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5208A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5208A
CN102415208A CN2010800185879A CN201080018587A CN102415208A CN 102415208 A CN102415208 A CN 102415208A CN 2010800185879 A CN2010800185879 A CN 2010800185879A CN 201080018587 A CN201080018587 A CN 201080018587A CN 102415208 A CN102415208 A CN 102415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node
node
base station
radio bearer
wireles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85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A.哈普萨里
高桥秀明
A.乌美什
岩村干生
石井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15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5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38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secur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切换处理中,经由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4)之间的X2-C无线承载,发送接收与切换处理相关的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8所示,在3GPP中规定的LTE方式(Release.8,第八版)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进行移动台UE从无线基站eNB#1到无线基站eNB#2的切换处理时,经由在无线基站eNB#1和无线基站eNB#2之间设定的X2承载,在无线基站eNB#1和无线基站eNB#2之间,发送接收有关切换处理的控制信号。
如图8所示,无线基站eNB#1和无线基站eNB#2作为用于设定X2承载的X2承载功能,包括网络层1(NW L1)功能、网络层2(NW L2)功能、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层功能、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层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423,“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X2 application protocol(X2AP)”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作为LTE方式的后继的通信方式的高级LTE(LTE-Advance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eNB之间可以连接与无线基站eNB具有同样功能的“中继节点(Relay Node)RN”。
但是,在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并未规定在连接了中继节点RN的情况下,应如何进行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连接了中继节点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移动台的切换处理的移动通信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移动通信系统,其主旨在于,第一中继节点和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无线承载连接,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移动台在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即所述移动台在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以及所述移动台在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二中继节点以及该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发送接收与所述切换处理有关的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也可以作为用于设定所述无线承载的功能的高层功能,具有进行对于该无线承载的保持有效处理的层功能。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也可以作为用于设定所述无线承载的功能的高层功能,具有进行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安全处理的第一层功能,并且,作为所述第一层功能的高层功能,具有进行对于所述无线承载的保持有效处理的第二层功能。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连接了中继节点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移动台的切换处理的移动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栈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高级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图1所示,包括交换台MME、中继节点RN1至RN4、连接了中继节点RN1的无线基站DeNB(Donor eNB,施主eNB)1、连接了中继节点RN2和RN3的无线基站DeNB2、无线基站eNB1。
这里,无线基站DeNB1和无线基站DeNB2经由X2-C接口连接,无线基站DeNB2和无线基站eNB1经由X2-C接口连接。
此外,无线基站DeNB1、无线基站DeNB2和无线基站eNB1分别经由S1接口与交换台MME连接。
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在无线基站eNB(DeNB)和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无线承载,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如图1的(5)所示,移动台UE在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即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4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以及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3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
此外,在该切换处理中,经由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4之间的X2-C无线承载(无线承载),发送接收有关切换处理的控制信号(X2AP信号)。
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作为用于设定X2-C无线承载的X2-C无线承载功能,包括物理(PHY)层功能、作为物理(PHY)层功能的高层功能而设置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功能、作为MAC层功能的高层功能而设置的RLC(Radio 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功能、作为RLC层功能的高层功能而设置的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会聚协议)层功能。
另外,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也可以包括作为PDCP层功能的高层功能而设置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功能。
此外,如图2所示,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也可以作为X2-C无线承载功能的高层功能,包括进行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之间的安全处理的IP层功能(第一层功能),作为IP层功能的高层功能,包括进行对于X2-C无线承载的保持有效(Keep-Alive)处理的SCTP层功能(第二层功能)。
或者,如图3所示,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也可以作为X2-C无线承载功能的高层功能,包括进行对于X2-C无线承载的保持有效处理的SCTP层功能。在图3的例子中,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不包括进行中继节点RN2和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安全处理的IP层功能。
进而,如图4所示,中继节点RN3以及中继节点RN4也可以作为X2-C无线承载功能的高层功能,不包括进行对于X2-C无线承载的保持有效处理的SCTP层功能,以及进行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4之间的安全处理的IP层功能。
以下,参照图5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从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4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切换到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3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的动作。
如图5所示,中继节点RN4在步骤S1000中管理移动台UE的“UE上下文”,在步骤S1001中,经由X2-C无线承载对中继节点RN3发送“切换请求(切换请求信号)”,以请求移动台UE从中继节点RN4向中继节点RN3切换。
中继节点RN3若接收到“切换请求”,则在步骤S1002中,存储移动台UE的“UE上下文”,在步骤S1003中,经由X2-C无线承载,将“切换请求确认(切换请求确认信号)”发送给中继节点RN4。
在步骤S1004中,中继节点RN4通过RRC层功能对移动台UE发送“切换命令(切换指示信号)”,以指示切换到中继节点RN3。
在步骤S1005中,移动台UE通过RRC层功能对中继节点RN3发送“切换完成(切换完成信号)”。
在步骤S1006A中,中继节点RN3经由S1接口对无线基站DeNB2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路径切换请求信号)”,在步骤S1006B中,无线基站DeNB2经由S1接口对交换台MME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路径切换请求信号)”。
在步骤S1007A中,交换台MME经由S1接口对无线基站DeNB2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确认(路径切换请求确认信号)”,在步骤S1007B中,无线基站De2NB2经由S1接口对中继节点RN3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确认(路径切换请求确认信号)”,并且将发往移动台UE的信号的转发目的地从中继节点RN4切换为中继节点RN3。
在步骤S1008中,中继节点RN3经由X2-C无线承载对中继节点RN4发送“UE上下文释放”,中继节点RN4根据“UE上下文释放”,结束移动台UE的“UE上下文”的管理。
另外,在图5中,也可以交换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对于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个装置的协议栈不实施大的修改就可以实现中继节点RN关联的切换处理。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台UE的切换处理时,在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4之间无需设定X2-C无线承载,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换处理。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着重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具体来说,参照图6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从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4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切换到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3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的动作。
如图6所示,中继节点RN4在步骤S2000中管理移动台UE的“UE上下文”,在步骤S2001中,经由X2-C无线承载对中继节点RN3发送“切换请求”,以请求移动台UE从中继节点RN4向中继节点RN3切换。
中继节点RN3若接收到“切换请求”,则在步骤S2002中,存储移动台UE的“UE上下文”,在步骤S2003中,经由X2-C无线承载,将“切换请求确认”发送给中继节点RN4。
在步骤S2004中,中继节点RN4通过RRC层功能对移动台UE发送“切换命令”,以指示切换到中继节点RN3。
在步骤S2005中,移动台UE通过RRC层功能对中继节点RN3发送“切换完成”。
在步骤S2006中,中继节点RN3经由S1接口对无线基站DeNB2发送“路径切换请求”。
在步骤S2007中,无线基站DeNB2经由S1接口对中继节点RN3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确认”,并且将发往移动台UE的信号的转发目的地从中继节点RN4切换为中继节点RN3。
这里,无线基站DeNB2判断为中继节点RN3和中继节点RN4处于自己的下属,从而不对交换台MME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确认”。
在步骤S2008中,中继节点RN3经由X2-C无线承载对中继节点RN4发送“UE上下文释放”,中继节点RN4根据“UE上下文释放”,结束移动台UE的“UE上下文”的管理。
另外,在图6中,也可以交换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着重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具体来说,参照图7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从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4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以及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切换到移动台UE在与中继节点RN3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中继节点RN3和无线基站DeNB2进行通信的状态的动作。
如图7所示,中继节点RN4在步骤S3000中管理移动台UE的“UE上下文”,在步骤S3001中,经由X2-C无线承载对中继节点RN3发送“切换请求”,以请求移动台UE从中继节点RN4向中继节点RN3切换。
中继节点RN3若接收到“切换请求”,则在步骤S3002中,存储移动台UE的“UE上下文”,在步骤S3003中,经由X2-C无线承载,将“切换请求确认”发送给中继节点RN4。
在步骤S3004中,中继节点RN4通过RRC层功能对移动台UE发送“切换命令”,以指示切换到中继节点RN3。
在步骤S3005中,移动台UE通过RRC层功能对中继节点RN3发送“切换完成”。
这里,中继节点RN3判断为中继节点RN4处于自己的下属,从而不对无线基站DeNB2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确认”。
在步骤S3006中,中继节点RN3将发往移动台UE的信号的转发目的地从中继节点RN4切换为中继节点RN3下属的小区,并经由X2-C无线承载对中继节点RN4发送“UE上下文释放”,中继节点RN4根据“UE上下文释放”,结束移动台UE的“UE上下文”的管理。
另外,在图7中,也可以交换中继节点RN4和中继节点RN3。
另外,上述移动台UE、中继节点RN、无线基站eNB、交换台MME的动作可以通过硬件实施,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ROM(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这样的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
该存储介质连接到处理器,以便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ASIC内。该ASIC可以设置在移动台UE、中继节点RN、无线基站eNB、交换台MME内。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部件而设置在移动台UE、中继节点RN、无线基站eNB、交换台MME内。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和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无任何限制的意思。

Claims (3)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中继节点和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和无线基站经由无线承载连接,
移动台在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处理,即所述移动台在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以及所述移动台在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设定无线承载、并经由该第二中继节点以及该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状态,
在所述切换处理中,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发送接收与所述切换处理有关的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作为用于设定所述无线承载的功能的高层功能,具有进行对于该无线承载的保持有效处理的层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作为用于设定所述无线承载的功能的高层功能,具有进行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安全处理的第一层功能,
并且,作为所述第一层功能的高层功能,具有进行对于所述无线承载的保持有效处理的第二层功能。
CN2010800185879A 2009-04-27 2010-04-27 移动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24152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8557 2009-04-27
JP2009-108557 2009-04-27
PCT/JP2010/057485 WO2010126053A1 (ja) 2009-04-27 2010-04-27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5208A true CN102415208A (zh) 2012-04-11

Family

ID=43032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85879A Pending CN102415208A (zh) 2009-04-27 2010-04-27 移动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93066A1 (zh)
EP (1) EP2427031A1 (zh)
JP (1) JP5247881B2 (zh)
KR (1) KR101404030B1 (zh)
CN (1) CN102415208A (zh)
CA (1) CA2760047A1 (zh)
WO (1) WO20101260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798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中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US20150215838A1 (en) * 2012-09-12 2015-07-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control in heterogenous network
JP7452442B2 (ja) 2021-01-07 2024-03-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内燃機関の1軸バランサ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4183A (zh) * 2005-10-17 2007-08-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用于切换的设备和方法
CN101166058A (zh) * 2006-10-04 2008-04-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数据结构
WO2009050794A1 (ja) * 2007-10-16 2009-04-23 Fujitsu Limited 中継局装置、端末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負荷分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89552B1 (en) * 1992-09-08 2002-10-23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connectivity of node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3113539B2 (ja) * 1995-03-06 2000-12-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方式
WO2007053950A1 (en) * 2005-11-12 2007-05-1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data plane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072424A (zh) * 2006-05-09 2007-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中转系统中配置业务通路和移动站可靠切换的方法
US7620370B2 (en) * 2006-07-13 2009-11-17 Designart Networks Lt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
JP4724643B2 (ja) 2006-10-31 2011-07-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とゲートウェイ装置間の制御信号伝送方法
CN101779516A (zh) * 2007-08-10 2010-07-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站
US8780814B2 (en) * 2008-04-04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E-utran/EPS
JP5038350B2 (ja) * 2009-04-27 2012-10-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5072900B2 (ja) * 2009-04-27 2012-11-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JP4937296B2 (ja) * 2009-04-27 2012-05-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4954238B2 (ja) * 2009-04-27 2012-06-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5225191B2 (ja) * 2009-04-28 2013-07-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4183A (zh) * 2005-10-17 2007-08-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用于切换的设备和方法
CN101166058A (zh) * 2006-10-04 2008-04-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数据结构
WO2009050794A1 (ja) * 2007-10-16 2009-04-23 Fujitsu Limited 中継局装置、端末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負荷分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04030B1 (ko) 2014-06-09
KR20120018299A (ko) 2012-03-02
EP2427031A1 (en) 2012-03-07
JPWO2010126053A1 (ja) 2012-11-01
JP5247881B2 (ja) 2013-07-24
CA2760047A1 (en) 2010-11-04
WO2010126053A1 (ja) 2010-11-04
US20120093066A1 (en)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3997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
KR101193107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
JP5225191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KR101185427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
CN102415141B (zh) 移动通信系统
CN102415208A (zh) 移动通信系统
JP2014068129A (ja) 移動通信方法
JP556409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5058380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5373044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AU2013200788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759905C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4068119A (ja)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