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3679B -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3679B
CN102393679B CN 201110312129 CN201110312129A CN102393679B CN 102393679 B CN102393679 B CN 102393679B CN 201110312129 CN201110312129 CN 201110312129 CN 201110312129 A CN201110312129 A CN 201110312129A CN 102393679 B CN102393679 B CN 102393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namic stiffness
point
processing
relative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121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3679A (zh
Inventor
闫蓉
彭芳瑜
潘文斌
林森
蔡飞飞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11103121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3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3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3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3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3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的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多轴加工系统的工作范围建立其刀尖点可达姿态的工作空间,并将该工作空间离散化,即对每个轴的行程,均用一系列离散点表示;(2)对于任一离散点,建立其对应的多轴加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3)计算该离散点对应的相对动刚度矩阵KD。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获取方法在加工系统性能评价中的应用。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机床本身结构、刀具和工件的动刚度特性及其相互耦合关系,能够准确表征多轴加工系统在工作空间中的相对动刚度分布规律。

Description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轴数控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工作空间中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获取方法及其在加工系统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基础装备对关键功能零件如飞机起落架、大型螺旋桨、大型发电机转轴等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这些零件具有结构复杂、材料强度大、难加工、质量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用三轴数控加工机床很难达到理想的精度甚至无法实现加工,必须采用四轴或五轴等多轴数控机床才能完成精加工,这就对多轴数控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国内这些设备所发挥的作用不足国外的几分之一,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仍然不够理想,数控加工质量和精度不高、效率低下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内多轴数控装备应用技术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工艺规划阶段,忽视工艺要求对整体加工系统提出的动态性能的要求,缺乏对多轴加工系统在工作空间中的动刚度特性分布规律的了解。在多轴加工系统动刚度特性研究方面,有人认为在切削力强激励作用下时,必须考虑机床本体、工件以及刀具的综合动刚度特性,即“刀具-机床-工件”整体加工系统的动刚度特性对加工稳定性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加工大型零件的不同位置,由于运动轴位置、刀具姿态的改变,直接导致整体加工系统的动刚度特性明显不同。西安交通大学的刘海涛等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四轴立式机床的动力学模型及广义刚度场函数,通过广义动刚度场函数的分析得到对应不同刀具位姿的“机床-刀具”的综合动刚度值,该方法为多轴机床在工作空间中的动刚度特性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数值建模求解方法。目前对多轴数控加工系统动刚度特性的研究主要还是局限于机床设计阶段,在工艺规划阶段对多轴加工系统的动刚度特性的研究偏少,这些研究一般仅仅是分析了机床本体或者“机床-刀具”的动刚度特性,但并未针对工艺规划中所关注的刀具相对工件的动刚度特性展开“刀具-机床-工件”即整个加工系统的动刚度特性在工作空间中的分布规律的研究。迄今为止,没有人提出“刀具-机床-工件”相对动刚度的概念,分析多轴加工系统“刀具-机床-工件”相对动刚度在工作空间的分布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的获取方法及其在加工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求得到相对动刚度矩阵,并输出相对动刚度矩阵中各个元素kir的相对动刚度曲线,获得多轴加工系统动刚度的表征指标,从而实现对数控加工系统的性能检测。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考虑了工作空间中动刚度特性对多轴数控加工铣削稳定性影响,从本质上描述机床的多轴耦合机理,能够更准确评价出多轴数控加工系统的性能。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的获取方法,包括如下具体过程:
(1)建立工作空间并将其离散化
根据多轴加工系统的工作范围建立其刀尖点可达姿态的工作空间,并将连续的工作空间离散化,即对每个轴的行程,都用一系列离散的序列点表示;
(2)对于任一离散序列点,建立多轴加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3)计算相对动刚度矩阵KD
(3.1)根据动力学模型,在刀具刀尖点和工件上任意点,沿机床坐标系任一方向r分别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广义激振力Fr,r为拾振方向,1≤r≤6;
(3.2)然后分别在各自拾振点(与激振点是同一点)测得广义位移为X1,i、X2,i,i为拾振方向,1≤i≤6;
(3.3)根据广义位移为X1,i、X2,i,获得刀具到工件的从r方向激振、从i方向拾振的相对传递函数Hir(jω):
H ir ( jω ) = X 1 , i ( jω ) - X 2 , i ( jω ) F r ( jω )
(3.4)根据相对传递函数Hir(jω)求得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柔度矩阵SD
首先,求取相对动柔度sir,实质上Hir(jω)表示的就是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柔度sir,即
sir=Hir(jω)
其次,根据相对动柔度sir,即可求得相对动柔度矩阵SD,该动柔度矩阵为6×6阶对称矩阵,可以表示为:
S D = s 11 s 12 s 13 s 14 s 15 s 16 s 21 s 22 s 23 s 24 s 25 s 26 s 31 s 32 s 33 s 34 s 35 s 36 s 41 s 42 s 43 s 44 s 45 s 46 s 51 s 52 s 53 s 54 s 55 s 56 s 61 s 62 s 63 s 64 s 65 s 66
(3.5)根据相对动柔度矩阵与相对动刚度矩阵的互逆关系,相对动刚度矩阵的表达式为:
KD=(SD)-1
其中,元素kir(1≤i,r≤6,1、2、3、4、5、6分别表示X平动、绕X旋转轴、Y平动、绕Y旋转轴、Z平动、绕Z旋转轴)的物理意义是:沿r方向发生单位广义动态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在该点需要施加的沿i方向的广义激振力(力或力矩)。
其中需要确定的系数是21个系数,即6个主柔度值和15个交叉柔度值,分别由上述相对传递函数提取。动柔度矩阵中的元素Sir的物理意义是:在沿r方向的单位广义激振力(力或力矩)作用下,在该点产生的沿i方向的广义动态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
对动刚度的定义如下:
在刀具刀尖点和工件上任意点,沿机床坐标系任一方向分别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广义激振力Fr,然后分别在各自拾振点(与激振点是同一点)测得该方向的广义位移为X1,i、X2,i,根据刀具到工件的相对传递函数Hir(jω):
H ir ( jω ) = X 1 , i ( jω ) - X 2 , i ( jω ) F r ( jω )
其中,Hir(jω)表示对多轴加工系统的从r方向激振从i方向拾振相对传递函数;
实质上Hir(jω)表示的就是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柔度sir,即
sir=Hir(jω)
由此,可以构造6×6阶相对动柔度矩阵,然后根据相对动柔度矩阵与相对动刚度矩阵的互逆关系,可以求得相对动刚度矩阵,相对动刚度表示多轴加工系统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相对动刚度具有方向性,它包含有3个平动方向的拉伸动刚度和3个旋转方向的扭转动刚度。
相对动刚度具有方向性,它包含有3个平动方向的拉伸刚度和3个旋转方向的扭转刚度。
多轴加工系统动刚度的表征指标:
(1)对于动刚度矩阵中任一元素,获得其动刚度曲线,对该动刚度曲线进行光滑处理,得到曲率变化均匀的曲线,该均匀曲线与动刚度曲线的交点为临界点
(2)提取表征指标,包括过柔度、界宽、均值和矩阵特征值,其中,
过柔度为动刚度矩阵中任一元素的动刚度曲线凹尖峰段任一点的动刚度值跟同侧临界点动刚度值之差的绝对值与该临界点值之比,它的定义域为处于凹尖峰段的动刚度曲线,值域为(0,1),它表征了多轴加工系统处于薄弱频率段(如共振区)时的动刚度值与正常状态下的动刚度值相对大小关系。
界宽。所述的界宽指包含凹尖峰段的相邻临界点之间的频率差。动刚度曲线可以有多个界宽,它表征了多轴机床加工系统动刚度较差的频率段,指导加工时需要尽量避开的频率段。
均值。动刚度矩阵中任一元素的动刚度曲线在一段频率域内的频率平均值,它表征了多轴机床加工系统在较宽的频率域(如1~10000Hz)内总体上表现的动刚度平均大小。
矩阵特征值。对于处于界宽范围内的频率段,求取凹尖峰频率段中任一点对应的动刚度矩阵的特征值,它是动刚度矩阵的6个主刚度值,表征了多轴机床加工系统在特征矢量方向抵抗该方向的动态激扰力产生变形的能力。
本发明所建立的多轴机床加工系统在工作空间中相对动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考虑了机床本身结构、刀具和工件的动刚度特性及其相互耦合关系,更加准确表征多轴加工系统在工作空间中的动刚度分布规律;采用本发明为多轴数控加工系统动刚度特性的研究增添一种新方法。
本发明全面考虑了多轴机床中的机床、工件、刀具等整个加工系统动刚度特性,一旦确定了多轴机床加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即可以采用该方法分析整个加工系统在工作空间的动刚度分布规律。
本发明提出“刀具-机床-工件”相对动刚度的概念,在多轴加工系统的刀具刀尖点和工件表面任意一点分别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广义激振力,获得从刀具到工件的相对动柔度矩阵,通过矩阵求逆得到相对动刚度矩阵。另外,可以输出相对动刚度矩阵中各个元素kir的相对动刚度曲线,最后提出描述多轴加工系统动刚度的表征指标。本发明可以为提高多轴系统加工稳定性、优化加工工艺等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提高多轴数控机床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具有重要实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工作空间中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性能评价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工作空间中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的性能评价指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工作空间中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多轴数控机床的加工系统动刚度建模进行调研,分析刀具、主轴、运动轴等部件对整个加工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采用实验测试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多轴加工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在工作空间的分布规律。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建立多轴加工系统动力学模型:
首先,利用三维CAD软件(如UG、Solidworks)完成多轴加工系统的几何建模,再利用机械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如ADAMS)完成多轴加工系统的物理建模;然后,分别采用实验方法和仿真方法获取刀具刀尖点和工件表面的频响函数,对比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如果两者不一致,则修改多轴加工系统仿真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参数,继续对其进行实验与仿真对比分析,直到实验与仿真分析得到的频响函数相等或误差在2%以内。
2)建立工作空间并将其离散化:
根据多轴加工系统的工作范围建立其刀尖点可达姿态的工作空间,并将连续的工作空间离散化,即对每个轴的行程,都用一系列离散的序列点表示。
3)“刀具-机床-工件”相对动刚度计算:
根据多轴加工系统的实际行程,调节多轴加工系统各轴的移动位移或旋转角度,调整刀具相对于工件的不同姿态,使刀尖点到达上述离散工作空间任一序列点的位姿。对刀尖点和工件上的点进行激振分析,具体实施方法:
在刀具刀尖点和工件上任意点,沿机床坐标系任一方向分别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广义激振力Fr,然后分别在各自拾振点(与激振点是同一点)测得该方向的广义位移为X1,i、X2,i,根据刀具到工件的相对传递函数Hir(jω):
H ir ( jω ) = X 1 , i ( jω ) - X 2 , i ( jω ) F r ( jω )
其中,Hir(jω)表示对多轴加工系统的从r方向激振从i方向拾振相对传递函数,1≤i,r≤6;
实质上Hir(jω)表示的就是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柔度sir,即
sir=Hir(jω)
因此,根据相对激振分析可以求得相对动柔度矩阵SD,该动柔度矩阵为6×6阶对称矩阵,可以表示为:
S D = s 11 s 12 s 13 s 14 s 15 s 16 s 21 s 22 s 23 s 24 s 25 s 26 s 31 s 32 s 33 s 34 s 35 s 36 s 41 s 42 s 43 s 44 s 45 s 46 s 51 s 52 s 53 s 54 s 55 s 56 s 61 s 62 s 63 s 64 s 65 s 66
其中需要确定的系数是21个系数,即6个主柔度值和15个交叉柔度值,分别由上述相对传递函数提取。动柔度矩阵中的元素Sir的物理意义是:在沿r方向的单位广义激振力(力或力矩)作用下,在该点产生的沿i方向的广义动态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
根据相对动柔度矩阵与相对动刚度矩阵的互逆关系,相对动刚度矩阵的表达式为:
KD=(SD)-1
相对动刚度矩阵KD中,元素kir(1≤i,r≤6,1、2、3、4、5、6分别表示X平动、绕X旋转轴、Y平动、绕Y旋转轴、Z平动、绕Z旋转轴)的物理意义是:沿r方向发生单位广义动态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在该点需要施加的沿i方向的广义激振力(力或力矩)。图2中实线为k11的相对动刚度曲线。
4)多轴加工系统动刚度的表征指标提取:
首先,针对上述步骤2)和步骤3)计算和分析的结果,对动刚度曲线(如图2中的实线)进行简单的处理,使曲线光滑、流畅、曲率变化均匀。上述处理后得到的曲线(如图2中的点画线)与动刚度曲线凹尖峰段(如图2中的虚线)的交点,记为临界点。然后,提出如下4个描述多轴加工系统动刚度的表征指标:
(1)过柔度。动刚度曲线凹尖峰段某点的动刚度值跟同侧临界点动刚度值之差的绝对值与该临界值之比定义为过柔度,它的定义域为处于凹尖峰段的动刚度曲线,值域为(0,1),它表征了多轴机床加工系统处于薄弱频率段(如共振区)时的动刚度值与正常状态下的动刚度值相对大小关系。
(2)界宽。它表征了多轴机床动刚度较差的频率段,指导加工时需要尽量避开的频率段。如图2所示,该动刚度曲线有两个界宽。
(3)均值。它表征了多轴机床在较宽的频率域(如1~10000Hz)内总体上表现的动刚度值平均大小。
(4)矩阵特征值。对于处于界宽范围内的频率段,求取凹尖峰频率对应的动刚度矩阵特征值,它是动刚度矩阵的6个主刚度值,表征了多轴机床加工系统在特征矢量方向抵抗该方向的动态激扰力产生变形的能力。
5)刀尖点遍历离散化的工作空间,重复上述步骤3)和步骤4),可以求得整个工作空间所有离散序列点的相对动刚度矩阵和各个相对动刚度矩阵每个元素kir的动刚度曲线,即可分析多轴加工系统整个工作空间“刀具-工件”相对动刚度分布规律。

Claims (6)

1.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的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工作空间并将其离散化
根据多轴加工系统的工作范围建立其刀尖点可达姿态的工作空间,并将该工作空间离散化,即对每个轴的行程,均用一系列离散点表示;
(2)对于任一离散点,建立其对应的多轴加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3)计算该离散点对应的相对动刚度矩阵KD,具体为:
(3.1)根据所述动力学模型,在刀具刀尖点和工件上任意点,沿机床坐标系任一方向r分别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广义激振力Fr,其中r为拾振方向,1≤r≤6;
(3.2)然后分别在拾振点测得广义位移X1,i、X2,i,其中所述拾振点与激振点为同一点,i为拾振方向,1≤i≤6;
(3.3)根据所述广义位移X1,i、X2,i,获得刀具到工件的从r方向激振、从i方向拾振的相对传递函数Hir(jω):
H ir ( jω ) = X 1 , i ( jω ) - X 2 , i ( jω ) F r ( jω )
(3.4)根据所述相对传递函数Hir(jω)求得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柔度矩阵SD
(3.5)根据相对动柔度矩阵与相对动刚度矩阵的互逆关系,获得该离散点对应的相对动刚度矩阵为:
KD=(SD)-1
遍历整个工作空间,即可获得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4)中相对动柔度矩阵SD的具体计算过程为:
首先,求取相对动柔度sir,实质上所述相对传递函数Hir(jω)表示的就是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柔度sir,即
sir=Hir(jω)
其次,根据所述相对动柔度sir,求得相对动柔度矩阵SD,该动柔度矩阵为6×6阶对称矩阵,可以表示为:
S D = S 11 S 12 S 13 S 14 S 15 S 16 S 21 S 22 S 23 S 24 S 25 S 26 S 31 S 32 S 33 S 34 S 35 S 36 S 41 S 42 S 43 S 44 S 45 S 46 S 51 S 52 S 53 S 54 S 55 S 56 S 61 S 62 S 63 S 64 S 65 S 66
该动柔度矩阵中的任一元素Sir表示在沿r方向的单位广义激振力作用下,在该拾振点产生的沿i方向的广义动态位移。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的获取方法在多轴加工系统性能检测中的应用,具体包括:
首先,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轴加工系统相对动刚度的获取方法获得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
然后,根据从所获得的相对动刚度中提取性能检测参数,包括过柔度、界宽、均值和矩阵特征值;
根据上述所提取的检测参数,即可实现对多轴加工系统的性能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柔度指动刚度矩阵中任一元素所对应的动刚度曲线的凹尖峰段中,任一点的动刚度值跟同侧临界点的动刚度值之差的绝对值与该临界点值之比,其中,
所述临界点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动刚度矩阵中任一元素所对应的动刚度曲线进行光滑处理,得到曲率变化均匀的曲线,该均匀曲线与原动刚度曲线的交点即为临界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界宽指包含凹尖峰段的相邻临界点之间的频率差。
6.根据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值指动刚度矩阵任一元素对应的动刚度曲线在一段频率域内的频率平均值。
CN 201110312129 2011-10-14 2011-10-14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02393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12129 CN102393679B (zh) 2011-10-14 2011-10-14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12129 CN102393679B (zh) 2011-10-14 2011-10-14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3679A CN102393679A (zh) 2012-03-28
CN102393679B true CN102393679B (zh) 2013-07-24

Family

ID=4586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12129 Active CN102393679B (zh) 2011-10-14 2011-10-14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36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836A (zh) * 2015-01-23 2015-05-06 哈尔滨理工大学 外覆盖件模具四轴加工系统综合刚度性能进行切削的方法
CN104793563B (zh) * 2015-02-13 2017-09-22 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于四轴加工系统综合刚度场的外覆盖件模具的加工方法
CN109375578B (zh) * 2018-10-31 2020-06-16 湖南工学院 一种机油泵壳体内深孔高效加工控制方法
CN110674601B (zh) * 2019-09-25 2022-10-14 福州大学 五轴动梁龙门立式铣床多位姿有限元建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086A (zh) * 2009-03-26 2009-08-19 山东理工大学 产品三角网格模型的多轴数控加工刀轨生成方法
CN101907876A (zh) * 2010-05-28 2010-12-08 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数控装置的指令点整形压缩插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5205B2 (ja) * 2004-01-19 2009-0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設計データの生成システム、設計データの生成方法、記録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086A (zh) * 2009-03-26 2009-08-19 山东理工大学 产品三角网格模型的多轴数控加工刀轨生成方法
CN101907876A (zh) * 2010-05-28 2010-12-08 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数控装置的指令点整形压缩插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3679A (zh)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g et al. Motion controller design for contour-following tasks based on real-time contour error estimation
CN102591257B (zh) 面向参数曲线刀具轨迹的数控系统轮廓误差控制方法
CN101870073B (zh) 基于工艺系统刚度特性的多轴数控加工刀具运动规划方法
CN104156519A (zh) 一种面向加工精度可靠度提升的多轴数控机床几何精度设计方法
CN110287553A (zh) 一种基于拟蒙特卡洛模拟的加工误差模型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
CN102393679B (zh)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相对动刚度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Jiao et al. Processing configuration off-line optimization for functionally redundant robotic drilling tasks
CN104537172B (zh) 一种通过优化夹具布局控制孔组复合位置度误差的方法
CN102091967A (zh) 一种多轴数控加工的进给速度平滑方法
CN103144109B (zh) 一种用于附加外部轴的机器人系统分站式精度补偿方法
CN108268745A (zh) 一种基于rcsa的二叉树机器人铣削系统频响预测方法
Wang et al. Dynamic cutting force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dustrial robotic boring
CN105446264A (zh) 基于特征的机床精度优化设计方法
CN102707664B (zh) 一种对五轴加工刀具平滑加工路径的方法
CN104573201A (zh) 精密机床的质量匹配设计方法
CN105234930A (zh) 基于构形平面的冗余机械臂运动控制方法
Yan et al. Closed-loop stiffness modeling and stiffness index analysis for multi-axis machining system
Peng et al. Anisotropic force ellipsoid based multi-axis motion optimization of machine tools
CN113486523B (zh) 一种线性变参数振动系统全局辨识方法
CN111061218B (zh) 一种基于acis的复杂曲面加工切削力预测方法及设备
CN103413049A (zh) 基于机电耦合特性的并联机床结构优化参数值的获取方法
CN104597836A (zh) 外覆盖件模具四轴加工系统综合刚度性能进行切削的方法
CN104793563B (zh) 基于四轴加工系统综合刚度场的外覆盖件模具的加工方法
Wu et al.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integral impeller stiffness based on five-axis machining system
Xiangyu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solving shortest tool length based on compressing 3D check surfaces relative to tool pos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