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8836A - 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8836A
CN102378836A CN2010800149938A CN201080014993A CN102378836A CN 102378836 A CN102378836 A CN 102378836A CN 2010800149938 A CN2010800149938 A CN 2010800149938A CN 201080014993 A CN201080014993 A CN 201080014993A CN 102378836 A CN102378836 A CN 102378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ovable
guide
yarn guide
yarn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49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8836B (zh
Inventor
辻乡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78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8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8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88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48Thread-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在具有换纱装置的圆型针织机及圆型提花针织机中喂入纱线的喂纱装置中,避免纱线缠绕于喂纱带轮的摩擦面、或因与喂纱带轮的橡皮带的摩擦而断纱的情形发生。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喂纱带轮(10)、与喂纱带轮(10)相邻设置的固定导纱器(15)和可动导纱器(16、17)。所述固定导纱器(15)具有纱线入口侧的导入孔(15a)及纱线出口侧的导出孔(15b),至少两个所述可动导纱器(16、17)在前端具有引导纱线的导纱孔(16a、17a),并沿着所述喂纱带轮(10)的表面进行圆弧运动。所述两个可动导纱器(16、17)设有能够连动或单独移动的装置。

Description

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圆型针织机、尤其是具有换纱装置的圆型针织机及圆型提花针织机喂入纱线的喂纱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文献,公知有例如日本特公昭61-47777及日本特开平10-273858,这些喂纱装置使用于根据针织机的必要量供应纱线。尤其是,用于具备将多色的纱线根据需要换纱而供给于针织机的换纱装置的圆型针织机。
通常,在这些圆型针织机所用的带驱动的喂纱装置设有绕经多个驱动轮走行的环状带,该带通常在针织机动作时与针织机一起驱动。与被该环状带驱动的驱动轮在同轴上一体形成的喂纱带轮,其外周的导纱面由具有摩擦力较大的摩擦面的橡皮带等伸缩性树脂带覆盖。与该喂纱带轮相邻处分别设有在纱线入口侧及纱线出口侧具有导入孔及导出孔的固定导纱器、及在其前端具有引导纱线的导纱孔且能够沿所述喂纱带轮的表面进行圆弧运动的可动导纱器,固定导纱器和可动导纱器设于相对的位置上。在该可动导纱器安装有用于使可动导纱器沿喂纱带轮的表面移动以减小纱线的接触角度而至非喂纱状态的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被安装为可调整,另外,由圆型针织机的换纱装置所选择的纱线的张力产生比弹性装置的弹力大的力,而使可动导纱器移动至喂纱状态。纱线通过喂纱带轮的表面的橡皮带的摩擦力保持与喂纱带轮的表面的外周速度大致相同的速度喂入针织机。
发明内容
在使用于具备换纱装置的针织机的情况下纱线停止时,可动导纱器虽会移动至减小纱线接触角度的非喂纱状态,但在现有装置中,纱线并不完全离开喂纱带轮的表面而仍有一部分接触。该接触纱有时会因与喂纱带轮的摩擦面起摩擦而缠绕在喂纱带轮的摩擦面或因摩擦而发生断纱。另外,若使用于提花式针织机时,有时也会因花纹不同而针织机所需的纱线量与自喂纱装置送出的纱线量不同,造成纱线松弛缠绕在喂纱带轮的摩擦面的情形。其结果,造成针织机的运转率降低或织成布匹的质量降低。
另外,日本特公昭61-47777的方式中,为使针织纱不接触到所述导纱面地位于非喂纱位置,必须加长从所述导纱装置的支点至导纱孔的距离,因此,为了设置喂纱装置,需要进一步扩宽横向空间。此外,由于所述导纱装置变长,因此,其动作无法达成快速响应。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有与换纱编织或提花编织对应的两者的功能的喂纱装置。
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喂纱带轮、与该喂纱带轮相邻设置的固定导纱器、至少两个可动导纱器、支承所述可动导纱器的基座,所述固定导纱器具有位于纱线入口侧的导入孔和纱线出口侧的导出孔,所述可动导纱器包括第一可动导纱器及第二可动导纱器,各可动导纱器在前端具有引导纱线的导纱孔,并以与所述喂纱装置的中心轴错开的位置的摆动轴为中心沿所述喂纱带轮的表面进行圆弧运动,所述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具有进行圆弧运动的第一摆动构件,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具有进行圆弧运动的第二摆动构件,在所述第一摆动构件配置有形成纱线的喂纱张力的阻力的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第二摆动构件配置有形成纱线的喂纱张力的阻力的第二弹性构件。
优选的是,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摆动构件由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连结,所述第二摆动构件与所述第一摆动构件由第二轴和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连结。
优选的是,第二可动导纱器设定为以比第一可动导纱器弱的力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即,利用与第二可动导纱器对应的第二弹性构件使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设定为比利用与第一可动导纱器对应的第一弹性构件使第一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弱。
更加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设定为能够带来下列(a)~(e)中至少一项功能:
(a)在所述喂纱装置为非喂纱状态时,从所述导入孔穿过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及所述导出孔的针织纱被保持为不接触导纱面;
(b)当利用穿过导纱孔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第二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力大于利用与第二可动导纱器对应的第二弹性构件使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一起一边保持其间隔一边从非喂纱状态移动至始动状态;
(c)当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到达喂纱状态的位置后,当进一步利用穿过导纱孔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第一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力大于利用与第一可动导纱器对应的第一弹性构件使第一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从始动状态移动至喂纱状态;
(d)当利用穿过导纱孔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第一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力小于利用与第一可动导纱器对应的第一弹性构件使第一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只有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从喂纱状态移动至始动状态;
(e)当利用穿过导纱孔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第二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力利用小于与第二可动导纱器对应的第二弹性构件使第二可动导纱器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一起一边保持其间隔一边移动至非喂纱位置。
优选的是,以能够调整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或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的方式设置弹力调整装置。
作为所述弹力调整装置,可以为在所述基座上的可选择的多个销,且能够改变所述弹簧的末端设定位置,或者,所述弹力调整装置可以由所述基座上的可选择的多个孔和一端具有能够与所述孔卡合的突起部的可摆动的摆臂组合而成。所述摆臂优选采用板簧构成,通过其弹簧力将所述突起部推压到所述孔内。另外,弹力调整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使摆臂能够在摆臂的移动范围内自由停止的机构。
另外,优选设有限制所述第二摆动构件及所述第一摆动构件相互间的圆弧运动角度的装置。
作为限制所述相互间的圆弧运动角度的装置可以为例如一侧的第三销和另一侧的导向槽的组合,作为设置在第二摆动构件和第一摆动构件的任一方的定位构件。
优选的是,为了限制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与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的运动范围而设有限制可动导纱器的转动的止挡器。
所述止挡器可以为例如包括与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抵接的垂直部和设于该垂直部的上方的圆弧状的保持部,在所述喂纱装置的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保持部对应的圆弧状的槽,并将所述垂直部保持成能够沿喂纱带轮的周围进行圆弧移动。
更加优选的是,可以在所述止挡器设有用于根据纱线的种类调整纱线和所述喂纱带轮的接触范围的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例如可以包括:设于所述保持部的多个切口、以与所述切口对应的方式配置于壳体上的球、设置在该球的上部的配置有弹簧和螺钉的孔。
在另一种结构中,也可以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中省略第一摆动构件,将第一可动导纱器本身置换为一片板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和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能够在所述导纱面的周围在所述导入孔及导出孔之间连动而移动。进而,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和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根据所需的编织花纹增减喂纱张力,使所述导纱面的纱线的接触角度增大而移动至喂纱位置、或者使所述导纱面的纱线的接触角度减小而移动至非喂纱位置。
在非喂纱位置时,从所述导入孔通过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及所述导出孔的针织纱被保持为不接触所述导纱面的状态。因此,纱线不会有缠绕在喂纱带轮的摩擦面、或因摩擦而断纱的情形发生。
从非喂纱位置移动至喂纱位置时,随着喂纱张力的增加,首先,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以向所述导出孔接近的方式移动。伴随该移动,与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连动的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一边保持在非喂纱位置时的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与第二可动导纱器的间隔、一边以接近所述导出孔的方式移动。因此,无多余的纱线的松弛产生,也没有纱线缠绕于喂纱带轮的摩擦面的情形发生。
当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移动至被限制的最大位置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移动至所限制的最大位置。此时,纱线的接触角度相对于所述导纱面变成最大。
进而,如使用于纱量会变化的织花时,由于纱线由多个导纱装置赋与紧长度,因此纱线不会松弛而缠绕于喂纱带轮的摩擦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喂纱装置的俯视图,(a)表示非喂纱状态,(b)表示喂纱状态。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喂纱装置的俯视图,(a)表示非喂纱状态,(b)表示始动状态,(c)表示喂纱状态。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喂纱装置的俯视图,(a)表示非喂纱状态,(b)表示始动状态,(c)表示喂纱状态。
图4是表示设置在圆型针织机的本发明的喂纱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喂纱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喂纱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驱动轮周边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二弹性构件的弹力调整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用于限制第二可动导纱器的圆弧运动范围的止挡器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喂纱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喂纱装置的俯视图,(a)表示非喂纱状态,(b)表示始动状态,(c)表示喂纱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4是表示喂纱至圆型针织机的装置1的侧视图。该喂纱装置1具有壳体2,该壳体2通过螺钉3安装于圆形支承环4上。如图7所示,该壳体2的前部具有由球轴承5支承的轴6。该轴6的上部设有驱动装置7。驱动装置7由两个驱动轮7a、7b构成,这些驱动轮7a、7b由螺钉8固定在轴6上。
多个喂纱装置1设在圆形支承环4上,环状带9与该多个驱动轮7a、7b的外接而延伸设置,这些环状带9与公知的传动带相同,与圆型针织机的动作同步被驱动。
在第一驱动轮7a与第二驱动轮7b之间设有能够上下移动且设定有三级位置的离合器12。该离合器12向上侧移动时,上部的第一驱动轮7a的旋转被传递至喂纱带轮10,向下侧移动时,下部的第二驱动轮7b的旋转被传递至喂纱带轮10。离合器12移至中间位置时,即成为驱动轮7a、7b的旋转皆不会传递至喂纱带轮10的中立位置。
在所述轴6的下部设有多个具有至少一个导纱面的送纱装置即喂纱带轮10,所述喂纱带轮10能够与驱动装置7同速旋转。该喂纱带轮10通过螺钉11固定在轴6上。
如图2所示,与喂纱带轮10相邻设有固定导纱器15及至少两个的第一可动导纱器16和第二可动导纱器17。
固定导纱器15在纱线入口侧及纱线出口侧设有导入孔15a及导出孔15b。
第一可动导纱器16和第二可动导纱器17能够在所述导纱面10a的周围在所述导入孔15a与导出孔15b之间连动而移动。第一可动导纱器16及第二可动导纱器17的前端分别设有导纱用的第一导纱孔16a及第二导纱孔17a。第一导纱孔16a及第二导纱孔17a优选使用对针织纱的摩擦不易摩耗的耐摩性瓷、陶等材质制成。
如图4所示,固定导纱器15及第一可动导纱器16与第二可动导纱器17与多个喂纱带轮10的位置对应而设置多个。
以下,根据图2的局部放大图即图5对各导纱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基座18的一端(参照图2及图4)固定在固定导纱器15的导入孔15a附近。该基座18的另一端轴支承有以第二轴22为中心能够摆动的第一摆动构件21及第二摆动构件19。优选第一摆动构件21及第二摆动构件19的轴部设有轴承。
第一可动导纱器16固定在第一摆动构件21上,第二可动导纱器17固定在第二摆动构件19上。这些摆动构件与可动导纱器可以利用树脂成型而一体化。另外,第二摆动构件19具有延长部,在该延长部末端设有用于卡止弹性构件的第一销20(参照图5)。
进而,在第一摆动构件21上设有限制圆弧运动角度的导向槽21a。固定设置在第二摆动构件19上的第三销23嵌入该导向槽21a内。
在第二可动导纱器17安装有可调整弹力的第二弹性构件24,该第二弹性构件24用来减小纱线沿喂纱带轮10表面的接触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移动至非喂纱状态。第二弹性构件24优选使用拉伸弹簧,其一端由基座18支承,另一端由第二摆动构件19支承。如图2所示,在基座18上设有多个销26,将第二弹性构件24的基座侧的一端选择性地移动至这些销26的任一个上,从而能够调整第二弹性构件24的弹力。
在第一可动导纱器16安装有第一弹性构件25,该第一弹性构件25用来减小纱线沿喂纱带轮10表面的接触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移动至非喂纱状态。第一弹性构件25优选使用拉伸弹簧,其一端卡止于第二摆动构件19的第一销20,另一端卡止于第一摆动构件21上。虽未图示,第一弹性构件25也能够如第二弹性构件25一样地调整弹力。例如,换用具有不同弹力的弹簧而调整弹簧的弹力。
第二弹性构件24与第一弹性构件25之间设定为具有下列关系。即,对于弹性构件的弹力乘以弹性构件的力点至作用点的距离的乘积总力量,第二弹性构件24比第一弹性构件25弱。
图2示出了喂纱装置1的(a)非喂纱状态,(b)始动状态,(c)喂纱状态。
如图2(a)所示,喂纱装置1在非喂纱状态时,自导入孔15a经由第一可动导纱器16、第二可动导纱器17及导出孔15b的针织纱被保持为不与导纱面接触。
利用圆型针织机的换纱装置所选择纱线的喂纱张力或所选择纱量随花纹变化而所需的纱量变化导致的纱的喂纱张力使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进行方向移动的力,成为大于利用与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对应的第二弹性构件24、124使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第二可动导纱器17与第一可动导纱器16一起一边保持其间隔,一边从非喂纱状态移动至始动状态(运动A)。
当第二可动导纱器17到达喂纱状态的位置后,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进一步由通过导纱孔16a、116a的纱线的喂纱张力而向纱线进行方向移动的力,成为大于与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对应的第一弹性构件25、125使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只有第一可动导纱器16从始动状态移动至喂纱状态(运动B)。
另一方面,由通过导纱孔16a、116a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向纱线进行方向移动的力,变成小于利用与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对应的第一弹性构件25、125使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只有第一可动导纱器16从喂纱状态移动至始动状态(运动C)。
进而,由通过导纱孔17a、117a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力,成为小于利用与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对应的第二弹性构件24、124使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第二可动导纱器17与第一可动导纱器16一起一边保持其间隔,一边移动至非喂纱位置(运动D)。
当根据因纱量变化的花纹所需的纱量而导致纱线张力变化时,重复运动B与运动C的动作,供给针织机所必须的纱量,从而能够保持纱线的喂纱张力的同时向针织机喂纱。因此,可避免纱线松弛以致缠绕在喂纱带轮的摩擦面的问题。
当从非喂纱状态变换为喂纱状态时,为了根据导纱面与纱线的摩擦阻力,限制第二可动导纱器17的圆弧运动范围,设有可抵接第二可动导纱器17的止挡器27(参照图9)。止挡器27包括与第二可动导纱器17抵接的垂直部27a、设于该垂直部27a的上方的圆弧状的保持部27b。喂纱装置1的壳体2设有与保持部27b对应的圆弧状的槽,将垂直部27a保持成能够沿喂纱带轮10的周围进行圆弧运动。
在止挡器27设有用于根据纱线的种类调整纱线与喂纱带轮的接触范围的调整机构2a、27d。该调整机构包括设在保持部27b的多数个切口27d及配置于壳体2上的与该切口27d对应的球。在球的上部设有孔2a,该孔2a配置有弹簧及螺钉,能够由多个切口部27d保持。
当不使用第一及第二可动导纱器16、17时,第一、第二可动导纱器16、17的轴部16b、17b能够钩挂于在止挡器垂直部27a上所设置的L字型槽27c内而固定。为了固定可动导纱器而设置L字槽,作为固定机构,并不限于L字型槽。
为了方便,虽未图示,但图2及图5的基座18上部覆盖有罩,以防止摆动构件或弹性构件等附着由针织纱所发生的棉絮等尘埃。
实施例2
本第2实施例中,喂纱装置的概略构造与第1实施例相同(请参照第6页的说明),因此,此部分的说明予以省略。
以下,根据图3及图3的局部放大图即图6对各导纱器进行详细说明。
基座118的一端设于固定导纱器15的导入孔15a附近(参照图2、图4),在该基座118的另一端轴支承有能够以第四销100为中心进行圆弧运动的第二摆动构件119,该第二摆动构件119上固定有第二可动导纱器117。
在第二摆动构件119的一端轴支承有以第二轴122为中心进行圆弧运动的第一摆动构件121。在该第一摆动构件121固定有第一可动导纱器116。基座18与第一摆动构件121并不直接相连接。
第二摆动构件119设有限制第一可动导纱器116的圆弧运动角度的第一定位构件119a及第二定位构件119b。
在第二可动导纱器117安装有第二弹性构件124,以使第二可动导纱器117移动至使纱线沿喂纱带轮10表面的接触角度减小而成为非喂纱状态的位置。第二弹性构件124优选采用拉伸弹簧,其一端安装于基座118上,另一端由安装于第二摆动构件119的中央部的第一销120卡止。
第二弹性构件124安装为能够调整其弹力。如图8所示,基座118上,摆臂126被支承为利用设于摆臂中央部的支点126a可摆动,在摆臂126的一端设有突起部127。突起部127通过摆臂126的另一端摆动而在圆弧上移动。在圆弧上设有多个可供突起部127卡合的孔118a。第二弹性构件124的基座侧的一端支承于摆臂的支点与突起部127之间。将突起部127选择性地移动于多个孔118a,从而能够调整第二弹性构件124的弹力。所述摆臂126优选采用板簧,通过该弹力将所述突起部127向所述孔118a按压。另外,弹力调整装置不限于上述结构,可以为在摆臂的移动范围内使摆臂自由卡止的机构。
返回图6,在第一可动导纱器116设有第一弹性构件125,以使第一可动导纱器116移动至纱线沿喂纱带轮10表面的接触角度减小而成为非喂纱状态的位置。第一弹性构件125优选采用扭转弹簧,其一端由安装在第二摆动构件119的中央部的第一销120支承,另一端卷绕于第一摆动构件121的中心。
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设定为能够以比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的力弱的力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换言之,将利用与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对应的第二弹性构件24、124使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设定成比利用与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对应的第一弹性构件25、125使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弱。
实施例2的各导纱器的作用及效果基本上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参照第7页倒数第3段至第10页第3段),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效果确认实验]
使用福原精机制作所制的带调线装置电子提花针织机V-LEC3DGTY6型、34英寸、18隔距,聚酯丝84dtex/36细丝,进行下述编织试验。
a)使用于条纹编织之际,纱线由停止状态变换为喂纱状态时:
如表1所示,因可动导纱器保持纱线的紧张状态的同时移动,因此,无多余的纱线的松弛产生,也没有纱线缠绕于喂纱带轮的摩擦面的情形发生。
[表1]
Figure BPA00001445521300101
○:0次  △:10次以下  ×:10次以上
b)使用于条纹编织之际,纱线停止时
如表2所示,因纱线完全脱离喂纱带轮表面不与其接触,因此没有纱线缠绕于喂纱带轮的摩擦面及因摩擦而断纱的情形发生。
[表2]
Figure BPA00001445521300111
○:0次  △:10次以下  ×:10次以上
注:上述断纱-2的试验使用棉纱40支纱。
c)使用于提花编织的情形
如表3所示,因利用多个导纱器赋与纱线紧张状态,因此,纱线不会发生松弛,也没有纱线缠绕于喂纱纶的摩擦面的情形发生。
[表3]
○:0次,△:10次以下  ×:10次以上
根据所述实验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针织机的运转率及织布质量。而且喂纱装置设置于圆型针织机上所需的横向安装空间与现有装置相同。
[实施例3]
图10及图11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
第3实施例与第2实施例不同的是,没有第一摆动构件,第一可动导纱器216本身由一片板簧替换。第3实施例与实施例2对应的构件,将第2实施例中的构件符号的100位数字由1改成2示出,省略其详细说明。其作用效果与第1、第2实施例大致相同。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一种适用于圆型针织机、特别是具备换纱装置的圆型针织机及圆型提花针织机的供纱的喂纱装置,具有能够改善纱线因纱线种类的变换而缠绕喂纱带轮的摩擦面、因与喂纱带轮的橡皮带摩擦而发生断纱的情况。
符号说明
1   喂纱装置
10  喂纱带轮
11  橡皮带
15  固定导纱器
15a 导入孔
15b 导出孔
16、116、216  第一可动导纱器
16a、116a、216a  第一导纱孔
17、117、217  第二可动导纱器
17a、117a   第二导纱孔
18、118  基座
19、119  第二摆动构件
21、121、219  第一摆动构件
24、124、224  第二弹性构件
25、125  第一弹性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1-47777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73858号

Claims (16)

1.一种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喂纱带轮(10)、与该喂纱带轮(10)相邻设置的固定导纱器(15)、至少两个可动导纱器(16、17、116、117)、支承所述可动导纱器(16、17、116、117)的基座(18),
所述固定导纱器(15)具有位于纱线入口侧的导入孔(15a)和纱线出口侧的导出孔(15b),
所述可动导纱器包括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及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各可动导纱器(16、17、116、117)在前端具有引导纱线的导纱孔(16a、17a、116a、117a),并以与所述喂纱装置的中心轴(6)错开的位置的摆动轴为中心沿所述喂纱带轮(10)的表面进行圆弧运动,
所述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具有进行圆弧运动的第一摆动构件(21、121),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具有进行圆弧运动的第二摆动构件(19、119),
在所述第一摆动构件(21、121)配置有形成纱线的喂纱张力的阻力的第一弹性构件(25、125),在所述第二摆动构件(19、119)配置有形成纱线的喂纱张力的阻力的第二弹性构件(24、1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18、118)与所述第二摆动构件(19、119)由所述第二弹性构件(24、124)连结,所述第二摆动构件(19、119)与所述第一摆动构件(21、121)由第二轴(22、122)和所述第一弹性构件(25、125)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利用与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对应的所述第二弹性构件(24、124)使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小于利用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构件(25、125)使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24、124)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25、125)设定能够带来下列(a)~(e)中至少一项功能,
(a)在所述喂纱装置(1)为非喂纱状态时,从所述导入孔(15a)穿过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及所述导出孔(15b)的针织纱被保持为不接触导纱面;
(b)当利用穿过所述导纱孔(17a、117a)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力大于利用与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对应的所述第二弹性构件(24、124)使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一起一边保持其间隔一边从非喂纱状态移动至始动状态;
(c)当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到达喂纱状态的位置后,在进一步利用穿过所述导纱孔(16a、116a)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力大于利用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构件(25、125)使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从始动状态移动至喂纱状态;
(d)当利用穿过所述导纱孔(16a、116a)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力小于利用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构件(25、125)使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只有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从喂纱状态移动至始动状态;
(e)当利用穿过所述导纱孔(17a、117a)的纱线的喂纱张力使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力小于利用与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对应的所述第二弹性构件(24、124)使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向纱线的反向行进方向移动的阻力时,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与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一起一边保持其间隔一边移动至非喂纱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以能够调整所述第二弹性构件(24、124)及/或所述第一弹性构件(25、125)的弹力的方式设置弹力调整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所述弹力调整装置为在所述基座(18)上的可选择的多个销(26),且能够改变所述第二弹性构件(24、124)的末端设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所述弹力调整装置由所述基座(18)上的可选择的多个孔(118a)和一端具有能够与所述孔(118a)卡合的突起部(127)的可摆动的摆臂(126)组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设有限制所述第二摆动构件(19、119)及所述第一摆动构件(21、121)相互间的圆弧运动角度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限制所述相互间的圆弧运动角度的装置为一侧的第三销(23)和另一侧的导向槽(21a)。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限制所述相互间的圆弧运动角度的装置为设置在第二摆动构件(19、119)和所述第一摆动构件(21、121)的任一方的定位构件(119a、119b)。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为了限制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16、116)与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117)的运动范围而设有限制可动导纱器的圆弧运动的止挡器(27)。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所述止挡器(27)包括与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17)抵接的垂直部(27a)和设于该垂直部(27a)的上方的圆弧状的保持部(27b),在所述喂纱装置(1)的壳体(2)上设有与所述保持部(27b)对应的圆弧状的槽,并将所述垂直部(27a)保持成能够沿喂纱带轮(10)的周围进行圆弧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在所述止挡器(27)设有用于根据纱线的种类调整纱线和所述喂纱带轮(10)的接触范围的调节机构(2a、27d)。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保持部(27b)的多个切口(27d)、以与所述切口(27d)对应的方式配置于壳体(2)上的球、设置在该球的上部的配置有弹簧和螺钉的孔(2a)。
15.一种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喂纱带轮(10)、与该喂纱带轮(10)相邻设置的固定导纱器(15)、至少两个可动导纱器(216、217)、支承所述可动导纱器的基座(218),
所述固定导纱器(15)具有位于纱线入口侧的导入孔(15a)和纱线出口侧的导出孔(15b);
所述可动导纱器包括第一可动导纱器(216)及第二可动导纱器(217),各可动导纱器(216、217)在前端具有引导纱线的导纱孔(216a、217a),并以与所述喂纱装置的中心轴(6)错开的位置的摆动轴为中心沿所述喂纱带轮(10)的表面进行圆弧运动,
所述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216)包括形成纱线的喂纱张力的阻力的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可动导纱器(217)具有进行圆弧运动的第二摆动构件(219),在所述第二摆动构件(219)配置有形成纱线的喂纱张力的阻力的第二弹性构件(22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喂纱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可动导纱器(216)由板簧构成。
CN201080014993.8A 2009-05-13 2010-04-01 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8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6438 2009-05-13
JP2009116438 2009-05-13
JP2010-065720 2010-03-23
JP2010065720A JP2010285734A (ja) 2009-05-13 2010-03-23 丸編機における糸送り装置
PCT/JP2010/056005 WO2010131530A1 (ja) 2009-05-13 2010-04-01 丸編機における糸送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8836A true CN102378836A (zh) 2012-03-14
CN102378836B CN102378836B (zh) 2013-12-25

Family

ID=43084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499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8836B (zh) 2009-05-13 2010-04-01 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431511B1 (zh)
JP (1) JP2010285734A (zh)
CN (1) CN102378836B (zh)
TW (1) TWI518220B (zh)
WO (1) WO201013153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3684A (zh) * 2014-08-26 2016-04-06 陈仁惠 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
CN105671775A (zh) * 2014-11-20 2016-06-15 陈伯霖 双臂拨纱导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7838B (zh) * 2011-04-06 2013-02-13 泉州精准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单轴积极送纱器
CN102864570B (zh) * 2011-07-04 2014-12-31 陈仁惠 多臂导纱装置
CN103161018A (zh) * 2011-12-09 2013-06-19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圆型针织机送纱系统
KR101625613B1 (ko) * 2014-05-26 2016-05-30 양진석 편물기용 실 공급장치
TWI611058B (zh) * 2014-11-19 2018-01-11 Po Lin Chen 雙臂撥紗導紗裝置
TWM524352U (zh) * 2014-12-29 2016-06-21 Po-Lin Chen 送紗輪
EP4019683A1 (de) * 2020-12-23 2022-06-29 KARL MAYER STOLL R&D GmbH Wirk- oder strickmaschine mit mindestens einem fadenführer zur zuführung von einem oder mehreren separaten fäd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8367A (en) * 1950-05-09 1953-11-10 Mellor Bromley & Co Ltd Means for feeding yarns in knitting machines
ES2113806A1 (es) * 1995-03-17 1998-05-01 Satortex S L Dispositivo alimentador de hilo en maquinas textiles provistas de dispositivos listadores.
JPH1143851A (ja) * 1997-07-17 1999-02-16 Fukuhara Seiki Seisakusho:Kk 丸編機における積極型の糸送り装置
CN1309201A (zh) * 2000-02-15 2001-08-22 梅明格-Iro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振动激励的摩擦喂纱轮机构
CN201082915Y (zh) * 2007-07-26 2008-07-09 陈仁惠 双臂同步运作的导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94860A (en) * 1950-05-09 1953-07-29 Mellor Bromley &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ans for feeding yarns in knitting machines
JPS58135066A (ja) 1982-02-05 1983-08-11 Fukuhara Seiki Seisakusho:Kk 編機における積極型の糸送り装置
JPS6147777A (ja) 1984-08-13 1986-03-08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太陽電池用保護フイルム
DE19637556C1 (de) * 1996-09-14 1998-01-08 Memminger Iro Gmbh Fadenliefervorrichtung
DE19712739A1 (de) 1997-03-26 1998-10-01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Fadenliefereinrichtung für intermittierenden Fadenverbrauch
TW200900549A (en) * 2007-06-22 2009-01-01 Jen-Hui Chen Yarn-guiding device with synchronously operated two ar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8367A (en) * 1950-05-09 1953-11-10 Mellor Bromley & Co Ltd Means for feeding yarns in knitting machines
ES2113806A1 (es) * 1995-03-17 1998-05-01 Satortex S L Dispositivo alimentador de hilo en maquinas textiles provistas de dispositivos listadores.
JPH1143851A (ja) * 1997-07-17 1999-02-16 Fukuhara Seiki Seisakusho:Kk 丸編機における積極型の糸送り装置
CN1309201A (zh) * 2000-02-15 2001-08-22 梅明格-Iro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振动激励的摩擦喂纱轮机构
CN201082915Y (zh) * 2007-07-26 2008-07-09 陈仁惠 双臂同步运作的导纱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3684A (zh) * 2014-08-26 2016-04-06 陈仁惠 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
CN105671775A (zh) * 2014-11-20 2016-06-15 陈伯霖 双臂拨纱导纱装置
CN105671775B (zh) * 2014-11-20 2017-12-26 陈伯霖 双臂拨纱导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1511A1 (en) 2012-03-21
WO2010131530A1 (ja) 2010-11-18
CN102378836B (zh) 2013-12-25
TWI518220B (zh) 2016-01-21
EP2431511B1 (en) 2016-08-31
JP2010285734A (ja) 2010-12-24
TW201043743A (en) 2010-12-16
EP2431511A4 (en)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8836B (zh) 圆型针织机的喂纱装置
KR101186226B1 (ko) 직선형 방직 기계의 방직실 분배기
CN201634841U (zh) 横机
JP2008520845A5 (zh)
CN101448988B (zh) 具有可移动的进纱环的积极式导纱装置
CN101827964B (zh) 用于制造花色线的装置
JP7438007B2 (ja) 横編機用の糸状体の挿入装置
CN1024575C (zh) 用于同时织成多件筒状针织物的圆形纺织机
CN216763894U (zh) 一种纱线输送的稳定导纱组件
CN216473779U (zh) 针织可变花色圆扁钩编机
CN201372346Y (zh) 一种变径式输纱器
US4571958A (en) Yarn feeder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stripers
CN101760890A (zh) 横机张力调节轮
KR20170141841A (ko) 신축사 합사장치와 이에 의해 제작된 신축사 및 신축사로 직조된 직물
CN218491933U (zh) 一种针织坯布可调节张力送经装置
CN216548983U (zh) 针织可变花色圆扁钩编机的收线机构
CN111719232A (zh) 经编机和用于经编机的织物牵拉装置
CN112867686B (zh) 用于输送至少一根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205676609U (zh) 一种新型的全电脑提花横编织机
KR101310874B1 (ko) 털이 빠지지 아니하는 날개사 제조장치
CN109914028B (zh) 一种经编机压辊调节纱线张力装置
CN203768601U (zh) 一种针织大圆机送线装置
RU209344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нудительной подачи нефти с реверсивным движением нитеводителя
CN203569289U (zh) 提花链条整经机
KR20090003741U (ko) 자수기용 코드사 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