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5142A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15142A CN102415142A CN201080018673XA CN201080018673A CN102415142A CN 102415142 A CN102415142 A CN 102415142A CN 201080018673X A CN201080018673X A CN 201080018673XA CN 201080018673 A CN201080018673 A CN 201080018673A CN 102415142 A CN102415142 A CN 1024151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a node
- base station
- wireless base
- layer function
- carr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4-decylbicyclo[2.2.1]hept-2-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C1(CCCCCCCCCC)C2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69124 RA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55633 Salmo salar ra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2)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在切换处理中,经由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8所示,在由3GPP规定的LTE方式(Release.8,版本.8)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进行从无线基站eNB#1向无线基站eNB#2的切换处理时,在无线基站eNB#1和无线基站eNB#2之间设定X2承载(bearer),在切换处理中,经由该X2承载,从无线基站eNB#1对无线基站eNB#2转发U面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
如图18所示,无线基站eNB#1以及无线基站eNB#2作为用于设定上述X2承载的X2承载功能,具有网络层1/2(NW L1/L2)功能、IP(InternetProtocol,因特网协议)层功能、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层功能、GTP(GPRS Tunneling Protocol,GPRS隧道协议)-U层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V8.8.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E-UTRAN)Physical Channels”,2009年3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401(V8.5.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E-UTRAN)Architecture description”,2009年3月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420(V8.1.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E-UTRAN)X2 General aspects and principles”,2008年12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作为LTE方式的后继的通信方式的高级LTE(LTE-Advance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之间,能够连接与无线基站eNB具有同样的功能的“中继节点(Relay Node)RN”。
但是,在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连接中继节点RN的情况下,存在未规定应该如何进行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连接了中继节点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移动台的切换处理的移动通信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移动通信系统,其要旨在于,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移动台在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该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移动通信系统,其要旨在于,中继节点和第1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第2无线基站连接,移动台在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中继节点以及所述第1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2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移动通信系统,其要旨在于,第1中继节点和第1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第2中继节点和第2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所述第2无线基站连接,移动台在与所述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1中继节点以及所述第1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2中继节点以及所述第2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1中继节点和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4特征是移动通信系统,其要旨在于,第1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第2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移动台在与所述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1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2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1中继节点和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5特征是移动通信系统,其要旨在于,第1中继节点和第2中继节点经由无线承载连接,所述第2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移动台在与所述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1中继节点、所述第2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2中继节点以及该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1中继节点和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6特征是移动通信系统,其要旨在于,第1中继节点和第2中继节点经由无线承载连接,所述第2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移动台在与所述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1中继节点、所述第2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1中继节点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连接了中继节点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移动台的切换处理的移动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protocolstack)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18是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高级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如图1所示,具有:交换台MME、中继节点RAN1至RN4、连接了中继节点RN1的无线基站DeNB(Donor eNB,施主eNB)1、连接了中继节点RN2以及RN3的无线基站DeNB2、无线基站eNB1。
这里,无线基站DeNB1和无线基站DeNB2经由X2-C接口连接,无线基站DeNB2和无线基站eNB1经由X2-C接口连接。
另外,无线基站DeNB1、无线基站DeNB2以及无线基站eNB1的每一个与交换台MME经由S1-MME接口连接。
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在无线基站eNB(DeNB)以及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无线承载,进行无线通信。
另外,移动台UE能够在与特定的装置(无线基站或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其他的装置(无线基站或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以下,参照图2至图16,说明移动台UE进行图1(1)至(6)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说明进行上述的(1)以及(5)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
例如,如图1所示,在模式(1)中,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2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另外,如图1所示,在模式(5)中,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4(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4、中继节点RN3(第2中继节点)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中继节点RN3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3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如图2所示,在模式(1)的切换处理中,经由复用到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内的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协议数据单元))。
另外,在模式(5)的切换处理中,经由复用到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内的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这里,对每个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另外,该QoS例如是对由移动台UE进行的每个通信设定的。
另外,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或者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作为用于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或者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UE)GTP-U层功能在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或者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4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由于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或者在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4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中,参照图3说明进行上述的(1)以及(5)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1,着眼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来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1中,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也对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或者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而设定的(UE)GTP-U层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或者在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4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由于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或者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4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中,参照图4,说明进行上述的(1)以及(5)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2,着眼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2中,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对每个移动台UE且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或者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不具有(UE)GTP-U层功能,在切换处理中,数据信号(U面PDU)在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上发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降低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或者在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3之间,赋予数据信号(U面PDU)的开销。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能够在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上,进行每个移动台的优先控制。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中,在上述的(1)以及(5)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中,不是经由上述X2承载,而是经由S1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即,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或者在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设定上述的X2承载。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说明进行上述的(2)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
例如,如图1所示,在模式(2)中,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2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第1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无线基站DeNB1(第2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无线基站DeNB1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如图5所示,在模式(2)的切换处理中,经由复用到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内的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这里,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对每个QoS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在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1之间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2,作为用于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2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1作为用于与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具有网络层1(NW L1)功能、作为网络层1(NW L1)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网络层2(NWL2)功能。
无线基站DeNB1具有: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1的(UE)GTP-U层功能,在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1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
另外,无线基站DeNB2作为用于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2作为用于与无线基站DeNB1之间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具有网络层1(NW L1)功能、作为网络层1(NW L1)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网络层2(NWL2)功能。
无线基站DeNB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以及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IP层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由于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中,参照图6说明进行上述的(2)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1,着眼于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1中,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也对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不具有IP层功能等。
另外,无线基站DeNB2具有: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中,参照图7说明进行上述的(2)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2,着眼于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2中,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对每个移动台UE且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不具有(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2具有: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1以及无线基站DeNB2的(UE)GTP-U层功能,在无线基站DeNB1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
在上述的(2)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中,数据信号(U面PDU)在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以及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上发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能够降低赋予数据信号(U面PDU)的开销。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能够在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上进行每个移动台的优先控制。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中,在上述的(2)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中,不是经由上述的X2承载,而是经由S1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即,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设定上述的X2承载。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说明进行上述的(3)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
例如,如图1所示,在模式(3)中,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1(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1以及无线基站DeNB1(第1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中继节点RN2(第2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第2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如图8所示,在模式(3)的切换处理中,经由复用到中继节点RN1和无线基站DeNB1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以及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内的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这里,中继节点RN1和无线基站DeNB1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以及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对每个QoS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在中继节点RN1和中继节点RN2之间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1以及中继节点RN2,作为用于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1以及中继节点RN2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1以及无线基站DeNB2作为用于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1以及无线基站DeNB2,作为用于设定有线承载的有线承载功能,具有网络层1(NW L1)功能、作为网络层1(NW L1)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网络层2(NWL2)功能。
无线基站DeNB1以及无线基站DeNB2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IP层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1以及中继节点RN2的(UE)GTP-U层功能,在中继节点RN1和中继节点RN2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1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由于在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1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中,参照图9说明进行上述的(3)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1,着眼于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1中,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1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以及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对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1以及中继节点RN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1以及无线基站DeNB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不具有IP层功能等。
另外,无线基站DeNB1以及无线基站DeNB2具有: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1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由于在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1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中,参照图10说明进行上述的(3)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2,着眼于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2中,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1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以及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对于每个移动台UE且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1以及中继节点RN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不具有(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1以及无线基站DeNB2具有:作为有线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1以及无线基站DeNB2的(UE)GTP-U层功能,在无线基站DeNB1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
在上述的(3)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中,经由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1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发送数据信号(U面PDU)。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1之间、以及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能够降低赋予数据信号(U面PDU)的开销。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能够在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1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以及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上,进行每个移动台的优先控制。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中,在上述的(3)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中,不是经由上述的X2承载,而是经由S1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即,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1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不设定上述的X2承载。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1,说明进行上述的(4)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
例如,如图1所示,在模式(4)中,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2(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2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中继节点RN3(第2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3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如图11所示,在模式(4)的切换处理中,经由复用到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内的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这里,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对每个QoS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在中继节点RN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2以及中继节点RN3作为用于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2以及中继节点RN3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2作为用于与中继节点RN2以及中继节点RN3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无线基站DeNB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IP层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2以及中继节点RN3的(UE)GTP-U层功能,在中继节点RN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由于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
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中,参照图12说明进行上述的(4)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1,着眼于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1中,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也对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2以及中继节点RN3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GTP-U层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由于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
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中,参照图13说明进行上述的(4)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2,着眼于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2中,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对每个移动台UE且对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2以及中继节点RN3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不具有(UE)GTP-U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不具有(UE)GTP-U层功能。
在上述的(4)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中,经由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发送数据信号(U面PDU)。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能够降低赋予数据信号(U面PDU)的开销。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能够在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上进行每个移动台的优先控制。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
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中,在上述的(4)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中,不是经由上述的X2承载,而是经由S1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即,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设定上述的X2承载。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4说明进行上述的(6)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
例如,如图1所示,在模式(6)中,移动台UE能够在与中继节点RN4(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4、中继节点RN3(第2中继节点)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无线基站DeNB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如图14所示,在模式(6)的切换处理中,经由复用到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内的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这里,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对每个QoS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在中继节点RN4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4以及无线基站DeNB2作为用于设定上述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4以及无线基站DeNB2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3作为用于与中继节点RN4以及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中继节点RN3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IP层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4以及无线基站DeNB2的(UE)GTP-U层功能,在中继节点RN4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以及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由于在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以及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
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更例1中,参照图15说明进行上述的(6)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1,着眼于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来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1中,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对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4以及无线基站DeNB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UE)GTP-U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3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具有GTP-U层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以及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需要设定通信中的移动台UE的数量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由于在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需要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
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更例2中,参照图16说明进行上述的(6)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以下,对于本变更例2,着眼于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来进行说明。
在本变更例2中,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对每个移动台UE且每个QoS设定。
另外,中继节点RN4以及无线基站DeNB2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不具有(UE)GTP-U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3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不具有(UE)GTP-U层功能。
在上述(6)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中,经由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以及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发送数据信号(U面PDU)。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能够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能够降低赋予数据信号(U面PDU)的开销。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能够在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每个UE)”上进行每个移动台的优先控制。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
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中,在上述的(6)所示的模式的切换处理中,不是经由上述的X2承载,而是经由S1承载转发数据信号(U面PDU)。
即,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更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以及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不设定上述的X2承载。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7说明进行上述的(1)至(6)所示的模式以外的切换处理的情况下的X2承载的结构。
例如,在图1中,在该模式中,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4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4、中继节点RN3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中继节点RN2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另外,中继节点RN4,作为用于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4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同样地,中继节点RN3作为用于与中继节点RN4以及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中继节点RN3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同样地,无线基站DeNB2作为用于与中继节点RN4以及无线基站DeNB2之间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另外,无线基站DeNB2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进而,中继节点RN2,作为用于设定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的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具有: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MAC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RLC层功能、以及作为RLC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PDCP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2具有:作为中继节点RN用X2承载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IP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DP层功能、以及作为UDP层功能的上位层功能设置的(UE)GTP-U层功能。
这里,中继节点RN用的X2承载“(RN)X2承载”对每个QoS设定,设置在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以及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
另外,同样地,移动台UE用的X2承载“(UE)X2承载”也设置在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之间、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以及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2之间。
另外,上述的移动台UE、中继节点RN、无线基站DeNB、eNB、交换台MME的动作既可以通过硬件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闪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OM,可擦写可编程ROM)、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and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这样的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
该存储介质连接到处理器,使得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另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另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ASIC内。该ASIC也可以设置在移动台UE、中继节点RN、无线基站DeNB、eNB、交换台MME内。另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可以作为分立元件(discrete component)设置在移动台UE、中继节点RN、无线基站DeNB、eNB、交换台MME内。
以上,使用上述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应限定成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明确的。本发明在不脱离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所规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而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应具有任何限制的意思。
Claims (6)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移动台在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该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中继节点和第1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第2无线基站连接,
移动台在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中继节点以及所述第1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2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第2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3.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1中继节点和第1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第2中继节点和第2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所述第1无线基站和所述第2无线基站连接,
移动台在与所述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1中继节点以及所述第1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2中继节点以及所述第2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1中继节点和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1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第2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移动台在与所述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1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2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1中继节点和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5.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1中继节点和第2中继节点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所述第2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移动台在与所述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1中继节点、所述第2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2中继节点以及该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1中继节点和所述第2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6.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1中继节点和第2中继节点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所述第2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移动台在与所述第1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1中继节点、所述第2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和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
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1中继节点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承载,转发数据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08566 | 2009-04-27 | ||
JP2009108566 | 2009-04-27 | ||
PCT/JP2010/057483 WO2010126052A1 (ja) | 2009-04-27 | 2010-04-27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5142A true CN102415142A (zh) | 2012-04-11 |
CN102415142B CN102415142B (zh) | 2013-07-10 |
Family
ID=43032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867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5142B (zh) | 2009-04-27 | 2010-04-27 | 移动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7266B2 (zh) |
EP (1) | EP2426992A4 (zh) |
JP (1) | JP4932966B2 (zh) |
KR (1) | KR101242501B1 (zh) |
CN (1) | CN102415142B (zh) |
BR (1) | BRPI1016096A2 (zh) |
CA (1) | CA2760432A1 (zh) |
MY (1) | MY165250A (zh) |
RU (1) | RU2505944C2 (zh) |
WO (1) | WO201012605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96233A4 (en) * | 2012-09-12 | 2016-05-1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BILITY CONTROL IN A HETEROGENIC NETWORK |
EP2713651A1 (en) * | 2012-09-28 | 2014-04-0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handover management with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CN103974228B (zh) * | 2013-01-30 | 2019-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x2代理的方法及系统 |
US11023460B2 (en) | 2017-12-22 | 2021-06-01 | Teradata Us, Inc. | Transparent user-defined function (UDF) optimization |
US11251988B2 (en) * | 2019-01-30 | 2022-02-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ggregating bandwidth across a wireless link and a wireline link |
US11489769B2 (en) | 2019-03-20 | 2022-11-0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Virtu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applications requiring a time sensitive network |
US20240147263A1 (en) * | 2022-11-02 | 2024-05-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cheme of mobility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65736A1 (en) * | 2007-01-05 | 2008-07-10 | Shengjie Zhao | Macro Diversity Handover and Fast Access Station Switching in Wireless Multi-User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
CN101384068A (zh) * | 2007-09-07 | 2009-03-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台切换参数协商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91501B1 (en) * | 1985-02-15 | 1990-10-31 | WING, George Seabrook | An improved thread form and fastener system using the form |
CA2525572A1 (en) * | 2003-05-12 | 2004-11-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854321A1 (en) * | 2005-02-28 | 2007-11-1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Handoff solution for converging cellular networks based on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
KR100901137B1 (ko) * | 2006-01-03 | 2009-06-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연결식별자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JP4484226B2 (ja) | 2006-01-27 | 2010-06-16 | Kddi株式会社 | Ieee802.16を適用した中継局におけるサービス接続識別子の集約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中継局 |
US8140077B2 (en) | 2006-04-19 | 2012-03-20 | Nokia Corporation | Handover or location update for optimization for relay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20080165776A1 (en) * | 2007-01-08 | 2008-07-10 | Zhifeng Tao | Relay Tunneling in Wireless Multi-User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
CN104113404B (zh) * | 2008-03-14 | 2017-09-15 | 苹果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
EP2286615B1 (en) * | 2008-05-15 | 2011-1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ata forwarding during handover in a self-backhauled cell |
US8942165B2 (en) * | 2008-08-01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982765B2 (en) * | 2009-03-17 | 2015-03-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on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0
- 2010-04-27 JP JP2011511416A patent/JP4932966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4-27 CA CA2760432A patent/CA276043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4-27 BR BRPI1016096A patent/BRPI1016096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4-27 RU RU2011145532/07A patent/RU2505944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4-27 WO PCT/JP2010/057483 patent/WO201012605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4-27 MY MYPI2011005190A patent/MY165250A/en unknown
- 2010-04-27 CN CN201080018673XA patent/CN10241514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27 KR KR1020117025910A patent/KR10124250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4-27 EP EP10769750A patent/EP242699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4-27 US US13/266,460 patent/US897726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65736A1 (en) * | 2007-01-05 | 2008-07-10 | Shengjie Zhao | Macro Diversity Handover and Fast Access Station Switching in Wireless Multi-User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
CN101384068A (zh) * | 2007-09-07 | 2009-03-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台切换参数协商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932966B2 (ja) | 2012-05-16 |
WO2010126052A1 (ja) | 2010-11-04 |
US8977266B2 (en) | 2015-03-10 |
US20120115480A1 (en) | 2012-05-10 |
RU2505944C2 (ru) | 2014-01-27 |
CA2760432A1 (en) | 2010-11-04 |
BRPI1016096A2 (pt) | 2019-09-24 |
KR101242501B1 (ko) | 2013-03-12 |
EP2426992A1 (en) | 2012-03-07 |
KR20120004496A (ko) | 2012-01-12 |
MY165250A (en) | 2018-03-14 |
EP2426992A4 (en) | 2012-12-19 |
CN102415142B (zh) | 2013-07-10 |
JPWO2010126052A1 (ja) | 2012-11-01 |
RU2011145532A (ru) | 2013-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0242648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2415142B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JP6055627B2 (ja)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 |
KR101324298B1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 | |
CN102415156B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CN102415208A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JP2014068128A (ja) | 移動通信方法 | |
JP5058370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JP5373044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