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8079A - 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8079A
CN102378079A CN2011102340292A CN201110234029A CN102378079A CN 102378079 A CN102378079 A CN 102378079A CN 2011102340292 A CN2011102340292 A CN 2011102340292A CN 201110234029 A CN201110234029 A CN 201110234029A CN 102378079 A CN102378079 A CN 102378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 body
cable
sliding part
mating groove
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40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潮见俊辅
藤原启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78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8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R5/0335Earpiece support, e.g. headbands or neckr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33Cables or cables storage, e.g. cable re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包括:第一长体、第二长体和为第一长体和第二长体提供的滑动件,滑动件包括:连接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使第一长体和第二长体夹紧并从而结合在一起;分离部分,通过所述分离部分使由连接部分结合在一起的第一长体和第二长体彼此分开;和限制部分,通过所述限制部分限制第一长体和/或第二长体围绕轴线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具体的,涉及通过移动滑动件可以使多个长体结合在一起和彼此分开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
背景技术
例如,长线缆用于从音乐再现装置向耳机等传输音频信号。通常,所述线缆是由L声道(左声道)线缆和R声道(右声道)线缆组成的一对线缆。此外,使用一组三个线缆,所述三个线缆包括中继线缆、L声道线缆和R声道线缆,所述中继线缆连接到音乐再现装置。
因为线缆组件包括多个线缆,所以非常易于发生线缆的缠绕。因为解开缠绕的线缆的工作是麻烦的,所以线缆的缠绕使得用户感到不快。鉴于此,提出了平行线缆单元,所述平行线缆单元包括第一线缆体、第二线缆体和滑动件,所述第一线缆体和第二线缆体具有用于彼此配合的配合元件,通过所述滑动件使第一线缆体和第二线缆体紧咬。
发明内容
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7-173089(在下文中称作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平行线缆单元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随着滑动件移动,第一线缆体和第二线缆体彼此配合,从而可以对第一线缆体和第二线缆体好像单一线缆一样进行处置。这使得能够抑制第一线缆体和第二线缆体彼此缠绕。在使用平行线缆单元时,滑动件在与用于使线缆体结合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从而第一线缆体和第二线缆体可以容易的彼此分开。
为了使分别设置在第一线缆体和第二线缆体的侧表面上的配合元件组装起来,需要使配合元件保持处于彼此面对的状态。但是,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滑动件只使第一线缆体和第二线缆体紧咬,从而不能限制每个线缆围绕其轴线方向旋转。因此,在线缆彼此缠绕或者扭转从而配合元件不彼此面对的情况下,不能通过移动滑动件来使第一线缆体和第二线缆体的配合元件彼此配合。
因此,需要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在所述长体单元中通过移动滑动件以非常确定的方式使多个长体结合在一起和彼此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包括:第一长体、第二长体和为第一长体和第二长体提供的滑动件,滑动件包括:连接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使第一长体和第二长体夹紧并从而结合在一起;分离部分,通过所述分离部分使由连接部分结合在一起的第一长体和第二长体彼此分开;和限制部分,通过所述限制部分限制第一长体和/或第二长体围绕轴线方向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使滑动件移动,可以以可靠的方式将多个长体彼此结合在一起和彼此分开。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的耳机的一般构造;
图2A和2B是示出了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的构造的截面透视图;
图3A和3B是透视图,图3C是水平截面图,图3A、3B和3C示出了滑动件的构造;
图4A和4B示出了通过滑动件来使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紧咬的状态;
图5A到5E是示出了伴随着滑动件的滑动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的装配和分离的截面图;
图6A到6C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的整体构造;
图7是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的耳机单元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8A到8D示出了通过滑动件来使头带和耳机线缆紧咬的状态;和
图9A和9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长体单元和滑动件的修改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以下列顺序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例>
[1-1.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的构造]
[1-2.滑动件的操作和效果]
<2.第二实施例>
[2-1.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的构造]
[2-2.滑动件的操作和效果]
<3.修改形式>
<1.第一实施例>
[1-1.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的构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的一般构造。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构造成为耳机的一部分,所述耳机用于输出来自便携式音乐再现装置100的声音。耳机包括第一线缆10、第二线缆20、第三线缆30、插头40、左侧听筒50、右侧听筒60、覆盖件70和滑动件80。
第一线缆10具有穿过其内部的左声道导线L、右声道导线R和接地导线G,并且第一线缆10是用于传输从音乐再现装置100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线缆。第一线缆1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长体。插头40设置在第一线缆10的一个端部处,耳机通过插头40连接到音乐再现装置100。
第二线缆20具有穿过其内部的左声道导线L和接地导线G,并且与第一线缆10一样,第二线缆20是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线缆。第二线缆20形成为比第一线缆10直径尺寸小(更细)。第二线缆2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长体。
第三线缆30具有穿过其内部的右声道导线R和接地导线G,并且第三线缆30是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线缆。第三线缆30形成为与第二线缆20直径尺寸一样小(一样细),第二线缆20比第一线缆10直径尺寸小(更细)。此外,第三线缆30形成为比第二线缆20短。右侧听筒60设置在第三线缆30的一端处。第三线缆3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三长体。
例如,第一线缆10中的左声道导线L和接地导线G、与第二线缆20中的左声道导线L和接地导线G通过焊接分别互连。类似的,例如,第一线缆10中的右声道导线R和接地导线G、与第三线缆30中的右声道导线R和接地导线G通过焊接分别互连。在互连部分上,设置了例如由塑料制成的覆盖件70。互连部分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连接部分。本实施例中的耳机线缆是所谓的U型线缆。滑动件80设置成使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紧咬。
图2A和2B是示出了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的构造的截面透视图。第一线缆10是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形的三芯型长线缆。第一线缆10具有第一导线组件11,所述第一导线组件11包括左声道导线L、右声道导线R和接地导线G。第一导线组件11由截面形状大致圆形的第一绝缘体12所覆盖。第一绝缘体12在其侧表面处沿着其纵向方向设置有配合槽13。配合槽13具有直径尺寸比第一绝缘体12的大致圆形截面形状小的大致圆形截面形状。
配合槽13形成为沿着第一绝缘体12的纵向方向具有开口13A,所述开口13A在侧表面上以预定宽度开口。第二线缆20通过开口13A进入配合槽13中,从而被容纳在配合槽13中。开口13A的宽度设置成比配合槽13的直径小,从而一对锁定部分12A和12B形成为跨过开口13A而彼此面对(在用于闭合开口13A的方向上彼此面对)。一对锁定部分12A和12B是弹性的。配合槽13中容纳的第二线缆20被锁定部分12A和12B锁定,从而保持在原位。这防止在配合槽13中装入并容纳的第二线缆20没有防备的从配合槽13脱出。第一绝缘体12、第一配合槽13和锁定部分12A、12B由合成树脂(例如,非聚氯乙烯树脂(non-vinyl-chlorideresin))形成。
第二线缆20具有第二导线组件21,所述第二导线组件21包括左声道导线L和接地导线G。第二导线组件21由第二绝缘体22所覆盖。第二绝缘体22的截面形状是大致圆形形状,第二绝缘体22的大致圆形截面形状的直径尺寸与配合槽13的大致圆形截面形状的直径尺寸基本相同,从而第二线缆20可以装入第一线缆10的配合槽13中。第二绝缘体22由树脂(例如,非聚氯乙烯树脂)形成。采用截面形状形成为并非大致四角形而是大致圆形的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与之后描述的滑动件80的滑动件主体81的内侧表面接触的面积减小,从而减少摩擦。
第三线缆30具有第三导线组件,所述第三导线组件包括右声道导线R和接地导线G,第三导线组件由第三绝缘体所覆盖。除了第三绝缘体长度比第二绝缘体短之外,第三绝缘体以与第二绝缘体21相同的方式构造,因此省略对第三绝缘体的描述。此外,第一线缆10、第二线缆20和第三线缆30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具有沿着其导线组件设置在中间的一个或多个加强线(未示出)。
图3A到3C示出了滑动件80的构造。图3A是从连接部分81A一侧观察到的透视图,图3B是从分离口81B一侧观察到的透视图,图3C是水平截面图。滑动件80具有滑动件主体81、分离肋82和引导突起83。
滑动件主体81形成空心圆柱形状,所述空心圆柱形状用于在其中可滑动的使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紧咬。滑动件主体81在其一端侧上孔直径尺寸减小,以形成连接部分81A。连接部分81A设计成挤压并扣紧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所述第一线缆10和所述第二线缆20插入并穿过连接部分81A,从而连接部分81A将第二线缆20压入第一线缆10的配合槽13中,以将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结合在一起。
与第一线缆10一样,连接部分81A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形。连接部分81A的孔直径尺寸近似等于或仅仅略大于第一线缆10的直径尺寸,从而在扣紧过程中第二线缆20可以确实的被装入配合槽13中。这确保通过扣紧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可以将第二线缆20确实的装入配合槽13中,同时,耦合在一起的连接部分81A、与第一和第二线缆10和20之间的摩擦减小,从而不会妨碍滑动件80的滑动。
另一方面,与连接部分81A相比,滑动件主体81的孔直径尺寸在另一端侧水平放大以形成分离口81B,彼此分开的第一和第二线缆10和20通过所述分离口81B引出。因此,滑动件主体81形成为俯视图形状是大致梯形,并且滑动件主体81沿着从分离口81B朝向连接部分81A的方向变窄。
滑动件主体81的内部侧表面81C形成为弯曲表面形状,从而截面形成大致圆形的第一和第二线缆10、20可以在内部侧表面81C上滑动而不会被挂住。此外,滑动件主体81的内部上表面81D和内部下表面81E形成为平板形状。
在滑动件主体81的分离口81B一侧上、在俯视图的大致中心区域中,分离肋82桥接式的设置在滑动件主体81的内部上表面81D和内部下表面81E之间。通过在处于结合状态的第一和第二线缆10、20的分叉部分处、将分离肋82置于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之间,分离肋82用作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用于将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彼此分开。
分离肋82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从而分离肋82的与第一和第二线缆10和20接触的面积减小,以减轻此处的摩擦并防止第一和第二线缆10、20被分离肋82挂住。采用如上设置的分离肋82,分离口81B被分成第一插入/通过口81B-1和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所述第一插入/通过口81B-1用于第一线缆10在其中的插入/通过,所述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用于第二线缆20在其中的插入/通过。
分离肋82在其侧表面上设置有一对引导突起83,所述一对引导突起83分别突出到第一插入/通过口81B-1和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中。引导突起83进入第一线缆10的配合槽13中,从而引导突起83限制第一线缆10围绕轴线方向旋转,从而在滑动件80内部,配合槽13的开口13A总是被定位成面对第二线缆20。引导突起83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限制部分。
引导突起83的横向宽度设置成近似等于或仅仅略小于配合槽13的开口13A的开口宽度。此外,引导突起83的突起宽度设置成近似等于或仅仅略小于配合槽13的深度。这确保在引导突起83已经进入配合槽13的状态下,在引导突起83和配合槽13之间没有形成大间隙,从而可以确实的限制第一线缆10围绕其轴线方向旋转。
此外,引导突起83具有尖端83A,所述尖端83A形成为大致球形。这防止引导突起83的尖端83A被配合槽13的内表面挂住,所述配合槽13的内表面形成为圆柱形状。此外,防止第二线缆20被引导突起83挂住。因此,引导突起83不会妨碍滑动件80的滑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导突起83设置成分别突出到第一插入/通过口81B-1和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中。但是,因为引导突起83必然要进入第一线缆10的配合槽13中,所以在突出到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中的一侧上不一定需要设置引导突起83,所述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用于第二线缆20在其中的插入/通过。采用只在第一插入/通过口81B-1一侧上设置的引导突起83,可以表现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效果。但是,应当注意,在引导突起83设置成在两个方向上突出、从而分离肋82和引导突起83都是左右对称的情况下,在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产品时可以执行将分离肋82和引导突起83连接到滑动件主体81的操作,而不需要识别引导突起83的方向;因此,可以快速而容易的实施制造。例如,通过使用塑料、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P)、金属等来形成滑动件主体81、分离肋82和引导突起83。
[1-2.滑动件的操作和效果]
图4A和4B示出了通过滑动件80来使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紧咬的状态。图4A是透视图,图4B是水平截面图。在连接部分81A一侧上,通过连接部分81A来扣紧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从而第二线缆20装入第一线缆10的配合槽13中以与第一线缆10结合。
另一方面,在分离口81B一侧上,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处于分开状态。第一线缆10通过第一插入/通过口81B-1引出,同时第二线缆20通过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引出。分离肋82存在于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的中间。此外,如图4B所示,分离肋82上设置的引导突起83处于已经进入第一线缆10的配合槽13中的状态。例如,这确保即使第一线缆10在插头40一侧上扭转,也防止第一线缆10在滑动件80内部围绕第一线缆10的轴线方向旋转;因此,配合槽13的开口13A总是被定位成面对第二线缆20。
因为装配操13的开口13A总是被定位成面对第二线缆20,所以通过连接部分81A来夹紧和扣紧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将自然引起第二线缆20被挤入配合槽13中。这使得能够可靠的将第二线缆20装入配合槽13中。
在被装入第一线缆10的配合槽13中的状态下,第二线缆20只略微从第一线缆10的表面突出,并且第二线缆20基本嵌入在第一线缆10中。因此,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结合在一起,并且第二线缆20嵌入在第一线缆10中,从而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看起来好像只存在第一线缆10。
当滑动件80在朝向连接部分81A的方向上滑动时,分离肋82进入处于结合状态的第一和第二线缆10和20的分支部分中,从而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彼此分开。如此分开之后,第一线缆10通过第一插入/通过口81B-1引出,而第二线缆20通过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引出。
图5A到5E是示出了伴随着滑动件80的滑动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的装配和分离的截面图。图5A是沿着图4B的线5A-5A所取的截面图,图5B是沿着图4B的线5B-5B所取的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4B的线5C-5C所取的截面图,图5D是沿着图4B的线5D-5D所取的截面图,图5E是沿着图4B的线5E-5E所取的截面图。
如图5A所示,在分离口81B一侧上,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彼此分开,第一线缆10通过第一插入/通过口81B-1引出,而第二线缆20通过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引出。此外,引导突起83处于已经进入第一线缆10的配合槽13中的状态,从而防止第一线缆10围绕其轴线方向旋转,从而配合槽13的开口13A被定位成面对第二线缆20。
在将第二线缆20装入配合槽13中时,滑动件80在朝向分离口81B的方向上滑动。由于该操作,如图5B所示,第二线缆20被滑动件主体81的内部侧表明81C推向第一线缆10。当滑动件80继续在朝向分离口81B的方向上连续滑动时,如图5C所示,由于滑动件主体81的逐渐减小的直径尺寸,第二线缆20被进一步推向第一线缆10。
然后,在第一线缆10的侧表面中形成的配合槽13的开口13A与第二线缆20的侧表面彼此接触,锁定部分12A和12B通过被第二线缆20的侧表面按压而在朝向配合槽的内部的箭头方向上弯曲。因为如图5A所示配合槽13的开口13A被引导突起83定位成面对第二线缆20,所以开口13A的开口方向与第二线缆20的位置必定彼此匹配,从而配合槽13和第二线缆20可以确实的彼此面对。然后,如图5D所示,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结合在一起。
在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如上所述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第二线缆20的侧表面被锁定部分12A、12B锁定。因此,防止第二线缆20没有防备的从配合槽13脱出。此外,即使处于结合状态的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整体上弯曲,第二线缆20也不会从配合槽13脱出。
在将第二线缆20与第一线缆10分开时,滑动件80在朝向连接部分81A的方向上滑动,朝向连接部分81A的方向与朝向分离口81B的方向相反。由于该操作,分离肋82使第二线缆20偏向用于分开远离第一线缆10的方向,所述分离肋82存在于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的分叉部分的中间。因此,如图5E所示,弹性的锁定部分12A和12B在朝向外侧的箭头方向上弯曲,从而开口13A开的更宽,从而第二线缆20从配合槽13脱出。然后,如图5A所示,第一线缆10通过第一插入/通过口81B-1引出,而第二线缆20通过第二插入/通过口81B-2引出。
因此,通过使滑动件80滑动,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可以在任意位置处结合在一起或彼此分开。这确保可以自由调节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的分叉部分的位置。例如,在使用耳机的过程中,通过将第二线缆20的长度调节到适合用户的喜好的长度,可以防止线缆悬荡。此外,在不使用耳机时,通过将滑动件80移动到接触在第二线缆20的尖端处设置的听筒的位置,可以确保将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作为单一线缆来处置。这使得可以防止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彼此缠绕。
此外,分离肋82设置有引导突起83并且引导突起83进入配合槽13中的构造确保,配合槽13即用作将第二线缆20容纳在其中的槽,又用作引导突起83进入的槽。这消除了单独设置用于将第一线缆10容纳在其中的槽和用于使引导突起83能够进入其中的槽的需求,从而可以在结构上使第一线缆10简化。
通常,耳机线包括所谓的Y型结构的耳机线和所谓的U型结构的耳机线。Y型结构是这样的耳机线结构,即,从插头延伸的单一线缆(在下文中称作中继线缆)在中间设置的分叉部分处分成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并且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的长度相同。在Y型结构中,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形成为,从分叉部分开始在与中继线缆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当Y型线缆设置成处于使用状态时,中继线缆、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整体上处于Y型形式。
另一方面,U型结构时这样的耳机线结构,即,从插头延伸的中继线缆与在Y型结构中一样分成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但是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的长度不相同。此外,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当中的一个在与中继线缆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结果,当U型线缆设置成处于使用状态时,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整体上处于U型形式。在U型线缆结构中,通过线缆长度可以容易的彼此区分右耳听筒和左耳听筒,这是优点。U型线缆结构的另一优点在于,因为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当中较长的一个可以放置成围绕脖颈的后侧,所以可以避免线缆在用户身体前方悬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线缆20装入第一线缆10的配合槽13中,因此,第一线缆10必须形成为比第二线缆20直径尺寸大(更粗)。在Y型线缆结构中,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从中继线缆分叉,以在整体上处于Y型形式,从而从设计和平衡的角度来看,优选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的直径尺寸(粗细)相等。此外,在Y型线缆结构中,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都在与中继线缆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很难实现这样的结构,即,中继线缆设置成直径尺寸(粗细)大并且具有配合槽,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当中的一个被容纳在中继线缆中。
另一方面,在U型线缆结构中,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当中的一个在与中继线缆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结构基础上,可以在中继线缆中容纳在与中继线缆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右耳线缆或左耳线缆。这能够实现这样的构造,即,中继线缆比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直径尺寸大(更粗),而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的直径尺寸(粗细)相同。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优选应用于U型线缆。从设计和平衡的角度来看,应用于U型是优选的。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U型线缆,其中设置有配合槽13的第一线缆10是中继线缆,右耳线缆和左耳线缆当中在与中继线缆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是第二线缆。
<2.第二实施例>
[2-1.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的构造]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长体是头带210,第二长体是耳机线240,通过使用滑动件80将头带210和耳机线240结合在一起。
图6A到6C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200的整体构造,其中,图6A是正视图,图6B是侧视图,图6C是顶部俯视图。此外,图7是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200的左侧耳机单元220附近的放大视图。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200包括头带210、设置在头带210的一端的左侧耳机单元220、和设置在头带210的另一端的右侧耳机单元230。
头带210形成弯曲形状,从而沿着用户的头后部的形状放置。此外,头带210具有耳钩部分211,所述耳钩部分形成为大致拱形以用于在外耳上钩住头带,从而头带210的除了耳钩部分211之外的其他部分沿着用户的头后部放置。线(未示出)插入在头带210中,从而在使用中头带210的形状将不会轻易改变,所述线弯曲成耳钩部分211的形状和沿着用户的头部分的形状。
头带210具有覆盖体,通过使用由合成树脂(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P)等)组成的弹性材料来形成所述覆盖体。
左侧耳机220和右侧耳机单元230分别设置在头带210的左、右耳钩部分211的尖端处。左侧耳机单元220具有悬挂件221,所述悬挂件221具有大致空心圆柱形状,悬挂件221和头带210彼此连接。悬挂件221一体地设置有臂部分222,所述臂部分222具有预定长度并朝向外耳突出,从而当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200处于使用状态时,悬挂件221在外耳前方处于直立状态。
此外,壳体223连接到臂部分222的尖端。此外,在中间容纳驱动单元(未示出)的状态下,听筒224连接到壳体223,所述听筒224组成要插入外耳道中的一部分。此外,悬挂件221自身并不钩在用户的外耳上,实际上,在听筒224被插入用户的外耳道的状态下,听筒224保持头带210的耳钩部分211。以这种方式构造左侧耳机单元220。此外,以同样的方式构造右侧耳机单元230,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以平行于头带210而延伸的方式连接耳机线240,所述耳机线240在其一端处连接到音乐再现装置100等。在耳机线240中插入并穿过导线组件,所述导线组件包括左声道导线L、右声道导线R以及接地导线G。耳机线240中的左声道导线L和接地导线G穿过悬挂件221和臂部分222,以连接到听筒224中的驱动单元。
此外,耳机线240中的右声道导线R和接地导线G返回悬挂件221的内部,并且分别连接到插入头带210中的导线组件中的右声道导线r和接地导线g,以用于连接到右声道的驱动单元。这确保可以将通过耳机线240提供的右声道音频信号稳固地提供至右声道驱动单元,而不用考虑通过滑动件80设置的头带210和耳机线240之间的分叉点的位置。
[2-2.滑动件的操作和效果]
图8A到8D示出了通过滑动件80来使头带210和耳机线240紧咬的状态。图8A时透视图,图8B是截面图,图8C是沿着图8B的线8C-8C所取的截面图,图8D是沿着图8B的线8D-8D所取的截面图。
如图8A至8D所示,头带210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配合槽212,所述配合槽212是大致圆形截面形状并且具有开口212A,所述开口212A具有预定宽度。配合槽212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造。耳机线240通过开口212A装入配合槽212中。开口212A的宽度设置成比配合槽212的直径尺寸小,从而形成一对锁定部分210A、210B以使得锁定部分210A、210B跨过开口212A而彼此面对(锁定部分210A、210B在用于闭合开口212A的方向上彼此面对)。配合槽212中容纳的线缆被锁定部分210A和210B锁定,从而保持在原位。
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滑动件80,从而滑动件80扣紧头带210和耳机线240,以将头带210和耳机线240结合在一起。滑动件80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造。在第二实施例中,滑动件80构造成具有近似等于或略大于头带210的直径尺寸的内部直径尺寸。
如图8C所示,在连接部分81A一侧上,通过连接部分81A使头带210和耳机线240扣紧,从而耳机线240装入头带210的配合槽212中,以将耳机线240与头带210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如图8D所示,在分离口81B一侧上,头带210和耳机线240处于分离状态,分离肋82存在于头带210和耳机线240的中间。此外,如图8B和8D所示,分离肋82所具有的一个引导突起83处于已经进入头带210的配合槽212中的状态。这确保当头带210进入滑动件80时,限制头带210以使得配合槽212的开口212A总是被定位成面对耳机线240。
因为配合槽212的开口212A总是被定位成面对耳机线240,所以通过连接部分81A来夹紧和扣紧头带210和耳机线240将自然引起耳机线240被挤入配合槽212中。这使得能够可靠的将耳机线240装入配合槽212中。
当头带240装入配合槽212中时,耳机线240的侧表面只略微从头带210的表面突出,并且耳机线240基本嵌入在头带210中。因此,头带210和耳机线240结合在一起,从而头带210和耳机线240看起来好像只存在头带210。
当滑动件80在朝向连接部分81A的方向上滑动时,分离肋82进入处于结合状态的头带210和耳机线240的分叉部分中,从而头带210和耳机线240彼此分开。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使滑动件80滑动,头带210和耳机线240可以在任意位置处结合在一起或彼此分开。这确保在使用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200的过程中,可以自由调节头带210和耳机线240的分叉部分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耳机线240悬荡。此外,在不使用带围绕头后部型立体声耳机200时,头带210和耳机线240可以结合在一起并作为单个的带来处置。这使得可以防止头带210和耳机线240彼此缠绕。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以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围绕用户的头后部放置的头带210的情况作为示例来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放置在用户的头顶的头带、或者放置在用户的下巴下方的头带。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将由合成树脂(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P)等)组成的弹性材料用作覆盖体的材料的情况,所述覆盖体组成头带21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不仅由合成树脂组成的弹性材料可以用于形成头带210,而且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和尽管具有金属性但也具有弹性的材料也可以用于形成头带210。
<3.修改形式>
尽管如上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有各种修改形式。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引导突起83设置在分离肋82的侧表面上,所述分离肋82位于滑动件主体81的分离口81B一侧上。但是,设置引导突起83的位置不限于分离肋82。例如,如图9A所示,引导突起300可以设置在滑动件主体81的连接部分81A一侧上。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引导突起300不能进入配合槽13中,因此,第一线缆10设置有引导突起槽400,引导突起300可以进入所述引导突起槽400中。在图9A中所示的第一线缆10中,在与配合槽13相反一侧的侧表面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引导突起槽400,所述引导突起槽400的直径与配合槽13的相当。当采用上述构造时,也可以限制第一线缆10围绕轴线方向旋转,从而确保配合槽13的开口方向总是被定位成面对第二线缆20。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线缆10设置有配合槽13,第二线缆20装入配合槽13中,从而将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结合在一起。但是,用于将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结合在一起的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如图9B所示,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可以分别设置有啮合件500和600,所述啮合件500和600可以彼此啮合。此外,滑动件主体81设置有引导突起700和800,所述引导突起700和800分别与第一线缆10的啮合件500和第二线缆20的啮合件600相对应。随着连接部分81A使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扣紧,啮合件500和啮合件600彼此啮合,从而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可以结合在一起。在上述构造中,可以使第一线缆10和第二线缆20的直径尺寸(粗细)近似相等;因此,上述构造可以应用于Y型线缆,从设计和平衡的角度来看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听筒或耳机线的情况作为示例来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成套使用多个长体的任何系统,例如,扬声器线。
本发明包含与2010年8月19日递交于日本特许厅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0-184357中公开的内容相关的主题,上述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9)

1.一种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包括:
第一长体;
第二长体;和
为所述第一长体和所述第二长体提供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包括:
连接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第一长体和所述第二长体夹紧并从而结合在一起;
分离部分,通过所述分离部分使通过所述连接部分结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长体和所述第二长体彼此分开;和
限制部分,通过所述限制部分限制所述第一长体和/或所述第二长体围绕轴线方向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中,
在所述第一长体的侧表面上、沿着所述第一长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长体设置有配合槽,
所述第二长体形成为比所述第一长体直径尺寸小,以使得所述第二长体装入所述配合槽中,并且
所述滑动件沿着所述第一长体和所述第二长体滑动,从而所述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二长体装入所述配合槽中,以将所述第一长体和所述第二长体结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中,所述限制部分是突起,所述突起进入所述配合槽中以限制所述第一长体围绕轴线方向旋转,从而所述配合槽的开口方向被限制在面对所述第二长体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中,所述限制部分形成为具有与所述配合槽的开口宽度近似相等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中,所述限制部分具有末端,所述末端形成球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长体的整体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
所述配合槽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并且
所述第二长体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从而所述第二长体可装入所述配合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长体和所述第二长体是线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长体是带,所述第二长体是线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其还包括:
第三长体,所述第三长体比所述第二长体短,并且所述第三长体的直径尺寸形成为大致与所述第二长体一样小;和
接合部分,通过所述接合部分在一个端侧上使所述第一长体、所述第二长体和所述第三长体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长体和所述第二长体从所述连接部分的一个端侧延伸,而所述第三长体从所述连接部分的另一端侧延伸。
CN2011102340292A 2010-08-19 2011-08-12 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 Pending CN1023780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4357 2010-08-19
JP2010184357A JP2012043659A (ja) 2010-08-19 2010-08-19 スライダ付き長尺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8079A true CN102378079A (zh) 2012-03-14

Family

ID=45593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40292A Pending CN102378079A (zh) 2010-08-19 2011-08-12 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43111A1 (zh)
JP (1) JP2012043659A (zh)
CN (1) CN10237807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126A (zh) * 2014-01-15 2014-05-14 曹思明 一种防缠绕耳机
CN109411137A (zh) * 2018-09-21 2019-03-01 何银亚 一种分流用高韧性复合型电线结构
CN110150799A (zh) * 2018-02-15 2019-08-23 易嘉然 轨道拉链及具有该轨道拉链的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58488S (zh) * 2019-09-30 2020-04-27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6126A (zh) * 2014-01-15 2014-05-14 曹思明 一种防缠绕耳机
CN110150799A (zh) * 2018-02-15 2019-08-23 易嘉然 轨道拉链及具有该轨道拉链的连接结构
CN109411137A (zh) * 2018-09-21 2019-03-01 何银亚 一种分流用高韧性复合型电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43111A1 (en) 2012-02-23
JP2012043659A (ja)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86796B2 (en) Interconnecting earphones
EP3393137B1 (en) Pair of wireless headphones
US6868164B2 (en) Head phone device
US8139808B2 (en) Ear hooked earphone
CN100355260C (zh) 头戴式耳机
CN101489166B (zh) 头戴耳机
CN102378079A (zh) 具有滑动件的长体单元
JP5482730B2 (ja) 耳掛けハンガー,イヤホン,及びイヤホンの製造方法
US10880632B1 (en) Earphones with a formable ear hook
US20150330478A1 (en) Cable management member
US20050069147A1 (en) Headset wire for use with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L216568A (en) Garment with built-in audio source wiring
US20040032965A1 (en) Headphone device
CN211656347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JP5747484B2 (ja) ステレオヘッドホンおよびステレオヘッドホン用スライダ
CN113542956A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EP3414921B1 (en) Flexible waveguide band
US9743745B2 (en) Optimized cord clip
JP6253162B2 (ja) 骨伝導イヤホン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16015609A (ja) ヘッドホン
US11558684B2 (en) Earphone cord containment adaptor and holder
JP3105534U (ja) コードホルダ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ヤホン
KR20150002875U (ko) 이어폰 케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