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0315B -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0315B
CN102350315B CN 201110173776 CN201110173776A CN102350315B CN 102350315 B CN102350315 B CN 102350315B CN 201110173776 CN201110173776 CN 201110173776 CN 201110173776 A CN201110173776 A CN 201110173776A CN 102350315 B CN102350315 B CN 102350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oid
molecular imprinting
template molecule
array
mole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737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0315A (zh
Inventor
孟子晖
薛飞
王一飞
刘烽
黄舒悦
王秋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 2011101737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50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50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0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0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03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应用化学及临床分析测试技术领域。将分子印迹与胶体阵列技术相结合,分别以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和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通过制备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然后直接自组装排列得到相应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所述方法克服了分子印迹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复杂、光子晶体模板易被破坏的缺陷;简化了制备工艺,缩短了制备时间。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对其相应的模板分子具有选择吸附的特性以及较明显的光学性能响应,为制备光学传感器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为“裸眼检测”提供了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光学传感材料——分子印迹胶体阵列(Molecularly imprinted crystallinearray,MICA)的制备方法;还提供了所述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应用,即所述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分别应用于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以及三聚氰胺的检测;属于应用化学及临床分析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也称环境激素,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雌酮、β-雌二醇和对硝基苯酚就属于此类物质。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也可能微量带入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传统检测内分泌干扰物、三聚氰胺的方法成本高、操作复杂,不能达到实时监测的要求,因此发展一种能对内分泌干扰物、三聚氰胺进行实时便捷检测的方法非常重要。
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是实时检测和裸眼检测。光子晶体(Photoniccrystal,PC)能够反射特定波长的光,这为“裸眼检测”提供了可能性,使得临床用生化传感器有望实现实时、裸眼检测。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technique,MIT)是当前发展高选择性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对模板分子表现出高度的选择识别性能。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光子晶体相结合,可以提升光子晶体传感材料的选择性。
单分散的胶体微球通过自组装而形成的光子晶体模板,具有与天然蛋白石相同的立方密堆积结构,也称为蛋白石光子晶体;以蛋白石光子晶体作为模板,在胶体微球的间隙充填其他材料,除去蛋白石光子晶体模板得到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目前基于光子晶体的生化传感器主要以反蛋白石光子晶体为主。有文献报道,将胶体微球自组装成光子晶体模板,将分子印迹预聚合溶液填充入光子晶体模板间隙进行聚合,再将光子晶体模板以及分子印迹的模板分子去除,得到的分子印迹光子晶体对待检测的模板分子浓度有响应。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在将分子印迹预聚合溶液填充入光子晶体模板间隙时,光子晶体模板非常容易遭到破坏;(2)去除光子晶体模板的步骤比较繁琐。
胶体阵列(Crystalline array,CA)是由粒径为纳米级的单分散胶体微球按照立方密堆积结构规则排列而成。胶体阵列作为光子晶体的前体,具有类似光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在可见光及近红外波长范围具有布拉格衍射效应,可因胶体微球粒径大小以及球间距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胶体阵列作为一种新型光学材料为“裸眼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分子印迹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复杂、光子晶体模板易被破坏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较分子印迹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是一种兼顾选择和信号识别两方面性能的分子识别光学传感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应用,所述应用是将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应用于物质检测,作为分子识别光学传感器材料用于实时、快速检测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以及三聚氰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无氧环境下,向容器内加入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水,混合搅拌加热至70~80℃,再加入0.018~0.054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引发聚合反应,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停止,得到带有模板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模板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用乙酸/甲醇溶液反复洗涤3次以上,然后用甲醇洗涤反复洗涤3次以上,最后用水洗反复洗涤3次以上,得到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其中,所述模板分子为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或三聚氰胺;功能单体为丙烯酸类单体或酰胺类单体其中之一或一种以上的混合,优选为丙烯酰胺(AM);水为纯度≥蒸馏水纯度以上的水;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3~5∶3~15∶113~283∶12000~15000∶1~3;乙酸/甲醇溶液的体积比为2/8~1/9。
优选将带有模板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离心除上清液后再用乙酸/甲醇溶液反复洗涤3次以上。
针对不同模板分子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和三聚氰胺,制备相应的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各自的优选条件如下:当模板分子为雌酮时,所述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3~1∶3~10∶113~283∶12000~15000∶1~3;当模板分子为β-雌二醇时,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5~2∶3~12∶113~283∶12000~15000∶1~3;当模板分子为对硝基苯酚时,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2~5∶6~15∶113~283∶12000~15000∶1~3;当模板分子为三聚氰胺时,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5~1∶3~10∶113~283∶12000~15000∶1~3。
(2)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将步骤(1)得到的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配制为质量浓度为0.2~0.5%的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将处理后的基片插入所述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中,待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中的溶液挥发完后,在基片上制备得到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所述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并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其中,所述基片为本领域通用的光子晶体基片,基片的处理方法为本领域通用的光子晶体基片处理方法。
优选将模板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用超声分散均匀;优选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插入模板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中;优选将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中的溶液匀速挥发完,更优选在温度为30~40℃,相对湿度为30~50%的条件下将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中的溶液匀速挥发完。
为使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更好的固定在载体上,可采用如下方法:
将胶带粘在载有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即可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应用,所述应用是将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作为分子识别光学传感器材料用于实时、快速检测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以及三聚氰胺。
所述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配制浓度梯度模板分子缓冲溶液,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分别置于浓度梯度模板分子缓冲溶液中,通过光纤光谱仪分别对加入模板分子缓冲溶液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光学检测,记录反射波长的变化。
其中,所述模板分子为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或三聚氰胺。
实验结果显示,当模板分子为雌酮时,以雌酮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随雌酮缓冲溶液浓度的增大,反射光强度逐渐减弱。
当模板分子为β-雌二醇时,以β-雌二醇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随β-雌二醇缓冲溶液浓度的增大,反射光强度逐渐减弱。
当模板分子为对硝基苯酚时,以对硝基苯酚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随对硝基苯酚缓冲溶液浓度的增大,反射波长发生红移,而且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颜色也相应发生变化。
当模板分子为三聚氰胺时,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随三聚氰胺缓冲溶液浓度的增大,反射光强度逐渐减弱。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减少了分子印迹光子晶体由蛋白石光子晶体制备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过程,克服了目前分子印迹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复杂、光子晶体模板易被破坏的缺陷;简化了制备工艺,缩短了制备时间;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胶体阵列技术相结合,直接将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排列得到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所述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具备分子印迹与光子晶体两项技术的优点;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是一种由粒径均一,且粒径在200~300nm的分子印迹微球,按照立方密堆积结构自组装排列而成的胶体阵列。由于胶体阵列具有光子晶体的结构,所以能够反射特定波长的光,当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结合模板分子后,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微球发生溶胀,引起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晶格参数变化,相应的反射光的强度或位置发生变化,检测反射波长的变化即可反应相应被测分子的浓度;
4.本发明分别以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和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相应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所述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均对相应模板分子有较明显的光学性能响应,当分子印迹胶体阵列与相应模板分子结合时,其反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反射光波长发生红移,为制备光学传感器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反射波长位置的变化可由肉眼观察到,为“裸眼检测”提供了可能;
5.本发明采用普通胶带为载体,将分子印迹胶体阵列从基片上粘贴在胶带上,固定于胶带上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稳定,机械性能强,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以雌酮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以β-雌二醇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以对硝基苯酚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扫描电镜图。
图5为以雌酮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对雌酮浓度的光谱响应图。
图6为以β-雌二醇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对β-雌二醇浓度的光谱响应图。
图7为以对硝基苯酚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对对硝基苯酚浓度的光谱响应图。
图8为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对三聚氰胺浓度的光谱响应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向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55mL蒸馏水,再将溶有0.3mmol雌酮和6mmol丙烯酰胺的24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70℃,再加入15mL 0.018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停止反应,得到带有雌酮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雌酮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2/8,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3次;然后用甲醇溶液洗涤3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3次,干燥后得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在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2%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雌酮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45%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雌酮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中的溶液匀速挥发干净,雌酮分子印迹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通过图1可知,所述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5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2
(1)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向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25mL蒸馏水,再将溶有0.6mmol雌酮和3mmol丙烯酰胺的3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80℃,再加入15mL 0.054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停止反应,得到带有雌酮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雌酮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2/8,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4次;然后用甲醇溶液洗涤4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4次,干燥后得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在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3%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雌酮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雌酮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中的溶液匀速挥发干净,雌酮分子印迹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可知,所述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8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3
(1)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向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再将溶有1mmol雌酮和10mmol丙烯酰胺的12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80℃,再加入15mL 0.03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停止反应,得到带有雌酮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雌酮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1/9,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5次;然后用甲醇溶液洗涤5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5次,干燥后得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在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雌酮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雌酮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中的溶液匀速挥发干净,雌酮分子印迹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可知,所述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0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4
(1)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30mL蒸馏水,再将溶有1mmolβ-雌二醇和6mmol丙烯酰胺的3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75℃,加入15mL 0.04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后停止反应,得到带有β-雌二醇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β-雌二醇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1/9,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5次;然后用甲醇5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5次,干燥后得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到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3%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4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匀速挥发干净,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通过图2可知,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7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5
(1)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再将溶有0.5mmolβ-雌二醇和3mmol丙烯酰胺的12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80℃,加入15mL 0.018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后停止反应,得到带有β-雌二醇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β-雌二醇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2/8,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3次;然后用甲醇3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3次,干燥后得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到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2%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3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匀速挥发干净,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可知,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2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6
(1)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55mL蒸馏水,再将溶有2mmolβ-雌二醇和12mmol丙烯酰胺的2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70℃,加入15mL 0.054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后停止反应,得到带有β-雌二醇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β-雌二醇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2/8,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5次;然后用甲醇5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5次,干燥后得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到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匀速挥发干净,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可知,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3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7
(1)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向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55mL蒸馏水,再将溶有3mmol对硝基苯酚和6mmol丙烯酰胺的12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80℃,加入15mL 0.054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停止反应,得到带有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2/8,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4次;然后用甲醇洗涤4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4次,干燥后得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到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25%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匀速挥发干净,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通过图3可知,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0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8
(1)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向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再将溶有4mmol对硝基苯酚和12mmol丙烯酰胺的25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70℃,加入15mL 0.04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停止反应,得到带有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2/8,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5次;然后用甲醇洗涤5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5次,干燥后得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到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2%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4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匀速挥发干净,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可知,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8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9
(1)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向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25mL蒸馏水,再将溶有5mmol对硝基苯酚和15mmol丙烯酰胺的3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75℃,加入15mL 0.018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停止反应,得到带有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1/9,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3次;然后用甲醇洗涤3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3次,干燥后得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到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匀速挥发干净,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可知,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7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10
(1)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55mL蒸馏水,再将溶有0.7mmol三聚氰胺和5mmol丙烯酰胺的28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80℃,加入15mL 0.03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后停止反应,得到带有三聚氰胺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三聚氰胺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1/9,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5次;然后用甲醇5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5次,干燥后得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到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3%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5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匀速挥发干净,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通过图4可知,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7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11
(1)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再将溶有0.5mmol三聚氰胺和3mmol丙烯酰胺的15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70℃,加入15mL 0.054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后停止反应,得到带有三聚氰胺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三聚氰胺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2/8,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4次;然后用甲醇4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4次,干燥后得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到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3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匀速挥发干净,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可知,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2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实施例12
(1)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30mL蒸馏水,再将溶有1mmol三聚氰胺和10mmol丙烯酰胺的3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加热至75℃,加入15mL 0.018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后停止反应,得到带有三聚氰胺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三聚氰胺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分装置于15mL离心管中,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4min,除去上层清液,再加入3mL乙酸/甲醇(2/8,v/v)溶液洗涤,后置于摇床摇30min,按照上述洗涤方法反复离心洗涤3次;然后用甲醇3次,最后用蒸馏水洗涤3次,干燥后得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用普通载玻片为基片,将基片浸泡到浓H2SO4/H2O2为7/3(v/v)的溶液中12小时进行亲水化处理,再用蒸馏水清洗3次后吹干备用;称取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4%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备用;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贴于所述玻璃槽内,将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到所述玻璃槽内,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的生物培养箱中,使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匀速挥发干净,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通过表面张力慢慢自组装于基片上,在基片上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观察可知,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80nm并且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将胶带粘在载有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并反复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迅速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以下实施例13~24中所使用的微型光纤光谱仪为Avaspec-2048TEC,Avantes,其中光源型号是AvaLight-DH-S-BAL,光纤型号是FC-UV600-2-SR。
实施例13
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雌酮,使水中雌酮浓度以0mM、0.09mM、0.18mM、0.36mM和0.51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雌酮浓度增大,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反射光强度逐渐减弱约50%,如图5所示。
实施例14
将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雌酮,使水中雌酮浓度以0mM、0.09mM、0.18mM、0.36mM和0.51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雌酮浓度增大,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反射光强度逐渐减弱约45%。
实施例15
将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雌酮,使水中雌酮浓度以0mM、0.09mM、0.18mM、0.36mM和0.51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雌酮浓度增大,雌酮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反射光强度逐渐减弱约40%。
实施例16
将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β-雌二醇,使水中β-雌二醇浓度以0mM、0.37mM、0.73mM和1.09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β-雌二醇浓度增大,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反射光强度减弱约60%,如图6所示。
实施例17
将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β-雌二醇,使水中β-雌二醇浓度以0mM、0.37mM、0.73mM和1.09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β-雌二醇浓度增大,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反射光强度减弱约50%。
实施例18
将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β-雌二醇,使水中β-雌二醇浓度以0mM、0.37mM、0.73mM和1.09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β-雌二醇浓度增大,β-雌二醇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反射光强度减弱约55%。
实施例19
将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对硝基苯酚,使水中对硝基苯酚浓度以0mM、10mM、20mM和30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对硝基苯酚浓度增大,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反射波长由613nm红移至662nm,如图7所示。
将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分别浸于浓度为0mM、10mM、20mM和30mM的对硝基苯酚水溶液中,平衡约半个小时后取出,吹干。可用肉眼观察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颜色在0mM时为绿色,10mM时为黄色,20mM时为橙色,30mM时为红色。
实施例20
将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对硝基苯酚,使水中对硝基苯酚浓度以0mM、10mM、20mM和30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对硝基苯酚浓度增大,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反射波长由733nm红移至775nm。
实施例21
将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对硝基苯酚,使水中对硝基苯酚浓度以0mM、10mM、20mM和30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对硝基苯酚浓度增大,对硝基苯酚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反射波长由715nm红移至751nm。
实施例22
将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三聚氰胺,使水中三聚氰胺浓度以0mM、0.1mM、0.2mM和0.3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三聚氰胺浓度增大,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反射光强度减弱,当浓度达到0.2mM时,反射光强度基本降为零,如图8所示。
实施例23
将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三聚氰胺,使水中三聚氰胺浓度以0mM、0.1mM、0.2mM和0.3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三聚氰胺浓度增大,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反射光强度减弱,反射光强度最终减弱约75%。
实施例24
将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贴于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底部,加入20mL纯水,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所述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在水中的反射波长位置;然后逐次加入一定量的三聚氰胺,使水中三聚氰胺浓度以0mM、0.1mM、0.2mM和0.3mM的浓度梯度逐步增大,记录每个浓度的反射波长的变化,并记录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三聚氰胺浓度增大,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反射光强度减弱,反射光强度最终减弱约85%。
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凡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下进行的任何等同替换或局部改进,都将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制备
在无氧环境下,向容器内加入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水,混合搅拌加热至70~80℃,再加入0.018~0.054g/mL的过二硫酸钾水溶液引发聚合反应,反应至反应液变为白色乳液停止,得到带有模板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将带有模板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用乙酸/甲醇溶液反复洗涤3次以上,然后用甲醇洗涤反复洗涤3次以上,最后用水洗反复洗涤3次以上,得到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
(2)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的自组装
将步骤(1)得到的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配制为质量浓度为0.2~0.5%的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将处理后的基片插入所述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中,待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中的溶液挥发完后,在基片上制备得到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其中,步骤(1)中所述模板分子为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或三聚氰胺;功能单体为酰胺类单体;水为纯度≥蒸馏水纯度以上的水;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3~5:3~15:113~283:12000~15000:1~3;乙酸/甲醇溶液的体积比为2/8~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当模板分子为雌酮时,所述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3~1:3~10:113~283:12000~15000:1~3;当模板分子为β-雌二醇时,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5~2:3~12:113~283:12000~15000:1~3;当模板分子为对硝基苯酚时,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2~5:6~15:113~283:12000~15000:1~3;当模板分子为三聚氰胺时,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水:过二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5~1:3~10:113~283:12000~15000: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带有模板分子印迹的胶体微球溶液离心除上清液后再用乙酸/甲醇溶液反复洗涤3次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模板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用超声分散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处理后的基片垂直插入模板分子印迹微球悬浮水溶液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温度为30~40℃,相对湿度为30~50%的条件下将模板分子印迹胶体微球悬浮水溶液中的溶液匀速挥发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粒径均一并具有立方密堆积结构。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方法的步骤如下:
将胶带粘在载有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基片上,按压使胶带和基片紧密粘连,然后将胶带和基片分离,即可在胶带上得到固定良好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是将所提供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作为分子识别光学传感器材料用于实时、快速检测内分泌干扰物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以及三聚氰胺;所述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配制浓度梯度模板分子缓冲溶液,将制备得到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分别置于浓度梯度模板分子缓冲溶液中,通过光纤光谱仪分别对加入模板分子缓冲溶液的分子印迹胶体阵列进行光学检测,记录反射波长的变化;
其中,所述模板分子为雌酮、β-雌二醇、对硝基苯酚或三聚氰胺。
CN 201110173776 2011-06-24 2011-06-24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0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73776 CN102350315B (zh) 2011-06-24 2011-06-24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73776 CN102350315B (zh) 2011-06-24 2011-06-24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0315A CN102350315A (zh) 2012-02-15
CN102350315B true CN102350315B (zh) 2013-03-06

Family

ID=4557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7377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0315B (zh) 2011-06-24 2011-06-24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0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4677B (zh) * 2014-06-09 2016-10-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七通道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阵列及用其检测偶氮色素的方法和用途
CN104458695A (zh) * 2014-12-02 2015-03-25 北京理工大学 分子印迹膜的拉曼光谱快速检测
CN105606685B (zh) * 2016-02-05 2018-06-15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雌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754036B (zh) * 2016-03-25 2017-10-20 江南大学 一种检测三聚氰胺的磁性分子印迹光子晶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7525788A (zh) * 2016-06-22 2017-12-29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分子印迹荧光微球阵列检测卡及其应用
CN107037214B (zh) * 2016-11-09 2018-07-03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 基于中空光纤的农残检测传感器制备方法
CN106929915B (zh) * 2017-04-26 2019-01-11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曲面结构的蛋白石光子晶体和分子印迹聚合物反蛋白石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446087B (zh) * 2017-08-22 2019-03-22 合肥学院 一种用于三聚氰胺检测的芯-壳型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7942424B (zh) * 2017-11-27 2020-07-07 复旦大学 一种可变色逆反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97913A (zh) * 2018-10-11 2019-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葡萄糖检测膜片、隐形眼镜及其检测系统、调节系统
CN111909310A (zh) * 2019-05-10 2020-11-10 湘潭大学 一种分子印迹传感阵列的制备和应用
CN111982833B (zh) * 2020-07-31 2023-09-08 大连大学 一种咖啡因分子的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6031B (en) * 2003-01-17 2003-10-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Non-rubbing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method
US8652853B2 (en) * 2008-10-07 2014-02-1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Hybrid preconcentrator for detection of materials
CN101793996B (zh) * 2009-12-25 2011-08-1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葡萄糖检测用分子印迹光子晶体的合成方法
CN101887017B (zh) * 2010-06-07 2012-01-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0315A (zh) 201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0315B (zh) 一种分子印迹胶体阵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Fathi et al. Photonic crystal based biosensors: Emerging inverse opals for biomarker detection
Carrasco et al. Multibranched gold–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or label-free antibiotic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nalysis
JP3818265B2 (ja) 微小物体の光固定化方法、微小物体固定化担体及び微小物体の観察方法
CN103837675B (zh) 多组分同时定量分析的均相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试剂盒
CN1456680A (zh) 多层试剂测试条和用它量度生理样品中糖化蛋白的方法
Lova et al. Flory–Huggins photonic sensors for the optical assessment of molecular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 polymers
CN101220167A (zh) 一种制备纳米多孔智能光化学敏感功能材料的方法
CN111650370B (zh)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3257131A (zh) 一种在多孔高分子聚合物表面固定纳米金属颗粒制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方法
CN109030456A (zh) 一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eifner et al. Synthetic receptors for selectively detecting erythrocyte ABO subgroups
CN110455768A (zh) 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CN114705869B (zh) 一种光子晶体生物芯片及其蛋白检测方法
CN101880712B (zh) 一种环氧基修饰的生物芯片基片的制备方法
CN103014117A (zh) 一种纳米金-多肽生物探针及制备和应用方法
JP2008196943A (ja) 生物学的特異的反応物質の測定チップ、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測定方法
Mujahid et al. Micro-structured interdigital capacitors with synthetic antibody receptors for ABO blood-group typing
CN114354585B (zh) 一种辣根过氧化酶复合凝胶光子晶体传感器和方法
Alahmad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paper-based analytical devices for biomarkers detection
Höök et al. Supported lipid bilayers, tethered lipid vesicles, and vesicle fusion investigated using gravimetric, plasmonic, and microscopy techniques
Nau et al. Spatially resolved crosslinking of hydroxypropyl cellulose esters for the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surface-attached organogels
Rosslan et al. A Review 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or Development
CN103819693B (zh) 一种甲醛敏感型纳米粒子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01857900B (zh) 一种双环氧基修饰的生物芯片基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4