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682A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中继多个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中继多个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682A
CN102405682A CN2010800162167A CN201080016216A CN102405682A CN 102405682 A CN102405682 A CN 102405682A CN 2010800162167 A CN2010800162167 A CN 2010800162167A CN 201080016216 A CN201080016216 A CN 201080016216A CN 102405682 A CN102405682 A CN 102405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lrs
communication
back haul
communication st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62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682B (zh
Inventor
吴成根
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jou University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riginal Assignee
Ajou University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75502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40568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jou University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filed Critical Ajou University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92Adapting at the relay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for supporting cooperative relaying, i.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data via direct - and relay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在多个通信站之间传输和接收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的装置和方法,其中多链路中继站(MLRS)生成用于多个通信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接收的多个回程链路,并且使用所生成的多个回程链路为移动站提供多宿主服务。MLRS还可使用所述多个回程链路来支持移动站的切换。多个回程链路的使用有助于控制数据和/或用户数据在多个基站或多个中继站之间的高效传输/接收。

Description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中继多个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下一代通信系统已发展为向移动站(MS)提供各种高速、高容量服务。特别地,下一代通信系统由于各种原因而考虑使用多跳中继方案,诸如基站(BS)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基站容量的增加。换句话说,下一代通信系统考虑使用多跳中继方案因为这个方案可以有效地被应用于无线网络环境的变化并且可以主动地应对诸如BS的添加等网络环境的变化。
下一代通信系统现在仅考虑使用单个回程链路来中继信号的方案。换句话说,下一代通信系统现在仅考虑使用单个回程链路来中继信号的中继站(RS)。然而,由于许多限制,使用单个回程链路在多个BS或多个RS之间传输/接收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的效率降低。
因此,对于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在多个BS或多个RS之间高效地传输/接收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的方案有需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要至少解决上文所提到的问题和/或缺点并且至少提供下文所描述的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在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和/或多个无线直接链路形成多个通信路径而在多个通信站之间传输/接收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由多链路中继站(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形成用于与多个通信站的数据交换的多个回程链路和/或多个无线直接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用有线链路、无线链路和有线/无线结合链路中的至少一个形成用于与多个通信站的数据交换的多个回程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其中MLRS包括至少一个回程接口(I/F)单元和/或至少一个移动站(MS)I/F单元以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形成多个通信路径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独立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管理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共享用于多个回程链路和/或多个无线直接链路的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其中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MLRS包括控制单元和多链路中继单元的装置和方法,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执行包括多路径控制的、预设级别的控制过程来控制MLRS的操作,并且所述多链路中继单元执行在通信站之间中继信号的操作。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其中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MLRS中的控制单元还包括资源管理以及多路径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为多个通信站之间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和/或多个无线直接链路的数据传输/接收控制路径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借助于对至少两个回程链路的同时使用和/或对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同时使用在多个路径上为至少一个MS支持多宿主(multi-homing)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或至少两个MS I/F单元来支持通过多个路径的协同传输/接收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还有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来支持MS的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解决方案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通信系统中提供了多链路中继站(MLRS),所述多链路中继站适用于执行多路径控制以提供通过多个通信路径的通信服务,所述多个通信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中的至少一个。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通过提供通过多个通信路径的通信服务在通信系统中执行多路径控制的方法,所述多个通信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的以上及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从以下结合附图所取得的说明中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的配置;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共享相同的资源来生成回程链路的方法;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对相应的回程链路使用不同的资源来生成回程链路的方法;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链路系统中通过共享相同的资源来生成到MS的无线直接链路和一些回程链路的方法;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使用与被用于到MS的无线直接链路的生成的资源不同的资源来生成回程链路以及通过共享相同的资源来生成一些回程链路的方法;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生成回程链路使得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一组共享资源的上行链路通信站不同于一组共享资源的下行链路通信站的方法;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不同于BS与MS之间的无线直接通信链路的频率带生成回程链路的方法;
图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的MLRS的内部结构;
图9示出了图8中的控制单元811的内部结构的示例;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控制单元811的内部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11示出了图8中的多链路中继单元813的内部结构的示例;
图12示出了图8中的多链路中继单元813的内部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不同的回程I/F单元执行与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方法;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执行通信使得不同的MS I/F单元可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服务不同的中继覆盖范围的方法;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两个MS I/F单元执行与至少一个通信站的通信的方法;
图1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接收相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
图1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接收不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
图1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向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传输相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
图1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向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传输不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
图20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由使用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的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向MLRS传输信号的方法;
图21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由使用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的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从MLRS接收信号的方法;
图22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MLRS的切换情境,其中M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MLRS的覆盖范围向另一通信站的覆盖范围移动;
图2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决定MS的切换的程序;
图24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多个路径传输关于MS的切换的决定结果的程序;
图25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多个路径为MS的切换直接请求资源的分配的程序;
图2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多个路径为MS的切换直接发送资源的释放的程序;
图2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MLRS的示范性切换情境;
图2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源BS到MLRS的切换程序;
图2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MLRS到目标BS的切换程序;
图30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包括资源请求的从源BS到MLRS的切换程序;
图3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包括资源释放的从MLRS到目标BS的切换程序;
图32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向至少一个通过多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MS传输相同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
图3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向至少一个通过多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MS传输不同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
图34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至少一个通过多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MS接收相同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
图35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至少一个通过多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MS接收不同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
图3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过由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构成的多个路径向至少一个MS中继从两个BS接收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
图3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过由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构成的多个路径向至少两个BS中继从至少一个MS接收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
图3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为基于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的多宿主由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向MLRS传输信号的示例;
图3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为基于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的多宿主由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从MLRS接收信号的示例。
图40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MLRS以协同的方式向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所连接的BS传输信号的示例;
图4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MLRS以协同的方式从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所连接的BS接收信号的示例;
图42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MLRS以协同的方式向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MS传输信号的示例;并且
图4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MLRS以协同的方式从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MS接收信号的示例。
贯穿所有附图,相同的附图参考标号将被理解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在此所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所示的结构仅是示意性的并且不覆盖本发明的所有技术要领。因此,应理解的是可以取代所述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可以在提交本申请的时候被做出。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中继多个链路的装置和方法。在以下对本发明的说明中,频率资源被认为是在用于中继多个链路的装置和方法中所应用的资源的示例。然而,除频率资源以外,资源还可包括时间资源、代码资源和空间资源。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用“A/B”的形式来表示被分配给在多链路中继站(MLRS)与其他通信终端(例如基站(BS)或中继站(RS))之间所生成的回程链路的资源,这意味着在生成某些回程链路的两个通信站,即MLRS与另一个通信站之中,该另一个通信站在向MLRS传输信号时使用资源A,而MLRS在向该另一个通信站传输信号时使用资源B。BS可包括家庭基站(femto cell)或接入点(AP)。
在此,将假定就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共享一个资源而言,与MLRS通信的所有通信站既共享下行链路资源也共享上行链路资源。然而,一组共享上行链路资源的通信站可不同于一组共享下行链路资源的通信站。
MLRS可通过回程链路连接到至少两个通信站以向位于MLRS的覆盖范围中的MS提供通信服务。
在此应注意的是“A/B”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既指“A和B”也指“A或B”。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的配置。
参照图1,多路径中继系统包括MLRS 111、多个BS(即BS1 113、BS2 115和BS3 117)、多个RS(即RS1 119和RS2 121)以及多个移动站(MS)(即MS1 123和MS2 125)。
MLRS 111可使用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同时与除MLRS 111之外的至少两个通信站通信。换句话说,可使用单独的回程链路将MLRS 111连接到其将与之通信的所有BS和RS。
在图1的情况下,MLRS 111使用五个回程链路同时与BS1 113、BS2 115、BS3 117、RS1 119和RS2 121通信。对回程链路的说明在下文中给出。
回程链路指的是没有被用于与MS的直接连接并且被生成以在除简单的MS(即仅具有MS功能的MS)之外的两个通信站之间传输至少一个用户信号的通信链路。回程链路包括MLRS与BS之间的通信链路以及在MLRS与RS之间所形成的所有通信链路。按照在通信站之间所生成的通信链路的类型,回程链路可被分类为有线回程链路、无线回程链路和有线/无线结合回程链路。就无线回程链路和有线/无线结合回程链路而言,无线链路可包括使用诸如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非电磁介质所形成的链路。
在图1的示例中,MLRS 111使用有线回程链路与BS1 113通信、使用无线回程链路与BS2 115通信、使用有线/无线结合回程链路与BS3 117通信、使用有线回程链路与RS1 119通信并且使用无线回程链路与RS2 121通信。
此外,MLRS 111使用无线直接链路与MS1 123和MS2 125通信。直接链路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指的是被用于与MS的直接连接的链路。可使用回程链路将MLRS 111连接到一个通信站,并且即使在被连接到至少两个通信站时,MLRS 111也可仅与所述两个通信站中的一些而并非其中所有通信站通信。
可用图1所描述的方式使用到至少一个BS的回程链路和到至少一个RS的回程链路之中的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将MLRS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BS和/或所述至少一个RS中的至少两个,并且该MLRS可同时与它们通信。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相同的资源生成回程链路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共享相同的资源生成回程链路的方法。
参照图2,MLRS 211使用第一无线资源f1/f2来生成两个无线回程链路和一个有线/无线结合回程链路,所述第一无线资源f1/f2为所述相同的资源。也就是说,MLRS 211使用无线回程链路与BS2 215通信、使用有线/无线结合回程链路与BS3 217通信并且使用无线回程链路与RS2 221通信。在这种情况下,MLRS 211、BS2 215、BS3 217和RS2 211通过共享是相同无线资源的第一无线资源f1/f2来独立地传输和接收信号。
以这种方式,MLRS与其他通信站共享至少一个资源来生成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因此,使用至少两个回程链路传输和接收独立的信号是可能的。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对相应的回程链路使用不同的资源来生成回程链路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对相应的回程链路使用不同的资源来生成回程链路的方法。
参照图3,MLRS 311使用是不同资源的第一无线资源f1/f2、第二无线资源f3/f4以及第三无线资源f5/f6来生成两个无线回程链路和一个有线/无线结合回程链路。也就是说,MLRS 311使用第一无线资源f1/f2来生成到BS2 315的无线回程链路、使用第二无线资源f3/f4来生成到BS3 317的有线/无线结合回程链路并且使用第三无线资源f5/f6来生成到RS2 321的无线回程链路。
以这种方式,MLRS对相应的回程链路使用不同的资源来生成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因此,使用至少两个回程链路传输和接收独立的信号是可能的。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相同的资源来生成直接链路和一些回程链路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共享相同的资源来生成到MS的无线直接链路和一些回程链路的方法。
参照图4,MLRS 411共享第一无线资源f1/f2来生成到MS 413的直接链路、到BS1 415的无线回程链路以及到RS1 417的无线回程链路。另外,MLRS 411共享第二无线资源f3/f4来生成到BS2 419的无线回程链路和到RS2 421的无线回程链路。
以这种方式,MLRS共享一个无线资源来生成MLRS与MS之间的直接链路以及MLRS与至少一个BS和/或RS之间的无线回程链路。此外,MLRS可使用至少另一无线资源来生成到至少另一BS和/或RS的回程链路。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使用与被用于到MS的无线直接链路的生成的资源不同的资源来生成回程链路以及通过共享相同的资源来生成一些回程链路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使用与被用于到MS的无线直接链路的生成的资源不同的资源来生成回程链路以及通过共享相同的资源来生成一些回程链路的方法。
参照图5,MLRS 511共享第一无线资源f1/f2来生成到MS 513的直接链路并且使用第二无线资源f3/f4来生成到BS1 515的回程链路和到RS1 517的回程链路。
另外,MLRS 511共享第三无线资源f5/f6来生成到BS2 519的回程链路和到RS2 521的回程链路。
以这种方式,MLRS可使用一个无线资源来生成到一个MS的直接链路,并且也可共享至少另一无线资源来生成到至少一个BS和/或RS的回程链路。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生成一组共享上行链路回程链路的通信站和一组共享下行链路回程链路的通信站的方法进行说明。由于通信站可使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资源逆转,可以不同地设置一组共享上行链路资源的通信站和一组共享下行链路资源的通信站。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生成回程链路使得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一组共享资源的上行链路通信站不同于一组共享资源的下行链路通信站的方法。
参照图6,MLRS 611共享第一无线资源f1来生成到BS1 613的上行链路回程链路、到RS1 615的上行链路回程链路和到BS2 617的上行链路回程链路。另外,MLRS 611共享第二无线资源f4来生成到RS1 615的下行链路回程链路、到BS2 617的下行链路回程链路和到RS2 619的下行链路回程链路。
以这种方式,MLRS可使用资源使得一组共享资源的上行链路通信站不同于一组共享资源的下行链路通信站。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不同于BS与MS之间的通信链路的频率带生成回程链路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不同于BS与MS之间的无线直接通信链路的频率带生成回程链路的方法。
参照图7,MLRS 711使用与被用于生成直接连接到通信站的MS715与该通信站之间的链路的资源不同的频率带来生成到该通信站的回程链路。例如,如果通信站是BS 713,那么MLRS 711使用与被用于生成BS 713与MS 715之间的链路的资源不同的频率带来生成回程链路。也就是说,如果被用于生成BS 713与MS 715之间的链路的资源是甚高频(VHF)频率带,那么MLRS 711可使用微波频率带来生成到BS 713的回程链路。
以这种方式,当生成到至少一个服务MS的通信站的无线回程链路时,MLRS可使用与在该至少一个通信站与MS之间所使用的频率带等同和/或不同的频率带。
同时,为了使回程链路共享资源,叠加编码、码分复用(CDM)、空分复用(SDM)、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自适应波束形成、交换波束等可被使用。多用户MIMO传输可包括脏纸编码、预编码、多用户MIMO、奇异值分解等。
对于MLRS,中继覆盖范围资源可被分配如以下。
首先,MLRS可预先被分配中继覆盖范围资源。
第二,MLRS在必要时从使用多个链路所连接的通信站被分配中继覆盖范围资源,并且进而当所述资源不再被需要时可释放所分配的资源。
第三,MLRS可独立于使用多个链路所连接的通信站使用所述资源。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MLRS可从至少两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被分配资源,并且以集成的方式管理所分配的资源,由此控制小区间干扰。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的MLRS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的MLRS的内部结构。
参照图8,MLRS 800包括控制单元811和多链路中继单元813。控制单元811通过执行预设级别的控制过程来控制MLRS 800的操作,所述控制过程包括多路径控制功能。多路径控制功能是通过控制由形成在通信站之间的多个链路构成的多个路径来提供通信服务的功能。对于与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MLRS 800可提供多路径控制功能用于控制至少一个路径。术语“路径控制”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指的是被实现以执行包括路径搜索、路径选择、包括资源分配的路径连接、路径释放以及包括资源添加和资源释放的路径改变的控制操作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
将参照图9和10详细描述控制单元811。多链路中继单元813执行在通信站之间中继信号的操作。将参照图11和12详细描述多链路中继单元813。
接下来,将描述图8中的控制单元811的内部结构的示例。
图9示出了图8中的控制单元811的内部结构的示例。
参照图9,控制单元811包括了多路径控制单元911。多路径控制单元911执行路径连接控制操作、多宿主控制操作、协同传输控制操作以及切换控制操作中的至少一个。
路径控制操作包括回程接口(I/F)共享控制操作、MS I/F共享控制操作、回程I/F路径连接控制操作、MS I/F路径连接控制操作以及MS-BS路径连接控制操作。多宿主控制操作包括控制使用多个路径服务一个MS的多宿主过程的操作。协同传输控制操作控制以协同的方式控制通过多个路径与至少一个通信站交换至少一个数据流的过程。切换控制操作包括在覆盖范围间切换期间的切换决定控制操作、数据缓冲控制操作以及基于多路径的同时传输控制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图8中的控制单元811的内部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控制单元811的内部结构的另一示例。
参照图10,控制单元811包括多路径控制单元1011和资源管理单元1013。多路径控制单元1011执行与图9所描述的多路径控制单元911相同的操作。
资源管理单元1013执行资源管理操作、调度操作以及呼叫准入控制(CAC)操作以独立于使用多个链路所连接的通信站管理资源。
接下来,将描述图8中的多链路中继单元813的内部结构的示例。
图11示出了图8中的多链路中继单元813的内部结构的示例。
参照图11,多链路中继单元813包括N个回程I/F单元(即回程I/F单元#1 1111-1到回程I/F单元#N 1111-N),以及M个MS I/F单元(即MS I/F单元#1 1113-1到MS I/F单元#M 1113-M)。以这种方式,多链路中继单元813可被构建为包括至少一个回程I/F单元和至少一个MS I/F单元。
N个回程I/F单元中的每一个都生成到至少一个通信站的回程链路并且使用该回程链路执行通信。M个MS I/F单元中的每一个都生成到至少一个MS的直接链路并且使用该直接链路执行通信。
接下来,将描述图8中的多链路中继单元813的内部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12示出了图8中的多链路中继单元813的内部结构的另一示例。
参照图12,多链路中继单元813包括N个回程I/F单元(即回程I/F单元#1 1211-1到回程I/F单元#N 1211-N)、信号中继单元1213以及M个MS I/F单元(即MS I/F单元#1 1215-1到MS I/F单元#M1215-M)。以这种方式,多链路中继单元813包括至少一个回程I/F单元、至少一个MS I/F单元以及信号中继单元1213。
回程I/F单元#1 1211-1到回程I/F单元#N 1211-N的操作与图11所描述的回程I/F单元#1 1111-1到回程I/F单元#N 1111-N的操作等同。MS I/F单元#1 1215-1到MS I/F单元#M 1215-M的操作也与图11所描述的MS I/F单元#1 1113-1到MS I/F单元#M 1113-M的操作等同。
信号中继单元1213在至少一个回程I/F单元与至少一个MS I/F单元之间中继信号。回程I/F单元#1 1211-1到回程I/F单元#N 1211-N与信号中继单元1213之间的通信链路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被生成。
如果回程I/F单元#1 1211-1到回程I/F单元#N 1211-N与信号中继单元1213之间的通信链路以无线的方式被生成,那么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可通过所生成的无线通信链路被传输和接收。
同样地,如果回程I/F单元#1 1211-1到回程I/F单元#N 1211-N与信号中继单元1213之间的通信链路以有线的方式被生成,那么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可通过所生成的有线通信链路被传输和接收。
信号中继单元1213与MS I/F单元#1 1215-1到MS I/F单元#M1215-M之间的通信链路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被生成。如果信号中继单元1213与MS I/F单元#1 1215-1到MS I/F单元#M 1215-M之间的通信链路以无线的方式被生成,那么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可通过所生成的无线通信链路被传输和接收。
同样地,如果信号中继单元1213与MS I/F单元#1 1215-1到MS I/F单元#M 1215-M之间的通信链路以有线的方式被生成,那么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可通过所生成的有线通信链路被传输和接收。
现在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为多个通信站之间使用多个回程链路的数据传输/接收控制路径连接的方法进行参考。
现在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至少一个回程I/F单元执行与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不同的回程I/F单元执行与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方法。
参照图13,MLRS 1311包括三个回程I/F单元,即回程I/F单元#1 1313-1到回程I/F单元#3 1313-3。回程I/F单元#1 1313-1到回程I/F单元#3 1313-3分别与BS1 1315-1到BS3 1315-3通信。在图13中,BS被假定为通信站的示例,其可包括标准BS、家庭基站BS以及RS。
以这种方式,具有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的MLRS可使用不同的回程I/F单元与不同的通信站通信。可使用相同的资源或者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回程I/F单元将两个通信站连接到MLRS。
MLRS还可使用一个回程I/F单元与至少两个通信站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可使用下行链路空间复用协同传输和下行链路空间分集协同传输,并且MLRS可使用上行链路空间复用协同传输和上行链路空间分集协同传输。
下行链路空间复用协同传输可包括空间复用、DPC、预编码、多用户MIMO、SVD等。下行链路空间分集协同传输可包括传输分集、Alamouti分集、空时块编码(STBC)等。
相似地,上行链路空间复用协同传输可包括空间复用、DPC、预编码、多用户MIMO、SVD等。上行链路空间分集协同传输可包括传输分集、Alamouti分集、STBC等。
当通过共享一个回程I/F单元被连接时,至少两个通信站可使用相同的资源或者不同的资源,并且所述一个回程I/F单元本身可支持MIMO。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MS I/F单元执行与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方法进行说明。
例如,MLRS可通过不同的MS I/F单元或通过共享一个MS I/F单元来连接至少两个通信站。当通过不同的MS I/F单元被连接时,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可使用相同的资源或者不同的资源。同样地,当通过共享一个MS I/F单元被连接时,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可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的资源。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执行通信使得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不同的MS I/F单元可服务不同的中继覆盖范围的方法。
参照图14,MLRS 1411包括三个MS I/F单元,即MS I/F单元#1 1413-1到MS I/F #3 1413-3。MS I/F单元#1 1413-1到MS I/F #31413-3分别向中继覆盖范围#1 1415-1到中继覆盖范围#3 1415-3提供服务。
以这种方式,具有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MLRS可使用不同的MS I/F单元向不同的中继覆盖范围提供服务。当通过不同的MS I/F单元被连接时,两个通信站可使用相同的资源或者不同的资源。
虽然已在图14中描述了MLRS使用不同的MS I/F单元与至少两个通信站通信,MLRS可使用一个MS I/F单元与至少两个通信站通信。当通过共享一个MS I/F单元被连接时,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可使用相同的资源或者不同的资源,并且所述一个MS I/F单元本身可支持MIMO。
接下来,将对I/F路径连接控制功能进行说明,其中MLRS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被用作两个通信站之间的中继。
首先,就回程I/F路径连接控制方法而言,MLRS使用一个回程I/F单元与至少一个BS或RS连接。作为另一示例,MLRS使用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与至少一个BS或RS连接。
第二,就MS I/F路径连接控制方法而言,MLRS使用一个MSI/F单元与至少一个MS连接。作为另一示例,MLRS使用至少两个MS I/F单元与至少一个MS连接。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两个MS I/F单元执行与至少一个通信站的通信的方法。也就是说,MLRS 1511包括三个MS I/F单元,即MS I/F单元#1 1513-1到MS I/F单元#3 1513-3。MS I/F单元#1 1513-1到MSI/F单元#3 1513-3分别向中继覆盖范围#1 1515-1到中继覆盖范围#31515-3提供服务。
当通信站1517在上文所描述的通信环境中在由MS I/F单元#11513-1服务的中继覆盖范围#1 1515-1与由MS I/F单元#2 1513-2服务的中继覆盖范围#2之间移动时,使用两个MS I/F单元,即MS I/F单元#1 1513-1和MS I/F单元#2 1513-2两者提供用于通信站1517的服务。通信站1517可以是MS或诸如此类。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控制MS与BS之间的连接的方法进行说明。
对于MS与BS之间的连接控制,MS可被连接到至少一个BS或至少两个BS。用于MS与至少两个BS之间的连接的控制方法可包括多宿主、协同传输、切换、资源请求/释放等。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上文所描述的的路径连接控制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在多个BS或多个RS之间高效地传输和接收数据是可能的。
现在,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的多宿主方法进行说明。
在下文所描述的多宿主方法中,其中MLRS通过至少两个通信路径服务至少一个MS的多宿主情境可被考虑。另一多宿主情境也可被考虑,其中MLRS使至少一个MS能够借助于与通过至少一个回程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两个通信站的多宿主通信同时与至少两个通信站通信。
首先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接收相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的进行说明。
图1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接收相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
在描述图16之前,应注意的是术语“多宿主”指的是其中MLRS通过至少两个通信路径向至少一个MS提供服务的操作
参照图16,MLRS 1611通过多个路径从至少两个通信站接收相同的数据流。MLRS 1611使用服务匹配、路径选择等来分集合并(diversity-combine)通过至少两个路径所接收的数据流。
MLRS 1611可从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两个BS,即从BS11615和BS2 1617接收相同的数据流、合并所接收的数据流并且向MS1613传输合并的数据流。如果MLRS 1611支持多播,那么其可向至少两个MS传输合并的数据流。所接收的数据流可通过分集合并或复用合并被合并。
MLRS 1611可向至少两个MS传输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两个BS 1615和1617所接收的数据流。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接收不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进行说明。
图1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接收不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
参照图17,MLRS 1711通过多个路径从至少两个通信站接收不同的数据流。MLRS 1711可从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两个BS,即从BS1 1715和BS2 1717接收不同的数据流、合并所接收的数据流并且向MS 1713传输合并的数据流。所接收的数据流可通过分集合并或复用合并被合并。
如果MLRS 1711支持多播,其可向至少两个MS传输合并的数据流。MLRS 1711也可向至少两个MS传输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两个BS 1715和1717所接收的数据流。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向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传输相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进行说明。
图1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向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传输相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
参照图18,MLRS 1811以相同的方式向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BS,即向BS1 1815和BS2 1817传输从至少一个MS 1813所接收的数据流。在图18中,BS被假定为通信站的示例。
MLRS 1811也可通过多路径的方式向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至少两个BS传输从至少两个MS接收的相同的数据流。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向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传输不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进行说明。
图1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向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传输不同的数据流的情况下的多宿主方法。
参照图19,MLRS 1911分割从至少一个MS 1913接收的数据流,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向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BS,即向BS11915和BS2 1917传输所分割的数据流。在图19中,BS被假定为通信站的示例。
MLRS 1911也可向通过多路径的方式向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至少两个BS传输从至少两个MS接收的不同的数据流。
同时,使用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的通信站可以协同的方式向MLRS传输信号。通信站也可以协同的方式从MLRS接收信号,这将在下文中参照图20和21被描述。
首先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由使用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的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向MLRS传输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20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由使用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的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向MLRS传输信号的方法。
参照图20,使用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 2011的两个BS,即BS1 2015和BS2 2017以协同的方式向MLRS 2011传输信号。波束形成、空间分集、空间复用、预编码、多用户MIMO、DPC等可被用于以协同的方式传输信号。在图20中,BS被假定为通信站的示例。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由使用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的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从MLRS接收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21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由使用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的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从MLRS接收信号的方法。
参照图21,MLRS 2111向使用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两个BS,即向BS1 2115和BS2 2117传输相同的数据流。BS1 2115和BS2 2117以协同的方式处理从MLRS 2111接收的信号。波束形成、空间分集、空间复用、后编码、多用户MIMO检测、DPC解码等可被用于以协同的方式接收信号。在图21中,BS被假定为通信站的示例。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MLR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至少两个通信路径的方式向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MS传输数据流的多宿主方法进行说明。
图32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向通过多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MS传输相同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在这个示例中,至少一个通信站经由MLRS与至少一个MS通信。该至少一个MS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连接到MLRS。MLRS根据多宿主通过至少两个通信路径向该至少一个MS传输数据流。
为此,MLRS从经由至少一个回程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通信站接收数据流、并且向连接到MLRS中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一个MS传输所接收的数据流。MLRS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形成到所述至少一个MS的多个路径。该至少一个MS对通过所述多个路径所接收的数据流执行分集合并,包括流量匹配(trafficmatching)和路径选择。
参照图32,MLRS 3211从通过回程链路所连接的BS1 3219接收用于MS 3217的数据流。MLRS 3211可通过两个独立的无线直接链路向连接到它的两个MS I/F单元3213-1和3213-3的MS 3217传输相同的数据流。
MLRS 3211也可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两个MS传输从通过回程链路所连接的BS1 3219所接收的数据流。所述至少两个M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图3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向通过多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MS传输不同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在这个示例中,MLRS通过多个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所形成的路径向至少一个MS传输从至少一个通信站接收的不同的数据流。MLRS与该至少一个通信站通过至少一个回程链路连接,并且MLRS与该至少一个MS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连接。因此,MLRS可使用多个链路向该至少一个MS传输不同的数据流。
参照图33,MLRS 3311从通过回程链路所连接的BS1 3319接收数据流。MLRS 3311可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无线直接链路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3313-1和3313-3的MS 3317传输不同的数据流。
MLRS 3311也可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两个MS传输从通过回程链路所连接的BS1 3319所接收的数据流。所述至少两个M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已通过多个路径接收数据流的MS通过分集合并或复用合并来处理所接收的数据流。
如在参照图32和33所描述的方法中那样,MLRS可通过多个路径从至少一个MS接收数据流。
图34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通过多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MS接收相同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在这个示例中,MLRS通过至少两个多路径从至少一个MS接收相同的数据流。该至少一个MS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连接到MLRS。
参照图34,MLRS 3411通过多个路径从连接到至少两个MS I/F单元3413-1和3413-3的至少一个MS 3417接收相同的数据流。MLRS3411分集合并所接收的数据流并且向BS1 3419传输合并的数据流。
MLRS 3411还可合并从连接到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两个MS中的每一个所接收的数据流并且向BS1 3419传输合并的数据流。所述至少两个M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图35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通过多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MS接收不同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在这个示例中,MLRS通过至少两个多路径从至少一个MS中的每一个接收不同的数据流。该至少一个MS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连接到MLRS。
参照图35,MLRS 3511通过多个路径从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3513-1和3513-3的至少一个MS 3517接收不同的数据流。MLRS 3511复用合并(multiplexing-combine)所接收的数据流并且向BS1 3519传输合并的数据流。
MLRS 3511可合并从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两个MS中的每一个所接收的数据流并且向BS1 3519传输合并的数据流。所述至少两个M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图3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过由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构成的多个路径向至少一个MS中继从两个BS所接收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在这个示例中,MLRS在至少两个通信站与至少一个MS之间中继数据流。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通过至少一个回程I/F单元连接到MLRS,并且所述至少一个MS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连接到MLRS。对于所述中继,MLRS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从至少两个通信站接收至少一个数据流。MLRS根据多宿主通过多个独立的无线直接链路向连接到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一个MS中的每一个传输所接收的至少一个数据流。MLRS通过分集合并或复用合并来处理从至少两个通信站所接收的数据流
参照图36,MLRS 3611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至少两个BS 3619和3621接收至少两个数据流。MLRS 3611根据多宿主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无线直接链路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3613-1和3613-3的至少一个MS 3617中的每一个传输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数据流。
MLRS 3611可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至少两个BS 3619和3621接收相同的数据流(流A′=流B′)或者不同的数据流(流A′≠流B′)。MLRS 3611还可通过多个无线直接链路向至少一个MS中的每一个传输相同的数据流(流A′=流B′)或者不同的数据流(流A′≠流B′)。同样地,MLRS 3611可通过至少一个无线直接链路直接向MS 3617传输从一个BS1 3619接收的数据流(流A′=流A),并且可通过至少另一无线直接链路直接向MS 3617传输从另一BS2 3621接收的数据流(流B′=流B)。
另外,MLRS 3611可独立地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两个MS中的每一个传输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至少两个BS 3619和3621所接收的数据流。所述至少两个M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图3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过由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构成的多个路径向至少两个BS中继从至少一个MS接收的数据流的多宿主示例。在这个示例中,MLRS通过多个独立的无线直接链路从连接到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一个MS中的每一个接收数据流。MLRS根据多宿主通过多个回程链路向至少两个通信站传输所接收的数据流。MLRS通过分集合并或复用合并来处理从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接收的数据流。
参照图37,MLRS 3711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无线直接链路从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一个MS 3717中的每一个接收数据流。MLRS 3711根据多宿主向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至少两个BS传输所接收的数据流。
MLRS 3711可通过多个无线直接链路从至少一个MS中的每一个接收相同的数据流(流A=流B)或不同的数据流(流A≠流B)。MLRS3711还可向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至少两个BS传输相同的数据流(流A′=流B′)或不同的数据流(流A′≠流B′)。同样地,MLRS 3711可通过一个无线直接链路直接向至少一个BS1 3719传输从MS 3717接收的数据流(流A=流A′),并且可通过另一无线直接链路直接向至少另一BS2 3721传输从MS 3717接收的数据流(流B=流B′)。
另外,MLRS可合并从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两个MS所接收的数据流并且向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至少两个BS传输合并的数据流。所述至少两个M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图3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为基于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的多宿主由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向MLRS传输信号的示例。
在这个示例中,当MLRS根据多宿主在至少两个通信站与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MS中的每一个之间传输独立的数据流时,通过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的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向MLRS传输信号。
参照图38,通过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 3811的至少两个BS 3819和3821可以协同的方式向MLRS 3811传输信号。协同传输方法可包括波束形成、空间分集、简单的空间复用、预编码、多用户MIMO、DPC等。
图3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为基于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的多宿主由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从MLRS接收信号的示例。在这个示例中,通信站以协同的方式处理通过多个回程链路从MLRS接收的信号。
参照图39,通过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MLRS 3911的至少两个BS 3919和3921可以协同的方式处理从MLRS 3911接收的信号。协同接收方法可包括波束形成、空间分集、简单的空间复用、后编码、多用户MIMO检测、DPC解码等。
基于上文所描述的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的多宿主,MLRS可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同时与至少两个通信站通信,从而有助于通信系统的不同设计。对位于小区边界的MS保证某个级别的信号质量也是可能的,在所述小区边界中BS几乎不能直接控制MS,并且BS几乎不能直接向所述小区边界传输数据。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MLRS执行通过至少两个通信路径对至少一个通信站的协同传输/接收是可能的。作为示例,存在其中MLRS协同地向通过它的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BS中的每一个传输信号或从其接收信号的程序。存在其中MLRS协同地向通过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MS中的每一个传输信号或从其接收信号的另一程序。
图40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MLRS以协同的方式向通过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BS传输信号的示例。
在这个示例中,MLRS通过多路径的方式协同地向通过它的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通信站传输信号。协同传输方法可包括波束形成、空间分集、简单的空间复用、预编码、多用户MIMO、DPC等。
参照图40,MLRS 4010通过关联的多个回程链路协同地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4014和4016的至少一个BS 14020中的每一个传输信号。MLRS 4010还可通过关联的回程链路协同地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4014和4016的至少两个BS中的每一个传输信号。所述至少两个B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图4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MLRS以协同的方式从通过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BS接收信号的示例。
在这个示例中,MLRS通过多路径的方式协同地从通过它的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通信站接收信号。协同接收方法可包括波束形成、空间分集、简单的空间复用、后编码、多用户MIMO检测、DPC解码等。
参照图41,MLRS 4110通过关联的回程链路的方式协同地从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4112和4114的至少一个BS1 4120中的每一个接收信号。MLRS 4110还可通过关联的回程链路的方式协同地从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4112和4114的至少两个BS接收信号。所述至少两个B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回程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图42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MLRS以协同的方式向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MS中的每一个传输信号的示例。
在这个示例中,MLRS通过关联的多路径的方式协同地向通过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传输信号。协同传输方法可包括波束形成、空间分集、简单空间复用、预编码、多用户MIMO、DPC等。
参照图42,MLRS 4210通过关联的多个无线直接链路协同地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4214和4216的至少一个MS1 4220中的每一个传输信号。MLRS 4210还可通过关联的多个无线直接链路协同地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4214和4216的至少两个MS中的每一个传输信号。所述至少两个M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图4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MLRS以协同的方式从通过至少两个MS I/F单元所连接的至少一个MS中的每一个接收信号的示例。
在这个示例中,MLRS通过关联的多路径协同地向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的至少通信站中的每一个接收信号。协同接收方法可包括波束形成、空间分集、简单的空间复用、后编码、多用户MIMO检测、DPC解码等。
参照图43,MLRS 4310通过关联的多个无线直接链路协同地从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4314和4316的至少一个MS1 4320中的每一个接收信号。MLRS 4310还可通过关联的多个无线直接链路协同地从连接到它的至少两个MS I/F单元4314和4316的至少两个MS中的每一个接收信号。所述至少两个MS连接到其的所述至少两个MS I/F单元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彼此一致或者不同。
最后,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的切换方法进行说明。
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切换方法中MLRS的示范性切换执行功能和切换程序进行参考。MLRS的切换执行功能包括切换决定功能、数据缓冲功能、基于多路径的同时传输功能等。切换程序被细分为从BS到MLRS的切换、从MLRS到BS的切换、包括资源请求的从BS到MLRS的切换以及包括资源释放的从MLRS到BS的切换,并且将在独立的实施例中被描述。
首先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LRS的切换执行功能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将对基于MLRS的切换情境进行参考,其中M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MLRS的覆盖范围向另一通信站的覆盖范围移动。
图22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MLRS的切换情境,其中MS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MLRS的覆盖范围向另一通信站的覆盖范围移动。
在参照图22所描述的切换情境中,当MS从MLRS的覆盖范围向另一通信站的覆盖范围移动时(即正在考虑的移动站(consideringmobile station)),MLRS直接基于从MS接收的测量信息决定是否执行MS的切换。
参照图22,其中MS 2213使用经由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源BS2215和目标BS 2217的源MLRS 2211执行通信的通信环境被考虑。在这个通信环境中,位于源MLRS 2211的覆盖范围中并且连接到源MLRS 2211的MS 2213向目标BS 2217的覆盖范围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MS 2213向源MLRS 2211发送测量请求(REQ)消息。一收到测量REQ消息,源MLRS 2211就响应于该测量REQ消息向MS 2213发送测量响应(RSP)消息。
一从源MLRS 2211收到测量RSP消息,MS 2213就测量从邻近的BS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并且进而使用接收信号强度(RSS)报告消息向源MLRS 2211传输测得的结果。
基于用接收自MS 2213的RSS报告消息所报告的信号强度测量结果,源MLRS 2211直接决定是否为MS 2213执行切换以及切换路径(即切换目标通信站)。
图2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决定MS的切换的程序。
参照图23,在步骤2311中MS向源MLRS发送测量REQ消息。一收到测量REQ消息,源MLRS就在步骤2313中响应于该测量REQ消息向MS发送测量RSP消息。
在步骤2317中,源MLRS在MS由于切换程序而不能接收数据时(例如在MS测量信号强度时)缓冲要被传输至MS的数据。例如,当MS从源MLRS的覆盖范围向另一通信站的覆盖范围移动时,源MLRS缓冲从源BS接收的数据以在MS由于切换程序而不能接收数据时向MS传输数据。缓冲的数据要在切换程序被完成之前被传输至MS。
一从源MLRS收到测量RSP消息,MS就在步骤2315中测量从邻近的BS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在步骤2319中,MS使用RSS报告消息向源MLRS传输测量的结果。
一从MS收到RSS报告消息,源MLRS就在步骤2321中向MS传输它已缓冲而没有向MS传输的数据。传输缓冲的数据仅是示例,并且传输缓冲的数据的时间可以是在切换程序被完成之前的任何时间。
基于用从MS接收的RSS报告消息所报告的信号强度测量结果,源MLRS在步骤2323中直接决定是否为MS执行切换以及切换路径(即切换目标通信站)。
在上文所描述的示范性切换决定程序中,如果RSS报告从MS被接收,那么源MLRS向MS传输它已缓冲的数据。然而,在RSS报告从MS被接收的时候传输缓冲的数据仅是示例。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样,源MLRS可在切换程序被完成之前的任何时间向MS传输一直到该时间被缓冲的数据将是明显的。同样地,在上文的示范性切换决定程序中,源MLRS直接决定是否执行MS的切换以及切换路径。
图24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多个路径传输关于MS的切换的决定结果的程序。在这个示例中,MLRS通过对应于多个路径的多个回程链路同时向源通信站和目标通信站传输关于它已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这意味着,代替经由源通信站向目标通信站传输切换决定信息,MLRS通过多个回程链路直接向两个通信站传输切换决定信息。源通信站和目标通信站可分别对应于源BS和目标BS。
参照图24,源MLRS在步骤2411中决定是否执行MS的切换以及切换路径。如果源MLRS决定为MS执行切换,它在步骤2413中通过多个回程链路同时向源BS和目标BS传输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MS的从源BS到目标BS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变化的信息。
源MLRS在步骤2415中向MS传输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以甚至允许MS识别它的从源BS到目标BS的数据传输/接收路径的变化。
在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如果基于参照图22到24所描述的程序决定为MS执行切换,那么用于释放(或收回)先前为MS所分配的资源并且向MS分配新的资源的程序被执行。
在下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对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释放现有的资源和/或分配新的资源的程序进行参考。MS将向其移动的通信站为关于MS的切换的资源管理同时向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传输资源请求消息或资源释放消息。这意味着,代替经由源通信站向目标通信站传输资源请求消息或资源释放消息,MLRS通过多个回程链路直接向两个通信站传输所述消息。
图25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多个路径为MS的切换直接请求资源的分配的程序。
例如,在图25中假定MS已从源BS的覆盖范围移动到目标MLRS的覆盖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于在图24所描述的程序中那样,源BS可决定是否为MS执行切换以及切换路径。由源BS将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传输至MS和目标MLRS。
如果目标MLRS由于缺少资源而不能支持MS的切换,那么其同时向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BS发送资源请求消息以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BS借用资源。这意味着,代替经由源通信站向目标通信站发送资源请求消息,MLRS通过多个回程链路直接向两个通信站发送消息。
参照图25,源BS在步骤2511中决定是否执行MS的切换以及切换路径。如果源BS决定为MS执行切换,那么其在步骤2513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向目标MLRS传输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源MLRS在步骤2515中向MS传输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MS的从源BS到目标MLRS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变化的信息。
一从源BS收到关于切换路径的信息,目标MLRS就在步骤2517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同时向多个路径发送资源请求消息。资源请求消息同时被发送至包括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源BS的至少一个BS。这意味着,代替经由源通信站向目标通信站发送资源请求消息,MLRS通过多个回程链路直接向两个通信站发送消息。
图2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通过多个路径为MS的切换直接发送资源的释放的程序。也就是说,如果MS已从源MLRS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通信站的覆盖范围,那么用于请求释放被分配给MS的资源的资源释放消息同时被发送至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多个通信站。这意味着,代替经由目标通信站向源通信站发送资源释放消息,MLRS通过多个回程链路直接向两个通信站发送消息。
参照图26,源MLRS在步骤2611中决定是否执行MS的切换以及切换路径。如果源MLRS决定为MS执行切换,那么其在步骤2613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同时向源BS和目标BS传输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MS的从源BS到目标BS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变化的信息。
源MLRS在步骤2615中向MS传输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以甚至允许MS识别它的从源BS到目标BS的数据传输/接收路径的变化。
因此,为了释放MS已使用的资源,源MLRS在步骤2617和2619中通过多个路径同时向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至少两个BS发送资源释放消息。这意味着,代替经由目标通信站向源通信站发送资源释放消息,MLRS通过多个回程链路直接向两个通信站发送消息。所述至少两个BS包括源BS和目标BS。
接下来,将对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切换程序的各种示例进行参考。
图2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MLRS的示范性切换情境。
在图27所示的情境中,假定MS 2713经由MLRS 2711的覆盖范围从源BS 2715的覆盖范围向目标BS 2717的覆盖范围移动。在这种情境中,发生两次切换。也就是说,第一次切换是源BS 2715与MLRS 2711之间的切换,而第二次切换是MLRS 2711与目标BS 2717之间的切换。
将在下文中参照图28到31详细描述就图27所示的情境而言的每次切换的详细程序。
在以下说明中,切换程序将被细分为从BS到MLRS的切换(图27中的①)、从MLRS到BS的切换(图27中的①)、包括资源请求的从BS到MLRS的切换(图27中的②)以及包括资源释放的从MLRS到BS的切换(图27中的②),并且进而在独立的实施例中被描述。
图2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源BS到MLRS的切换程序。
参照图28,如果来自源BS的信号的强度低于预设值,那么MS在步骤2811中向源BS发送测量REQ消息。来自源BS的信号强度的降低可随MS从源BS的覆盖范围向目标MLRS的覆盖范围移动而发生。与此不同,MS可按预设时间的周期向源BS发送测量REQ消息。
一收到测量REQ消息,源BS就在步骤2813中响应于该测量REQ消息向MS发送测量RSP消息。测量RSP消息可携载MS执行测量所需要的参数。
MS为了执行测量而需要的参数可包括测量目标通信站的列表、测量时间、测量方法、测量优先级等。测量方法包括用于确定是在预设时间内连续执行测量还是周期性地执行测量的信息,而测量优先级包括指定在测量中具有优先权的通信站的信息。
在步骤2817中,源BS在MS由于切换程序而不能接收数据时(例如在MS测量信号强度时)缓冲要被传输至MS的数据。
一从源BS收到测量RSP消息,MS就在步骤2815中测量从邻近的BS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并且在步骤2819中使用RSS报告消息向源BS发送测得的结果。
一从MS收到RSS报告消息,源BS就在步骤2821中基于用所接收的RSS报告消息所报告的信号强度测量结果直接决定是否为MS执行切换以及切换路径(即切换目标通信站)。
如果源BS决定为MS执行切换,那么它在步骤2823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向目标MLRS发送具有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的切换方向消息。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MS的从源BS到目标BS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变化的信息。
在步骤2825中,源BS向MS传输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以甚至允许MS识别它的从源BS到目标MLRS的数据传输/接收路径的变化。
源BS在步骤2827中向MS转发它已缓冲而没有向MS传输的数据,并且在步骤2829中向目标MLRS转发它已缓冲的数据。转发缓冲的数据仅是示例,并且转发缓冲的数据的时间可以是在切换程序被完成之前的任何时间。
为了执行与目标MLRS的关联,MS在步骤2831中向目标MLRS发送关联REQ消息。一收到关联REQ消息,目标MLRS就在步骤2833中执行与MS的关联操作。如果与MS的关联被实现,那么目标MLRS在步骤2835中向MS发送具有按照所述关联所指派的新的标识符(ID)的关联RSP消息。
如果由源BS缓冲的数据还没有被转发至MS,那么目标MLRS在步骤2837中向MS传输从源BS接收的数据。目标MLRS在步骤2839中向源BS发送切换完成消息,从而完成MS的切换过程。
图2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多路径中继系统中从MLRS到目标BS的切换程序。
参照图29,如果来自源MLRS的信号的强度低于预设值,那么MS在步骤2911中向源MLRS发送测量REQ消息。来自源MLRS的信号的强度的降低可随MS从源MLRS的覆盖范围向目标BS的覆盖范围移动而发生。与此不同,MS可按预设时间的周期向源MLRS发送测量REQ消息。
一收到测量REQ消息,源MLRS就在步骤2913中响应于该测量REQ消息向MS发送测量RSP消息。该测量RSP消息可携载MS执行测量所需要的参数。
MS为了执行测量而需要的参数可包括测量目标通信站的列表、测量时间、测量方法、测量优先级等。测量方法包括用于确定是在预设时间内连续地执行测量还是周期性地执行测量的信息,而测量优先级包括指定在测量中具有优先权的通信站的信息。
一从源MLRS收到测量RSP消息,MS就在步骤2915中测量从邻近的BS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并且在步骤2923中使用RSS报告消息向源MLRS传输测得的结果。
在步骤2917中,源MLRS甚至向源BS发送测量RSP消息。在步骤2919中,源BS进而在MS由于切换程序而不能接收数据时(例如在MS测量信号强度时)缓冲要被传输至MS的数据。
作为另一示例,在步骤2921中,源MLRS可在MS由于切换程序而不能接收数据时(例如在MS测量信号强度时)直接缓冲要被传输至MS的数据。
一从MS收到RSS报告消息,源MLRS就在步骤2925中向MS传输它已缓冲而没有向MS传输的数据。传输缓冲的数据仅是示例,并且传输缓冲的数据的时间可以是在切换程序被完成之前的任何时间。
源MLRS在步骤2927中基于由所接收的RSS报告消息报告的信号强度测量结果直接决定是否为MS执行切换以及切换路径(即切换目标通信站)。
如果源MLRS决定为MS执行切换,那么它在步骤2929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同时向源BS和目标BS发送具有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的切换方向消息。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MS的从源MLRS到目标MLRS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变化的信息。
在步骤2931中,源MLRS甚至向MS发送具有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的切换方向消息以甚至允许MS识别它的从源MLRS到目标BS的数据传输/接收路径的变化。
一从源MLRS收到切换方向消息,源BS就在步骤2933中转发缓冲的数据。为此,源BS在步骤2935中向目标BS传输缓冲的数据。
为了执行与目标BS的关联,MS在步骤2937中向目标BS发送关联REQ消息。一收到关联REQ消息,目标BS就在步骤2939中执行与MS的关联操作。如果与MS的关联操作被实现,那么目标BS在步骤2941中向MS发送具有按照所述关联所指派的新ID的关联RSP消息。
目标BS在步骤2943中转发从源BS向MS提供的数据。另外,目标BS在步骤2945中向源MLRS发送切换完成消息使得源MLRS可执行包括释放为MS所分配的资源的必要程序。源MLRS在步骤2947中还向源BS发送切换完成消息使得源BS可执行包括释放为MS所分配的资源的必要程序。
因此,源BS和源MLRS分别在步骤2949和2951中切断它们与MS的连接,从而完成对于MS的切换程序。
图30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包括资源请求的从源BS到MLRS的切换程序。
参照图30,如果来自源BS的信号的强度低于预设值,那么MS在步骤3011中向源BS发送测量REQ消息。来自源BS的信号的强度的降低可随MS从源BS的覆盖范围向目标MLRS的覆盖范围移动而发生。与此不同,MS可按预设时间的周期向源BS发送测量REQ消息。
一收到测量REQ消息,源BS就在步骤3013中响应于该测量REQ消息向MS发送测量RSP消息。该测量RSP消息可携载MS执行测量所需要的参数。
MS为了执行测量而需要的参数可包括测量目标通信站的列表、测量时间、测量方法、测量优先级等。测量方法包括用于确定是在预设时间内连续地执行测量还是周期性地执行测量的信息,而测量优先级包括指定在测量中具有优先权的通信站的信息。
在步骤3017中,源BS在MS由于切换程序而不能接收数据时(例如在MS测量信号强度时)缓冲要被传输至MS的数据。
一从源BS收到测量RSP消息,MS就在步骤3015中测量从邻近的BS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并且在步骤3019中使用RSS报告消息向源BS传输测得的结果。
一从MS收到RSS报告消息,源BS就在步骤3021中基于由所接收的RSS报告消息报告的信号强度测量结果直接决定是否为MS执行切换以及切换路径(即切换目标通信站)。
如果源BS决定为MS执行切换,那么它在步骤3023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向目标MLRS发送具有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的切换方向消息。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MS的从源BS到目标MLRS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变化的信息。
源BS在步骤3025中使用切换方向消息向MS传输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以甚至允许MS识别它的从源BS到目标MLRS的传输/接收路径的变化。
在步骤3027中,目标MLRS使用多个回程链路通过多个路径同时向经由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所有BS发送资源请求消息以借用资源。
从目标MLRS接收资源请求消息的所有BS决定它们是否可以借出资源,并且在步骤3029和3031中响应于所述资源请求消息向目标MLRS发送具有关于它们的资源借出能力的信息的资源响应消息。
相反地,通过给予目标MLRS的资源请求优先权,允许通过多个回程链路连接到目标MLRS的所有BS无条件地借出所请求的资源也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所有BS没有必要向目标MLRS发送资源响应消息。
源BS在步骤3033中向MS转发它已缓冲而没有传输至MS的数据,并且在步骤3035中向目标MLRS转发缓冲的数据。转发缓冲的数据仅是示例,并且转发缓冲的数据的时间可以是在切换程序被完成之前的任何时间。
为了执行与目标MLRS的关联,MS在步骤3037中向目标MLRS发送关联REQ消息。一收到关联REQ消息,目标MLRS就在步骤3039中执行与MS的关联操作。如果与MS的关联被实现,那么目标MLRS在步骤3041中向MS发送具有按照所述关联所指派的新ID的关联RSP消息。
如果由源BS缓冲的数据还没有被转发至MS,那么目标MLRS在步骤3043中向MS传输从源BS接收的数据,并且进而在步骤3045中向源BS发送切换完成消息,从而完成MS的切换过程。
图3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包括资源释放的从MLRS到目标BS的切换程序。
参照图31,如果来自源MLRS的信号的强度低于预设值,那么MS在步骤3111中向源MLRS发送测量REQ消息。来自源MLRS的信号的强度的降低可随MS从源MLRS的覆盖范围向目标BS的覆盖范围移动时发生。与此不同,MS可按预设时间的周期向源MLRS发送测量REQ消息。
一收到测量REQ消息,源MLRS就在步骤3113中响应于该测量REQ消息向MS发送测量RSP消息。该测量RSP消息可携载MS执行测量所需要的参数。
MS为了执行测量而需要的参数可包括测量目标通信站的列表、测量时间、测量方法、测量优先级等。测量方法包括用于确定是在预设时间内连续地执行测量还是周期性地执行测量的信息,而测量优先级包括指定在测量中具有优先权的通信站的信息。
一从源MLRS收到测量RSP消息,MS就在步骤3115中测量从邻近的BS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并且进而在步骤3123中使用RSS报告消息向源MLRS传输测得的结果。
在步骤3117中,源MLRS可甚至向源BS发送测量RSP消息。进而在步骤3119中,源BS在MS由于切换程序而不能接收数据时(例如在MS测量信号强度时)缓冲要被传输至MS的数据。
作为另一示例,在步骤3121中,源MLRS可在MS由于切换程序而不能接收数据时(例如在MS测量信号强度时)直接缓冲要被传输至MS的数据。
一从MS收到RSS报告消息,源MLRS就在步骤3125中向MS传输它已缓冲而没有传输至MS的数据。传输缓冲的数据仅是示例,并且传输缓冲的数据的时间可以是在切换程序被完成之前的任何时间。
在步骤3127中,源MLRS基于由所接收的RSS报告消息报告的信号强度测量结果直接决定是否为MS执行切换以及切换路径(即切换目标通信站)。
如果源MLRS决定为MS执行切换,那么它在步骤3129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同时向源BS和目标BS发送具有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的切换方向消息。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MS的从源MLRS到目标BS的数据传输路径的变化的信息。
源MLRS在步骤3131中甚至向MS发送具有关于所决定的切换路径的信息的切换方向消息以甚至允许MS识别它的从源MLRS到目标BS的其数据传输/接收路径的变化。
为了释放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所有BS借用的资源,源MLRS在步骤3133中使用多个回程链路通过多个路径同时向BS发送资源释放消息,并且进而在步骤3135中释放它已从通过多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所有BS借用的资源。
源BS在步骤3137中转发缓冲的数据。为此,源BS在步骤3139中向目标BS传输缓冲的数据。
为了执行与目标BS的关联,MS在步骤3141中向目标BS发送关联REQ消息。一收到关联REQ消息,目标BS就在步骤3143中执行用于与MS的关联的操作。如果与MS的关联被实现,那么目标BS在步骤3145中向MS发送具有按照与所述关联所指派的新ID的关联RSP消息。
目标BS在步骤3147中向MS传输从源BS所提供的数据,并且进而在步骤3149中向源MLRS发送切换完成消息使得源MLRS可执行包括释放为MS所分配的资源的必要程序。源MLRS还在步骤3151中向源BS发送切换完成消息使得源BS可执行包括释放为MS所分配的资源的必要程序。
因此,源MLRS和源BS分别在步骤3153和3155中切断它们与MS的连接,从而完成对于MS的切换程序。
如根据前述说明显而易见的那样,在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路径中继系统中,至少两个邻近的通信站可共享分配给MLRS的资源,并且MLRS可执行预设级别的切换程序,从而有助于高效的小区间切换。
本发明实现使用多个回程链路和/或多个无线直接链路在MLRS与多个BS之间、多个RS之间或至少一个MS之间对控制数据和/或用户数据的高效传输/接收。已在前述说明中明确地或隐含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很多其他效果。
虽然已参照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在其中进行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例如,上文所描述的基于MLRS的切换程序仅是示例,并且各种其他切换程序可被考虑,包括切换决定功能、数据缓冲功能以及MLRS的基于多路径的同时传输功能。

Claims (40)

1.通信系统中的多链路中继站(MLRS),其适用于执行多路径控制以提供通过多个通信路径的通信服务,所述多个通信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中的至少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LRS,其还包括:
用于执行预设级别的控制过程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过程包括所述多路径控制;以及
用于执行在通信站之间中继信号的操作的多链路中继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独立于至少一个使用回程链路所连接的通信站管理资源的资源管理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LRS,其中组成所述多个通信路径的所述至少两个回程链路中的每一个是有线回程链路、无线回程链路和有线/无线结合回程链路中的任何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包括至少一个回程接口单元和至少一个移动站(MS)接口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通过允许至少两个通信站共享至少一个回程接口单元、允许至少两个通信站使用独立的回程接口单元或允许至少一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使用至少两个回程接口单元来形成多个回程链路。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通过允许至少两个通信站共享至少一个MS接口单元、允许至少两个通信站使用独立的MS接口单元或允许至少一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使用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来形成多个无线直接链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LRS,其中在执行所述多路径控制时,所述MLRS控制至少一个用于与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路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MLRS,其中在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路径时,所述MLRS执行独立于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通信站的资源管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MLRS,其中在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路径时,所述MLRS通过将资源分配给一组通信站使得所述通信站共享至少一个资源、通过将资源分配给至少另一组通信站中的每一个使得所述通信站共享至少另一资源以及通过分配资源使得至少一个上行链路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组一致或不同而借助于所述多路径控制形成到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的多个回程链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LRS,其中在执行所述多路径控制时,所述MLRS执行包括路径搜索、路径选择、包括资源分配的路径连接、路径释放以及包括资源添加和资源释放的路径改变的控制操作中的至少一个以提供通过至少两个通信路径的通信服务。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连接控制功能、多宿主控制功能、协同传输控制功能以及切换控制功能中的至少一个。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借助于所述多宿主控制功能通过由多个回程链路形成的多个路径从至少两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接收相同或不同的数据流、将从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所接收的数据流合并以及向至少另一通信站传输合并的数据流。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借助于所述多宿主控制功能从至少一个通信站接收数据流、使用所接收的数据流通过由多个回程链路形成的多个路径向至少两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传输相同或不同的数据流。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借助于所述多宿主控制功能通过使用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所形成的多个路径向至少一个通信站传输相同或不同的数据流。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借助于所述多宿主控制功能通过使用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所形成的多个路径从至少一个通信站接收相同或不同的数据流。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借助于所述协同传输控制功能协同地向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回程接口单元所连接的通信站传输信号、协同地从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回程接口单元所连接的通信站接收信号、协同地向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所连接的通信站传输信号或协同地从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所连接的通信站接收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基于从正在考虑的移动站所接收的测量信息借助于所述切换控制功能决定是否为所述正在考虑的移动站与至少一个切换目标通信站执行切换。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MLRS,其中借助于所述切换控制功能,所述MLRS因为正在考虑的移动站的切换而缓冲要被传输至所述正在考虑的移动站的一些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MLRS,其中所述MLRS通过由多个回程链路形成的多个路径直接传输/接收由所述切换控制功能生成的具有相关联的源和目标通信站的切换控制消息。
21.一种通过提供通过多个通信路径的通信服务在通信系统中执行多路径控制的方法,所述多个通信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回程链路和至少两个无线直接链路中的至少一个。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
执行预设级别的控制过程,所述控制过程包括所述多路径控制;以及
执行在通信站之间中继信号的操作。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独立于至少一个使用回程链路所连接的通信站管理资源。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组成所述多个通信路径的所述至少两个回程链路中的每一个是有线回程链路、无线回程链路和有线/无线结合回程链路中的任何一个。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回程接口单元和至少一个移动站(MS)接口单元被用于所述多路径控制。
26.如权利要求21或2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允许至少两个通信站共享至少一个回程接口单元、允许至少两个通信站使用独立的回程接口链路或允许至少一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使用至少两个回程接口单元来形成多个回程链路。
27.如权利要求21或2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允许至少两个通信站共享至少一个MS接口单元、允许至少两个通信站使用独立的MS接口单元或允许至少一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使用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来形成多个无线直接链路。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控制至少一个用于与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路径。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路径包括执行独立于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回程链路所连接的通信站的资源管理。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的通信的路径包括通过将资源分配给一组通信站使得所述通信站共享至少一个资源、通过将资源分配给至少另一组通信站中的每一个使得所述通信站共享至少另一资源以及通过分配资源使得至少一个上行链路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组一致或不同而借助于所述多路径控制形成到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的多个回程链路。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执行包括路径搜索、路径选择、包括资源分配的路径连接、路径释放以及包括资源添加和资源释放的路径改变的控制操作中的至少一个以提供通过至少两个通信路径的通信服务。
3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连接控制功能、多宿主控制功能、协同传输控制功能以及切换控制功能中的至少一个。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借助于所述多宿主控制功能通过由多个回程链路形成的多个路径从至少两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接收相同或不同的数据流、将从所述至少两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所接收的数据流合并以及向至少另一通信站传输合并的数据流。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借助于所述多宿主控制功能从至少一个通信站接收数据流、使用所接收的数据流通过由多个回程链路形成的多个路径向至少两个通信站中的每一个传输相同或不同的数据流。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借助于所述多宿主控制功能通过使用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所形成的多个路径向至少一个通信站传输相同或不同的数据流。
3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借助于所述多宿主控制功能通过使用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所形成的多个路径从至少一个通信站接收相同或不同的数据流。
37.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借助于所述协同传输控制功能协同地向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回程接口单元所连接的通信站传输信号、协同地从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回程接口单元所连接的通信站接收信号、协同地向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所连接的通信站传输信号或协同地从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两个MS接口单元所连接的通信站接收信号。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借助于所述切换控制功能基于从正在考虑的移动站所接收的测量信息决定是否为所述正在考虑的移动站与至少一个切换目标通信站执行切换。
39.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借助于所述切换控制功能,因为正在考虑的移动站的切换而缓冲要被传输至所述正在考虑的移动站的一些数据。
40.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径控制包括通过由多个回程链路形成的多个路径直接传输/接收由所述切换控制功能生成的具有相关联的源和目标通信站的切换控制消息。
CN201080016216.7A 2009-02-02 2010-02-02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中继多个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90008187 2009-02-02
KR10-2009-0008187 2009-02-02
KR1020100008792A KR101075964B1 (ko) 2009-02-02 2010-01-29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링크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10-0008792 2010-01-29
PCT/KR2010/000641 WO2010087687A2 (en) 2009-02-02 2010-02-02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multiple link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682A true CN102405682A (zh) 2012-04-04
CN102405682B CN102405682B (zh) 2016-02-10

Family

ID=4275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621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682B (zh) 2009-02-02 2010-02-02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中继多个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71994B2 (zh)
EP (1) EP2392191B1 (zh)
KR (1) KR101075964B1 (zh)
CN (1) CN102405682B (zh)
WO (1) WO2010087687A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2433A1 (zh) * 2015-05-29 2016-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无线链路共享资源的配置方法、信号传输方法及节点
US10389843B2 (en) 2013-10-16 2019-08-20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radio connection
CN112564759A (zh) * 2019-09-26 2021-03-26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模兼容的中继转发系统
CN113452543A (zh) * 2020-03-25 2021-09-28 瞻博网络公司 多宿主错误配置的检测
CN114503651A (zh) * 2019-08-07 2022-05-13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和中继设备
CN115296718A (zh) * 2022-06-30 2022-11-0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分集合并技术的卫星遥控接收系统
CN113452543B (zh) * 2020-03-25 2024-05-31 瞻博网络公司 多宿主错误配置的检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48391A1 (en) * 2010-03-15 2013-01-2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lay nodes
US9247479B2 (en) 2010-09-02 2016-01-26 Intel Deutschland Gmbh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L218046B (en) 2012-02-12 2018-11-29 Elta Systems Ltd An architecture for a multi-directional relay and th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eful by the way
CN102724722B (zh) * 2011-03-30 2016-01-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切换系统、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KR101900917B1 (ko) * 2011-12-01 2018-09-2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이동통신 중계 시스템 및 이동 중계 방법
US10154442B2 (en) * 2012-01-12 2018-12-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link configuration
KR101368648B1 (ko) * 2012-01-19 2014-03-06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이기종 네트워크 기반 데이터 동시 전송 방법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장치
US9247549B2 (en) 2012-01-25 2016-01-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F/EHF b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on multi-level cell configuration
KR20140072968A (ko) * 2012-12-05 2014-06-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연결을 이용한 단말의 핸드오버 방법
RU2654204C2 (ru) * 2013-09-25 2018-05-17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KR20150133509A (ko) * 2014-05-20 2015-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플로우 관리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6717056A (zh) * 2014-10-31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程链路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KR102031189B1 (ko) 2017-10-27 2019-10-11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이종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818A (zh) * 1999-08-10 2003-02-26 艾尔耐特通信公司 提高回程效率的差转中继系统
CN101072065A (zh) * 2006-01-03 2007-1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跳中继蜂窝网络中透明中继的装置和方法
CN101150349A (zh) * 2006-09-20 2008-03-2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路径多跳中继网络的网络设备中控制信号传输的方法
US20080232296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relay link in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28339B1 (ko) * 1996-11-21 1999-11-01 김영환 읽기 포트와 쓰기 포트를 공유하는 다중포트 액세스 메모리
GB2389751B (en) * 1999-05-28 2004-02-25 Nec Co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DE19950005A1 (de) * 1999-10-18 2001-04-19 Bernhard Walke Verfahren zum Betrieb drahtloser Basisstationen für paketvermittelnde Funksysteme mit garantierter Dienstgüte
US8363744B2 (en) * 2001-06-10 2013-01-29 Aloft Medi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bust, secure, and high-efficiency voice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ad-hoc, mesh, and MIM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248841B2 (en) * 2000-06-13 2007-07-24 Agee Brian 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multipoint electromagne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6684062B1 (en) * 2000-10-25 2004-01-27 Eleven Engineering Incorporated Wireless game control system
JP4433126B2 (ja) * 2001-05-17 2010-03-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選択方法、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US7315900B1 (en) * 2001-06-20 2008-01-01 Juniper Networks, Inc. Multi-link routing
US6996658B2 (en) * 2001-10-17 2006-02-07 Stargen Technologies, Inc. Multi-po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a data element within an interconnection fabric
US7242942B2 (en) * 2002-04-25 2007-07-1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US7366100B2 (en) * 2002-06-04 2008-04-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ath processing
US7606156B2 (en) * 2003-10-14 2009-10-20 Delangis Eric M Residential communications gateway (RCG) for 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over a plurality of standard POTS lines, with dynamic allocation of said bandwidth, that requires no additional equipment or modifications to the associated class 5 offices or the PSTN at large
US7135836B2 (en) * 2003-03-28 2006-11-14 Power Designers, Llc Modular and reconfigurable rapid battery charger
JP4520229B2 (ja) * 2003-07-01 2010-08-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1665640A1 (en) * 2003-09-09 2006-06-07 Roamad Holdings Limited Wireless network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6129439A (ja) * 2004-09-28 2006-05-18 Kyocera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サーバ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送信データ量決定方法
KR100899751B1 (ko) 2005-03-09 2009-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중계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014773B2 (en) * 2005-04-19 2011-09-06 Sk Telecom Co., Ltd. Mix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handover func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handover method in the same
FR2884997A1 (fr) * 2005-04-25 2006-10-27 Thomson Licensing Sa Procede d'etablissement d'un acces multi-liens entre un reseau local et un reseau distant et appareils implementant le procede
US7668504B2 (en) * 2005-09-13 2010-0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an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70031173A (ko) * 2005-09-14 2007-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홉 릴레이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WO2007032317A1 (ja) * 2005-09-16 2009-03-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および無線通信機の電力制御方法ならびに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KR100866334B1 (ko) * 2005-09-29 2008-10-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홉 릴레이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01374B1 (ko) * 2005-10-06 2009-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홉 릴레이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셀 내 간섭 없이 다중링크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24239B1 (ko) * 2005-11-07 2008-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이동 중계국의 핸드오버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및 방법
US7911953B1 (en) * 2005-11-16 2011-03-22 Juniper Networks, Inc. Multilink traffic shaping
CN1976509B (zh) * 2005-11-28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切换方法及系统
WO2007064252A1 (en) * 2005-11-29 2007-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relaying
KR100878176B1 (ko) * 2005-12-10 2009-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의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동작 전환갭을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70155315A1 (en) * 2006-01-03 2007-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arent relaying in a multi-hop relay cellular network
FI20060045A0 (fi) * 2006-01-19 2006-01-19 Markku Matias Rautiola IP-puhelinverkko matkapuhelinjärjestelmän palveluverkoksi
KR100896207B1 (ko) * 2006-01-24 2009-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중계국의 중계 모드를 선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70201411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Tropos Networks, Inc. Line of sight determination between nodes of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7100232A1 (en) * 2006-03-03 2007-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relay servic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48165A3 (en) * 2006-04-19 2011-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lay servic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64911B (zh) * 2006-04-28 2012-08-2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系统的切换控制方法、中继站和基站
US7620003B2 (en) * 2006-06-28 2009-11-17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920508B2 (en) * 2006-08-11 2011-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for relay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34369B2 (ja) * 2006-08-18 2012-09-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WO2008021723A2 (en) * 2006-08-18 2008-02-21 Fujitsu Limited New and lega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existing amble sequence
WO2008021724A2 (en) * 2006-08-18 2008-02-21 Fujitsui Limite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KR101124027B1 (ko) * 2006-08-18 2012-03-23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멀티홉 중계 네트워크에서의 무선 자원 관리
CN101548481B (zh) * 2006-09-19 2016-08-03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跳中继的帧结构
CN101150384B (zh) * 2006-09-20 2010-12-0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50841B (zh) * 2006-09-20 2011-09-07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中继网络中建立移动终端与基站间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US8457674B2 (en) * 2006-09-29 2013-06-04 Intel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protocols and frame formats for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JPWO2008044318A1 (ja) * 2006-10-13 2010-0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中継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080107078A1 (en) * 2006-11-02 2008-05-08 Fujitsu Limited Determining transmitting stations in an OFDMA network
US7990906B2 (en) * 2006-11-03 2011-08-02 Fujitsu Semiconductor Limited Frame structure for a relay station operating in mobile networks
US7877097B2 (en) * 2006-11-06 2011-01-25 Fujitsu Limited Reuse pattern network scheduling using interference levels
US8588126B2 (en) * 2006-11-08 2013-11-19 Trelliswar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via barrage relay onto an independent medium allocation
KR100847014B1 (ko) * 2006-11-27 2008-07-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망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957427B1 (ko) * 2006-12-27 2010-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US20080171551A1 (en) * 2007-01-11 2008-07-17 Fujitsu Limited Reuse pattern network scheduling using load levels
WO2008096910A1 (en) * 2007-02-04 2008-08-14 Ki-Hyung Kim Address assignment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of mobile of mobile nodes for hierarchical routing in lowpans
KR100998187B1 (ko) * 2007-02-22 2010-12-03 서강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중 홉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중계 방식 선택 장치 및 방법
US8570955B2 (en) * 2007-03-08 2013-10-29 Fujitsu Limited Method of grouping and mapping transmission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010041B2 (en) * 2007-06-29 2011-08-30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liable relay-associated and opportunistic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schemes
US8867983B2 (en) * 2007-09-19 2014-10-21 Fujitsu Semiconductor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relay station in a multi-hop relay network
WO2009054773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duction in handover interruption in wimax
US8155013B2 (en) * 2007-11-02 2012-04-10 Ntt Docomo, Inc. Synchronized multi-link transmission in an ARQ-enabled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KR100993417B1 (ko) * 2007-12-12 2010-11-09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중첩코딩을 이용하여 연속적인 전송이 가능한 릴레이네트워크 및 엔티티
KR101018551B1 (ko) * 2007-12-18 2011-03-03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끊어짐 없는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방법
JP5491412B2 (ja) * 2008-01-02 2014-05-1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協調無線通信(cooperativewirelesscommunications)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425440B1 (ko) * 2008-01-14 2014-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스테이션의 연합 자원 할당 및 연합 그룹 핸드오버를위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연합 자원 할당 방법
US8711768B2 (en) * 2008-01-16 2014-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base station selection based on backhaul capability
KR100965246B1 (ko) 2008-02-20 2010-06-22 주식회사 인켈 중계기용 통신신호 처리 장치
WO2009113976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Thomson Licensing Joint association, routing and rat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multi-hop mesh networks
KR101500025B1 (ko) * 2008-04-21 2015-03-06 애플 인크. 무선 중계 프레임 구조, 프로토콜, 및 오퍼레이션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787239B2 (en) * 2008-04-30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relay-model tethered data call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111611B2 (en) * 2008-06-30 2012-02-07 Cisco Technology, Inc.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on multilink bundled interfaces
US9078270B2 (en) * 2008-07-03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relay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527978B1 (ko) * 2008-08-06 2015-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지국과 중계기 사이의 서브프레임을 사용하여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964781B2 (en) * 2008-11-05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s in a multihop heterogeneous UM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L2351401T3 (pl) * 2008-11-18 2017-08-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Przekazywanie w systemie komunikacji
US8811887B2 (en) * 2008-11-26 2014-08-1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ata load redistribution within a relay enhanc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582493B2 (en) * 2010-05-17 2013-11-12 Intel Corporation Implicit wireless relay station based upon observe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subscriber station and a base station
CN103404223B (zh) * 2012-03-02 2017-01-11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针对高用户集中度的可缩放毫米波无线网络架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818A (zh) * 1999-08-10 2003-02-26 艾尔耐特通信公司 提高回程效率的差转中继系统
CN101072065A (zh) * 2006-01-03 2007-1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跳中继蜂窝网络中透明中继的装置和方法
CN101150349A (zh) * 2006-09-20 2008-03-2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路径多跳中继网络的网络设备中控制信号传输的方法
US20080232296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relay link in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89843B2 (en) 2013-10-16 2019-08-20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radio connection
US11190613B2 (en) 2013-10-16 2021-11-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radio connection
WO2016192433A1 (zh) * 2015-05-29 2016-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无线链路共享资源的配置方法、信号传输方法及节点
US10708937B2 (en) 2015-05-29 2020-07-07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resource sharing among multiple wireless links,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de
CN114503651A (zh) * 2019-08-07 2022-05-13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和中继设备
CN112564759A (zh) * 2019-09-26 2021-03-26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模兼容的中继转发系统
CN112564759B (zh) * 2019-09-26 2023-11-03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模兼容的中继转发系统
CN113452543A (zh) * 2020-03-25 2021-09-28 瞻博网络公司 多宿主错误配置的检测
CN113452543B (zh) * 2020-03-25 2024-05-31 瞻博网络公司 多宿主错误配置的检测
CN115296718A (zh) * 2022-06-30 2022-11-0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分集合并技术的卫星遥控接收系统
CN115296718B (zh) * 2022-06-30 2024-03-2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分集合并技术的卫星遥控接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87687A3 (en) 2010-11-25
EP2392191B1 (en) 2021-06-30
KR101075964B1 (ko) 2011-10-21
EP2392191A2 (en) 2011-12-07
KR20100089028A (ko) 2010-08-11
US20110312267A1 (en) 2011-12-22
CN102405682B (zh) 2016-02-10
EP2392191A4 (en) 2017-06-07
WO2010087687A2 (en) 2010-08-05
US9071994B2 (en) 2015-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5682B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中继多个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Peng et al. Hierarchical cooperative relay bas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088318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patial coding
CN1902868B (zh) 用于使用协作中继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KR101294116B1 (ko) 복수의 전기통신유닛들과의 통신을 위한 포인트 투멀티포인트 디바이스
KR101387532B1 (ko) 협력적 mimo 수행을 위한 피드백 정보 전송방법
KR101498048B1 (ko) 협력적 mimo를 사용하는 셀 경계 사용자를 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US8340591B2 (en) Scheduli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hop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066326B1 (ko)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Nguyen et al. Cooperative MIMO in wireless network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US20130223257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network component
RU2010136710A (ru) Виртуальное планирование в неоднородных сетях
US20100291935A1 (en) Multi-stream wireless relay
CN101789815A (zh)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4838600A (zh) 用于提供通用分级预编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83888B (zh) 无线接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中继站和无线接入系统
WO2009108116A1 (en) Relays in multi-user mimo systems
EP2461635B1 (en)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JP503382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Park et al. Throughput and QoS improvement via fixed relay station cooperated beam-forming
Kumar et al. A Survey on Technical Issues in IEEE 802.16 j Mobile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Sundaresan et al. On coexistence of unicast and multicast traffic in relay-enabled wireless networks
Kumar et al. Relay Technologies in IEEE 802.16 j Mobile Multi-hop Relay (MMR) Networks
Osseiran et al. Refined Radio Innovation Areas for IMT-Advanced within the WINNER+ Project
Viswanathan et al. Hybrid networks: cellular-relay archite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