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0463B - 抓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抓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0463B
CN102400463B CN201110323733.5A CN201110323733A CN102400463B CN 102400463 B CN102400463 B CN 102400463B CN 201110323733 A CN201110323733 A CN 201110323733A CN 102400463 B CN102400463 B CN 102400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fixed bar
grabbing
main fixed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37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0463A (zh
Inventor
周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0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0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0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04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32Parts, components, construction details, accessories, interi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nts, e.g. guy-line equipment, skirts, thresholds
    • E04H15/62Pegs, stak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抓地装置,该抓地装置用于固定野外帐篷、小型飞行器、小型建筑设施、通讯设施、电力动力设施及小型采矿用具等。包括:导具,所述导具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主固定杆,所述主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导具上,其上设置有固定孔;辅助固定杆,所述辅助固定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和固定孔,并与所述主固定杆和与所述导具对应部位组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主固定杆和/或所述导具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抓地装置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抓地装置可以提高其抓地力,且上述抓地装置安装过程中,只需将主固定杆与辅助固定杆安装之后就完成了抓地装置的安装,与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相比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抓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抓地装置,该抓地装置用于固定野外帐篷、小型飞行器、小型建筑设施、通讯设施、能源电力设施及小型采矿用具等。
背景技术
抓地装置主要是用于实现对物体的固定,通常包括埋入地中的固定部和与固定部相连的安装部,其中,固定部埋入至地中,安装部露在地表外,用于安装拉线。在使用时,拉线一端与被固定物体相固定,另一端与安装部相固定,当测量好需要固定的具体位置时,在外力作用下将固定部埋入至地中,从而实现物体的固定。上述物体在固定过程中,物体会对抓地装置作用有一定的拉力,当该拉力大于抓地装置的抓地力(抓地力是指,把埋在地里的抓地装置拔出来所需要的力)时,抓地装置的固定部就会从地中拔出,而达不到固定物体的目的。因此,为了保证物体固定更加牢固必须提高抓地装置的拔地力。
常用的抓地装置主要有地锚和地钉,其中,地钉的结构相对地锚较为简单,尺寸相对较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直型地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螺旋片式地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交叉式地锚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连接座;12为固定杆;13为拉环;21为连接座;22为固定杆;23为螺旋体;24为拉环;31为导向块;32为拉环;33为斜孔;34为直型地钉。
如图1所示的直型地钉,该直型地钉包括固定杆12、连接座11和拉环13,连接座11设置在固定杆12和拉环13之间,其固定杆12的末端设置有便于插入地中的楔形面,该结构比较简单,方便安装。在使用时,拉线一端固定在拉环上,选好位置后将固定杆埋入至土地即可,但是由于,固定杆12上并未设置有拔力部件,仅仅通过固定杆12与土地作用在固定杆12底部的阻力实现拉线的固定,因此抓地力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图1中的地锚的抓地力,通常在固定杆上设置螺旋体,如图2所示的螺旋片式地锚,该螺旋片式地锚包括固定杆22、连接座21、拉环24和设置在固定杆22上的螺旋体24,连接座21设置在固定杆22和拉环23之间,其固定杆22的末端设置有便于插入土地中的楔形面。当上拔螺旋片式地锚时,该螺旋片式地锚一方面受到土地作用在固定杆22末端的阻力,另一方面还受到土地作用在螺旋体24上的阻力,上述阻力共同组成了抓地力。因此,该螺旋片式地锚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锚的抓地力,但是,由于在埋入固定杆的过程中需要将该螺旋片式地锚旋进至土地中,破坏了地锚周围的土壤硬度,其抓地力还是具有不稳定性。
如图3所示的交叉式地锚,该交叉式地锚包括导向块31、拉环32和三个直型地钉34,其中,导向块31上设置有拉环32和三个不同方向的斜孔33。使用时,先将导向块31放在地上,然后依次将三个直型地钉34沿导向块31上的三个斜向导向孔33插入地下。当向上拔导向块31时,土地对直型地钉34在地下部分有阻力,直型地钉34头部对导向块31也有因应变形的对抗力,此阻力和对抗力构成抓地力。该交叉式地锚确实提高了地锚的抓地力,但是由于导向块上需要设置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斜孔33,直型地钉34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安装顺序,一旦安装过程中导向块31的位置发生变动不能成功的完成安装,其安装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如何研究出一种提高抓地力同时降低安装难度的抓地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抓地装置,以实现提高其抓地力同时降低安装难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抓地装置,包括:
导具,所述导具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
主固定杆,所述主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导具上,其上设置有固定孔;
辅助固定杆,所述辅助固定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和固定孔,并与所述主固定杆和与所述导具对应部位组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和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主固定杆和/或所述导具上。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导具与所述主固定杆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导具上的所述主固定杆与一个所述辅助固定杆相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主固定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导具上。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导具与所述主固定杆为分体式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主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导具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在所述主固定杆上。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主固定杆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具,所述导具垂直设置在所述主固定杆上。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导具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主固定杆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导具为分体式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导具包括主体导具和辅助导具,其中,所述主体导具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辅助导具上设置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主体导具与所述辅助导具对接时,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三滑槽组成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组成第二导向孔。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主体导具和辅助导具上交叉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可拆卸的旋转轴。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安装部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主固定杆的顶部。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安装部环状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抓地装置中,所述主固定杆的外周设置有螺旋体。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抓地装置一种抓地装置,包括:导具,所述导具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主固定杆,所述主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导具上,其上设置有固定孔;辅助固定杆,所述辅助固定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和固定孔,并与所述主固定杆和与所述导具对应部位组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主固定杆和/或所述导具上。
使用时,先将主固定杆插入地下,当导具与地表紧贴时,将辅助固定杆沿第一导向孔插入至地中。当向上拔安装部时,土地对主固定杆和辅助固定杆在地下部分均有阻力,主固定杆对辅助固定杆也有应变形的对抗力,对辅助固定杆和/或主固定杆对导具也有因应变形的对抗力,上述阻力和对抗力构成抓地力。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抓地装置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抓地装置可以提高其抓地力,且上述抓地装置安装过程中,只需将主固定杆与辅助固定杆安装好后就完成了抓地装置的安装,与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相比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直型地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螺旋片式地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交叉式地锚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抓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抓地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另一种抓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三种抓地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抓地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抓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抓地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抓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抓地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抓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抓地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提供的抓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提供的左侧导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提供的右侧导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提供的导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和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提供的导具拆卸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2中:
11为连接座;12为固定杆;13为拉环;21为连接座;22为固定杆;23为螺旋体;24为拉环;31为导向块;32为拉环;33为斜孔;34为直型地钉;41主固定杆;411为固定孔;412为第二安装孔;42为安装部;421为第一安装孔;43为导具;431为第一导向孔;432为第三安装孔;433为第二导向孔;434为主体导具;4341为第一滑槽;4342为第二滑槽;4343为安装座;435为辅助导具;4351为第三滑槽;4352为第四滑槽;4353为安装座;44为辅助固定杆;45为紧固件;46为螺旋体;5为土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抓地装置,以实现提高其抓地力同时降低安装难度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4至图2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抓地装置,包括导具43、主固定杆41、辅助固定杆44和安装部42,其中,导具43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431;主固定杆41上设置有固定孔411,该主固定杆41设置在导具43上;辅助固定杆44可依次穿过第一导向孔431和固定孔411,并与主固定杆41和与导具43对应部位组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安装部42设置在主固定杆41和/或导具43上。
使用时,先将主固定杆41插入地下,当导具43与地表紧贴时,将辅助固定杆44沿第一导向孔431插入至地中。当向上拔安装部42时,土地5对主固定杆41和辅助固定杆44在地下部分均有阻力,主固定杆41对辅助固定杆44也有应变形的对抗力,对辅助固定杆44和/或主固定杆41对导具43也有因应变形的对抗力,上述阻力和对抗力构成抓地力。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抓地装置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抓地装置可以提高其抓地力,且上述抓地装置安装过程中,只需将主固定杆41与辅助固定杆44安装好后就完成了抓地装置的安装,与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相比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
实施例一
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抓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抓地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抓地装置包括导具43、主固定杆41、辅助固定杆44和安装部42,其中,该主固定杆41与导具43为一体式结构;同时,安装部42设置在主固定杆41的顶部,且安装部42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21;辅助固定杆44与主固定杆41和导具43组成三角形框架结构。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抓地装置只有两个零部件,因此,便于携带,且安装过程中可同时完成主固定杆41和导具43的固定,其安装过程相对较为简便。
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孔411的形状以及数量不做限制,只要保证在安装该抓地装置时,辅助固定杆44可顺利固定在主固定杆41上即可。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抓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抓地装置与图5中抓地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图6中的主固定杆41与导具43相垂直,采用垂直设置的结构形式与成锐角设置的形式相比,在其安装过程中,作用在主固定杆41上的力方便控制(垂直地表),且在安装过程中,不存在导具43与地表水平相对运动,可准确把握安装位置。
在上述两种抓地装置中,辅助固定杆44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直式地钉,该地钉具有定位帽,通过该定位帽可方便辅助固定杆44安装和取出。在安装辅助固定杆44时,将辅助固定杆44插入至固定孔411中,该定位帽恰与固定孔411的端面相配合。在需要取出该辅助固定杆44时,撬起定位帽之后就可以取出辅助固定杆44。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抓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辅助固定杆44为直式地钉,但是该直式地钉未设置有定位帽。在安装过程中直接将辅助固定杆44整体插入至固定孔411中,在需要拆装时,需要将固定用的土直接挖出方可取出整个抓地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辅助固定杆44优选的为前者结构。
如图8至图10所示的使用示意图,拉线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421,并固定好之后,确定地表上的最佳受力位置;然后将主固定杆41垂直布置在土地5表面,通过工具(铁锤等)向安装部42作用垂直于土地5表面的作用力,使得主固定杆41的底部插入是土地5中,如图8所示。使用者根据拉线的张紧状态判断主固定杆41插入土地5中的深度,停止施加外力,并将辅助固定杆44安装到第一导向孔431中,当辅助固定杆44的底部接触到土地5时,通过工具向辅助固定杆44施加外力,如图8所示。当辅助固定杆44的顶部基本与第一导向孔431的沿边持平时,停止施加外力,如图10所示。通过上述动作完成了抓地装置的安装。
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抓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抓地装置包括安装部42、主固定杆41、两个导具43和两个辅助固定杆44,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固定杆41与导具43为分体式结构设计,安装部42设置在主固定杆41的顶部。主固定杆41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导具43的第二安装孔412,以及两个用于安装辅助固定杆44的固定孔411;两个导具43,且导具43与主固定杆41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安装孔432,通过紧固件45将上述两个导具43固定在主固定杆41上的第二安装孔412上,上述紧固件45,优选的为销钉。
如图12所示的使用示意图,将上述两个导具43和主固定杆41组装好之后,按照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过程进行,所不同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固定两个辅助固定杆44。
上述两个导具43之间的夹角不限,为了方便加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固定杆41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安装一个导具43,另一个侧面安装另一个导具43,最终两个导具43相互垂直,则与辅助固定杆44相对应的固定孔411分别设置在两个侧面上,其加工相对方便。
对于分体式结构的导具43和主固定杆41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形式,导具43、主固定杆41和/或辅助固定杆44的数量和布置形式可以进行多次组合,其中,一个主固定杆41可以对应一个辅助固定杆44也可对应多个辅助固定杆44,一个主固定杆41可以对应一个导具43也可对应多个导具43,一个导具43可以对应一个主固定杆41也可以对应多个主固定杆41。
实施例三
如图13和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抓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抓地装置中,主固定杆41和导具43为分体式结构,且在使用过程中,主固定杆41无需与导具43通过紧固件45固定在一起。
具体的,该抓地装置包括导具43,该导具4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辅助固定杆44的第一导向孔431以及用于安装主固定杆41的第二导向孔433,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固定杆41和辅助固定杆44成对出现,一个主固定杆41对应一个辅助固定杆44,导具43上至少设置有一组主固定杆41和辅助固定杆4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主固定杆41和辅助固定杆44,此时,该导具43为矩形框架结构,或者矩形钢板。第一导向孔431和第二导向孔433分别设置在矩形框架结构的导具43的相对的边框上,或者矩形钢板结构的导具43的对边上。本发明是实施例中,该导具43为矩形框架结构。
另外,安装部42设置在导具43上,安装部42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21,并与导具43组成用于固定拉线的第一安装孔421。
在使用时,可以成组安装主固定杆41和辅助固定杆44,还可以首先将每组中的主固定杆41固定在土地5上之后,安装辅助固定杆44。
实施例四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抓地装置,该抓地装置包括主固定杆41、辅助固定杆44、导具43和安装部42,其中,主固定杆41周边设置有螺旋体46,主固定杆41、导具43以及安装部42为一体式结构,安装部42为环状结构,该拉环直接焊接在主固定杆41上。由背景技术相关内容可知通过设置螺旋体46可以更进一步增加抓地装置的抓地力。
实施例五
如图17至图2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抓地装置包括主固定杆41、辅助固定杆44、导具43和安装部42。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导具43自身且导具43与主固定杆均为分体式结构。具体的,该具有分体式结构的导具43包括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其中,主体导具434上设置有第一滑槽4341和第二滑槽4342,辅助导具435上设置有第三滑槽4351和第四滑槽4352,主体导具434与辅助导具435对接时,第一滑槽4341与第三滑槽4351组成第一导向孔431,第二滑槽4342和第四滑槽4352组成第二导向孔433。
其中,上述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可通过设置在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上的安装孔实现安装,当需要安装时,销轴依次穿过设置在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上的安装孔,组装完成并形成容纳主固定杆41的第二导向孔433和容纳辅助固定杆44的第一导向孔431,然后依次将主固定杆41插入至第二导向孔433中,将辅助固定杆插入至第一导向孔431中。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上交叉设置有安装座,且安装座设有可拆卸的旋转轴。当需要组装时,将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对接在一起,此时,设置在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上的安装座交错布置,旋转轴依次插入安装座上的安装孔中,实现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的组装。
上述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当该抓地装置具有一组主固定杆41和辅助固定杆44时,上述导具43拆分成一个主体导具434和一个辅助导具435,当该抓地装置具有两组主固定杆41和辅助固定杆44时,上述导具43拆分成一个主体导具434和两个辅助导具435,以此类推。当上述抓地装置安装在地面之后,将旋转轴拆卸下来,然后将导具43拆卸下来,因此,上述导具43可重复利用,并辅助多组主固定杆41和辅助固定杆44的安装。
本发明实施例重点介绍具有一组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的导具43,该导具43是由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拼接而成。主体导具434上具有第一滑槽4341和第二滑槽4342,辅助导具435上与第一滑槽434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滑槽4351,与第二滑槽435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四滑槽4352,主体导具434还设置有安装座4343,辅助导具435上还设置有与安装座4343相对应的安装座4353,在使用时,首先将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对接在一起,安装座4343与安装座4353搭接在一起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旋转轴进行固定,第一滑槽4341与第三滑槽4351形成容纳主固定杆41的第二导向孔433,第二滑槽4342与第四滑槽4352形成容纳辅助固定杆44的第一导向孔431。
当主固定杆41及辅助固定杆44被安装好之后,导具43可以左右打开并被移走,如图21和22所示。为了定位方便上述主固定杆41为三角钢结构,采用三角钢可以保证抓地装置的抓地力,还可以保证辅助固定杆44较容易地插入导具43中第二导向孔433以及主固定杆中的固定孔411内。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抓地装置可以为地锚还可以为地钉,主固定杆上用于固定辅助固定杆的结构可以为固定孔还可以为开口,其中固定孔和开口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形状可为圆形或长条状结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紧贴地表的导具(43),所述导具(43)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431);
用于插入地下的主固定杆(41),所述主固定杆(41)固定在所述导具(43)上,且所述主固定杆(41)用于插入地下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411);
用于插入地下的辅助固定杆(44),所述辅助固定杆(4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431)和固定孔(411),所述辅助固定杆(44)和所述主固定杆(41)位于地下部分与所述导具(43)对应部位组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和
用于安装拉线的安装部(42),所述安装部(42)设置在所述主固定杆(41)和/或所述导具(4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具(43)与所述主固定杆(41)为一体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具(43)上的所述主固定杆(41)与一个所述辅助固定杆(44)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杆(41)垂直设置在所述导具(43)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具(43)与所述主固定杆(41)为分体式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杆(4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21),所述导具(43)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421)固定在所述主固定杆(41)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杆(41)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具(43),所述导具(43)垂直设置在所述主固定杆(41)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具(43)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主固定杆(41)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433)。
9.如权利要求5所述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具(43)为分体式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具(43)包括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其中,所述主体导具(434)上设置有第一滑槽(4341)和第二滑槽(4342),所述辅助导具(435)上设置有第三滑槽(4351)和第四滑槽(4352),所述主体导具(434)与所述辅助导具(435)对接时,所述第一滑槽(4341)与所述第三滑槽(4351)组成第一导向孔(431),所述第二滑槽(4342)和所述第四滑槽(4352)组成第二导向孔(433)。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导具(434)和辅助导具(435)上交叉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可拆卸的旋转轴。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42)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12),所述安装部(42)设置在所述主固定杆(41)的顶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42)为环状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杆(41)的外周设置有螺旋体(46)。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抓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抓地装置为地锚、或地钉。
CN201110323733.5A 2011-08-24 2011-10-21 抓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0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216,540 US8479757B2 (en) 2011-08-24 2011-08-24 Tie down anchor
US13/216,540 2011-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0463A CN102400463A (zh) 2012-04-04
CN102400463B true CN102400463B (zh) 2014-09-17

Family

ID=45883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373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0463B (zh) 2011-08-24 2011-10-21 抓地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79757B2 (zh)
EP (1) EP2562328A2 (zh)
CN (1) CN102400463B (zh)
CA (1) CA27860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87924B1 (en) * 2011-09-16 2015-11-17 Tunnel Vision Hoops, LLC Hoop house anchoring system and kit
CN103015418B (zh) * 2012-12-07 2015-03-11 周卫 地锚组件以及使用该地锚组件固定对象物的方法
CN103074896B (zh) * 2013-01-25 2015-04-01 周卫 抓地装置
CN103174136A (zh) * 2013-03-26 2013-06-26 周卫 抓地装置
AT515794B1 (de) * 2014-09-08 2015-12-15 Hubert Weymayer Zerlegbare und tragbare Vorrichtung zum Stützen und Halten von Balancierbändern
US9611669B2 (en) * 2015-08-20 2017-04-04 Ronald K. Dawson Tent stake
CN106522654B (zh) * 2016-12-26 2022-11-29 王福全 施工用临时锚固固定装置及临时防护栏杆固定支脚
CN107607910B (zh) * 2017-08-22 2020-07-03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风廓线雷达围网及其安装方法
CN108824948A (zh) * 2018-05-27 2018-11-16 盐城市佰瑞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牢固的帐篷地钉
GB201815639D0 (en) 2018-09-25 2018-11-07 Grenier Jessie Portable tent platfor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10672361A (zh) * 2019-10-16 2020-01-10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一种原状土柱采掘器
US11377809B2 (en) * 2020-10-01 2022-07-05 Prest-O-Fit Manufacturing, Inc. Bail-actuated multi-faceted staking system and metho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16323A (en) * 1919-09-16 Anchor device foe
FR851256A (fr) * 1938-03-08 1940-01-05 Dispositif d'ancrage des tentes, mâts, toiles de camouflage, etc., au moyen d'un organe de traction prévu sur ces objets et incliné par rapport au plan du sol
US5625983A (en) * 1995-08-08 1997-05-06 Lachance; Conrad Dismountable anchoring device
US6871455B1 (en) * 2002-10-10 2005-03-29 Norman Frank Cockman Drive/auger anchor and stabilizer
CN201865106U (zh) * 2010-11-17 2011-06-15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 摩擦地锚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385A (en) * 1890-04-08 Hitching-anchor
US344683A (en) * 1886-06-29 Tether-stake
US1317073A (en) * 1919-09-23 carlson
US405445A (en) * 1889-06-18 thomson
US781221A (en) * 1903-08-04 1905-01-31 Thomas Morris Tent or tether peg.
US1105884A (en) * 1913-01-08 1914-08-04 Stanley M Crites Pole-anchor.
US3534751A (en) * 1969-04-07 1970-10-20 Derek W A Peters General purpose stake
US3903662A (en) * 1973-05-17 1975-09-09 Jury Alexandrovich Gabliya Method of securing structural support elements in soil
US4063567A (en) * 1974-10-03 1977-12-20 Claude Martin Tent peg
US5243795A (en) * 1991-09-20 1993-09-14 Bruce Roberts Tie down stake
US5515656A (en) * 1993-11-09 1996-05-14 Mihalich; George M. Portable anchorage and fastener
US5740827A (en) * 1997-04-03 1998-04-21 Swarringim; Richard A Tent anchoring system
US20070181171A1 (en) * 2006-02-09 2007-08-09 Bruce Roberts Tie down stake, ang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16323A (en) * 1919-09-16 Anchor device foe
FR851256A (fr) * 1938-03-08 1940-01-05 Dispositif d'ancrage des tentes, mâts, toiles de camouflage, etc., au moyen d'un organe de traction prévu sur ces objets et incliné par rapport au plan du sol
US5625983A (en) * 1995-08-08 1997-05-06 Lachance; Conrad Dismountable anchoring device
US6871455B1 (en) * 2002-10-10 2005-03-29 Norman Frank Cockman Drive/auger anchor and stabilizer
CN201865106U (zh) * 2010-11-17 2011-06-15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 摩擦地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86028A1 (en) 2013-02-24
CN102400463A (zh) 2012-04-04
US8479757B2 (en) 2013-07-09
US20130048043A1 (en) 2013-02-28
EP2562328A2 (en)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0463B (zh) 抓地装置
US7823350B2 (en) Structual stud
CN104884717B (zh) 使用钢线丝的预拉伸砌筑墙体补强装置及使用其的砌筑墙体补强方法
KR101535863B1 (ko) 상하 체결형 말뚝 이음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말뚝 시공방법
US20150159369A1 (en) Energy-dissipating junction assembly and shockproof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US2015008627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reinforce excavation walls
JP2014105528A (ja) 落石防護装置および落石防護工法
CN103114587A (zh) 地锚装置及其拆装方法
US20160218659A1 (en) Pile, pile installation jig,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pile,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using the piles
JP5764631B2 (ja) 鋼管杭の打設装置
CN208219434U (zh) 支架预压装置
JP2007247249A (ja) 簡易基礎及び簡易基礎の施工方法
JP6112705B2 (ja) 位置決め治具および位置決め治具を用いた支持架台の設置方法
JP5596529B2 (ja) 補強用鉄筋の取付け構造
JP4119943B1 (ja) 基礎型枠間隔保持用およびアンカーボルト保持用金物
JP4871654B2 (ja) 連結具
CN113699979B (zh) 一种静钻根植能量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37537U (zh) 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
CN103015418B (zh) 地锚组件以及使用该地锚组件固定对象物的方法
CN219569654U (zh) 一种洞口预制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06477328U (zh) 桩头筋定位装置
CN104404968B (zh) 基坑内支撑梁拆除装置及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方法
CN204645641U (zh) 建筑模板对拉装置
JP3234962U (ja) 簡易基礎
JP2014129710A (ja) くさび着脱機構、くさび着脱工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くさび着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