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0026B - 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0026B
CN102440026B CN200980159392.3A CN200980159392A CN102440026B CN 102440026 B CN102440026 B CN 102440026B CN 200980159392 A CN200980159392 A CN 200980159392A CN 102440026 B CN102440026 B CN 102440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base
base station
rrm
handing
relev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3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0026A (zh
Inventor
青山哲也
高塚雄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40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0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0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00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由至少1个网关和多个无线基站构成的多跳蜂窝网络中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接指示步骤,在进行与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第1无线基站判断为需要切换无线移动台的连接目的地的情况下,对交接目的地的第2无线基站请求交接处理,并且,对无线移动台(交接执行移动台)指示向第2无线基站的交接;以及变更判定步骤,第2无线基站根据从第1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到达本站的转发次数,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自组织网络的技术而形成的多跳蜂窝无线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其他无线通信终端进行多跳转发来将从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送到无法进行直接的无线通信的接收终端的方法,有被称为自组织网络的技术。在自组织网络中,已知在构成网络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使用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AODV(AdhocOn-DemandDistanceVector,自组网按需距离向量)这样的路由协议,从而建立终端之间的路径的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在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标准化的分组交换控制中,用于通信的个别信道是以在最初的通信建立时使用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RadioNetworkController)为接入点,从此进行延长数据的路由路径的控制(参照非专利文献2)。
另外,同样地在3GPP中标准化的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中,采用了如下方式:通过使上述RNC的功能移动到eNodeB,从而在交接(handover)时对接入点进行移动,切换数据转发路径(参照非专利文献3)。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技术:在特定的终端之间产生的数据发送接收各自中,通过比较路由路径的跳数,检测根据跳数的增加而路由路径变得冗长,据此进行路由路径的最佳化、接入路由器(接入点)的变更。作为跳数的计数方法,公开了使用了IPv4中的TTL(TimetoLive,生存时间)参数、IPv6的跳限制参数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458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C-K.Toh著、構造計画研究所訳、「アドホツクモバイルワイヤレスネツトワ一ク-プロトコルとシステム-」共立出版(2003年)
非专利文献2:3GPPTS25.832“ManifestationsofHandoverandSRNSrelocation”
非专利文献3:3GPPTS23.401V8.3.0“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enhancementsfor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access”
发明内容
在将自组织网络的技术应用于蜂窝无线系统的方式之一中,考虑基站之间的无线中继。这通过在处理移动台的基站与核心网络之间通过基于其他基站的无线中继进行多跳转发来实现。
但是,在将该技术应用于LTE或将来的蜂窝无线系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无线资源控制、移动控制,从多跳路径上的基站之中选择1个成为接入点的基站。此时,存在如下问题:每当移动台移动时,使最接近移动台的基站承担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情况下,产生用于转发移动台的上下文的控制分组,消耗基站之间的无线资源。
另一方面,在将蜂窝网络管理功能固定到最接近核心网络的基站的情况下,虽然不产生与上述上下文转发相伴的问题,但由于具有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基站处理大量的移动台,从而存在负荷集中这样的问题。另外,当采用了将蜂窝网络管理功能固定到移动台最初连接的基站并在移动时延长路径的方式的情况下,需要转发用的无线资源,所以存在无用地消耗基站之间的无线资源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使成为实现多跳蜂窝无线系统时的课题的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切换契机高效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在由至少1个网关和具有用于进行无线移动台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多个无线基站构成的多跳蜂窝网络中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接指示步骤,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中的、进行与和多跳蜂窝网络连接中中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第1无线基站判断为需要切换该无线移动台的连接目的地的情况下,对成为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的第2无线基站请求交接处理,并且,对该无线移动台(交接执行移动台)指示向该第2无线基站的交接;以及变更判定步骤,所述第2无线基站根据所述交接指示步骤中的、从所述第1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到达本站的转发次数,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在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中,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根据对执行了交接的无线移动台正在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至本站的消息转发次数,判断是否变更对该无线移动台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所以起到能够使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切换契机高效化,能够防止消耗所需以上的无线资源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多跳蜂窝网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网关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无线基站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无线移动台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示出无线移动台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图6是示出无线移动台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图7是示出应用了实施方式2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多跳蜂窝网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无线移动台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图9是示出应用了实施方式3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多跳蜂窝网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无线移动台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图11是示出连接状态管理信息的图。
图12是示出无线移动台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图13是示出连接状态管理信息的图。
图14是示出无线移动台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符号说明)
1、1X、1Y:网关;2A、2B、2C、2D:无线基站;3:无线移动台;11:有线I/F部;12、21、31:无线I/F部;13、22、32:控制消息处理部;14、23:路径控制部;15、24:资源控制部;25:移动控制部;33:质量测定部;100A:通信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多跳蜂窝网络(多跳蜂窝无线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该系统包括网关1、无线基站2A、2B、2C、2D、以及无线移动台3。
在图1中,网关1具有与核心网络的连接接口,在多跳蜂窝网络与核心网络之间中继业务(traffic)。无线基站2A~2D为了将无线移动台3所发送的数据送到网关1、并且将网关1所发送的数据送到无线移动台3,在网关1与无线移动台3之间进行无线中继。另外,各无线基站具有用于对无线移动台3实施无线资源的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蜂窝网络管理功能。但是,针对一个无线移动台3不需要所有无线基站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而无线移动台3至网关的路径上的任一个无线基站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无线移动台3连接到任一个无线基站而进行数据通信。
另外,在图1中,还一并示出了无线移动台3的移动路径、移动路径上的与无线基站的连接关系(直接通信的无线基站)、以及从无线移动台3直接通信的无线基站(连接中的无线基站)至核心网络的连接关系(数据转发路径)的例子。具体而言,示出了从连接到无线基站2A的状态起无线移动台3开始移动,并将连接目的地切换到无线基站2B、2C的样子和此时的数据转发路径的例子。另外,用虚线的双向箭头表示数据转发路径,位于该箭头的始点(终点)的无线基站对使用该路径与核心网络进行通信的无线移动台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
另外,在图1中,将无线基站2A能够与其他节点(无线移动台、其他无线基站、网关)进行无线通信的范围表示为通信区100A。在图1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无线基站2A能够与无线基站2B以及网关1进行直接通信。对于其他无线基站的通信区,为简化而省略了记载,但无线基站2B配置于能够与无线基站2A以及2C进行通信的场所,无线基站2C配置于能够与无线基站2B以及2D进行通信的场所。另外,无线基站2D配置于能够与无线基站2C以及网关1进行通信的场所。另外,假设各无线基站管理路径表,该路径表是利用已有的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等而制作出的、用于对网关1进行数据转发的表。
图2是示出网关1的结构例的图。如图所示,网关1具备:有线I/F部11,用于与核心网络进行通信;无线I/F部12,用于与无线基站或者无线移动台进行通信;控制消息处理部13,用于处理用于通过有线I/F部11或者无线I/F部12发送接收的消息;路径控制部14,用于决定发送控制消息的路径;以及资源控制部15,管理移动台的连接信息。
无线基站2A~2D是相同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需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它们总称为无线基站2。图3是示出无线基站2的结构例的图。如图所示,无线基站2具备:无线I/F部21,用于与其他无线基站2、无线移动台3或者网关1进行通信;控制消息处理部22,用于处理通过无线I/F部21发送接收的消息;路径控制部23,用于决定发送控制消息的路径;资源控制部24,进行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控制部25,在成为对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处理该无线移动台3的移动。
另外,图4是示出无线移动台3的结构例的图,该无线移动台3具备:无线I/F部31,用于与无线基站2或者网关1进行通信;控制消息处理部32,用于处理通过无线I/F部31发送接收的消息;以及质量测定部33,测定与周边的无线基站2的通信质量。
另外,在图2~图4中,仅记载了用于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动作所需的结构要素,对于其他一般的结构要素,省略了记载。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跳蜂窝网络中的特征性动作,即无线移动台3进行移动,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直接通信的无线基站2)的情况的动作。此处,作为一个例子,说明无线移动台3如图1所示那样移动的情况的动作。即,说明如下情况的动作:将无线移动台3连接到无线基站2A、并经由无线基站2A以及网关1设定了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路径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之后,伴随移动而按照无线基站2B、2C的顺序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此处,分成如下动作来说明:无线移动台3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A切换为无线基站2B的动作(第1控制步骤);和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B切换为无线基站2C的动作(第2控制步骤)。另外,假设在初始状态下,无线基站2A对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
(第1控制步骤)
图5是示出无线移动台3执行交接,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A(初始状态)切换为无线基站2B的情况的顺序的图。另外,在图5中,仅示出了控制消息的发送接收动作,对于数据的发送接收动作省略了记载。另外,在其以后的说明中,“交接”是指,在无线移动台进行移动,移动到与此前连接的无线基站不同的无线基站的通信区的情况下,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以使得能够经由移动目的地的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动作。
在无线移动台3中,在已连接到某一个无线基站2的情况下,在规定的定时,质量测定部33测定通信质量,控制消息处理部32生成包括该测定结果(通信质量)的控制消息,进而,将所生成的消息作为质量测定结果,经由无线I/F部31发送给连接中的无线基站2。
无线移动台3在初始状态下,如图5所示,向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A(接入点的无线基站)发送质量测定结果消息(步骤S10)。另外,在图5中,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发送的质量测定结果消息中的1个。
上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的发送目的地即无线基站2A如果接收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则确认其内容。其结果,在判断为通信质量劣化,判断为需要用于将连接目的地从本站切换为其他无线基站2的交接的情况下,向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B,发送交接请求消息(步骤S11)。此时,中继交接请求消息的各无线基站2在将消息转发次数记录到交接请求消息之后进行转发。例如,预先在交接请求消息内确保用于记录转发次数的规定的区域,生成了交接请求消息的无线基站2记录初始值(0或1等)而作为转发次数。然后,各无线基站2在转发交接请求消息时,更新(递增)转发次数信息。由此,成为交接请求消息的发送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可以知道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几次而到达。在本次的例子中,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B检测出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1次(该消息从发行源的无线基站2A不经由其他无线基站2而直接到达)。
在此,构成了图1所示的多跳蜂窝网络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2分别保持有对连接到本装置的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与本装置之间的最大跳数(阈值)。于是,各无线基站2在作为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而执行交接处理的情况下,对交接请求消息的转发次数与上述阈值(最大跳数)进行比较,如果转发次数达到阈值,则还一并执行对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进行变更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转发次数小于阈值,则不进行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处理。
回到图5的顺序说明,无线基站2B如果接收到在上述步骤S11中发送的交接请求消息,则对在其中记录的转发次数与所保持的最大跳数(阈值)进行比较。此处,确认转发次数<阈值,判断为不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然后,无线基站2B设定与交接源的无线基站2A的转发用的路径,对无线基站2A,发送交接响应消息(步骤S12)。
然后,接收到交接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A将交接指示消息发送给无线移动台3,指示向无线基站2B的交接(步骤S13)。无线移动台3如果接收到交接指示消息,则按照其指示内容,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A切换为无线基站2B之后,将交接完成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B(步骤S14)。
通过以上的控制步骤,从无线基站2A向无线基站2B的交接(不伴随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的交接)完成,以后,无线移动台3经由无线基站2B与网关1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此时,如图1所示,在无线移动台3与网关1之间发送接收的业务还经由无线基站2A。即,通过无线移动台3-无线基站2B-无线基站2A-网关1这样的通信路径(数据转发路径)进行通信。
另外,在上述动作中,无线移动台3如果测定了通信质量,则必需将其结果通知到无线基站2,但也可以不需要将通信质量的测定结果一定发送给连接中的无线基站,例如,也可以在判断为通信质量劣化了某种程度的情况(规定的质量以下的情况)下进行通知,也可以在从无线基站请求了的情况下进行通知。另外,也可以并用这些(在规定的质量以下或者从无线基站请求了的情况下进行通知)。另外,也可以根据通信质量使其通知频度(通知定时)变化,在高质量的情况下,以长周期进行通知,另一方面,在低质量的情况下,以短周期进行通知。进而,如果能够检测移动速度,则也可以考虑移动速度而使通知频度变化。这样,在通信质量良好而推测为交接的必要性低的情况、没有移动的情况(或者低速移动时)下,通过降低质量测定结果的通知频度,来能够降低无线移动台3与无线基站2之间的业务。
(第2控制步骤)
图6是示出无线移动台3执行交接,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B切换为无线基站2C的情况的顺序的图。该顺序与上述第1控制步骤不同,示出了伴随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接入点的无线基站)的变更的交接、即第2控制步骤。与图5同样地,在图6中对于数据的发送接收动作,也省略了记载。
在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A切换为无线基站2B并连接到无线基站2B的状态下,无线移动台3如图6所示,也向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A发送质量测定结果消息。具体而言,首先,将质量测定结果消息从无线移动台3发送到无线基站2B(步骤S20),进而,从无线基站2B转发到无线基站2A(步骤S21)。另外,在图6中,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发送的质量测定结果消息中的1个。
上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的发送目的地即无线基站2A如果接收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则确认其内容。其结果,在判断为通信质量劣化,判断为需要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B切换为无线基站2C的交接的情况下,向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C,发送交接请求消息(步骤S22、S23)。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基站2C。此时,中继交接请求消息的各无线基站2在将消息转发次数记录到交接请求消息中之后进行转发。由此,成为交接请求消息的发送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C可以知道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几次而到达。在本次的例子中,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C检测出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2次。
然后,无线基站2C对上述检测出的转发次数与预先确定的最大跳数(与在第1控制步骤中说明的最大跳数相同的阈值)进行比较。此处,假设确认了不满足转发次数<阈值(转发次数≥阈值)。即,判断为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然后,无线基站2C向无线基站2A,返回交接响应消息(步骤S24、S25)。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而到达无线基站2A。
接收到交接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A将交接指示消息发送给无线移动台3,指示向无线基站2C的交接(步骤S26、27)。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移动台3。无线移动台3如果接收到交接指示消息,则按照其指示内容,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B切换为无线基站2C之后,将交接完成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C(步骤S28)。
接收到交接完成消息的无线基站2C为了再设定用于在与网关1之间转发无线移动台3的数据的路径,向网关1发送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步骤S29、S30)。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D到达网关1。
在接收到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的网关1中,路径控制部14进行无线移动台3的数据转发路径的再设定处理,如果设定完成,则控制消息处理部13生成包括再设定的数据转发路径的信息在内的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并经由无线I/F部12返回给无线基站2C(步骤S31、S32)。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D到达无线基站2C。
接收到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C为了释放此前对无线移动台3提供了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A与无线移动台3在交接前连接的无线基站2B之间的数据转发路径(为了释放构成了再设定前的数据转发路径的路线中的、不包含于再设定后的数据转发路径中的路线),将资源释放请求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A(步骤S33、S34)。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基站2A。
在接收到资源释放请求消息的无线基站2A中,资源控制部24释放与无线移动台3相关的资源,并且控制消息处理部22生成用于请求释放数据转发路径的资源释放请求消息,并经由无线I/F部21,发送给在交接前连接的无线基站2B(步骤S35)。
接收到资源释放请求消息的无线基站2B释放与无线移动台3相关的资源。
通过以上的控制步骤,从无线基站2B向无线基站2C的交接以及与其相伴的数据转发路径的切换处理(伴随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的交接)完成,以后,无线移动台3经由无线基站2C与网关1进行通信。该状态下的无线移动台3与网关1之间的通信路径如图1所示,是无线移动台3-无线基站2C-无线基站2D-网关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跳蜂窝无线系统中,各无线基站具有蜂窝网络管理功能,在无线移动台执行了交接的情况下,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根据从对执行了交接的无线移动台正在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至本站的数据转发路径上的转发次数(跳数),判断是否变更对该无线移动台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由此,能够抑制与网关之间的路线再设定的执行频度,能够实现在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时的处理时间的缩短以及控制消息数的削减。其结果,能够使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切换契机高效化,能够防止消耗所需以上的无线资源。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各无线基站2将消息的转发次数记录到交接请求消息之后进行转发,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通过对所接收到的交接请求消息中记录的转发次数与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切换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但还可以通过与其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判断。
例如,各无线基站2预先识别对连接到本装置的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在移动到本站属下(自身的通信区)的无线移动台3从与预先识别(预先确定)的基站不同的无线基站2接受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提供的情况下,切换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
示出更具体的例子。假设无线基站2B掌握着对连接到本装置(无线基站2B)的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是无线基站2A,并且,假设无线基站2C掌握着对连接到本装置(无线基站2C)的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是无线基站2C(本装置)。在这样的条件下,无线基站2B在从无线基站2A被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移动台3移动到属下的情况下,不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按照与图5所示的顺序相同的控制步骤进行交接处理)。之后,在无线基站2B属下的无线移动台3移动到无线基站2C属下的情况下,由于由无线基站2A对移动来的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而不是预先确定的无线基站,所以无线基站2C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按照与图6所示的顺序相同的控制步骤进行交接处理)。
在按照这样的步骤判断是否切换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切换契机高效化,能够防止消耗所需以上的无线资源。
实施方式2.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2的通信控制方法。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与核心网络进行通信的网关是单一(固定)的情况的控制动作,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的动作例:存在多个网关,在伴随交接而切换数据转发路径时,还切换网关的情况。
图7是示出应用了实施方式2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多跳蜂窝网络的一个例子的图。该系统包括网关1X以及1Y、多个无线基站2(2A、2B、2C、2D)、以及无线移动台3。另外,这些结构要素是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各结构要素相同的内部结构。即,网关1X以及1Y的结构成为图2所示的结构,无线基站2A~2D的结构成为图3所示的结构。另外,无线移动台3的结构成为图4所示的结构。但是,关于无线移动台3交接时的控制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动作(参照图5以及图6)部分不同。
另外,在图7中,与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使用的图1同样地,还一并示出了无线移动台3的移动路径、移动路径上的与无线基站的连接关系(直接通信的无线基站)、以及从无线移动台3直接通信的无线基站至核心网络的连接关系(数据转发路径)的例子。具体而言,示出了从连接到无线基站2B的状态起无线移动台3开始移动,并将连接目的地切换为无线基站2C的样子和此时的数据转发路径的例子。另外,用虚线的双向箭头表示数据转发路径,位于该箭头的始点(终点)的无线基站对使用该路径与核心网络进行通信的无线移动台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的控制步骤:将无线移动台3连接到无线基站2B、经由无线基站2A以及网关1X设定了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路径、并且从无线基站2A接受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提供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从该初始状态,无线移动台3进行移动,将连接目的地切换(交接)为无线基站2C情况。另外,此处,说明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提供源基站被变更,并且成为与核心网络的连接点的网关也被变更的情况。
以下,根据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控制步骤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而言,是示出在图7所示的多跳蜂窝网络中,无线移动台3执行交接,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B(初始状态)切换为无线基站2C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无线移动台3在上述初始状态下,如图8所示,向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A发送质量测定结果消息(步骤S40、S41)。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基站2A。另外,与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控制步骤的图5、图6同样地,在图8中,也仅示出了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发送的质量测定结果消息中的1个。
上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的发送目的地即无线基站2A如果接收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则确认其内容。其结果,在判断为通信质量劣化,判断为需要用于切换连接目的地的交接的情况下,向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C,发送交接请求消息(步骤S42、S43)。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基站2C。此时,中继交接请求消息的各无线基站2将消息的转发次数记录到交接请求消息中之后进行转发。由此,成为交接请求消息的发送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C可以知道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几次而到达。在本次的例子中,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C检测出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2次。
然后,无线基站2C对上述检测出的转发次数与预先确定的最大跳数(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最大跳数相同的阈值)进行比较。此处,确认不满足转发次数<阈值(转发次数≥阈值),判断为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然后,无线基站2C返回交接响应消息(步骤S44、S45)。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基站2A。
接收到交接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A将交接指示消息发送给无线移动台3,指示向无线基站2C的交接(步骤S46、S47)。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移动台3。无线移动台3如果接收到交接指示消息,则按照其指示内容,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B切换为无线基站2C之后,将交接完成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C(步骤S48)。另外,到此为止的步骤S40~S48的处理是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20~S28同样的处理。
在此,各无线基站2预先决定并掌握在自身对某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情况下使用(通信)的网关。另外,假设无线基站2C与网关1Y对应关联(决定为使用网关1Y)。
因此,在上述步骤S48中从无线移动台3接收到交接完成消息的无线基站2C为了再设定多跳蜂窝网络内的路线(数据转发路径),将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发送给与自身对应关联的网关1Y(步骤S49、S50)。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D到达网关1Y。
接收到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的网关1Y设定无线移动台3的数据转发路径,并且对此前设定了与无线移动台3的数据转发路径的网关1X,发送用于网关切换的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步骤S51)。网关1X如果从网关1Y接收到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则释放与无线移动台3相关的资源,返回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步骤S52)。
网关1Y如果从网关1X接收到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则向无线基站2C,返回针对在上述步骤S50中接收到的路线再设定请求的响应即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步骤S53、S54)。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D到达无线基站2C。另外,在该消息中,包括有再设定的数据转发路径的信息。
接收到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C为了释放在再设定前使用的无线移动台3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路径,将资源释放请求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A(步骤S55、S56)。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基站2A。
接收到资源释放请求消息的无线基站2A释放与无线移动台3相关的资源,并且将资源释放请求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B(步骤S57)。
接收到资源释放请求消息的无线基站2B释放与无线移动台3相关的资源。另外,上述步骤S53~S57的处理是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S31~S35同样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控制步骤,从无线基站2B向无线基站2C的交接以及与其相伴的数据转发路径的切换处理(伴随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以及网关的变更的交接)完成,以后,无线移动台3经由无线基站2C以及与其对应关联的网关1Y进行通信。该状态下的无线移动台3与核心网络之间的通信路径如图7所示,是无线移动台3-无线基站2C-无线基站2D-网关1Y。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各无线基站2将消息的转发次数记录到交接请求消息之后进行转发,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根据转发次数判断是否切换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但还可以利用实施方式1的最后中说明的方法。即,各无线基站2还可以预先识别对连接到本装置的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在移动来到本站属下的无线移动台3从与预先识别的基站不同的无线基站2接受着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提供的情况下,切换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跳蜂窝无线系统中,各无线基站具有蜂窝网络管理功能,并且预先掌握在自身对某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情况下使用的网关,在无线移动台执行了交接的情况下,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根据从正在对执行了交接的无线移动台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至本站的数据转发路径上的转发次数(跳数),判断是否变更对该无线移动台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另外,在接管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提供动作的情况下,对在系统内存在的多个网关中的、与自身对应关联的网关(在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情况下使用的网关)请求路线的再设定。由此,在存在多个连接到核心网络的网关的系统下,也能够使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切换契机高效化,能够防止消耗所需以上的无线资源。
实施方式3.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3的通信控制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切换数据转发路径时不发生网关的切换动作的情况的动作。
图9是示出应用了实施方式3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多跳蜂窝网络的一个例子的图。该系统包括网关1、多个无线基站2(2A、2B、2C、2D)、以及无线移动台3。另外,这些结构要素是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各结构要素相同的内部结构。但是,关于无线移动台3交接时的控制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动作(参照图5以及图6)部分不同。
另外,在图9中,与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使用的图1等同样地,还一并示出了无线移动台3的移动路径、移动路径上的与无线基站的连接关系(直接通信的无线基站)、以及从无线移动台3直接通信的无线基站至核心网络(网关1)的连接关系(数据转发路径)的例子。具体而言,示出了从连接到无线基站2C的状态起无线移动台3开始移动,并将连接目的地切换为无线基站2B的样子和此时的数据转发路径的例子。另外,用虚线的双向箭头表示数据转发路径,位于该箭头的始点(终点)的无线基站对使用该路径与核心网络进行通信的无线移动台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的控制步骤:将无线移动台3连接到无线基站2C、并经由无线基站2B、2A以及网关1设定了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路径、并且从无线基站2C接受着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提供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从该状态,无线移动台3进行移动,将连接目的地切换(交接)为无线基站2B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的控制步骤:确认数据转发路径的重复状态,根据确认结果,判断是否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情况。
以下,根据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通信控制步骤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而言,是示出在图9所示的多跳蜂窝网络中,无线移动台3执行交接,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C(初始状态)切换为无线基站2B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无线移动台3在上述初始状态下,如图10所示,向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C发送质量测定结果消息(步骤S60)。另外,与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控制步骤的图5、图6等同样地,在图10中,也仅示出了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发送的质量测定结果消息中的1个。
上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的发送目的地即无线基站2C如果接收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则确认其内容。其结果,在判断为通信质量劣化,判断为需要用于切换连接目的地的交接的情况下,对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B发送交接请求消息(步骤S61)。接收到交接请求消息的无线基站2B对无线基站2C,返回交接响应消息(步骤S62)。此时,无线基站2B确认结束了交接之后的数据转发路径,确认在该路径中是否包括重复的部分。然后,确认动作的结果,在检测到存在重复的路径的情况下,为了去除重复的部分,决定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如果没有检测到存在重复的路径,则无线基站2B的动作在此(步骤S62的处理)结束。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检测出存在重复的部分。即,无线移动台3刚刚进行了交接之后的数据转发路径是网关1-无线基站2A-无线基站2B-无线基站2C-无线基站2B-无线移动台3,无线基站2B与无线基站2C之间的路线和交接前的数据转发路径重复。因此,在该例子中,无线基站2B决定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
接收到交接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C将交接指示消息发送给无线移动台3,指示向无线基站2B的交接(步骤S63)。无线移动台3如果接收到交接指示消息,则按照其指示内容,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C切换为无线基站2B之后,将交接完成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B(步骤S64)。
接收到交接完成消息的无线基站2B为了再设定用于在与网关1之间转发无线移动台3的数据的路径,向网关1发送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步骤S65、S66)。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A到达网关1。
接收到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的网关1进行数据转发路径的再设定,如果设定完成,则将包括再设定的数据转发路径的信息在内的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B(步骤S67、S68)。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A到达无线基站2B。
接收到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B为了释放与此前对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B之间的数据转发路径(为了释放构成再设定前的数据转发路径的路线中的、不包含在再设定后的数据转发路径中的路线),将资源释放请求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C(步骤S69)。接收到资源释放请求消息的无线基站2C释放与无线移动台3相关的资源。
通过以上的控制步骤,从无线基站2C向无线基站2B的交接以及与其相伴的数据转发路径的切换处理(伴随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的交接)完成,并且,重复路径也被删除。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跳蜂窝无线系统中,各无线基站具有蜂窝网络管理功能,在无线移动台执行了交接的情况下,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确认在交接执行之前和之后的数据转发路径中是否存在重复部分,在存在重复部分的情况下,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消除数据转发路径的重复部分。由此,能够防止消耗所需以上的无线资源。另外,能够抑制传输延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简化说明,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确认在交接执行前后的数据转发路径中是否存在重复部分,判断是否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但也可以一并执行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基于转发次数的判断动作。即,也可以在转发次数达到了规定的阈值的情况、或者在数据转发路径中存在重复部分的情况下,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控制动作还能够对应于实施方式2中示出的伴随网关的变更的数据转发路径的再设定动作。
实施方式4.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4的通信控制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实施方式1等同样地在切换数据转发路径时不发生网关的切换动作的情况的动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跳蜂窝网络的结构、以及结构要素的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参照图1~图4)。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2针对正在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移动台3(有时为多个),预先管理各无线移动台3的通信状态(通信中或者非通信中),在无线移动台3进行移动,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执行与所管理的通信状态对应的通信控制动作。例如,路径控制部23(参照图3)管理各无线移动台3的通信状态。当然,也可以由路径控制部23以外的结构要素(还包括未图示的部分)进行管理。另外,本实施方式以及接下来的实施方式5中使用的“通信中”是指,在与核心网络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的控制步骤:将无线移动台3连接到无线基站2A、经由网关1与核心网络进行通信并且从无线基站2A接受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提供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参照图1),从该状态,无线移动台3进行移动,将连接目的地切换为无线基站2B的情况。另外,假设无线移动台3在非通信中从无线基站2A属下移动到无线基站2B属下来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图12,说明非通信中的无线移动台3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控制步骤、即在无线基站2A保持了图11所示那样的连接状态管理信息的情况下处于上述初始状态的无线移动台3从无线基站2A属下移动到无线基站2B属下的情况的控制步骤。另外,图11是示出无线基站2A管理的连接状态管理信息(正在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移动台的通信状态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是示出非通信中的无线移动台3从无线基站2A属下移动到无线基站2B属下,并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无线移动台3在上述初始状态下,如图12所示,向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A发送质量测定结果消息(步骤S70)。另外,与示出实施方式1的控制步骤的图5、图6同样地,在图12中,也仅示出了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发送的质量测定结果消息中的1个。
无线基站2A如果接收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则确认其内容。其结果,在判断为通信质量劣化,判断为需要用于将连接目的地从本站切换为其他无线基站2的交接的情况下,对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B发送交接请求消息(步骤S71)。另外,无线基站2A在生成交接请求消息时,包括关于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3(进行交接的无线移动台3)的连接状态管理信息(表示通信状态的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交接请求消息的各无线基站2也在将消息转发次数记录到交接请求消息之后进行转发。由此,成为交接请求消息的发送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B可以知道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几次而到达。本次的例子中,在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B检测出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1次。另外,确认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3是非通信中(等待中)。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2分别针对每个连接状态,保持有多个(2个)对连接到本装置的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与本装置之间的最大跳数(阈值)。于是,各无线基站2在作为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进行交接处理的情况下,对交接请求消息的转发次数、与和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3的连接状态对应的阈值(最大跳数)进行比较。即,如果无线移动台3的连接状态是非通信状态,则对转发次数与非通信状态时使用的阈值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如果无线移动台3的连接状态是通信状态,则对转发次数与通信状态时使用的阈值进行比较。然后,在转发次数达到了阈值的情况下,还一并执行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处理。另一方面,在转发次数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不进行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处理。
这样,通过使用与通信状态对应的阈值,例如,可以使得在通信状态下的交接中,不易发生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处理来确保通信的实时性,在非通信状态下的交接中,易于发生变更处理,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无线资源的消耗量。
回到图12的顺序说明,无线基站2B如果接收到在上述步骤S71中发送的交接请求消息,则确认连接状态管理信息来掌握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3的通信状态,并对和通信状态对应的最大跳数(阈值)、与所接收到的交接请求消息中记录的转发次数进行比较。此处,为便于说明,假设为不满足转发次数<阈值而继续说明。在转发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无线基站2B判断为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然后,无线基站2B向无线基站2A,返回交接响应消息(步骤S72)。
接收到交接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A将交接指示消息发送给无线移动台3,指示向无线基站2B的交接(步骤S73)。无线移动台3如果接收到交接指示消息,则按照其指示内容,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A切换为无线基站2B之后,将交接完成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B(步骤S74)。
接收到交接完成消息的无线基站2B为了再设定用于在与网关1之间转发无线移动台3的数据的路径,向网关1发送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步骤S75、S76)。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A到达网关1。
在接收到路线再设定请求消息的网关1中,进行数据转发路径的再设定处理,如果设定完成,则将包括再设定的数据转发路径的信息在内的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返回给无线基站2B(步骤S77、S78)。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A到达无线基站2B。
接收到路线再设定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B为了释放此前对无线移动台3提供了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A的资源,将资源释放请求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A(步骤S79)。接收到资源释放请求消息的无线基站2A释放与无线移动台3相关的资源。
通过以上的控制步骤,从无线基站2A向无线基站2B的交接以及与其相伴的数据转发路径的切换处理(伴随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的交接)完成,以后,无线移动台3经由无线基站2B与网关1进行通信。该状态下的无线移动台3与网关1之间的通信路径是无线移动台3-无线基站2B-无线基站2A-网关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跳蜂窝无线系统中,各无线基站在无线移动台移动来到本站属下的情况下,还考虑其通信状态的基础之上,判断是否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由此,例如,如果是通信中,则使得难以执行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处理来使得通信不易中断等,能够实现与无线移动台的通信状态对应的灵活的控制。
实施方式5.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5的通信控制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上述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即一边考虑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无线移动台的通信状态一边进行的控制步骤的变形例。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跳蜂窝网络的结构、以及结构要素的内部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参照图1~图4)。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的控制步骤:将无线移动台3连接到无线基站2B、并经由网关1与核心网络进行通信并且从无线基站2A接受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提供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参照图1),从该状态,无线移动台3进行移动,将连接目的地切换为无线基站2C的情况。另外,假设无线移动台3在通信中从无线基站2B属下移动到无线基站2C属下而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图14,说明通信中的无线移动台3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控制步骤、即在无线基站2A保持着图13所示那样的连接状态管理信息的情况下处于上述初始状态的无线移动台3从无线基站2B属下移动到无线基站2C属下的情况的控制步骤。另外,图13是示出无线基站2A管理的连接状态管理信息(正在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移动台的通信状态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4是示出与核心网络通信中的无线移动台3从无线基站2B属下移动到无线基站2C属下,并切换连接目的地的情况的顺序的图。
无线移动台3在上述初始状态下,如图14所示,向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A发送质量测定结果消息(步骤S80、S81)。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基站2A。另外,与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控制步骤的图5、图6同样地,在图14中,也仅示出了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发送的质量测定结果消息中的1个。
无线基站2A如果接收到质量测定结果消息,则确认其内容。其结果,在判断为通信质量劣化,判断为需要用于切换连接目的地的交接的情况下,向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C,发送交接请求消息(步骤S82、S83)。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基站2C。另外,无线基站2A在生成交接请求消息时,包括关于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3(进行交接的无线移动台3)的连接状态管理信息(表示通信状态的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交接请求消息的各无线基站2也将消息转发次数记录到交接请求消息之后进行转发。由此,成为交接请求消息的发送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C可以知道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几次而到达。在本次的例子中,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C检测出交接请求消息被转发2次。另外,确认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3是通信中。
在此,与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无线基站2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2也分别保持有对连接到本装置的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与本装置之间的最大跳数(阈值)。但是,使用了所保持的最大跳数的控制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动作部分不同。
即,本实施方式的各无线基站2在作为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进行交接处理的情况下,根据交接请求消息的转发次数、以及移动来到本站属下的无线移动台3的通信状态(连接状态管理信息),决定是否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具体而言,各无线基站2首先确认移动来的无线移动台3是否为通信状态,如果是通信中,则决定为不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另外,如果是非通信中,则对所接收到的交接请求消息的转发次数与最大跳数进行比较,在转发次数达到了最大跳数的情况下,决定为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
回到图14的顺序说明,希望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B切换为无线基站2C的无线移动台3是通信中,所以如果接收到在上述步骤S82中发送的交接请求消息,则无线基站2C判断为不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然后,无线基站2C向无线基站2A,返回交接响应消息(步骤S84、S85)。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基站2A。
接收到交接响应消息的无线基站2A将交接指示消息发送给无线移动台3,指示向无线基站2C的交接(步骤S86、S87)。该消息经由无线基站2B到达无线移动台3。无线移动台3如果接收到交接指示消息,则按照其指示内容,将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2B切换为无线基站2C之后,将交接完成消息发送给无线基站2C(步骤S88)。
通过以上的控制步骤,从无线基站2B向无线基站2C的交接以及与其相伴的数据转发路径的切换处理(不伴随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的交接)完成,以后,无线移动台3经由无线基站2C与网关1进行通信。该状态下的无线移动台3与网关1之间的通信路径是无线移动台3-无线基站2C-无线基站2B-无线基站2A-网关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在是否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判定处理中与阈值一起使用的连接信息,利用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3的通信状态(通信中、非通信中)的信息的情况,但还可以利用其他信息。作为可利用的连接信息,例如,有通信类别(实时通信(例如声音)、非实时通信(例如数据))的信息。在使用了该通信类别信息的情况下,在实时通信中为了缩短切换时间,使得不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基站。另外,作为连接信息,也可以使用一定时间内的数据转发量的信息,在一定量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高速通信中,并为了缩短切换时间而使得不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基站。
另外,在无线移动台的交接时,在设成不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之后,无线移动台从通信中变化为非通信中之后,切换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即,执行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第2控制步骤(参照图6)、或者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伴随网关的变更的控制步骤(参照图8)中包含的数据转发路径的再设定处理(相当于图6的步骤S29~S35、或者图8的步骤S49~S57的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跳蜂窝无线系统中,各无线基站在无线移动台移动来到本站属下的情况下,还考虑其通信状态的基础之上,判断是否变更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由此,例如,如果是通信中,则使得不执行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的变更处理,从而能够缩短与无线移动台的交接相伴的连接目的地的切换处理时间。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各无线基站2将消息的转发次数记录到交接请求消息之后进行转发,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2在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是非通信中的情况下,根据转发次数判断是否切换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但代替利用该转发次数的方法,还可以利用实施方式1的最后说明的方法。即,还可以各无线基站2预先识别对连接到本装置的无线移动台3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2,在移动来到本站属下的无线移动台3在非通信中并且从与预先识别的基站不同的无线基站2接受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提供的情况下,切换提供蜂窝网络管理功能的无线基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对多跳蜂窝无线通信系统是有用的,特别适用于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通信控制方法。

Claims (21)

1.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在由至少1个网关和多个无线基站构成的多跳蜂窝网络中执行,该多个无线基站具有用于进行无线移动台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蜂窝网络管理功能,该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交接指示步骤,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中的、进行与和多跳蜂窝网络连接中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第1无线基站判断为需要切换该无线移动台的连接目的地的情况下,对成为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的第2无线基站请求交接处理,并且,对该无线移动台即交接执行移动台指示向该第2无线基站的交接;以及
变更判定步骤,所述第2无线基站通过对所述交接指示步骤中的、从所述第1无线基站发送的交接请求消息到达所述第2无线基站为止的转发次数和阈值进行比较,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当所述转发次数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当所述转发次数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决定了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
所述第2无线基站接管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决定了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
所述第2无线基站对预先与自身对应关联的网关进行请求,以再设定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之间的数据转发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无线基站以及第2无线基站分别与不同的网关预先对应关联的情况下,
所述第2无线基站对与自身对应关联的网关进行请求,以变更形成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之间的数据转发路径的网关并且再设定数据转发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无线基站确认在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刚刚执行了交接之后的数据转发路径中是否包括重复的区间,在包括重复的区间的情况下,不论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的判定结果如何,决定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的变更实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基站还一并管理进行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移动台的通信状态,
在所述交接指示步骤中,对所述第2无线基站请求交接处理的情况下,还一并通知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的通信状态,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根据所述转发次数以及所通知到的通信状态,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在所述通信状态是通信中的情况和非通信中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阈值来评价所述转发次数,从而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在所述通信状态是实时通信中的情况和非实时通信中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阈值来评价所述转发次数,从而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在所述通信状态表示每单位时间的数据传输量达到了特定的值的通信的情况和没有达到特定的值的通信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阈值来评价所述转发次数,从而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在所述通信状态是通信中的情况下,决定为不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由于所述通信状态是通信中而决定为不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
在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结束了通信之后,
根据所述转发次数,再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12.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在由至少1个网关和多个无线基站构成的多跳蜂窝网络中执行,该多个无线基站具有用于进行无线移动台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蜂窝网络管理功能,该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交接指示步骤,在所述多个无线基站中的、进行与和多跳蜂窝网络连接中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第1无线基站判断为需要切换该无线移动台的连接目的地的情况下,对成为交接目的地的无线基站的第2无线基站请求交接处理,并且,对该无线移动台即交接执行移动台指示向该第2无线基站的交接;以及
变更判定步骤,所述第2无线基站根据所述第1无线基站的信息和作为进行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属下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而预先决定的无线基站的信息,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当所述第1无线基站不是所述预先决定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判定为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当所述第1无线基站是所述预先决定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无线基站确认在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刚刚执行了交接之后的数据转发路径中是否包括重复的区间,在包括重复的区间的情况下,不论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的判定结果如何,决定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的变更实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无线基站还一并管理进行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移动台的通信状态,
在所述交接指示步骤中,对所述第2无线基站请求交接处理的情况下,还一并通知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的通信状态,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根据所述第1无线基站的信息、作为进行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属下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而预先决定的无线基站的信息、以及所通知到的通信状态,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在所述通信状态是通信中的情况下,决定为不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更判定步骤中,由于所述通信状态是通信中而决定为不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
在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结束了通信之后,
根据所述第1无线基站的信息和作为进行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属下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而预先决定的无线基站的信息,再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交接执行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17.一种无线基站,与网关一起构成多跳蜂窝网络,具有进行与和该网络连接中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蜂窝网络管理功能,该无线基站的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由其他无线基站生成的以所述无线基站为目的地的交接请求消息的情况下,通过对该消息到达所述无线基站为止被转发的次数和阈值进行比较,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和该消息对应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当所述被转发的次数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变更进行与和该消息对应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当所述被转发的次数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变更进行与和该消息对应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决定为变更进行与和所述消息对应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
接管与所述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者18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并非以所述无线基站为目的地的交接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在更新了该消息中包含的转发次数信息之后进行转发。
20.一种无线基站,与网关一起构成多跳蜂窝网络,具有进行与和该网络连接中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蜂窝网络管理功能,该无线基站的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由其他无线基站生成的以所述无线基站为目的地的交接请求消息的情况下,根据进行与和该消息对应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的信息、和作为进行与所述无线基站属下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而预先决定的无线基站的信息,判定是否变更进行与所述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当所述进行与和该消息对应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不是所述预先决定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判定为变更进行与所述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当所述进行与和该消息对应的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是所述预先决定的无线基站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变更进行与所述无线移动台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移动管理的无线基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并非以所述无线基站为目的地的交接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在更新了该消息中包含的转发次数信息之后进行转发。
CN200980159392.3A 2009-05-21 2009-05-21 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0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9372 WO2010134186A1 (ja) 2009-05-21 2009-05-21 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0026A CN102440026A (zh) 2012-05-02
CN102440026B true CN10244002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3125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3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0026B (zh) 2009-05-21 2009-05-21 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77267B2 (zh)
EP (1) EP2434805B1 (zh)
JP (1) JP5111661B2 (zh)
CN (1) CN102440026B (zh)
WO (1) WO20101341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3781A (ja) * 2011-10-27 2013-05-16 Fujitsu Ltd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ノード装置、及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経路選択方法
KR101815047B1 (ko) * 2013-12-16 2018-01-05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서버 및 그 통신 방법
WO2015139026A2 (en) 2014-03-14 2015-09-17 Go 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GB2528124A (en) * 2014-07-11 2016-01-13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1483A (zh) * 2004-05-10 2007-06-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节点装置和多跳无线局域网系统
CN101282569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基站和无线中继站的无线传输网络的自适应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6014A (ja) * 1999-04-30 2000-11-14 Nec Corp Atmスイッチ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スイッチング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KR100369796B1 (ko) * 2000-05-24 2003-01-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이동국 셀 이탈 알림 방법
EP1421710B1 (en) * 2001-08-16 2017-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shared communications resources
US7729698B2 (en) * 2001-09-27 2010-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concurrent receiving of multiple channels
JP3878491B2 (ja) 2002-01-30 2007-02-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ルーチング経路変更契機の検出方法、端末、及び、ルータ
US7139566B2 (en) * 2002-09-10 2006-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inform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of entrance into specific service networ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incoming call indication mode to vibration or silent mode
KR20040110633A (ko) * 2003-06-20 2004-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JP4115928B2 (ja) * 2003-12-17 2008-07-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ポートチャネル選択装置及び選択方法
JP2006115291A (ja) * 2004-10-15 2006-04-27 Fujitsu Ltd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リソース共有制御方法
JP4768283B2 (ja) * 2005-02-15 2011-09-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
CA2583551C (en) * 2005-03-24 2012-02-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executing handover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WO2006132503A1 (en) * 2005-06-08 2006-12-14 Posdata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packets in portable internet system
US20070104223A1 (en) 2005-11-04 2007-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links by grouping multiple hops in a multi-hop relay cellular network
TWI287376B (en) * 2005-12-27 2007-09-21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DE602006002718D1 (de) * 2006-02-17 2008-10-23 Ntt Docomo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wegungsbewussten Gatewayauswahl für Weiterreichung in einem drahtlosen ad-hoc Mehrsprungnetz
GB0616682D0 (en) * 2006-08-22 2006-10-04 Nec Co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R20080041576A (ko) 2006-11-07 2008-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US20080182579A1 (en) * 2007-01-26 2008-07-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andover Pro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218500B2 (en) * 2007-04-30 2012-07-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hard handov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JP5291706B2 (ja) * 2007-06-22 2013-09-18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相異なるワイヤレス通信アーキテクチャ間のモビリティのための資源管理
KR100892069B1 (ko) * 2007-08-16 2009-04-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 이동 속도 기반 망 자원 예약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과이에 이용되는 이동 단말
JP5104260B2 (ja) * 2007-12-04 2012-1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2227150B (zh) * 2008-04-30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处理的方法、通信系统和移动性管理网元
US20090290554A1 (en) * 2008-05-13 2009-11-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accessible medium for determining action tim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035131B2 (ja) * 2008-06-19 2012-09-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957350B2 (en) * 2008-07-18 2011-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1483A (zh) * 2004-05-10 2007-06-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节点装置和多跳无线局域网系统
CN101282569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基站和无线中继站的无线传输网络的自适应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34186A1 (ja) 2010-11-25
EP2434805B1 (en) 2017-08-02
EP2434805A1 (en) 2012-03-28
CN102440026A (zh) 2012-05-02
JP5111661B2 (ja) 2013-01-09
EP2434805A4 (en) 2014-06-04
US8977267B2 (en) 2015-03-10
US20120040710A1 (en) 2012-02-16
JPWO2010134186A1 (ja)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9319B (zh) 设备到设备(简称d2d)网络与无线基础设施的基于竞争的集成
US112337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topology management
KR10161149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방법
CN102164385B (zh) 切换方法和中继节点
Wang et al. Localized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5G ultra dense network
EP2157806A1 (en) Method for join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network
CN104429156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402213B2 (en) Dynamic channel switching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N113259864B (zh) 窄带通信方法、对讲机、设备、存储介质及自组网系统
CN113950110A (zh) Uu路径到直接通信路径的切换及候选中继UE指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Ouali et al. An efficient D2D handover management scheme for SDN-based 5G networks
CN108370610B (zh) 密集网格网络中的干扰减轻
CN102440026B (zh) 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KR101833397B1 (ko) 터널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JP2009225125A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8034906A (ja) 無線基地局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基地局、中継装置
US10924948B2 (en) Collecting characteristics for a path between IP end-points associated with a radio access transport network
CN111629406B (zh) 一种切换处理的方法、相关设备、程序产品以及存储介质
CN110166268B (zh) 一种无线回程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JP5116549B2 (ja) 無線中継局、マルチホップセルラーゲートウェイ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599369B2 (ja)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594656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selecting at least one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 coordination session
KR101891229B1 (ko) 터널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CN113766584B (zh) 辅节点小区变更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9106586A (ja) 制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