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1427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1427A
CN102401427A CN2011100541901A CN201110054190A CN102401427A CN 102401427 A CN102401427 A CN 102401427A CN 2011100541901 A CN2011100541901 A CN 2011100541901A CN 201110054190 A CN201110054190 A CN 201110054190A CN 102401427 A CN102401427 A CN 102401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compressor
accumulation
detec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41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1427B (zh
Inventor
藤田直人
弓场大辅
加守田广和
大门宽幸
山本宪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1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1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1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1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6Cooling of compressor or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3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variabl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1Bypass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1Temperatures of a heat storage receiv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防止蓄热部件的劣化和蒸发的空调机。空调机中设有内置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和蓄热热交换器的蓄热槽,设有将室内热交换器与膨胀阀之间和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吸入口之间连接的蓄热旁通回路,和将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和压缩机的喷出口与四通阀之间连接的除霜旁通回路。蓄热旁通回路中配设蓄热热交换器和蓄热二通阀,除霜旁通回路中配设除霜二通阀,在由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或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对蓄热二通阀打开控制,将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或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导向蓄热热交换器。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其具备收容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的蓄热槽和以蓄热部件的蓄热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泵式空调机的制热运转时,在室外热交换器结霜的情况下,切换四通阀以使得从制热循环切换至制冷循环来进行除霜。在该除霜方式中,尽管室内风扇停止,也存在从室内机逐渐释放冷气而丧失制热感的缺点。
因此,提案有在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中设置蓄热装置,在制热运转中利用蓄积于蓄热槽的压缩机的废热来进行除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8表示采用了这种除霜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例子,其设置有: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100、四通阀102、室外热交换器104、毛细管106和设置于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108,并且使毛细管106旁通的第一旁通回路110;一端与从压缩机100的喷出侧经由四通阀102到达室内热交换器108的配管连接,另一端与从毛细管106到室外热交换器104的配管连接的第二旁通回路112。此外,在第一旁通回路110中设置有二通阀114、止回阀116和蓄热热交换器118,在第二旁通回路112中设置有二通阀120和止回阀122。
进而,在压缩机100的周围设置有蓄热槽124,在蓄热槽124的内部充填有用于与蓄热热交换器118进行热交换的蓄热部件126。
在该制冷循环中,在除霜运转时,将两个二通阀114、120打开,从压缩机100喷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向第二旁通回路112,剩余的制冷剂流向四通阀102和室内热交换器108。另外,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08的制冷剂被用于制热之后,少许的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06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04,另一方面,剩余的大部分制冷剂向第一旁通回路110流入,通过二通阀114流向蓄热热交换器118而被蓄热部件126夺取热量,通过止回阀116后,与通过了毛细管106的制冷剂合流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04。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04的入口与流过第二旁通回路112的制冷剂合流,利用制冷剂具有的热进行除霜,再通过四通阀102之后,被压缩机100吸入。
在该制冷循环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二旁通回路112,在除霜时将自压缩机100喷出的热气导向室外热交换器104,并且能够将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04的制冷剂的压力保持得较高,因此能够提高除霜能力,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除霜。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3166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冷循环中,在不进行除霜运转的通常的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将两个二通阀114、120关闭(闭阀),通过压缩机100的运转,将热蓄积在蓄热部件126中,其温度上升。
但是,当蓄热部件126的温度过度上升时,可能会引起蓄热部件126自身的变质(例如氧化)和蓄热部件126的水分沸腾,蓄热部件126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的劣化和蒸发的空调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包括:按照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依次流经压缩机、四通阀、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四通阀的方式连接而成的制冷循环;内置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和蓄热热交换器的蓄热槽,其中,还包括:将室内热交换器与膨胀阀之间(的部位)和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吸入口之间连接的蓄热旁通回路;和将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和压缩机的喷出口与四通阀之间(的部位)连接的除霜旁通回路,在蓄热旁通回路中设置有蓄热热交换器和蓄热二通阀,在除霜旁通回路中设置有除霜二通阀,设置有检测压缩机的温度的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检测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和检测蓄热槽的温度的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在由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或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对蓄热二通阀进行打开控制,将制冷剂导向蓄热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在由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或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对蓄热二通阀进行打开控制,将在制热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在制冷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而温度降低的制冷剂导向蓄热热交换器,由此能够使蓄热部件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防止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的劣化和蒸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备蓄热装置的空调机的配管系统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空调机在通常制热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空调机在除霜·制热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基于外部空气温度而设定的除霜运转开始温度和蓄热部件温度上升开始温度的图表。
图5是表示除霜·制热运转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除霜运转开始后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温度的变化的图表。
图7是表示从除霜运转恢复(返回)到制热运转后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各种温度检测单元的安装位置的配管系统图。
图9是表示基于压缩机温度的蓄热部件的保护控制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蓄热二通阀的开闭控制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基于喷出制冷剂温度的蓄热部件的保护控制的概略图。
图12是表示基于喷出制冷剂温度的蓄热部件的另外的保护控制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外部空气温度为2℃时的蓄热部件的实际温度、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和修正了检测温度后的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4是表示外部空气温度为-7℃时的蓄热部件的实际温度、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和修正了检测温度后的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5是表示外部空气温度为-20℃时的蓄热部件的实际温度、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和修正了检测温度后的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6是表示外部空气温度为35℃时的蓄热部件的实际温度、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和修正了检测温度后的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7是表示在蓄热槽内的蓄热部件充填量充分的情况下和不充分的情况下除霜运转后的蓄热部件的温度变化的图表。
图18是表示现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室外机
4室内机
6压缩机
8四通阀
10过滤器
12膨胀阀
14室外热交换器
16室内热交换器
18制冷剂配管
18、20、22、24、28、38、40制冷剂配管
26蓄热器(accumulator)
30除霜二通阀
32蓄热槽
34蓄热热交换器
36蓄热部件
42蓄热二通阀
44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
46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
48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单元
50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
52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单元
54控制器
56定时器
58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
60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包括:按照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依次流经压缩机、四通阀、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四通阀的方式连接的制冷循环;内置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和蓄热热交换器的蓄热槽,其中,还包括:将室内热交换器与膨胀阀之间和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吸入口之间连接的蓄热旁通回路;和将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和压缩机的喷出口与四通阀之间连接的除霜旁通回路,在蓄热旁通回路中设置有蓄热热交换器和蓄热二通阀,在除霜旁通回路中设置有除霜二通阀,设置有检测压缩机的温度的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检测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和检测蓄热槽的温度的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在由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或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对蓄热二通阀进行打开控制,将制冷剂导向蓄热热交换器。
该结构在防止蓄热部件的过度的温度上升方面是有效的。特别是蓄热部件沿着压缩机的周围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压缩机与蓄热部件相接的部分的局部沸腾,能够尽可能降低蓄热部件的蒸发。
第二发明中,代替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进行使压缩机的运转频率降低的控制,由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发明相同的效果。
第三发明中,在由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或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进行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并且进行使压缩机的运转频率降低的控制。
这样,当并用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和降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控制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蓄热部件的过度的温度上升的效果。
第四发明中,在由所述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所述第一规定温度时,代替所述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进行增加所述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
在休眠(睡眠状态)时,压缩机的温度的上升较差,存在压缩机的温度与蓄热部件的温度大幅不同的可能性,因此,通过检测追随性良好的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温度进行蓄热部件的保护控制,能够即使在休眠时也高效地降低蓄热部件的温度。
第五发明中,在由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比第一规定温度高的第二规定温度时,进行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由此,即使在休眠时,也能够可靠地降低蓄热部件的温度。
第六发明中,进行周期性反复进行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及其后的关闭控制的开闭控制。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和蓄热部件的温度降低有时间延迟,第六发明中,能够一边把握蓄热部件的温度降低,一边使蓄热部件的温度逐渐降低。
第七发明中,在蓄热二通阀的开闭控制中,将蓄热二通阀的打开(开阀)时间设定为比关闭时间短,由此能够不损害居住者的舒适性地防止蓄热部件的劣化和蒸发。
第八发明中,在蓄热二通阀的打开闭控制中,将制热运转时的开闭周期设定为比制冷运转时的开闭周期短。在制热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之后的液相制冷剂和在制冷运转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之后的二相(气相和液相)制冷剂存在密度差,通过如第八发明那样设定,能够高效地防止蓄热部件的劣化和蒸发。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即空调机的结构,空调机由通过制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2和室内机4构成。
如图1所示,在室外机2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机6、四通阀8、过滤器10、膨胀阀12和室外热交换器14,在室内机4的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6,它们通过制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循环。
更详细而言,压缩机6和室内热交换器16通过设置有四通阀8的制冷剂配管18连接,室内热交换器16和膨胀阀12通过设置有过滤器10的制冷剂配管20连接。另外,膨胀阀12和室外热交换器14通过制冷剂配管22连接,室外热交换器14和压缩机6通过制冷剂配管24连接。
在制冷剂配管24的中间部配置有四通阀8,在压缩机6的制冷剂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24设置有用于分离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的蓄热器26。另外,压缩机6和制冷剂配管22经由制冷剂配管28连接,在制冷剂配管28设置有除霜二通阀(例如电磁阀)30。
进而,在压缩机6的周围设置有蓄热槽32,在蓄热槽32的内部设置有蓄热热交换器34,并且,充填有用于与蓄热热交换器34进行热交换的蓄热部件(例如,乙二醇水溶液(ethylene glycol))36,由蓄热槽32、蓄热热交换器34和蓄热部件36构成蓄热装置。
另外,制冷剂配管20和蓄热热交换器34通过制冷剂配管38连接,蓄热热交换器34和制冷剂配管24通过制冷剂配管40连接,在制冷剂配管38设置有蓄热二通阀(例如电磁阀)42。
在室内机4的内部,除了室内热交换器16之外,还设置有送风风扇(未图示)、上下叶片(未图示)和左右叶片(未图示),室内热交换器16通过送风风扇进行被吸入到室内机4的内部的室内空气与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6的内部的制冷剂的热交换,在制热时将通过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空气向室内吹出,另一方面,在制冷时将通过热交换而被冷却的空气向室内吹出。上下叶片根据需要使从室内机4吹出的空气的方向上下地变更,左右叶片根据需要使从室内机4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左右地变更。
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设置有分别检测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入口温度和制冷剂出口温度的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和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在室内热交换器16中设置有检测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单元48。进而,在蓄热槽32中设置有检测蓄热槽32的温度的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在室外机2中设置有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单元52。
另外,压缩机6、送风风扇、上下叶片、左右叶片、四通阀8、膨胀阀12、除霜二通阀30、蓄热二通阀42、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单元48、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单元52等与控制器54(例如微处理器)电连接,压缩机6、送风风扇、上下叶片、左右叶片、四通阀8、膨胀阀12的运转或动作基于来自控制器54的控制信号而被控制,并且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基于来自控制器54的控制信号而被进行开闭控制。
在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中,通过以制热运转时的情况为例,对各部件的相互的连接关系和功能与制冷剂的流动一起进行说明。
从压缩机6的喷出口喷出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18从四通阀8到达室内热交换器16。用室内热交换器16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凝结的制冷剂流出室内热交换器16而通过制冷剂配管20,通过用于防止异物侵入膨胀阀12的过滤器10,到达膨胀阀12。用膨胀阀12进行了减压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22到达室外热交换器14,用室外热交换器1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24、四通阀8和蓄热器26返回压缩机6的吸入口。
另外,从制冷剂配管18的压缩机6喷出口与四通阀8之间分支的制冷剂配管28,经由除霜二通阀30在制冷剂配管22的膨胀阀12与室外热交换器14之间合流。
进而,内部收纳有蓄热部件36和蓄热热交换器34的蓄热槽32配置成与压缩机6相接并将其包围,在蓄热部件36中蓄积由压缩机6产生的热,从制冷剂配管20在室内热交换器16和过滤器10之间分支的制冷剂配管38经过蓄热二通阀42到达蓄热热交换器34的入口,从蓄热热交换器34的出口出来的制冷剂配管40在制冷剂配管24中的四通阀8与蓄热器26之间合流。
下面,参照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机在通常制热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动的图2来说明通常制热时的动作。
通常制热运转时,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关闭,如上所述从压缩机6的喷出口喷出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18从四通阀8到达室内热交换器16。在室内热交换器16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凝结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6流出,通过制冷剂配管20到达膨胀阀12,用膨胀阀12被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22到达室外热交换器14。用室外热交换器1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24从四通阀8返回到压缩机6的吸入口。
另外,由压缩机6产生的热从压缩机6的外壁经由蓄热槽32的外壁蓄积在收容于蓄热槽32的内部的蓄热部件36中。
下面,参照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机的除霜·制热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动的图3来说明除霜·制热时的动作。图中,实线箭头表示供于制热的制冷剂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供于除霜的制冷剂的流动。
在上述的通常制热运转中在室外热交换器14结霜,且结成的霜成长时,室外热交换器14的通风阻力增加而风量减少,室外热交换器14内的蒸发温度降低。在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即空调机中,如图1所示,设置有检测制热运转时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入口温度的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与非结霜时相比,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到蒸发温度降低的情况时,从控制器54输出从通常制热运转向除霜·制热运转的指示。
从通常制热运转向除霜·制热运转过渡时,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被进行开控制,除了上述的通常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之外,从压缩机6的喷出口喷出的气相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制冷剂配管28和除霜二通阀30,与通过制冷剂配管22的制冷剂合流,加热室外热交换器14,在凝结并液相化之后,通过制冷剂配管24经由四通阀8和蓄热器26向压缩机6的吸入口返回。
另外,将膨胀阀12与室外热交换器14之间、压缩机6的喷出口与四通阀8之间连接的制冷剂配管28通过用于加热室外热交换器14来进行除霜的气相制冷剂,因此,也可以称为除霜旁通回路。
另外,在制冷剂配管20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6与过滤器10之间分流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经过制冷剂配管38和蓄热二通阀42,用蓄热热交换器34从蓄热部件36吸热并蒸发、使其气相化,通过制冷剂配管40与通过制冷剂配管24的制冷剂合流,从蓄热器26向压缩机6的吸入口返回。
另外,将室内热交换器16与膨胀阀12之间、四通阀8与压缩机6的吸入口之间连接的制冷剂配管38和制冷剂配管40,通过蓄热热交换器34从蓄热部件36吸热,因此也可以将这两个制冷剂配管38、40称为蓄热旁通回路。
在返回到蓄热器26的制冷剂中含有从室外热交换器14返回的液相制冷剂,但是,通过向其中混合从蓄热热交换器34返回的高温的气相制冷剂,促进液相制冷剂的蒸发,液相制冷剂不会通过蓄热器26返回到压缩机6,能够实现压缩机6的可靠性的提高。
在除霜·制热开始时由于霜的附着而成为冰点下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被从压缩机6的喷出口喷出的气相制冷剂加热,在零度附近霜融解,霜的融解结束时,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再次开始上升。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到该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上升时,判断为除霜完成,从控制器54输出从除霜·制热运转向通常制热运转的指示。
<除霜判定和除霜开始条件>
图4表示基于外部空气温度,被设定为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出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入口温度的除霜运转开始线(β线)、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入口温度比该除霜运转开始线高的蓄热部件温度上升开始线(θ线)。
在某个外部空气温度下,在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除霜开始温度(除霜运转开始线)的情况下,除霜运转开始线表示用于开始除霜运转的阈值,在某个外部空气温度下,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出的温度低于蓄热部件温度上升控制开始温度(蓄热部件温度上升开始线)的情况下,蓄热部件温度上升开始线预测除霜运转的开始,用于进行蓄热部件36的温度上升控制的判定,因此,判定在蓄热槽32中是否可确保除霜运转所需要的热量,如果不确保,则进行用于使蓄热槽32的温度上升从而使蓄热量增加的控制。
具体而言,在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出的温度低于蓄热部件温度上升开始线的情况下,如果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出的温度没有达到规定温度(例如30℃>,则通过使压缩机6的转速上升,或者通过缩小膨胀阀12的开度使高压侧的压力上升,来使蓄热槽32的温度上升规定温度(例如2~3℃)。此时的规定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30℃)是通过实验等算出的温度,能够通过制冷循环的结构等而适当变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有30℃左右的温度,就能够融化700克~800克左右的霜。总之,只要设定能够判断是否具有能够融化某一定量的霜的热量的规定温度即可。
另外,压缩机6的转速上升伴随输入增大,因此从节能的观点考虑,优选缩小膨胀阀12的开度使蓄热槽32的温度上升,但是也可以进行使压缩机6的转速上升来使蓄热槽32的温度上升。
如上所述,蓄热部件温度上升开始温度(θ)基于外部空气温度被设定,但是其依赖于除霜开始温度〔β),例如设定为如下。
β<θ≤β+4
这样,在除霜运转开始之前,判断在蓄热槽32中是否确保有一定的蓄热量,由此,能够一边可靠地进行除霜运转,一边继续制热运转。
<除霜·制热运转控制>
在蓄热部件36中蓄积的热量有限,因此,该控制为了有效利用蓄热部件36中蓄积的热量,在从通常制热运转过渡到除霜·制热运转,对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进行开控制时,首先对除霜二通阀30进行开控制,从除霜二通阀30的开控制起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0~20秒)之后,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开控制。
除霜·制热运转在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双方为开状态下首先进行,但是,对蓄热二通阀42在除霜二通阀30之前进行开控制时,蓄积在蓄热部件36中的热量被无效地使用,同时对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双方进行开控制时,来自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和来自室内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被同时吸入压缩机6,存在引起压力变化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对除霜二通阀30的开控制和蓄热二通阀42的开控制设定适当的时间差,能够极力抑制压力变化,并且,能够阻止液体制冷剂向压缩机6的流入从而提高压缩机6的可靠性。
因此,如图1所示,在控制器54中设置有计数时间的定时器56,在从通常制热运转过渡到除霜·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用定时器56计数自除霜二通阀30的开控制起经过的时间,在定时器56所计数的时间达到上述规定时间时,蓄热二通阀42被进行开控制。
以下,参照图5的流程图对该控制详细地叙述。
在步骤S1中,判定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单元48检测出的温度是否是规定温度Ta(例如45℃),在检测温度等于规定温度Ta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另一方面在不相等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判定检测温度是否超过规定温度Ta。在检测温度超过规定温度Ta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使压缩机6的运转频率减少,与之相对,在检测温度低于规定温度Ta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使压缩机6的运转频率增加。在步骤S3或S4中的压缩机6的频率控制结束时,返回步骤S1。另外,在此将规定温度Ta设定为45℃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
即,制冷循环内的压力变化,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高且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压力差大的情况下,即使进行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的开控制也会发生,压力变化有时会产生噪声,因此,在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单元48检测出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Ta的情况下,到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单元48检测出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Ta为止,进行使压缩机6的运转频率下降,降低高压侧的压力的控制。
另外,用室内热交换器16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具有的热量也有效利用于除霜运转,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单元48检测出的温度不足规定温度Ta的情况下,到检测温度成为规定温度Ta为止,增加压缩机6的运转频率,实现制热运转后的除霜运转的效率化。
在步骤S1中,在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单元48检测出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Ta时,一边有效利用蓄热槽32中蓄积的热一边开始用于进行除霜运转的通常蓄热除霜运转。在该除霜运转中,在步骤S5中对除霜二通阀30进行开控制,将从压缩机6喷出的制冷剂导入室外热交换器14,在步骤S6中,判定利用定时器56所计数的自除霜二通阀30的开控制起的时间是否达到了上述规定时间,如果达到了规定时间,则在步骤S7中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开控制,将已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导入蓄热热交换器34,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达到规定时间就返回步骤S6。
在步骤S7中,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开控制时,在步骤S8中,比较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出的温度和成为除霜运转结束的指标的规定温度Tb(例如6℃),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则判定为有残霜或者没有残霜但是基板(室外热交换器14的上部和下部)还冻结着,继续除霜运转,转移到步骤S9。
在步骤S9中,如果由定时器56所计数的自除霜二通阀30的开控制起的时间未达到规定时间(例如7分钟),则返回步骤S8。另一方面,如果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出的温度为规定温度Tb以上,则判定为没有残霜,且基板冻结也消除,在步骤S10中同时对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进行闭控制,结束除霜运转返回通常制热运转。
另外,在步骤S9中如果用定时器56所计数的时间达到了规定时间,则与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出的温度无关系,转移到步骤S10,同时对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进行闭控制,结束除霜运转并返回通常制热运转,并且重置定时器56的计数时间。
另外,在步骤S9中,之所以在用定时器56所计数的时间达到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强制结束除霜运转,是因为,由于蓄热槽32的蓄热量有限,被设定为在上述规定时间内所消耗的程度的蓄热量,所以超过规定时间即使继续除霜运转,蓄热量已经没有,进行除霜运转也没有意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霜运转开始后到除霜运转结束为止的期间,通常,与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出的温度和外部空气温度相比较,在外部空气温度一方比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高的情况下,继续设置于室外机2且用于向室外热交换器14送风的室外风扇(未图示)的运转。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能够有效利用外部空气温度所具有的热量,能够促进室外热交换器14的除霜。
但是,在除霜运转中,在一旦判断为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一直上升,因此,直到除霜运转结束前不驱动室外风扇。
<除霜运转结束后的制热流程>
图6是表示除霜运转开始后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的推移的图表,如图6所示,在除霜运转开始时,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表现为冰点下的温度(例如-10℃),但是,除霜运转刚开始后,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急剧上升,之后,在使霜融解期间的规定的温度范围(例如0~2℃>下,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逐渐上升,但温度上升存在停滞倾向。超过该温度范围时,霜基本上融解,但是,室外热交换器14的基板仍然冻结的可能性高,通过继续除霜运转而霜的融解后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上升。这时的温度上升因为没有残霜,因此,比霜融解期间的温度上升更大,在基板冻结基本上消除时,除霜运转为了室外热交换器14的预热而进行,其制冷剂出口温度进一步逐渐上升。
在本发明中,对除霜运转中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设置两个阈值,根据从除霜运转向制热运转恢复时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变更之后的除霜运转形态。
即,基于图6的图表,对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设定第一阈值(例如2℃)和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例如6℃),将从除霜运转向制热运转恢复时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与第一及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将表示比较结果的规定的数值在设置于控制器54的存储器(未图示)中相加,基于在存储器所累计的数值,如图7所示,进行制热运转、蓄热除霜运转、或者通过从制热运转向制冷运转切换四通阀8而引起的除霜运转。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仅是所谓的“除霜运转”的情况下,是指上述的通常蓄热除霜运转,将从制热运转向制冷运转切换四通阀8而进行的除霜运转称为“四通阀除霜运转”,该除霜运转在将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关闭的状态下进行。
另外,将从除霜运转向制热运转恢复(复归)时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称为“A恢复”,将制冷剂出口温度为第一阈值以上且不足第二阈值的情况称为“B恢复”,将制冷剂出口温度低于第一阈值的情况称为“C恢复”。
更详细地说,在空调机最初的运转时存储器的累计值M被重置(M=0),通常制热运转结束后,如上所述,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单元48检测出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Ta时,开始通常蓄热除霜运转。除霜运转结束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残霜,没有基板冻结,重置存储器的累计值M,进行制热运转(A恢复)。
另外,在除霜运转结束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为第一阈值以上且不足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残霜但是基板冻结,在存储器中加上第一规定值(例如1),进行制热运转(B恢复)。
进而,在除霜运转结束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不足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有残霜,在存储器中加上比第一规定值大的第二规定值(例如2),进行制热运转(C恢复)。
另外,在A恢复的情况下,在图7的步骤S21中进行了制热运转之后,图7的控制结束。
另一方面,在B恢复或C恢复的情况下,在制热运转结束后,根据从除霜运转向制热运转的恢复状态,即,其后的控制根据存储器的累计值M而不同。
首先,在B恢复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进行制热运转之后,在步骤S23进行除霜运转,在B恢复后的A恢复的情况下,在步骤S24中进行制热运转,重置存储器的累计值M(M:1→0)之后,结束控制。
在B恢复之后再进行B恢复的情况下(M=2),在步骤S25中进行制热运转,在步骤S26中进行除霜运转,根据从除霜运转向制热运转的恢复状态,进一步使其后的控制分支。
反复进行了两次B恢复之后,在A恢复的情况下,在步骤S27中进行制热运转,并重置存储器的累计值M(M:2→0)之后,结束控制。
另一方面,在B恢复(M=3)或C恢复(M=4)的情况下,判定为除霜所需的热未蓄积于蓄热部件36,在步骤S28中使制热运转进行了第一规定时间之后,在步骤S29中进行除霜运转。另外,在此所谓的“第一规定时间”是指蓄热所需的时间,不管成为结霜判定的指标的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出的温度如何都进行制热运转,第一规定时间例如设定为30分钟。然后,在A恢复的情况下,在步骤S30中进行制热运转并在重置了存储器的累计值M之后,结束控制。
另外,在B恢复或C恢复的情况下,在通常蓄热除霜运转中,判定为完全除霜为不可能,在步骤S31中使制热运转进行比第一规定时间短的第二规定时间,进行四通阀除霜运转,完全地除去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14的霜。另外,在此所谓的“第二规定时间”为考虑了制冷循环内的冷冻机油的平衡等为了使制冷循环稳定化所需要的制热运转时间,因此例如设定为10分钟。在四通阀除霜运转后,重置存储器的累计值M。
另外,在步骤S23进行除霜运转之后,在C恢复的情况下,在步骤S32、S33、S34、S35中分别进行与步骤S28、S29、S30、S31同样的控制。
另外,在图7的控制中,右列的流程(C恢复后的流程)中的步骤S36、S37、S38、S39、S40、S41、S42与上述的步骤S25、S26、S27、S28、S29、S30、S31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概述图7的控制
·在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出的温度没有达到规定温度且向制热运转的恢复至少进行两次,存储器的累计值M为第三规定值(例如3)以上的情况下,不管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出的温度如何,都使制热运转持续规定时间后,转移到除霜运转。
·在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出的温度没有达到规定温度且向制热运转的恢复至少进行三次,存储器的累计值M为比第三规定值大的第四规定值(例如4)以上的情况下,在将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关闭的状态下,将四通阀8切换成制冷运转方向来进行除霜运转。
另外,在图6的图表中,对除霜运转中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出口温度设定二个阈值,但是也能够不设置第二阈值,而使用一个阈值(仅第一阈值)进行图7的控制。
在该情况下,将图6的A恢复和B恢复归纳为一个使其为A恢复,只要进行图7的左列的流程(A恢复后的流程)和右列的流程(C恢复后的流程,其中去除该流程的B恢复)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阈值与上述的规定温度Tb相等地设定,在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出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Tb时结束除霜运转的情况下,总是成为A恢复。但是,第二阈值不限定于此,第二阈值和规定温度Tb也可以是不同的值,第二阈值只要设定为能够检知霜已完全融解的状态的温度即可。
<除霜开始条件的变更>
上述的B恢复或C恢复的反复起因于室外热交换器14的结霜量多,收容于蓄热槽32的蓄热部件36的蓄热量不足,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设定有规定温度(例如2℃)比除霜运转开始线(β线)高的另外的除霜运转开始线(β2线)。
在此,温度β2设定为比除霜开始温度(β)高,基于从除霜运转向制热运转恢复时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结霜状态和除霜时间,例如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可变设定。
β+1≤β2≤β+5(初始值:β2=β+2)
即,在从除霜运转恢复到制热运转时,在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出的温度未达到上述的规定温度Tb的情况下(B恢复或C恢复),使除霜开始温度比规定温度高,由此提前开始除霜运转,极力降低结霜量。
在除霜运转开始线的上升反复进行、B恢复或C恢复的情况下,使除霜开始温度比规定温度高,之后进一步B恢复或C恢复的情况下,将除霜开始温度设定为比规定温度高。另外,除霜开始线的上升通过A恢复被重置(β2→β)。
但是,作为除霜开始温度设定β2线后,与设定为β线的情况相比,即使从除霜运转恢复也立即检测β2线,尽管蓄热部件36的蓄热量不充分,但是存在除霜运转较早开始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作为除霜开始温度而设定β2线,并且设置最低制热运转时间Tx,从除霜运转进行了B恢复或C恢复的情况下,在最低制热运转时间Tx期间持续制热运转,由此能够极力降低蓄热量不充分或没有的状态下的除霜运转。
即,在从除霜运转进行了B恢复或C恢复的情况下,即使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的温度比被设定为β2线的除霜开始温度低的情况下,制热运转时间没有达到最低制热运转时间Tx的情况下也不会进入除霜运转。
另外,该情况下的制热运转的持续时间根据室内负荷,也能够在例如30分钟~2小时范围内进行可变设定,优选在室内负荷低的情况下将规定时间设定得长,在室内负荷高的情况下,将规定时间设定得短。这是因为在室内负荷低的情况下,只要能够判断为结霜速度慢就能够使制热运转继续,在室内负荷高时,只要能够判断为结霜速度快就能够提前开始除霜运转。
用图7说明对这样的β2线的想法。如上述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常的制热运转中检知结霜时进入除霜运转,基于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的温度,从除霜运转返回通常的制热运转。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在除霜运转中并行的制热运转被蓄热部件36的热量限制,因此,蓄热部件36的热量没有时不能继续制热运转。
因此,从除霜运转向制热运转的通常的恢复在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Tb时,结束除霜运转向制热运转恢复,但是,如果在规定时间以内没有超过规定温度Tb,则强制解除除霜运转,返回制热运转。这是因为经过规定时间时,蓄热部件36的热量变成没有,不能一边继续除霜运转一边并行制热运转。
例如,在图7所示的步骤S21中为A恢复,因此,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Tb而结束除霜运转,因此,进入下一次除霜运转的除霜开始温度成为β线。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和步骤S36中为B恢复或C恢复,因此,在除霜运转结束时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的温度不超过规定温度Tb(第二阈值)。由此,进入下一次的除霜运转的除霜开始温度成为比β线高的温度的β2(例如β+2℃)线。由此,进入下一次除霜运转比通常的除霜运转更早。
但是,步骤S23和步骤S37是用室外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检测单元46检测的温度未达到规定温度Tb(第二阈值)且向制热运转恢复,因此,有霜的融解残留的可能性高。因此,在蓄热部件36中热量不会积存,用室外热交换器入口温度检测单元44检测的温度立即达到用β2线设定的除霜开始温度,存在立即转移到除霜运转的可能性。
该情况下,即使假设转移到除霜运转,在蓄热部件36中也不会充分蓄热,因此,不能一边继续制热运转一边进行除霜运转。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在最低制热运转时间Tx期间使制热运转继续,由此,在蓄热部件36中蓄热而在下一次的除霜运转时,也能够一边使制热运转可靠地继续一边进行除霜运转。
另外,在用β2线进行了除霜运转之后,在制热运转恢复时,在B恢复或C恢复的情况下,进一步使β2线的温度上升到高温侧(例如β+3℃),使得容易进入这次以后的除霜运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β2线的初始值设为β+2℃,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β+1℃。即只要β2线为比β线高的温度,就能够满足本实施方式的控制。
<蓄热部件的保护控制>
在此,在关注图2所示的通常制热运转时,在不进行除霜运转的通常的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在除霜二通阀30和蓄热二通阀42关闭的状态下压缩机6运转,由压缩机6产生的热蓄积于蓄热部件36,因此其温度逐渐上升。
但是,在蓄热部件36的温度过度上升时,引起蓄热部件36本身的变质(例如氧化)和蓄热部件36的水分沸腾,蓄热部件36有可能发生劣化,因此,在本发明中,控制器54基于压缩机6的温度、从压缩机6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或蓄热槽32的温度进行蓄热部件的保护控制,由此,防止蓄热部件36的劣化。这是由于如下理由。
·压缩机温度:压缩机6的温度与蓄热部件36的温度密切相关,只要压缩机6的温度变高,则蓄热部件36的温度也变高。
·喷出制冷剂温度:从压缩机6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与蓄热部件36的温度密切相关,只要喷出制冷剂的温度变高,则蓄热部件36的温度也变高。
·蓄热槽温度:蓄热槽32的温度与蓄热部件36的温度密切相关,只要蓄热槽32的温度变高,则蓄热部件36的温度也变高。
另外,就该蓄热部件的保护控制而言,与制热运转时同样,在制冷运转中也进行。
(i)基于压缩机温度的控制
如图8所示,在该控制中,设置检测压缩机6的温度的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在用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进行蓄热二通阀42的开控制,在制热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在制冷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4将温度降低后的制冷剂导入蓄热热交换器34,由此,使蓄热部件36的温度降低。
进一步详细叙述的话,如图9所示,在用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例如95℃)时,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开控制,限制压缩机6的最大运转频率。在将蓄热二通阀42打开时,能够防止蓄热部件36的过度的温度上升,尤其是,蓄热部件36沿着压缩机6的周围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压缩机6和蓄热部件36相接的部分的局部沸腾,能够极力降低蓄热部件36的蒸发。
然后,在进一步用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检测出的温度超过比第一规定温度高的第二规定温度(例如103℃)时,使压缩机6停止。
另外,在用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例如95℃)时,取代蓄热二通阀42的开控制,也能够进行使压缩机6的运转频率下降的控制,也可以与蓄热二通阀42的开控制一起同时进行使压缩机6的运转频率下降的控制。即,这是因为,使压缩机6的运转频率下降时,压缩机6的温度降低,能够防止位于压缩机6的附近的蓄热部件36的局部沸腾。
另外,在用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二规定温度之后,通过停止压缩机6而用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检测出的温度逐渐降低,在低于比第二规定温度低的(例如5℃)第三规定温度时,压缩机6开始再次运转,但是,蓄热二通阀42依然打开,在用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检测出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低于比第一规定温度低的(例如5℃)第四规定温度时,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闭控制。
之所以温度下降方向的第三规定温度和第四规定温度分别比温度上升方向的第一规定温度和第二规定温度设定得低,是因为为了防止蓄热二通阀42的开闭动作和压缩机6的打开/关闭(ON/OFF)的频繁的反复(振荡(hunting))。
另外,代替上述的蓄热二通阀42的开控制,如图10所示,优选进行周期性反复进行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开闭控制,在该蓄热二通阀42的开闭控制的情况下,在制热时最大反复进行十次例如10秒钟的打开和例如30秒钟的关闭,在制冷时最大反复进行十次例如30秒钟的打开和例如90秒钟的关闭。
像这样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开闭控制,是考虑到即使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开控制,蓄热部件36的温度也不会立即降低,在延迟某个程度的时间之后,蓄热部件36的温度逐渐降低的跟随性的问题。
另外,将制热时的蓄热二通阀42的打开时间和关闭时间设定得比制冷时的蓄热二通阀42的打开时间和关闭时间更短,是因为在制热时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6的液相制冷剂会通过蓄热二通阀42,与此相反,在制冷时通过了室外热交换器14的两相(气相和液相)制冷剂会通过蓄热二通阀42,但是液相制冷剂与两相制冷剂相比,密度更高,制冷剂量更多。
进一步,将蓄热二通阀42的开闭控制限制为最大10次,是考虑了蓄热二通阀42的耐久性。
(ii)基于喷出制冷剂温度的控制
如图8所示,在该控制中,设置有检测从压缩机6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60,基于用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60检测出的温度按如图11所示那样进行控制。图11的控制与图9的控制类似,仅对以下不同点进行说明。
·第一规定温度:例如90℃
·第二规定温度:例如93℃
·第三规定温度:比第二规定温度低的温度
·第四规定温度:与第一规定温度相同
在此,将第四规定温度设定为与第一规定温度相同的值,是因为基于喷出制冷剂温度的控制,振荡(hunting)的可能性极低。但是,当然也可以使第四规定温度与第一规定温度不同。
另外,基于该喷出制冷剂温度的控制在例如休眠(入睡)时在制冷剂循环量少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在休眠时压缩机6的温度的上升较差,用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检测出的温度与蓄热部件36的温度存在大幅背离的可能性,难以基于用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58检测出的温度来推定蓄热部件36的温度。因此,通过检测追随性良好的喷出制冷剂温度进行蓄热部件的保护控制,即使在休眠时也能够高效地降低蓄热部件36的温度。
图12表示图11的变形例,在基于图12的喷出制冷剂温度的控制中,在用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60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进行增大膨胀阀12的开度的控制(增大量:例如30脉冲/分),之后,进而在用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60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二规定温度时,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开控制或开闭控制。
另外,在用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60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二规定温度之后,通过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开控制或开闭控制,用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60检测出的温度逐渐降低,低于第三规定温度时,对蓄热二通阀42进行闭控制,用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60检测出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低于第四规定温度时,使膨胀阀12的开度为一定,返回通常控制。
(iii)基于蓄热槽温度的控制
在该控制中,基于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出的温度进行与图9的控制大致同样的控制,与图9的控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
·第一规定温度:例如93℃
·第二规定温度:例如95℃
·第三规定温度:例如90℃
·第四规定温度:例如88℃
另外,在基于该蓄热槽温度的控制中,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蓄热槽32自身的温度,因此,在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仅进行蓄热二通阀42的开控制或开闭控制,也可以不进行使压缩机6的运转频率下降的控制。
基于该蓄热槽温度的控制不仅能够防止蓄热部件36的局部沸腾,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蓄热部件36整体的沸腾。
另外,代替检测蓄热槽32的温度的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设置检测收容于蓄热槽32的蓄热部件36的温度的蓄热部件温度检测单元,基于用蓄热部件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控制。
以上,说明了基于压缩机温度、喷出制冷剂温度或蓄热槽温度的蓄热部件36的保护控制,但是,压缩机温度、喷出制冷剂温度和蓄热槽温度存在如下的关系,为了无论在怎样的状态下进行蓄热部件36的保护,最优选基于这些温度的全体进行蓄热部件36的保护控制。
·上升·稳定时:喷出制冷剂温度>压缩机温度>蓄热槽温度
·制冷剂量极小·制冷循环闭塞时:压缩机温度=蓄热槽温度>喷出制冷剂温度
<蓄热部件的温度推定>
为了检测收容于蓄热槽32的蓄热部件36的蓄热量,需要检测蓄热部件36的温度,但是,在蓄热部件36中配置蓄热部件温度检测单元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腐蚀、防水性等问题。
另外,在蓄热槽32的内部配置有蓄热部件温度检测单元的情况下,在生产时将蓄热槽32倾斜向压缩机6进行安装,或者在设置室外机2时倾斜地设置时,存在设置于蓄热槽32的内部的蓄热部件温度检测单元从蓄热部件露出的可能性,蓄热部件温度检测单元露出时,也存在不能精确地检测蓄热部件36的温度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图8所示,将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安装于蓄热槽32的外侧,基于用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单元52检测出的温度来修正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的温度,推定蓄热部件36的温度。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得到蓄热部件36的温度,并且能够实现生产性的提高,能够防止品质不良的发生。
进一步详述的话,图13~图16表示基于外部空气温度的蓄热部件36的实际的温度(实线)和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出的温度(虚线),可知前者与后者不一致的情况较多。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基于这些实验结果发现,基于用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单元52检测出的温度Tout,用下式来修正由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的温度Tc,由此该修正值与蓄热部件36的实际的温度大致一致。
修正温度=Tc+(Tc-Tout)×α(α=0.15)
使用该式算出的修正温度在图13~图16的图表中以点划线表示,可看出以点划线表示的修正温度与以实线表示的蓄热部件36的实际的温度大致一致。另外,α不限于上述值,根据实验等能够变更为考虑了其制冷循环和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的精度的偏差的最适当的值。
另外,在蓄热槽32中充分填充有通常的蓄热部件36,但是,由于蓄热槽32的破裂和蓄热部件36的蒸发而蓄热部件36减少时,在除霜运转时蓄热部件36的温度下降率(温度梯度)变得缓慢,所以基于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的温度Tc进行错误判定。
图17表示在蓄热槽32内的蓄热部件36的充填量足够的情况下、不足够的情况下除霜运转后的蓄热部件36的温度变化,尤其是表示充填量为100%的情况下(实线)和50%的情况下(虚线)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的温度Tc的变化。
从图17的图表可看出,除霜运转开始后,规定时间的温度降低率(温度梯度)为蓄热部件36的充填量越多其越大,在本发明中,在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出的温度Tc的规定时间的降低率比规定的降低率小的情况下,判定为收容于蓄热槽32的蓄热部件36不足。
具体而言,算出从蓄热二通阀42的打开起规定时间(例如3~4分钟)的蓄热槽32的温度降低率,在该温度降低率不到规定值(例如2℃/分钟)的情况下发出警告,警告通过设置于室内机4和对室内机4指示运转的遥控器(未图示)的灯的点亮熄灭或文字信息、警告音等能够以视觉上或听觉上的方式告知居住者。
另外,该警告也可以与蓄热除霜运转经过规定时间结束的情况(图5的步骤S9为是(YES)的情况下)组合进行。
另外,用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检测的温度作为蓄热部件不足的判定手段使用,蓄热部件不足因蓄热槽32内的蓄热部件36的水平降低而出现,因此,优选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50安装于靠近蓄热槽32的高度方向的中心的上方。
工业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空调机,能够防止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的劣化和蒸发,因此对于利用蓄积于蓄热部件中的热进行除霜的其他制冷循环装置而言也可能够有效利用。

Claims (8)

1.一种空调机,其包括:按照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依次流经压缩机、四通阀、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四通阀的方式连接的制冷循环;和内置蓄积由所述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和蓄热热交换器的蓄热槽,所述空调机机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和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之间连接的蓄热旁通回路;和
将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和所述压缩机的喷出口与所述四通阀之间连接的除霜旁通回路,
在所述蓄热旁通回路中设置有所述蓄热热交换器和蓄热二通阀,在所述除霜旁通回路中设置有除霜二通阀,设置有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温度的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检测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和检测所述蓄热槽的温度的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在由所述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所述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或所述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对所述蓄热二通阀进行打开控制,将制冷剂导向所述蓄热热交换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代替所述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进行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所述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或所述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所述第一规定温度时,进行所述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并且进行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所述第一规定温度时,代替所述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进行增加所述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比所述第一规定温度高的第二规定温度时,进行所述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进行周期性反复进行所述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控制及其后的关闭控制的开闭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热二通阀的开闭控制中,将所述蓄热二通阀的打开时间设定为比关闭时间短。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热二通阀的开闭控制中,将制热运转时的开闭周期设定为比制冷运转时的开闭周期短。
CN201110054190.1A 2010-09-09 2011-03-04 空调机 Active CN102401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2006 2010-09-09
JP2010202006A JP5108923B2 (ja) 2010-09-09 2010-09-09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1427A true CN102401427A (zh) 2012-04-04
CN102401427B CN102401427B (zh) 2016-02-03

Family

ID=4509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4190.1A Active CN102401427B (zh) 2010-09-09 2011-03-04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28752A3 (zh)
JP (1) JP5108923B2 (zh)
CN (1) CN10240142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3927A (zh) * 2012-05-15 2013-12-04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04520658A (zh) * 2012-08-06 2015-04-15 克利万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制冷设备的压缩机的方法以及制冷设备
CN105588360A (zh) * 2015-06-30 2016-05-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室外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16161A (zh) * 2016-02-17 2016-06-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在空调中使用的相变储能罐、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051095A (zh) * 2017-09-05 2020-04-21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0696B2 (ja) * 2010-10-15 2013-10-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310911B1 (ja) * 2012-06-13 2013-10-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KR101414860B1 (ko) * 2012-08-01 2014-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DE102013214059A1 (de) * 2013-07-16 2015-01-22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Wärmepumpe
KR102199382B1 (ko) * 2013-10-15 2021-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318420B (zh) * 2014-06-25 2018-06-0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JP6052316B2 (ja) * 2015-02-27 2016-1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2469A (ja) * 1990-06-19 1992-02-2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H04270876A (ja) * 1991-02-27 1992-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の除霜制御装置
CN1757995A (zh) * 2004-10-08 2006-04-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
CN101413744A (zh) * 2008-11-25 2009-04-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过冷作用的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5976A (ja) * 1984-02-21 1985-09-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除霜装置
JPS61205755A (ja) * 1985-03-08 1986-09-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H081340B2 (ja) * 1986-07-11 1996-01-10 株式会社東芝 冷凍サイクル
JPS63156980A (ja) * 1986-12-19 1988-06-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H0331666A (ja) * 1989-06-28 1991-0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H051868A (ja) * 1991-06-25 1993-01-08 Nippondenso Co Ltd 冷凍装置
JP4420892B2 (ja) * 2005-11-30 2010-0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EP2326841B1 (en) * 2008-09-26 2019-10-30 Carrier Corporation Compressor discharge control on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2469A (ja) * 1990-06-19 1992-02-2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H04270876A (ja) * 1991-02-27 1992-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の除霜制御装置
CN1757995A (zh) * 2004-10-08 2006-04-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
CN101413744A (zh) * 2008-11-25 2009-04-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过冷作用的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3927A (zh) * 2012-05-15 2013-12-04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03423927B (zh) * 2012-05-15 2016-05-11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04520658A (zh) * 2012-08-06 2015-04-15 克利万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制冷设备的压缩机的方法以及制冷设备
CN104520658B (zh) * 2012-08-06 2016-09-21 克利万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制冷设备的压缩机的方法以及制冷设备
CN105588360A (zh) * 2015-06-30 2016-05-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室外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88360B (zh) * 2015-06-30 2018-09-2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室外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16161A (zh) * 2016-02-17 2016-06-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在空调中使用的相变储能罐、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051095A (zh) * 2017-09-05 2020-04-21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28752A2 (en) 2012-03-14
JP5108923B2 (ja) 2012-12-26
EP2428752A3 (en) 2015-04-15
JP2012057870A (ja) 2012-03-22
CN102401427B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1428A (zh) 空调机
CN102401427A (zh) 空调机
CN102401429A (zh) 空调机
CN102648384B (zh)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CN102725597B (zh)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CN102523754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2434914A (zh) 空调机
CN102378881B (zh) 制冷循环装置
KR100796283B1 (ko) 토출가스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에너지 절감형 냉동장치
CN102196843B (zh) 汽油蒸气回收装置
CN104285111B (zh) 制冷装置
CN103765133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空气调节机
CN103998877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3765111A (zh) 空气调节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US4660384A (en) Defrost apparatus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JP201207794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0443833C (zh) 冷冻装置
JP2009109110A (ja) 冷凍装置
JP544046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29371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782423B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528782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28782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3998876A (zh) 制冷装置及用以检测其中是否填充有不同制冷剂的方法
JP5218510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