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0238B - 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0238B
CN102370238B CN201010265933.5A CN201010265933A CN102370238B CN 102370238 B CN102370238 B CN 102370238B CN 201010265933 A CN201010265933 A CN 201010265933A CN 102370238 B CN102370238 B CN 102370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bacco leaf
inherent quality
formulation module
tobacco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59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0238A (zh
Inventor
牟定荣
王晓辉
潭国治
易斌
段黎跃
邹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ta Tobacc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ta Tobacc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ta Tobacc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ta Tobacc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659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0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0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0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0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0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Tobacco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关键调控;取样;制样;样品制备;样品卷制;感官评吸;叶组配方模块的内在质量调控效果评价;针对性分组加料效果及成品卷烟内在质量的化学分析;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进一步调控整合。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主要以人工决策经验为主、缺乏较为可靠的感官及化学评价指导依据、存在较多人为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等缺陷。

Description

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烟制丝加工处理,特别涉及制丝分组加工过程中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技术。
背景技术
一、卷烟制丝加工处理过程中,各工序不同工艺处理对烟叶原料内在质量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其工艺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制丝分组加工处理的关键是既要使叶组配方模块的功能特性经过各工序加工处理后得到有效强化与提升,又要确保处理后各模块的内在质量特性能够实现有效融合,避免缺陷累加。原有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评价与调控方法主要是在制丝分组加工处理过程中,以叶组配方模块的感官特性及在线加工经验来设定工艺加工处理强度,以制丝配方原烟叶组的感官特性为依据来设计料液配方,并在润叶加料工序进行统一加料,各工序的加工处理目标均设定在改善烟叶原料的整体感官质量方面,力图使在制品经过各工序处理后的感官质量都向成品卷烟感官质量靠近,进而实现卷烟产品目标值。
二、原有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评价与调控方法说明
1.确定加料方案:以未经过加工处理的制丝配方原烟叶组感官特性为主要依据,确定料液配方,并在润叶加料工序对各叶组配方模块进行统一加料;
2.工艺参数设置:结合相关在线加工处理经验,以叶组配方模块的感官特性为主要设定依据,对感官质量较好的模块采用轻处理,对感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的叶组配方模块采用中等强度处理,对感官质量较差的叶组配方模块采用重处理。通过上述强度的工艺加工处理,尽量保留或提升叶组配方模块的优良感官特性,消除或减少其感官质量缺陷;
3.取样;
(1)取样前的准备:保证工序各项技术参数条件的稳定和生产的连续性;确定各工序的前后取样点、取样次数、取样数量和取样间隔时间;
(2)取样方法:采用追踪取样的方法:依据物料通过工序的工艺停留时间在各工序前后取样点实施取样,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制样;
(1)烟片样品水分调节:①调节原则:不得进行强制烘干和强制加潮处理;②调节方法:将含水率较小的烟片样品进行适当加潮处理,加潮后的样品含水率应满足切丝要求;含水率偏高的烟片样品需平衡到适合切丝的含水率后再进行切丝;
(2)切叶丝:将调节好水分的烟片样品在小型切丝机上切丝,要求切丝宽度均匀,无并条烟丝;
(3)烟丝样品水分调节:将烟丝样品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并使其含水率达到符合卷制的要求;
(4)样品制备:①将切丝后的模块烟丝样品在烟丝盘上来回布料,混合均匀;②将各模块烟丝按照其在叶组配方中所占比例进行称重后混合均匀,配制成制丝配方叶组样品;
(5)样品卷制:将烟丝取出,采用统一的卷烟材料,用打烟器进行卷制,控制好烟支的重量、均匀性及松紧度。
5.感官评吸:以成品卷烟的感官特性指标为主要评价依据,对各工序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制丝配方叶组样品进行感官评吸;
6.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调控效果评价:制丝配方叶组经过各工序处理后,其感官质量特性与成品卷烟的感官质量特性越接近,表明工艺处理对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调控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
7.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进一步调控:针对加工处理后制丝配方叶组与成品卷烟的感官特性存在较大差异的加工工序,将依据各叶组配方模块的感官特性及相关在线加工经验,对该工序部分叶组配方模块的加工处理条件进行适当调整,直至该工序加工处理后制丝配方叶组的感官特性与成品卷烟较为接近为止。
三、原有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评价与调控方法存在的问题
1.原有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评价与调控方法中,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效果的评价、工艺参数的设置及料液配方设计均较侧重于感官评吸和相关在线加工经验,该技术的应用以人工经验决策为主导,存在较多的主观不利影响因素,缺乏可靠的感官及化学评价指导依据,且以原烟叶组的感官特性为依据确定料液配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加工工艺质量水平的有效发挥,未能较好地发挥料液作用与工艺作用的优势互补在实现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将各工序的加工处理目标均设定在改善烟叶原料的整体感官质量方面,试图使烟叶原料经过各工序处理后的感官质量都向成品卷烟靠近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方法不利于各工序处理效果在加工过程中的有效保持和延续,较易使卷烟产品产生感官缺陷累加现象并最终对其内在质量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原有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评价与调控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通过确定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的“配伍原则”,明确各工序对烟叶原料感官特性的针对性处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线试验,系统掌握烟叶原料重要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以上述“配伍原则”及变化趋势作为加工过程中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和调控效果评价的依据,进行针对性的工艺参数优化组合设计与两级分组加料设计,并在对调控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工艺参数设计及加料设计进行优化,实现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有效调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以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与化学特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叶组配方模块的“配伍原则”为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的指导依据,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设计及针对性两级分组加料的科学合理应用,对叶组配方模块的感官质量进行针对性“分段”处理,较好地实现了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有效调控整合,进一步稳定和提高了卷烟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烟草制丝分组加工过程中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关键调控;取样;制样;样品制备;样品卷制;感官评吸;叶组配方模块的内在质量调控效果评价;针对性分组加料效果及成品卷烟内在质量的化学分析;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进一步调控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关键调控包括:通过确定各工序“配伍原则”及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化学特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明确了各工序的加工处理目标和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的依据,进行针对性的工艺参数优化组合设计,并在在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工序进行两级分组加料设计,实现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关键调控。所述叶组配方模块的内在质量调控效果评价包括:以“配伍原则”及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与化学特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作为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效果的评价依据,(1)对各工序加工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进行感官评吸,并依据加工处理后样品相应感官特性与工序“配伍原则”的符合性,对相应工序的加工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符合性越好,则各工序的加工处理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2)对各工序加工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进行针对性的感官评吸和化学分析,并判断其重要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是否与所设计的一致,一致性越好,则各工序的组合处理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3)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润叶加料后叶组配方模块样品与叶丝干燥后叶丝样品的感官特性差异,对分模块制丝加工处理后各叶组配方模块感官特性的优势互补性与感官缺陷累加情况进行评价,即:通过分析润叶加料后叶组配方模块所具备的优良感官特性在叶丝样品中是否得以保留或加强,各模块所存在的缺陷在叶丝样品中是否得以减弱或消除来判断各叶组配方模块特性是否实现了有效互补、减弱或消除了感官缺陷累加。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效果的过程评价。所述针对性分组加料效果及成品卷烟内在质量的化学分析包括:通过分析比较分组加料后样品及成品卷烟中香气物质标记性转化产物相对含量的高低,评价分组加料效果和成品卷烟内在质量的优劣:香气物质的标记性转化产物相对含量越高,分组加料效果和成品卷烟的内在质量就越好,反之则越差。通过此方法实现对叶组配方模块加料效果及最终产品加工效果的结果评价。所述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进一步调控整合包括:在上述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部分叶组配方模块的工艺参数设计及加料设计再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依据各工序加工处理目标所包含的叶组配方模块感官特性在相应工序不同工艺处理强度下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使叶组配方模块及制丝配方叶组的加工处理效果更符合各工序的加工处理目标、其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与所设计的趋势更趋一致、加料后样品及最终产品中香气物质的标记性转化产物含量更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调控效果,明显改善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
所述配伍原则,具体包括真空回潮、回潮加料、润叶加料及叶丝干燥等工序叶组配方模块感官特性的配伍原则;所述真空回潮工序的配伍原则为: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香气量较足,香气丰富性较好,烟气浓度较高;所述回潮加料工序的配伍原则为:在充分保持真空回潮工序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针对性调控效果基础上,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烟香较清晰,口感特性较好,杂气较轻。
所述的口感特性为干净程度的特性。
所述润叶加料工序的配伍原则为:在充分保持真空回潮、回潮加料工序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针对性调控效果基础上,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烟香较谐调,香气透发性中等或中等偏下,香气底蕴较足,烟气较细腻;所述叶丝干燥工序的配伍原则为:在充分保持真空回潮、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工序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针对性调控效果基础上,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总体感官质量较好;
所述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变化趋势,具体包括加工处理过程中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和口感特性的变化趋势;所述香气特性变化趋势为:制丝配方叶组经过真空回潮处理后,其香气量及丰富性应有明显提升,上述香气特性经过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处理后会逐步下降,在叶丝干燥处理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为进一步确保真空回潮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香气特性的处理效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延续,制丝配方叶组的上述香气特性在该工序的提升幅度应越大越好;此外,为实现叶丝干燥后烟叶原料香气特性的全面提升,制丝配方叶组经过润叶加料工序处理后,其香气谐调性、香气底蕴及烟香集中度应有明显提升,香气透发性应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所述烟气特性变化趋势为:制丝配方叶组经过真空回潮处理后,其烟气浓度应有明显提升,烟气浓度经过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处理后会逐步下降,在叶丝干燥处理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为进一步确保真空回潮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烟气特性的处理效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延续,制丝配方叶组的烟气浓度在该工序的提升幅度应越大越好;所述口感特性变化趋势为:制丝配方叶组经过真空回潮处理后,其口感特性会有所降低,经过回潮加料处理后会有明显提升,经过润叶加料处理后又有所降低,经过叶丝干燥处理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为进一步确保回潮加料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口感特性的处理效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延续,制丝配方叶组的口感特性在该工序的提升幅度应越大越好;
所述制丝配方叶组重要化学特性变化趋势,具体包括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四类香质转化途径(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类西柏烷类降解途径、叶绿素类香气前体物降解途径及还原糖与氨基酸的系列反应转化途径)的标记性转化产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与其香气特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所述工艺参数优化组合设计是在充分确保实现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与其预先设定的变化趋势一致的基础上,以制丝配方叶组经过各工序加工处理后的感官特性应有效满足相应工序配伍原则所涉及的感官特性需求为目的所进行的工艺参数设计;
所述针对性两级分组加料是根据纯工艺加工处理效果所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以有效实现料液作用与工艺作用的优势互补为目的,分别在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工序对各叶组配方模块进行针对性的两级分组加料,并依据各工序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的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来确定料液配方的种类及用量;
所述取样采用追踪取样法;
所述制样,具体包括烟片样品水分调节,切叶丝和烟丝样品水分调节;
所述感官评吸为结合各工序配伍原则所涉及的感官特性指标,对各工序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制丝配方叶组样品进行针对性的感官评价;
所述化学分析方法为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SDE—GC/MS)法;
所述香气物质的标记性转化产物为叶绿素标记性转化产物、类胡萝卜素标记性转化产物、西柏烷类标记性转化产物和还原糖与氨基酸反应的标记性转化产物。
两种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评价与调控方法比较
1.原有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评价与调控方法:该方法的应用主要以人工决策经验为主,缺乏较为可靠的感官及化学评价指导依据,存在一定的人为主观不利影响因素;加料方案的设计主要依据原烟叶组的感官特性,缺乏对不同叶组配方模块的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艺质量水平的有效发挥,未能较好地实现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过程中工艺作用与料液作用的优势互补;此外,将各工序的加工处理目标均设定在改善烟叶原料的整体感官质量方面,试图使烟叶原料经过各工序处理后的感官质量都向成品卷烟感官质量靠近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方法,不利于各工序处理效果在加工过程中的有效保持和延续,也较易使卷烟产品产生感官缺陷累加现象并最终对其内在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改进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评价与调控方法:通过确定各工序“配伍原则”及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化学特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明确了各工序的加工处理目标,为工艺参数优化组合及针对性两级分组加料的科学合理设计提供了较为完善、可靠的感官及化学评价指导依据;该方法的应用较好地实现了由对感官质量较好的模块轻处理、对感官质量较差的模块重处理及非针对性统一加料的初级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模式向以各工序配伍原则为工序加工处理目标、根据各模块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及加料的全新精细化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模式的转变;整体加工工艺实现了工艺处理对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变化趋势的可预见性及可控性,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进一步发挥了加工工艺质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针对性两级分组加料的科学合理设计,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料液成本;该方法在有效强化了各叶组配方模块既定功能特性的同时,通过各加工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感官特性的“分段处理”,使制丝配方叶组的重要感官特性在不同工序均得到了选择性的改善,整体加工工艺在有效保持和提升了对叶组配方模块特性的针对性处理效果及制丝配方叶组感官特性的选择性“分段处理”效果的基础上,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对叶组配方模块可控质量的有效整合,使之达到了优势互补,有效减轻或避免了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感官特性间的缺陷累加,进一步稳定和提升了卷烟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加工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的香气特性变化趋势图;
图2加工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的烟气特性变化趋势图;
图3加工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的口感特性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改进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评价与调控方法包括:
1.确定叶组配方模块的“配伍原则”
结合各工序特点、叶组配方模块特性、卷烟产品风格特性需求及相关制丝加工研究成果,提出了“分段处理”的加工工艺理念:为每道工序设计了不同的加工处理目标,其不要求各工序都对烟叶原料的整体感官特性进行改善,而是有选择性地在各工序针对烟叶原料的部分感官特性来加以调控,由此确定出各加工工序在整个制丝加工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该加工处理目标即为各工序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组合的“配伍原则”;
(1)真空回潮工序配伍原则: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香气量较足,香气丰富性较好,烟气浓度较高;
(2)回潮加料工序配伍原则:在充分保持真空回潮工序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针对性调控效果基础上,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烟香较清晰,口感特性较好(尤其是干净程度),杂气较轻;
(3)润叶加料工序配伍原则:在充分保持真空回潮、回潮加料工序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针对性调控效果基础上,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烟香较谐调,香气透发性中等或中等偏下,香气底蕴较足,烟气较细腻。
(4)叶丝干燥工序配伍原则:在充分保持真空回潮、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工序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针对性调控效果基础上,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总体感官质量较好。
2.确定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在制丝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1)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的香气特性变化趋势
加工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以香气量、丰富性为主的香气特性变化趋势见图1。
制丝配方叶组经过真空回潮处理后,其香气量及丰富性应有明显提升,上述香气特性经过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处理后会逐步下降,在叶丝干燥处理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为进一步确保真空回潮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香气特性的处理效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延续,制丝配方叶组的上述香气特性在该工序的提升幅度应越大越好;此外,为实现叶丝干燥后烟叶原料香气特性的全面提升,制丝配方叶组经过润叶加料工序处理后,其香气谐调性、香气底蕴及烟香集中度应有明显提升,香气透发性应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
(2)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的烟气特性变化趋势
加工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以烟气浓度为主的烟气特性变化趋势见图2。
制丝配方叶组经过真空回潮处理后,其烟气浓度应有明显提升,烟气浓度经过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处理后会逐步下降,在叶丝干燥处理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为进一步确保真空回潮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烟气特性的处理效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延续,制丝配方叶组的烟气浓度在该工序的提升幅度应越大越好。
(3)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的口感特性变化趋势
加工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的口感特性变化趋势见图3。
制丝配方叶组经过真空回潮处理后,其口感特性会有所降低,经过回潮加料处理后会有明显提升,经过润叶加料处理后又有所降低,经过叶丝干燥处理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为进一步确保回潮加料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口感特性的处理效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延续,制丝配方叶组的口感特性在该工序的提升幅度应越大越好。
(4)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的重要化学特性变化趋势
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四类香质转化途径(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类西柏烷类降解途径、叶绿素类香气前体物降解途径及还原糖与氨基酸的系列反应转化途径)的标记性转化产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与其香气特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3.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组合设计
在充分确保实现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与其预先设定的变化趋势一致的基础上,以制丝配方叶组经过各工序加工处理后的感官特性应有效满足相应工序配伍原则所涉及的感官特性需求为目的来实现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设计。
4.进行针对性两级分组加料设计
在充分发挥工艺处理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调控作用基础上,根据纯工艺加工处理效果所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以有效实现料液作用与工艺作用的优势互补为目的,分别在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工序对各叶组配方模块进行针对性的两级分组加料,并依据各工序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的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来确定料液配方的种类及用量。
5.取样
(1)取样前的准备:保证工序各项技术参数条件的稳定和生产的连续性;确定各工序的前后取样点、取样次数、取样数量和取样间隔时间;
(2)取样方法:采用追踪取样的方法:依据物料通过工序的工艺停留时间在各工序前后取样点实施取样,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6.制样
(1)烟片样品水分调节:①调节原则:不得进行强制烘干和强制加潮处理;②调节方法:将含水率较小的烟片样品进行适当加潮处理,加潮后的样品含水率应满足切丝要求;含水率偏高的烟片样品需平衡到适合切丝的含水率后再进行切丝;
(2)切叶丝:将调节好水分的烟片样品在小型切丝机上切丝,要求切丝宽度均匀,无并条烟丝;
(3)烟丝样品水分调节:将烟丝样品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并使其含水率达到符合卷制的要求;
(4)样品制备:①将切丝后的模块烟丝样品在烟丝盘上来回布料,混合均匀;②将各模块烟丝按照其在叶组配方中所占比例进行称重后混合均匀,配制成制丝配方叶组样品;
(5)样品卷制:将烟丝取出,采用统一的卷烟材料,用打烟器进行卷制,控制好烟支的重量、均匀性及松紧度。
7.感官评吸
结合各工序配伍原则所涉及的感官特性指标,对各工序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制丝配方叶组样品进行针对性的感官评价。
8.叶组配方模块的内在质量调控效果评价
以“配伍原则”及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与化学特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作为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效果的评价依据,(1)对各工序加工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进行感官评吸,并依据加工处理后样品相应感官特性与工序“配伍原则”的符合性,对相应工序的加工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符合性越好,则各工序的加工处理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2)对各工序加工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进行针对性的感官评吸和化学分析,并判断其重要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是否与所设计的一致,一致性越好,则各工序的组合处理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3)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润叶加料后叶组配方模块样品与叶丝干燥后叶丝样品的感官特性差异,对分模块制丝加工处理后各叶组配方模块感官特性的优势互补性与感官缺陷累加情况进行评价,即:通过分析润叶加料后叶组配方模块所具备的优良感官特性在叶丝样品中是否得以保留或加强,各模块所存在的缺陷在叶丝样品中是否得以减弱或消除来判断各叶组配方模块特性是否实现了有效互补、减弱或消除了感官缺陷累加。
9.针对性分组加料效果及成品卷烟内在质量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通过分析比较分组加料后样品及成品卷烟中四类香质的标记性转化产物相对含量的高低,评价分组加料效果和成品卷烟内在质量的优劣:香气物质的标记性转化产物相对含量越高,分组加料效果和成品卷烟的内在质量就越好,反之则越差。
10.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进一步调控整合
在上述(第8、9点)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各工序加工处理目标所包含的叶组配方模块感官特性在相应工序不同工艺处理强度下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对部分叶组配方模块的工艺参数设计及加料设计再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使叶组配方模块及制丝配方叶组的加工处理效果更符合各工序的加工处理目标、其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与所设计的趋势更趋一致、加料后样品及最终产品中香气物质的标记性转化产物含量更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调控效果,明显改善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

Claims (19)

1.一种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关键调控;取样;制样;样品制备;样品卷制;感官评吸;叶组配方模块的内在质量调控效果评价;针对性分组加料效果及成品卷烟内在质量的化学分析;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进一步调控整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关键调控包括:(1)确定加工处理过程中各加工工序对烟叶原料内在质量的加工处理目标,即各工序的“配伍原则”;(2)设计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与化学特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3)以上述“配伍原则”及变化趋势作为加工过程中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的依据,进行针对性的工艺参数优化组合设计,并在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工序进行两级分组加料设计,实现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关键性调控;
所述叶组配方模块的内在质量调控效果评价包括:以“配伍原则”及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与化学特性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作为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效果的评价依据,(1)对各工序加工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进行感官评吸,并依据加工处理后样品相应感官特性与工序“配伍原则”的符合性,对相应工序的加工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符合性越好,则各工序的加工处理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2)对各工序加工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进行针对性的感官评吸和化学分析,并判断其重要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是否与所设计的一致,一致性越好,则各工序的组合处理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3)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润叶加料后叶组配方模块样品与叶丝干燥后叶丝样品的感官特性差异,对分模块制丝加工处理后各叶组配方模块感官特性的优势互补性与感官缺陷累加情况进行评价,即:通过分析润叶加料后叶组配方模块所具备的优良感官特性在叶丝样品中是否得以保留或加强,各模块所存在的缺陷在叶丝样品中是否得以减弱或消除来判断各叶组配方模块特性是否实现了有效互补、减弱或消除了感官缺陷累加,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调控效果的过程评价;
所述针对性分组加料效果及成品卷烟内在质量的化学分析包括:通过分析比较分组加料后样品及成品卷烟中香气物质标记性转化产物相对含量的高低,评价分组加料效果和成品卷烟内在质量的优劣:香气物质的标记性转化产物相对含量越高,分组加料效果和成品卷烟的内在质量就越好,反之则越差,通过此方法实现对叶组配方模块加料效果及最终产品加工效果的结果评价;
所述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进一步调控整合包括:在上述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部分叶组配方模块的工艺参数设计及加料设计再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依据各工序加工处理目标所包含的叶组配方模块感官特性在相应工序不同工艺处理强度下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使叶组配方模块及制丝配方叶组的加工处理效果更符合各工序的加工处理目标、其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与所设计的趋势更趋一致、加料后样品及最终产品中香气物质的标记性转化产物含量更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调控效果,明显改善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伍原则,具体包括真空回潮、回潮加料、润叶加料及叶丝干燥工序叶组配方模块感官特性的配伍原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回潮工序的配伍原则为: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香气量较足,香气丰富性较好,烟气浓度较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潮加料工序的配伍原则为:在充分保持真空回潮工序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针对性调控效果基础上,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烟香较清晰,口感特性较好,杂气较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感特性为干净程度的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叶加料工序的配伍原则为:在充分保持真空回潮、回潮加料工序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针对性调控效果基础上,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烟香较谐调,香气透发性中等或中等偏下,香气底蕴较足,烟气较细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丝干燥工序的配伍原则为:在充分保持真空回潮、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工序对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针对性调控效果基础上,经过该工序针对性加工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及模块组合样品的总体感官质量较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变化趋势,具体包括加工处理过程中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和口感特性的变化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气特性变化趋势为:制丝配方叶组经过真空回潮处理后,其香气量及丰富性应有明显提升,上述香气特性经过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处理后会逐步下降,在叶丝干燥处理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为进一步确保真空回潮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香气特性的处理效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延续,制丝配方叶组的上述香气特性在该工序的提升幅度应越大越好;此外,为实现叶丝干燥后烟叶原料香气特性的全面提升,制丝配方叶组经过润叶加料工序处理后,其香气谐调性、香气底蕴及烟香集中度应有明显提升,香气透发性应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特性变化趋势为:制丝配方叶组经过真空回潮处理后,其烟气浓度应有明显提升,烟气浓度经过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处理后会逐步下降,在叶丝干燥处理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为进一步确保真空回潮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烟气特性的处理效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延续,制丝配方叶组的烟气浓度在该工序的提升幅度应越大越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感特性变化趋势为:制丝配方叶组经过真空回潮处理后,其口感特性会有所降低,经过回潮加料处理后会有明显提升,经过润叶加料处理后又有所降低,经过叶丝干燥处理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水平,为进一步确保回潮加料工序对制丝配方叶组口感特性的处理效果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延续,制丝配方叶组的口感特性在该工序的提升幅度应越大越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丝配方叶组重要化学特性变化趋势,具体包括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四类香质转化途径的标记性转化产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与其香气特性的变化趋势一致,所述四类香质转化途径包括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类西柏烷类降解途径、叶绿素类香气前体物降解途径及还原糖与氨基酸的系列反应转化途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参数优化组合设计是在充分确保实现加工处理过程中制丝配方叶组重要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与其预先设定的变化趋势一致的基础上,以制丝配方叶组经过各工序加工处理后的感官特性应有效满足相应工序配伍原则所涉及的感官特性需求为目的所进行的工艺参数设计。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性两级分组加料是根据纯工艺加工处理效果所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以有效实现料液作用与工艺作用的优势互补为目的,分别在回潮加料及润叶加料工序对各叶组配方模块进行针对性的两级分组加料,并依据各工序处理后叶组配方模块的感官特性及化学特性来确定料液配方的种类及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采用追踪取样法。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样,具体包括烟片样品水分调节,切叶丝和烟丝样品水分调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官评吸为结合各工序配伍原则所涉及的感官指标,对各工序处理后的叶组配方模块及制丝配方叶组样品进行针对性的感官评价。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分析方法为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SDE—GC/MS)法。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气物质的标记性转化产物为叶绿素标记性转化产物、类胡萝卜素标记性转化产物、西柏烷类标记性转化产物和还原糖与氨基酸反应的标记性转化产物。
CN201010265933.5A 2010-08-25 2010-08-25 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Active CN102370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5933.5A CN102370238B (zh) 2010-08-25 2010-08-25 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5933.5A CN102370238B (zh) 2010-08-25 2010-08-25 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0238A CN102370238A (zh) 2012-03-14
CN102370238B true CN102370238B (zh) 2015-05-27

Family

ID=45789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5933.5A Active CN102370238B (zh) 2010-08-25 2010-08-25 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70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5856B (zh) * 2014-12-18 2016-03-16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原料品质动态变化的烟叶分组方法
CN106442788B (zh) * 2016-09-30 2018-10-19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基于色素的烟草代谢组学中新鲜烟叶样品质量的判别方法
CN109298692B (zh) * 2018-09-27 2023-06-23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烟丝中l-脯氨酸含量在线确定工作压力的方法
CN110301666B (zh) * 2019-05-28 2021-07-09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过分组加料拓宽卷烟产品烟叶原料使用范围的方法
CN114304702A (zh) * 2022-02-15 2022-04-12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升下等烟叶抽吸感官质量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461A (zh) * 2003-02-25 2004-09-01 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建立卷烟叶组配方设计的混合专家系统的方法
CN101385571A (zh) * 2008-10-27 2009-03-18 川渝中烟工业公司 卷烟叶组配方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4461A (zh) * 2003-02-25 2004-09-01 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建立卷烟叶组配方设计的混合专家系统的方法
CN101385571A (zh) * 2008-10-27 2009-03-18 川渝中烟工业公司 卷烟叶组配方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分组加工工艺过程研究;卢彦华等;《烟草科技》;20080120(第01期);第12-15页 *
烟叶质量评价和叶组配方专家系统的开发;徐若飞等;《烟草科技》;20070620(第06期);第16-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0238A (zh)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0238B (zh) 烟草叶组配方模块内在质量的评价与调控方法
CN105639715B (zh) 一种打叶复烤烟梗分类加工工艺
CN102326857B (zh) 一种提升低等级烟叶原料品质的方法
CN101214084B (zh) 一种烟叶分段打叶复烤方法
CN101396167B (zh) 斗烟丝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CN105167142B (zh) 一种卷烟产品烟叶原料的加工方法
CN104997147A (zh) 一种散烟配方打叶复烤加工工艺
CN104489914B (zh) 一种烟叶生产环节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品质的添加剂及方法
CN102217784A (zh) 一种烤烟型高烟气浓度造纸法薄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70464A (zh) 烟叶回潮加料后的贮存方法
CN112535314A (zh) 一种提高东北烟叶醇化品质的调控方法
CN106858696B (zh) 一种模块分组二次复烤提升久龄烟叶可用性的工业化方法
CN104770852B (zh) 适合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厂的单独制丝工艺
CN102370242A (zh) 一种烟叶原料叶组分组方法
CN104055214B (zh) 在线加料方法和装置、及膨胀烟丝生产系统
CN201905221U (zh) 一种焦油调控型滤棒
CN113180270B (zh) 一种滞库原料再利用的方法
CN103099309B (zh) 粳米在卷烟中的应用
CN105795498A (zh) 一种基于烟叶原料品质特性和加工偏好性的原料分组方法
CN102217778B (zh) 一种通过卷烟加工提高烟叶原料使用价值的方法
CN103300466A (zh) 一种用于低焦油烤烟香味补偿方法
CN106036987B (zh) 烟叶处理方法
CN113951543B (zh) 基于大工艺理念的卷烟制造方法
CN107048466B (zh) 一种烟草梗丝的制备方法
CN106235386A (zh) 一种用苹果渣制备功能型再造烟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