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3588A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3588A
CN102403588A CN201110263654XA CN201110263654A CN102403588A CN 102403588 A CN102403588 A CN 102403588A CN 201110263654X A CN201110263654X A CN 201110263654XA CN 201110263654 A CN201110263654 A CN 201110263654A CN 102403588 A CN102403588 A CN 102403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slide unit
recess
slot part
leaf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36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3588B (zh
Inventor
竹岛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3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3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3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3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卡在排出方向可靠地停止的卡用连接器。连接器具有外壳和盖板,该外壳形成有供卡插拔的凹部,该盖板覆盖凹部。此外,连接器具有滑动部件、板簧、压缩螺旋弹簧和引导杆。滑动部件能够倾斜动作且能够在与卡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退。板簧保持于滑动部件,其弯曲部能够进出于卡的槽部。压缩螺旋弹簧对滑动部件在使卡排出的方向上施力。引导杆的一端部连结于设在滑动部件的心形凸轮槽。在引导杆的一端部就要返回心形凸轮槽的起点之前,滑动部件抵接于分隔壁,滑动部件停止,弯曲部卡合于槽部,防止卡的飞出。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特别涉及下述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该卡用连接器将卡和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具有推推型弹出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卡型存储装置的存储卡采用闪存作为存储介质。存储卡非常小型,数据的读写几乎不消耗电力,因此广泛用作例如以移动电话和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ce)为代表的便携式信息设备用的记录媒体。
一般,卡用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此外,在卡的一个面上露出多个连接端子。而且,卡用连接器所具备的波纹形触头对这些连接端子施力,由此卡和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关于该卡用连接器,例如日本特开2004-178903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等公开的卡用连接器具有下述的推推型弹出机构:当将卡压入连接器内部时将卡锁定,当将卡再次压入时锁定被解除,能够从连接器将卡排出。
专利文献1的卡用连接器配置为,将与卡一起进退的带板状滑动部件重叠在卡厚度方向上,因此能够使连接器的外形小型化,由此能够缩小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安装面积。
专利文献1的卡用连接器在滑动部件上安装波纹形板簧,该板簧卡合于在卡的一个侧面设置的槽部。对于专利文献1的卡用连接器,受到压缩弹簧的作用力的滑动部件使卡向排出方向移动。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滑动部件的停止位置,板簧的前端部卡合于卡的槽部,因此,能够防止卡的飞出。而且公开了如下技术:通过利用越过板簧前端部的强力拔出卡而能够将卡从连接器取出。
但是,专利文献1的卡用连接器具有如下问题:如果板簧的前端部的作用力(弹簧压)强,当拔出卡时,覆盖卡的盖可能损伤卡的表面。另一方面还具有如下问题:若减弱板簧前端部的作用力(弹簧压),则卡有可能飞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使卡在排出方向可靠地停止而不会意外地飞出,并且能够不会损伤卡的表面而将卡取出。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将设在滑动部件的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卡的槽部,能防止卡的飞出,并且,当以较弱的力拉拔卡时,所述卡的槽部按压所述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由此使所述滑动部件倾斜动作以使所述板簧的弯曲部从所述卡的槽部退避,能够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基于此发现发明了以下这种新的卡用连接器。
(1)一种卡用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板状的外壳,其形成有供大致矩形的卡插拔的凹部,该卡在一个侧面的中途具有切口形成的方形槽部;盖板,其覆盖该外壳的凹部;带板状的滑动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在该滑动部件的一个面形成有心形凸轮槽,该滑动部件能够倾斜动作且能够在与所述卡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退;悬臂状的板簧,其基端部固定于所述滑动部件,该板簧对所述卡的一个侧面弹性施力,并且该板簧具有能够出入于所述卡的槽部且弯曲成V字状的弯曲部;压缩螺旋弹簧,其被保持在所述外壳中,对所述滑动部件向使所述卡排出的方向施力;以及引导杆,其一端部连结于所述心形凸轮槽,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所述外壳,所述滑动部件具有卡合爪,该卡合爪从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侧向该凹部突出以抵接于所述卡的前端缘,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包括:第一引导槽部,在该第一引导槽部中,所述压缩螺旋弹簧施力以使所述滑动部件停止在所述凹部的开口侧,并且,该第一引导槽部以所述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稍微突出到所述凹部的方式将该滑动部件保持在倾斜状态;第二引导槽部,其与该第一引导槽部连通,在所述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所述卡的槽部的状态下确保所述滑动部件的直线运动;以及分隔壁,其以隔开所述第一引导槽部和所述凹部的方式向所述凹部的里侧稍微突出,当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凹部的里侧移动时,该滑动部件的端缘越过该分隔壁从而所述滑动部件的倾斜状态恢复,将具有所述心形凸轮槽的所述滑动部件作为主动件凸轮,将所述引导杆作为从动件,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引导杆构成所述凸轮和所述从动件相对变位的凸轮装置,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在所述心形凸轮槽的顶点形成的V字槽,由此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置被固定,当从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置被固定的、该卡的装配状态起朝插入方向按压该卡时,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从所述V字槽释放而沿返回行程的轨迹移动,并且,所述滑动部件被所述压缩螺旋弹簧施力而朝所述凹部的开口侧平行移动,在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从所述返回行程的轨迹朝所述心形凸轮槽的起点返回的过程中,该卡维持所述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所述卡的槽部的状态,同时被所述卡合爪拖拽而朝所述凹部的开口侧移动,在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就要返回所述心形凸轮槽的起点之前,所述滑动部件的端缘抵接于所述分隔壁的前端部,该滑动部件停止,并且,所述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所述卡的槽部,防止所述卡的飞出,当以较弱的力拉拔所述卡时,所述卡的槽部按压所述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由此使所述滑动部件倾斜动作以使所述板簧的弯曲部从所述卡的槽部退避。
在方案(1)所记载的卡用连接器中,外壳具有绝缘性。所谓绝缘性的外壳可以是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外壳,通过对非导电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成形能够获得期望形状的外壳。
可以在外壳的凹部并排配置多个触头,将用于安装该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与卡电连接。连接器具有导电性,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或弯曲加工,能够获得期望形状的导电性触头。若考虑加工的容易性、弹簧特性和导电性等,触头例如优选采用铜合金,但当然不限于铜合金。
一般来说,卡在绝缘性的塑料壳体的内部收纳有IC芯片。该IC芯片与粘贴在壳体表面的多个金属箔相连接。这样,并排配置的多个金属箔成为卡的连接端子。这里,单独触头可与单独的连接端子一对一地连接,机械式且电连接。
触头的弹簧作用优选采用作为悬臂梁的悬臂式触头。触头可由弹性臂和固定臂构成,弹性臂可设有从凹部的底面突出并与形成于卡的连接端子相接触的接点,固定臂能压入凹部而固定。在固定臂的端部可形成引线部,将该引线部焊接接合于印刷电路板上,从而能够将该卡用连接器作为表面安装用连接器。
外壳可具有对置的一对侧壁和与一对侧壁正交并与卡的前端缘抵接的停止壁。将一对侧壁和停止壁所围成的薄长方体状的空间规定为“供卡插拔的凹部”。此外,也可以作为卡保持部。此外,该凹部由盖板覆盖,从而形成与停止壁对置且供卡插入的长方形开口。对置的一对侧壁的距离比卡的宽度稍宽,通过一对侧壁限制卡的姿势(倾斜),使卡的连接端子和触头能正确地对位。
盖板由金属薄板构成,通过对展开的金属薄板进行成形加工,能够得到期望形状的盖板。盖板优选由导电性金属薄板构成,盖板覆盖外壳,由此,能够得到屏蔽(电磁屏蔽)的效果。
盖板可将两翼弯曲加工成直角,在这些弯折片上形成矩形孔,这些矩形孔能够卡定于在外壳的两侧面突出的矛形部。此外,可在盖板设置引线片,该引线片焊接接合于印刷电路板,能够加强与印刷电路板的接合强度,还能够将引线片接地于印刷电路板的地线。
滑动部件配置于凹部的一方的单侧翼部。在凹部的单侧翼部设有将滑动部件引导为能够移动的第二引导槽部。这样,滑动部件被第二引导槽部限制,能够在与卡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退。滑动部件在第二引导槽部的区域内仅被允许进行进退的直线运动。
而且,滑动部件的侧壁的一部分可以作为限制卡姿势(倾斜)的一个侧壁发挥作用,限制卡姿势(倾斜)的另一侧壁还可由设在盖板上的另一弯折片代替。
例如,在滑动部件的端部穿设有圆筒孔,该圆筒孔保持压缩螺旋弹簧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外壳形成有与圆筒孔对置并进入压缩螺旋弹簧内部的杆状突起。进而,将压缩螺旋弹簧的两个螺旋端部架装在圆筒孔和杆状突起之间,从而能够对滑动部件向使卡排出的方向施力。在卡未插入凹部的状态下,滑动部件在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下以倾斜状态停止在凹部的开口侧(第一引导槽部)。
引导杆的两端部可弯曲成大致直角,引导杆的一端部连接在心形凸轮槽,该心形凸轮槽穿设在滑动部件的一个面(表面)。另一方面,引导杆的另一端部插入于孔且被支撑为转动自如,该孔形成在第一引导槽部附近。这样,引导杆的一端部能够从动于心形凸轮槽。
若将具有心形凸轮槽的滑动部件作为主动件凸轮,将引导杆作为从动件,则可以说滑动部件和引导杆构成凸轮和从动件相对变位的凸轮装置。另外,心形凸轮槽不仅是描画心形轨迹的平面曲线,还成为心形凸轮槽的底面包括阶梯差或斜面的连续轨迹的空间曲线。滑动部件和引导杆能够构成所谓的立体凸轮装置。
进而,心形凸轮槽描画始于起点的去往行程的轨迹和归于起点的返回行程的轨迹。即使引导杆的一端部部分逆行,心形凸轮槽的轨迹在整个行程也描画出引导杆的一端部不逆行的不可逆的连续轨迹。实际上,心形凸轮槽在去往行程的轨迹和返回行程的轨迹的分支点形成有凹陷成V字状的V字槽。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该V字槽,从而被压缩螺旋弹簧施力,能够在卡的装配位置将滑动部件锁定。还可以说由心形凸轮槽和引导杆构成的凸轮装置规定了滑动部件的停止位置。
板簧的基端部能够压入滑动部件而固定。板簧以弯曲成V字状的弯曲部向凹部突出的方式配置于滑动部件。进而,板簧和滑动部件一体进退。板簧构成为:弹簧作用可以是悬臂梁结构,仅通过在与卡进退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用载荷,就会弹性变形。
当将卡插入外壳的凹部时,卡的前端缘抵接于卡合爪。当将卡进一步插入时,滑动部件向外壳的凹部的内部方向移动。这样,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V字槽,在卡的装配位置,滑动部件被外壳锁定。在卡的装配位置,板簧的弯曲部弹性卡定于卡的槽部,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卡的装配状态。
从卡的装配状态起,一旦按压卡,则引导杆的一端部从V字槽释放而沿返回行程移动。这样,由压缩螺旋弹簧施力,滑动部件使卡向凹部的开口侧移动。而且,在滑动部件的返回行程中,滑动部件沿与卡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的运动被维持。
在引导杆的一端部就要返回心形凸轮槽的起点之前,滑动部件的端缘抵接于分隔壁的前端部,滑动部件停止,并且,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卡的槽部,防止了卡的飞出。
当以较弱的力拉拔卡时,卡的槽部按压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从而使滑动部件倾斜动作,以使板簧的弯曲部从卡的槽部退避。即,滑动部件能够恢复被保持在第一引导槽部的初始的倾斜动作状态。于是,能够将卡从连接器取出。
(2)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具有:板状的外壳,其形成有供大致矩形的卡插拔的凹部,该卡在一个侧面的中途具有切口形成的方形槽部;盖板,其覆盖该外壳的凹部;带板状的滑动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在该滑动部件的一个面形成有心形凸轮槽,该滑动部件能够倾斜动作且能够在与所述卡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退;悬臂状的板簧,其基端部固定于所述滑动部件,该板簧对所述卡的一个侧面弹性施力,并且该板簧具有能够出入于所述卡的槽部且弯曲成V字状的弯曲部;压缩螺旋弹簧,其被保持在所述外壳中,对所述滑动部件向使所述卡排出的方向施力;以及引导杆,其一端部连结于所述心形凸轮槽,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所述外壳,所述滑动部件具有卡合爪,该卡合爪从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侧向该凹部突出以抵接于所述卡的前端缘,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包括:第一引导槽部,在该第一引导槽部中,所述压缩螺旋弹簧施力以使所述滑动部件停止在所述凹部的开口侧,并且,该第一引导槽部以所述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稍微突出到所述凹部的方式将该滑动部件保持在倾斜状态;第二引导槽部,其与该第一引导槽部连通,在所述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所述卡的槽部的状态下确保所述滑动部件的直线运动;以及分隔壁,其以隔开所述第一引导槽部和所述凹部的方式向所述凹部的里侧稍微突出,当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凹部的里侧移动时,该滑动部件的端缘越过该分隔壁从而所述滑动部件的倾斜状态恢复,将具有所述心形凸轮槽的所述滑动部件作为主动件凸轮,将所述引导杆作为从动件,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引导杆构成所述凸轮和所述从动件相对变位的凸轮装置,该卡用连接器配置为,当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所述心形凸轮槽的起点时,所述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稍微突出到所述凹部,当将所述卡插入所述凹部中时,所述卡的前端缘抵接于所述卡合爪,当将所述卡进一步插入时,所述滑动部件的端缘越过所述分隔壁,所述滑动部件的倾斜状态恢复,并且所述板簧的弯曲部进入该卡的槽部,克服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滑动部件向插入方向平行移动联动地沿所述心形凸轮槽的去往行程移动,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在所述心形凸轮槽的顶点形成的V字槽,由此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置被固定,所述板簧的弯曲部进入所述卡的槽部,由此维持所述卡的装配状态。
方案(2)所记载的卡用连接器配置为: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心形凸轮槽的起点时,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稍微突出到凹部。当将卡插入凹部时,卡的前端缘抵接于卡合爪。
当将卡进一步插入时,滑动部件的端缘越过分隔壁,所述滑动部件的倾斜状态恢复,并且板簧的弯曲部进入卡的槽部。于是,克服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引导杆的一端部与滑动部件向插入方向平行移动联动地沿心形凸轮槽的去往行程移动。
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在心形凸轮槽的顶点形成的V字槽,由此滑动部件的位置被固定。于是,板簧的弯曲部进入卡的槽部,由此卡的装配状态被维持。这样,方案(2)所记载的卡用连接器能够锁定卡。
方案(3)在方案(1)或(2)记载的卡用连接器中,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外壳的凹部的底面对置配置的主面板;和通过将该主面板的两个翼部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并覆盖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的一对弯折片,所述主面板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板簧片,其施加使所述卡朝向所述外壳的凹部的底面的力;和第二板簧片,其施加使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抵接于所述心形凸轮槽的底面的力,一个所述弯折片具有施加使所述滑动部件的倾斜状态恢复的力的第三板簧片。
在方案(3)所记载的卡用连接器中,第一板簧片援助使卡的连接端子朝向触头的接点的力。第二板簧片援助使引导杆的一端部可靠地追随心形凸轮槽的力。第三板簧片援助滑动部件的动作(姿势)。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记载的卡用连接器能够将卡可靠地停止在排出方向而不会意外飞出。此外,本发明所记载的卡用连接器的板簧对卡的侧面方向(槽部)施力,当以较弱的力拉拔卡时,滑动部件倾斜动作,同时板簧的弯曲部从卡的槽部退避,因此能够抑制损伤卡的表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插有卡的状态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将卡对置配置的状态图。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在插有卡的状态下取下盖的状态图。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取下盖的状态图。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从下表面侧观察插有卡的状态。
图6是从下表面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将卡对置配置的状态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
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分解组装立体图。
图1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10(A)~图10(F)是直至卡装配的状态变化图。
图11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11(G)、图11(H)是接着图10(F)的直至卡装配的状态变化图。
图1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12(A)~图12(E)是直至卡排出的状态变化图。
图1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13(F)、图13(G)是接着图12(E)的直至卡排出的状态变化图。
标号说明
1:卡;1a:槽部(卡的槽部);2:外壳;3:盖板;4:滑动部件;4a:心形凸轮槽;4b:卡合爪;4s:起点;4v:V字槽;5:板簧;5a:弯曲部;6:压缩螺旋弹簧;7:引导杆;7a:一端部(引导杆的一端部);7b:另一端部(引导杆的另一端部);10:连接器(卡用连接器);11:侧面(卡的一个侧面);13:前端缘(卡的前端缘);21:凹部;21g:第一引导槽部;22g:第二引导槽部;23g:分隔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卡用连接器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插有卡的状态图。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将卡对置配置的状态图。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在插有卡的状态下取下盖的状态图。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取下盖的状态图。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从下表面侧观察插有卡的状态。
图6是从下表面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将卡对置配置的状态图。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图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分解组装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0具有板状的外壳2和盖板3。外壳2形成有大致矩形的供卡1插拔的凹部21。卡1在一个侧面11的中途具有切口而成的方形的槽部1a。盖板3覆盖外壳2的凹部21。
此外,参照图1至图9,连接器10具有带板状的滑动部件4和悬臂状的板簧5。滑动部件4配置在凹部21的单侧翼部,在滑动部件4的一个面形成心形凸轮槽4a。滑动部件4能够倾斜动作且能够沿与卡1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进退。板簧5的基端部固定于滑动部件4。板簧5对卡1的一个侧面11弹性施力,并且具有能够进出于卡1的槽部1a的弯曲成V字状的弯曲部5a。
另外,参照图1至图9,连接器10具有压缩螺旋弹簧6和引导杆7。压缩螺旋弹簧6被保持在外壳2中,并对滑动部件4向使卡1排出的方向施力。引导杆7的一端部7a连结于心形的凸轮槽4a。并且,引导杆7的另一端部7b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外壳2。
参照图7至图9,凹部21的单侧翼部包括第一引导槽部21g、第二引导槽部22g和分隔壁23g。在第一引导槽部21g中,压缩螺旋弹簧6施力以使滑动部件4停止在凹部21的开口侧。此外,第一引导槽部21g以板簧5的弯曲部5a的前端部稍微突出到凹部21中的方式使滑动部件4保持在倾斜状态。第二引导槽部22g与第一引导槽部21g连通。此外,第二引导槽部22g在板簧5的弯曲部5a卡合于卡1的槽部1a的状态下确保滑动部件4的直线运动。
参照图7至图9,实际上,第一引导槽部21g和第二引导槽部22g与凹部21通过呈四棱柱状延伸的导向部24g划分。进而,滑动部件4的侧壁42被导向部24g引导,能够确保滑动部件4的直线运动。而且,在第二引导槽部22g的一部分区域内,滑动部件4还可以倾斜动作。
参照图7至图9,分隔壁23g以隔开第一引导槽部21g和凹部21的方式向凹部21的里侧稍微突出。当滑动部件4向凹部21的里侧移动时,滑动部件4的端缘41越过分隔壁23g从而滑动部件4的倾斜状态恢复。即,滑动部件4处于如下朝向:与卡1的插拔方向平行地进退。
参照图1至图9,在外壳2的凹部21并排配置有多个触头8。这些触头8将用于安装连接器10的印刷电路板1p与卡1电连接。
参照图4或图6,卡1在绝缘性的塑料壳体的内部收纳有IC芯片(未图示)。该IC芯片与粘贴在壳体表面的多个金属箔相连接。这样,并排配置的多个金属箔成为卡1的连接端子1b。单独触头8可与单独连接端子1b一对一地连接,机械式且电连接。
参照图4至图9,触头8的弹簧作用采用作为悬臂梁的悬臂式触头。触头8由弹性臂和固定臂构成,弹性臂设有从凹部21的底面突出并与形成于卡1的连接端子1b相接触的接点。固定臂压入凹部21而固定。触头8在固定臂的端部形成引线部8r,将引线部8r焊接接合于印刷电路板1p上,从而能够将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作为表面安装用连接器。
参照图4至图9,外壳2具有对置的一对侧壁22、23和与一对侧壁22、23正交并与卡1的前端缘13抵接的停止壁24。将一对侧壁22、23和停止壁24所围成的薄长方体状的空间规定为“供卡1插拔的凹部21”。此外,也可以作为卡保持部。
参照图4至图9,外壳2的凹部21由盖板3覆盖,由此形成与停止壁24对置且供卡1插入的长方形的开口25。对置的一对侧壁22、23的距离比卡1的宽度稍宽,通过一对侧壁22、23限制卡1的姿势,使卡1的连接端子1b和触头8正确地对位。
参照图1至图6,盖板3的主面板31的两翼弯折加工成直角。而且,盖板3在一对弯折片32、32上开口形成有多个矩形孔32h。这些矩形孔32h能够卡定于在外壳2的一对侧壁22、23突出的矛形部2r。
此外,参照图1至图6,在盖板3设有多个引线片3r,该引线片3r焊接接合于印刷电路板1p。通过这些引线片3r焊接接合于印刷电路板1p,能够加强与印刷电路板1p的接合强度,还能够将这些引线片3r接地于印刷电路板1p的地线。
参照图4至图9,滑动部件4配置于凹部21的一方的单侧翼部。在凹部21的单侧翼部设有引导滑动部件4使其能够移动的第二引导槽部22g。这样,滑动部件4被第二引导槽部22g限制,能够在与卡1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退。滑动部件4在第二引导槽部22g的区域内仅被允许进行进退的直线运动。
参照图4至图9,滑动部件4的侧壁42的一部分可以作为限制卡1姿势(倾斜)的一个侧壁发挥作用,限制卡1姿势(倾斜)的另一侧壁由设在盖板3上的另一弯折片33代替(参照图1至图4)。
参照图7至图9,在滑动部件4的端部穿设有圆筒孔4h,该圆筒孔4h保持压缩螺旋弹簧6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外壳2形成有与圆筒孔4h对置并进入压缩螺旋弹簧6内部的杆状突起2t。
参照图7至图9,将压缩螺旋弹簧6的两个螺旋端部架装在圆筒孔4h和杆状突起2t之间,从而能够对滑动部件4向使卡1排出的方向施力。在卡1未插入凹部21的状态下,滑动部件4在压缩螺旋弹簧6的作用下以倾斜状态停止在凹部21的开口25侧(第一引导槽部21g)。
参照图4至图9,滑动部件4具有从凹部21的单侧翼部侧向凹部突出的卡合爪4b。卡合爪4b能够抵接于卡1的前端缘13。当将卡1插入凹部21时,卡1的前端缘13抵接于卡合爪4b,能够使滑动部件4向凹部21的里侧移动。另一方面,卡合爪4b抵接于卡1的前端缘13,能够向排出卡1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7至图9,引导杆7的两端部弯曲成大致直角。引导杆7的一端部7a连接于心形凸轮槽4a,该心形凸轮槽4a穿设在滑动部件4的一个面(表面)。另一方面,引导杆7的另一端部7b插入于孔21h且被支撑为转动自如,该孔21h形成在第一引导槽部21g附近。这样,引导杆7的一端部7a能够从动于心形凸轮槽4a。
参照图3或图4和图7,若将具有心形凸轮槽4a的滑动部件4作为主动件凸轮,将引导杆7作为从动件,则滑动部件4和引导杆7构成凸轮和从动件相对变位的凸轮装置。另外,心形凸轮槽4a不仅是描画心形轨迹的平面曲线,还成为心形凸轮槽4a的底面包括阶梯差或斜面的连续轨迹的空间曲线。滑动部件4和引导杆7构成所谓的立体凸轮装置。
参照图7,心形凸轮槽4a描画始于起点4s的去往行程的轨迹A1和归于起点的返回行程的轨迹A2。即使引导杆7的一端部7a部分逆行,心形凸轮槽4a的轨迹在整个行程也描画出引导杆7的一端部7a不逆行的不可逆的连续轨迹。
参照图7,心形凸轮槽4a在去往行程的轨迹A1和返回行程的轨迹A2的分支点形成有凹陷成V字状的V字槽4v。引导杆7的一端部7a卡定于V字槽4v,从而被压缩螺旋弹簧6施力,能够在卡1的装配位置将滑动部件4锁定。由心形凸轮槽4a和引导杆7构成的凸轮装置规定了滑动部件4的一方的停止位置。
参照图7至图9,板簧5的基端部压入滑动部件4而固定。板簧5以弯曲成V字状的弯曲部5a向凹部21突出的方式配置于滑动部件4。板簧5和滑动部件4一体进退。板簧5构成为:弹簧作用可以是悬臂梁结构,仅通过在与卡1进退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用载荷,就会弹性变形。
参照图1至图6,盖板3的主面板31具有一对第一板簧片3a、3a和第二板簧片3b。第一板簧片3a施加使卡1朝向外壳2的凹部21的底面的力。第二板簧片3b施加使引导杆7的一端部7a抵接于心形凸轮槽4a的底面的力。此外,一方的弯折片32具有第三板簧片3c。第三板簧片3c施加使滑动部件4的倾斜状态恢复的力。即,第三板簧片3c朝向使滑动部件4与卡1的插拔方向平行地进退的方向施力(参照图8)。
参照图1至图9,第一板簧片3a援助使卡1的连接端子1b朝向触头8的接点的力。第一板簧片3a以较弱的力对卡1的表面施力以免损伤卡1的表面。第二板簧片3b援助使引导杆7的一端部7a可靠地追随心形凸轮槽4a的力。第三板簧片3c援助滑动部件4的动作(姿势)。
【卡用连接器的作用】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动作,并说明连接器10的作用和效果。首先,说明卡的装配顺序。
图1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10(A)~图10(F)是直至卡装配的状态变化图。图11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11(G)、图11(H)是接着图10(F)的直至卡装配的状态变化图。
参照图10(A),将卡1插入凹部21时,卡1的前端缘13抵接于板簧5的弯曲部5a。在图10(A)所示的状态下,滑动部件4维持倾斜动作(或倾斜)的姿势。此外,在图10(A)所示的状态下,引导杆7的一端部7a位于心形凸轮槽4a的起点4s(参照图7)。
接下来,从图10(A)所示的状态起,将卡1进一步向凹部21的里侧插入时,成为图10(B)所示的状态。在图10(B)所示的状态下,被卡1的前端缘13按压,板簧5的弯曲部5a开始向从卡1离开的方向挠曲。
接下来,从图10(B)所示的状态起,将卡1进一步向凹部21的里侧插入时,成为图10(C)所示的状态。在图10(C)所示的状态下,卡1的前端缘13(角部)越过板簧5的弯曲部5a。这样,板簧5的弯曲部5a的前端部在卡1的一个侧面11滑动的同时卡1向凹部21的里侧行进。
接下来,从图10(C)所示的状态起,将卡1进一步向凹部21的里侧插入时,成为图10(D)所示的状态。在图10(D)所示的状态下,在卡1的前端缘13就要抵接于卡合爪4b之前,板簧5的弯曲部5a恢复,开始进入卡1的槽部1a。
接下来,从图10(D)所示的状态起,将卡1进一步向凹部21的里侧插入时,成为图10(E)所示的状态。在图10(E)所示的状态下,卡1的前端缘13抵接于卡合爪4b,板簧5的弯曲部5a恢复,并进入卡1的槽部1a。
接下来,从图10(E)所示的状态起,抵抗压缩螺旋弹簧6将卡1进一步向凹部21的里侧插入时,成为图10(F)所示的状态。在图10(F)所示的状态下,卡合爪4b被卡1按压,滑动部件4向凹部21的里侧移动。此外,板簧5的前端部抵接于一方的弯折部32,板簧5的弯曲部5a开始挠曲而进入卡1的槽部1a的内部。
在图10(F)所示的状态下,是滑动部件4的端缘41就要越过分隔壁23g之前的状态。此外,在从图10(E)所示的状态到图10(F)所示的状态的过程中,引导杆7的一端部7a从心形凸轮槽4a的起点4s沿去往行程的轨迹A1移动(参照图7)。
接下来,从图10(F)所示的状态起,抵抗压缩螺旋弹簧6将卡1进一步向凹部21的里侧插入时,成为图11(G)所示的状态。在图11(G)所示的状态下,滑动部件4的端缘41越过隔壁23g,滑动部件4的倾斜状态恢复。即,滑动部件4成为与卡1的插拔方向平行地进退的朝向。此外,在图11(G)所示的状态下,板簧5的弯曲部5a进入卡1的槽部1a。
在图11(G)所示的状态下,被压缩螺旋弹簧6施力,滑动部件4的端缘41抵接于分隔壁23g。在图11(G)所示的状态下,即使释放卡1,卡1由于被卡合爪4b与板簧5的弯曲部5a夹持,因此难以移动。
此外,在从图10(F)的状态变化为图11(G)的状态的过程中,以卡1的前端缘13和卡合爪4b的接触点为支点,压缩螺旋弹簧6施加使滑动部件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滑动部件4的倾斜状态恢复。即,滑动部件4成为与卡1的插拔方向平行地进退的朝向。而且,从图10(F)的状态变化为图11(G)的状态的过程中,第三板簧片3c援助滑动部件4的恢复动作。
从图11(G)所示的状态起,抵抗压缩螺旋弹簧6将卡1进一步向凹部21的里侧插入时,就成为图11(H)所示的状态。在图11(H)所示的状态下,滑动部件4从第一引导槽部21g的区域移动到第二引导槽部22g的区域,滑动部件4仅被允许直进运动。
在图11(H)所示的状态下,被卡1按压,滑动部件4向凹部21的里侧直进。另一方面,参照图7,引导杆7的一端部7a从心形凸轮槽4a的起点4s沿去往行程的轨迹A1移动。
参照图7,相对于滑动部件4的移动,引导杆7的一端部7a卡定于V字槽4v,该V字槽形成在心形凸轮槽4a的顶点,由此,滑动部件4的位置被固定。在该情况下,参照图11(H),板簧5的弯曲部5a进入卡1的槽部1a,从而卡1的装配状态被维持。由此,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能够锁定卡1。
下面,说明卡的排出顺序。图1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12(A)~图12(E)是直至卡排出的状态变化图。图1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13(F)、图13(G)是接着图12(E)的直至卡排出的状态变化图。
参照图7,从引导杆7的一端部7a卡定于心形凸轮槽4a的V字槽4v的、卡1的装配状态起,一旦按压卡1,引导杆7的一端部7a便从V字槽释放,沿返回行程的轨迹A2移动。
参照图12(A),被压缩螺旋弹簧6施力,滑动部件4使卡1移动到凹部21的开口侧。而且,如图12(A)所示,在滑动部件4的返回行程中,滑动部件4沿与卡1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的运动被维持。
参照图12(B),滑动部件4的端缘41抵接于分隔壁23g从而滑动部件4停止。而且,图12(B)所示的状态与图11(G)所示的状态相同。此外,参照图7,引导杆7的一端部7a在就要返回心形凸轮槽4a的起点4s之前停止。
参照图12(C),卡1被卡合爪4b拖拽,与滑动部件4一起向排出方向移动,但由于板簧5的弯曲部5a卡合于卡1的槽部1a,因此防止了卡1的飞出。
参照图12(C),卡1作用于板簧5的弯曲部5a的冲击力取决于卡1的移动速度和质量,由于卡1的质量十分小,因此不至于使板簧5的弯曲部5a变位。
从图12(C)所示的状态,以较弱的力拉拔卡1时,如图12(D)所示,卡1的槽部1a按压板簧5的弯曲部5a的前端部,从而使滑动部件4倾斜动作。这样,板簧5的弯曲部5a开始从卡1的槽部1a退避。
从图12(D)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拉拔卡1时,成为图12(E)所示的状态。在图12(E)所示的状态下,滑动部件4恢复被保持在第一引导槽部12g的初始的倾斜动作状态(或倾斜状态)。此外,参照图7,引导杆7的一端部7a返回心形凸轮槽4a的起点4s。
图12(E)所示的状态,与图10(E)所示的状态大致相同,板簧5的弯曲部5a稍微进入卡1的槽部1a的内部。从图12(E)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拉拔卡1时,成为图13(F)所示的状态。
在图13(F)所示的状态下,卡1的槽部1a越过板簧5的弯曲部5a。这样,板簧5的弯曲部5a的前端部在卡1的一个侧面11滑动的同时,卡1向凹部21的开口侧移动。
此外,在图13(F)所示的状态下,被卡1的一个侧面11按压,板簧5的弯曲部5a向从卡1逃避的方向挠曲。作为反作用,板簧5的弯曲部5a对卡1的一个侧面11施力。
从图13(F)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拉拔卡1时,如图13(G)所示,成为卡1从凹部21排出的状态。这样,能够从连接器10取出卡1。
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能够将卡1可靠地停止在排出方向而不会意外飞出。此外,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板簧5对卡1的侧面方向(槽部1a)施力,当以较弱的力拉拔卡1时,滑动部件4倾斜动作同时板簧5的弯曲部5a从卡1的槽部1a退避,因此能够抑制损伤卡1的表面的情况。

Claims (3)

1.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卡用连接器具有:
板状的外壳,其形成有供大致矩形的卡插拔的凹部,该卡在一个侧面的中途具有切口而成的方形的槽部;
盖板,其覆盖该外壳的凹部;
带板状的滑动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在该滑动部件的一个面形成有心形凸轮槽,该滑动部件能够倾斜动作且能够在与所述卡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退;
悬臂状的板簧,其基端部固定于所述滑动部件,该板簧对所述卡的一个侧面弹性施力,并且该板簧具有能够出入于所述卡的槽部且弯曲成V字状的弯曲部;
压缩螺旋弹簧,其被保持在所述外壳中,对所述滑动部件向使所述卡排出的方向施力;以及
引导杆,其一端部连结于所述心形凸轮槽,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所述外壳,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卡合爪,该卡合爪从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侧向该凹部突出以抵接于所述卡的前端缘,
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包括:
第一引导槽部,在该第一引导槽部中,所述压缩螺旋弹簧施力以使所述滑动部件停止在所述凹部的开口侧,并且,该第一引导槽部以所述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稍微突出到所述凹部的方式将该滑动部件保持在倾斜状态;
第二引导槽部,其与该第一引导槽部连通,在所述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所述卡的槽部的状态下确保所述滑动部件的直线运动;以及
分隔壁,其以隔开所述第一引导槽部和所述凹部的方式向所述凹部的里侧稍微突出,当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凹部的里侧移动时,该滑动部件的端缘越过该分隔壁从而所述滑动部件的倾斜状态恢复,
将具有所述心形凸轮槽的所述滑动部件作为主动件凸轮,将所述引导杆作为从动件,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引导杆构成所述凸轮和所述从动件相对变位的凸轮装置,
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在所述心形凸轮槽的顶点形成的V字槽,由此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置被固定,
当从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置被固定的、该卡的装配状态起朝插入方向按压该卡时,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从所述V字槽释放而沿返回行程的轨迹移动,并且所述滑动部件被所述压缩螺旋弹簧施力而朝所述凹部的开口侧平行移动,
在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从所述返回行程的轨迹朝所述心形凸轮槽的起点返回的过程中,该卡维持所述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所述卡的槽部的状态,同时被所述卡合爪拖拽而朝所述凹部的开口侧移动,
在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就要返回所述心形凸轮槽的起点之前,所述滑动部件的端缘抵接于所述分隔壁的前端部,该滑动部件停止,并且所述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所述卡的槽部,防止所述卡的飞出,
当以较弱的力拉拔所述卡时,所述卡的槽部按压所述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由此使所述滑动部件倾斜动作以使所述板簧的弯曲部从所述卡的槽部退避。
2.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卡用连接器具有:
板状的外壳,其形成有供大致矩形的卡插拔的凹部,该卡在一个侧面的中途具有切口形成的方形槽部;
盖板,其覆盖该外壳的凹部;
带板状的滑动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在该滑动部件的一个面形成有心形凸轮槽,该滑动部件能够倾斜动作且能够在与所述卡的插拔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退;
悬臂状的板簧,其基端部固定于所述滑动部件,该板簧对所述卡的一个侧面弹性施力,并且该板簧具有能够出入于所述卡的槽部且弯曲成V字状的弯曲部;
压缩螺旋弹簧,其被保持在所述外壳中,对所述滑动部件向使所述卡排出的方向施力;以及
引导杆,其一端部连结于所述心形凸轮槽,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所述外壳,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卡合爪,该卡合爪从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侧向该凹部突出以抵接于所述卡的前端缘,
所述凹部的单侧翼部包括:
第一引导槽部,在该第一引导槽部中,所述压缩螺旋弹簧施力以使所述滑动部件停止在所述凹部的开口侧,并且,该第一引导槽部以所述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稍微突出到所述凹部的方式将该滑动部件保持在倾斜状态;
第二引导槽部,其与该第一引导槽部连通,在所述板簧的弯曲部卡合于所述卡的槽部的状态下确保所述滑动部件的直线运动;以及
分隔壁,其以隔开所述第一引导槽部和所述凹部的方式向所述凹部的里侧稍微突出,当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凹部的里侧移动时,该滑动部件的端缘越过该分隔壁从而所述滑动部件的倾斜状态恢复,
将具有所述心形凸轮槽的所述滑动部件作为主动件凸轮,将所述引导杆作为从动件,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引导杆构成所述凸轮和所述从动件相对变位的凸轮装置,
该卡用连接器配置成,当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所述心形凸轮槽的起点时,所述板簧的弯曲部的前端部稍微突出到所述凹部,
当将所述卡插入所述凹部中时,该卡的前端缘抵接于所述卡合爪,
当将所述卡进一步插入时,所述滑动部件的端缘越过所述分隔壁,恢复所述滑动部件的倾斜状态,并且,所述板簧的弯曲部进入该卡的槽部,克服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滑动部件向插入方向平行移动联动地沿所述心形凸轮槽的去往行程移动,
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卡定于在所述心形凸轮槽的顶点形成的V字槽,由此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置被固定,所述板簧的弯曲部进入所述卡的槽部,由此维持所述卡的装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
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外壳的凹部的底面对置配置的主面板;和将该主面板的两个翼部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并覆盖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的一对弯折片,
所述主面板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板簧片,其施加使所述卡朝向所述外壳的凹部的底面的力;和第二板簧片,其施加使所述引导杆的一端部抵接于所述心形凸轮槽的底面的力,
一个所述弯折片具有施加使所述滑动部件的倾斜状态恢复的力的第三板簧片。
CN201110263654.XA 2010-09-08 2011-09-07 卡用连接器 Active CN102403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1413 2010-09-08
JP2010201413A JP5623204B2 (ja) 2010-09-08 2010-09-08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3588A true CN102403588A (zh) 2012-04-04
CN102403588B CN102403588B (zh) 2015-07-15

Family

ID=45885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3654.XA Active CN102403588B (zh) 2010-09-08 2011-09-07 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23204B2 (zh)
CN (1) CN102403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4358B (zh) * 2021-11-05 2023-07-21 江苏迈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方便的骨架型接地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8903A (ja) * 2002-11-26 2004-06-24 Hosiden Corp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585197A (zh) * 2003-08-20 2005-02-2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存储卡用连接器
CN1612418A (zh) * 2003-10-28 2005-05-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101728674A (zh) * 2008-10-21 2010-06-0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3124A (ja) * 2006-08-25 2008-03-06 Jst Mfg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848980B2 (ja) * 2007-03-19 2011-12-28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5329152B2 (ja) * 2008-08-20 2013-10-3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8903A (ja) * 2002-11-26 2004-06-24 Hosiden Corp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585197A (zh) * 2003-08-20 2005-02-2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存储卡用连接器
CN1612418A (zh) * 2003-10-28 2005-05-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101728674A (zh) * 2008-10-21 2010-06-0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59531A (ja) 2012-03-22
JP5623204B2 (ja) 2014-11-12
CN102403588B (zh)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491B (zh) 卡连接器
US7575452B2 (en) Slider unit and card connector
TWI249277B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7651351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a card insertion guide
JP4933293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8740634B2 (en) Card connector
JP2008053124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EP2159739A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JP3859625B2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0370655C (zh) 存储卡用连接器
CN100511270C (zh) 带有卡弹出机构的存储卡连接器
CN101242051B (zh) 卡用连接器
KR101724335B1 (ko) 커넥터 및 검출 스위치
CN102403588B (zh) 卡用连接器
KR20100003188A (ko) 커넥터
CN1947129A (zh) 低外形存储卡连接器
CN102437465A (zh) 卡用连接器
JP5329152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1728674B (zh) 卡用连接器
CN103779730B (zh) 卡用连接器
JP2008277197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2738644A (zh) 托架式的卡片用连接器
JP2004158339A (ja) 板状記憶媒体用ホルダ
KR20090090261A (ko) 카드 커넥터
JP4176524B2 (ja) 板状記憶媒体用ホル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