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8712A -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8712A
CN102398712A CN2011102129085A CN201110212908A CN102398712A CN 102398712 A CN102398712 A CN 102398712A CN 2011102129085 A CN2011102129085 A CN 2011102129085A CN 201110212908 A CN201110212908 A CN 201110212908A CN 102398712 A CN102398712 A CN 102398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ntainer
longwell
shortwal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29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8712B (zh
Inventor
山内寿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98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8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8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8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由一个底部件(1)、2个长壁部件(2)和2个短壁部件(3)这5个部件构成,首先,通过2个长壁部件和2个短壁部件形成筒状的容器主体(C1’),之后,通过使筒状的容器主体连结于底部件,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组装成箱型,另外,从组装成箱型的状态,将筒状的容器主体从底部件拔出,接着,通过解除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的卡合状态,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分解为一个底部件、2个长壁部件和2个短壁部件这5个部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和分解。

Description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该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能够组装以及将组装了的容器分解。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结构的容器,该容器为了增加不能分解的容器主体的高度,载置方筒状的顶框。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3-26129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容器中,该容器主体本身不能进行组装或者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容器主体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而由一个底部件、两个长壁部件和两个短壁部件的部件这5个部件构成,并且,通过将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与底部件连结,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组装成箱型;并且,通过从组装成箱型的状态,将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从底部件拔出,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分解为一个底部件、两个长壁部件和两个短壁部件。
由于具有如下结构,即,通过一个底部件、两个长壁部件和两个短壁部件这5个部件构成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并且,通过将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与底部件连结,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组装成箱型,并且,通过从组装成箱型的状态,将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从底部件拔出,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分解为一个底部件、两个长壁部件和两个短壁部件,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且容易地进行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及分解。
并且,相比组装后的状态的能够组装和分解容器的保管空间,通过由一个底部件、两个长壁部件和两个短壁部件这5个部件构成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可以大幅减少分解后的部件的保管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底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底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长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同为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长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短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10同为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短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短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同为图10所示的短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顺序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被组装后的状态的容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顺序的容器主体和底部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B1嵌合块
C1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C1’容器主体
1底部件
1g嵌合部件
2长壁部件
2b纵长连结部
3短壁部件
3e插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是不限定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
图1中,C1是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以下简单称为容器),容器C1由底部件1、相对的长壁部件2、和相对的短壁部件3构成。
接着,利用图2和图3对底部件1进行说明。
底部件1具有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底板部1a、和在底板部1a的周边与底板部1a一体地竖立设置的周壁部1b,周壁部1b由在底板部1a的相对的长边部上竖立设置的长边周壁1b1、和在底板部1a的相对的短边部上竖立设置的短边周壁1b2构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底板部1a由构成底板部1a的平板1a1、和使平板1a1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平面形状为大致方形的凹部1a2构成。另外,凹部1a2的相对的一方的侧壁1a2’与长边周壁1b1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凹部1a2的相对的另一方的侧壁1a2”与短边周壁1b2大致平行地配置。
在周壁部1b的上端形成有从上端向外侧方向延伸的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并且,在周壁部1b的下端附近,形成向外侧方向延伸的周状下端部水平凸缘1d。并且,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4个角部1c1和周状下端部水平凸缘1d的4个角部1d1,由带板状垂直肋1e连结。此外,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和周状下端部水平凸缘1d的直线部1d2,也是由适当数量的板状的角部间垂直肋1f连结。本实施例中,角部间垂直肋1f由中间带状部1f1、上部三角形部1f2、以及下部三角形部1f3形成,所述上部三角形部1f2形成于中间带状部1f1的上端和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下表面的角落部,所述下部三角形部1f3形成于中间带状部1f1的下端和周状下端水平凸缘1d的上表面的角落部。
在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上,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嵌合部件1g。嵌合部件1g由嵌合孔1g1、相对的侧板部1g2、以及间隔板部1g4形成,所述嵌合孔1g1穿设于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所述相对的侧板部1g2在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的背面垂直设置,并与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的长度方向正交,所述间隔板部1g4封闭由连结相对的侧板部1g2的下端的水平板部1g3形成的侧部开口,并且与周壁部1b的4个角部1b3以外的平坦的周壁部1b平行,而且,从周壁部1b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此外,间隔板部1g4上穿设有卡定通孔1g4’。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嵌合部件1g,在嵌合部件1g上形成了嵌合纵向孔H1,该嵌合纵向孔H1由在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上穿设的嵌合孔1g1、相对的侧板部1g2、水平板部1g3、间隔板部1g4、和与该间隔板部1g4平行的周壁部1b的平坦部分形成。
接着,利用图4~图8,对长壁部件2进行说明。
长壁部件2具有平板状板部2a和纵长连结部2b,该纵长连结部2b从该平板状板部2a的两端垂直边相对于平板状板部2a的内表面(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位于容器C1内侧的面)2a1大致垂直,并且遍及平板状板部2a的两端垂直边的大致整个高度地延伸。并且,在平板状板部2a和纵长连结部2b的上端形成上端水平凸缘2c,该上端水平凸缘2c相对于平板状板部2a的外表面(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位于容器C1的外侧的面)2a2垂直,并且向外侧方向延伸,此外,在平板状板部2a和纵长连结部2b的下端形成下端水平凸缘2d,该下端水平凸缘2d相对于平板状板部2a的外表面2a2垂直,并向外侧方向延伸。
纵长连结部2b上形成有纵长空间部A1,该纵长空间部A1由上端水平板部2b1、与该上端水平板部2b1相对的下端水平板部2b2、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以及内壁2b4形成,纵长空间部A1被适当数量的水平划分板部2b5划分为多个副空间部A1’。另外,在位于外侧的垂直侧板部2b3上,穿设有适当数量的卡定通孔2b3’。
此外,在长壁部件2的下端水平凸缘2d的背面垂直设置有嵌合块部件B1,该嵌合块部件B1与形成于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的嵌合部件1g的嵌合纵向孔H1嵌合,所述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形成所述底部件1。嵌合块部件B1由相对的垂直侧板部b1、下端水平板部b2以及内壁板部b3形成,所述相对的垂直侧板部b1与下端水平凸缘2d的长度方向正交,所述下端水平板部b2将相对的垂直侧板部b1的下端连结起来,所述内壁板部b3将由相对的垂直侧板部b1、下端水平板部b2以及长壁部件2的下端水平凸缘2d围成的开口中的、位于平板状板部2a的外壁2a2侧的开口封闭。另外,在位于内壁板部b3的平板状板部2a的外壁2a2侧的大致中央部,突出设置有卡定突部b4。该卡定突部b4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容器C1被组装成了箱型时,嵌入并卡定于卡定通孔1g4’,该卡定通孔1g4’穿设在形成于底部件1的嵌合部件1g的间隔板部1g4上。
另外,2e是在长壁部件2的平板状板部2a的上部穿设的手持用通孔,2f是在平板状板部2a的外壁2a2上形成适当数量的纵向肋,2g是在平板状板部2a的外壁2a2上形成适当数量的横向肋。
接着,利用图9至图12,对短壁部件3进行说明。
短壁部件3形成有平板状板部3a、平板状板部3b,另外,形成有下端水平凸缘3c和相对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所述平板状板部3b从平板状板部3a的上端相对于外表面(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位于容器C1的外侧的面)3a1垂直地向外侧方向延伸,所述下端水平凸缘3c从平板状板部3a的下端相对于外表面3a1垂直地向外侧方向延伸,所述相对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连结上端水平凸缘3b的端部和下端水平凸缘3c。
3e是在端部垂直侧板部3d上隔着规定的间隙3f而形成的插装块。插装块3e具有顶板3e1、底板3e2、以及连结顶板3e1和底板3e2的垂直侧板部3e3,在插装块3e的平板状板部3a的内表面(在容器C1被组装成了箱型时,位于容器C1的内侧的面)3a2侧,形成有开口3e4。在上述间隙3f中,插入水平划分板部2b5,该水平划分板部2b5将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的纵长空间部A1划分为多个副空间部A1’。
另外,在与垂直侧板部3e3的平板状板部3a的外表面3a1大致平行的面上,突出设置有卡定突部3g,上述垂直侧板部3e3形成适当数量的插装块3e。这样的卡定突部3g可以设置于全部的插装块3e。另外,在短壁部件3的下端水平凸缘3c的背面,垂直设置有嵌合块B1,该嵌合块B1与垂直设置于上述长壁部件2的下端水平凸缘2d的背面的嵌合块B1相同。
另外,3h是穿设于短壁部件3的平板状板部3a上部的手持用通孔,3i是在短壁部件3的外表面3a1上形成了适当数量的纵肋,3j是在短壁部件3的外壁面3a1上形成了适当数量的横肋。
接着,利用图13至图15,对容器C1的组装进行说明。
将形成于短壁部件3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的插装块3e,嵌合到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的纵长空间部A1的分别对应的副空间部A1’中,并且,将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的2b水平划分板部2b5,插入到形成于短壁部件3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的插装块3e间的间隙3f。
在将形成于短壁部件3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的插装块3e,嵌合到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的纵长空间部A1的分别对应的副空间部A1’中时,突设于垂直侧板部3e3的卡定突部3g嵌合于卡定通孔2b3’,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被连结起来,其中,上述垂直侧板部3e3形成短壁部件3的插装块,上述卡定通孔2b3’穿设于垂直侧板部2b3,该垂直侧板部2b3形成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并位于外侧。这样,如图14所示那样,通过相对的长壁部件2和相对的短壁部件3组装筒状的容器主体C1’。
如上所述,如图15所示,将通过相对的一对长壁部件2和相对的一对短壁部件3组装的容器主体C1’配置于底部件1的上方,之后,使容器主体C1’向底部件1方向接近,将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嵌合块B1和形成于短壁部件3的嵌合块B1嵌合到形成于底部件1的嵌合部件1g的嵌合纵向孔H1中,并且,将形成于嵌合块B1的卡定突部b4嵌合于卡定通孔1g4’,该卡定通孔1g4’穿设于构成嵌合部件1g的间隔板部1g4,上述嵌合部件1g形成于底部件1的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由此,底部件1和容器主体C1’被连结,组装成本发明的容器C1,其中,上述容器主体C1’由上述相对的一对长壁部件2和相对的一对短壁部件3组装而成。
在将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分解的情况下,将通过上述相对的一对长壁部件2和相对的一对短壁部件3组装而成的容器主体C1’,相对于底部件1向上方拉升,将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嵌合块B1和形成于短壁部件3的嵌合块B1,从形成于底部件1的嵌合部件1g的嵌合纵向孔H1拔出,由此,解除容器主体C1’和底部件1的卡合。之后,通过使长壁部件2从短壁部件3分离,解除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的卡合状态。这样,容器C1分解为一个底部件1、2个长壁部件2和2个短壁部件3这5个部件。
如上所述,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由一个底部件1、2个长壁部件2和2个短壁部件3这5个部件构成,首先,通过2个长壁部件2和2个短壁部件3形成筒状的容器主体C1’,之后,通过使筒状的容器主体C1’连结于底部件1,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组装成箱型,另外,从组装成箱型的状态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底部件1,拔出筒状的容器主体C1’,接着,通过解除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的卡合状态,能够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分解为一个底部件1、2个长壁部件2和2个短壁部件3这5个部件,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组装和分解。
另外,由于由一个底部件1、2个长壁部件2和2个短壁部件3这5个部件构成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所以,与组装状态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保管空间相比,能够大幅减少分解了的部件1、2、3的保管空间。
另外,在使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长壁部件2的宽度变大或者变窄,从而改变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长壁部件2侧的宽度的情况下,只要改变长壁部件2的宽度和构成底部件1的周壁部1b的长边周壁1b1的宽度,不需要改变短壁部件3。

Claims (1)

1.一种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底部件、两个长壁部件和两个短壁部件这5个部件构成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并且,通过使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与底部件连结,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组装成箱型,另外,通过从组装成箱型的状态将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从底部件拔出,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分解为一个底部件、两个长壁部件和两个短壁部件。
CN201110212908.5A 2010-08-18 2011-07-28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Active CN102398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2732A JP5551544B2 (ja) 2010-08-18 2010-08-18 組立・分解可能容器
JP2010-182732 2010-08-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8712A true CN102398712A (zh) 2012-04-04
CN102398712B CN102398712B (zh) 2015-06-10

Family

ID=45881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2908.5A Active CN102398712B (zh) 2010-08-18 2011-07-28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51544B2 (zh)
CN (1) CN10239871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9934Y (zh) * 1995-11-13 1996-11-13 刘元生 装拆式包装箱
CN2441744Y (zh) * 2000-09-14 2001-08-08 秦永星 透明组合式包装箱
CN101263060A (zh) * 2005-04-22 2008-09-10 卡姆朗·马赫穆多夫 聚合物箱
CN201120978Y (zh) * 2007-12-07 2008-09-24 杨树 一种可拆卸、可折叠的框
WO2010089014A1 (de) * 2009-02-04 2010-08-12 Schoeller Arca Systems Gmbh Grossladungsträ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483U (ja) * 1981-06-30 1983-01-10 前田 哲弥 組立式トロ箱
JPS59162430U (ja) * 1983-04-15 1984-10-31 諏訪 敏美 組立式箱
JPS6382728U (zh) * 1986-11-18 1988-05-31
US4809851A (en) * 1987-04-03 1989-03-07 World Container Corporation Collapsible container
JPH07277328A (ja) * 1994-04-05 1995-10-24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発泡合成樹脂製組立容器
SE0103332D0 (sv) * 2001-10-04 2001-10-04 Arca Systems Ab Collapsible container for transport and storage
JP2003292087A (ja) * 2002-03-29 2003-10-15 High Mold:Kk パネル搬送ボックス
JP2009102055A (ja) * 2007-10-25 2009-05-14 Bridgestone Corp 組立式コンテナ
JP2009262994A (ja) * 2008-04-30 2009-11-12 Nippon Filing Co Ltd 組合せコンテナ
JP2010132334A (ja) * 2008-12-08 2010-06-17 Soken:Kk 組立式梱包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9934Y (zh) * 1995-11-13 1996-11-13 刘元生 装拆式包装箱
CN2441744Y (zh) * 2000-09-14 2001-08-08 秦永星 透明组合式包装箱
CN101263060A (zh) * 2005-04-22 2008-09-10 卡姆朗·马赫穆多夫 聚合物箱
CN201120978Y (zh) * 2007-12-07 2008-09-24 杨树 一种可拆卸、可折叠的框
WO2010089014A1 (de) * 2009-02-04 2010-08-12 Schoeller Arca Systems Gmbh Grossladungsträg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51544B2 (ja) 2014-07-16
JP2012041059A (ja) 2012-03-01
CN102398712B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74562S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winged air vehicle with complementary angled rotors
JP2002511285A5 (zh)
KR101593941B1 (ko) 화분조립체
US8616912B1 (en) Electrical outlet and a cord releasably mounted to a ladder
CA165582S (en) Container for a green wall modular system
CN102417063B (zh)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CN1028786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2398712A (zh)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USD933328S1 (en) Paint station
CN104249864B (zh) 盆栽花卉包装结构
CN102417062B (zh)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CN203064397U (zh) 置物箱
CN206125645U (zh) 抗摔式方箱
CN210806108U (zh) 一种非标准信号电源混装连接器
CN106542224B (zh) 底角件公体、底角件母体及底角件
CN20453486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5428903B (zh) 一种可防水的线束连接器
CN202940381U (zh) 一种连接器推拉锁紧结构
CN203969835U (zh) 一种电动床底框挡边与中部加强杆连接结构
CN2481633Y (zh) 透明塑料置物盒
CN211810668U (zh) 一种长条形产品的包装纸盒
CN206693643U (zh) 一种砌筑墙体支架
CN206125695U (zh) 一种用于封装微波炉的eps泡沫箱
CN205472668U (zh) 用于磷铵工业的闪蒸装置
CN105329075B (zh) 一种用于车辆顶棚和天窗设备的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