预先唤醒通信接口106的程序已完成时,这意味着通信接口106现已处于正常模式。然而,由于通信接口106为被预先唤醒,数据缓冲器130可能尚未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数据,因此,指令执行模块122可持续等待数据缓冲器130中已占用的储存空间的释放(即步骤1104)。当数据缓冲器130具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所有数据时,这意味着装置104已准备好从发送写入指令CMD_W的控制器112接收所指定的数据,指令执行模块122因而可通过从控制器112接收所指定的数据,并将所接收的数据缓冲于数据缓冲器130中来执行写入指令CMD_W(即步骤1106)。
如上所述,完成唤醒通信接口106所需的处理时间可预先得知。此外,数据缓冲器130中已缓冲数据的处理(即已占用的储存空间的释放)的输出数据速率也可得知。因此,给予步骤904中的所述阈值一个适当的设定,将可使得通信接口106成功地进入正常模式的时间点刚好与数据缓冲器130具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缓冲写入指令CMD_W所指定的所有数据的时间点相同。因此,在步骤904中的所述阈值具有适当设定的设计变化中,图11所示的步骤1104为选择性的步骤而得以省略。
在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判断模块126控制通信接口106离开节能模式之后所执行的操作仅作为范例说明用,并非用来作为本发明的限制,换言之,只要运用图5所示的步骤于控制通信接口106是否应离开节能模式的方法,均遵循本发明的发明精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经由所述通信接口传送的指令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以及
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在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执行结束以前,控制所述通信接口进入节能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查所述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的步骤包括:
检查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当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不允许被立即处理时,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查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的步骤包括:
检查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为读取指令,以及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的步骤包括:
检查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数据是否可从所述数据缓冲器中取得,当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数据不可从所述数据缓冲器中取得时,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不允许被立即处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为写入指令,以及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的步骤包括:
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是否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数据,当所述数据缓冲器没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数据时,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不允许被立即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串行接口。
7.一种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包括:
当所述通信接口在节能模式下操作时,检查所执行的指令的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以及
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离开所述节能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查所执行的所述指令的所述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的步骤包括:
检查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述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执行的所述指令为经由所述通信接口所接收的读取指令,以及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的所述缓冲状态以判断所述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的步骤包括:
检查储存在所述数据缓冲器中且为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到达阈值,当所述数据量到达所述阈值时,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等于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小于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执行的所述指令为经由所述通信接口所接收的写入指令;以及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的所述缓冲状态以判断所述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的步骤包括:
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中可用来缓冲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数据的储存空间大小是否到达阈值,当所述储存空间大小到达所述阈值时,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等于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小于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串行接口。
16.一种具有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能力的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以接收经由所述通信接口传送的指令;以及
判断模块,用以在所述指令被所述指令接收模块所接收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所述判断模块另用以在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执行结束以前,控制所述通信接口进入节能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检查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是否允许立即被处理来检查所述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当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不允许立即被处理时,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检查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来判断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以检查所接收的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为读取指令,以及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检查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数据是否可从所述数据缓冲器中取得,以达到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来判断所接收的所述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的目的,其中当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数据不可从所述数据缓冲器中取得时,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不允许被立即处理。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为写入指令,以及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是否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数据,来达到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接收的指令是否允许被立即处理的目的,当所述数据缓冲器没有足够的可用储存空间以供缓冲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数据时,所接收的所述指令不允许被立即处理。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串行接口。
22.一种具有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能力的装置,包括:
指令执行模块,用以执行指令;以及
判断模块,用以当所述通信接口在节能模式下操作时,检查所执行的所述指令的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所述判断模块另用以控制所述通信接口离开所述节能模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检查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来判断所述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来检查所执行的所述指令的所述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执行的所述指令为经由所述通信接口所接收的读取指令,以及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检查储存在所述数据缓冲器中且为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到达阈值,来达到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目的,其中当所述数据量到达所述阈值时,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等于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小于所述读取指令所请求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执行的所述指令为经由所述通信接口所接收的写入指令,以及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检查可用来缓冲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数据的所述数据缓冲器中的储存空间大小是否到达阈值,来达到检查所述数据缓冲器的缓冲状态以判断所述预定条件是否被满足的目的,当所述储存空间大小到达所述阈值时,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等于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小于所述写入指令所指定的所有数据的数据量。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串行接口。
CN2011102689833A 2010-10-12 2011-09-13 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Pending CN1024459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9246510P 2010-10-12 2010-10-12
US61/392,465 2010-10-12
US13/080,687 US8707071B2 (en) 2010-10-12 2011-04-06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to enter/leave power-saving mode and related device thereof
US13/080,687 2011-04-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5979A true CN102445979A (zh) 2012-05-09

Family

ID=45926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89833A Pending CN102445979A (zh) 2010-10-12 2011-09-13 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07071B2 (zh)
CN (1) CN102445979A (zh)
TW (1) TWI4592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6311A1 (zh) * 2016-11-10 2018-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接口的唤醒方法及设备、辅助唤醒接口的标识配置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7463B2 (en) 2011-10-14 2017-10-10 Maxline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er-side message handling in a low-power wide area network
US8788728B2 (en) * 2011-12-16 2014-07-22 Maxline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ffer state based low power operation in a MoCA network
US8892926B2 (en) 2012-01-13 2014-11-18 Maxlinea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wer-save operation in an in-hom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753487B2 (en) 2013-03-14 2017-09-05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US10007319B2 (en) * 2015-12-17 2018-06-26 Microsemi Solutions (U.S.), Inc. Power saving in multi-directional data transfer
US11216061B2 (en) * 2019-07-25 2022-01-04 Arm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power domains
US11977768B2 (en) * 2021-11-09 2024-05-07 Micron Technology, Inc. Write buffer extensions for storage interface controller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727A (zh) * 2003-12-25 2005-07-13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串行ata接口的电子装置和用于串行ata总线的省电方法
CN1924761A (zh) * 2005-08-31 2007-03-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程序、记录介质和内容回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8040A (en) 1995-01-26 1998-05-26 Ricoh Company, Ltd. Energy-saving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energy-saving method for facsimile apparatus
US6480476B1 (en) 1998-10-15 2002-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Variable sleep mode for mobile sta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6584529B1 (en) * 2000-09-08 2003-06-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termediate buffer control for improving throughput of split transaction interconnect
JP3506130B2 (ja) * 2001-06-19 2004-03-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バッファリング装置及びバッファリング方法
US20030145133A1 (en) * 2002-01-31 2003-07-31 Simon Pelly SCSI - handling of I/O scans to multiple LUNs during write/read command disconnects
JP2006099665A (ja) * 2004-09-30 2006-04-13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データ記憶装置及びそのシリアル・インターフェース部のパワー・セーブ・モードの制御方法
US20060075185A1 (en) * 2004-10-06 2006-04-06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for caching data and power conservation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JP2006164012A (ja) * 2004-12-09 2006-06-22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データ記憶装置及びそのパワー・セーブ・モードの制御方法
JP2007095040A (ja) 2005-08-31 2007-04-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
US8433937B1 (en) * 2010-06-30 2013-04-30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transitions power modes while continuously powering a power controller and powering down a media controller for at least one of the power modes
US20120042182A1 (en) * 2010-08-10 2012-02-16 Seagate Technology Llc Forced idle cach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727A (zh) * 2003-12-25 2005-07-13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串行ata接口的电子装置和用于串行ata总线的省电方法
CN1924761A (zh) * 2005-08-31 2007-03-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程序、记录介质和内容回放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6311A1 (zh) * 2016-11-10 2018-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接口的唤醒方法及设备、辅助唤醒接口的标识配置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89851A1 (en) 2012-04-12
TW201224756A (en) 2012-06-16
TWI459205B (zh) 2014-11-01
US8707071B2 (en) 2014-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5979A (zh) 通信接口的电源管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US732835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in a disk drive with a serial ATA interface connected to a host via a serial ATA bus
US8326975B2 (en) Power-saving network apparatus having physical layer circuit capable of entering low power state
CN101854246B (zh) 网络设备
CN101425049B (zh) 基于usb的用户设备及数据通道切换方法
US2005014449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rial ATA interface and power saving method for serial ATA buses
US9367121B2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3.0 compatible host with lower operation power consumption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peration power consumption of a USB compatible 3.0 host
CN103067617A (zh) 测试终端驱动方法及装置、终端测试方法及系统
US8738936B2 (en) Storage apparatus
JP524556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省エネ復帰方法
JP2011253428A5 (ja) ジョブデータ送信装置、端末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1523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elects appropriate power saving mode for each time slot
US8918663B2 (en) Method for active power management in a Serial ATA interface to operate at most a predetermined rate upon a refused speed request
JP2008293230A (ja) データ転送装置
JP4295204B2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の電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子情報機器
US20110099396A1 (en) Storage apparatus
JP2008262393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3019854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of usb device
US20140126020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speed of ethernet connection in power save mod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erforming the same
CN111163505A (zh) WiFi设备的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JP2006198794A (ja) 印刷装置の消費電力制御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US907578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03164369A (zh) 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4487599B2 (ja) 周辺装置及び周辺装置の電源切替方法
JP2000267823A (ja) プリン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