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5156A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5156A
CN102415156A CN2010800185313A CN201080018531A CN102415156A CN 102415156 A CN102415156 A CN 102415156A CN 2010800185313 A CN2010800185313 A CN 2010800185313A CN 201080018531 A CN201080018531 A CN 201080018531A CN 102415156 A CN102415156 A CN 102415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node
layer function
radio bearer
function
travelling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85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5156B (zh
Inventor
高桥秀明
W.A.哈普萨里
A.乌美什
岩村干生
石井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15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5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5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5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H04L65/104Signalling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无线承载,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无线承载,在中继节点(RN)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网络承载,在中继节点(RN)用的无线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移动台(UE)用的无线承载以及移动台(UE)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图7表示在3GPP规定的LTE方式(版本8)中用于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发送U面PDU(协议数据单元)的承载结构以及协议栈。
如图7所示,作为该承载,在移动台UE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有移动台UE用的EPS(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无线承载,在无线基站eNB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有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
如图7所示,U面PDU(数据信号)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在由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以及S1承载构成的移动台UE用的EPS承载(E-RAB)上被发送接收。
此外,移动台UE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作为用于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的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MAC(媒体接入控制)层功能、RLC(无线链路控制)层功能、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在与移动台UE之间,作为用于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的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MAC层功能、RLC层功能、PDCP层功能。
而且,无线基站eNB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作为用于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的S1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IP(因特网协议)层功能、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层功能、GTP(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ing Protocol)-U层功能。
同样,网关装置S-GW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作为用于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的S1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IP层功能、UDP层功能、GTP-U层功能。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LTE方式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高级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能够连接具有与无线基站eNB相同的功能的“中继节点(Relay Node)RN”。
但是,在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未设想移动台UE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中继站(具有对经由无线承载而接收的U面PDU进行中继的功能的装置),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发送接收U面PDU的情况,因此存在当采用具有该无线中继站的功能的中继节点RN的情况下,不能使用上述的U面PDU的发送用的承载结构以及协议栈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移动台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中继站,在与网关装置之间发送接收数据信号的移动通信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主旨在于,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以及该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主旨在于,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以及该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承载,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以及该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主旨在于,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在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作为该移动台用而设定的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以及该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4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主旨在于,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所述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该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作为该移动台用而设定的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5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主旨在于,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作为该移动台用而设定的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作为该移动台用而设定的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移动台在与网关装置之间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中继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的移动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7是当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用于高级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交换台MME、网关装置S-GW、无线基站eNB、中继节点RN(无线中继站)。
如图1所示,在交换台MME以及网关装置S-GW与无线基站eNB之间,可经由S1接口连接,无线基站eNB之间可经由X2接口连接,在无线基站eNB与中继节点RN之间,可经由Un接口连接,中继节点与移动台UE之间可经由Uu接口连接。
这里,也可以将连接中继节点的无线基站称为“DeNB(施主eNB:DonoreNB)”。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中继节点RN以及无线基站eNB(DeNB),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无线承载)”。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网络承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不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无线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1用的EPS无线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S1承载“(UE)S1承载”。
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由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以及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构成的移动台UE用的EPS承载(E-RAB)“(UE)EPS承载”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这里,移动台UE作为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的EPS无线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中继节点RN作为用于在与移动台UE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的移动台UE用EPS无线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中继节点RN具有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功能、作为EPS无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DP层功能、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作为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中继节点RN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功能。
无线基站eNB具有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S1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以及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
这里,无线基站eNB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以及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具有IP层功能。
网关装置S-GW具有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DP层功能、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网关装置S-GW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L1/L2(NWL1/L2)功能。
此外,网关装置S-GW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
此外,中继节点RN管理用于识别移动台UE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的“RB-ID”、与用于识别移动台UE的S1承载“(UE)S1承载”的“GTP-U TEID”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进行两者的变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协议栈不进行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移动台经由多个具有无线基站eNB的功能的装置(中继节点RN以及无线基站eNB)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发送接收数据信号的结构。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在网关装置S-GW与无线基站eNB之间不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因此能够减少该区间中的开销。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eNB与中继节点RN之间无需设定与移动台UE的数量对应的无线承载。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着重说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中继节点RN以及无线基站eNB(DeNB)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eNB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用的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以及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S1承载“(UE)S1承载”。
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由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以及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构成的移动台UE用的EPS承载(E-RAB)“(UE)EPS承载”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如图3所示,中继节点RN具有:用于在与移动台UE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的移动台UE用EPS无线承载功能、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无线承载功能、作为中继节点RN用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作为移动台UE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中继节点RN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中继节点RN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
无线基站eNB具有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无线承载功能、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DP层功能、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N)GTP-U层。
这里,无线基站eNB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的(RN)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S1承载功能。
网关装置S-GW具有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DP层功能、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N)GTP-U层功能、作为(RN)GTP-U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网关装置S-GW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
此外,网关装置S-GW的(RN)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S1承载功能。
此外,网关装置S-GW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协议栈不实施较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移动台经由多个具有无线基站eNB的功能的装置(中继节点RN以及无线基站eNB),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发送接收数据信号的结构。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eNB与中继节点RN之间、以及网关装置S-GW与无线基站eNB之间,无需设定与移动台UE的数量对应的无线承载。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着重说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中继节点RN以及无线基站eNB,发送接收数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每个UE)”。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中,在无线基站eNB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eNB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S1承载“(UE)S1承载”。
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由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作为移动台UE用而设定的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每个UE)”、以及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构成的移动台UE用的EPS承载(E-RAB)“(UE)EPS承载”,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如图4所示,中继节点RN具有用于在与移动台UE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承载”的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功能、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每个UE)”的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作为移动台UE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中继节点RN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无线基站eNB具有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每个UE)”的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UDP层功能、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N)GTP-U层功能、作为(RN)GTP-U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
这里,无线基站eNB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的(RN)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S1承载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
网关装置S-GW具有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DP层功能、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N)GTP-U层功能、作为(RN)GTP-U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网关装置S-GW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
此外,网关装置S-GW的(RN)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S1承载功能。
此外,网关装置S-GW(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协议栈不实施较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移动台经由多个具有无线基站eNB的功能的装置(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发送接收数据信号的结构。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减少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的开销。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eNB与网关装置S-GW之间,无需设定与移动台UE的数量对应的有线承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能够按每个移动台进行QoS控制。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着重说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eNB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UE)S1承载)”。
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移动台UE用的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UE)S1承载)”,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如图5所示,中继节点RN具有用于在与移动台UE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的移动台UE用EPS无线承载功能、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承载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作为移动台UE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中继节点RN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中继节点RN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
无线基站eNB具有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DP层功能、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以及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无线基站eNB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UE)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UE)S1承载(=(RN)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或者,中继节点RN用S1承载功能)。
网关装置S-GW具有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DP层功能、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网关装置S-GW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
此外,网关装置S-GW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UE)S1承载(=(RN)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或者,中继节点RN用S1承载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不对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协议栈实施较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移动台经由多个具有无线基站eNB的功能的装置(中继节点RN以及无线基站eNB),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发送接收数据信号的结构。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减少网关装置S-GW与无线基站eNB之间的开销。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eNB与中继节点RN之间无需设定与移动台UE的数量对应的有线承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能够按每个移动台进行QoS控制。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着重说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中继节点RN以及无线基站eNB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每个UE)”。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eNB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UE)S1承载)”。
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与网关装置S-GW之间,经由由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无线承载”、作为移动台UE用而设定的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每个UE)”、作为移动台UE用而设定的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RN)S1承载(=(UE)S1承载)”而构成的移动台UE用的EPS承载(E-RAB)“(UE)EPS承载”,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如图6所示,中继节点RN具有用于在与移动台UE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EPS无线承载“(UE)EPS承载”的移动台UE用EPS无线承载功能、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对每个移动台独立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每个UE)”的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作为移动台UE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中继节点RN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无线基站eNB具有用于在与中继节点RN之间对每个移动台独立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EPS无线承载“(RN)EPS无线承载(每个UE)”的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DP层功能、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无线基站eNB作为中继节点RN用EPS无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层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
此外,无线基站eNB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设定移动台UE的S1承载(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UE)S1承载(=(RN)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或者,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功能)。
网关装置S-GW具有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DP层功能、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网关装置S-GW作为有线承载功能而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
此外,网关装置S-GW的(UE)GTP-U层功能是用于在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S1承载(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UE)S1承载(=(RN)S1承载)”的移动台UE用S1承载功能(或者,中继节点RN用的S1承载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协议栈不实施较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移动台经由多个具有无线基站eNB的功能的装置(中继节点RN以及无线基站eNB),在与网关装置S-GW之间发送接收数据信号的结构。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减少网关装置S-GW与无线基站eNB之间的开销。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中继节点RN与无线基站eNB之间能够按每个移动台进行QoS控制。
另外,上述的移动台UE、中继节点RN、无线基站eNB、交换台MME的动作可以通过硬件来实施,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ROM(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盘、CD-ROM这样的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
该存储介质连接到处理器,以便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ASIC内。该ASIC可以设置在移动台UE、中继节点RN、无线基站eNB、交换台MME内。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部件而设置在移动台UE、中继节点RN、无线基站eNB、交换台MME内。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和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无任何限制的意思。

Claims (5)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以及该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
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以及该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承载,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以及该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3.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
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
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
在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作为该移动台用而设定的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以及该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所述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内,复用多个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
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
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该移动台用的网络承载、作为该移动台用而设定的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5.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移动台与网关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节点与无线基站发送接收数据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该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
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设定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
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
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对每个移动台独立地设定,
在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网关装置之间,经由该移动台用的无线承载、作为该移动台用而设定的所述中继节点用的无线承载、作为该移动台用而设定的所述中继节点用的网络承载,发送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CN2010800185313A 2009-04-27 2010-04-23 移动通信系统 Active CN102415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8559A JP2010258920A (ja) 2009-04-27 2009-04-27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108559 2009-04-27
PCT/JP2010/057215 WO2010125973A1 (ja) 2009-04-27 2010-04-23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5156A true CN102415156A (zh) 2012-04-11
CN102415156B CN102415156B (zh) 2013-08-28

Family

ID=43032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85313A Active CN102415156B (zh) 2009-04-27 2010-04-23 移动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619664B2 (zh)
EP (1) EP2434810B1 (zh)
JP (1) JP2010258920A (zh)
KR (1) KR101298729B1 (zh)
CN (1) CN102415156B (zh)
AU (1) AU2010242684B2 (zh)
BR (1) BRPI1016093A2 (zh)
CA (1) CA2759908C (zh)
HK (1) HK1166578A1 (zh)
MX (1) MX2011011386A (zh)
WO (1) WO20101259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34826A1 (en) * 2009-12-04 2011-06-09 Xiangying Yang Relay data path architecture for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477665B (zh) * 2011-04-12 2018-06-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发送用户面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JP6055627B2 (ja) * 2012-08-14 2016-12-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CN110366206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63522B1 (ko) * 2002-04-26 2004-1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통신망에서의 핸드오프 방법
GB0705787D0 (en) * 2007-03-26 2007-05-02 Vodafone Plc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PT2028798E (pt) * 2007-08-22 2012-07-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e dispositivos para control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US8259637B2 (en) * 2009-01-06 2012-09-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band backhaul for wireless relay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160566B2 (en) * 2009-04-10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QOS mapping for relay nodes
KR100968037B1 (ko) * 2009-04-21 2010-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베어러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NASONIC: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65_bis R2-092393》", 27 March 2009 *
PANASONIC: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65_bis R2-092393》", 27 March 2009, article "Study lssues for Relay Nodes in RAN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1016093A2 (pt) 2016-05-17
US20120044860A1 (en) 2012-02-23
JP2010258920A (ja) 2010-11-11
CA2759908C (en) 2013-08-06
EP2434810A1 (en) 2012-03-28
US8619664B2 (en) 2013-12-31
EP2434810B1 (en) 2014-04-23
HK1166578A1 (zh) 2012-11-02
AU2010242684A1 (en) 2011-11-24
CA2759908A1 (en) 2010-11-04
EP2434810A4 (en) 2013-07-10
WO2010125973A1 (ja) 2010-11-04
CN102415156B (zh) 2013-08-28
KR20120013960A (ko) 2012-02-15
MX2011011386A (es) 2011-11-18
KR101298729B1 (ko) 2013-08-22
AU2010242684B2 (en) 201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705B (zh) 移动通信系统
TWI423713B (zh) 基地台及其附接方法
CN101877915B (zh)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继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415142B (zh) 移动通信系统
TW201316815A (zh) 基地台及其傳輸路徑建立方法
CN102461246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继节点、无线基站和网关装置
JP201319789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中継局並びに通信方法
CN102415156B (zh) 移动通信系统
WO2014027604A1 (ja)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CN103582161A (zh) 一种基于lte系统中继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
WO2011115122A1 (ja)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リレーノード
JP5058370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WO2014050805A1 (ja) 移動通信方法
WO2014050397A1 (ja) 移動通信方法
JP2011120179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KR20150095509A (ko) 장치간 통신을 위한 베어러 설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