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5998A - 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5998A
CN102375998A CN2011102218233A CN201110221823A CN102375998A CN 102375998 A CN102375998 A CN 102375998A CN 2011102218233 A CN2011102218233 A CN 2011102218233A CN 201110221823 A CN201110221823 A CN 201110221823A CN 102375998 A CN102375998 A CN 102375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element
portable terminal
chip
priority orders
r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18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5998B (zh
Inventor
市丸典弘
铃木孝
安斋铁之伸
东川寿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75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5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9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3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reader and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selectively switching between reader and record carrier appearance, e.g.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devices where the NFC device may function as an RFID reader or as an RFID ta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06Q20/3226Use of secure elements separate from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57Cards having a plurality of specified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无接触通信单元,配置为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多个存储器单元,配置为存储要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的信息;以及控制器,配置为控制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并且当将来自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信息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时,设置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优先级顺序。所述控制器依赖于当前时间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涉及使用单频载波、通过电磁感应进行近场通信(NFC)的技术(例如参见日本专利No.3695464)。如果在使用单频载波的情况下多个其他设备与单个设备同时通信,则出现冲突,并且所述单个设备变得不能有效地从其他设备接收信号。因此,在日本专利No.3695464中,配置每个设备,在首先确认不存在另一设备的射频(RF)场之后才生成其自身的RF场。
同时,在设备(例如,设备A)与另一设备(例如,设备B)近场通信的情况下,在设备A中可能容纳多个独立设备(例如,设备a、设备b和设备c),并且设备a、设备b和设备c可能以有线配置相互耦合。在此情况下,设备A仅产生一个RF场。换句话说,设备a、设备b和设备c共享通过RF场与其他设备通信的通信单元,其中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中的仅仅一个能够作为设备A与其他设备B进行近场通信。
当设备A的设备a、设备b和设备c同时尝试与设备B通信时,出现冲突。然而,由于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不独立产生RF场,因此设备a、设备b和设备c中的单个设备可能难以如之前的提议中所述的、预先检测是否另一剩余的设备正在产生RF场。
因此,已经公开了这样的技术,配置为即使在难以预先确定另一设备是否正在产生RF场的状态下也能够可靠地避免冲突(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和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7-34973)。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在进行无接触通信的系统(例如,上述设备A)内存在多个设备(例如,上述设备a、设备b和设备c)的情况下,优先处理固定到系统的设备(例如,上述设备a)。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7-34973提出了一种方法,其在进行无接触通信的系统(例如,上述设备A)和所述系统内的单个设备(例如,上述设备a)之间处理数据。
发明内容
然而,已经存在这样的问题:当设置系统内的设备的优先级时,如果优先选择固定到系统的设备,则即使在无接触通信时要选择的设备可从所述系统移除,也可能不能适当地通过无接触通信进行答复。
有鉴于上述问题,期望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其在进行无接触通信的系统内存在多个设备的情况下,允许作为自动选择适当设备的结果通过无接触通信进行适当的答复。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无接触通信单元,配置为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多个存储器单元,配置为存储要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的信息;以及控制器,配置为控制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并且当将来自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信息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时,设置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优先级顺序,其中,所述控制器依赖于当前时间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配置为额外包括图像识别单元,配置为当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这样的无接触通信时,执行无接触通信相关的图像识别处理,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来自所述图像识别单元的图像识别处理的结果,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通过所述图像识别单元执行的无接触通信相关的图像识别处理还可以是标志(logo)识别处理。
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配置为额外包括:音频识别单元,配置为当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时,执行音频识别处理,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来自所述音频识别单元的音频识别处理的结果,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还可以配置使得所述音频识别单元识别当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无接触通信没有正常执行时由所述通信装置产生的给定声音,并且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音频识别单元识别了所述给定声音的指示,并修改优先级顺序。
还可以配置使得在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中预备相同应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基于来自参考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值的结果来设置优先级顺序。
还可以配置使得所述控制器基于来自参考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余额信息的结果来设置优先级顺序,使得具有高余额的存储器单元被给予高优先级。
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配置为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配置为当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时,预先经由无线电通信从所述通信装置接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经由无线电通信从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的信息来设置优先级顺序。
所述存储器单元还可以是抗干扰的(tamper-resistant)。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以及控制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并且当将来自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信息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时,设置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优先级顺序,其中,依赖于当前时间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以及控制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并且当将来自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信息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时,设置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优先级顺序,其中,依赖于当前时间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如上所述,可以提供一种新的和改进的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其在进行无接触通信的系统内存在多个设备的情况下,允许作为自动选择适当设备的结果通过无接触通信进行适当的答复。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无接触通信系统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2是图示将根据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中公开的方法的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选择方法应用到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包括的RF芯片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4是图示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包括的安全元件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基本操作的说明图;
图6是图示关于安全元件中包括的应用的信息和标识安全元件的唯一信息如何存储在RF芯片内部的说明图;
图7A是图示通过并入近场无接触通信和RFID的RF芯片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7B是图示通过并入近场无接触通信和RFID的RF芯片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说明通过入近场无接触通信和RFID的RF芯片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9A是图示基于当前时间信息通过RF芯片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9B是图示基于当前时间信息通过RF芯片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图示通过并入图像识别功能的RF芯片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图示通过并入音频识别功能的RF芯片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12A是图示检测通过读取器-写入器产生的报错声音并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的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12B是图示检测通过读取器-写入器产生的报错声音并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的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13A是说明基于图12A和12B中图示的移动终端中的报错声音检测、通过RF芯片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13B是说明基于图12A和12B中图示的移动终端中的报错声音检测、通过RF芯片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相同应用记录在不同安全元件中的移动终端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15是图示在相同应用记录在不同安全元件中的情况下、当用RF芯片设置安全元件优先级时的移动终端的操作的说明图;以及
图16是图示在相同应用记录在不同安全元件中的情况下、当用RF芯片设置安全元件优先级时的移动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这里的说明书和附图中,通过将相同的参考标号分配给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元件,省略或减少重复说明。
将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说明。
<1.实施例>
[1-1.无接触通信系统配置]
[1-2.RF芯片配置]
[1-3.安全元件配置]
[1-4.移动终端操作]
[1-4-1.基本操作]
[1-4-2.RFID的并入]
[1-4-3.通过当前时间的自动选择]
[1-4-4.图像识别功能的并入]
[1-4-5.音频识别功能的并入]
[1-4-6.相同应用之间的优先级排序]
<2.总结>
<1.实施例>
[1-1.无接触通信系统配置]
首先,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无接触通信系统的配置。图1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无接触通信系统1的配置的说明图。以下,图1将用于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无接触通信系统1的配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无接触通信系统1包括读取器-写入器(RW)10和移动终端100。读取器-写入器10和移动终端100在几十厘米内的距离(包括接触的情况),并且使用例如在工业、科技和医疗(ISM)频带中的13.56MHz的载波,根据ISO 18092通信方案进行近场通信。
此外,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0包括天线线圈110、RF芯片120、设备主机(DV)130和安全元件(SE)140a到140n。
天线线圈110包括闭环线圈,其接收从读取器-写入器10无线传输的信号,并且还将给定信号无线传输到读取器-写入器10。更具体地,当从读取器-写入器10发射的电磁波穿过天线线圈110时,由于电磁波而产生电磁感应,并且电流流过天线线圈110。通过检测该电流,移动终端100能够检测从读取器-写入器10无线传输的信号的内容。
RF芯片120例如包括1芯片集成电路(IC),其将已经从读取器-写入器10无线传输并由天线线圈110接收的信号发送到设备主机13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此外,RF芯片120通过使电流在天线线圈110中运行以产生磁场,从设备主机13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接收要发送到读取器-写入器10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经由天线线圈110无线传输到读取器-写入器10。
换句话说,RF芯片120例如可以使用幅移键控(ASK)来解调由天线线圈110接收的信号(即,流过天线线圈110的电流),并将作为结果获得的解调数据的曼彻斯特码发送到设备主机13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换句话说,读取器-写入器10以曼彻斯特码编码数据,并传输由已经根据曼彻斯特码进行ASK调制的载波组成的信号。RF芯片120能够通过对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信号进行ASK解调来获得曼彻斯特码。
RF芯片120还从设备主机13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获取要传输到读取器-写入器10的数据的曼彻斯特码,并通过根据曼彻斯特码进行负载调制而将数据传输到读取器-写入器10,其改变了如通过读取器-写入器10观测的移动终端100中的天线线圈110的阻抗。改变如通过读取器-写入器10观测的天线线圈110的阻抗的负载调制是通过读取器-写入器10输出的未调制电磁波的调制。
这里,RF芯片120还可基于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数据生成数据传送时钟,并将时钟传输到设备主机13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还可以配置为使得RF芯片120、设备主机13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中的数据的传输与该数据传送时钟同步进行。
设备主机130从RF芯片12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RF芯片12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并且关于RF芯片12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执行控制。因此,设备主机130提供有用于与RF芯片120通信的接口、以及用于与安全元件140a到140n通信的接口。例如,I2C、UART、ISO-7816等可用作设备主机130中提供的接口。
此外,设备主机130在内部存储用于控制RF芯片120的计算机程序。设备主机130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变得能够控制RF芯片120的操作。类似地,设备主机130也可在内部存储用于控制安全元件140a到140n的计算机程序。设备主机130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变得能够控制安全元件140a到140n的操作。
这里,设备主机130还可包括安全元件功能。通过在设备主机130中并入作为安全元件的功能性,设备主机130可以与RF芯片120通信,并且还可以使得设备主机130操作为安全元件。
安全元件140a到140n是本技术中的各个存储器单元的示例,其从RF芯片120和设备主机130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RF芯片120和设备主机130,并且通过根据各个不同应用操作,安全地进行独立的处理。因此,期望安全元件140a到140n是抗干扰的。每个应用被分配系统码,所述系统码操作为标识各个应用的标识信息。例如,安全元件140a可用作铁路月票卡(rail commuter pass)并且被分配系统码SC0,安全元件140b可用作用于在给定的加盟店购物的预付卡并且被分配系统码SC1,并且安全元件140c可用作用于用户的工作地点的标识(ID)卡并且被分配系统码SC2。例如,当移动终端100被放置得接近根据给定系统码的应用操作的读取器-写入器10时,安全元件140a到140n中的、对应于具有该系统码的应用的安全元件与读取器-写入器10通信。
此外,安全元件140a到140n分别被分配用作标识每个安全元件的标识信息的标识号ID0、ID1、ID2等。
尽管每个应用的管理员知道他或她管理的应用的系统码,但是管理员不知道其他管理员管理的应用的系统码。安全元件140a到140n通过指定系统码来确定对应应用的其他安全元件的存在,分别获取每个所确定的安全元件的ID,并且基于该ID与各个安全元件通信。
利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在以此方式在移动终端100中容纳多个安全元件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固定到移动终端100的安全元件。现在将简要说明根据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中公开的方法的安全元件选择方法。
图2是图示将根据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中公开的方法的安全元件选择方法应用到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100的情况的说明图。图2图示其中移动终端100中容纳两个安全元件140a和140b的情况。安全元件140b在移动终端100的制造期间固定到移动终端100内部,而安全元件140a能够可移除地安装到移动终端100。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根据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中公开的方法的安全元件选择方法,则RF芯片120将安全元件140b优先,并选择安全元件140b。然而,在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到信号时应当在移动终端100中选择的安全元件是能够可移除地安装到移动终端100中的安全元件140a的情况下,应用该方法产生不期望的行为。
换句话说,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中提供给定应用(这里,假设为应用1)、并且在安全元件140a中提供对应于该应用1的应用的情况下,如果根据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中公开的方法选择安全元件,则将没有提供应用1的安全元件140b优先,并选择安全元件140b。因此,由于在此情况下、在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到信号时选择不同于安全元件140a的安全元件140b,因此适当的答复不能发送到读取器-写入器10。
因此,本实施例描述了这样的移动终端100,其中自动选择安全元件,并且使得即使在内部存在多个安全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适当的安全元件来答复。
前面使用图1来说明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无接触通信系统1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包括的RF芯片120的配置。
[1-2.RF芯片配置]
图3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包括的RF芯片120的配置的说明图。以下,图3将用于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包括的RF芯片120的配置。
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包括的RF芯片120包括模拟单元121、RF数据检测器122、非易失性存储器123、CPU 124、易失性存储器125、DH IF收发器126和安全元件(SE)IF收发器127a到127n。
模拟单元121将通过天线线圈110接收的数据二值化(binarize)。在将通过天线线圈110接收的数据二值化时,模拟单元121将二值化的数据传递到RF数据检测器122。
RF数据检测器122将已经由天线线圈110接收并由模拟单元121二值化的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已经由RF数据检测器122转换的数字数据发送到CPU 124。
非易失性存储器123是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器,并且由于该存储器即使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数据,因此,即使移动终端100断电,也能保持其内容。非易失性存储器123存储即使移动终端100断电也应当保持的信息,如例如由CPU 124参考的各种设置数据。由CPU 124参考的各种设置数据可包括例如关于安全元件140a到140n的优先级顺序的信息。通过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3中保持关于安全元件140a到140n的优先级顺序的信息,CPU 124能够根据所述优先级从安全元件140a到140n中选择单个安全元件。
CPU 124控制RF芯片120的操作。例如,CPU 124接收作为RF数据检测器122转换模拟单元121二值化的数据的结果而获得的数字数据,并处理该数字数据。CPU 124通过处理从RF数据检测器122传递的数字数据,与设备主机13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交换各种信息。
此外,在CPU 124从设备主机13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接收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输到读取器-写入器10的情况下,CPU 124执行改变读取器-写入器10观测的天线线圈110的阻抗的负载调制。
此外,CPU 124设置安全元件140a到140n的优先级,并且执行将设置的优先级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3中的处理。通过用CPU 124设置安全元件140a到140n的优先级,当与读取器-写入器10执行无接触通信时,可以确定其响应应当用于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的安全元件。此外,通过用CPU124适当地设置安全元件140a到140n的优先级,变为可以实现与读取器-写入器10的平滑的无接触通信。
易失性存储器125是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器,并且由于当不再提供电力时该存储器丢失数据,因此易失性存储器125是当移动终端100断电时其内容丢失的存储器。基本上,应当暂时保持的数据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25中。
DH IF收发器126是RF芯片120和设备主机130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在RF芯片120和设备主机130之间传送的信息经由DH IF收发器126在RF芯片120和设备主机130之间交换。
安全元件IF收发器127a到127n是在RF芯片120和安全元件140a到140n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RF芯片120提供有等于移动终端100中容纳的安全元件的数目的数目的安全元件IF收发器127a到127n。
前面使用图3说明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包括的RF芯片120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容纳的安全元件的配置。
[1-3.安全元件配置]
图4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容纳的安全元件140a到140n(这里统称为安全元件140)的配置的说明图。以下,图4将用于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容纳的安全元件140的配置。
如图4所示,安全元件140包括安全元件(SE)IF收发器141、非易失性存储器142、定时器143、CPU 144、易失性存储器145、时钟管理器146、随机数生成器147、加密算术单元148和DH IF收发器149。
安全元件IF收发器141是在RF芯片120和安全元件140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并且是进行耦合到RF芯片120的I2C、UART、SWP或其他接口的传输和接收控制的部分。RF芯片120和安全元件140之间的数据传送经由安全元件IF收发器141进行。通过安全元件IF收发器141从RF芯片120接收的数据发送到CPU 144,并且在CPU 144中进行数据处理。
非易失性存储器142是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器,并且由于该存储器即使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数据,因此,即使移动终端100断电,也保持其内容。非易失性存储器142存储即使移动终端100断电也应当保持的信息。例如,如果安全元件140包括电子钱包功能,则可存储如余额(balance)信息和点数信息的信息。如果安全元件140包括铁路或其他月票卡功能,则可存储如通行期和到期日的信息。
定时器143计数处理超时或其他定时。定时器143通过接收由时钟管理器146生成的供应时钟来执行计数操作。
CPU 144控制安全元件140的操作。更具体地,CPU 144从安全元件IF收发器141接收已经由安全元件IF收发器141从RF芯片120接收的数据,并根据接收的数据执行各种处理。
易失性存储器145是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器,并且由于当不再供电时该存储器丢失数据,因此,易失性存储器145是当移动终端100断电时丢失其内容的存储器。基本上,应当临时保持的数据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45中。
时钟管理器146生成由安全元件140的内部操作利用的时钟。因此,时钟管理器146提供有给定时钟生成器。图4中图示的安全元件140的各个单元基于由时钟管理器146生成的时钟而操作。例如,如上所述,定时器143通过接收由时钟管理器146生成的供应时钟、执行给定时钟处理和超时处理,执行计数操作。
随机数生成器147生成用于与读取器-写入器10通信的随机数(真实随机数)。加密算术单元148加密数据并解密加密的数据。
在不经由RF芯片120通信的情况下执行设备主机130和安全元件140之间的直接通信时,使用DH IF收发器149。DH IF收发器149例如可以使用ISO-7816、URAT等。然而,也可以从安全元件140中省略DH IF收发器149,并且依赖于系统,在一些情况下,DH IF收发器149可以不并入安全元件140中。
此外,图4所示的安全元件140是抗干扰的,以便保护非易失性存储器142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对安全元件140施加抗干扰,可以防止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器142中存储的数据。
上面使用图4说明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容纳的安全元件140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操作。
[1-4.移动终端操作]
[1-4-1.基本操作]
图5是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基本操作的说明图。以下,图5将用于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操作。
图5图示移动终端100中容纳多个安全元件140a、140b和140c、在每个安全元件中存在各个应用的无接触通信系统1。假设安全元件140b是固定到移动终端100的安全元件,同时假设安全元件140a和140c是可从移动终端100移除的安全元件。
在这样的无接触通信系统1中,在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到具有时隙0的对于给定系统码的轮询命令(例如,“0xFFFF”)的情况下,RF芯片120选择由安全元件140a、140b和140c返回的轮询响应之一,并且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
如上所述,这里,利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中公开的技术,当RF芯片120选择由安全元件140a、140b和140c返回的轮询响应之一并且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时,优先选择来自固定到移动终端100的安全元件140b的响应。
然而,在传输轮询命令的读取器-写入器10的应用和固定到移动终端100的安全元件140b的应用不匹配的情况下,读取器-写入器10和移动终端100可能变得不能通信。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例如,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中准备了“应用1”,并且如图5所示,在安全元件140a中准备了“应用1”,在安全元件140b中准备了“应用2”,并且在安全元件140c中准备了“应用3”。在此情况下,安全元件140a是应当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的安全元件,但是如果优先选择来自固定到移动终端100的安全元件140b的响应,则读取器-写入器10和移动终端100可能不能通信,因为读取器-写入器10的应用和安全元件140b的应用不同。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安全元件中包括的应用的信息和标识安全元件的唯一信息(IDm)预先存储在RF芯片120内部(例如,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3中)。RF芯片120然后使用内部存储的信息来选择适当的安全元件,并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
这里,将关于安全元件中包括的应用的信息和标识安全元件的唯一信息(IDm)存储在RF芯片120内部的定时,例如可以是移动终端100通电时的时间、或可移除安全元件140a和140c安装到移动终端100或从移动终端100移除时的时间。另外,该定时可以是移动终端100的用户发出用于在RF芯片120中存储安全元件应用信息时。
图6是图示关于安全元件中包括的应用的信息和标识安全元件的唯一信息如何存储在RF芯片120内部的说明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安全元件140a、140b和140c中包括的应用的信息和标识安全元件140a、140b和140c的唯一信息存储在RF芯片120中。RF芯片120然后参考该信息来选择适当的安全元件,并答复已经传输轮询命令的读取器-写入器10。结果,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能够与读取器-写入器10执行适当的通信。
以下,将通过给出若干示例来详细说明RF芯片120中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
[1-4-2.RFID的并入]
首先,将说明通过并入近场无接触通信和射频标识(RFID)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图7A和7B是图示通过并入近场无接触通信和RFID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7A图示其中移动终端100的用户通过将移动终端100在火车站的十字转门上安装的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而经过十字转门时的情况。此外,图7A图示读取器-写入器10提供有使用从五米到几十米(其是比从大约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近场无接触通信更宽的通信范围)可与移动终端100通信的RFID的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功能的情况。图7A中的符号A1表示可以使用RFID进行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的范围,而符号A2表示可以进行近场无接触通信的范围。显然,各个范围的限度不限于图7A所示的示例。
首先,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功能用于预先向移动终端100报告读取器-写入器10期望其通信的应用有关的信息。移动终端100将报告的应用信息传输到RF芯片120。在图7A和7B所示的示例中,读取器-写入器10具有“应用3”,并且与该“应用3”有关的信息通过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功能发出。已经接收从读取器-写入器10发出的无线电波的移动终端100确定RF芯片120中的优先级,使得优先选择具有“应用3”的安全元件140c。
为了确定RF芯片120中的优先级,还可以配置使得移动终端100提供有用于接收由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功能发射的、与天线线圈110不同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接收器,其中,用无线电接收器接收从读取器-写入器10发射的无线电波,并且通过设备主机130获取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信息。设备主机130然后向RF芯片120报告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信息。在这样做时,RF芯片120能够在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之前、优先选择具有由读取器-写入器10报告的应用的安全元件。
图8是说明并入近场无接触通信和RFID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将详细说明通过并入近场无接触通信和RFID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
如果在无线电波正通过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功能从读取器-写入器10发射的状态下移动终端100进入RFID通信范围,则设备主机130首先检测来自读取器-写入器10的无线电波(步骤S101),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无线电波,检测通过短距离无线电通信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信息,并且将检测的应用信息从设备主机130报告给RF芯片120(步骤S102)。这里,假设读取器-写入器10提供有“应用3”,并且假设通过短距离无线电通信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与该“应用3”有关的信息。然而,从设备主机130报告到RF芯片120的特定信息可以是能够指定应用的任何信息,如系统码。
RF芯片120从设备主机130接收已经通过短距离无线电通信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应用信息,并且基于该信息为“应用3”设置优先级顺序#1(步骤S103)。在这样做时,RF芯片120变为可能使来自安全元件140c的响应优先,并且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
随后,如果移动终端100的用户接近读取器-写入器10并且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则移动终端100检测从读取器-写入器10发射的13.56MHz磁场(步骤S104)。此后,从读取器-写入器10发射具有时隙0的给定系统码(例如,“0xFFFF”)的轮询命令,并且移动终端100的RF芯片120接收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轮询命令(步骤S106)。
如果RF芯片120在上述步骤S106中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轮询命令,则RF芯片120将接收的轮询命令转发到安全元件140a、140b和140c的每一个(步骤S107、S108和S109)。已经接收从RF芯片120转发的轮询命令的安全元件140a、140b和140c以对于轮询命令的响应来答复RF芯片120(步骤S110、S111和S112)。
已经接收安全元件140a、140b和140c对轮询命令的响应的RF芯片120用来自具有“应用3”的安全元件140c的响应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这是因为在上述步骤S103中“应用3”设置为优先级顺序#1(步骤S113)。此时,RF芯片120调整时隙定时,并且用来自安全元件140c的响应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
如果在上述步骤S113中在RF芯片120中选择来自安全元件140c的响应,则RF芯片120经由天线线圈110,用来自安全元件140c的响应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步骤S114)。
以此方式,通过给定频率(例如,13.56MHz)的磁场,通过使用具有比近场无接触通信更宽通信范围的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功能,预先接收关于要选择的应用的信息,并且基于该信息设置应用优先级顺序。在这样做时,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变为可以通过在与读取器-写入器10的近场无接触通信期间选择适当的应用来通信。
前面使用图8说明了通过并入近场无接触通信和RFID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在上述示例中,给出RFID作为通过给定频率(例如,13.56MHz)的磁场、具有比近场无接触通信宽的通信范围的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功能的示例,但是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功能不限于该示例。例如,使用符合IEEE 802.15.1的2.4GHz频带中的无线电波的无线通信也可以用作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功能。
[1-4-3.通过当前时间的自动选择]
接下来,将说明基于当前时间信息、通过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图9A和9B是图示基于当前时间信息、通过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图9A图示所选择的应用如何依赖于一天中的时间而改变。存在移动终端100的用户可能依赖于一天中的时间而使用不同应用的情况。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在早上上班时使用准入应用,在下午使用具有电子钱包功能的应用,并且在晚上使用具有铁路月票卡功能的应用。
在此情况下,如图9B所示,将由设备主机130计数的当前时间信息按需求报告给RF芯片120。RF芯片120基于通过设备主机130报告的当前时间信息,依赖于一天中的时间来设置应用优先级顺序。例如,RF芯片120可以在早上为“应用3”设置优先级顺序#1,在下午为“应用1”设置优先级顺序#1,并且在晚上为“应用3”设置优先级顺序#1。
这里,从设备主机130报告给RF芯片120的当前时间的定时可通过移动终端100的用户配置,或可以是预设定时。此外,还可以配置,使得在设备主机130处理时间信息,并且仅通过RF芯片120进行优先级顺序设置。
作为RF芯片120以此方式基于当前时间信息建立适当优先级顺序的结果,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变为能够选择适当的应用,并且在与读取器-写入器10的近场无接触通信期间进行答复。
[1-4-4.图像识别功能的并入]
接下来,将说明通过并入图像识别功能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图10是图示通过并入图像识别功能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例如,在移动终端100中内置数字照相机或其他能够标识图像的成像设备(未图示)的情况下,在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的同时(或之前),可通过成像设备成像描绘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的应用标志等。图10图示其中已经通过成像设备成像的应用标志正显示在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单元150上的状态。
该标志然后由成像设备成像,并且RF芯片120基于通过设备主机130检测的图像执行应用优先级排序。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自动售货机上提供的读取器-写入器10上描绘的(或读取器-写入器10附近描绘的)标志通过移动终端100成像,并且在设备主机130中执行图像识别处理。设备主机130中的图像识别处理例如可涉及将通过成像设备成像的图像与预先准备的模式比较、并且通过模式匹配确定这两者彼此多相像。RF芯片120然后基于从设备主机130报告的信息,提高安装有应用1的安全元件140a的优先级顺序。已经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轮询命令的移动终端100基于设置的优先级顺序,用来自安全元件140a的响应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
作为RF芯片120以此方式基于图像识别信息建立适当优先级顺序的结果,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变为能够选择适当应用,并且在与读取器-写入器10的近场无接触通信期间答复。
在上述示例中,通过用移动终端100中提供的成像单元成像读取器-写入器10上描绘的(或读取器-写入器10的附近描绘的)标志、在设备主机130中对该标志执行图像识别处理、并将图像识别处理结果报告给RF芯片120,在RF芯片120中建立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然而,本技术不限于该示例。例如,还可通过成像读取器-写入器10上描绘的(或读取器-写入器10附近描绘的)二维条形码、用设备主机130识别二维条形码中表现的信息、并将识别处理结果报告给RF芯片120,在RF芯片120中建立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
作为另一示例,还可以配置使得识别标志以外的标记的颜色或形状,并且根据识别结果在RF芯片120中建立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通过对标志执行比图像识别处理更简单的处理,可以缩短从成像直到建立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的时间。
作为另一示例,还可以配置使得通过用设备主机130检测通过移动终端100中提供的成像单元成像的物体的特性形状,在RF芯片120中建立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例如,通过在自动售货机上成像硬币槽、产品选择按钮、产品价格信息等,可以使得设备主机130识别正准备将移动终端100在自动售货机上提供的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并且要执行交易处理。然后,已经识别上述的设备主机130可以指令RF芯片120提高其中预备了具有电子钱包功能的应用的安全元件的优先级顺序。在接收到指令后,RF芯片120可对这样的安全元件设置更高优先级顺序。
[1-4-5.并入音频识别功能]
接下来,将说明通过并入音频识别功能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图11是图示通过并入音频识别功能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例如,在麦克风或其他声音拾取设备(未图示)内置在移动终端100中的情况下,在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之前,移动终端100的用户可能将关于他或她想要使用的应用的信息通过语音报告。报告的内容可以是用户想要使用的应用的名称、应用号、或能够标识移动终端100中包括的应用的任何其他内容。
然后通过声音拾取设备拾取用户的语音,并且RF芯片120基于通过设备主机130检测的内容建立应用优先级顺序。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移动终端100的用户通过语音预先向移动终端100报告,指示要使用“应用3”。设备主机130指令RF芯片120基于通过移动终端100的用户报告的语音建立优先级顺序。RF芯片120对具有“应用3”的安全元件140c设置优先级顺序#1。
此后,如果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移动终端100并且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轮询命令,则RF芯片120选择来自安全元件140c的响应,并向读取器-写入器10发出答复。以此方式,通过选择来自具有适当应用的安全元件的响应和并用该响应答复,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变为能够选择适当应用并在近场无接触通信期间与读取器-写入器10通信。
作为通过并入音频识别功能的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修改,可以配置使得检测通过读取器-写入器10产生的报错声音,并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以下,将说明检测通过读取器-写入器10产生的报错声音并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的安全元件选择方法。
图12A和12B是图示检测通过读取器-写入器10产生的报错声音并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的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说明图。
在图12A和12B图示的示例中,图示了两个安全元件140a和140b容纳在移动终端100中的情况。这里,安全元件140a是固定到移动终端100的安全元件,而安全元件140b是可从移动终端100移除的安全元件。此外,假设分别在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记录相同应用“应用4”。此外,假设该“应用4”是具有电子钱包功能的应用。
此外,在移动终端100中,假设在RF芯片120中预先对安全元件140a设置优先级顺序#1。
在此状态下,考虑移动终端100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中预备的“应用4”完成产品购买的情况。尽管在RF芯片120中对安全元件140a设置优先级顺序#1,但是在安全元件140a的“应用4”中记录0元的余额。结果,如果移动终端100的用户仅通过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来尝试完成产品购买,则由于不足金额,不能完成交易。
因此,当将具有不足金额的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的上方挥动时,移动终端100检测由读取器-写入器10产生的特定报错声音,并且RF芯片120基于检测的报错声音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通过移动终端100拾取报错声音,并且通过设备主机130检测报错声音的出现。已经检测到报错声音的出现的设备主机130指令RF芯片120修改优先级顺序。已经从设备主机130接收指令的RF芯片120基于指令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更具体地,RF芯片120将安全元件140b的优先级顺序设置为#1。在这样做时,在移动终端100中,通过内部RF芯片120自动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并且可以在移动终端100的用户不执行特殊操作的情况下完成产品购买。
图13A和13B是说明基于图12所示的移动终端100中的报错声音检测、通过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图13A和13B将用于说明基于报错声音检测、通过RF芯片120的适当安全元件选择方法。在图12图示的移动终端100中,假设安全元件140a已经预先在RF芯片120中设置为优先级顺序#1。此外,假设移动终端100的用户正尝试通过使用移动终端100中的应用完成产品购买。
从读取器-写入器10以时隙0发出对于给定系统码(例如,“0xFFFF”)的轮询命令(步骤S121)。移动终端100的RF芯片120经由天线线圈110接收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轮询命令(步骤S212)。
如果RF芯片120在上述步骤S122中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轮询命令,则RF芯片120将接收的轮询命令分别转发到安全元件140a和140b(步骤S123和S124)。已经接收从RF芯片120转发的轮询命令的安全元件140a和140b用对轮询命令的响应答复RF芯片120(步骤S125和S126)。
已经从安全元件140a和140b接收对轮询命令的响应的RF芯片120选择安全元件140a的响应,因为安全元件140a已经预先设置为优先级顺序#1(步骤S127)。然后,RF芯片120调整时隙定时,并用来自安全元件140a的响应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步骤S128)。
已经从移动终端100接收响应的读取器-写入器10指定安全元件140a的IDm(IDm1),并且传输应用4处理命令(请求交易的命令)(步骤S129)。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应用4处理命令经由天线线圈110和RF芯片120转发到安全元件140a(步骤S130)。已经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应用4处理命令的安全元件140a用对该命令的响应来答复(步骤S131)。来自安全元件140a的答复经由RF芯片120和天线线圈110发送到读取器-写入器10。
已经从安全元件140a接收响应的读取器-写入器10基于该响应处理应用4,但是如图12所示,在安全元件140a的“应用4”中记录余额0元。因此,即使安全元件140的用户仅通过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来尝试完成产品购买,也由于不足的金额而未完成交易。因此,由于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中出现对于购买不足的金额,读取器-写入器10产生对于不足金额的给定报错声音(步骤S132)。
当读取器-写入器10产生对于不足金额的给定报错声音时,通过移动终端100拾取该报错声音。通过设备主机130检测拾取的报错声音(步骤S133)。
设备主机130在上述步骤S133检测到报错声音后,向RF芯片120报告检测到报错声音(步骤S134)。RF芯片120在已经从设备主机130接收到指示检测到报错声音的报告后,重新设置安全元件140b的优先级顺序为#1,并设置安全元件140a的优先级顺序为#2(步骤S135)。
此后,再次从读取器-写入器10以时隙0发射对于给定系统码(例如,“0xFFFF”)的轮询命令(步骤S136),并且移动终端100的RF芯片120经由天线线圈110接收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轮询命令(步骤S137)。
当RF芯片120在上述步骤S137中接收来自读取器-写入器10的轮询命令时,RF芯片120将接收的轮询命令分别转发到安全元件140a和140b(步骤S138和S139)。已经接收从RF芯片120转发的轮询命令的安全元件140a和140b用对轮询命令的响应答复RF芯片120(步骤S140和S141)。
已经从安全元件140a和140b接收对轮询命令的响应的RF芯片120选择安全元件140b的响应,这是因为由于上述步骤S135中设置的优先级顺序的重新设置,安全元件140b设置为优先级顺序#1(步骤S142)。然后,RF芯片120调整时隙定时,并用来自安全元件140b的响应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步骤S143)。
已经从移动终端100接收响应的读取器-写入器10指定安全元件140b的IDm(IDm2),并传输应用4处理命令(请求交易的命令)(步骤S144)。从读取器-写入器10传输的应用4处理命令经由天线线圈110和RF芯片120转发到安全元件140b(步骤S145)。已经从读取器-写入器10接收应用4处理命令的安全元件140b用对该命令的响应答复(步骤S146)。来自安全元件140b的答复经由RF芯片120和天线线圈110发送到读取器-写入器10。
已经从安全元件140b接收响应的读取器-写入器10基于该响应处理应用4。如图12所示,在安全元件140b的“应用4”中记录余额1000元。由于这比该交易要求的价格多,因此,读取器-写入器10中的“应用4”从安全元件140b减去产品价格,并完成产品购买交易处理(步骤S147)。
以此方式,在相同应用分别记录在移动终端100中容纳的多个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情况下,如果通过记录在具有高优先级顺序的安全元件上的应用的处理失败,则RF芯片120基于报错声音的检测自动切换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在这样做时,自动切换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而不用移动终端100的用户手动发出切换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的指令。因此,当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时,平滑地进行处理。
[1-4-6.相同应用之间的优先级排序]
以此方式,存在在移动终端100中的不同安全元件中记录相同应用的情况。图14是图示将相同应用记录在不同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移动终端100的配置的说明图。当时隙为0时,即使在读取器-写入器10的轮询命令中指定了系统码,也应当选择安全元件之一的IDm来答复。由于在上述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47845的技术中优先选择固定安全元件,因此在图14所示的移动终端100的示例中,也选择安全元件140a的响应。
然而,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应用可具有电子钱包功能,例如对于安全元件140a电子钱包余额为0元,对于安全元件140b电子钱包余额为1000元。如果在此情况下选择了固定安全元件140a的值,则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使由安全元件140b付费,也可能不能完成交易。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相同应用记录在不同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状态下选择最佳安全元件,将关于安全元件中存在的应用的信息和IDm或其他信息存储在RF芯片120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23上。接下来,RF芯片120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123中存储的信息以及关于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应用的信息,以选择来自安全元件140a和140b的响应之一,并关于轮询命令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此时,将说明用于基于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应用的余额信息从安全元件140a和140b选择响应之一的方法。
图15是图示在相同应用记录在不同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情况下、用RF芯片120设置安全元件优先级时的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说明图。以下,图15将用于说明在相同应用记录在不同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情况下用RF芯片120设置安全元件优先级时的移动终端100的操作。
RF芯片120将关于每个安全元件中存在的应用的信息和IDm或来自安全元件140a和140b的其他信息预先存储在RF芯片120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23中。如果作为从安全元件140a和140b获取信息的结果、RF芯片120确认在不同安全元件中存在相同应用,则RF芯片120将指示相同应用存在于不同安全元件中的信息报告给设备主机130。
已经接收到指示相同应用存在于不同安全元件中的信息的设备主机130直接访问安全元件140a和140b,从安全元件140a和140b获取各个当前余额信息,并且比较余额。显然,设备主机130还可以经由RF芯片120从安全元件140a和140b获取各自的当前余额信息。
根据余额比较结果,设备主机130指令RF芯片120进行优先级排序,使得对具有较高余额的安全元件给予较高优先级顺序。已经从设备主机130接收指令的RF芯片120分别将安全元件140b的优先级顺序设置为#1,并将安全元件140a的优先级顺序设置为#2。
因此,通过在使用安全元件140a和140b进行产品购买交易之前预先提高具有较高余额的安全元件的优先级顺序,当用电子钱包功能进行产品购买交易时,避免了由于不足金额而导致的支付报错情况,并且当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时,平滑地进行处理。
图16是图示在相同应用记录在不同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情况下、用RF芯片120设置安全元件优先级时的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流程图。以下,图16将用于说明在相同应用记录在不同安全元件140a和140b中的情况下、用RF芯片120设置安全元件优先级时的移动终端100的详细操作。
首先,在移动终端100的制造期间、或当可从移动终端100移除的安全元件140b安装在移动终端100中时或某个其他定时,RF芯片120获取关于安全元件140a和140b的IDm信息和关于由每个安全元件保持的应用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3中(步骤S151和S152)。
当RF芯片120获取关于安全元件140a和140b的IDm信息和应用信息时,可以确定由安全元件140a和140b保持的应用是否匹配。然后,如果检测到由安全元件140a和140b保持的应用匹配(步骤S153),则RF芯片120向设备主机130报告安全元件140a和140b正保持相同应用(步骤S154)。
已经从RF芯片120接收到指示安全元件140a和140b正保持相同应用的报告的设备主机130发起读出由安全元件140a和140b保持的应用的值(余额信息)的处理(步骤S155)。设备主机130首先访问安全元件140a,并读出由安全元件140a保持的应用的值(余额信息)(步骤S156),并且安全元件140a将应用值(余额信息)报告给设备主机130(步骤S157)。接下来,设备主机130访问安全元件140b,并读出由安全元件140b保持的应用的值(余额信息)(步骤S158),并且安全元件140b将应用值(余额信息)报告给设备主机130(步骤S159)。
一旦从安全元件140a和140b分别获取应用值,设备主机130随后比较获取的值的大小(步骤S160)。然后,设备主机130基于获取的值的大小比较结果,确定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步骤S161)。在此示例中,由于安全元件140b具有较高余额,因此分别确定安全元件140b具有优先级顺序#1,并且安全元件140a具有优先级顺序#2。
设备主机130然后将确定的优先级顺序设置报告给RF芯片120(步骤S162)。RF芯片120基于来自设备主机130的报告对安全元件140a和140b排列优先级。
以此方式,通过在使用安全元件140a和140b进行产品购买交易之前预先提高具有较高余额的安全元件的优先级顺序,当用电子钱包功能进行产品购买交易时,避免了由于不足金额导致的支付报错情况,并且当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时,平滑地进行处理。
在上述示例中,在使用安全元件140a和140b进行产品购买交易之前预先提高具有较高余额的安全元件的优先级顺序。然而,本技术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在移动终端100的用户想要首先使用较低余额的情况下,还可以配置使得依赖于设置可以提高具有1元或更多的较低余额的安全元件的优先级顺序。
前面通过给出多个示例说明了通过RF芯片120的安全元件优先级排序方法,但是不必说,通过RF芯片120的安全元件优先级排序方法不限于上述示例。此外,不必说,上述示例不限于单独使用的情况,其还可以配置使得通过组合多个示例由RF芯片120进行安全元件优先级排序。
此外,还可以配置使得通过使用例如移动终端100中实现的位置信息(GPS、Wi-Fi等)指定安全元件应用。还可以配置使得基于能够指定用户的当前位置的信息(如移动电话、PDA或其他移动终端100中实现的GPS或Wi-Fi),通过发出指定最接近读取器-写入器的应用的报告给RF芯片120,修改答复安全元件的优先级顺序。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还可以通过利用Wi-Fi或其他网络来在服务器侧修改。
<2.结论>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在移动终端100中容纳多个安全元件的情况下,RF芯片120基于IDm、应用或属于安全元件的其他信息、安全元件固定到移动终端100还是可从移动终端100移除,自动执行应当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的安全元件的优先级排序。
RF芯片120通过使用各种信息和周围环境自动执行安全元件优先级排序。例如,RF芯片120能够在通过具有比近场无接触通信具有更宽通信范围的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将移动终端100在读取器-写入器10上方挥动之前,预先进行安全元件优先级排序,依赖于一天中的时间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并且根据图像识别或音频识别来修改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
此外,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将多个安全元件容纳在移动终端100中、并且将相同应用记录在多个安全元件中的情况下,预先检测相同应用记录在多个安全元件中,并且基于各自的应用值(如例如余额信息),由RF芯片120自动执行安全元件优先级排序。
以此方式,在多个安全元件容纳在移动终端100中的情况下,通过自动确定答复读取器-写入器10的安全元件的优先级顺序,无论安全元件固定到移动终端100还是可从移动终端100移除,读取器-写入器10和移动终端100之间的平滑近场无接触通信都成为可能。
同时,还可以配置,使得按原样保持曾经设置的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直到随后到达修改定时。替代地,在与上述RFID的组合中,例如,当移动终端100进入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范围中时,RF芯片120设置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如果移动终端100随后离开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范围,则RF芯片120可以将安全元件优先级顺序反转为之前的顺序。
由此,前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不限于该示例。本技术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可以出现各种修改和更改,并且这些主题显然也落入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内。
本申请包含涉及于2010年8月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0-175638中公开的主题,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赖于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更改,只要它们在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无接触通信单元,配置为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
多个存储器单元,配置为存储要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的信息;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控制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并且当将来自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信息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时,设置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优先级顺序;
其中,所述控制器依赖于当前时间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图像识别单元,配置为当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这样的无接触通信时,执行无接触通信相关的图像识别处理;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来自所述图像识别单元的图像识别处理的结果,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通过所述图像识别单元执行的无接触通信相关的图像识别处理是标志识别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音频识别单元,配置为当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时,执行音频识别处理;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来自所述音频识别单元的音频识别处理的结果,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音频识别单元识别当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无接触通信没有正常执行时由所述通信装置产生的给定声音,并且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音频识别单元识别了所述给定声音的指示,并修改优先级顺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在多个存储器单元中预备相同应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基于来自参考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值的结果来设置优先级顺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器基于来自参考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余额信息的结果来设置优先级顺序,使得具有高余额的存储器单元被给予高优先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配置为当与所述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时,预先经由无线电通信从所述通信装置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经由无线电通信从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的信息来设置优先级顺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存储器单元是抗干扰的。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以及
控制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并且当将来自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信息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时,设置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优先级顺序;
其中,依赖于一天中的时间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
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无接触通信;以及
控制与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并且当将来自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信息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时,设置所述多个存储器单元的优先级顺序;
其中,依赖于一天中的时间设置所述优先级顺序。
CN201110221823.3A 2010-08-04 2011-08-04 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59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5638 2010-08-04
JP2010175638A JP2012039257A (ja) 2010-08-04 2010-08-04 携帯端末、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5998A true CN102375998A (zh) 2012-03-14
CN102375998B CN102375998B (zh) 2016-08-17

Family

ID=4555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182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5998B (zh) 2010-08-04 2011-08-04 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47738B2 (zh)
JP (1) JP2012039257A (zh)
CN (1) CN102375998B (zh)
BR (1) BRPI1103897A2 (zh)
RU (1) RU201113159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151A (zh) * 2012-07-06 2014-01-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77155A (zh) * 2013-03-28 2014-10-01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上应用程序的启动
CN104978291A (zh) * 2014-04-09 2015-10-14 Nxp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2c总线协议的单线接口总线收发系统系统及i2c单线通讯方法
CN105453622A (zh) * 2014-06-03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9317B (zh) * 2010-12-15 2016-09-07 意法半导体(鲁塞)公司 用于管理主元件与一组至少两个辅助元件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方法和设备
EP2568407B1 (en) * 2011-09-09 2017-10-25 Assa Abloy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d programming a secure element
JP2013069238A (ja) * 2011-09-26 2013-04-18 Ntt Docomo Inc 携帯端末、最適化優先順位生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636008B2 (ja) * 2012-02-22 2014-12-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EP3276537B1 (en) 2012-03-07 2019-04-24 FeliCa Networks,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front end
KR101895220B1 (ko) * 2012-05-08 2018-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에서 보안 요소를 선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9202070B2 (en) * 2012-10-31 2015-12-01 Broadcom Corporation Input/output gatekeeping
CN103942898B (zh) 2013-01-22 2017-02-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实现近场通信中选择安全单元的方法、移动终端与pos机
WO2014113960A1 (zh) * 2013-01-24 2014-07-3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射频发现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JP6341992B2 (ja) 2013-04-15 2018-06-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140142996A (ko) * 2013-06-05 2014-1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시큐어 엘리먼트에 구비된 애플릿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26749B (zh) 2013-06-17 2016-01-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nfc射频通信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816501B1 (en) * 2013-06-18 2019-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listen device emulating multiple NFC B technology tags
EP2824628A1 (en) * 2013-07-10 2015-01-14 Vodafone Holding GmbH Direct debit procedure
JP6280921B2 (ja) * 2013-08-19 2018-02-14 楽天株式会社 携帯装置、携帯装置の制御方法、記録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04068A (ja) * 2013-11-27 2015-06-04 サポートリンク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システム、情報表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966836B1 (en) * 2014-07-08 2017-09-06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GmbH Secure Element Causing a Delay for Use in a Network
CN106170926A (zh) * 2014-08-11 2016-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支付的方法、装置及近场通信设备
JP6917835B2 (ja) * 2017-09-08 2021-08-11 株式会社東芝 非接触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非接触通信方法
EP3696759A1 (en) * 2019-02-15 2020-08-19 Nxp B.V. Method of managing priority in the context of a secure element domain with multiple interfac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41015A1 (en) * 2020-11-03 2022-05-05 Ppip Llc. Secure Apparatus Enabled Secure Platform Integr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8290A1 (en) * 2006-06-06 2007-12-06 Messerges Thomas S User-configurable priority list for mobile device electronic payment applications
CN101373510A (zh) * 2007-08-23 2009-02-25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钱包设备和通信方法
US20100078471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peer-to-pee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8164B2 (ja) 2005-07-29 2011-08-24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回路、および通信回路の処理方法
US8275312B2 (en) * 2005-12-31 2012-09-25 Blaze Mobile, Inc. Induction triggered transactions using an external NFC device
US20070238475A1 (en) * 2006-03-30 2007-10-11 Goedken Terrance J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priority list
WO2009038511A1 (en) * 2007-09-21 2009-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ll in one card
US20090143104A1 (en) * 2007-09-21 2009-06-04 Michael Loh Wireless smart card and integrated personal area network,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less payment system
JP4420296B2 (ja) * 2007-11-19 2010-02-24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126806B1 (en) * 2007-12-03 2012-02-2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thod for launching an electronic wallet
JP4462341B2 (ja) 2007-12-18 2010-05-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ATE554593T1 (de) * 2008-03-27 2012-05-15 Motorola Mobility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die automatische nahfeld-kommunikations-anwendungsauswahl in einem elektronischen gerät
JP5454864B2 (ja) * 2009-03-18 2014-03-26 株式会社東芝 Icカードおよび携帯端末システム
EP2239924A1 (fr) * 2009-04-08 2010-10-13 Gemalto SA Procédé de présélection d'au moins une application dans un dispositif mobile de communication comportant un système NFC
JP5327538B2 (ja) * 2009-08-26 2013-10-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8290A1 (en) * 2006-06-06 2007-12-06 Messerges Thomas S User-configurable priority list for mobile device electronic payment applications
CN101373510A (zh) * 2007-08-23 2009-02-25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钱包设备和通信方法
US20100078471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peer-to-pee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151A (zh) * 2012-07-06 2014-01-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33151B (zh) * 2012-07-06 2017-09-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77155A (zh) * 2013-03-28 2014-10-01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上应用程序的启动
US10169572B2 (en) 2013-03-28 2019-01-01 China Unionpay Co., Ltd. Starting an application on a mobile device
CN104978291A (zh) * 2014-04-09 2015-10-14 Nxp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2c总线协议的单线接口总线收发系统系统及i2c单线通讯方法
US10216690B2 (en) 2014-04-09 2019-02-26 Nxp B.V. Single-wire interface bus transceiver system based on I2C-b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of single-wire interface bus
CN104978291B (zh) * 2014-04-09 2019-10-22 Nxp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2c总线协议的单线接口总线收发系统系统及i2c单线通讯方法
CN105453622A (zh) * 2014-06-03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0142232B2 (en) 2014-06-03 2018-1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oute sett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5453622B (zh) * 2014-06-03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32789A1 (en) 2012-02-09
CN102375998B (zh) 2016-08-17
JP2012039257A (ja) 2012-02-23
BRPI1103897A2 (pt) 2014-02-11
US8847738B2 (en) 2014-09-30
RU2011131593A (ru) 2013-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5998A (zh) 移动终端、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US10387697B2 (en) Pairing method for wireless scanner via RFID
CN100448174C (zh) 包括rfid标签的移动终端电路及使用该移动终端电路的无线识别方法
EP254199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NFC powered device
US8704641B2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istance of RF SIM card with the aid of tag identification
US9231662B2 (en) Secure communications via NFC device
US7365642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mobile module, and message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216914B1 (e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709895B2 (ja) 多重プロトコルによるデータ通信のための非接触式icカード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CN105488555A (zh) 智能卡装置中的功率管理及定时
CN101458761A (zh) 通信装置
CN102983887A (zh) 用于减少nfc多协议轮询时间和耗电量的方法和装置
EP2034425A1 (en) Card hold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701314B1 (en) Detection of load-modulated NFC signals
CN102044028A (zh) 移动支付的实现方法及移动支付系统
EP3058792B1 (en) Wireless protocol message conver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CN101853351B (zh) 自动选择能够由设备实现的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CN100437622C (zh) 激活对等通信单元的通信模式的方法
CN101901362B (zh) 非接触应用自动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Park A development of UHF RFID device for mobile IoT service
JP2005102235A (ja) 携帯電話端末
CN117321854A (zh) 具有nfc天线和无线充电天线的nfc读取器
CN115280320A (zh) 用于识别无源rfid卡的方法
KR20120019695A (ko) Rfid 분산 시스템, 그 제어방법, rfid 디지털 리더, 및 rf 리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