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5216B - 复合材料箱、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箱、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5216B
CN102365216B CN201080014209.3A CN201080014209A CN102365216B CN 102365216 B CN102365216 B CN 102365216B CN 201080014209 A CN201080014209 A CN 201080014209A CN 102365216 B CN102365216 B CN 1023652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resin portion
box
combustible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42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65216A (zh
Inventor
山口弘晃
神纳祐一郎
中村康一
桥上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ociety of Japanese Aerospace Companies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ociety of Japanese Aerospace Compan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ociety of Japanese Aerospace Companies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65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5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65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52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7/00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for power plant
    • B64D37/02Tanks
    • B64D37/06Constructional adaptation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00Wings
    • B64C3/34Tanks constructed integrally with wings, e.g. for fuel or 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7/00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for power plant
    • B64D37/32Safety mea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reventing explosive cond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产生带电及腐蚀并抑制强度劣化的复合材料箱、具备复合材料箱的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该复合材料箱的特征在于,设有:箱主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11、12)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内部贮存有可燃物;第二树脂部(22),至少覆盖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与第一树脂部(11、12)的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多个导通部(23),使电荷从在第二树脂部(22)中与可燃物相接触的面向第一树脂部(11、12)进行移动,第二树脂部(22)所包含的纤维比第一树脂部(11、12)所包含的纤维的电阻率高,且第二树脂部(22)为隔离第一树脂部(11、12)及金属部的层。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箱、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部贮存有燃料的箱,特别是涉及适用于与航空器的翼一体地形成的箱(下面,记为“整体箱”)的优选的复合材料箱、具备复合材料箱的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贮存有燃料的燃料箱中,由铝合金等金属形成的箱为主体,特别是由于航空器领域的整体箱中构成箱的部件的部分或全部与构成主翼的金属部件共用,所以由金属形成。
近年来,在航空器等输送设备领域,以轻量化及由此而产生的高性能化为目的,对于机体及主翼等构成要素开始使用强化塑料等复合材料。
于是,在与主翼共用构成的部件的整体箱中,也用复合材料形成箱的一部分或整体,关于由复合材料形成的燃料箱有各种提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723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0330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例如,在使用碳纤维强化塑料(下面,记为“CFRP”)作为构成燃料箱的强化塑料的情况下,为了形成用于与增强材料等的接合的贯通孔等而对CFRP实施切削加工时,在切削加工部的周围产生毛刺。产生毛刺时,存在易产生CFRP的强度劣化的问题。
进而,用于上述的接合的配对方的构造部件由具有与铝等CFRP不同的电位的材料形成时,在构造部件和燃料箱的接触部形成局部电池,这些电位不同的材料彼此经由水等电解溶液而接触时,存在在电位低的金属上产生腐蚀这种问题。
即,构成CFRP的碳纤维为贵金属且电气上贵,与铝等电气上贱的金属材料相比,稳定性高,所以构造部件和燃料箱接触时,具有在稳定性低的构造部件产生腐蚀这种问题。
为了解决使用上述的CFRP的情况下的问题,公知有,在由CFRP构成的部件的表层设有玻璃纤维强化塑料(下面,记为“GFRP”)的方法。
然而,由于GFRP为绝缘材料,所以存在易产生在燃料和燃料箱之间发生的流动带电现象造成的带电的问题。
进而,这种可能成为引火源的带电由于不适合美国联邦航空规则(FAR25.981),所以具有难以应用于航空器的燃料箱的问题。
由现有的铝合金等金属形成的燃料箱因铝合金等金属导电率高,所以难以产生在燃料和燃料箱之间发生的流动带电现象造成的带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创立的,提供能够抑制带电及腐蚀的产生并且能够抑制强度劣化的复合材料箱、具备复合材料箱的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下面的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箱,其特征在于,设有:箱主 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且内部贮存有可燃物;第二树脂部,至少覆盖所述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及多个导通部,可使电荷从在该第二树脂部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向所述第一树脂部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树脂部所包含的纤维比所述第一树脂部所包含的纤维的电阻率高,且所述第二树脂部为隔离所述第一树脂部及所述金属部的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复合材料箱,由于在第二树脂部设有导通部,所以与没有设置导通部的情况相比,第二树脂部带有的电荷量减少。
例如,贮存于箱主体的可燃物为燃料等液体的情况下,在箱主体的内面产生流动带电。第二树脂部所包含的纤维比第一树脂部所包含的纤维的电阻率高,所以第二树脂部比第一树脂部易带电。这时,若第二树脂部的导通部附近的带电量达到规定的值,则第二树脂部带有的电荷经由导通部向第一树脂部移动。
由于以覆盖第一树脂部的与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的方式配置第二树脂部,换言之,由于在第一树脂部和金属部之间配置有第二树脂部,所以能够抑制金属部的腐蚀。
即,由于第二树脂部作为隔离第一树脂部和金属部的层发挥作用,所以与第一树脂部和金属部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构成金属部的金属材料难以离子化。因此,与第一树脂部和金属部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金属材料的腐蚀。
优选的是,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复合材料箱中,所述导通部为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仅由所述树脂形成的部分。
根据该构成,例如,与在第二树脂部设有贯通孔状的导通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抵制金属部的腐蚀。
即,因为第一树脂部被仅由树脂形成的导通部覆盖,所以不会与可燃物中包含的水分等接触。因此,金属部不会经由水分与第一树脂部所包含的纤维电连接,抑制金属部的腐蚀。
优选的是,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复合材料箱中,所述第二树脂部为在将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材料中含浸所述树脂而成的部分,所述导通部为使所述纤维缺欠的部分。
作为将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例子,可列举出使纤维交叉的材料,优选作为平纹组织、缎纹组织等一层的织物而形成。作为其它的例子也可使用纤维平行的一方向材料。
根据该构成,不会形成成为复合材料箱的强度劣化的原因的毛刺等,能够容易地形成导通部。
具体地说,可以例示通过从将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材料形成使纤维缺欠的部分,进而含浸树脂,而一体地形成第二树脂部及导通部的情况、和在将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材料中含浸树脂后,形成缺欠纤维的部分的情况。
因此,能够形成从第二树脂部的与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第一树脂部的仅由树脂形成的导通部。
使纤维缺欠的方法可以例示抽出形成为平面状的纤维的一部分的方法、切断形成为平面状的纤维的一部分的方法等。
进而,也可以为,在第一树脂部或固化前的第一树脂部多层复合(层叠)在将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材料中含浸树脂而成的材料,使树脂固化后,以物理方式或通过施加电压形成作为导通部的针孔。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翼,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箱,该复合材料箱的所述第一树脂部至少构成翼盒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翼,因一体地设有上述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箱,所以能够抑制带电及腐蚀的产生,能够抑制强度劣化。
在此,所谓应用复合材料箱的第一树脂部的翼盒是指翼的主要构造部位,是将作为翼外板(Skin Panel)的上翼外板及下翼外板、作为前后横梁的翼梁(Spar)、作为翼肋的肋、作为纵通材的纵梁(Stringer)等进行组合而成的部分,至少翼盒的一部分为上翼外板、下翼外板、翼梁、肋、及纵梁中的至少一个。
而且,第一树脂部和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部件的组合可以例示,由第一树脂部形成的上下的翼外板和由金属材料形成的肋的组合、由第一树脂部形成的上下的翼外板和紧固件、肋、夹子等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结合部件(下面,记为“金属部件”)的组合、由第一树脂部形成的翼梁和由金属材料形成的肋的组合、由第一树脂部形成的翼梁和金属部件的组合、由第一树脂部形成的肋和金属部件的组合、由第一树脂部形成的纵梁和金属部件的组合等。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箱设有:箱主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且内部贮存有可燃物;第二树脂部,覆盖所述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及在该第二树脂部中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仅由所述树脂形成的多个导 通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第二树脂部的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并且使所述纤维局部缺欠的工序;在形成为平面状的所述纤维中含浸所述树脂而形成预浸料坯的工序;及使含浸于所述预浸料坯的树脂固化的工序。
将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方法的例子可列举出使纤维交叉而形成的方法、优选作为平纹组织、缎纹组织等的一层的织物而形成的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箱设有:箱主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且内部贮存有可燃物;第二树脂部,覆盖所述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及在该第二树脂部中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仅由所述树脂形成的多个导通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第二树脂部的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工序;在形成为平面状的所述纤维中含浸而所述树脂形成预浸料坯的工序;从所述预浸料坯使所述纤维局部缺欠的工序;及使含浸于所述预浸料坯的树脂固化的工序。
根据上述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能够不进行成为箱主体的强度劣化的原因的切削加工而容易地形成导通部。
具体而言,从将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材料形成缺欠纤维的部分,进而,通过含浸树脂,能够一体地形成第二树脂部及导通部,或通过从在将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材料中含浸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料坯形成缺欠纤维的部分,由此,能够一体地形成第二树脂部及导通部。因此,不进行切削加工,而能够形成从第二树脂部的与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第一树脂部的仅由树脂形成的导通部。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箱设有:箱主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且内部贮存有可燃物;第二树脂部,覆盖所述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及在该第二树脂部中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仅由所述树脂形成多个导通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形成所述第二树脂部的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工序;在形成为平面状的所述纤维中含浸所述树脂而形成预浸料坯的工序;使含浸于所述预浸料坯的树脂固化的工序;及以物理方式或通过施加电压而在树脂已固化的所述第二树脂部形成所述多个导通部的工序。
根据上述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不会使箱主体的强度劣化,而能够容易地形成导通部。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箱、具备复合材料箱的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以覆盖第一树脂部的与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的方式配置第二树脂部,并且在第二树脂部设有导通部,因此,起到可以抑制流动带电及腐蚀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制造性的提高这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设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的主翼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图1的燃料箱的构成的X-X剖面视图;
图3是说明图2的上翼外板和肋的接合部的构成的剖面视图;
图4是说明形成于图3的内面层的导通部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相对于电晕带电装置的电晕电压的GFRP的初始表面电位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主翼进行说明。
图1是说明设有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箱的主翼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说明图1的燃料箱的构成的X-X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中,适用于由CFRP等复合材料构成的航空器的主翼(翼)1且在内部一体地构成有燃料箱(复合材料箱)20的构造而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主翼1上主要设置有上翼外板11、下翼外板12、翼梁13、肋14、纵梁15。这些上翼外板11、下翼外板12、翼梁13、肋14、及纵梁15构成主翼1的主要构造部位即翼盒。
进而,在主翼1的内部与主翼1一体地设置有燃料箱20。
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为构成主翼1的外形的薄板,与翼梁13、肋14、及纵梁15一同承受作用于主翼1的拉伸载荷、压缩载荷的一部分。
上翼外板11为构成主翼1的上表面的薄板,下翼外板12为构成主翼1的下表面的薄板。
如图1及图2所示,翼梁13为沿主翼1的翼宽方向(图2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构造部件,为遍及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之间配置的部件。
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于在主翼1的前缘LE(Leading Edge)侧和后缘TE(Trailing Edge)侧分别配置有翼梁13的例而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纵梁15为在一对翼梁13间沿主翼1的翼宽 方向(图2的与纸面垂直方向)延伸的辅助部件,为遍及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之间配置的部件。
进而,翼梁13及纵梁15为将作用于主翼1的沿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作用的折弯、扭转等的力向安装有主翼1的航空器机体(未图示)传递的部件。
如图1及图2所示,肋14为沿主翼1的翼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并遍及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之间配置的构造部件。换言之,肋14为沿与翼梁13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构造部件,为形成为主翼1的剖面形状的板状的部件。
图3是说明图2的上翼外板和肋的接合部的构成的剖面视图。图3中作为组合的一例,表示由紧固部件16将肋14和上翼外板11连结的状态。
翼梁13、纵梁15、肋14使用铆钉等由金属形成的紧固部件16与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连结。
紧固部件16具有圆柱状地延伸的柄部;直径比柄部大且配置于柄部的一侧的头部;及利用配置于另一侧的套环等连接的尾部。柄部插通形成于上翼外板11及肋14的贯通孔17,尾部配置于肋14的内表面,头部配置于上翼外板11的外表面。
如图1及图2所示,燃料箱20为贮存航空器的燃料(可燃物)的箱,是在主翼1的内部与主翼1一体地形成的整体箱。
如图1~图3所示,在燃料箱20设置有箱主体21和内面层(第二树脂部)22。
箱主体21例如为主要通过主要由CFRP构成的上翼外板(第一树脂部)11、下翼外板(第一树脂部)12、翼梁(第一树脂部)13及纵梁(第一树脂部)15、主要由铝合金构成的肋(金属部)14形成的贮存燃料的容器,为与主翼1一体地构成的构造。
如上述,也可以主要由CFRP构成上翼外板11、下翼外板12、翼梁13及纵梁15,只要主要由CFRP构成上翼外板11、下翼外板12、翼梁13、肋14及纵梁15中的至少一个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进而,如上所述,箱主体21既可以将上翼外板11、下翼外板12、翼梁13、肋14、及纵梁15等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而与主翼1一体地构成,也可以追加除此之外的构成要素而与主翼1分体地构成,也可以为部分构成要素替换成其它构成要素的构成,没有特别地限定。
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为由CFRP构成的板状的部件。在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的内侧的面,换言之,与燃料相接触的面,如图3所示,设有内面层22。
进而,在上翼外板11、下翼外板12及内面层22形成有供紧固部件16的柄部插通的贯通孔17。
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内面层22是配置于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的内侧的面,进而配置于翼梁13及纵梁15的表面的层,由GFRP构成,该GFRP使用环氧系树脂作为母材,并且使用玻璃纤维作为强化纤维。如图3所示,内面层22被配置于如下范围内,该范围包含上翼外板11、下翼外板12、翼梁13及纵梁15中的至少与肋14接触的区域,进而形成有供紧固部件16的贯通孔17插通的区域。
因此,内面层22与肋14直接接触,并且在内面层22形成有贯通孔17。
内面层22只要至少配置于包含与肋14等的金属材料接触的区域、形成贯通孔17的区域的范围即可,没有特别地将所配置的位置限定于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的内侧的面、翼梁13及纵梁15的表面。
图4是说明形成于图3的内面层的导通部的构成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内面层22上设有多个导通部23。
导通部23为内面层22的强化纤维即玻璃纤维缺欠了的部分,是仅由母材即环氧树脂形成的部分。导通部23是形成为直径约1mm或约3mm的圆状的多个部分,如图4所示,是配置为间距约10mm的矩阵状的部分。
在此,导通部23经由以下的工序形成。
首先,制成使构成内面层22的玻璃纤维交叉而形成平面状的织物,形成从织物使玻璃纤维部分缺欠而形成贯通孔的部分。使玻璃纤维部分缺欠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使用钻孔机等在玻璃纤维的织物上形成圆形的孔的方法、从织物拉出玻璃纤维的一部分的方法等。
而且,形成在形成有贯通孔的织物中含浸作为母材的环氧树脂的预浸料坯。
之后,将该预浸料坯多层复合(层叠)在第一树脂部或固化前的第一树脂部上,通过使树脂固化形成导通部23。
导通部23的大小、配置有导通部23的间距不限于上述的值,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值。
构成内面层22的纤维强化塑料可以是使用环氧树脂作为母材并使用聚酯纤维、棉纤维、尼龙纤维作为强化纤维的纤维强化塑料,也可以是使用聚酰亚胺树脂作为母材并使用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棉纤维、尼龙纤维作为强化纤维的纤维强化塑料,没有特别限定。
形成导通部23的其它工序可以列举出以下两个例子。
在第一例子中,首先,制成使构成内面层22的玻璃纤维交叉而形成平面状的织物,形成在织物中含浸了作为母材的环氧树脂的预浸料坯。
而且,从该预浸料坯使玻璃纤维部分缺欠,形成成为导通部23的部分。这时,与从由玻璃纤维形成的织物使玻璃纤维部分缺欠的情况相同,可以使用利用钻孔机等形成圆形的孔的方法、拉出玻璃纤维的一部分的方法等。
之后,将该预浸料坯多层复合(层叠)在第一树脂部或固化前的第一树脂部上,通过使树脂固化来形成导通部23。
在第二个例子中,首先,制成使构成内面层22的玻璃纤维交叉而形成平面状的织物,形成在织物中含浸了作为母材的环氧树脂的预浸料坯。
然后,使含浸于该预浸料坯的树脂固化。
之后,通过物理性或施加电压而在内面层22形成成为导通部23的针孔。物理性地形成成为导通部23的针孔的方法例如例示有用针状的工具加工针孔的方法。
下面,对由上述的构成形成的主翼1及燃料箱2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燃料箱20的内部贮存有燃料的状态下使燃料移动等时,在构成燃料箱20的箱主体21、内面层22产生流动带电。
由于箱主体21的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由包含具有导电性的碳纤维作为强化纤维的CFRP形成,所以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的流动带电产生的电荷传递到构成燃料箱20的部件以外的构成部件、大气中等。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主体21的肋14由具有导电性的铝合金形成,所以与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相同,流动带电产生的电荷传递到构成燃料箱20的部件以外的构成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于由具有导电性的铝合金形成的肋14和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的组合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CFRP制的肋14和金属部件的组合、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和金属部件的组合、CFRP制的翼梁13和金属制的肋14的组合、CFRP制的翼梁13和金属部件的组合、CFRP制的纵梁15和金属部件的组合等,没有特别限定。
内面层22由使用玻璃纤维作为强化纤维的GFRP形成,玻璃纤维与碳纤维相比,导电性低。因此,对于内面层22,与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相比易带电。
但是,由于在内面层22形成有导通部23,因此应该在内面层22带电的电荷的一部分经由导通部23传递到上翼外板11及下翼外板12等,在内面层22带电的电荷减少。
图5是说明相对于电晕带电装置的电晕电压的GFRP的初始表面电位的曲线图。
在此,对在构成内面层22的GFRP中通过电晕带电装置使GFRP的表面带电,而使电晕电压变化的情况下的GFRP的初始表面电位进行说明。
图5的曲线图A是说明GFRP的初始表面电位的图,曲线图B是说明形成有直径约1mm的导通部23的GFRP的初始表面电位的图,曲线图C是说明形成有直径约3mm的导通部23的GFRP的初始表面电位的图。
在此,曲线图B及曲线图C的导通部23间的距离为约10mm~约13mm。另外,图5的初始表面电位为平均5次测定的结果而得到的值。
向GFRP的带电通过电晕放电而进行,电晕放电时的电压为5kV~25kV。
首先,对GFRP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曲线图A所示,通过10kV的电晕放电产生约5.3kV的表面电位。在大于10kV的电晕电压下,表面电位过大,可能产生静电放电,所以没有实施。
接着,对形成有直径约1mm的导通部23的GFRP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曲线图B所示,在GFRP上通过10kV的电晕放电而产生约2.0kV的表面电位。另外,通过25kV的电晕放电而产生约2.7kV的表面电位。
最后,对形成有直径约3mm的导通部23的GFRP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曲线图C所示,在GFRP上通过10kV的电晕放电而产生约1.4kV的表面电位。另外,通过25kV的电晕放电而产生约2.2kV的表面电位。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在内面层22设有导通部23,所以与没有设置导通部23的情况相比,内面层22所带的电荷量减少。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箱主体21内贮存有燃料等液体的情况下,在箱主体的内面产生流动带电。构成内面层22的GFRP所包含的玻璃纤维与构成上翼外板11、下翼外板12、翼梁13、及纵梁15(下面,记为“上翼外板11等”)的CFRP所包含的碳纤维相比,电阻率高,所以内面层22比由CFRP形成的上翼外板11等容易带电。这时,若内面层22的导通部附近的带电量达到规定的值,则内面层22所带有的电荷经由导通部23向上翼外板11等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内面层22的带电。
内面层22以覆盖上翼外板11等的与肋14相邻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因此,换言之,由于内面层22配置于上翼外板11等和肋14之间,所以能够抑制由铝合金形成的肋14的腐蚀。
即,内面层22作为进行隔离的层起作用,即内面层22将构成局部电池而具有引起异种金属接触腐蚀的不同的电位的材料之间即上翼外板11等和肋14隔离。因此,与上翼外板11等和肋14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构成肋14的铝合金等金属材料难以离子化。
进而,包含于内面层22的玻璃纤维的电阻率比包含于上翼外板11等的碳纤维高,因此,与上翼外板11等和肋14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的肋14难以产生腐蚀。
进而,由于利用内面层22覆盖上翼外板11等,因此,例如,即使通过加工而形成用于肋14和上翼外板11等及内面层22的连结的贯通孔17等,也能够抑制在贯通孔17等加工部产生毛刺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毛刺造成的燃料箱20的强度劣化。
由于导通部23内充满作为母材的环氧树脂,所以,例如与以设置于内面层22的贯通孔为导通部23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的肋14的腐蚀。
即,上翼外板11等被仅利用环氧树脂形成的导通部23覆盖,因此,不会与燃料中包含的水分等接触。因此,肋14不会经由水分与上翼外板11等所包含的碳纤维电连接,抑制肋14的腐蚀。
通过在使玻璃纤维部分缺欠后含浸环氧树脂而形成导通部23,因此,不用对内面层22进行切削加工,就能够容易地形成导通部23。
具体而言,由于将玻璃纤维形成为平面状,所以,通过形成缺欠玻璃纤维的部分进而含浸环氧树脂,由此一体地形成内面层22及导通部23。因此,可以形成从内面层22的与燃料相接触的面贯通至上翼外板11等的仅由环氧树脂形成的导通部23。
或者,也可以为从预浸料坯使玻璃纤维部分地缺欠,而形成成为导通部23的部分,该预浸料坯是在构成内面层22的织物含浸作为母材的环氧树脂而形成的。这样,不对内面层22进行切削加工就能够容易地形成导通部23。
具体而言,形成在将玻璃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织物含浸环氧树脂的预浸料坯,从该预浸料坯使玻璃纤维部分地缺欠,由此,一体地形成内面层22及导通部23。因此,能够形成从内面层22的与燃料相接触的面贯通至上翼外板11等的仅由环氧树脂形成的导通部23。
进而,也可以使构成内面层22的织物含浸作为母材的环氧树脂,使该树脂固化后,以物理方式或通过施加电压而在内面层22形成作为导通部23的针孔。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增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本申请发明的复合材料箱应用于与主翼1一体地形成的燃料箱20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与主翼1一体地形成的燃料箱20,另外,也可以应用于内部贮存有可燃物的各种箱。
标号说明
1 主翼(翼)
11 上翼外板(第一树脂部)
12 下翼外板(第一树脂部)
13 翼梁(第一树脂部)
14 肋(金属部)
15 纵梁(第一树脂部)
20 燃料箱(复合材料箱)
21 箱主体
22 内面层(第二树脂部)
23 导通部

Claims (8)

1.一种复合材料箱,其特征在于,设有:
箱主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且内部贮存有可燃物;
第二树脂部,至少覆盖所述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及
多个导通部,在该第二树脂部中可使电荷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向所述第一树脂部进行移动,
所述第二树脂部所包含的纤维比所述第一树脂部所包含的纤维的电阻率高,且所述第二树脂部为隔离所述第一树脂部及所述金属部的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部为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仅由所述树脂形成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材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树脂部为在将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材料中含浸所述树脂而成的部分,
所述导通部为使所述纤维缺欠的部分。
4.一种翼,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箱,
该复合材料箱的所述第一树脂部至少构成翼盒的一部分。
5.一种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箱设有:
箱主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且内部贮存有可燃物;
第二树脂部,覆盖所述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及
在该第二树脂部中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仅由所述树脂形成的多个导通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所述第二树脂部的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并且使所述纤维局部缺欠的工序;
在形成为平面状的所述纤维中含浸所述树脂而形成预浸料坯的工序;及
使含浸于所述预浸料坯的树脂固化的工序。
6.一种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箱设有:
箱主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且内部贮存有可燃物;
第二树脂部,覆盖所述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及
在该第二树脂部中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仅由所述树脂形成的多个导通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所述第二树脂部的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工序;
在形成为平面状的所述纤维中含浸而所述树脂形成预浸料坯的工序;
从所述预浸料坯使所述纤维局部缺欠的工序;及
使含浸于所述预浸料坯的树脂固化的工序。
7.一种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箱设有:
箱主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且内部贮存有可燃物;
第二树脂部,覆盖所述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及
在该第二树脂部中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所述第一树脂部的多个作为导通部的针孔,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形成所述第二树脂部的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工序;
在形成为平面状的所述纤维中含浸所述树脂而形成预浸料坯的工序;
使含浸于所述预浸料坯的树脂固化的工序;及
以物理方式在树脂已固化的所述第二树脂部形成所述多个成为导通部的针孔的工序。
8.一种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箱设有:
箱主体,具有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形成的第一树脂部及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部,且内部贮存有可燃物;
第二树脂部,覆盖所述箱主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树脂部的与所述金属部相邻的区域,由利用纤维强化了的树脂构成;及
在该第二树脂部中从与所述可燃物相接触的面贯通至所述第一树脂部的多个作为导通部的针孔,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形成所述第二树脂部的所述纤维形成为平面状的工序;
在形成为平面状的所述纤维中含浸所述树脂而形成预浸料坯的工序;
使含浸于所述预浸料坯的树脂固化的工序;及
通过施加电压而在树脂已固化的所述第二树脂部形成所述多个成为导通部的针孔的工序。
CN201080014209.3A 2009-03-30 2010-03-17 复合材料箱、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52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3366A JP5237170B2 (ja) 2009-03-30 2009-03-30 複合材タンク、翼、および、複合材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JP2009-083366 2009-03-30
PCT/JP2010/054520 WO2010113640A1 (ja) 2009-03-30 2010-03-17 複合材タンク、翼、および、複合材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5216A CN102365216A (zh) 2012-02-29
CN102365216B true CN102365216B (zh) 2015-06-17

Family

ID=42827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420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5216B (zh) 2009-03-30 2010-03-17 复合材料箱、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090355B2 (zh)
EP (1) EP2415693B1 (zh)
JP (1) JP5237170B2 (zh)
CN (1) CN102365216B (zh)
BR (1) BRPI1012631B1 (zh)
CA (1) CA2755713C (zh)
RU (1) RU2493085C2 (zh)
WO (1) WO20101136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0338B2 (en) 2010-12-03 2017-12-12 The Boeing Company Electric charge dissipation system for aircraft
US9802714B2 (en) 2010-12-03 2017-10-31 The Boeing Company Electric charge dissipation system for aircraft
JP5808111B2 (ja) * 2011-02-04 2015-11-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航空機用複合材構造体、これを備えた航空機主翼および航空機胴体
JP5751871B2 (ja) * 2011-03-10 2015-07-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
FR2981880B1 (fr) * 2011-10-28 2014-09-19 Daher Aerospace Procede pour etancher un reservoir de carburant
GB2497809B (en) 2011-12-22 2014-03-12 Rolls Royce Plc Method of servicing a gas turbine engine
GB2498006B (en) 2011-12-22 2014-07-09 Rolls Royce Plc Gas turbine engine systems
GB2497807B (en) 2011-12-22 2014-09-10 Rolls Royce Plc Electrical harness
US9478896B2 (en) 2011-12-22 2016-10-25 Rolls-Royce Plc Electrical connectors
WO2013103436A2 (en) * 2012-01-04 2013-07-11 The Boeing Company Electric charge dissipation system for aircraft
RU2581104C1 (ru) * 2012-03-26 2016-04-10 Мицубиси Хеви Индастрис, Лтд. Топливный бак, основное крыло, фюзеляж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и подвижное тело
CA2885204C (en) * 2012-10-09 2017-02-2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tructural material for structure, fuel tank, main wing, and aircraft
JP6071686B2 (ja) * 2013-03-26 2017-02-0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主翼、航空機胴体、航空機及び移動体
JP6113544B2 (ja) * 2013-03-26 2017-04-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主翼、航空機胴体、航空機及び移動体
GB201306674D0 (en) * 2013-04-12 2013-05-29 Rolls Royce Plc Rigid Raft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CN103587706B (zh) * 2013-11-14 2017-08-25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低雷达回波散射的飞行器油箱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CA2942219C (en) * 2014-03-25 2020-11-24 Zodiac Aerosafety Systems Aviation fuel tank with rigid wall for crash energy absorption
CN103895855A (zh) * 2014-04-24 2014-07-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合材料机翼与机身的口型梁连接装置
CN103895856A (zh) * 2014-04-24 2014-07-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合材料机翼与机身的工字梁连接装置
CN103895854B (zh) * 2014-04-24 2016-10-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合材料机翼与机身连接装置
CN104369857A (zh) * 2014-10-15 2015-02-25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分公司 一种飞机整体油箱结构
JP2016190627A (ja) * 2015-03-31 2016-11-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構造体製造装置、構造体製造方法、および構造体
RU2653942C1 (ru) * 2016-11-16 2018-05-15 Викто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Ермоленко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строенных баков в пустотелых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профилях (варианты)
FR3067868B1 (fr) 2017-06-16 2019-08-02 Dassault Aviation Systeme parafoudre et nez associe
CN107792380A (zh) * 2017-11-09 2018-03-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直升机复杂形状复合材料整体油箱结构
CN110920913B (zh) * 2019-12-04 2023-06-2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大展弦比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双油箱结构
US11530633B2 (en) * 2019-12-05 2022-12-20 Rolls-Royce Corporation Efficient ground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challenging bonding path
CN112918687B (zh) * 2021-01-29 2022-08-02 东华大学 一种整体密封舱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40A (zh) * 1992-05-06 1994-09-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造印刷电路有机基板的方法和用该方法制造的有机基板
US5845872A (en) * 1994-06-02 1998-12-08 British Aerospace Plc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fastening composite aircraft skins
JP2008120989A (ja) * 2006-10-17 2008-05-29 Hitachi Chem Co Ltd プリプレグ及び積層板
CN101309552A (zh) * 2007-05-17 2008-11-19 楠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的导通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6591A (en) * 1981-09-25 1985-12-03 The Boeing Company Conductive bonded/bolted joint seals for composite aircraft
JPH0733089A (ja) 1993-07-21 1995-02-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複合材一体成型主翼
JPH07172395A (ja) 1993-12-20 1995-07-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航空機のインテグラルタンク
JPH081690A (ja) * 1994-06-22 1996-01-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複合材製多孔面板の製造方法
JP2001304492A (ja) * 2000-04-19 2001-10-31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耐圧容器
JP4303441B2 (ja) 2002-02-04 2009-07-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飛行機の翼内配管組付方法
ES2264299B1 (es) * 2003-06-06 2007-11-16 Airbus España S.L. Sistema de proteccion contra rayos para depositos de combustible fabricados en materiales compuestos de pobre conductividad electrica.
ES2279664B1 (es) * 2004-12-30 2008-08-01 Airbus España S.L. Dispositivo de proteccion contra descargas electricas en aeronaves.
BRPI0520590A2 (pt) 2005-09-29 2009-05-19 Airbus Espana Sl método de proteção de tanques de combustìvel fabricados com materiais compostos contra descargas elétricas
US7277266B1 (en) * 2006-03-29 2007-10-02 The Boeing Company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for composite structure
US7599164B2 (en) * 2006-12-07 2009-10-06 The Boeing Company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for aircraft composite structure
US8124182B2 (en) 2007-06-15 2012-02-28 The Boeing Company Application of insulating coating
US7934676B2 (en) * 2007-06-28 2011-05-03 The Boeing Company Pre-fabricated article for EME protection of an aircraft
JP5101554B2 (ja) * 2009-03-30 2012-12-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航空機の燃料タン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40A (zh) * 1992-05-06 1994-09-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造印刷电路有机基板的方法和用该方法制造的有机基板
US5845872A (en) * 1994-06-02 1998-12-08 British Aerospace Plc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fastening composite aircraft skins
JP2008120989A (ja) * 2006-10-17 2008-05-29 Hitachi Chem Co Ltd プリプレグ及び積層板
CN101309552A (zh) * 2007-05-17 2008-11-19 楠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的导通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1012631A2 (pt) 2016-03-29
US20120012710A1 (en) 2012-01-19
RU2011139012A (ru) 2013-05-10
BRPI1012631B1 (pt) 2020-11-17
EP2415693A1 (en) 2012-02-08
EP2415693A4 (en) 2017-07-05
EP2415693B1 (en) 2020-11-11
JP2010235133A (ja) 2010-10-21
US9090355B2 (en) 2015-07-28
CN102365216A (zh) 2012-02-29
CA2755713A1 (en) 2010-10-07
WO2010113640A1 (ja) 2010-10-07
CA2755713C (en) 2014-06-03
JP5237170B2 (ja) 2013-07-17
RU2493085C2 (ru) 2013-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5216B (zh) 复合材料箱、翼及复合材料箱的制造方法
CA2907845C (en) Fuel tank, main wings, aircraft fuselage, aircraft, and moving body
US10368401B2 (en)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structures
US10167550B2 (en)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structures
CN102361791B (zh) 航空器的燃料罐
US10815002B2 (en) Structural component of aircraft wing body and aircraft including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
KR102043474B1 (ko) 연속하는 곡선 날개 보 및 제조 방법
US10046849B2 (en) Fuel tank, main wings, aircraft fuselage, aircraft, and moving body
EP2832645B1 (en) Fuel tank, main wing, aircraft fuselage, aircraft, and mobile body
US7387277B2 (en) Aircraft wing composed of composite and metal panels
US10814957B2 (en) Panel member for an airframe
WO2007091990A2 (en) Aircraft wing composed of composite and metal panels
CN202783773U (zh) 一种飞机防雷击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
EP3539881B1 (en) Composite structure, aircraft, and lightning current guid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