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3677A -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3677A
CN102433677A CN2011104565093A CN201110456509A CN102433677A CN 102433677 A CN102433677 A CN 102433677A CN 2011104565093 A CN2011104565093 A CN 2011104565093A CN 201110456509 A CN201110456509 A CN 201110456509A CN 102433677 A CN102433677 A CN 102433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ixed
braided fabric
pulling roll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65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3677B (zh
Inventor
邵锡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BIXI NEW ZONE HEBAO TEXTILE MACHINERY PLANT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UELIANG ELECTRIC APPLIANCES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UELIANG ELECTRIC APPLIANCES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UELIANG ELECTRIC APPLIANCES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565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36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3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3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3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36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属于针织机械。包括副罗拉机构和主罗拉机构,副罗拉机构包括第一编织物牵引装置、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主罗拉机构包括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第一编织物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垫块,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垫块,特点:在第一支撑垫块上构成第一张紧辊凹道,其内设置第一张紧辊;在第二支撑垫块上构成第二张紧辊凹道,其内设置第二张紧辊;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减速箱、第一、第二传动轮和第一传动带,并且还包括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优点:适应对不同厚度的编织物的平稳牵拉要求;避免编织物向上浮起而损及织针;对编织物施加满足工艺要求的夹持力及向下牵拉力。

Description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概念是指机号为E3的电脑针织横编机,而E3表示在针床上每25.4㎜的长度范围内的织针数量为三枚。
如业界所知之理,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需配备编织物牵拉系统,编织物牵拉系统的作用是将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在编织过程中编织成形后的编织物处于挟持状态向下牵引,以供卷取(也称卷布)机构的卷取罗拉卷取。因为卷取机构是不可能直接将编织物卷取的,如果直接卷取,那么因卷取罗拉的拉力均匀性无法保障,即无法在确保适度的张力下卷取,从而严重影响编织机构的编织工作,乃至使编织无法进行。由此可知,编织物牵拉系统是介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与卷取机构之间的用于使编织物过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
编织物牵拉系统由主罗拉机构和副罗拉机构构成,副罗拉机构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的具体位置是对应于一对大体上呈八字形分布的针床的正中下方,并且尽可能接近到筒口处(关于筒口的概念可以通过阅读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910975Y的说明书得到更为确切的理解),也就是说要求副罗拉机构的位置较高,更具体地讲:副罗拉机构离筒口越近则对编织物的牵拉效果越好,反之亦然。主罗拉机构位于副罗拉机构的下方,即位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下部的一对机架墙板之间。主、副罗拉机构同时工作(协同工作)而将编织机构编织的编织物牵拉引出。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副罗拉机构的技术内容,略以例举的如CN1928182A(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CN100554556C(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和CN2905846Y(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装置),等等。
并不限于上面例举的副罗拉机构存在橡皮套(也称挟布套)的张紧程度不能调节的欠缺,从而造成对不同厚度的编织物的夹持力不同,并且橡皮套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松弛而易造成对编织物的夹持力和牵拉力产生变化情况。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同样不乏见诸关于主罗拉机构的技术方案,文献A).CN201268769Y提供有“一种主罗拉组”,文献B).CN201372347Y介绍有“电脑横机主罗拉”,文献C).CN202011953U揭示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结构”,文献D).CN202011954U提供有“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压力调整机构”。
上述文献A)的建树之处是将实现滚动辊转动、开合动作的机构集成于左、右齿轮箱内,使结构趋于紧凑,但驱动滚动辊的传动机构十分复杂;上述文献B)具有说明书第6页最后两行所称的技术效果,但未揭示驱使主牵拉辊(专利称橡胶辊轴)运动的动力传动装置的具体结构;上述文献C)弥补了文献B)依赖手动操作的欠缺,客观体现了说明书第4页第14至18行的技术效果,但是动力传动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上述文献D)通过增设调整架、连接轴、一组连接片和一组调整机构而保障压布辊(专利称后罗拉)朝着主牵拉辊(专利称前罗拉)方向贴靠,以便消除冗长的压布辊有可能产生的挠度问题。
并不限于上述文献A)至D)公开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通弊:其一,用于驱使主牵拉辊运动的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借助于彼此啮合的一组齿轮系实现,因此结构较为复杂,无论是制造和装配还是在日常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均较为麻烦;其二,在停机状态下对编织物检查或取下编织物时,主牵拉辊存在反向转动之虞,使编织物朝着背离先前的出布的方向浮起,而由于编织物的浮起,使编织机构在进入编织状态时产生撞针现象。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简化副罗拉机构的整体结构并且保障副罗拉机构接近于筒口处以及能使副罗拉机构的挟布装置的挟布套的张力调整而藉以适应对不同厚度的编织物的平稳牵拉要求、有利于简化主罗拉机构的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的结构而藉以体现制造与装配以及使用维护容易、有益于避免主牵拉辊朝着背离编织物的行出方向回转而藉以阻止编织物浮起和有便于使压布辊与主牵拉辊之间的张紧程度调节而藉以对编织物施加所需的夹持力及向下牵拉力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彼此面对面设置的第一、第二机架墙板、一端固定在第一机架墙板的顶部而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机架墙板的顶部的针床、固定在针床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针板和固定在针床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针板,所述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包括副罗拉机构和主罗拉机构,副罗拉机构与所述针床固定,并且该副罗拉机构对应于第一、第二针板之间所形成的筒口的部位,主罗拉机构设置在第一、第二机架墙板之间,并且位于副罗拉机构的下方,副罗拉机构包括齿轮箱、副罗拉动力传动装置、第一编织物牵引装置、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和牵引装置支承座,齿轮箱固定在所述针床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副罗拉动力传动装置设置在第一机架墙板上,并且与所述齿轮箱传动连接,第一、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彼此配合,并且均与齿轮箱传动连接以及转动支承在牵引装置支承座上,而牵引装置支承座与针床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所述主罗拉机构包括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主牵拉辊、压布辊、一组压布辊调节装置、芯轴、芯轴枢转装置和芯轴锁定装置,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机架墙板的朝向所述第一机架墙板的一侧,并且与主牵拉辊传动连接,主牵拉辊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机架墙板上,而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机架墙板上,压布辊有复数个,每两个压布辊转动地设置在一个压布辊调节装置上,并且各压布辊与主牵拉辊相配合,所述压布辊调节装置固定在芯轴上,而芯轴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机架墙板上,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机架墙板上,芯轴枢转装置设置在芯轴的一端,芯轴锁定装置设置在第一机架墙板上并且与芯轴枢转装置相配合,所述的第一编织物牵引装置包括第一副罗拉辊、第一支撑垫块、第一过渡杆和第一挟布套,第一副罗拉辊的一端与所述的齿轮箱传动连接,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牵引装置支承座上,第一支撑垫块的下部支承在第一副罗拉辊上,第一过渡杆设置在第一支撑垫块的上部,第一挟布套套置在第一副罗拉辊和第一过渡杆上,并且将第一支撑垫块包络,所述的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包括第二副罗拉辊、第二支撑垫块、第二过渡杆和第二挟布套,第二副罗拉辊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传动连接,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牵引装置支承座上,第二支撑垫块的下部支承在第二副罗拉辊上,第二过渡杆设置在第二支撑垫块的上部,第二挟布套套置在第二副罗拉辊和第二过渡杆上,并且将第二支撑垫块包络,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支撑垫块背对所述第二支撑垫块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张紧辊凹道,在该第一张紧辊凹道内设置有一第一张紧辊,该第一张紧辊探出第一张紧辊凹道并且与所述的第一挟布套接触;在所述的第二支撑垫块背对第一支撑垫块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张紧辊凹道,在该第二张紧辊凹道内设置有一第二张紧辊,该第二张紧辊探出第二张紧辊凹道并且与所述的第二挟布套接触;所述的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减速箱、第一、第二传动轮和第一传动带,驱动电机与减速箱相配合,并且由减速箱连同驱动电机固定在减速箱座板上,减速箱座板固定在所述的第二机架墙板上,第一传动轮固定在减速箱的减速箱动力输出轴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而第二传动轮固定在所述的主牵拉辊上,所述的主罗拉机构还包括有一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该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减速箱座板上,并且与所述的减速箱动力输出轴相配合;所述的一组压布辊调节装置各包括定位架、压杆、压布辊轴、压力调整螺钉和压簧,定位架固定在所述的芯轴上,压杆的一端枢轴设置在定位架上,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朝向所述主牵拉辊的方向延伸,压布辊轴的中部与压杆的所述自由端固定,而压布辊轴的两端各枢轴设置有一所述的压布辊,压力调整螺钉配设在定位架上,压簧的一端与压杆的中部连接,而另一端与压力调整螺钉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张紧辊凹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垫块背对所述第二支撑垫块的一侧侧面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该第一张紧辊凹道的形状为半圆弧凹道;所述的第二张紧辊凹道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垫块背对所述第一支撑垫块的一侧侧面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该第二张紧辊凹道的形状为半圆弧凹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张紧辊凹道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张紧辊的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的第二张紧辊凹道的深度为所述第二张紧辊的直径的二分之一,并且,第一、第二张紧辊凹道的深度彼此相同,而第一、第二张紧辊的直径彼此相同。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为皮带;而当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均为链轮时,所述的传动带为链条。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包括电磁阀、连接片、棘轮、棘爪和拉簧,电磁阀固定在所述减速箱座板上,连接片的下端与电磁阀的阀芯连接,上端与棘爪的一端铰接,棘爪的中部枢转连接在减速箱座板上,连接片的下端与电磁阀的阀芯连接,上端与棘爪的一端连接,棘爪的中部枢转连接在减速箱座板上,而棘爪的另一端与棘轮相配合,棘轮固定在所述减速箱动力输出轴上,拉簧的上端固定在拉簧座销上,拉簧的下端固定在棘爪上,所述的拉簧座销固定在减速箱座板上。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牵拉辊上并且在主牵拉辊的长度方向转动地设置有数量与所述压布辊的数量相等的主牵引辊套,相邻主牵引辊套之间由连接套连接。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主牵拉辊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键槽,所述的主牵引辊套的两侧各构成有一弹簧座容纳腔,在弹簧座容纳腔内设置有一弹簧座和一弹簧,其中:弹簧座套置在主牵拉辊上,并且在该弹簧座上构成有一凸键,该凸键与所述键槽相配合,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销上,弹簧固定销置入于所述的弹簧座容纳腔内。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芯轴枢转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定位套和手柄,第一定位套和第二定位套均固定在所述的芯轴上,并且彼此贴靠在一起,在第一定位套上构成有一第一台阶口,在第二定位套上构成有一第二台阶口,所述的设置在第一机架墙板上的芯轴锁定装置与第一台阶口以及与第二台阶口相配合,手柄固定在第二定位套上。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芯轴锁定装置包括定位块、扭簧轴和扭簧,定位块固定在扭簧轴的一端,而扭簧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机架墙板上,扭簧的中部套置在扭簧轴上,该扭簧的一个扭簧脚定位在定位块上,另一个扭簧脚定位在扭簧脚定位杆上,该扭簧脚定位杆固定在第一机架墙板上,其中:在定位块朝向所述第一台阶口和第二台阶口的一端构成有一与第一台阶口或第二台阶口相配合的定位爪。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牵引辊套和压布辊的外壁上均构成有凹突相间的波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副罗拉机构的第一编织物牵引装置的第一支撑垫块上开设了用于设置第一张紧辊的第一张紧辊凹道,并且由于在副罗拉机构的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的第二支撑垫块上开设了用于设置第二张紧辊的第二张紧辊凹道,因此能通过改变第一、第二张紧辊的直径而改变第一、第二挟布套的张力,以适应对不同厚度的编织物的平稳牵拉要求;之二,主罗拉机构的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的结构相对于已有技术中的齿轮系传动结构变得更为简单,使制造、装配以及使用维护更趋方便;之三,增设的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能阻止主牵拉辊倒转,避免编织物向上浮起而损及织针;之四,压布辊能与主牵拉辊良好配合并且两者之间的夹持力可调,从而能对编织物施加满足工艺要求的夹持力及向下牵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副罗拉机构的具体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发明的主罗拉机构的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给出了彼此面对面设置的并且由图3详示的形状和大小大体上趋于一致的第一、第二机架墙板1、2,一针床3,该针床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机架墙板1的顶部的一对第一针床座11上,而针床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机架墙板2的顶部的一对第二针床座21上(图3示意),在针床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针板4a,而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固定有一第二针板4b,第一、第二针板4a、4b彼此形成“八”字形的关系。
由于上述结构是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公知的结构,因此申请人不再对其展开描述。作为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具有副罗拉机构5和主罗拉机构6,副罗拉机构5与前述的针床3固定,并且位于针床3的上部,更具体地讲,对应于由前述的第一、第二针板4a、4b之间形成的筒口7的部位,主罗拉机构6设在第一、第二机架墙板1、2之间,并且对应于副罗拉机构5的下方。
请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副罗拉机构5包括齿轮箱51、副罗拉动力传动装置52、第一、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53、54和牵引装置支承座55,齿轮箱51固定在前述的针床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内侧,该齿轮箱51配有一齿轮箱盖511,并且在齿轮箱51的齿轮箱腔内设置有主动轴512、第一、第二导辊轴513、514和过渡齿轮轴515,主动轴512的一端转动地设置在齿轮箱盖511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盖511外,与副罗拉动力传动装置52传动连接,主动轴512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51上,在该主动轴512上固定有一主动齿轮5121,第一导辊轴513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盖511上,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51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51外,在该第一导辊轴513伸展到齿轮箱51外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第一销槽5132,而在第一导辊轴513上固定有一第一导辊轴齿轮5131,第二导辊轴514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盖511上,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51上,并且伸展到齿轮箱51外,在该第二导辊轴514伸展到齿轮箱51外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第二销槽5142,而在第二导辊轴514的轴体上固定有一第二导辊轴齿轮5141,该第二导辊轴齿轮5141与所述主动齿轮5121相啮合,过渡齿轮轴515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盖511上,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齿轮箱51上,在过渡齿轮轴515上固定有一过渡齿轮5151,该过渡齿轮5151与前述的第一导辊轴齿轮5131相啮合,并且同时与主动齿轮5121相啮合。
前述的副罗拉动力传动装置52包括电机521、减速机522、主动链轮533、从动链轮524和传动链条525,电机521与减速机522相配合,并且由减速机522连同电机521固定在减速机座板5221上,减速机座板5221固定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其中,减速机52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穿过第一机架墙板1,主动链轮523固定在减速机52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链轮524固定在前述的主动轴512上,传动链条524的一端套置在主动链轮523上,另一端套置在从动链轮524上。
前述的第一编织物牵引装置53包括第一副罗拉辊531、第一支撑垫块532、第一过渡杆533和第一挟布套534,在第一副罗拉辊531朝向前述的齿轮箱51的一端开设有一对第一销孔5311,一对第一销孔5311彼此对应,在第一销孔5311上配设有一第一锁定销5312,并且在第一副罗拉辊531的两端各套置有一第一挡板5313和置入一第一连接套5314,其中,第一挡板5313由第一螺钉53131与第一支撑垫块532的端面固定。前述的第一导辊轴513插入第一连接套5314内,并且由第一锁定销5312依次插入第一销孔5311、开设在第一连接套5314上的第二销孔53141和第一销槽5132内,从而将第一副罗拉辊531朝向齿轮箱51的一端与齿轮箱51传动连接,而第一副罗拉辊531朝向牵引装置支承座55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牵引装置支承座55的第一支承轴头551上。第一支撑垫块532的下部支承在第一副罗拉辊531上,第一过渡杆533设在第一支撑垫块532的上部,第一挟布套534为皮套或称橡胶套,一端套置在第一副罗拉辊531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一过渡杆533上,藉由该第一挟布套534将第一支撑垫块532包络。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一个技术要点:在第一支撑垫块532背对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54的第二支撑垫块542的一端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开设有一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该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位于第一支撑垫块53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形状呈半圆弧状,在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内设有一第一张紧辊5322,该第一张紧辊5322探出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与第一挟布套534的内侧接触。优选地,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的深度为第一张紧辊5322的直径的二分之一。进而,第一张紧辊5322优选使用具有弹性的橡胶辊。由于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的开设并且在该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内设置可以依需更换不同直径的第一张紧辊5322,因此可以使第一挟布套534适应对不同厚度的编织物8(图1示)的平稳牵拉要求。
前述的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54包括第二副罗拉辊541、第二支撑垫块542、第二过渡杆543和第二挟布套544,在第二副罗拉辊541朝向前述的齿轮箱51的一端开设有一对第三销孔5411,一对第三销孔5411彼此对应,在第三销孔5411上配设有一第二锁定销5412,并且在第二副罗拉辊541的两端各套置有一第二挡板5413和置入有一第二连接套5414,其中,第二挡板5413由第二螺钉54121与第二支撑垫块542的端面固定。前述的第二导辊轴514插入第二连接套5414内,并且由第二锁定销5412依次插入第三销孔5411、开设在第二连接套5414上的第四销孔54141和第二销槽5142内,从而将第二副罗拉辊541朝向齿轮箱51的一端与齿轮箱51传动连接,而第二副罗拉辊541朝向牵引装置支承座55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牵引装置支承座55的第二支承轴头552上。第二支撑垫块542的下部支承在第二副罗拉辊541上,第二过渡杆543设在第二支撑垫块542的上部,第二挟布套544为皮套或称橡胶套,一端套置在第二副罗拉辊541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过渡杆543上,藉由该第二挟布套544将第二支撑垫块542包络。
作为本发明方案的技术要点:在第二支撑垫块542背对前述的第一支撑垫块53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该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位于第二支撑垫块54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形状呈圆弧状,在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内设有一第二张紧辊5422,该第二张紧辊5422探出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与第二挟布套544的内侧接触。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的深度如同对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的描述,并且第二张紧辊5422的材质如同对第一张紧辊5322的描述。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及与之配合的第二张紧辊5422的技术效果如同对第一张紧辊5322与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的描述。
前述的牵引装置支承座55固定在针床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受控于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的副罗拉传动装置52的电机521工作,经减速机522减速,由固定在减速机52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523通过传动链条525带动从动链轮524,由于从动链轮524固定在主动轴512上,因此由从动链轮524带动主动轴512顺时针转动,由固定在主动轴512上的主动齿轮5121带动固定于第二导辊轴514上的第二导辊齿轮5141,使第二导辊轴514作逆时针旋转,又由于主动齿轮5121与固定在过渡齿轮轴515上的过渡齿轮5151相啮合,并且该过渡齿轮5151与固定在第一导辊轴513上的第一导辊轴齿轮5131相啮合,因此,由主动齿轮5121带动过渡齿轮5151作逆时针旋转,同时由过渡齿轮5151带动第一导辊轴齿轮5131作顺时针旋转(具体由图示的箭头示意),由第一导辊轴513带动第一副罗拉辊531顺时针旋转,由第二导辊轴514带动第二副罗拉辊541逆时针旋转,从而由第一、第二挟布套534、544的协同作用而将途经第一、第二挟布套534、544之间的编织物8向下牵引(牵拉),具体由图1示意。
请见图3,由图1示意的副罗拉机构5与牵引出的编织物8进而由主罗拉机构6引出。主罗拉机构6包括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61、主牵拉辊62、压布辊63、压布辊调节装置64、芯轴65、芯轴枢转装置66、芯轴锁定装置67和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68,申请人在下面对这些部件和装置作详细描述。
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61包括驱动电机611、减速箱612、第一、第二传动轮613、614和第一传动带615,驱动电机611与减速箱612按照公知常识相配合,并且由减速箱612连同驱动电机611固定在减速箱座板6122上,而减速箱座板6122由一组第三螺钉61221与前述的第二机架墙板2朝向第一机架墙板1的一侧固定,第一传动轮613固定在减速箱612的减速箱动力输出轴6121上,第二传动轮614固定在主牵拉辊62的一端,第一传动带615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61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614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传动轮613、614均择用链轮,第一传动带615择用传动链条。然而,如果将第一、第二传动轮613、614改用皮带轮,同时将第一传动带615改用传动皮带,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变换。
主牵拉辊62上并且在主牵拉辊62的长度方向转动地设置有一组数量并不受到图示数量限制的主牵引辊套621,相邻主牵引辊套621之间由连接套622连接。又,由图3所示,在主牵拉辊62上开设有键槽623,而各主牵引辊套621的两端各构成有一弹簧座容纳腔6211,在弹簧座容纳腔6211内设置弹簧座6212和弹簧6213,其中:弹簧座6212套置于主牵拉辊62上,并且在弹簧座6212上构成有一凸键62121,该凸键62121与键槽623相配合,弹簧6213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座6212上,而另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销62121上,弹簧固定销62121置入于弹簧座容纳腔6211内,由主牵拉辊62的旋转而带动弹簧座6212旋转,进而由弹簧座6212带动主牵拉辊套621旋转。主牵拉辊62的一端即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通过第一轴套624与第一支承轴承头6241相配合(转动配合),第一支承轴头6241固定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主牵拉辊62的另一端即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通过第二轴套625与第二支承轴头6251相配合,第二支承轴头6251固定在第二机架墙板2上。并且在主牵拉辊62的两端还各配设有一用于对前述的主牵拉辊套621限位的限位套626。
压布辊63的数量与前述的主牵拉辊套621的数量相等,并且与主牵拉辊套621相配合,所谓的配合是指在对编织物8的牵引状态,编织物8从主牵拉辊套621与压布辊63之间通过,因此压布辊63贴靠在主牵拉辊套621上。每两个压布辊63转动地设置在一压布辊调节装置64上,相邻压布辊63之间采用压布辊连接套631连接。优选地,主牵拉辊套621及压布辊63的外壁均构成为凹凸相间的波纹状。
压布辊调节装置64包括定位架641、压杆642、压布辊轴643、压力调整螺钉644和压簧645,定位架641固定在芯轴65上,压杆642的一端用铰接销6421铰接在定位架641上,而压杆642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朝着主牵拉辊套621的方向伸展,压布辊轴643的中部固定在压杆642上的所述的自由端,而压布辊轴643的两端各转动设置前述的一个压布辊63。压力调整螺钉644旋配在定位架641上,压簧645的上端与压杆642的长度方向的近中部固定,而下端与前述的压力调整螺钉644固定。
当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动压力调整螺钉644时,使与压力调整螺钉644固定连接的压簧645伸展或压缩,压杆642的自由端向下或向上摆动,从而使压布辊63与主牵引辊套621的贴紧程度改变(贴紧或松弛),以便针对不同编织物8的厚度作适应性调节。
前述的芯轴65的一端通过轴承座651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另一端同样通过轴承座651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机架墙板2上。
芯轴枢转装置66包括第一、第二定位套661、662和手柄663,第一、第二定位套661、662均固定在芯轴65上,并且彼此贴靠在一起,手柄663固定在第二定位套662上。在第一定位套661上构成有一第一台阶口6611,而在第二定位套662上构成有一第二台阶口6621,第一、第二台阶口6611、6621均与芯轴锁定装置67相配合。
芯轴锁定装置67包括定位块671、扭簧轴672和扭簧673,定位块671固定在扭簧轴672的一端,而扭簧轴672的另一端固定在前述的第一机架墙板1上,扭簧673的中部套置在扭簧轴672上,该扭簧673的一个扭簧脚定位在定位杆671上,而另一个扭簧脚定位在扭簧脚定位杆673上,扭簧脚定位杆6731固定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其中,在定位块671朝向前述的第一、第二定位套661、662的一端构成有一定位爪6711,定位爪6711与第一台阶口6611相配合,或者与第二台阶口6621相配合。当将手柄663下压时,定位块671的定位爪6711与第一定位套661的第一台阶口6611相配合,前述的压布辊63与主牵拉辊套621闭合;反之,当将手柄663上提时,定位块671的定位爪6711与第二定位套662的第二台阶口6621相配合,压布辊63与主牵拉辊套621斥开。
前述的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68包括电磁阀681、连接片682、棘轮683、棘爪684和拉簧685,电磁阀681由螺钉固定在上面提及的减速箱座板6122上,连接片682的下端与电磁阀681的阀芯6811连接,上端与棘爪684的一端铰接连接,棘爪684的中部通过枢转螺钉6841枢转连接在减速箱座板6122上,而棘爪684的另一端与棘轮683相配合,棘轮683固定在前述的减速箱动力输出轴6121上,拉簧685的上端固定在拉簧座销6851上,下端固定在棘爪684上,拉簧座销6851固定在减速箱座板6122上。
在对编织物8牵拉的过程中,由于拉簧685的作用而保障棘爪684与棘轮683相配合,棘爪684不会对固定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6121上的棘轮683的正常运动产生阻碍,然而一旦驱动电机611停止工作,若主牵拉辊62朝着与工作状态的相反方向转动时,则棘轮683也出现相反的运动,然而由于棘爪684能对反向运动的棘轮683产生作用,因此能够阻止主牵拉辊62反向旋转,避免出现编织物8的浮起现象,以保护编织机构的织针。而当需要作正常的使主牵拉辊62倒转时,则由电磁阀681得电,阀芯6811朝向电磁阀681的阀体内回缩,由连接片682带动棘爪684,使棘爪684与棘轮683分离。
只要细致阅读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内容,便可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并且对本发明方案的技术效果得到充分理解

Claims (10)

1.一种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彼此面对面设置的第一、第二机架墙板(1、2)、一端固定在第一机架墙板(1)的顶部而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机架墙板(2)的顶部的针床(3)、固定在针床(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针板(4a)和固定在针床(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针板(4b),所述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包括副罗拉机构(5)和主罗拉机构(6),副罗拉机构(5)与所述针床(3)固定,并且该副罗拉机构(5)对应于第一、第二针板(4a、4b)之间所形成的筒口(7)的部位,主罗拉机构(6)设置在第一、第二机架墙板(1、2)之间,并且位于副罗拉机构(5)的下方,副罗拉机构(5)包括齿轮箱(51)、副罗拉动力传动装置(52)、第一编织物牵引装置(53)、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54)和牵引装置支承座(55),齿轮箱(51)固定在所述针床(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副罗拉动力传动装置(52)设置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并且与所述齿轮箱(51)传动连接,第一、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53、54)彼此配合,并且均与齿轮箱(51)传动连接以及转动支承在牵引装置支承座(55)上,而牵引装置支承座(55)与针床(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所述主罗拉机构(6)包括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61)、主牵拉辊(62)、压布辊(63)、一组压布辊调节装置(64)、芯轴(65)、芯轴枢转装置(66)和芯轴锁定装置(67),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61)固定在所述第二机架墙板(2)的朝向所述第一机架墙板(1)的一侧,并且与主牵拉辊(62)传动连接,主牵拉辊(62)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而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机架墙板(2)上,压布辊(63)有复数个,每两个压布辊(63)转动地设置在一个压布辊调节装置(64)上,并且各压布辊(63)与主牵拉辊(62)相配合,所述压布辊调节装置(64)固定在芯轴(65)上,而芯轴(65)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机架墙板(2)上,芯轴枢转装置(66)设置在芯轴(65)的一端,芯轴锁定装置(67)设置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并且与芯轴枢转装置(66)相配合,所述的第一编织物牵引装置(53)包括第一副罗拉辊(531)、第一支撑垫块(532)、第一过渡杆(533)和第一挟布套(534),第一副罗拉辊(531)的一端与所述的齿轮箱(51)传动连接,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牵引装置支承座(55)上,第一支撑垫块(532)的下部支承在第一副罗拉辊(531)上,第一过渡杆(533)设置在第一支撑垫块(532)的上部,第一挟布套(534)套置在第一副罗拉辊(531)和第一过渡杆(533)上,并且将第一支撑垫块(532)包络,所述的第二编织物牵引装置(54)包括第二副罗拉辊(541)、第二支撑垫块(542)、第二过渡杆(543)和第二挟布套(544),第二副罗拉辊(541)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51)传动连接,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牵引装置支承座(55)上,第二支撑垫块(542)的下部支承在第二副罗拉辊(541)上,第二过渡杆(543)设置在第二支撑垫块(542)的上部,第二挟布套(544)套置在第二副罗拉辊(541)和第二过渡杆(543)上,并且将第二支撑垫块(542)包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支撑垫块(532)背对所述第二支撑垫块(54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在该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内设置有一第一张紧辊(5322),该第一张紧辊(5322)探出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并且与所述的第一挟布套(534)接触;在所述的第二支撑垫块(542)背对第一支撑垫块(53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在该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内设置有一第二张紧辊(5422),该第二张紧辊(5422)探出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并且与所述的第二挟布套(544)接触;所述的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61)包括驱动电机(611)、减速箱(612)、第一、第二传动轮(613、614)和第一传动带(615),驱动电机(611)与减速箱(612)相配合,并且由减速箱(612)连同驱动电机(611)固定在减速箱座板(6122)上,减速箱座板(6122)固定在所述的第二机架墙板(2)上,第一传动轮(613)固定在减速箱(612)的减速箱动力输出轴(6121)上,第一传动带(615)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61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614)上,而第二传动轮(614)固定在所述的主牵拉辊(62)上,所述的主罗拉机构(6)还包括有一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68),该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68)设置在所述的减速箱座板(6122)上,并且与所述的减速箱动力输出轴(6121)相配合;所述的一组压布辊调节装置(64)各包括定位架(641)、压杆(642)、压布辊轴(643)、压力调整螺钉(644)和压簧(645),定位架(641)固定在所述的芯轴(65)上,压杆(642)的一端枢轴设置在定位架(641)上,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朝向所述主牵拉辊(62)的方向延伸,压布辊轴(643)的中部与压杆(642)的所述自由端固定,而压布辊轴(643)的两端各枢轴设置有一所述的压布辊(63),压力调整螺钉(644)配设在定位架(641)上,压簧(645)的一端与压杆(642)的中部连接,而另一端与压力调整螺钉(64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垫块(532)背对所述第二支撑垫块(542)的一侧侧面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该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的形状为半圆弧凹道;所述的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垫块(542)背对所述第一支撑垫块(532)的一侧侧面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并且该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的形状为半圆弧凹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张紧辊凹道(5321)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张紧辊(5322)的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的第二张紧辊凹道(5421)的深度为所述第二张紧辊(5422)的直径的二分之一,并且,第一、第二张紧辊凹道(5321、5421)的深度彼此相同,而第一、第二张紧辊(5322、5422)的直径彼此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主牵拉辊动力传动装置(61)的第一传动轮(613)和第二传动轮(614)均为皮带轮时,所述的第一传动带(615)为皮带;而当第一传动轮(613)和第二传动轮(614)均为链轮时,所述的传动带(615)为链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牵拉辊防倒转装置(68)包括电磁阀(681)、连接片(682)、棘轮(683)、棘爪(684)和拉簧(685),电磁阀(681)固定在所述减速箱座板(6122)上,连接片(682)的下端与电磁阀(681)的阀芯(6811)连接,上端与棘爪(684)的一端铰接,棘爪(684)的中部枢转连接在减速箱座板(6122)上,连接片(682)的下端与电磁阀(681)的阀芯(6811)连接,上端与棘爪(684)的一端连接,棘爪(684)的中部枢转连接在减速箱座板(6122)上,而棘爪(684)的另一端与棘轮(683)相配合,棘轮(683)固定在所述减速箱动力输出轴(6121)上,拉簧(685)的上端固定在拉簧座销(6851)上,拉簧(685)的下端固定在棘爪(684)上,所述的拉簧座销(6851)固定在减速箱座板(61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牵拉辊(62)上并且在主牵拉辊(62)的长度方向转动地设置有数量与所述压布辊(63)的数量相等的主牵引辊套(621),相邻主牵引辊套(621)之间由连接套(62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牵拉辊(6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键槽(623),所述的主牵引辊套(621)的两侧各构成有一弹簧座容纳腔(6211),在弹簧座容纳腔(6211)内设置有一弹簧座(6212)和一弹簧(6213),其中:弹簧座(6212)套置在主牵拉辊(62)上,并且在该弹簧座(6212)上构成有一凸键(62121),该凸键(62121)与所述键槽(623)相配合,弹簧(6213)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座(6212)上,另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销(62131)上,弹簧固定销(62131)置入于所述的弹簧座容纳腔(62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轴枢转装置(66)包括第一、第二定位套(661、662)和手柄(663),第一定位套(661)和第二定位套(662)均固定在所述的芯轴(65)上,并且彼此贴靠在一起,在第一定位套(661)上构成有一第一台阶口(6611),在第二定位套(662)上构成有一第二台阶口(6621),所述的设置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的芯轴锁定装置(67)与第一台阶口(6611)以及与第二台阶口(6621)相配合,手柄(663)固定在第二定位套(66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轴锁定装置(67)包括定位块(671)、扭簧轴(672)和扭簧(673),定位块(671)固定在扭簧轴(672)的一端,而扭簧轴(67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机架墙板(1)上,扭簧(673)的中部套置在扭簧轴(672)上,该扭簧(673)的一个扭簧脚定位在定位块(671)上,另一个扭簧脚定位在扭簧脚定位杆(6731)上,该扭簧脚定位杆(6731)固定在第一机架墙板(1)上,其中:在定位块(671)朝向所述第一台阶口(6611)和第二台阶口(6621)的一端构成有一与第一台阶口(6611)或第二台阶口(6621)相配合的定位爪(671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牵引辊套(621)和压布辊(63)的外壁上均构成有凹突相间的波纹
CN2011104565093A 2011-12-31 2011-12-31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36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65093A CN102433677B (zh) 2011-12-31 2011-12-31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65093A CN102433677B (zh) 2011-12-31 2011-12-31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3677A true CN102433677A (zh) 2012-05-02
CN102433677B CN102433677B (zh) 2012-11-07

Family

ID=45982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650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3677B (zh) 2011-12-31 2011-12-31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367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4175A (zh) * 2012-07-02 2012-10-03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主布轮成套
CN103437058A (zh) * 2013-08-29 2013-12-11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CN103696115A (zh) * 2014-01-10 2014-04-02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横编机中的皮罗拉右托架成套
CN105316865A (zh) * 2015-11-04 2016-02-10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控制皮圈牵拉辊位置及开口的装置
CN108642695A (zh) * 2018-07-04 2018-10-12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机的牵拉装置
CN108977999A (zh) * 2018-09-12 2018-12-11 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 无梭织机的卷取压布装置
CN110129979A (zh) * 2019-05-07 2019-08-16 桐乡市巨星针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驱动的编织物牵拉装置
CN111041693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林飞飞 一种电脑横机
CN112921483A (zh) * 2021-01-21 2021-06-08 永春南利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滚动调节罗拉装置
WO2023197427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4377B (zh) * 2013-03-11 2014-09-03 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罗拉组合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02717A1 (de) * 1986-04-24 1987-10-29 Textima Veb K Abzugsvorrichtung fuer insbesondere r/r-flachstrickmaschinen
EP0606540A1 (de) * 1992-12-18 1994-07-20 H. Stoll GmbH & Co. Warenabzugswalzenanordnung für Flachstrickmaschinen
CN101956291A (zh) * 2010-09-27 2011-01-26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
CN201801707U (zh) * 2010-09-27 2011-04-20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
CN102199839A (zh) * 2011-04-11 2011-09-28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压力调整机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02717A1 (de) * 1986-04-24 1987-10-29 Textima Veb K Abzugsvorrichtung fuer insbesondere r/r-flachstrickmaschinen
EP0606540A1 (de) * 1992-12-18 1994-07-20 H. Stoll GmbH & Co. Warenabzugswalzenanordnung für Flachstrickmaschinen
CN101956291A (zh) * 2010-09-27 2011-01-26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
CN201801707U (zh) * 2010-09-27 2011-04-20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
CN102199839A (zh) * 2011-04-11 2011-09-28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压力调整机构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4175A (zh) * 2012-07-02 2012-10-03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主布轮成套
CN103437058A (zh) * 2013-08-29 2013-12-11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CN103696115A (zh) * 2014-01-10 2014-04-02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横编机中的皮罗拉右托架成套
CN105316865A (zh) * 2015-11-04 2016-02-10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控制皮圈牵拉辊位置及开口的装置
CN105316865B (zh) * 2015-11-04 2023-07-07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控制皮圈牵拉辊位置及开口的装置
CN108642695A (zh) * 2018-07-04 2018-10-12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机的牵拉装置
CN108642695B (zh) * 2018-07-04 2023-09-12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机的牵拉装置
CN108977999B (zh) * 2018-09-12 2023-07-04 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 无梭织机的卷取压布装置
CN108977999A (zh) * 2018-09-12 2018-12-11 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 无梭织机的卷取压布装置
CN110129979A (zh) * 2019-05-07 2019-08-16 桐乡市巨星针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驱动的编织物牵拉装置
CN110129979B (zh) * 2019-05-07 2024-04-16 桐乡市巨星针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驱动的编织物牵拉装置
CN111041693B (zh) * 2019-12-31 2021-11-12 宁夏爵派尔羊绒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横机
CN111041693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林飞飞 一种电脑横机
CN112921483A (zh) * 2021-01-21 2021-06-08 永春南利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滚动调节罗拉装置
WO2023197427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3677B (zh)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3677B (zh)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CN202430437U (zh)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CN101400837B (zh) 用于由纤维材料制造针织物的机器
CN101322998A (zh) 结构改进的冲床自动送料机构
US8671657B2 (en) Drawing frame for a spinning machine
CN103738754B (zh) 自动送纸台
ITTO960523A1 (it) Dispositivo d'alimentazione a rullo frontale.
CN101704459B (zh) 可调整张力的双辊主动开幅装置
CN205523143U (zh) 一种多联纸连续自动盖章机构
KR200475859Y1 (ko) 누비기의 원단이송장치
CN102199839B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压力调整机构
CN201078416Y (zh) 单式磨粉机喂料辊牙嵌离合器
CN108975042B (zh) 无张力码布机
CN211112539U (zh) 一种平车超薄拖平滚轮机
CN110117849A (zh) 一种用于自清洁的高性能匀整并条机
CN201214124Y (zh) 结构改进的冲床自动送料机构
CN200958166Y (zh) 全电脑针织横机的副罗拉机构
CN102926124A (zh) 横编机直驱式辅助导纱机构
CN206156304U (zh) 纺织设备的供料机构
CN209303596U (zh) 一种异形柱箍筋加工定位装置
CN107425393A (zh) 一种插针机
CN214863534U (zh) 一种改性有机硅树脂制备反应器
CN217498231U (zh) 一种纱线自动取样装置
CN219116701U (zh) 一种印刷用印刷纸传输机构
CN211683762U (zh) 翻领式双组份薄膜折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ANGSHU BIXI NEW DISTRICT HEBAO TEXTILE MACHINER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ANGSU XUELIANG ELECTRIC APPLIANCES MACHINE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0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18

Address after: 215512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city Changshou City District Xupu Bixi Pujiang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BIXI NEW ZONE HEBAO TEXTILE MACHINERY PLANT

Address before: Li Yuancun town Changsho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512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Xueliang Electric Appliances Machine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1512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