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2008A -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2008A
CN102412008A CN2011104429296A CN201110442929A CN102412008A CN 102412008 A CN102412008 A CN 102412008A CN 2011104429296 A CN2011104429296 A CN 2011104429296A CN 201110442929 A CN201110442929 A CN 201110442929A CN 102412008 A CN102412008 A CN 102412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tructure
extrusion molding
signal conductor
medium layer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29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金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zlink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zlink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zlink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zlink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429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20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2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20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信号传输线领域,公开了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包括绝缘介质层、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绝缘介质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由绝缘介质层包覆,所述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之间设有固定间距。这种对线结构稳定性较强,高频特性较稳定且差模衰减较佳,该对线结构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供线,两根信号导线分别从各自线盘中抽出,经导线架送出;过模,两根信号导线分别从有特定间距的模孔中通过;注塑,在通过模孔的同时进行绝缘介质层的注塑;冷却,将压出成型的对线通过水中进行冷却,该制作只需要进行一次压出成型,大大简化了制作对线结构的过程,节约了劳动成本和人力资源。

Description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信号传输线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数字化工程的加速推进,高清视频、音频电子设备也是越来越普及了,对数据传输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对于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传统的数据信号线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影像技术对高分辨率、高传输速率、高色深图像及数字音频的要求。
当前的高速数据信号线中的差分对线结构通常包括两根信号导线,两根信号导线个别都用绝缘介质包覆成圆柱状,然后再靠紧在一起,在最外层再包裹上一个屏蔽层。而如此类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两信号导线间距必须维持稳定、两信号导线与周围屏蔽层的间距也必须维持稳定、其周围绝缘介质必须材质均匀、结构对称且形状稳定,才能使两信号线达到特性阻抗的稳定与电长度的一致。但是现实上,这样的对线结构限制了两信号导线间距与信号导线與屏蔽层的间距的比值固定为2∶1,无法随意调整,也因此高频特性受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影响较大,所以这种类型的对线结构较容易因外界稍微挤压而造成绝缘介质的形变,因而改变了信号导线与屏蔽层之间的距离,影响到特性阻抗与其他高频特性。并且由于两根信号导线的绝缘介质之间不是固定住的,两根信号线有可能产生相对滑动,所以这样的对线结构的高频特性容易不稳定。同时这样的对线结构在制造的时候也有很大的缺点,由于其两导线外的绝缘介质必须保持相同程度的均匀且厚度一致,所以对制造时的稳定性要求较严苛,管理成本高,而且生产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包括绝缘介质层、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绝缘介质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由绝缘介质层包覆,所述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之间设有固定间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介质层由塑胶材料制成,整体一次压出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介质层外还包裹有一屏蔽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信号导线间距与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的比值小于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介质层的上下表面的中部均设有凹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介质层的上下表面中的其一中部设有凹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介质层的上下表面的中部均为平滑状。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为:
供线,两根信号导线分别从各自线盘中抽出,经导线架送出;
过模,两根信号导线分别从有特定间距的模孔中通过;
注塑,在通过模孔的同时进行绝缘介质层的注塑;
冷却,将压出成型的对线通过水中进行冷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分为两次冷却:
第一次冷却,将压出成型的对线通入高温水中冷却;
第二次冷却,将经过第一次冷却的对线进入常温水中冷却至常温。
本发明的优点是:
同时包覆在两信号导线上的绝缘介质层的是通过注塑一次压出成型的,两根信号线被完全包覆在一体成型的绝缘层当中,两根信号导线之间的间距固定不变,这种对线结构稳定性较强,高频特性较稳定且差模衰减较佳。
并且由于两信号导线间距与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的比值小于2∶1,所以这种对线结构其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的变化对高频特性的影响就钝化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信号导线间距与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的比值甚至可以小于1∶1,使得这种对线的高频特性主控因素转而在于两信号导线间距,所以这种对线结构稳定性较强,因此信号对线的高频特性也就更佳、更稳定了。
同时采用一次压出成型的制作方法,就不再需要对两根信号导线分别进行包覆绝缘层的操作了,只需要进行一次压出成型操作即可以,大大简化了制作对线结构的过程,节约了劳动成本和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差分对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差分对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差分对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差分对线结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包括绝缘介质层101、第一信号导线102、第二信号导线103和屏蔽层104,绝缘介质层由塑胶材料制成,因为塑胶材料的绝缘性能良好,同时其强度也比较大,稳定性较强,绝缘介质层为一次压出成型制成,整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之间设有固定间距,二者由绝缘介质层完全包覆,屏蔽层包裹于绝缘介质层之外,两信号导线间距与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的比值小于2∶1,所以这种对线结构其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的变化对高频特性的影响就钝化了。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有的时候两信号导线间距与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的比值甚至可以小于1∶1,使得这种对线的高频特性主控因素转而在于两信号导线间距,所以这种对线结构稳定性较强,因此信号对线的高频特性也就更加稳定了。
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导线选用直径为0.25mm的导线,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之间的间距为0.3mm,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距离为0.45mm,这样两信号导线间距与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的比值就可以达到1∶1.5。
绝缘介质层的上下表面的中部均设有凹口105,采用凹口设计有利于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将两根信号更容易的分开。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上下表面中只有一面中部设有凹口,另一面为平滑状。如此设计有利于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分辨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上下表面两面均为光滑状。如此设计有利于生产管控与信号线对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4所示的为一种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S101:供线,将两根信号导线分别从各自线盘中抽出,经导线架送出;
步骤S102:过模,将两根信号导线分别从有固定间距的模孔中通过;
步骤S103:注塑,在通过模孔的同时进行绝缘介质层的注塑,整个注塑过程可以细分为若干层注塑,可以是只有一层硬质塑胶或是发泡塑胶注塑,也可以是在硬质塑胶注塑层上包覆注塑上发泡塑胶,还可以在发泡塑胶注塑层上包覆注塑上硬质塑胶,整个注塑的过程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而选择。
步骤S104:冷却,将压出成型的对线通过水中进行冷却。通常整个冷却过程分成两次,第一次冷却,将压出成型的对线通入高温水中冷却,因为刚刚经过注塑压出成型的的对线的绝缘层通常都还是非常热的,而且还没有完全的冷却好,如果直接通入冷水中进行冷却,由于温度落差太大,经常会使得绝缘层产生变形,所以都是先通过高温水进行一次预冷却;第二次冷却,将经过第一次冷却的对线进入常温水中冷却至常温,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冷却过程平稳的进行,这样最后得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结构和性能通常都会比较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介质层、第一信号导线和第二信号导线,所述绝缘介质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由绝缘介质层包覆,所述第一信号导线与第二信号导线之间设有固定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由塑胶材料制成,整体一次压出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外还包裹有一屏蔽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信号导线间距与信号导线到屏蔽层的间距的比值小于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上下表面的中部均设有凹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上下表面中的其一中部设有凹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上下表面的中部均为平滑状。
8.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供线,两根信号导线分别从各自线盘中抽出,经导线架送出;
过模,两根信号导线分别从有特定间距的模孔中通过;
注塑,在通过模孔的同时进行绝缘介质层的注塑;
冷却,将压出成型的对线通过水中进行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分为两次冷却:
第一次冷却,将压出成型的对线通入高温水中冷却;
第二次冷却,将经过第一次冷却的对线进入常温水中冷却至常温。
CN2011104429296A 2011-12-27 2011-12-27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24120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29296A CN102412008A (zh) 2011-12-27 2011-12-27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29296A CN102412008A (zh) 2011-12-27 2011-12-27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2008A true CN102412008A (zh) 2012-04-11

Family

ID=45914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29296A Pending CN102412008A (zh) 2011-12-27 2011-12-27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200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0017Y (zh) * 2008-01-05 2008-1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
CN102044315A (zh) * 2009-10-14 2011-05-04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分信号用电缆以及使用它的传输电缆
CN202422793U (zh) * 2011-12-27 2012-09-05 贸联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0017Y (zh) * 2008-01-05 2008-1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
CN102044315A (zh) * 2009-10-14 2011-05-04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分信号用电缆以及使用它的传输电缆
CN202422793U (zh) * 2011-12-27 2012-09-05 贸联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04110U (zh) 电线绝缘层加工系统
CN107731418A (zh) 一种塑料电缆生产工艺
CN111105903A (zh) 一种电缆的绝缘双层共挤生产工艺
CN101719398B (zh) 一种超六类非屏蔽数据电缆
CN202422793U (zh)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
CN201918218U (zh) 两对数字通信电缆
CN104795170B (zh) 40G pbs高频信号传输连接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01576483U (zh) 蜂室型骨架高频信号传输线缆
CN202268470U (zh) 漏泄同轴电缆发泡绝缘芯线一次挤出生产冷却成型模具
CN102412008A (zh) 一次压出成型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5564376U (zh) 抗曲绕的超六类非屏蔽数据电缆
CN112466567A (zh) 一种同轴电缆的生产方法
CN204340159U (zh) 绝缘电缆双色绝缘层挤覆用的模具结构
CN103971856A (zh) 尼龙护套电缆制造方法
CN209141392U (zh) 一种网络线十字骨架成型装置
CN202084348U (zh) 一种多芯ata线材的挤出装置
CN202584948U (zh) 一种平行集束电缆挤出模具
CN102368407B (zh) 长距离传输数字仪表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204066793U (zh) 一种扁平型多媒体数据缆
CN206528045U (zh) 一种双色挤塑模具
CN203799744U (zh) Cat6a非屏蔽数据电缆
CN101582313A (zh) 护套屏蔽数据缆的成型工艺
CN203858930U (zh) 一种铝带纵包预成型模
CN105355335A (zh) 四头纵包模
CN202275609U (zh) 一种新型结构同轴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