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2153A - 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 Google Patents

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2153A
CN102442153A CN2010105117704A CN201010511770A CN102442153A CN 102442153 A CN102442153 A CN 102442153A CN 2010105117704 A CN2010105117704 A CN 2010105117704A CN 201010511770 A CN201010511770 A CN 201010511770A CN 102442153 A CN102442153 A CN 102442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d
shaft
output shaft
hollow outpu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17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贵席
Original Assignee
蔡旭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蔡旭阳 filed Critical 蔡旭阳
Priority to CN2010105117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21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2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2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轮技术领域。解决原支轴设有导向槽、调节杆孔和电源线孔,从而减弱支轴的强度,造成支轴容易断裂,影响行车安全、电机被毂圈包裹在里面得不到有效的散热。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包括毂圈,端面,支轴孔,支轴,电机,调节杆与支轴平行,步进电机轴旋转时可以移动设在空心输出轴的轴孔内的挡子,挡子移动时可以卡在内凹槽中连接从动齿轮和空心输出轴一起转动,变速箱体内有空心输出轴和输入轴,支轴在空心输出轴的轴孔中,输入轴与电机轴传动联接,空心输出轴与毂圈传动联接,空心输出轴上有挡子活动槽和至少两个可转动的从动齿轮,输入轴上对应固定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轴孔壁上有内凹槽,支轴上有挡子,挡子可卡入内凹槽中。

Description

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告号CN201501246公开了一种滑动挡子变速轮毂,其主要包括毂圈,毂圈内包裹有电机和变速箱体,电机上固定有伸出毂圈两个端面的空心支轴,其空心支轴设有导向槽、调节杆孔和电源线孔。这种结构的轮毂其空心支轴因设有调节杆孔、导向槽和电源线孔增加了加工难度也大大减弱了支轴的刚性和强度,使用时这样支轴就会容易变形和断裂,会造成威胁行车的安全。此外,该电机因被毂圈包裹起来电机工作时发出的热得不到有效地散热,因过热造成电机及器件容易烧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轴刚性强度高、支轴不易扭变形和断裂、本发明的支轴为一个实心整体,不设导向槽、调节杆孔和电源线孔,其容易加工装配、支轴强度高、刚性好、不易变形和折断,解决了威胁行车安全的问题。可以在毂圈内部直接自动调节来调节滑动件在轴孔的位置,其调节相对简单直接,行车更安全,另外电机裸露在毂圈的外面通风散热好,其得到更好的散热,使电机的工作效率更高的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包括毂圈,所述的毂圈连接有一个端面,端面与空心输出轴连接,空心输出轴的轴孔中设有一根实心支轴,支轴上套设有挡子,挡子与调节杆相连,所述的支轴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的电机和变速箱体裸露在毂圈的外面;所述的电机上固定设有变速箱体,所述的变速箱体内转动设有空心输出轴和输入轴,所述的输入轴与电机轴传动联接;所述的空心输出轴上设有至少两个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可在空心输出轴上转动,所述的输入轴上对应固定有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所述的输入轴和其上的主动齿轮组成一个齿轮组;所述的空心输出轴上设有挡子活动槽,所述的从动齿轮内孔壁上设有内凹槽,所述的轴孔中设有处在挡子活动槽中的挡子,挡子的伸出端可卡入内凹槽中。 
所述的轴孔中设有调节杆和支轴,调节杆与支轴平行。 
所述的支轴固定有两个以上的电机,所述的所有电机的外壳为一个整体结构。 
所述的挡子一端连接有使其回位并卡人内凹槽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在支轴上。
所述的挡子与调节杆之间设有防止调节机构工作时顶死或卡死的缓冲弹簧。 
所述的调节杆连接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旋转时可以移动挡子在轴孔的位置。 
所述的调节杆连接有电磁吸,电磁吸通电时可以移动挡子在轴孔的位置。 
所述的内凹槽端侧设有可容置挡子端部的环形空挡。 
支轴的两端伸出至毂圈的外部,固定支轴两端后,由于支轴与电机固定在一起,电机和变速箱体固定在一起,所以电机和变速箱体相对被固定,毂圈可以绕支轴转动。电机接通电源,电机轴产生旋转,从而带动输入轴转动,输入轴的多个主动齿轮随之旋转,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也随之旋转。通过步进电机或电磁吸来调节挡子在轴孔中的位置,使挡子伸出挡子活动槽外的部分卡入单个从动齿轮的内凹槽中,该从动齿轮带动空心输出轴转动,空心输出轴传动毂圈绕支轴转动,此时其余的从动齿轮绕空心输出轴转动。通过设置多组大小各不相同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再通过调节挡子在轴孔中的位置,使挡子所对应的从动齿轮与空心输出轴结合实现调速,即可实现多级变速调节进而调节毂圈的转速。 
本发明的支轴为一个实心整体,不设导向槽和调节杆孔,其强度高、刚性好,解决了行车的安全的问题。可以在毂圈外部直接调节来调节挡子在轴孔的位置,其调节相对简单直接。此外,在支轴的侧部设置多个电机,在一定的厚度条件下可加大整个电动轮毂的功率,提高电动轮毂的动力性能;多个电机的电机轴齿轮的直径不同,各个电机分别单独驱动毂圈,也可实现变挡操作,其中部分电机损坏,仍然可以工作。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一种实施方式装配后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二种实施方式装配后电磁吸通电时挡子卡人低速从动齿轮的内凹槽中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二种实施方式装配后电磁吸未通电时挡子卡人高速从动齿轮内凹槽中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5为图1至图4中的支轴、调节杆、空心输出轴、挡子、从动齿轮、主动齿轮、输入轴、卡簧、复位弹簧、输入轴齿轮、电机轴的立体装配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三种实施方式装配后电磁吸通电后挡子离开内凹槽停留在环形空档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三种实施方式装配后电磁吸未通电时挡子卡人高速从动齿轮内凹槽中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8、图9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四种实施方式装配后的剖视结构图; 
为图2至图5中的支轴、空心输出轴、挡子、从动齿轮、主动齿轮、输入轴、卡簧、复位弹簧、输入轴齿轮、电机轴的立体装配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三、四种实施方式的从动齿轮、空心输出轴、支轴、支轴轴承、棘爪、棘爪轴、扭簧、挡子、调节杆、复位弹簧立体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挡子离开内凹槽时的径向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挡子卡入内凹槽时的径向剖面图; 
图13为图1、2、8、9、15、17中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轴、减速齿轮、螺纹轴、螺 纹孔、调节杆的立体装配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五种实施方式装配后的剖视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六种实施方式装配后的剖视结构图; 
图16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七种实施方式装配后的剖视结构图; 
图17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第六种实施方式的从动齿轮、空心输出轴、支轴、支轴轴承、棘爪、棘爪轴、扭簧、挡子、调节杆、步进电机及其相关组件装配后的轴向解剖图; 
图18为图15、16、17中的的凸轮和挡子立体结构图; 
图19为图5、6、7、8、9、10、15、16、17中的棘爪、棘爪轴、扭簧、空心输出轴的立体结构图; 
图20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的变速箱体立体结构图; 
图21为本发明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的电机外壳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滑动挡子内控变速轮毂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中所示,本发明滑动挡子内控变速轮毂的毂圈1、端面2、电机3、调节杆4、空心输出轴5、输入轴6、刹车支架7、支轴孔8、从动齿轮9、主动齿轮10、内凹槽11、挡子活动槽12、挡子13、凸轮13A、环形斜面13B、扭簧14、轴孔15、活动销18、油封19、支轴20、变速箱体21、螺栓22、步进电机轴23、减速齿轮24、内齿25、螺纹孔26、支轴安装孔27、环形空挡28、棘爪活动槽29、螺纹轴30、步进电机31、棘爪32、凸台33、制动蹄35、调节杆孔36、电机壳37、转子轴安装孔38、电磁吸39、吸板40、电机轴轴承41、空心输出轴轴承42、输入轴轴承43、缓冲弹簧44、输入轴齿轮45、电机轴46、电机轴齿轮47、支轴轴承49、空心输出轴轴孔52、棘爪轴55、卡簧56、电源线59、输入轴轴孔60、导向孔63、复位弹簧68。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5、图13、图15中所示,所述的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包括毂圈1,毂圈1连接有端面2,端面2与空心输出轴5连接,所述的空心输出轴5的轴孔15中设有一根整体实心支轴20。一根整体实心支轴20既便于制造加工,又便于装配,比起设有导向槽、调节杆孔和电源线孔的空心支轴既具有良好的刚性和支撑强度。 
所述的电机3固定在支轴20上,电机3的电源线59从电机的外壳直接伸出来。所述的电机3固定在支轴20的侧部,电机轴46与支轴20的轴心线相互错开并且平行布置。电机轴46外端设有电机轴齿轮47。所述的电机3上固定设有变速箱体21,变速箱体21可以固定在电机3的外壳上,也可以与电机3的外壳制成一个整体结构壳体。所述的变速 箱体21两个侧壁上对应设有输入轴轴孔60和空心输出轴轴孔52,输入轴轴孔60的个数可根据所设输入轴6的个数来设定。所述的空心输出轴轴孔52和输入轴轴孔60内分别转动设有空心输出轴5和输入轴6,支轴20穿过空心输出轴轴孔52,所述的空心输出轴5同轴地套设在支轴20上。所述的输入轴轴孔60和空心输出轴轴孔52内还分别设有空心输出轴轴承42和输入轴轴承43,以便空心输出轴5和输入轴6可以分别在空心输出轴轴孔52和输入轴轴孔60内高速转动。所述的输入轴6与电机轴46传动联接,输入轴6的一端设有输入轴齿轮45,输入轴齿轮45与电机轴齿轮47啮合,单个输入轴6和固定在该输入轴6上的主动齿轮10组成一个齿轮组。所述的空心输出轴5与毂圈1传动联接,所述的空心输出轴5套设在支轴20上,空心输出轴5的轴心线与支轴20的轴心线处于同一轴线,空心输出轴5伸出空心输出轴轴孔52的一端与所述的端面2传动联接。 
所述的空心输出轴5上设有至少两个从动齿轮9,从动齿轮9可在空心输出轴5上转动,各个从动齿轮9直径不同,在同一个输入轴6上对应固定有与所述的各个从动齿轮9啮合的主动齿轮10。本发明在空心输出轴5上设有两个从动齿轮9,两个从动齿轮9通过卡在环形槽中的卡簧56固定在空心输出轴5上,空心输出轴5上的各个从动齿轮9的直径不相同,形成多级变速挡位。 
所述的空心输出轴5上设有挡子活动槽12,挡子活动槽12的长度大于最内端的从动齿轮9到最外端的从动齿轮9的距离。本实施例的挡子活动槽12为四个,各个挡子活动槽12均匀分布在空心输出轴5的侧壁上,其槽向与空心输出轴5的轴向平行。所述的从动齿轮9设有内凹槽11,内凹槽11的个数与挡子活动槽12的个数相同,也是均匀分布在从动齿轮9的内侧,位置也与挡子活动槽12的位置相互对应。空心输出轴5的轴孔15中设有挡子13,挡子13为一个十字架形状,挡子13十字架的四个端部伸出挡子活动槽12外并可在挡子活动槽12中滑动。所述的挡子13上设有与空心输出轴5处于同一轴线的导向孔63,所述的支轴20设在导向孔63中,这样挡子13可在支轴20上轴向和径向活动。 
所述的挡子13轴向端部接触有调节杆4,调节杆4与支轴20平行设置,调节杆4另一端设有螺纹孔26,螺纹孔26与设在电机3外壳上的步进电机31上的螺纹轴30配合,螺纹轴30旋转时推动或拉动调节杆4在轴孔15运动,带动挡子13在轴孔15中运动,挡子13另一端设有能使其回位并卡入内凹槽11的复位弹簧68,复位弹簧68套在支轴20上,当调节杆4往回移时复位弹簧68会将挡子13推回需要的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中。 
所述的步进电机31安装在电机3的外壳上,步进电机31经过减速后带动螺纹轴30旋转,螺纹轴30与调节杆4上的螺纹孔26配合,当螺纹轴30旋转时可以拉动或推动调节杆4和调节挡子13的在轴孔15中的位置,使挡子13伸出挡子活动槽12外的部分逐个卡入不同的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中。当挡子13卡入一个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内后,该从动齿轮9就和空心输出轴5相对连接转动,其他的从动齿轮9仍可绕空心输出轴5转动。即可实现变挡操作。由此可知,通过调节挡子13来控制从动齿轮9与空心输出轴5 之间的联动,可实现两级变速调节。依此类推,设置多个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9就可实现多级变速调节。 
为防止挡子13同时卡入两个相邻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中而造成卡死,可将各个从动齿轮9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间隔的距离应至少大于挡子13伸出挡子活动槽12外的部分。另一解决办法是所述的内凹槽11端侧设有可容置挡子13端部的环形空挡28。各个从动齿轮9的环形空挡28设在同一边。环形空挡28为一环形台阶,台阶宽度和高度至少大于挡子13伸出挡子活动槽12的部分的宽度和长度。当挡子13在两个相邻的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之间切换时,挡子13可落入环形空挡28内,不会同时卡入两个相邻的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中,不会造成相邻的从动齿轮9卡死,挡子13停留环形空挡28时也可变为空档,在而各个从动齿轮9就可靠近设置,从而减小空心输出轴5的长度,相当于缩小变速机构的体积以及轮毂的厚度。 
实施例2 
如图3、4、6、7、16中所示,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外在于:电机3的外壳不设步进电机31,而设的是电磁吸39。 
初始状态下,如图4、图6、图10、图18中所示,设在支轴20上的复位弹簧68弹力的作用下将挡子13、调节杆4和吸板40往里面推,此时挡子13离开环形空挡28并卡人高速档的从动齿轮内凹槽11中,挡子13与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空心输出轴5结合转动。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带动空心输出轴5转动,空心输出轴5连接端面2和毂圈1绕支轴20转动,此时为二档。 
如图5中所示,当电磁吸39通电时,电磁吸39产生磁力将吸板40吸过来,吸板40被吸时克服了复位弹簧68的弹力并推动调节杆4和挡子13往外移动,挡子13离开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并卡人低速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中,此时低速从动齿轮9与空心输出轴5卡合转动,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只绕空心输出轴5空转,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就失去向空心输出轴5传动能力,此时就有低速档的从动齿轮9带动空心输出轴5转动,空心输出轴5连接端面2和毂圈1绕支轴20转动,从而完成一档的动力输出。 
实施例3 
如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9中所示,低速档的从动齿轮9不设内凹槽11,而设了内齿25,低速档的从动齿轮9套设空心输出轴5的位置设有棘爪活动槽29、棘爪32、扭簧14、棘爪轴55。 
棘爪轴55将设置在棘爪活动槽29中的棘爪32和扭簧14穿设在空心输出轴5上,棘爪32和内齿25相当一个棘轮结构只能单向传动。 
初始状态下,如图7、图9中所示,电磁吸39还未通电时或步进电机31将调节杆4向电机3方向移时,复位弹簧68将挡子13调节杆4和吸板40往里面推,挡子13卡入高 速档的从动齿轮9内凹槽11中,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就与空心输出轴5卡合转动,此时空心输出轴5的转速高过低速档的从动齿轮的转速,低速档的从动齿轮在空心输出轴5转速超越下内齿25就与棘爪32打滑,低速档的从动齿轮只绕空心输出轴5空转,低速档的从动齿轮就失去向空心输出轴5传动的能力。此时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带动空心输出轴5、端面2和毂圈1绕支轴20转动此时为二档。 
如图6和图11中所示,当电磁吸39通电时,电磁吸39产生磁力将吸板40吸过来,吸板40被吸时克服了复位弹簧68的弹力并推动调节杆4和挡子13往外移动,挡子13离开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停留在环形空挡28的位置,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只绕空心输出轴5空转。动力又通过低速档的从动齿轮9经内齿25和棘爪32卡合带动空心输出轴5转动,空心输出轴5连接端面2和毂圈1绕支轴20转动,从而完成一档的动力输出。 
如图9和图12中所示,步进电机31将调节杆4往电机3方向移时,在复位弹簧68的弹力下把停留在环形空挡28的挡子13推进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内凹槽11中,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就与空心输出轴5卡合转动,此时空心输出轴5的转速高过低速档的从动齿轮的转速,低速档的从动齿轮在空心输出轴5转速超越下内齿25就与棘爪32打滑,低速档的从动齿轮只绕空心输出轴5空转,低速档的从动齿轮就失去向空心输出轴5传动的能力。此时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带动空心输出轴5、端面2和毂圈1绕支轴20转动此时为二档。 
如图8和图11中所示,步进电机31将调节杆4往端面方向移时,在步进电机31的作用下调节杆4和挡子13克服了复位弹簧68的弹力并推动调节杆4和挡子13往外移动,此时挡子13离开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停留在环形空挡28的位置,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只绕空心输出轴5空转。动力又通过低速档的从动齿轮9经内齿25和棘爪32卡合带动空心输出轴5转动,空心输出轴5连接端面2和毂圈1绕支轴20转动,从而完成一档的动力输出。 
图1、图2中所示,为了防止步进电机31及调节结构在工作时卡死,在调节杆4端部和挡子之间设有缓冲弹簧44,当调节杆4向端面2方向推时,由于从动齿轮9一直在不停转动,挡子13不能及时快速地卡入内凹槽11内时,步进电机31又不停地转使调节杆4不停地推进,此时缓冲弹簧44被压缩。当从动齿轮9转动直到内凹槽11位置对应挡子13伸出挡子活动槽12外的部分时,缓冲弹簧44压逼挡子13使其卡入内凹槽11中,此时缓冲弹簧44起到缓冲作用,这样可以防止调节杆4及调节机构顶死或卡死。 
实施例4 
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中所示,为了回收更多的能源和使用高速档时随时让车辆滑行,不会受到电机的阻力可以滑行得更远。在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设有内齿 25,空心输出轴5在高速档的从动齿轮9套设的位置上设有棘爪活动槽29,棘爪32和扭簧14在棘爪活动槽29中,凸轮13A可以控制棘爪32与内齿25卡合或分离,当调节杆4或连接杆27向低速档的从动齿轮方向移动时,凸轮13A在复位弹簧28的弹力下,凸轮13A将棘爪32的翘入端顶起棘爪32的翘起端就与内齿25脱离,高速的从动齿轮9只绕空心输出轴5空转,同时挡子13离开环形空挡28并卡人低速档的从动齿轮9的内凹槽11中低速档的从动齿轮9与空心输出轴5卡合转动,此时如果下坡的情况下,因为一档和二档的速比有三至四倍,此时车辆带动电机转子转动,转子转动时可以发出比二档的电多出三至四倍,从而回收更多的能源,下坡时还可以牵制车辆作用起到安全作用。平常驾驶高速档时只要将电机加速把一松车辆就可以自动滑行从而车辆不会受到电机的磁力阻碍,这样车辆可以滑行的更远。 
实施例5 
如图14所示,支轴20上固定有两个电机3固定在支轴20的侧部,该两个电机3的电机轴46与支轴20平行。所述的两个电机3的外壳为一个整体结构,只要外壳被固定在支轴20上后,相应的电机就被固定了。因此,电机3的安装只与支轴20有关,与毂圈1无关,不需要考虑电机轴与支轴20的同心度问题,便于根据需要选择相同或者不同种类的电机,包括转速不同,尺寸不同或者功率不同等。而且电机与电机之间相对固定,整体刚性结构好。所述的电机轴齿轮47与电机轴46之间设有单向轴承34。单向轴承34只能单向相对转动,相当一个棘轮卡合结构。当电机轴齿轮47的转速大于电机轴46的的转速时,电机轴46可以不随着电机轴齿轮47的转动而被转动,电机转子就不会被动转动,这样车辆不会因受到转子和定子的磁场阻力的影响而速度变慢,车辆滑行时不会受到电机的阻力。当使用多个电机时,其中一个电机损坏也不会阻碍其他的电机的转动。所述的两个电机轴46上的电机轴齿轮47直径相同或者不相同,该实施例有两个齿轮组,两个电机的电机轴齿轮47分别与输入轴齿轮45啮合。由于空心输出轴5和从动齿轮9设置在支轴20上并可绕其转动,处于毂圈1的中心位置,电机3可以绕支轴20环形分布设置。因此在毂圈1厚度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在毂圈1内设置多个电机3,多个电机3环绕着支轴20分布在毂圈1中,可以充分利用毂圈1的空间安放电机,以增加轮毂的功率以及调档机构。当两个电机3的转速和功率相同,相应的齿轮组相同,并且设置在两个电机3上的电机轴齿轮47与相应的齿轮组中的输入轴齿轮45直径相同时,既传动比相同,功率比毂圈1内只有一个电机3大一倍。当两个电机轴齿轮47与其相啮合的输入轴齿轮45的传动比不相同,或者相应的齿轮组不相同时,两个电机3分别单独驱动毂圈1,也可实现倍数变档操作。 

Claims (8)

1.一种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包括毂圈(1),其特征是:所述的毂圈(1)连接有一个端面(2),端面(2)与空心输出轴(5)连接,空心输出轴(5)的轴孔(15)中设有一根实心支轴(20),支轴(20)上套设有挡子(13),挡子(13)与调节杆(4)相连,所述的支轴(20)上固定有电机(3),所述的电机(3)和变速箱体(21)裸露在毂圈(1)的外面;
所述的电机(3)上固定设有变速箱体(21),所述的变速箱体(21)内转动设有空心输出轴(5)和输入轴(6),所述的输入轴(6)与电机轴(46)传动联接;
所述的空心输出轴(5)上设有至少两个从动齿轮(9),从动齿轮(9)可在空心输出轴(5)上转动,所述的输入轴(6)上对应固定有与从动齿轮(9)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10),所述的输入轴(6)和其上的主动齿轮(10)组成一个齿轮组;
所述的空心输出轴(5)上设有挡子活动槽(12),所述的从动齿轮(9)内孔壁上设有内凹槽(11),所述的轴孔(15)中设有处在挡子活动槽(12)中的挡子(13),挡子(13)的伸出端可卡入内凹槽(1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其特征是:所述的轴孔(15)中设有调节杆(4)和支轴(20),调节杆(4)与支轴(20)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其特征是:所述的支轴(20)固定有两个以上的电机(3),所述的所有电机(3)的外壳为一个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其特征是:所述的挡子(13)一端连接有使其回位并卡人内凹槽(11)的复位弹簧(68),复位弹簧(68)套在支轴(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其特征是:所述的挡子(13)与调节杆(4)之间设有防止调节机构工作时顶死或卡死的缓冲弹簧(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杆(4)连接有步进电机(31),步进电机(31)旋转时可以移动挡子(13)在轴孔(15)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杆(4)连接有电磁吸(39),电磁吸(39)通电时可以移动挡子(13)在轴孔(15)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凹槽(11)端侧设有可容置挡子(13)端部的环形空挡(28)。
CN2010105117704A 2010-10-08 2010-10-08 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Pending CN102442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17704A CN102442153A (zh) 2010-10-08 2010-10-08 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17704A CN102442153A (zh) 2010-10-08 2010-10-08 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2153A true CN102442153A (zh) 2012-05-09

Family

ID=46005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17704A Pending CN102442153A (zh) 2010-10-08 2010-10-08 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21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4319A (zh) * 2014-01-24 2014-04-30 谭振祥 一种电动车动力输出总成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4319A (zh) * 2014-01-24 2014-04-30 谭振祥 一种电动车动力输出总成系统
CN103754319B (zh) * 2014-01-24 2016-04-13 谭振祥 一种电动车动力输出总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6419B (zh) 可调式两挡自适应自动变速轮毂
CN201373076Y (zh) 多档并联传动的多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
KR20140047053A (ko) 두 개의 서로 다른 기어단을 구비하여 전기 모터의 로터에 통합된 기어박스
CN101850719A (zh) 一种机械式变档带差速器电动变速器
CN110537038A (zh) 马达的多档变速器
CN201824792U (zh) 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CN102442153A (zh) 滑动挡子电动变速轮毂
CN201841885U (zh) 滑动挡子变速电动轮毂
CN201660099U (zh) 换档电动轮毂
CN102442154A (zh) 滑动挡子变速电动轮毂
CN201866174U (zh) 带差速电动车变速器
CN102381133A (zh) 滑动挡子内控变速轮毂
CN201395226Y (zh) 棘爪变速电动轮毂
CN201970791U (zh) 内控棘爪变速电动轮毂
CN201761295U (zh) 滑动挡子内控变速轮毂
CN102673310A (zh) 内控棘爪变速电动轮毂
CN102407731A (zh) 滑动挡子自动变速轮毂
CN201961091U (zh) 内控滑动挡子变速轮毂
CN201677691U (zh) 棘爪变档电动轮毂
CN201647067U (zh) 棘爪变速电动轮毂
CN201843952U (zh) 电动车变速器
CN201406001Y (zh) 棘爪变速电动轮毂
CN201841886U (zh) 变速轮毂
CN209566740U (zh) 驱动桥结构和车辆
CN202623907U (zh) 棘爪变速电动轮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