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2379A - 速克达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速克达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2379A
CN102442379A CN2010102993684A CN201010299368A CN102442379A CN 102442379 A CN102442379 A CN 102442379A CN 2010102993684 A CN2010102993684 A CN 2010102993684A CN 201010299368 A CN201010299368 A CN 201010299368A CN 102442379 A CN102442379 A CN 102442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retaining wall
vehicle
permanent seat
scoo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93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2379B (zh
Inventor
卓涂金
蔡政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993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2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2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2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2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2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 B62J25/06Bar-type foot 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克达型车辆1,其具有折叠式脚踏机构30,所述折叠式脚踏机构30所具有的定位机构在进行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组装时,可确实地发挥定位效果,且在弹出使用时,具有充分的支持强度来响应于乘车者使用。本发明的速克达型车辆1主要具有车体框架10、前轮4、一对前叉19、摇摆式发动机单元6及折叠式脚踏机构30,折叠式脚踏机构30包含踩踏件31及固定座32,固定座32包含有第一挡壁部36,其形成于固定座32的相对于支持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托架单元20的外侧的端面上,而顶抵于托架单元20的对应的侧缘,第一挡壁部36包含有突出部37,突出部37从第一挡壁部36朝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转轴部41的方向延伸形成于固定座32,且突出部37与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相卡合。

Description

速克达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克达型车辆,特别涉及具有包含定位机构的折叠式踩踏件的速克达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速克达型车辆的车辆中,均具有设于车辆后轮前方的车体下部的踩踏件,供所述车辆的后座乘坐者在乘坐时可将其脚部踩踏于其上,以提升后座乘坐者乘坐时的舒适性,同时并可提供所述后座乘坐者借以支持部分身体重量的部位,对于急速转弯或刹车,可借以支持部分身体重量而保持乘坐的稳定性。
上述现有设于车体下部的踩踏件,由于是配合后座乘坐者乘坐时脚尖大致朝向车辆前方的姿势,因而一般均形成为从车体的左右侧分别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外形,因此使得车体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两根踩踏件。骑乘者在停车而欲将车辆以脚架竖立时,如欲贴近车体而施力时,腿部容易受到所述向外侧突出两根踩踏件的影响,而难以施力。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车辆踩踏件的设计者进一步将所述踩踏件机构设计成为可折叠收合的脚踏机构。也就是说,在不使用踩踏件时,能将踩踏件以贴齐车辆两侧车身的方式收合,而使其不从车体两侧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另一方面,在后座乘坐者乘坐时,则通过操作弹性部件所构成的弹出机构,例如以手部或脚部按压操作钮而使两侧踩踏件分别从车体两侧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弹出,则两侧踩踏件即会因弹性部件的弹力而弹出到定点,也就是说大致与车身垂直的位置,即可形成如上述一般的从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的踩踏件,提供后座乘坐者放置脚的部位。
请参考图9,图9(a)、(b)是显示现有折叠式脚踏机构50的示意图。图9(a)为显示收合状态,图9(b)为显示突出状态。如图9所示,折叠式脚踏机构50包含有踩踏件51及固定座52,固定座52由从设于车体框架上的托架单元60延伸设置的ㄈ字形的开口部61所支持。而踩踏件51与固定座52则是通过将作为转轴部53的螺栓穿过设于开口部61的上表面大致中央部的孔62,并进而穿过固定座52及踩踏件51的安装孔(图中未示),而将固定座52及踩踏件51组装结合于开口部61上。结合后,踩踏件51可通过转轴部53而以转轴部53为旋转中心,相对于所述固定座52在大致贴齐车辆两侧车身的收合位置及大致与车身垂直的突出位置之间旋转移动。
如此的现有折叠式脚踏机构50中并具有从固定座52表面突出而形成为大致短半圆柱形的定位销54,定位销54是用以与托架单元60的开口部61上所设的定位凹部64彼此配合的定位销。由于此彼此配合的定位销54及凹部64的设计,在通过上述方式将折叠式脚踏机构50组装于托架单元60的开口部61中时,即可通过定位销54与定位凹部64的配合,容易地将脚踏机构50相对于开口部61的组装位置定位。此时,组装操作员将踩踏件51保持在此定位的状态下,接着再如上述,将螺栓穿过开口部61上表面的孔62后,即能迅速地穿过折叠式脚踏机构50的固定座52及踩踏件51的安装孔,之后再以螺旋工具依顺时针方向旋紧作为转轴部53的螺栓,而将固定座52及踩踏件51组装结合并固定于车体框架侧的托架单元60上。在后座乘坐者乘坐时,通过操作弹出机构(图中未示),车身左右两侧的踩踏件51即会弹出到定点,而成突出状态,提供后座乘坐者放置脚的部位。至于固定座52则由于定位销54与定位凹部64的定位作用,而大致不会旋动。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折叠式脚踏机构50的组装过程中,是通过定位销54与定位凹部64的配合而将踩踏件51相对于固定座52定位,并由组装操作员保持在此定位的状态下,以螺旋工具依顺时针方向,即如图10中的箭头方向旋紧螺栓而进行组装结合。因此在旋紧作为转轴部53的螺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顺时针方向的转矩会迫使踩踏件51及固定座52以转轴部53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动,也就是说,车身左侧的踩踏件51会向图9中的预设的外观基准线B下方移动。由于用以定位的定位销54为大致短半圆柱形,因此定位销54并无法发挥顺时针方向的止挡作用。而组装操作员也难以在旋紧过程中精确地将踩踏件51维持在初始定位状态,以致如图10所示,在组装结合后,踩踏件51可能会明显地超越外观基准线B,影响组装质量及车辆外观。
此外,当踩踏件51弹出成如图9(b)的突出状态使用时,以脚底从后上方踩踏的后座乘坐者会对踩踏件51施以向车辆前方的力,因而对踩踏件51造成以转轴部53为中心的转矩。同上所述,呈大致短半圆柱形的定位销54并无法发挥顺时针方向的止挡作用以抵挡后座乘坐者的踩踏所造成的转矩,其短半圆柱形的定位销54结构的强度不足,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有折叠式脚踏机构50与开口部61的结合松脱,而不能保持如初始组装时的紧配结合的良好状态。
发明内容
对于具有上述现有的折叠式脚踏机构50的车辆中所存在的问题,业界以及乘坐者均渴望能获得有效的改善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组装性及乘坐性的问题。
但这样的折叠式脚踏机构50整体体积相当小,因此要在其上设置良好的定位机构,一方面要求同时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组装性及乘坐性的问题,一方面要求新机构不会变得复杂,而可保持组装步骤容易且制造成本不会变得过高,绝非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想要的两全的情况下,长久以来业界设计制造者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此,本发明的发明人针对上述存在于具有上述现有折叠式脚踏机构50的车辆中的问题,苦心思考并长久致力于研发之后,提出崭新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克达型车辆,其具有折叠式脚踏机构,所述折叠式脚踏机构的定位机构可在组装折叠式踩踏件时,确实地发挥定位效果,且在弹出使用时,具有充分的支持强度来响应于乘车者使用。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第1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速克达型车辆,其包含:车体框架,其具有:头管、前框架,其从所述头管下方倾斜地向车辆后下方延伸、脚踏部框架,其从所述前框架的底部向车辆后方延伸、上升段框架,其从所述脚踏部框架后端倾斜地向车辆后上方延伸,在所述上升段框架朝车辆的外侧设有托架单元,所述托架单元具有开口部、及座垫部轨架,其从所述上升段框架后端向车辆后方延伸;前轮;一对前叉,其可转动地枢设于所述头管并支持所述前轮;摇摆式发动机单元,其悬置于所述车体框架上并驱动后轮;及折叠式脚踏机构,其包含踩踏件及固定座,且由所述托架单元的所述开口部所支持,所述踩踏件与所述固定座通过转轴部结合,借此,所述踩踏件可以所述转轴部为中心而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旋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含有第一挡壁部,其在所述固定座的表面,沿所述转轴部的轴向方向而从所述固定座的表面突出延伸而形成,并抵接于所述开口部的对应侧缘;所述第一挡壁部包含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第一挡壁部朝所述转轴部侧延伸形成,且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对应的凹入部相卡合。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通过突出部与凹入部的配合、以及第一挡壁部与开口部的对应侧缘的配合,整体构成了优异的定位机构,在折叠式脚踏机构组装于车辆的过程中,不仅通过突出部与凹入部的配合,同时还通过第一挡壁部与开口部的邻接第一挡壁部的对应侧缘的抵接作用,使得定位效果提升,因此以螺旋工具依顺时针方向旋紧螺栓而进行组装结合,可有效地阻止旋紧作为转轴部的螺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顺时针方向的转矩,踩踏件不会有如现有技术中的超出外观基准线的情形。因此,也同时减少组装工时,并提高产品外观的质量。
并且,在踩踏件弹出成突出状态使用时,第一挡壁部与开口部的邻接第一挡壁部的侧缘彼此之间可有效地产生止挡作用,抵抗后座乘坐者对踩踏件的施力而对踩踏件造成的以转轴部为中心的转矩,因此可提升折叠式脚踏机构的强度,即使经长久使用,也可保持如初始组装时的紧配结合的良好状态。
本发明的第2个技术方案,是在第1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突出部形成的位置将所述第一挡壁部区分成前段部与后段部,其中所述前段部与所述后段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大于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在进行组装结合时及突出状态使用时,可较有效地抵抗旋紧螺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转矩及对踩踏件造成的以转轴部为中心的转矩,阻止踩踏件超出外观基准线及提升折叠式脚踏机构的强度。
本发明的第3个技术方案,是在第2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前段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后段部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在进行组装结合时及突出状态使用时,更能有效地止挡旋紧螺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转矩及对踩踏件造成的以转轴部为中心的转矩,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4个技术方案,是在第1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一挡壁部是一体成形,从车辆上方俯视观看,包含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挡壁部在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形成为倒T字型。
本发明的第5个技术方案,是在第1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突出部、所述第一挡壁部与所述固定座是一体成形,从车辆上方俯视观看时,包含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挡壁部在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形成为倒T字型。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减少组装时的零件数,以提升本发明的组装时的效率。
本发明的第6个技术方案,是在第1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固定座包含上盖部及本体部,所述第一挡壁部与所述突出部形成于所述上盖部,且在所述本体部的下端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挡壁部,其中所述第二挡壁部是沿所述转轴部的轴向方向而从所述本体部的下表面突出延伸而形成,并抵接于所述开口部的对应的侧缘。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设置两个挡壁部,因此更可得到上述在进行组装结合时及突出状态使用时的效果,更加提升定位效果及支撑强度。
本发明的第7个技术方案,是在第6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第一挡壁部与所述第二挡壁部相对于所述转轴部位于所述固定座的同一侧,而分别地形成于所述上盖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部的下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便于进行组装结合时的定位。
本发明的第8个技术方案,是在第6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第二挡壁部与所述本体部是一体成形的。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减少组装时的零件数,以提升本发明的组装时的效率。
本发明的第9个技术方案,是在第1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固定座的靠近所述托架单元的一侧的侧壁部上,形成有沿所述转轴部的径向方向从所述侧壁部的表面朝所述托架单元突出而延伸的突肋部,所述突肋部与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形,且与所述托架单元抵接,从车辆上方俯视观看时,所述突肋部比所述转轴部位于车辆更前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折叠式脚踏机构能以突肋部作为支撑点,且从车辆上方俯视观看时,所述突肋部比所述转轴部位于车辆更前方的位置,因此不仅在进行组装结合时可发挥较有效地抵抗旋紧螺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转矩的作用,且在突出状态使用时,更能有效地抵抗后座乘坐者对踩踏件造成的以转轴部为中心的转矩,增加支撑强度,使折叠式脚踏机构不易损坏。且突肋部与固定座一体成形,可减少组装时的零件数,提升组装时的效率。
本发明的第10个技术方案,是在第9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突肋部具有沿所述转轴部的轴向方向的长度、沿所述转轴部的径向方向的高度及宽度,且所述长度大于所述宽度,所述宽度大于所述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更加提升突肋部所产生的支撑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有效地抵抗相对于比转轴部位于车辆更后方的施力位置的施力所造成的转矩。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折叠式脚踏机构的速克达型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折叠式脚踏机构的速克达型车辆的车体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折叠式脚踏机构在收合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折叠式脚踏机构在突出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5(a)、图5(b)是显示将折叠式脚踏机构组装于托架单元的开口部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托架单元及折叠式脚踏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显示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托架单元的开口部的上表面透明表示时的折叠式脚踏机构的俯视图。
图8(a)、图8(b)是显示本发明的速克达型车辆所具有的折叠式脚踏机构的其它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a)、图9(b)是显示现有折叠式脚踏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显示现有折叠式脚踏机构组装结合后,踩踏件超越外观基准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车体框架1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速克达型车辆1,包含左右方向把手2、车盖3、前轮4、脚踏板5、摇摆式发动机单元6、后轮7、座垫部8、左右侧车盖9等主要构件。其中,摇摆式发动机单元6包含发动机(图中未示)以及用以将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传递到后轮7的变速器(图中未示),其悬置于车体框架10上并驱动后轮7。
此外,图2是显示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车盖3、左右侧车盖9、座垫部8及其它零件等拆下后的车体框架10的型态。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车体框架10包含支持左右方向把手2的头管11、从头管11的下方大致向车辆后下方倾斜地延伸的前框架12、从前框架12的底部向速克达型车辆1后方延伸的脚踏部框架13、从脚踏部框架13向速克达型车辆1的后上方倾斜地延伸的上升段框架14以及从上升段框架14向速克达型车辆1后方延伸的座垫部轨架15。
此外,头管11在其下端可转动地枢设有一对前叉19,一对前叉19共同可旋转地支持前轮4。
脚踏部框架13在前框架12的底部以其转接框架131与前框架12的末端结合后,再以左右侧两根框架132平行地向后延伸。而脚踏部框架13的两根框架132末端接着向速克达型车辆1的后上方倾斜地平行延伸,构成上升段框架14。上升段框架14向后上方倾斜地平行延伸到靠近座垫部8的下方后,即从上升段框架14的末端转折向速克达型车辆1后方延伸到尾端框架16,如此构成座垫部轨架15。座垫部轨架15在后端并可通过横向板17连接,以支撑左右两侧的两根座垫部轨架15,增加其结构的强度。另外,在座垫部轨架15的后端上表面,并可增设门形托架18,除可增加座垫部轨架15的整体强度外,并可借以从上方保护设于此处的车辆零件(图中未示),避免其受到来自座垫部8的压力及冲击力。
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在后轮前方在车体框架10的上升段框架14的前端开始上升之处,设置有托架单元20,并经由托架单元20而固定支持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折叠式脚踏机构30。但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固定支持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托架单元20并不限定于设置于图1及图2所示车体框架10的上升段框架14的前端开始上升之处,而可配合速克达型车辆1的外形、高度、摇摆式发动机单元6的配置位置、座垫部8的后座乘坐者的部分等作各种相应变更,调整托架单元20设置于车体框架10的位置,例如可设置于脚踏部框架13的后端处等,也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图1中虽显示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车辆应用于速克达型车辆1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应用于速克达型车辆,也可为其它型式的机动车,如挂档型机动车及动力车辆上,而将托架单元20及折叠式脚踏机构30设于挂档型机动车或动力车辆的车体框架的适当处,也能完成本发明并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其中,动力车辆为例如ATV(All-terrain vehicles,全地形越野车)及雪地机动车辆等。
接着,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固定支持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托架单元20。一般来说,折叠式脚踏机构30可设置于速克达型车辆1的左右两侧,为简化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均以设置于速克达型车辆1的左侧加以说明。
请参考图3及图4,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折叠式脚踏机构30在收合状态时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折叠式脚踏机构30在突出状态时的立体图。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托架单元20可固设于车体框架10的上升段框架14。托架单元20包含托架单元主体21及开口部22。如图3及图4所示,托架单元主体21大致呈ㄈ字形,通过ㄈ字形的开口两端接合于上升段框架14,而通过ㄈ字形的中间段接合开口部22。开口部22也大致呈ㄈ字形。托架单元主体21可以焊接的方式接合于上升段框架14。由于上升段框架14的框架一般均形成为具有曲面的管状,因此为使焊接时上升段框架14与托架单元主体21之间有较佳的接触面接合及便于进行焊接操作,可将托架单元主体21的ㄈ字形的开口两端的边缘部25分别形成为沿其边缘整边向外侧掀起的形状,且通过两端掀起的边缘部25与上升段框架14的接触面接合,可增加焊接后两者的接合强度。
此外,托架单元主体21的下侧边缘部26可形成为从托架单元主体21下侧成矩形突出并弯曲的形状,以减少铁件的锐利边对从其下方通过的线路(图中未示)造成破坏。
此外,在托架单元主体21的侧面,可开设圆形开孔部27,通过此圆形开孔部27,一方面可利用其开孔供车辆的各种线路通过并加以保持,另一方面可谋求减轻托架单元20的重量,使速克达型车辆1整体轻量化。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构成及组装方式。
如图3及图4所示,折叠式脚踏机构30包含踩踏件31及固定座32,踩踏件31及固定座32以后述的方式通过作为转轴部41的螺栓而设于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
图4中所示的踩踏件3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小突起33,小突起33用于在后座骑乘者将脚踩踏于踩踏件31上时,可加强鞋底与踩踏件31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以抑制后座骑乘者踩踏姿势不适当、或雨天时雨水落在踩踏件31的上表面上,造成后座骑乘者的脚滑动而跑出踩踏件31外的情形。
当踩踏件31处于收合状态,即位于第一位置时,后座骑乘者只需以脚部等将踩踏件31向车辆内侧推压预定的小行程后再解除推压力,踩踏件31即可通过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弹出机构(图中未示)自动弹出到预定的突出状态,即位于第二位置后定位,供后座骑乘者踩踏。然而出于车体整体美观或造型设计的考虑,在设计上有时会在速克达型车辆1的车壳的对应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设置处开设收纳孔(图中未示),以在踩踏件31的收合状态下将踩踏件31收入于所述收纳孔中,使速克达型车辆1的车身呈现平齐的外观。此时后座骑乘者想要以脚部将踩踏件31向车辆内侧推压所述预定的行程时,可能会受到车壳的妨碍,而无法很顺利地以脚部将踩踏件31向车辆内侧推压所述预定的行程。因此,为使后座骑乘者便于将踩踏件31向车辆内侧推压所述预定的行程,而在踩踏件31的突出状态时位于车辆前方的一侧(即收合时位于车辆外侧的一侧),形成大致圆弧形的突出块34。在踩踏件31的收合状态下,位于踩踏件31的车辆外侧的一侧的突出块34会从速克达型车辆1的车身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此时,后座骑乘者即可容易地以脚部等将突出块34向车辆内侧推压所述预定的行程后再解除推压力,即可释放出踩踏件31。此外,突出块34不一定要形成为大致圆弧形,也可为其它适合的形状。
固定座32在其与踩踏件31结合的一侧形成有用以与踩踏件31结合的开口槽35,借此,踩踏件31的结合端可插入开口槽35中而与其结合。
在固定座32的上表面上的适当处,形成有从固定座32的上表面突出特定高度的第一挡壁部36,所谓适当处是指第一挡壁部36可抵接于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对应的侧缘之处,在本实施例中为可抵接开口部22的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侧缘之处。也就是说,第一挡壁部36与转轴部41的轴向方向平行地从固定座32的上表面延伸所述特定高度而突出地形成。此外,所述特定高度可为与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板材的厚度大致相等,以使第一挡壁部36的上表面与开口部22的上表面保持平齐。但所述特定高度还可设定为大于或小于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板材的厚度,也可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此外,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挡壁部36可沿着固定座32的侧端边缘而设置于固定座32的上表面,而在本实施例中则为固定座32的相对于托架单元20的外侧端边缘的上表面。
此外,第一挡壁部36包含有突出部37,突出部37是从第一挡壁部36朝车体框架10侧延伸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突出部37朝向转轴部41突出而延伸形成。另一方面,在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邻接第一挡壁部36的侧缘形成有对应于突出部37的凹入部24,使得突出部37可卡合于凹入部24。通过此彼此配合的突出部37的凹入部24,在通过上述方式将折叠式脚踏机构30组装于托架单元20时,即可通过突出部37与凹入部24的配合,而容易地将折叠式脚踏机构30相对于托架单元20的组装位置定位。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第一挡壁部36形成于固定座32的上表面,但第一挡壁部36并不限于形成于固定座32的上表面,而还可形成于固定座32的下表面,也可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又如图3所示,第一挡壁部36的突出部37形成的位置将第一挡壁部36的对应突出部3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区分成位于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的前段部361与位于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后段部362。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突出部22与凹入部24的配合、以及第一挡壁部36与开口部22的邻接第一挡壁部36的侧缘的配合,整体构成了优异的定位机构,在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组装过程中,不仅通过突出部22与凹入部24的配合,同时还通过第一挡壁部36与开口部22的邻接第一挡壁部36的对应侧缘的抵接作用,因此使得定位效果提升,因此以螺旋工具依顺时针方向旋紧螺栓而进行组装结合,可有效地阻止旋紧作为转轴部41的螺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顺时针方向的转矩,踩踏件30不会有如现有技术中的超出外观基准线的情形。借此,还同时减少组装工时,并提高产品外观的质量。
并且,在踩踏件30弹出成如图4的突出状态使用时,第一挡壁部36的前段部361与开口部22的邻接第一挡壁部36的侧缘彼此之间可有效地产生止挡作用,抵抗后座乘坐者对踩踏件30的如图4中箭头方向的施力而对踩踏件31造成的以转轴部41为中心的转矩,因此可提升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强度,即使经长久使用,也可保持如初始组装时的紧配结合的良好状态。
接着请参考图5,图5(a)、图5(b)是显示将折叠式脚踏机构30组装于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示意图。图5中为了方便观察,而将托架单元20的托架单元主体21省略,仅显示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如图5(a)所示,在踩踏件31的结合端插入于固定座32而构成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状态下,将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固定座32的部分置入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中,此时并通过突出部37与凹入部24的配合,而可容易地将折叠式脚踏机构30定位于相对于托架单元20的组装位置。在此定位状态下,将作为转轴部41的螺栓由上方从形成于开口部22的上表面的上螺孔23插入,之后并穿过固定座32的上螺孔42及踩踏件31的螺孔(图中未示),再穿过固定座32的下螺孔(图中未示),最后并到达开口部22的下表面的设有螺纹的下螺孔28而与其螺合固定。如图5(a)所示,由于作为转轴部41的螺栓仅在下部设有螺纹,因此当以转轴部41完成上述螺合过程而结合折叠式脚踏机构30与开口部22后,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踩踏件31可以转轴部41为旋转中心,在如图3及图4所示的收合位置与突出位置之间旋转。
另外,可将突出部37形成为使第一挡壁部36的前段部361与后段部36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大于突出部37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借此,在进行组装结合时及突出状态使用时,可较有效地抵抗旋紧螺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转矩及对踩踏件31造成的以转轴部41为中心的转矩,阻止踩踏件30超出外观基准线及提升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强度。
此外,也可将突出部37形成于使前段部36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后段部362的同方向的长度的位置。借此,在进行组装结合时及突出状态使用时,更能有效地止挡旋紧螺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转矩及对踩踏件31造成的以转轴部41为中心的转矩,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突出部37可与第一挡壁部36一体成形,再将其一起固定于固定座32上。或者,也可将突出部37、第一挡壁部36、及固定座32三者一体成形。通过上述构成,可减少组装时的零件数,以提升本发明的组装时的效率。
此外,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托架单元20及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从车辆上方俯视观看时,包含突出部37的第一挡壁部36在固定座32的上表面形成为倒T字型。而第一挡壁部36的前段部36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后段部362的同方向的长度。
而固定座32本身除了可为单一构件外,如图5(a)所示,也可将固定座32形成为包含有上盖部38及本体部39,而将第一挡壁部36与突出部37形成于上盖部38的上表面上。如此,可易于制作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固定座32。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也可在固定座32的下表面或固定座32的本体部39的下端部的下表面上,与上述第一挡壁部36的说明同样地形成第二挡壁部40。也就是说,第二挡壁部40是与转轴部41的轴向方向平行地从固定座32的下表面或固定座32的本体部39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延伸特定高度而突出地形成。第二挡壁部40形成为抵接于开口部22下端的对应的侧缘,在本实施例中为开口部22的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侧缘。所述特定高度可为与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板材的厚度大致相等,以使第二挡壁部40与开口部22保持平齐,但所述特定高度还可设定为大于或小于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板材的厚度,也可实现本发明的效果。通过上述具有第一挡壁部36及第二挡壁部40的构成,在进行组装结合时及突出状态使用时,更能够有效地止挡旋紧螺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转矩及对踩踏件31造成的以转轴部41为中心的转矩,阻止踩踏件30超出外观基准线及提升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强度。
此外,第二挡壁部40还可与第一挡壁部36相同,而包含有从第二挡壁部40朝车体框架10侧延伸而形成的突出部(图中未示),例如使突出部37朝向转轴部41突出而延伸形成。而对应此第二挡壁部40的突出部,如图5(a)所示,可在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下方的邻接第二挡壁部40的侧缘形成另一对应于第二挡壁部40的突出部37的凹入部24,使得第二挡壁部40的突出部可卡合于开口部22的下方凹入部24。
第一挡壁部36与第二挡壁部40优选地为相对于转轴部41位于固定座32的同一侧处,并且分别与转轴部41的轴向方向平行地从固定座3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延伸而突出地形成。在固定座32形成为包含有上盖部38及本体部39的情形时,第一挡壁部36与第二挡壁部40则分别与转轴部41的轴向方向平行地从固定座32的上盖部38的上表面与本体部39的下方的下表面延伸而突出地形成。
此外,当然还可将第一挡壁部36形成于固定座32的下表面,而将第二挡壁部40形成于固定座32的上表面,也可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与第一挡壁部36同样,第二挡壁部40也可与其突出部、或与其突出部及固定座32的本体部39一体成形。借此,可减少组装时的零件数,而提升组装时的效率。
经测试分析后,如图9所示先前的具有定位销54的构造,在目前量产下的产品在使用时受到40kgf的施力时,即可能因强度不足而损坏。相对于此,具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挡壁部36的折叠式脚踏机构30,则可承受约180kgf的施力,而具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挡壁部36及第二挡壁部40的折叠式脚踏机构30,进一步可使其强度提升到可承受约230kgf的施力。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确实可得到使用时支撑强度增加,不易损坏的效果。
此外,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所具有的折叠式脚踏机构30,又可在固定座32的靠近托架单元20的一侧的侧壁部44,即与开口部22的内侧面29相对的侧壁部44上形成突肋部43,突肋部43为沿转轴部41的径向方向延伸且从侧壁部44的表面朝托架单元20突出而形成,突肋部43可与固定座32一体成形,以减少组装时的零件数,而提升组装时的效率。又请参考图7,图7是显示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上表面透明表示时的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突肋部43从侧壁部44的表面突出延伸而出的厚度是形成为可大致与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的内侧面29抵接的厚度。借此,折叠式脚踏机构30以突肋部43作为支撑点,因此在突出状态使用时,更能有效地抵抗后座乘坐者对踩踏件31造成的以转轴部41为中心的转矩,增加支撑强度,使折叠式脚踏机构30不易损坏。
如图5(a)所示,如上所述而形成的突肋部43具有沿转轴部4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L、沿转轴部41的径向方向的高度H及宽度W,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将突肋部43形成为其长度L大于宽度W而宽度W大于高度H。借此,可进一步增加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支撑强度,使其不易损坏。
又如图7所示,突肋部43形成于从车辆上方俯视观看时,比转轴部41位于车辆更前方的位置。借此,可有效地抵抗相对于比转轴部41位于车辆更后方的施力位置的施力所造成的转矩。
图8(a)、图8(b)是显示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所具有的折叠式脚踏机构30的其它实施例的俯视图。为了简化说明,在此仅就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的地方加以说明。如图8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挡壁部36也可形成于固定座32的上表面上比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位于更前方(车辆前后方向上)之处且抵接于开口部22的对应的侧缘,在图8(a)的实施例中为开口部22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侧缘。或可形成于固定座32的上表面上比托架单元20的开口部22位于更后方(车辆前后方向上)之处且抵接于开口部22的对应的侧缘,在图8(b)的实施例中为开口部22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的侧缘。通过如此的构成,也可获得如上述组装时定位效果提升、减少组装工时、提高产品外观质量,以及使用时支撑强度增加,不易损坏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范围,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以上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速克达型车辆,其包含:
车体框架,其具有:
头管、
前框架,其从所述头管下方倾斜地向车辆后下方延伸、
脚踏部框架,其从所述前框架的底部向车辆后方延伸、
上升段框架,其从所述脚踏部框架后端倾斜地向车辆后上方延伸,在所述上升段框架朝车辆的外侧设有托架单元,所述托架单元具有开口部、及
座垫部轨架,其从所述上升段框架后端向车辆后方延伸;
前轮;
一对前叉,其能够转动地枢设于所述头管并支持所述前轮;
摇摆式发动机单元,其悬置于所述车体框架上并驱动后轮;及
折叠式脚踏机构,其包含踩踏件及固定座,且由所述托架单元的所述开口部所支持,所述踩踏件与所述固定座通过转轴部结合,借此,所述踩踏件可以所述转轴部为中心而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旋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包含有第一挡壁部,其在所述固定座的表面,沿所述转轴部的轴向方向而从所述固定座的表面突出延伸而形成,并抵接于所述开口部的对应侧缘;
所述第一挡壁部包含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第一挡壁部朝所述转轴部侧延伸形成,且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对应的凹入部相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突出部形成的位置将所述第一挡壁部区分成前段部与后段部,其中所述前段部与所述后段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大于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前段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后段部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一挡壁部是一体成形的,从车辆上方俯视观看时,包含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挡壁部在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是形成为倒T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突出部、所述第一挡壁部与所述固定座是一体成形的,从车辆上方俯视观看时,包含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挡壁部在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是形成为倒T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固定座包含上盖部及本体部,所述第一挡壁部与所述突出部形成于所述上盖部,且在所述本体部的下端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挡壁部,其中所述第二挡壁部沿所述转轴部的轴向方向而从所述本体部的下表面突出延伸而形成,并抵接于所述开口部的对应的侧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第一挡壁部与所述第二挡壁部相对于所述转轴部是位于所述固定座的同一侧,而分别地形成于所述上盖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部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第二挡壁部与所述本体部是一体成形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固定座的靠近所述托架单元的一侧的侧壁部上,形成有沿所述转轴部的径向方向从所述侧壁部的表面朝所述托架单元突出而延伸的突肋部,所述突肋部与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形,且与所述托架单元抵接,从车辆上方俯视观看时,所述突肋部比所述转轴部位于车辆更前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所述突肋部具有沿所述转轴部的轴向方向的长度、沿所述转轴部的径向方向的高度及宽度,且所述长度大于所述宽度,所述宽度大于所述高度。
CN2010102993684A 2010-09-30 2010-09-30 小型摩托车 Active CN102442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93684A CN102442379B (zh) 2010-09-30 2010-09-30 小型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93684A CN102442379B (zh) 2010-09-30 2010-09-30 小型摩托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2379A true CN102442379A (zh) 2012-05-09
CN102442379B CN102442379B (zh) 2013-09-18

Family

ID=46005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93684A Active CN102442379B (zh) 2010-09-30 2010-09-30 小型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237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1671A (zh) * 2013-12-06 2015-06-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的脚踏杆收合机构
CN108528580A (zh) * 2017-03-06 2018-09-14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脚踏组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2300A1 (en) * 2003-07-16 2005-01-20 Kuryakyn Holdings, Inc. Motorcycle foot peg with folding heel rest
CN2749760Y (zh) * 2004-12-11 2006-01-04 重庆科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摩托车脚蹬
CN201151437Y (zh) * 2007-12-14 2008-11-19 于滨 折叠式脚踏板
CN201305070Y (zh) * 2008-11-17 2009-09-0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脚蹬与覆盖件及车架组合
JP3155324U (ja) * 2009-08-31 2009-11-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TW201020156A (en) * 2008-11-20 2010-06-01 Wei Yu Machinery Co Ltd Foldable foot res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2300A1 (en) * 2003-07-16 2005-01-20 Kuryakyn Holdings, Inc. Motorcycle foot peg with folding heel rest
CN2749760Y (zh) * 2004-12-11 2006-01-04 重庆科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摩托车脚蹬
CN201151437Y (zh) * 2007-12-14 2008-11-19 于滨 折叠式脚踏板
CN201305070Y (zh) * 2008-11-17 2009-09-0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脚蹬与覆盖件及车架组合
TW201020156A (en) * 2008-11-20 2010-06-01 Wei Yu Machinery Co Ltd Foldable foot rest
JP3155324U (ja) * 2009-08-31 2009-11-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1671A (zh) * 2013-12-06 2015-06-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的脚踏杆收合机构
CN104691671B (zh) * 2013-12-06 2017-04-1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具有脚踏杆收合机构的跨坐型车辆
CN108528580A (zh) * 2017-03-06 2018-09-14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脚踏组件
CN108528580B (zh) * 2017-03-06 2021-10-22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脚踏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2379B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11916U (zh)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0387469C (zh) 儿童推车
WO2011028861A2 (en) Improved scooter and pedal drive assembly
CN201228055Y (zh) 儿童三轮车
EP2471695B1 (en) A chassis for two-seat children's pushchairs
EP3138766A1 (en) Folding bicycle
CN103661712A (zh) 车辆
CN102442379B (zh) 小型摩托车
CN101244739B (zh) 双人折叠自行车
CN103204209B (zh) 一种有折椅功能的拉杆箱式便携折叠电动三轮车
CN201201690Y (zh) 多折叠联动自行车车架
CN102529762A (zh) 车辆用座椅
NL2023198B1 (nl) Ombouwset voor het ombouwen van een tweewielige fiets naar een driewielige fiets
KR20120030859A (ko) 리컴번트 자전거의 조향 장치
CN106114724B (zh) 一种多功能童车
CN201030923Y (zh) 折叠式自行车
CN104210598A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103754306B (zh) 前轮驱动后轮转向折叠自行车
CN210707576U (zh) 一种婴幼儿推车
CN100366489C (zh) 童车
CN101085634B (zh) 摩托车
CN201501429U (zh) 婴儿车车架以及该婴儿车车架与汽车安全座椅的组合装置
CN201951637U (zh) 儿童三轮车
CN215361730U (zh) 折叠电动车及其加速结构
CN201842196U (zh) 一种后端可折叠双人、多人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